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扬三国-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闯隽怂那嗌�

    袁继说:“珑弟,命你率两万人马前去救灾,当务之急是灭掉大火,之后就地安置灾民,重建家园。洪权,命你辅助袁珑。”

    两人一起领命,袁珑领了兵符,带着洪权离开郡守府。

    会议随即散了。

    袁继又偷偷令李丰绕回府内,问道:“金名扬又安插了一个洪权,你怎么看?要紧吗?”

    李丰说:“不要紧,反而把洪权调出寿春更好。”

    袁继说:“你一定要把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将伤亡减至最小。否则,我心难安。”

    李丰说:“请主公放心。此事本也与主公无关,是天灾。”

    。

    上一次,以剿匪为名,袁继派出袁蒿带一万人马去了淮南东南部。刚好有成荫遇险,名扬才有机会带五百人去把流匪剿灭,在民心上扳回一城,但袁蒿那一万人控制了东南已成事实。

    这一次,以救火为名,袁珑带了两万人去了中部林场,等火灭了之后,这支人马必然就在那里驻扎下来。

    可以想象,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李丰的目的就是把部队分散。一旦有事发生,忠于袁氏或他的,便可掌控一地;即使不忠于他们,部队也已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也更容易防范。

    自从到了淮南,整天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玩的都是套路,没有半分真诚。还真不如在徐州、幽州时自在,那时马上驰骋,一言不合就刀兵相见,反而痛快。

    名扬烦恼不已,情绪也不高昂。清每天一见名扬叹气或是皱眉,便来到名扬身后,伸出双手在他颈部几处穴位揉一揉,名扬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你还会这一手?”

    清笑道:“这都是最简单的。”

    “你还会更复杂的?”

    清羞涩地点点头。

    名扬一下就把烦恼抛诸脑后,缠着清要她表现一些更“复杂”的手艺。两人正打闹着,侍从来报:“江东有信送来。”

    “江东?”名扬轻轻将怀中的清平放在地板上,起身走到门口接过信简。

    这是孙策写的亲笔信,信上先是问候名扬,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之后步入正题。所谓正题,就是提亲的事。他说他已经和乔家私下商量好了,只要名扬和他一同提亲,乔家一定答应,而且两位姑娘也必定愿意。心中言辞恳切,恳求名扬和他一道向乔家提亲。

    名扬边读信边踱步,走回清的身边坐下。清也坐了起来,靠在名扬身边,但并不看信,只是低头为名扬捶腿。

    名扬读完信,看了看清,说:“孙伯符要我和他一道去提亲。”

    清莞尔一笑,问道:“提哪一家的亲?”

    “庐江郡乔家庄大小二乔。”

    清想了想,说:“我听说过,是两个好姑娘,与将军倒是般配。”

    “你觉得我要不要娶乔家的姑娘呢?”

    清几乎没有思考,就说:“为什么不呢?天下良缘能有多少,错过岂不可惜?”

    名扬点点头,叹道:“是啊。多少人求之不得呢,这好运却落在我头上。”

    清又倒入名扬怀中,轻声说:“将军一定要珍惜。”

    。

    冬季又更深入了一些。但之前的寒流过后,气温降了,但风雪反而停了。没了风雪,林场的火灾便好救了许多。听说只剩下中心林区还有残火,救灾部队在外围不断开挖隔离带,将火源的范围缩小。

    郡守府又来召唤,要召开军事会议。名扬此次未事先得到什么消息,心想应该还是与救灾有关。结果到了会议之上,竟然是另外一件事情。

    袁继说:“蕲春发生暴民骚乱,竟然形成席卷之势,蕲春郡皇甫郡守派兵镇*压,却一时难以得手,写信求援,淮南三郡同气连枝,我意派部队协助镇*压。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名扬问道:“不知暴民骚乱因何而起?”

    袁继将手边一卷竹简递给侍从,由侍从传给名扬。名扬打开,见信中说一村农民谋划偷袭官仓,结果被守军击溃,结果附近的村子都受到蛊惑,群起攻击官军,并把守要隘,阻击官军夺回官仓,暴民利用山川地势,游击作战,蕲春军苦不堪言,便请淮南派遣一支善山地作战的部队前往援助。

    名扬这一次也不再推荐人选,直接问李丰:“郡丞大人有什么看法?”

    李丰说:“主公都说了,同气连枝,那我们一定要派人前去。”

    “如何派遣?”

    “我已派人前去蕲春了解情况,根据骚乱的规模,派遣合适人数的部队。”

    “郡守大人真是有效率。”名扬恭维道,“那谁领军呢?”

