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在我们对支付宝模型的简单描述中没有提到的是银行。作为一家第三方的担保公司,买家的钱要汇到支付宝自己的虚拟帐户必须要经过银行,而支付宝要付给卖家的钱也要通过银行。因此没有银行的参与,支付宝是转不起来的。
“于是我们去找银行,首先找的是工商银行杭州分行下的西湖支行。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热情很高,西湖支行方面仅仅几天后就帮我们约到了总行企银部人员来进行洽谈,而且很快就把这个设想敲定下来。”马云说。
除了阿里巴巴的名声在外以外,银行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热情来与阿里巴巴合作支付宝这个项目,更多地是因为银行自身的利益考虑。在作者对银行以前的采访中,有不少银行人士都对网上银行抱有极大的兴趣。不为人所知的是,对于银行来说,大量通过柜台走账的小笔业务是一个亏损业务,相对于临柜人员的工资和银行在房租方面的支出来说,这些小笔业务所带来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微乎其微,根本不足以弥补平银行的成本,所以他们有极大的兴趣来推广网上银行。而阿里巴巴所推出的淘宝和支付宝业务是网上银行一个极大的推动者。所以这又是个一拍即合的主意。
继而银行的热情甚至让马云和他的高层们目瞪口呆,是他们原先完全想像不到的。一个可举的例子发生在支付宝业务刚刚开始与银行合作的时候,此时,支付宝的虚拟账户还无法与银行的体系实现电脑的对接,因此买家汇到支付宝虚拟帐户的钱和卖家在支付宝虚拟帐户上的钱都需要银行用手工对账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而这无疑是一项量非常大的工作。
“这个量大到什么程度呢?支付宝当时还刚刚推出,但每天的交易笔数已经达到了两三万笔,而银行那边每个柜员的日处理能力大概是两百笔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下来支付需要银行处理的账务大概需要一百到一百五十个柜员的工作量。这已经完全超过了杭州任何一个储蓄所或者分理处的处理能力。所以工商银行杭州分行动员了它网点中好几十个储蓄所和分理处的能力来帮助处理支付宝的账目。每天银行都派专人到我们的办公地点来拿我们整理好的支付宝的对账单,然后马上用专车送到各个网点上,让他们分工处理。”马云说。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观,因为随着支付宝体系电脑与工商银行电脑系统对接的工作完成以后,从支付宝虚拟账户汇入汇出到银行网户的工作也可以实现网上操作了。这除了让银行方面大舒一口长气外,也让支付宝的用户们感到满意。现在除了成交之外,他们已经不必为付钱多担心什么,从买家拿货到卖家收钱,关键点已经不是资金的走向,在支付宝系统里,整个过程的理论时间大约只要半天就可以完成。
当然,除了过程的缩短外,马云和他的高层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银行卡的广度问题。在现阶段,中国的银行体系正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状态之中,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十大股份制银行,除这些之外,还有各地方政府办的地方商业银行,而这些银行都在发行银行卡,进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银行卡体系。这种竞争除了给消费者带来选择多样的好处之外,也给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他们必须做巨大的工作来覆盖这个体系。
“现在在四大国有银行里除了中国银行以外我们已经全部覆盖了。中国银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电脑问题。”马云说。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银行的电脑系统比较早,并且都是以省分行为单位采购的,银行自身的系统整合也成问题,而支付宝系统当然无法与中行的各个省分行去一个一个对接,因为那样的话对接点就太多了。“只要他们的系统整合一完成,我们马上就可以与他们对接上,就合作的意愿而言,支付宝与中行的合作已经完全没有问题。”马云说。而十大股份制银行因为起步较晚,银行本身的系统都是划一的,因此使用量大的银行都已经与支付宝对接完毕,进入使用状态。
第三方支付宝(1)
