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起是穿越者?”
“是的。”成荫点点头,“当时白起就是登云阁派出来负责消灭反对势力的刽子手,所以,他杀降的表面下,是在杀反对派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他既然是在执行维护历史进程的命令,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也是横死吗?”
“其实他本来不知道。这个白起并不十分懂历史,他不知道白起的死因如何。但是长平之战后,白起下令屠杀四十万降卒前,反对派派来了一名密使来见白起。他们说了什么,白起至死都没有透露,但是当晚他就决定倒戈反对登云阁。”
名扬说:“猜也猜得到,反对派肯定对白起说了他将怎么死。长平之战结束,他的死期也就快到了。以洛云坞的手段,他即使自己不想死,也必然会被弄死。与其被杀,不如反抗……不过,难道杀四十万降卒的历史事件没有发生?”
“发生了。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白起身边的监视人员立刻采取了行动,他们抓走了白起,并代替白起下令坑杀了降卒。白起被抓回咸阳,不久也被杀了。”
名扬听到这里,吐了一口气,没说什么。
“白起充当刽子手,极大削弱了那些企图反对洛云坞、反对登云阁的势力。白起死后,登云阁极力帮助秦国击败六国,统一天下。”
“那焚坑儒呢?也是为了消灭反对势力?”
“统一战争中,洛云坞借秦国的军队把反对洛云坞的力量基本上都扫除了。焚坑儒是登云阁为了统一思想,借秦始皇的手消灭其他思想。李斯作为这个计划的执行者,他杀掉了比较激进的反对者,却暗中放走了一些起不了太大作用的人,把他们藏进了徐福东渡的船队中。那些籍,李斯也只是烧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大部分珍贵籍都运回了登云阁。”
名扬突然“啊”了一声,问道:“之前登云阁大火,没造成什么损失吧。”
成荫笑了一下,说:“果然是你干的。如今登云阁已经不是当年的登云阁了,籍也早藏到其他地方去了。”
名扬稍微安心了一些。他说:“这个李斯还算做了件好事。”
“把运回登云阁,是李斯奉命行事。但救人是违抗命令。李斯本应该被赵高害死,本来洛云坞会找个替身代替他接受这个命运,却因为这件事,李斯还是难逃一死。”
名扬看着成荫,没有说话。
成荫摇摇头,说:“从张仪提出这个思想,到焚坑儒之后,在这一百多年里,思想的内容里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就是由于穿越的原因并没有被研究出来,因此也不知道如果历史改变,将会对原未来的我们造成什么影响。维护历史进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洛云坞的安全,更有可能关系到我们每个个人。这个学说很复杂,我一时解释不清,总之,维护历史进程的原则在洛云坞根深蒂固,最终成为第一行事准则。”
“所以,违背准则的人要杀,事情要阻止甚至破坏?是这个意思?”
“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我也不会为此辩解什么。我,以及一大部分人,虽然从小在洛云坞长大,接受着洛云坞的教育,但我们长大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也会质疑这些禁锢我们的准则。其中有一条,便是那个改变历史可能危害我们自身的学说,正是有这一条,维护历史进程便有了一个极为正义的意义,那就是保护大多数穿越者。为了一个未被证明的学说,为了一个凭空创造出来的意义,我们就要操控他人的生命,这个我不能认同。”
名扬静静地看着成荫,他没有想到这个已经做到洛云坞高层的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言辞。名扬不是洛云坞的人,但也是一名穿越者,接受了现代的知识和道德观念,他也不能接受洛云坞因为自己的准则,就干涉他人生活甚至生命的行为。他的想法和成荫表达出来的,竟然出奇的一致。
名扬问成荫:“你对我说出这些,真的好吗?”
成荫说:“在洛云坞,我都把这些话憋在心里,无处发泄。除了五哥,他也有相同的想法,但是他的产业太大,与他有关联的人太多,他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后果难以想象。和你相处这么久,觉得你是个可靠的人,而且这里远离洛云坞的控制,没有洛云坞的耳目,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对你说。这有什么不好的。”
“都是因为我觉得你,甚至洛云坞所有人都是冷血、古板的人,你才会跟说这么多事情。其实当我听说你是因为在蒲里村治病救人才被土匪抓走的时候,我就已经对你大有改观。至少你作为一名医生,有着悬壶济世的职业道德。至于你曾经为洛云坞做过什么,我不知道,那也是你们组织内部的事,可能与你的本性无关。”
“我想你可能是误会了。”成荫一脸严肃地说,“我在表达我对洛云坞某些政策的不满,却不想让你对我做出什么道德评判。再说,我虽然不喜欢洛云坞的某些手段,但那里是我的家。也许,如果我只是洛云坞里的普通人,我肯定过的无忧无虑,但我做到了当家人的位置,才会有这些烦恼。”
名扬心想:她的心思真是难猜,还是不要再谈这个话题了。
他说:“我们都经历了长途奔波,不如早些休息。”他无意识地又接了一句:“明天送你回庐江。”
“为什么要送我去庐江?”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成荫问道。
“嗯?”名扬愣了一下,说道,“你回庐江会安全一些。”
“有你在,我会不安全?”
