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扬三国-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只敢躲在哭泣,却没有一个人想办法挽救危局。可能他们心里明白,汉朝气数已尽无法挽回,但从小接受的教育又告诉他们要忠君爱国,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让他们痛苦不已。

    所以他们成不了英雄。曹操完美地把奸臣和忠君爱国结合起来,他担当汉相,征伐四方,表面上看是在独自支撑汉廷,他使家族走到权力的顶峰,自己却至死不晋位为帝,保全了自己的忠名。

    另一个人,刘备也完美地把理想和忠君爱国结合起来。对于“忠臣”理想叫做理想,对于“奸臣”理想也可以叫做野心。他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效忠天子奔波战斗,到了人生的最后他凭借汉室后裔的身份顺理成章地自立为帝。他明明最终称了帝,却没有人怀疑他的忠名。

    至于孙氏家族,应该从来就没有在乎过忠君爱国的问题,所以孙氏兄弟也成了英雄。

    不知何时,曹营偃旗息鼓,原野上万籁俱寂。哭声却一直都有。

    看書罔小说首发本書

    :

第一四零章 郭嘉现身寿春() 
过了三天,演习场移至河边。名扬按时到达帅旗所在之处,向曹操报到。

    今天曹操身后文武齐全,人才汇集。左手一边是谋士,右手一边是武将。十多名谋士之中,名扬只认识荀彧、程昱以及曾在徐州见过的荀攸,郭嘉并未来到。武将队列中,曹洪、于禁、张辽在列,再往后看去俱是生面孔。突然在十几员武将里看见李典,李典始终恶狠狠地盯着名扬,名扬只好赶快把目光移走。

    曹操身后还有一员将军,相貌生得凶悍,身形壮硕,铠甲都禁锢不住他饱满的肌肉。奇怪的是,这个将军也一直看着他。

    曹操见名扬的目光停留在自己的身后,回头看了一眼,笑道:“你们认识?”

    “不认识。”名扬确实不记得有见过这个人。

    曹操冷笑一声,说道:“没想到金将军的失忆竟到这种程度?连同乡和同袍都忘记了。”

    他回头对身后的将军说道:“跟你的老乡打个招呼。”

    那将军抱拳呼喝道:“胡……见过金将军,在下许褚。”

    名扬想起有功曾说过,许褚与他们同样来自汝州,同时入伍,都被编入侍卫营,还同时提拔为什长。看来交情应该不浅。但名扬没有继承胡德越的记忆,眼前的许褚就是一个陌生人。他也不用故意装作认识许褚,他的设定就是失忆。

    曹操请名扬列于于禁右侧,一起观战。

    以前与于禁多次交手,如今在同一阵营,名扬还有些不适应。他和于禁相互致意,名扬先开口问道:“于将军,今日是谁与谁对阵?”

    于禁也不觉生分,答道:“曹将军领衔,两位夏侯将军辅助,主攻。徐将军陪练,主守。”

    名扬点点头,向校场里看去。视野里有一支军马,正在待命。军马阵中只有曹仁的将旗,不见两名夏侯将军的。

    鼓声响起,号角齐鸣,曹仁军开始移动,向前面那条河进发。这一场,双方演练的是渡河作战,攻方渡河并夺取守方的阵地。

    远处的战场在帅旗这地方根本无法看见,曹操及文武只能通过斥候来了解战况。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名斥候骑马而来,大声回报。名扬也逐渐了解前面的情况。

    曹仁抵达河边安营下寨,开始准备船只。徐晃也在对岸布下阵地进行防范。曹仁以强弩掩护,强行渡河,徐晃毫不示弱,以乱箭阻挡,使曹仁的部队无法顺利渡河。

    正面战场正激烈交锋,在河流的上游,夏侯惇命令部下中善水性的士兵先行渡河,在两岸间拉起几条绳索,其他士兵抱着漂浮物拉着绳索渡河,在曹仁部队正面强渡吸引徐晃部队的时间里,夏侯惇所率领的三千人马渡河成功。

    夏侯渊率部留在河对岸,潜伏了下来。夏侯惇部渡过河就朝徐晃阵地的背后绕去。负责在侧后方防守的正式王同李异的部队,将夏侯惇的部队包围在一片树林里。徐晃另外派出一支人马前来支援。

    夏侯渊得知消息后,开始指挥人马在上游搭建浮桥,时至下午浮桥搭建完毕,夏侯渊一边在河对岸建立阵地防守浮桥,一边通知曹仁。

    曹仁依旧在正面佯装渡河,抽调精锐骑兵绕道上游,通过浮桥到达对岸,也绕到徐晃背后发动进攻。王同李异不能阻挡,撤开包围圈向中军集中。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合兵一处与徐晃发起决战,徐晃败退。这一阵,以攻方获胜告终。

    黄昏时分,众将回到帅旗向曹操复命。曹操赞赏了曹仁及两位夏侯将军,称赞他们善于用计。让三人先行离去,留下徐晃,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做得不错。”

    徐晃接受了曹操的鼓励后也离去。

    曹操对荀彧说:“文若,传令晚上召开军事会议。”之后他就下令整军回营。

    名扬心说:难怪分布各地的谋士和将军都来了,原来是要开会。看来这次会议很重要,最有可能关系到讨伐淮南。

    名扬回到刘备身边,刘备问:“听说曹操召回各地的文武,不知道他又有什么动向?”

