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扬三国-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德就在这个时候跑向了张环的队伍。

    张环在分兵之初还有两千人马,突然遭遇大雪和官兵围剿,四处辗转之后,现在也只剩下一千人左右,人困马乏,饥寒交迫。风雪中赶了一天路,已经疲惫不堪,突然四周杀声四起,火光包围,所有人都恐慌起来,但已经连站起来迎战的力气都没有了。

    正当张环手足无措之际,张德来到了他的身边。

    “大哥,官军已经把这里包围了。”

    “三子,你怎么在这儿。你的人呢?”

    “我已经投降了。”

    “什么?”张环瞪大眼睛,但他并不愤怒,反而沉默了,静静地坐在了地上。

    张德继续说:“大哥,外面有一千多人,咱们是逃不掉了。带兵的正是金名扬将军,他答应我了,只要投降,保我们不死。”

    张环半晌不语,然后缓缓抬头问张德:“他的话,可信吗?”

    张德斩钉截铁地点头说道:“金将军的话,一定可信。”

    一夜风雪过后,东方泛白。从林子深处走出一千多人马,衣衫褴褛,东摇西摆。张德径直来到了名扬身边,回头看时,发现张环带着手下停在了几十步远的地方。

    张德有些诧异,喊道:“大哥,你怎么了?”

    张环盯着名扬,也大声喊道:“金将军,你亲口给我一个保证,放过我们所有弟兄。我便投降。”

    名扬面无表情,看着张环,直看到张环心中发毛,座下马匹也开始躁动。成荫来到名扬身边,低声说:“你赶快给个答复吧,要不好事变成坏事了。”

    张德也巴巴地看着名扬。

    名扬说:“我保证,你们不会被我们杀死,之后也不会被饿死冻死。我会给你们新的生活。但你们的罪过要偿还。”

    张环双手抱拳,说道:“多谢金将军”

    说着,他一甩缰绳,就要骑马向名扬这边走过来。突然他身后一阵乱箭齐射的声响,他的背部立刻中了一箭。他急忙勒马,回头去看,只见身后突然杀出大量的官军,一边向他们靠近,一边射箭,一瞬间,他正面又连中数箭。

    张环挣扎着,再次看向名扬。名扬面对这变故也十分惊讶,一脸疑惑,但张环的视线已经模糊,他扑倒在地,血流如注,立刻染红了身下的雪地。官军举刀冲向剩下的流匪,面对这群毫无还手之力的流匪,官军将他们全部乱刀砍死。

    张德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声嘶力竭地大喊着,想骑马冲过去,名扬眼疾手快,一把把他拉下马来。两边的士兵立刻把张德控制住。

    张德一脸狰狞地看着名扬,近乎嘶哑地向名扬咆哮:“你说话不算数你说话不算数”

    名扬不理会张德,他骑马冲进这群官兵,一把抓住最前面的一个,向前一扔,撞倒一大片。他厉声喝道:“你们是哪里的?不知道他们投降了吗?”

    一些不识相的士兵,挺枪对准名扬,呵斥道:“你他娘的是谁?”

    千夫长吴叶骑马上前就抽了他们一鞭子,大声喝道:“他是金将军”

    顿时这群气焰嚣张的官兵向后退缩半步,他们听见名扬的名字都不由自主地将胆囊缩成一团,有几个人不由自主地跪倒在雪地里,拜道:“金将军”

    这时从名扬队伍的后侧翼,也出现了大量的淮南官兵,将名扬的队伍围在中间。

    名扬给吴叶使了个眼色,吴叶心领神会,骑马在队伍中绕了一圈,整个骑兵队立刻绷紧神经,手握刀柄,严阵以待。

    名扬问身前的人:“你们的主将是谁?”

    “袁蒿,袁将军。”

    “他人在哪里?”

    士兵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名扬厉声喝道:“他娘的,没人回话吗?”

    这个时候,有人从人群里发出不阴不阳的应答声:“金将军,不用这么生气。”名扬循声望去,只见袁蒿骑马从队伍的后面一路赶到名扬面前,跳下马来,恭敬地向名扬拜道:“末将拜见金将军。”

    张德突然暴怒,挣开押着他的两名士兵,从腰间拔出匕首,直扑袁蒿。袁蒿听见动静,一抬头见到张德一张凶神恶煞的脸,吓得两腿发软。张德挥舞着匕首朝着袁蒿的胸口刺去,袁蒿下意识地向后躲避,但还是难以躲开。

    张德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吼,要将匕首往袁蒿的胸口里扎,突然他双目圆整,嗓子里发出奇怪的声音,随机身首异处,头颅高高地抛向空中,鲜血喷洒了袁蒿一身。