名扬笑了:“你这么说,我担当不起呀。经过这次的匪患,你也看清楚现在淮南的形势了。矛盾随时会爆发,我少一分牵挂,就好做决定。”
成荫立刻坐直了身体,欲言却又止。她低下头,摆弄了一下衣角,然后微笑着说:“好,我明天就回庐江去。”
名扬点点头,说:“我明天安排人送你去庐江。你到庐江后,千万不要乱跑了。做人质就要有做人质的样子。”
成荫头一歪,做了一个可爱的表情:“人家知道啦,不要再说啦。”把名扬也逗乐了。
。
庐江萧公馆,萧元正在给向蔻蔻展示一件新设计出来的提水器,突然听家丁传报:“掌柜,柳当家回来了。”
萧元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蔻蔻已经连蹦带跳地冲向前院了。
成荫不知道蔻蔻的事,突然看见蔻蔻欢天喜地地出现在面前,她也是又惊又喜。
“蔻蔻,你怎么来了?”
“我早就来了,结果你出门去了,让我一个人在这里等你好长时间。”
萧元也迎了出来,向成荫行礼:“柳当家,辛苦了。”
成荫向萧元道谢:“萧掌柜,这一次也多谢你了。”
萧元笑道:“这没什么,我大哥的事,自然也是我的事。但我说您辛苦,不仅仅是长途跋涉,也有其他原因。”
“什么原因?”
“我大哥终于走出那个房间了。不是吗?”
成荫心领神会,忍不住捂着嘴笑了。
萧元又说:“我大哥现在怎么样?”
“他不会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了。现在他斗志昂扬,一切成竹在胸。”
“那我就放心了。柳当家您也安心住在这里好了。”
成荫摸摸蔻蔻的头,说:“现在有蔻蔻陪我,我也不会无聊了。我就在这里等着一场好戏。”
看書罔小说首发本書
:
第二三八章 名扬淮南()
蒲县东南匪患扫除,袁蒿立即向寿春发出捷报,自然要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 :蒲县县令韩胤也向寿春发了捷报,他是替名扬表功。两份捷报同时到达寿春,完全不同的说辞让袁继颇为疑惑。
袁继随即请名扬到郡守府来。
他询问名扬:“将军,我派蒿弟前去东南剿匪,如今匪患已平,他送来捷报。可是蒲县韩县令也送来一份捷报,说是你带兵剿除的匪患,我觉得奇怪。莫非将军真的带兵去剿匪了?”
名扬直言不讳:“在下一个朋友正好在那里被土匪绑架,我带了五百人前去救她,顺便把匪给剿了。”
袁继哑然失笑。他僵硬地点点头,说道:“金将军确实善战,以后还要给我淮南将领们多教授一下,免得都是草包。”
“主公过奖。”
袁继干笑了一会儿,突然沉声问道:“可是将军的五百骑兵是从哪里调拨的呢?”