    名扬说:“曹操召集众将,可能是要布置讨伐淮南的事宜。”

    “看来曹操讨伐的决心已定。只是朝臣反对的人太多。”

    名扬说:“可以在朝臣中走动一下,这个时候还得支持一下曹操。”

    “如何走动?我平常不怎么和朝臣往来,这个时候提讨伐淮南的事,一方面让人误以为我和曹操之间有事,另一方面会让曹操起疑。”

    名扬沉吟片刻,建议道:“那就找其他人去游说众臣。”

    “何人可以相托?”

    “可以找董国舅做这件事情。”

    “但我怎么和他沟通上呢?”

    “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也不细问名扬的计划,两人径直回到营寨中。天已经黑了,刘备也没有再找属下来商量事情,而是让大家各自休息了。

    再过三天还有一场演练,这场演习就结束了。夜晚中曹营又响起汉军军歌。夜里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再在演习上,各有所思。

    曹军的将领们已经开始憧憬南下的征途,汉廷大臣们正在心里咒骂该死的演习迫不及待要返回许昌,刘备在思考征讨淮南之后的事情。

    名扬却将思绪指向洛阳城中洛云坞,有洛云坞的存在,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不确定性。

    。

    许田的演习正在进行中,消息传到了寿春,情报写在简上送到了袁术手上。

    杨弘、李丰站在袁术面前,面面相觑,光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袁术的心思。寿春城外的封禅台已经接近完工,但袁术称帝的决心还是没有下。

    袁术收起简,幽幽地说道:“曹操在许田演习,不知他是何意?”

    李丰说道:“听说曹操上要征讨淮南,不过反对的朝臣太多,没有被同意。”

    袁术笑道:“我家在汉廷还是很有声望的,凭曹贼还很难扳倒我。”

    “但是,曹操出兵是早晚的事情,凭汉廷的几个大臣很难阻止他。”李丰说。

    杨弘说:“我淮南带甲之士三十余万,依托淮南河流湖泊,定可阻止曹军。现在只盼主公早登帝位,鼓舞军心,来日挥师北上,早定中原。”

    袁术沉默许久,杨弘和李丰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也不敢再开口说话。袁术发现两人都盯着自己,这才说道:“称帝之事让我在想一想。你们再派人去许昌活动活动,尽量阻止曹操出兵。”

    走出刺史府,杨弘拉住李丰说道:“李大人,你是否动摇了支持主公称帝的决心。”

    “杨大人说笑了,我当然支持主公称帝。”

    “那你一直说着曹军要来讨伐是干什么,吓唬主公吗?”

    “我们要未雨绸缪嘛。不光是曹操在摩拳擦掌,东南的孙策借了兵不还,占了地不还,牵制了我军十万人马,实在也是一大威胁。曹军若来,我们该当如何?”

    “不怕,曹军以骑兵为主,不习惯在江河纵贯的淮南作战,我军有胜算。”杨弘非常有信心,“再说,他也是腹背受敌,北方有袁绍,南方有刘表,西面有马腾,他才不敢来进攻淮南。”

    李丰马上拜道:“杨大人说的有理,我还是太胆小了。”

    杨弘认真地盯着李丰说:“李大人,如今好不容易把韩胤扳倒了,又把阎象支到前线去了,你我可不要对着干,说好共享荣华的。”

    “一定一定。”李丰一脸堆笑,送杨弘上了马车,又送马车离开。

    李丰拍拍被杨弘抓皱的衣袖,冷笑一声,转身上了自己的马车。

    李丰回到府中,府中的家丁向他禀报:“郭先生来了,正在会客厅中。”

    他闻之大惊,赶紧一路小跑来到会客厅中,见郭嘉正坐在堂上,独自茶。

    “郭先生,听闻你受了伤,在下因公务繁忙,不曾前往探望,竟然让你亲自来到寿春,在下惭愧。”李丰恭恭敬敬地坐在郭嘉一侧问候。

    郭嘉脸色卡白,明显还没恢复过来。他说:“不碍事,多谢李大人关心。”他咳嗽了两声,吓得李丰赶紧递上手帕,被郭嘉谢绝。

    郭嘉接着说:“你接下来赶紧唆使袁术称帝吧。”

    “嗯?先生之前不是……”

    “我改变主意了。袁术不配成为一方诸侯,我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人选。”

    “但是,我今后该怎么办?”