    名扬的长剑从袁蒿鼻尖处划过,他手起剑落斩杀了张德。袁蒿一屁股坐在雪地里,喘着粗气,半晌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身后的士兵把他扶起来。

    袁蒿惊魂未定,颤抖着对名扬说:“金将军,多谢了……”

    名扬翻身下马,走向袁蒿,突然握紧拳头,结结实实地打在袁蒿的脸上,直打得袁蒿双脚离地,一头扎进雪地。

    名扬又骑上战马,对吴叶说:“撤。”

    吴叶一挥手,喊道:“撤退。”

    袁蒿的队伍给骑兵队让开一条道路,骑兵队跟着名扬径直离开。

    成荫在名扬身边,说道:“其实,他们这些人是罪有应得。他们杀了那么多无辜百姓,犯下多少罪孽,死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名扬点点头,但没有说什么。不觉间,队伍加快了速度,黄昏时分赶到了蒲县。名扬带着成荫进入县城,骑兵在城外驻扎。县令韩胤闻讯出县衙迎接名扬,名扬问的第一件事就是押回来的土匪是如何安置的。

    韩胤一愣,说:“将军你不知道?李郡丞奉主公令将贼人押解去寿春了。”

    “混蛋”名扬暴怒,向韩胤吼道,“我要你好生看管,你怎么能交出去?”

    韩胤无奈地说:“将军错怪我了,主公下令押解,我有什么办法?再说,我怎么知道你是要我抗主公的命令?”

    名扬做了个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冷静。他知道韩胤不能违抗袁氏的命令,人被押走怪不得他。他又问:“什么时候押走的?”

    “你送来一批,他们带走一批。最近的一批人,是五天前带走的。”

    名扬停下脚步,便不再往县衙里走。他对韩胤说:“韩大人,我这就去追,总能追得上。”

    韩胤说:“何苦要去追他们?这些贼人罪大恶极,就算将军不想脏了手,让李丰去杀吧。”

    名扬摇摇头,说:“这群流匪来得很蹊跷。我想了解更多内情。不怕李丰杀贼人,就怕他是想灭口。”

    韩胤大吃一惊,便懂了名扬的意思。名扬又带着成荫回到城外,骑兵队立刻整装,连夜上路。

    又追赶了一天一夜,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名扬心想:他们押送犯人,犯人多半是步行,怎么会追不上?不会是追过了吧。他立刻下令,让士兵四下搜索,并沿途询问。

    终于有林中猎户告知名扬,有官兵押着一队犯人进入林子深处,但出来时就不见犯人踪影。

    名扬请猎户带路,找到他所说的那个地点,只见一片雪地明显与土壤混杂,有翻动的迹象。名扬要士兵去挖,没挖多久,就挖出了尸体。原来那些贼人都被杀死在了这里,然后就地埋了。

    名扬下令停止挖掘,又要士兵们把土填回去。

    成荫说:“这太明显了,说他们没有阴谋都没人信。”

    名扬说:“政*治斗争中,敌人从来就不怕让你知道他们有阴谋,他们就是要让你知道他们要害你,而你却无能为力。”

    “你无能为力?”

    “既然他们要挑战,我便奉陪,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脑子,还斗不过他们?”

    本書首发于看書王

    :

第二三六章 成荫的感谢() 
五百名骑兵随着名扬到淮南郡东南的蒲县转了一圈,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寿春。 在城外,名扬对吴叶说:“你们去向任将军复命吧。”

    吴叶说:“以后将军但有需要,尽管吩咐。”

    名扬拍拍吴叶的肩膀,然后对所有人说:“这一次你们剿匪有功,我会为你们请功。”

    “谢将军。”众人齐声谢道。

    吴叶带人离去,名扬则把成荫送回了将军府。清听说名扬回来了,急忙来到前院迎接,一眼就看见跟在名扬身边的成荫,立刻变得拘谨起来。

    清在向名扬问候之后,也向成荫问候。

    “见过柳姑娘。”

    名扬看看成荫,他虽然管不了成荫,但也不希望她把气氛搞得很尴尬。成荫微微点点头,微笑着说:“一直没有机会仔细看看清姑娘……果然是梨花带雨,娇羞美丽,连我一个女人都感觉无比怜惜。”

    名扬听成荫这么形容清,忍不住笑了。成荫白了名扬一眼,揶揄道:“你是不是特别赞同我的意见?跟清姑娘比起来,我就像个男人。”

    名扬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清轻巧地说道:“世上多绝色佳人,却少女中豪杰。柳姑娘这样绝色的豪杰,更是少之又少。”