名扬看出袁继脸色有变,心知他从刚才开始就十分不悦,他之所以不能发作,还是慑于名扬在整个淮南的地位。名扬不想撕破脸,才会一再尊重袁继,但是他也不怕袁继。名扬对自己实力的判断是,至少淮南军有两万精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付二十万普通淮南军也不会害怕,即使无法占领淮南,攻破寿春也足够了;淮南六成的经济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只要撤走在淮南的资产和人才,淮南经济在十年内难以恢复。袁氏本来就是名扬为占据淮南准备的备胎,是在刘备无法来到淮南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不老老实实地做傀儡,还想折腾,名扬岂能答应。
面对袁继难得的“强硬”质问,名扬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回答道:“我的兵,当然想调就调。只调了五百人,并没有多大影响。”
袁继看了名扬好一会儿,然后笑着点了点头,说:“将军说的是,兵从将令,随时都应该做好作战的准备。还希望将军多到前线指导,把我军培养成精锐之师,足以和曹贼对抗。”
名扬说:“击败曹贼,解救天子,本是我的心愿。但如今我为主公效力,主公为保淮南一方水土,不愿引发战争,我也必定遵从主公之愿,率领淮南军保境安民,绝不主动发起战争,请主公放心。”
袁继说:“我也是大汉臣子,也想解救天子。只是现在淮南实力不够,等到将来淮南足以北上灭贼,拯救天子,我也是义无反顾。”
名扬也仔细观察了一下袁继,他一脸看似轻松的微笑,但无法掩饰眼睛里的锋芒。名扬想起第一次与袁继相见的时候,那时的袁继还是一个忍辱负重仍严于修身的有志青年,质优良却不精于政*治。他是袁家这一代人里的佼佼者,论人,这个刚刚入世的年轻人好过袁绍袁术十倍,但论统驭之术,他甚至不如袁术,更不要和袁绍相比。
当然,人都是有进步的,现在的袁继会藏情,会心算,也敢于表达意见,甚至开始使用权谋,和名扬明争暗斗。权力是毒酒,明知有毒却要喝,越喝越好喝。
名扬随即向袁继告辞。
名扬走后,袁继召李丰来见,把刚才的对话向他描述了一遍。
李丰说:“主公,就把袁蒿和他的一万人留在东南。这个功劳依然算作袁将军的,并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去嘉奖。”
“金将军那里,我要不要嘉奖?”
“他私自调兵,原本就没有奉主公的命令,战功也与他无关。主公不必在意他,只管做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抓紧时间在这个冬天做好一切准备,开春便可以大展拳脚。”
“军队还掌握在他手里。”
李丰摇摇头,说:“他虽然在军中威望极高,但淮南大部分官兵都是先主公创建的,忠于袁氏,能听名扬调遣的最多不过五万。我们在这个冬天里,悄悄把他的亲信部队分拆到偏远地区去,再守住重要道路和关卡,一旦有变,只要能守住寿春,优势就在我们这边。”
“李大人可是又有了计策?”
“正是。但这个计策……主公还是不要听为好,就交予属下全权处理便是。”
袁继盯着李丰看了一会儿,便闭上眼睛,叹了口气:“李大人,到时请注意分寸。”
“属下明白。”
。
名扬离开郡守府,来到寿春闹市,东瞅瞅西看看,最后在一家馆停下脚步。这家馆是仿造现代的店经营的,既卖也租,店内还提供茶水和看的地方。一看就知道出自萧元的手笔。店名叫“静心斋”。这个时代,印刷术还未问世,洛云坞虽然掌握技术但严守历史原则不能外传,籍的制作水平有限,这种店几乎不存在。北方又洛云坞开了寥寥数家,萧元则在此处开了南方的第一家店。
名扬跨步走了进去。店中伙计一眼就看见了名扬,赶紧迎他到雅间。名扬摆摆手,说:“我不是来看的,我想见一见你们掌柜。”
伙计点点头,飞跑着上了二楼,不一会儿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伙计跟着掌柜身后又来到名扬身前。
这掌柜是一个中年人,一脸猥琐。之前萧元提过他,名扬知道他姓徐,喜欢读,自己也爱写一些故事,常有作送到茶馆供说人讲述。
老徐恭敬地向名扬行礼,问道:“将军找小人有何事?”