    郭嘉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金条,说道:“我为你准备了足够的钱,够你平安生活过下半辈子。记住,你若不听我的,必死于寿春城头。”

    李丰接过金条,心中没有一丝喜悦之情。他伏身在地,说道:“在下必定促使袁术早日称帝。”

    本文来自看王小说

    :

第一四一章 名扬受封 朝廷上将() 
许田的演习结束后,曹操命令曹仁带领大军前往汝南扎营,自己带着群臣返回许昌。

    在回许昌的路上,曹操专门召名扬到身边谈话。

    曹操问道:“我欲讨伐淮南,不知道将军有什么意见?”

    名扬心中直犯嘀咕,不敢回答,只能推脱:“在下不敢妄言。”

    “为什么不敢妄言?”曹操笑道,“我是丞相,你是将军,我们同朝为臣,商议国事,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这……”名扬不知该如何回答曹操的这句话。

    曹操又笑了起来:“只怕是将军未把我当作丞相,自认不是我的下属,不肯献策。”

    “在下不敢。”

    “但说无妨。”

    “在下认为,讨伐袁术势在必行,只是目前师出无名,丞相不应急着出兵。”

    “袁术有僭越之心,如何无名?”

    “袁家在汉廷树大根深,虽遭董卓灭门,也只是灭了处于洛阳的本家,绍、术两位公子,袁家各旁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朝中大臣也多与袁家有密切往来,若袁术没有僭越的行为,讨伐他必然遭到众臣反对,执意出兵也必然不会得到诸侯响应。”

    曹操转过头盯着名扬看了好一会儿,说道:“难道要我等到他称帝?”

    “我们可以去添一把柴。”

    “派人去怂恿袁术称帝吗?”

    “不必去怂恿。大兵压境会让袁术畏惧,战意坚决会让袁术恐惧,不如暂时将曹仁大军北撤,同时撒布出汉廷畏战的假消息,自然会有人把信息传递给袁术,让他称帝的胆子大一些。”

    “等袁术称帝,我便有了出师之名,朝臣也不好反对。”

    “正是。”

    “坐看乱臣贼子僭越称帝,是汉臣所为吗?”曹操突然厉声问道。

    名扬也不慌,镇静地答道:“为国除贼,担一些罪名,成就大事,才是忠臣所为。”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一本正经的神态立刻烟消云散。他拍手道:“你我所见略同,我派曹仁去汝南待一些时日,便返回许昌,造成被迫撤军的假象以欺骗袁术。我不仅会按将军说的那样行事,更会暗中派一些人前往寿春散布谣言,说我曹操不敢出兵。让他袁术安安心心地称帝。”

    名扬说:“丞相明鉴。”

    曹操换了一个话题:“名扬,我想让你在朝廷任职,这才不辱没你一身才干。你想要什么职位?”

    名扬推辞道:“在下并无在朝廷任职的意愿。”

    “你是担心在玄德那里不好看是吧?不用担心,他贵为皇叔,无论你的职务多高,都不会盖过他。”

    名扬不再说话。曹操继续说道:“那就给你个军衔,任上将军,你看如何?”

    上将军在军中已属高职,但只是个虚衔,需要到具体的部队中才能掌握实权。曹操给这么一个职务,显示恩宠是最主要的目的。

    那么这个恩宠不受白不受。名扬急忙向曹操谢恩。

    刘备如今是当今皇叔,为宜城侯、左将军,领豫州牧,可为恩宠之至,但并无实权,名扬除非做到三公九卿,做何官职都不会高过刘备。但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都没有在朝廷任职,曹操授予名扬职务,恐怕也有离间名扬与刘备兄弟的嫌疑。

    名扬穿越至三国时代,寄身于胡德越,那一年胡德越二十五岁,经历三年,名扬如今也就二十八岁,已经可以担当上将军,这在现代时是不可想象的。名扬二十五岁也就是刚刚从大学毕业三年,做一个小职员,像这般一步登天如同做梦一样。

    。

    两天后,名扬得到圣上传诏,来到皇宫宣政殿外等候。皇宫他来过一次,但也是在夜里,化装成御医进来,只顾埋头走路,不曾仔细观赏。

    许昌只是一座小县,机缘巧合成为了曹操的大本营,更是何其荣幸成为王朝的首都。但毕竟只是一座小县,宫殿也不如长安、洛阳的宫殿宏大,只有前殿、宣政殿和后宫三个部分,规模刚好够皇家使用,稍显局促。尚不如地方上的土豪住得宽敞。