    “区区暴民,不用派遣大将。北境左营擅长山地作战,由左营副将纪榕前去就可以了。”

    纪榕是纪灵的儿子,算起来也算是袁家旧臣,这么派遣很符合袁继和李丰的心思。

    李丰接着说:“也不用等派去蕲春了解消息的人回来,先从左营调遣三万人到边境待命,等敌情明了,便派兵入蕲春。”

    袁继看向名扬说:“郡丞大人已经谋划得如此精细。不知将军有什么意见?”

    名扬说:“甚好,我没意见。”

    袁继当场拟了命令,派人送往左营。

    名扬散会回到将军府,萧元正在府中等候。

    “你怎么来了?”名扬问道。

    萧元说:“我想大哥一定想知道蕲春发生的事情,便带着打探回来的情报,来见大哥。”

    名扬拍拍他的肩膀,说:“好聪明快说。”

    “其实也没有多复杂,就是当地世族大户兼并土地太过严重,农民没有地没有粮,便造了反。这次造反的农民有四万之众,几乎席卷了半个蕲春。”

    这个时代发生土地兼并,逼反农民的事情,实在太常见。黄巾起义是其中比较典型的,而类似这种农民起义,但没有成事的,数不胜数。各地诸侯都倚重豪强地主,不曾抑制土地兼并,除了曹操、刘备在统治区域内抑制豪强外,也就是名扬这种懂得历史规律的穿越者,才会防止土地兼并逼反百姓。但淮南三郡,蕲春一直没有受过名扬的影响,所以郡内的土地兼并情况愈演愈烈。

    名扬听后,说道:“蕲春将有一场劫难。”

    他又想了想,对萧元说道:“继续派人深入蕲春,多了解一些起义军的情况。”

    “是。”

    两人沉默了片刻,突然同时对对方说:“我有一件事……”两人尴尬地笑了笑,萧元请名扬先说。

    名扬说:“我准备和孙策一道,向乔家提亲。”

    萧元颇感意外,说:“怎么突然就决定了?”

    “如今蕲春动荡,淮南的争斗一触即发,只有庐江可以倚靠。结成这门亲事,让我们在庐江站稳脚跟。”

    萧元点点头。

    名扬问:“你有什么事?”

    萧元突然变得犹豫起来,他斟酌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开口说道:“刚从广陵传来消息,鸢尾姐姐她醒过来了。”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惘

    :

第二四零章 向乔家求亲() 
名扬听萧元说,鸢尾醒来了,立刻转过头来,看着萧元,脸上渐渐露出喜悦的神色。

    萧元说:“大哥要不要去广陵看看她。”

    名扬说:“这里的事情十分重要,我先不去看她。相信陈大人会好好照顾她。你替我送去一封信,表达我的问候。”

    “大哥,你会不会在信中告诉她你要和乔家小姐定亲的事情?”

    名扬又看了萧元好一会儿,说:“我们在淮南所做的事情,都暂时不要告诉她。她重伤初愈,不需要知道这么烦恼的事情。”

    萧元还想说什么,名扬立刻抢在他前面说:“也不要告诉柳姑娘。她没有必要知道。”

    萧元不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名扬说:“你来寿春还有什么事情要办?”

    萧元说:“我来帮助‘静心斋’扩建,并开设培训班,培养更多写作能手。”

    名扬点点头,表示赞许。他对萧元说:“我要的不仅仅是小说作家,我要建立的是我们自己的媒体,这些人应该首先成为一个记者,报道对我们有利的消息,掌握舆论制高点。”

    萧元挠挠头,似懂非懂:“搞新闻,我不是很有把握……”

    “万事开头难,你先摸索着,凭着你在现代时对新闻的了解来干。这件事连洛云坞都没有做,你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天下第一。”

    萧元顿时觉得干劲儿十足,兴奋地离开了将军府。

    萧元去开创他的商业帝国,名扬则开始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斗争。

    他一面派人分别去了蕲春的暴乱地区接触当地的农民,一面派人去火灾地区监视袁珑的动向。他向孙策写了回信,表示同意和孙策一起向乔家提亲,时间由孙策来定。信件送走,名扬就安排人手准备定亲的聘礼。

    。

    名扬这几天安心待在府内,一边准备定亲的事,一边等候孙策的回信。蕲春那边一直没有什么消息,而火灾地区每天都会传回简讯,报告灭火的进展。

    简讯虽然简单,但名扬从中听出一些端倪。袁珑虽然年轻,但指挥部队颇为沉稳,善于听从属下意见,利用老兵的经验,救灾工作有条不紊,部队到达灾区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伤亡。