名扬说:“我来给你提供一些素材,你帮我写成故事,广为流传。”说着掏出一锭金子,塞入老徐手中,“这是酬劳。”
老徐激动地说:“哎呀,钱什么的就不必了,有故事就好啊。”说着,他把金子放入了袖子。
名扬便和老徐进入一个安静的隔间,名扬向老徐把剿匪的经历叙述了一遍。
次日,寿春城各个茶馆便开始流传名扬剿匪的桥段,老徐将名扬塑造成为一个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人物,匪患汹涌,名扬却不惧艰险,带领五百骑兵七进七出,将四千土匪打得落花流水。更有他仁义纳降,袁蒿背信杀降的情节。
“月未满”的渠道四通八达,无孔不入,故事从茶馆传至街头,从寿春传遍淮南,名扬的声威响遍三郡,但郡守对袁蒿的嘉奖如石沉大海,没泛起一丝波澜。
正当名扬的事迹广为流传之际,他又去了寿春的戍卫大营看望士兵。
当年和名扬一起围捕洛云坞杀手的四个人都因功升职,洪权升为偏将,费勋和牛作金升为校尉仍在营中,李三则调至地方上担任校尉。名扬来访,卫戍营专门中军升帐迎接,在大帐中,名扬和军官们一一相见问候,见到洪权时,名扬多寒暄了几句,显得更为亲切一些。
名扬剿匪的事迹也已经在军中传开,没有人记得袁蒿带了一万人出征,只知道名扬以五百克四千的光辉战绩。有一些军官便开始吹捧名扬,夸赞之声不停,而另一些则沉默不语。
名扬看出来这是两派人,一派看出名扬的强势,便想着讨好名扬,另一派则是忠于袁氏,不想名扬太出风头。名扬在营中也没有多说什么,勉励了大伙儿几句,便要离开。
临走前,他见洪权刚好在身边,便低声说:“洪兄,你我共事一场,我觉得你是一个带兵的将才。有机会,我便把你,还有牛、李、费四个兄弟都调到我身边,咱们继续共事。”
洪权双眼一闪,下意识地想行礼道谢,被名扬阻止了。洪权明白名扬的意思,便只点头不说话。
名扬回城后,专门去看望了一下“静心斋”的老徐,夸赞他的文笔。老徐笑道:“若是将军还有好的事迹,尽管来告诉小人,小人竭尽所能,也会把故事写好。”
名扬拍拍老徐的肩膀,说:“你放心,以后要写的东西很多。你尽快带几个徒弟出来,我已经吩咐萧元收集咱们‘月未满’做的各类善事,很快就会送到你这里来,由你带人写成各种各样的故事,传播出去。”
老徐激动地泪流满面,握住名扬的手,说道:“没想到我荒废半生,还会有被重用的一天。”
“你正是建功立业的年纪,有人马背上争夺天下,有人则以笔为刀,也不失为英雄。”名扬开始给老徐打兴奋剂,描绘美好未来,“以后你的‘静心斋’将遍布天下,这里将不仅仅是一个藏、读的地方,更是创造梦想、传播神奇的地方,天下话语集于一堂的感觉,你自己想一想。”
老徐想象不来,但听起来很带劲儿。名扬也不再解释,先让老徐开始一步步地做起来。名扬早就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创造自己的媒体,传播自己的舆论。这一切,都从制造新闻开始。
本文来自看罔小说
:
第二三九章 风波不止()
名扬剿匪的舆论声势还未消去,淮南郡内就又出了大事。
中部的沅县及钟离县境内的大片林场发生大火,火势难以控制,已经吞没了十数各村庄,进而威胁到两个县的县城。两县都急发求援信,要寿春派兵救灾。
名扬在郡守府之前就收到了信息。这个林场原本是“月未满”的产业,最近交割给了官府,由官府经营。这是淮南最大的林场,却发生如此不幸的灾害,经济损失就不提了,一旦无法控制,烧掉两个县,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袁继召集文武商议对策,名扬当仁不让,请缨带兵救灾。
李丰还是用老借口阻止名扬带兵前去。
“金将军,你是三军统帅,怎可亲自带兵?”
名扬心知,就算自己举荐赵云或任永前去,他也一定以两人守土责任重大而拒绝,便不答话,看他如何谋划。
李丰见名扬不反驳,便继续说:“派一偏将带并前去即可,我看袁氏宗族中就有合适人选。”
袁继故作不知,反问道:“郡丞大人所指何人?”
“袁珑将军。”
“珑弟太年轻,恐怕难堪此任。”
李丰笑道:“此次大灾损失重大,灭火之后须得迅速安抚人心,主公若派宗族前往,可安定人心,此一;袁珑将军已在军中历练过,有经验,未来也是可造之材,应借此机会锻炼,此二;年轻不是问题,再派一得力人选辅佐即可,我想……”
名扬突然插话道:“卫戍营最近,容易听调。不如从卫戍营也派一偏将同往,辅佐袁将军。”
名扬如此一说,李丰便不再继续往下说。袁继也不得不转过来问名扬:“将军可有人选?”
“之前随我办理暗杀案件的洪权,沉稳干练,又久经沙场,是合适人选。”
袁继又看看李丰,李丰垂下眼帘,沉默不语。袁继点头,说道:“就这样,事不宜迟,宣袁珑和洪权到郡守府听命。”
不多时,两员将军先后到达。这个袁珑和之前派出去的袁蒿看上去大不一样,袁蒿一看就是各草包,而袁珑精神抖擞,满是干劲儿,只是脸上光滑细嫩,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青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