2003年5月,淘宝网站上网;2003年7月7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宝为自己投资的C2C网站;2003年10月,支付宝投入使用。但是很快,支付宝就脱离淘宝,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
实际上,从一开始马云就没有想让支付宝成为淘宝的一部分。“他想解决的是整个国内电子商务中的支付问题,而不是仅仅想给淘宝找一个支付的解决方案。所以支付宝必定是要从淘宝中脱离出来的。”支付宝的一位高层说。“脱离淘宝支付宝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作为一种反应,已经有一两千家网上商店采用了支付宝作为网上交易的支付工具。
就目前而言,支付宝和淘宝一样,也是一个成本中心。“支付宝现在每天的交易大约在三到四万笔,每笔交易时间大约为三天,因此长期驻留在支付宝上的资金大约为一个亿左右。虽然看起来这是一笔很大的钱,难免有人认为阿里巴巴会不会动用这笔钱。甚至有人觉得支付宝依靠这笔钱的利息也可以维持运转。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支付宝是一个经过银监会批准的第三方担保公司,它的资金流转是受到银监会监控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存款的形式保存这笔钱。确实支付宝与银行有协议,这笔大约一亿的资金银行是按协议利息付给支付宝的,但总数每年不过一百五十万左右。而支付宝的人员就达90人,每年的工资开支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另外,支付宝大量的资金过户需要付给银行手续费,这笔钱的数字也远超过利息收入。”支付宝的负责人这样解释支付宝是现在是阿里巴巴的一个成本中心的原因。
不过马云和阿里巴巴公司的高层看起来并没有把支付宝的费用看得很严重。与淘宝同样,它是一个免费提供给所有人使用的平台;同样与淘宝一样的是,支付宝免费的原因是因为对支付宝来说,马云认为还没有想好怎样来收钱。马云认为现在阿里巴巴赚的钱足够来支持整个体系的运作,这就足够了,淘宝和支付宝现在更应该想的是如何来创造价值。只要创造了足够的价值,将来不愁收不到钱。
仔细考虑支付宝的价值,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结论:它的价值当然首先体现在通过这样一种第三方担保的形式,支付宝在每一宗网上交易中起到了一个解除买卖双方心理负担的作用,使买卖轻松地得以进行;不过它更重要的价值还不仅仅体现在一宗交易上,通过降低每宗交易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支付宝更重要地解决了网上小宗交易的最核心障碍,使这种方便的交易形式中最瓶颈的部分得到基本解决,从而扩大了网上小宗交易的可适用程度。相比之下,后者才是支付宝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我们用网下的交易来做个比方:支付宝就好像网下交易中的保人,一个买卖双方都信任的保人的出现使他们的交易可以顺利实现,而一个在某乡镇里大家都相信的保人则可以让这个村里所有的村民之间的交易更为频繁,进而使大家都享受到交易带来的好处。
不过,似乎与每一次的尝试一样,首先马云希望他能带给社会以价值,当这种价值出现以后,他认为还不够,“能不能再多一点。”
再多一点的价值来自于支付宝的赔付体系。
究其实质,支付宝是一个起到担保作用的第三方担保公司。在有了支付宝这个构思之后,马云和他的高层们给支付宝设计的广告词是:“你敢用,我就敢赔”。
支撑这个广告之后的是一整套把信用更为强化的想法。除了用支付宝来降低交易风险之外,马云和他的高层们认为既然风险已经被降低到这样的程度之后,支付宝可以干脆把这种风险全部承担起来。
仔细阅读过本章前两节的读者可能存在这样的疑问:有了支付宝这样一个构思,网上交易的风险还会在哪里存在?但事实是,支付宝必须面对所有交易中大约千分之二三的纠纷。
现在我们将对支付宝体系下网上交易还可能产生的纠纷的可能性进行说明。有三种情况的读者必须接着往下读,另外的读者可以尽管跳开下面关于网上交易纠纷的说明部分。而必须读这一部分的三种读者是:
认为自己未来有可能在网上购物或者在网上卖东西的;
在金融系统内工作又对新事物有兴趣的;
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智力和理解水平的。
我们已经说过网上交易的流程:支付宝是一个起到担保作用的第三方,当买家看中卖家的东西以后,可以把钱打入支付宝,支付宝就通知卖家发货。当买家收货后,支付宝将催促买家在一定期限内验货,卖家的货得到买家的确认后,支付宝再把钱付到卖家的帐户上。
这里存在的可能纠纷是卖家发货后买家不确认。而不确认的原因又分几种:首先是买家无诚信想赖账;一种是卖家的货确实有问题;最后一种是卖家的货发出时没有问题,但到了买家手里出现了问题。
第三方支付宝(2)