    不怕袁珑是个蠢货,把救灾工作搞砸,就怕他这么厉害,把事情办得漂亮,以后对付起来就格外困难。

    又过了几天,寿春刮起了大风,这场风猛烈异常,刮得城内遮天蔽日,杂物漫天飞舞,所有人都躲在屋内,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名扬也躲在卧房里,和李清喝酒抚琴,连房门都不出。暴风肆虐了一晚上,整个晚上屋外如天兵降临,战鼓震天,战马嘶鸣之声,响彻云霄。

    也不知是时候,风停了,一切都恢复了安静。

    一早,郡守府的官吏带着袁继的命令来到卫戍营,要求卫戍营立刻展开灾后救援工作。谁知,卫戍营早就得到了名扬的命令,在城中四处开始行动。

    一晚上的狂风,质量好的房屋也掀去了几片瓦,质量不好的民居,在一夜大风中就垮掉了。卫戍营带着名扬的命令,救助伤员,搭建临时住处,提供取暖的棉衣、燃料,给灾民供应食物。

    “静心斋”更是不失时机地四处报道这一消息,顿时寿春城民心鼓舞,纷纷感激金将军和卫戍营。

    名扬身先士卒,帮助受灾的居民。一直道傍晚,他跟随救灾的部队一起回营,在营中聚餐。名扬出钱,丰富了伙食,邀请全营好好改善了一下生活。

    半夜,他回到将军府,在门房看见了从火灾地区回来送情报的人。

    本以为送来的情报和往常一样,谁知这一次的情报大不一样。

    原来不止寿春遭遇了大风,灾区也遭遇了大风。这场风让本来接近熄灭的火源,死灰复燃,一夜之间,火势又蔓延开来,驻扎在火场周围的军营被大火席卷。远处的军营和灾民营则遭遇大风袭击,立刻被摧毁,伤亡惨重。处于最前线的袁珑,被大火烧伤,要不是洪权舍命把他从火场中救出来,他早就没命了。

    名扬连夜给“月未满”下令,立刻以商社的名义给灾区送去物资,帮助袁珑的部队以及灾民迅速重建营地,恢复采暖和饮食,救治伤员,掩埋死者。让萧元以大掌柜的名义向救灾部队表示慰问,并问候袁珑和洪权。

    同时,名扬也派人去其他地区调查此次风灾带来的损害,也同样以“月未满”商社的名义去救灾。每一步都抢在官府之前,“静心斋”的宣传更是让救灾行动享誉淮南。

    一连串的灾害,郡守府也不再召集官员商议,这很反常。名扬却不奇怪,因为无论袁继和李丰要怎么做,名扬都不会再理会。他们不允许名扬以官方身份行动,名扬就以商社的名义行动。想必他们也已经了解名扬的心思,就不再浪费时间召集会议了。

    寿春的形势,平静中暗潮涌动。就如昨日的狂风,早上风和日丽,晚上便摧城拔寨,哀鸿遍野。

    那么,名扬便迫不及待要走下一步了。而孙策很适时地送来了回信。

    五天后,孙策便到达庐江,邀请名扬一道前往乔家庄送聘礼,定亲。

    。

    五天后,乔家庄外热闹非凡,名扬和孙策两路人马共六百人,鼓号齐鸣,旌旗招展,单抬聘礼的队伍就绵延有十余里,全部用红色绸缎包裹,场面蔚为壮观。更有前来观礼道贺的庐江各地官员一百多人,也驻足庄园之外,以郡守纪如意为首,对这一次宏大的求亲之行津津乐道。

    名扬和孙策都身着锦袍,头戴金冠,骑高头大马,威武雄壮。名扬以纪如意为媒人,孙策以鲁肃为媒人,请出乔庄主乔槐。乔槐在侄子乔安的搀扶下,来到庄外,欢迎两位将军到来。而庄中的酒席早就备好,待求亲队伍吹吹打打进入庄园之后,客人们才随着队伍一道进入庄园,一一落座,开始酒宴。

    在进入庄园的路上,名扬偷偷瞅了一眼孙策,只见他满面红光,喜不自禁。他是真的高兴啊。名扬也想表现得高兴一些,毕竟是求亲,大喜的事情,理当开开心心,这样不仅自己高兴,乔家也高兴,客人们也高兴。

    但是名扬不知道自己的脸上,现在到底是怎样的表情,是一眼就可以看破的强颜欢笑呢,还是干脆就没有笑容?这短短的路上,他脑子里竟然没有想过将要面对的小乔,而是鸢尾,甚至偶尔闪现出柳成荫的身影。