    名扬也瞄了成荫一眼,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

    成荫说:“清姑娘夸我是伶牙俐齿,你这么说就是油嘴滑舌。”

    说着,三人已进入前厅。清走到名扬背后,就要为他卸下铠甲。成荫走上前,拉住清的手腕,笑道:“此番金将军涉险救我,就让我来为将军卸甲,以表谢意。”

    清善解人意,退开一步。成荫走到名扬身后,开始为他脱下铠甲。清悄悄地离开了前厅,只留下名扬和成荫两人。

    成荫的双手用手术刀出神入化,用针线缝合伤口亦是天衣无缝,越是细小的东西,在成荫手里越是用得精妙。但她为名扬卸甲却卸得十分吃力。

    她并不熟练,这不奇怪,她作为天下第一商会的六当家,怎么可能干过这种事情。她憋红了两颊,豆大的汗滴沿着侧脸滑落。

    名扬平抬双臂,耐心地等着成荫卸下他的铠甲。他忍不住调侃一下:“柳当家恐怕干不了这种粗活,还是叫下人来做吧。”

    成荫使劲在名扬的背上捶了一下,继续寻找窍门。终于,她将名扬铠甲全部卸下,把铁甲扔在了地上。四周的侍从急忙把铠甲收拾起来,给抬了出去。名扬换上常服,和成荫相对而坐。

    成荫一改往日冷傲的性格,恭敬地向名扬行礼,说道:“我正式、严肃、真诚地向你道一声谢。”

    名扬说:“我虽然和你所在的组织立场不同,但我们终究来自同一个时代,我希望我们这样的人不要害人,也不要被人害。”

    成荫说:“我虽然来自那一个组织,但我和他们的立场也是不同的。我不想害人,我想救我能救的人。”

    名扬和成荫对视良久,沉默不语。成荫打破了这份沉寂,说道:“你怎么突然不说话了?”

    “你突然说你不想害人,想救人,我有点不适应。”

    “难道我是个坏人?”

    “不是不是。你这样说,仿佛在说你的那个组织一直在害人。”

    “洛云坞当初建立的宗旨,是要庇护所有穿越者,帮助他们适应这个时代,能够生存下来。后来洛云坞发展了起来,不仅可以让穿越者生存下来,更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为了保护已经获得的利益,洛云坞就不得不消除各种隐患,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关于如何保护自身利益,许多人提出了许多想法,在洛云坞内部宣传,寻找支持者。比如建立自己的国家,再比如依附某个势力,保证这个势力的长治久安,让他们反过来保护洛云坞,等等等等,最终有一个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那就是维护历史的走向,让现实和我们熟知的史实保持一致,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预知未来,能够预知未来的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名扬说:“这个思想建立主导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成荫说:“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当时天下征战不休,洛云坞分散在七国,但各国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地向洛云坞榨取财富。盼望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是洛云坞的愿望。有人建议派出我们精英,去各国担任国相、将军等重要职位,在各国宣扬和平的理念,让各国各自发展,最后形成一个联邦形式的周王朝也未尝不可。于是洛云坞的高层就开始尝试。”

    名扬笑道:“看样子没有成功,这也难怪。中国人就是这样,分久了就想合,合久了就又想分。但大一统的观念深植在中国人脑中,在古代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天下只能有一个天子。”

    成荫说:“是的,失败了。我们派出了大量的人到七国去,很容易地就控制了各国的决策权,七国之间便再无战争。能让战国变成和平盛世,这绝对令人鼓舞。于是洛云坞高层便开始计划让各国签订和平协议,正式建立联邦式的国家,结果在一个国家里出现了意外。”

    名扬本来就对历史和文学都感兴趣,成荫既是在讲述一段历史,但这段历史又不为名扬所知,更像一个故事,名扬听得入了迷,于是在成荫讲述的过程中,他没有再插话。

    成荫继续说:“我们派往秦国的一个年轻人,在秦国期间与秦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秦国确实落后,秦公无时无刻不再畅想秦国能够富强,并获得东方六国的尊重,他的理想竟然感动了那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自己改名叫做卫鞅,帮助秦公进行变法,秦国一下就强大起来了。卫鞅后来又叫了商鞅,他不再听洛云坞的指令,而一心帮助秦国强兵富国,最终成为天下太平的最大祸患。”

    “秦国威胁到了东方六国,让东方六国的统治者恐惧了,和平协议的事被搁置,整军备战成了最重要的事。洛云坞高层最初的对策是除掉商鞅,让秦国重新回到和平谈判的轨道上来,结果这个商鞅能力太强,把国内的政敌都给打垮了,其中包括和他一样属于洛云坞的穿越者。在秦国说一不二的商鞅,把秦国的洛云坞连根拔掉了。无奈之下,洛云坞只能联合六国讨伐秦国。”

    “商鞅起了一个十分不好的示范作用。洛云坞派去各国的当权人物,都开始效仿商鞅,不听洛云坞高层的命令,建立自己的势力。洛云坞又要派人去一个又一个地去对付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又一个年轻人展现了很出色的能力,他把几国的国相都斗下去了,自己拿下六国相印。”

    名扬忍不住说道:“苏秦?”