支付宝有一整套成形的手段来应付纠纷。对于买家无诚信的情况,支付宝设定了一定的期限,在这个期限里如果买家无付款表示又不提交证据说卖家的货有问题,那么支付宝就会在期限过后把钱自动支付给卖家;如果是卖家的货有问题,那么买家必须提交货有问题的证据,而卖家也有机会提交货无问题的抗辩证据,支付宝将会来做一个判断,得出最后是应该把钱付给卖家还是让买家退货把钱退给买家。
而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支付宝在这千分之二三的纠纷中必须要赔付的情况,如果买卖双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卖家的货发出时没有问题而到了买家手里时就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支付宝将赔给卖家所有的货款,而把买家的钱退还到他的账户上。事实上,支付宝在两年多的运行中,确实赔付了几十万块钱,则最大的一笔金额是三万多块。
“我们大概有六七个人专职地来处理买家和卖家交易中发生的纠纷问题,他们都是各种商品领域的行家,对于买家和卖家提供的图片和说明看一眼,大概就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比如说现在交易中投诉比较多的是手机交易中的水货问题,我们处理手机交易纠纷的就是一位行家,他基本知道各种品牌的手机在中国的水货情况,从图片上就可以大致知道一台手机是不是水货。”
“必须告诉大家的是,网上其实没那么多骗子。绝大部分买家和卖家都是很有诚信的。如果有一套机制来约束,这种诚信度就会更高,这从我们支付宝的实践中就可以看出来了。事实上,我们打出‘你敢用,我就敢赔’的口号时,对赔付金额的估计值远大于现在实际的赔付值。”马云总结说。
虽然支付宝现在在阿里巴巴公司一共两千五百人的结构中只占有90人的位置,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子公司。但是现在却是阿里巴巴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整个公司中大约有70%以上的对外谈判和合作,都是通过支付宝公司这个平台进行的。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马云所有尝试解决中国电子商务中资金流和物流的努力都通过这个平台运作。而支付宝在解决资金流问题中,实际也确实把物流的问题牵扯了进来。
“在有了对买家和卖家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后,支付宝在运行中实际赔付的所有资金实际上都指向了物流。”支付宝的一位高层说。
简单地想一想就会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前面已经提到,交易纠纷的处理机制基本上确保了支付宝只有在卖家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货从他这里出手的时候是好的,而买家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货到他手的时候是坏的时才有赔付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在物流在运送货物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即使物流公司承认货物出现问题,它的赔付一般也不会根据货物的价值,而更多地是根据运费的价值来计算的。因此支付宝的赔付很自然地就牵出了物流。
“目前支付宝已经在它的网面上链接推荐了两家物流公司,但阿里巴巴不会介入物流。我们的希望是与现有的物流公司合作,把淘宝网和支付宝的业务涉及到物流的一部分打包给指定的物流公司。并以淘宝和支付宝对会员的服务标准嫁接到物流公司去。”马云这样说。
事实上,要求物流公司达到这样的标准并不容易。首先是因为物流价格和服务水平之间的冲突,淘宝和支付宝的用户大多进行的都是一些小宗买卖,因此对物流的价格十分敏感,这就限制了支付宝在选择物流公司上不可能用顶级公司,而廉价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达不到淘宝和支付宝的要求;另外,电子商务的遍及范围十分广泛,对物流公司的网络要求很高,支付宝和淘宝的买卖中,很可能出现一个贵州某个村里的买家向上海的卖家买了一台手机,因此要求支付宝推荐的物流公司有高度发达的网络,使货物可以安全到达;最后,支付宝所涉及的业务都是电子化了的,要求物流公司有强大的电脑体系来进行对接。
不过,支付宝手里也有足够的筹码来吸引物流公司与之合作。那就是目前每天高达数万笔的交易,它必然带来强大的物流要求;同时这种交易的增长量更是引人注目,一个着眼于未来的物流公司是会重视与它的合作的。
拿什么赚钱?(1)
