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主-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卫命人大张旗鼓地筹备浮桥渡船,齐王不可能无动于衷,坐等宣国人渡江围城。黎卫却放出一支敢死队,乘坐民间渡船趁夜强行渡江,正撞到齐王派出的阻击队伍,大部分人当场战死,少数贪生的弃械投降。齐王还缴获了宣国的几艘大型渡船。

齐王审讯俘虏的时候,得知黎卫在江北的真实军力不过五万,当初设埋伏都是临时借调周边城关守军,现在那些军队已经四散撤退回防,江北黎卫大营内实际是很空虚的,且粮草不济。齐王认为机不可失,不听朱芸英劝告,决心率军主动出击。

齐王这次计划十万大军同时过江,以绝对人数优势杀黎卫措手不及。然而临江关附近华国境内能在短期内借调的渡船不能满足十万大军同时渡江。齐王就将刚刚缴获的宣国渡船一并算在内,才能勉强凑够八万大军一起使用。

齐王寻了月黑风高之日,身先士卒亲帅八万将士,渡江北上,直袭黎卫大营。谁料黎卫早已埋伏了小股士兵在江边,只等齐王的军队弃船登岸,就纵火烧船。宣国之前的那几艘渡船中都藏了易燃易爆物品,火借风势迅速扩张,齐王的军队还没到黎卫大营,渡船已经悉数烧毁。紧接着黎卫用铁腕手段封锁了江北,齐王渡江后包括她带去的八万大军就与临江关断了消息,有谣传齐王已经被黎卫生擒。朱芸英心悬齐王安危,率军日夜抢修桥梁,去更远的地方筹借渡船,却屡遭黎卫军队破坏。

皇帝算了算日子,自密报发出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天,还没有二皇女的消息,恐怕是凶多吉少。

当下时局,华国拒绝了宣国皇长女求婚,宣国以此为借口挑衅,华国则可以指责宣国掳劫齐王,派大军北上营救二皇女天经地义,师出有名。

明面上边关发出告急文书,暗地里华国宣国早已陈兵列阵剑拔弩张。

两国都蓄谋已久的大战终于爆发了。

……………………作者的话…………………

今天认识到了粉红票比我想象的还要强大,居然已经有了4票,眼看50票就要加更了,我努力填坑中。最近计划在春节期间加更一些番外,关于写哪个人的调查问卷已经放在本书书页了,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投票。

第七卷 铁衣冷 02战略会议(50票加更)

这么快粉红票就有50张了,好高兴啊,加更一次。这是今晚的第二次更新。

下次加更在粉红票100之后。

……………………以下是正文……………

妤卉再次奉旨入宫,以将军的身份,被皇帝召入白虎暖阁商议军情。她随行带了阿黎和影柳,这两人都是男子,以影卫身份出入禁宫并不受到阻挠。只是白虎暖阁为皇帝平时与重臣商议处理军机大事的地方,除了少数心腹大臣可以入内,外边带来的侍卫随从都不得靠近。

妤卉依照规矩,将阿黎和影柳留在了白虎暖阁外专供侍卫随从休息的房间,解了身上的利器,进入阁内。

此时阁内已经聚了六位大臣,妤卉拿眼一扫,发现除了三人穿着武将服饰,另三人都是文臣打扮。妤卉从未上朝,只认得其中两名将军,其余人都很陌生。皇帝居中而坐,盯着面前摆放的沙盘皱眉不语。屋内仅有一名面目普通的中年侍人站在角落,想必是为皇帝和大臣们端茶送水的心腹服侍之人。

妤卉进来后,那侍人小声提醒道:“陛下,妤将军来了。”

皇帝这才抬头,舒展眉毛对大家介绍道:“妤将军就是在周将军临终前听记了《论战》全文,随后默写献书之人。三年前她奉旨秘密潜入宣国,带回了非常重要的情报。”

皇帝此言一出。众人对妤卉地态度立刻变成了惊讶和崇敬。

原来皇帝得到妤卉默写的《论战》之后,就召集了这六名心腹大臣日夜研习,开始了针对宣国作战方略的具体设计。

这六人中出身军旅的三人:梁爽、李可、杜泽都曾经与周昌敏并肩作战,也与宣国军队打过硬仗,拥有扎实的领兵实战对敌经验。如果周将军还在世,北伐一定是周将军主持,这三位将军辅助。

另外三位文臣:彭略、薛莉、迟芬都是皇帝为皇太女时就参议政事的肱骨才俊。现在彭略任太师、薛莉任太傅、迟芬任太保,皇帝的施政方针和对内对外的用兵计划都会与这三人商议。在妤卉看来。这三位当朝一品大臣应该算是皇帝地顶级顾问。

皇帝之前并没有对这六人透露《论战》的来历,众人都以为是周昌敏死前留书,到现在才知晓世上居然有此奇才,能过耳不忘默写全书。妤卉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三年前刚刚元服,就有胆量潜入宣国刺探情报,并顺利归来,当真是智勇双全。再加上妤卉出身四大世家,此等年少有为的人才。的确有资格进入白虎暖阁参议军机要事。

皇帝指着沙盘开门见山问道:“妤将军,你认为大军北上该走哪条路线呢?”

妤卉上次进宫,在御书房与皇帝聊天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选择路线,其实再往深层想。关系到如何发挥华国军队优势,制定根本作战方略的问题。

妤卉这几日也仔细思考过,并且请教了军中基层将领,还与阿黎讨论了各种假设的利弊。一路看中文网此时她胸有成竹,从容不迫道:“臣以为我国军力以步兵为主。辅以车、舟。骑兵最次。优势是多兵种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擅长攻守和稳扎稳打地推进;缺点是粮草消耗大。行军速度较慢,灵活机变不足。而宣国军力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快,擅长突袭,对防守和利用机关武器并不在行。因此我军北上应避开平原开阔地带,平稳推进,占领水道和沿途要塞。山水崎岖地地形不宜骑兵挺进,更容易发挥我军优势,同时保障我方粮草运输。”

妤卉的回答简明扼要,与皇帝的大思路基本一致,皇帝喜道:“妤爱卿,你去过宣国,能否具体提出路线方略以供参考?”