    直到孙策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袖,他才意识到,该下马了。

    名扬和孙策呈上了礼单,分别有纪如意和鲁肃宣读了求亲的文,乔庄主当即表示同意。名扬和孙策分别用各自带来的求亲酒敬乔庄主,求亲礼就算完成了。

    整个仪式,大小乔都没有出现。但可以想象姐妹俩现在喜悦的心情。就如名扬看到孙策此时欢喜溢于言表。

    纪如意带头向名扬和孙策敬酒,大声说道:“以后两位盖世英雄就都成为我们庐江郡的女婿了,今后我们荣辱与共,共同守卫庐江。”

    庐江的官员、士绅纷纷上前祝贺和敬酒。他们除了敬畏于金、孙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二人将成为庐江的两座靠山。有了金名扬和孙策,庐江以纪家为首的各大世族便可以与袁氏分庭抗礼,庐江就将有更多自主权,而不用在臣服一个逐渐式微的袁氏家族。

    比起袁氏,金名扬更开明,而孙策距离比较远。世族们更喜欢他们。

    酒宴结束后,客人们都离去了。名扬和孙策也应该离去。孙策还想再见一见大乔,被鲁肃劝住了。

    鲁肃说:“主公,循诸侯礼,定亲半年后迎娶新娘,此间不可见面。来年夏季转瞬即到,主公千万不要乱了规矩。”

    说着,鲁肃又看看名扬:“大哥说呢?”

    名扬点点头,说:“子敬言之有理,我也是沾了兄弟你的光,才得以半年后迎娶新娘。这短短时光,很快就会过去。”

    孙策这才作罢。二人在庄外扎营住了一夜,名扬把寿春的形势给孙策和鲁肃描述了一遍。孙策说:“袁继那个小伙子还太年轻,急于与大哥你对抗,才这么容易轻信李丰这种老狐狸。若是真的闹翻了,大哥要怎么处置袁继呢?”

    “罪不在他,我不会伤害他。只要淮南在我的掌控下,留他继续担任袁氏家主也未尝不可。”

    “这是最好的情况。若是无法如愿,大哥以雷霆手段消灭袁氏,我也支持。”

    名扬在地上画了个地图,分别标注为北方、中原、南方。名扬说:“如今袁绍雄霸北方,曹操控制中原,我、你、刘皇叔在东南各自控制一地,我们联合起来,才能对抗袁、曹二人。”

    孙策拍拍名扬的肩膀,笑道:“这种利害关系,我当然明白。江东文武也都是这样的看法。就算不为利益,我与大哥有结拜之情,大哥若有所驱使,小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名扬被孙策的豪爽感动,当即命人取来酒,和孙策、鲁肃一起喝了个痛快。

    本書源自看書罔

    :

第二四一章 可疑人物() 
出生入死马边陪,还道此生相随。复制址访问 :转眼红绸赠她人,落花随流水。

    。

    名扬与乔家定亲的事很快传遍淮南。成荫也自然得到了消息。

    她合上手中的竹简,低着头,默默地坐着。

    蔻蔻想进屋去找成荫,被萧元阻止。

    “姑姑她怎么了?”

    “没什么。可能在怪大哥吧。”

    “怪他什么?”

    “也许大哥亲口告诉她这件事会更好一些。比起让她自己听到这个消息……”

    。

    名扬在回寿春的路上,遇到赵云派来的传令兵。传令兵说,赵云的部队抓获了可疑的人,正关在左营。

    名扬改变了目的地,直接前往北境左营。

    到达军营时,却发现军营里刚发生一场火灾。火灾很快就扑灭了,只烧了一座帐*篷,死了一个人。死掉的正是那个被抓住的可疑的人。

    名扬和赵云在中军大帐密谈。赵云拿出一个关谍,指着关谍上的印章说:“这是许昌大营的印,从那人身上搜出来的,那人不是一般人。”

    “你是说他是被曹军派来侦查情况的?”

    赵云点点头,说:“许昌的军人到这里来,恐怕只有这个目的。”

    名扬看着那关谍思考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他刚被抓,就被烧死,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还有同伴,发现他被抓,就立刻杀了他。但是他的关谍已经被我们搜到,身份早已暴露,他的同伙再做这样的事情,就多此一举了。二是他来淮南,是来见这里某人的,他被抓,某人就只有烧死他灭口。”

    “那这人就是来做信使的?”

    “恐怕是这样的。”

    “那会是谁?”

    “淮南文武众多,世族遍地,和曹操暗中有往来的,何止百人?但都不足为虑。须防范的是统治核心的那几个人,尤其是李丰,他若是和曹操里应外合,危害最大。而且能够第一时间在军营放火灭口的,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他了。”

    赵云皱了皱眉,担忧地说道:“如今军中有不少人是李丰的同党,若是真的和曹操里应外合,情况十分不妙。我们需不需要先发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