在淘宝和支付宝两者中间,至少从表面上看,淘宝的盈利前景比支付宝要明确得多。“我们现在面临的诱惑之一是,有不少淘宝的用户甚至要求我们收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些人大部分是卖家,他们中的一部分认为淘宝只有收费才是一个稳定的市场,而他们在里面做生意也才会安心;另一部分希望通过收费淘汰一批竞争对手,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淘宝之所以到现在还不收费是因为我们确实没有想明白怎么收费,一则我们不想采取与竞争对手一样的收费方式,其二是我们还想把C2C的市场培养得再大一点再开始我们的收费过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想尽量多地为会员创造价值。”
而相比之下,支付宝可能的盈利会存在于什么地方呢?马云的说法是:“做大了一切都好说。”——在时间已经六年的阿里巴巴创业过程中,他似乎从来没有担心过利润的来源。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支付宝未来的盈利模式确实存在很多种形式,相对于这个90多人的小公司来说,它所背靠的强大平台和强大的合作伙伴都可能是未来的盈利来源,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它必须迅速做大。就现在而言,它还远不够“大”的标准,虽然它已经有了一亿常驻资金的规模,但这一个亿分布在将近十个它的银行合作伙伴手里,因此对于每一个银行来说,它都还不是一个大到可以和银行谈判的对手。为了达到那个水平,它至少应该成长到现在规模的几十倍,比如说五十倍。
到那个时候,它就会成为每个银行的最优质客户。作为一个受到银监会监督的公司,支付宝无权动用它的客户资金,因此这些沉淀资金是静止在银行里的。同时它频繁的业务都是通过电脑完成的,不必消耗银行的资源,因此它具有了与银行谈判的强大资本。
未来的谈判必然会出现在银行的手续费和汇款费率上:目前,网上交易的会员如果在异地的话,会发生大约占交易额1%的汇费费率,同时支付宝还要支付占交易额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而当支付宝长得足够大时,它可以把这两笔费用可以合成为一笔打包与银行谈判。“我们的想法是在不提高网上交易会员的费率前提下在这里也成为支付宝的一个盈利点。”淘宝的一个高层说。
另外,支付宝如果成为网上交易支付的一种解决方案,从现在的情况看,支付宝无疑在这个方向上是国内所有竞争者中走得最远的一个。那么情况可以又会演变成另外一种图景:淘宝可以会成为支付宝最大但却是唯一一个免费使用的客户,但除此之外,国内现存的所有其他网店,都会成为支付宝的付费用户。
请注意作者在这里说到的将会是网店而不是交易者成为支付宝的付费用户,这意味着作者的判断是支付宝将作为一种网上交易的解决方案一体地卖给网店,而不是像国内现行的其他网上交易支付手段一样根据交易的总额来抽取一定比例的支付系统使用费。
与按网上交易的总额抽取一定比例手续费相比,把支付宝的使用权一次性地卖给网店,阿里巴巴的收入要小得多。对支付宝的这种盈利模式的描述无疑是作者的一个大胆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是根据阿里巴巴一贯的逻辑产生的,因为相对于马云为阿里巴巴描述的那个梦想来说,现在的阿里巴巴做得还很小,它更大的任务在于让更多的人来使用网上交易这一手段。而人们想这样做的动力,来自于对利益的追求。因此作为一个网上交易的推行者,阿里巴巴有责任必须把利益转让给网上交易中的每一个交易者。这种内在的逻辑,阿里巴巴一直在它的操作中执行着。另外这种模式无疑将有助于支付宝在除阿里巴巴之外的独立网店上推广,而这是符合马云在本书序中所描述的那个梦想的。
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对支付宝的这个判断偏离了本书一直以来基于事实的描述方式。之所以要加这样一个判断在书里,多少有点智力游戏的意味:如果支付宝只有在按交易总额抽取交易费和以解决方案卖给独立网店两种方式,那种按他们的逻辑,应该是后者。
支付宝的第三种盈利来自于物流。前面说过,马云和阿里巴巴的高层不希望介入物流,但我们同时也知道就支付宝的现实而言,物流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要求,因为支付宝实际产生的赔付都与物流有关,因此阿里巴巴的现实选择是在不介入物流的实际业务流程前提下,用一个电子化的方式去整合和捆绑一家或者几家物流公司。而随着淘宝和支付宝的业务量增大,这个需求和马云在物流方面的现实谈判平台——支付宝的谈判能力也将越来越大,如果阿里巴巴的判断正确,确实未来有更多的商人会选择网上交易的话,那么由网上交易所产生的物流也会越来越大,而由像支付宝这样的公司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