    经过前殿,宣政殿就在眼前了。领路的太监让名扬在殿前候旨。名扬等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就有太监在殿门口大声传诏:“宣金名扬觐见。”

    名扬急忙抬步上前,登上通向大殿的台阶,在殿外脱了鞋子,快步走到大殿正中跪地行礼:“吾皇万岁。”

    “平身。”殿上传来天子的声音。名扬在那一个夜晚听过皇帝的声音,但那时是在商讨隐秘之事,皇帝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大声说话,声音听得并不真切。如今大殿之上,皇帝昂首挺胸,声音宏亮,中气十足。

    名扬站起身来,抬头去看皇帝,三年已逝,少年天子也成长了许多,比起那晚密谈之时以及许田围猎之时,不仅长高了许多,身板也结实了。不似年少时那样病恹恹的,但眼睛里依旧毫无神采。

    “朕早就听闻金将军智勇双全,今日初次相见,果然名不虚传。”皇帝说了句客套话。但他说初次相见,不知道是他故意撒了个谎,还是他已经忘记了名扬。

    只听皇帝继续说道:“丞相举荐,封金将军为朝廷上将军,以待今后为朝廷带兵建功,朕觉得甚是妥当,就这样决定了,金将军今后一定要奋勇杀敌,不负朕……以及丞相所望。”

    名扬再次跪拜天子:“谢陛下恩典。”

    名扬接受了封赏,便即退出了大殿,离开皇宫。回到刘备府上,迎面便碰到张飞,正抱着一坛好酒路过。他瞅了一眼名扬,一句话没说,没好脸色地径直走了。

    名扬心想:不会与封将有关吧,早知道会影响自己与关羽张飞的关系,但没想到这么立竿见影。他目送张飞走远,刚一回头,又见关羽站在了身前。

    关羽向名扬道贺:“恭喜将军受封朝廷上将军。”

    “多谢将军。在下远不如关将军与张将军,却获此封赏,愧不敢当。而且这上将军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实在不值得祝贺。”

    “哎,哪里话,天下各州府的上将军都是自封的,和朝廷的上将军有天壤之别。将军在徐州和幽州威名显赫,封为上将军倒是实至名归。”

    听关羽的语气甚为恳切,不像是装出来的,看来他没有对这次封赏有什么怨言。名扬问关羽:“张将军刚刚见在下时脸色不好,不知道原因为何?”

    关羽说:“将军不要在意,三弟确实是因为曹操举荐你为上将军,认为你受了曹操的恩惠,将要背叛我大哥,所以生气。我觉得这是曹操意欲笼络你,但不表示你会接受曹操的笼络。我相信将军的忠诚。”

    “多谢关将军。”名扬向关羽行礼道谢,“看来我找个机会得去和张将军解释一下。”

    关羽拉住名扬的手,说道:“不用再找机会了,随我去找三弟,一起喝酒,酒醉之后,所有误会都会化解。”

    “是吗?”名扬觉得有理,而关羽并不似名扬想象中那样高傲自负,难以接近,就答应关羽一起前去喝酒,“那便去吧。”

    。

    晚上,刘备从外面回来,就召见了名扬。

    他先向名扬祝贺道:“恭喜将军获封上将军。”

    “多谢皇叔。”

    “早上曹操又提了讨伐淮南,依旧遭到众多大臣反对。看来开战不易啊。”

    “前几日我曾对曹操说,要他故意制造出舆论有利于袁术的假象,我想这是曹操想要的结果。”

    “故意制造假象?”刘备疑惑道。

    “是的,淮南是一定要打的,但要注意顺序。不能因为袁术想要称帝就打他,而是要因为他称帝的行为成为事实,才能打他。”

    “这是要让我坐看袁术僭越称帝而不管吗?”刘备瞪大眼睛看着名扬。

    名扬知道刘备和曹操不同。曹操能够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他心里朝廷威严没有那么重要。但刘备视皇室尊严如生命,他怎么能够让袁术称帝成为现实。

    “我不同意,必须在袁术称帝之前讨伐他,阻止他称帝。”刘备摇头说道。

    “皇叔,这几日朝中大臣的反对你也看见了。他们这是对袁家拯救汉廷抱有希望。只有袁术称了帝,他们才能看清袁术的真面目,从而支持朝廷讨伐袁术。”

    刘备沉吟不语。他正在自己说服自己。

    名扬紧接着说道:“皇叔,在下会抓紧时间与董国舅联系,让他说服大臣,尽量在袁术称帝之前同意曹操出兵讨伐。”

    刘备低声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