    “是他。他后来也成为了洛云坞的大当家。洛云坞在苏秦的带领下,一方面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另一方面近乎疯狂地向秦国安插内线,最终斗倒了商鞅,洛云坞又重回秦国,重新掌控了秦国的决策层。苏秦的威望达到顶峰,他是洛云坞的绝对权威,在七国都能做到说一不二。可是,他逐渐形成了另一种思想。他想既然自己已经控制了七国的政*治,何不进一步统一七国,自己直接做天下共主,这比做一个影子统治者要简单许多。”

    “他先是颠覆了燕国,然后颠覆了齐国,把这两国的国君换成自己的亲信。他要将七国统治者取而代之,哪有那么容易。在谋取赵国政*权时,遭到了赵国旧臣的激烈反对,赵国经历了一场内战,苏秦失去了对赵国的控制。之后魏国、韩国、楚国都宣布罢去苏秦的相位,并派兵讨伐齐国和燕国,要治苏秦谋逆之罪。洛云坞立刻和苏秦做了切割,不再承认苏秦的当家地位,成立了当时的阁首会,实行集体决策制度,避免苏秦独*裁的事情再次发生。最后苏秦在齐国遇刺身亡。”

    “实际上,赵国之所以提前识破苏秦的计划,是因为又一个年轻人的出现。他从秦国赶到赵国,用大量的证据向赵国的老臣们证明苏秦企图颠覆七国政*权,让这帮老臣能够提前行动,击败苏秦。年轻人又跑到其他几国,同样说服其他各国反对苏秦,最终导致苏秦的失败。这个年轻人迅速在各国建立了威望,继苏秦之后,他也佩上了多国相印。他的本名已经不为人所知,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作张仪。”

    “洛云坞害怕张仪会重蹈苏秦的覆辙,想要提前除掉他。结果张仪正如历史上的张仪那样,暗中帮助秦国分*裂了东方各国的联盟,成功后又逃回了秦国担任国相,受到了秦国的保护。洛云坞多次要除掉他,都没有成功,直到秦惠文王去世,张仪告老还乡。张仪主动找到咸阳的洛云坞,要他们帮助联络洛云坞总社。他来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阳,见到了洛云坞的阁首会。他向高层阐述了他的观点,即维护历史进程,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

    “最初,阁首会并不采纳张仪的意见,张仪在洛阳建立了登云阁,组织了一大批人来研究历史,向阁首会提供情报和建议,开始宣传这种思想。”

    成荫说了很多,有些口渴,就停下来喝水。名扬以为讲完了,说道:“这思想成功成为洛云坞的宗旨,未免太简单了。”

    “哪有这么简单。任何思想的斗争,背后都是一场腥风血雨。”

    本文来自看罓小说

    :

第二三七章 不一样的历史真相() 
成荫继续讲述着洛云坞的历史。%

    “在张仪的主持下,登云阁的构成越来越完善,他也培养出大量的尊崇他的思想的人才。这些人一部分留在登云阁继续研究历史,一部分被派往各国担任要职。阁首会既不支持他,也不阻止他,静观其变。张仪后来死了,他的思想却已经被各国隐藏着的穿越者所接受,并听从登云阁的指示。”

    “由于阁首会的中立政策,那些反对维护历史进程的势力,不断破坏登云阁的计划。其中也会有一些比较激进的势力,他们走上了脱离洛云坞,谋求独*立发展的道路,遇到这种情况阁首会也不得不出手镇*压。不管反对派是何目的,登云阁始终支持阁首会,于是阁首会便默许登云阁组织力量扑灭这些反对派。这场斗争绵延了一百余年,其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血腥屠杀,才最终奠定了这个思想的地位。”

    名扬问:“两次大屠杀。是什么样的屠杀?”

    “这两次屠杀在历史上很有名。一次是白起杀降,一次是焚坑儒。”

    “天呐,这都跟你们有关?”

    “有关也无关。毕竟从他们那一代到我们这一代也隔了好几代。”

    “白起是穿越者?”

    “是的。”成荫点点头,“当时白起就是登云阁派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