妤卉刚才忽悠的是大理念,皇帝接着考地是落地方案。幸好她早有准备,她从宣国一路返回华国,对于两国地形城关特点相对熟悉,也因为现实生活见识广博,对于沙盘模拟并不陌生。所以她拿起五彩旗,在沙盘上按照她提出的理论一一标记讲解,将行军北上的路线该如何选择,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论战》中有专门的章节指出,根据敌我双方军队特色设计适用战略的重要性和方法,妤卉活学活用,又引入了一些现代理念如动态分析、运筹、统筹等等,与众人研究了许久地方略颇为吻合。短短几句话,就让众人意识到她地才能远超过她外表地年龄,不禁收起了轻蔑之心对她刮目相看。

皇帝被妤卉的讲解激起了兴致,指挥着那名侍人在沙盘上布局,在妤卉提出的几条线路地基础上,与众臣研究探讨最佳进军路线和兵力安排。

妤卉突然发现这名侍人对沙盘和军务很熟悉,皇帝往往不必细说,这侍人就能领会圣意,取出相应的标志,准确地找到沙盘上的位置布局。有的时候皇帝犹豫在某处布置的兵力多寡,与众臣商议决断,这侍人却仿佛拥有预知能力一般,不多不少提前就准备出正合圣意的标志数目。妤卉敢肯定,这名身份卑微的男子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丝毫不比在场的女人差,并且应该是经常在此处服侍,皇帝和心腹众臣对于这名侍人的存在都默认许可并无不良排斥。

别的大臣们是否注意到这点,妤卉不能十分确认,但是以皇帝的聪敏,一定是知道这名侍人的特别之处,才故意安排他能有机会参议军务吧?除去这名侍人,还有逝水,能以男子之身受到皇帝信任重用,这是否都可以说明皇帝具备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心胸,能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有真才华的男子施展呢?

妤卉想到这些问题,心中不禁升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也许将来,当皇帝发现了阿黎的优秀之处,是不是能抛开性别歧视,也给阿黎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呢?

众臣商榷了北伐路线,又将问题转回当下边关告急,齐王消息断绝的事情上。

皇帝表明态度道:“朕虽然也担心齐王的安危,不过临江关一带地处平原,江南我军尚能据城死守,若想北上进攻宣国要塞难度很大。朕以为,这也是宣国大将军黎卫选择以临江关为突破口的主要原因。但是咱们用兵的重点要集中放在打通北上的水道和要塞,营救珂儿意味着会与黎卫大军硬碰,需谨慎缓行。”

李可、杜泽是姚家一系,自然关心二皇女的安危。其中李可最为爽直,并不避讳,急切道:“陛下,按照咱们刚才的议定,大军北上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先抢占江上的控制权。临江关及附近城关粮草储备充裕,兵精将广,是夺江的主力才对。既然要控制整条江路,顺带过江营救齐王殿下也该提上日程。再说黎卫不傻,咱们如果不先派兵拖住她,打通北上水路的计划恐怕也会遇到强大阻力。”

梁爽平时与皇太女走动更多,一向与妤家、姒家交好,她揣摸着皇帝的真实用意,试探着建议道:“陛下,李将军和杜将军说的有理。宣国除了黎卫,别人都是平庸之辈。咱们应该设法将黎卫拖住,才方便其他地方运作。而且齐王天生神力,从小在军中历练,带了八万大军过江,仅仅是被封锁了消息,不一定就是沦为俘虏,或许另有奇遇。臣建议以临江关为一据点,发一股兵力北上接应齐王,试探宣国虚实。如果顺利,以齐王为首配合临江关及周边兵力牵制黎卫应该不成问题。”

三位文臣纷纷附议。

皇帝微笑点头,进而问道:“朕原本想任命齐王为征北元帅,但现在形势紧迫,北上大军必须有人统领协调。朕想让妤将军临时当此重任,众卿可有异议?”

第七卷 铁衣冷 03得见亲人

妤卉是皇子妻,挂职兵部顶着将军头衔,娶的是二皇女的亲弟弟,姚贵君所出的皇子,让妤卉当元帅之职姚家一系没有理由反对。妤卉又是妤家庶出小姐,与皇太女沾亲带故,太女一党也提不出异议。更何况妤卉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如此良材美玉,皇帝就算不是说临时暂代征北元帅也并无不妥。

众人久在皇帝身前效力,深刻了解皇帝的性情。今日皇帝能将妤卉叫来,探讨重要军机,那一定是对妤卉信任推崇。于是乎,在众人一致的赞同之下,妤卉封帅已成定局。只等良辰吉日,皇帝昭告天下,妤卉就会兵发北疆。

其实大批军队和粮草早已先行出发,有的甚至是几年前就陆续囤积在边关,现在封帅挥师浩荡北行不过是场面上的作秀,宣扬此战的正义,让举国百姓都知道皇帝是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反击宣国的挑衅营救皇女才不得已出兵北伐,从而获得民心支持鼓舞士气。

于是随后商议出兵具体事宜的时候,气氛立刻轻松下来。对于如何作秀,妤卉在现实世界中是见多识广,三言两语带出点新鲜的手法,将皇帝在内的众人忽悠得心服口服。

公务商讨完毕,六位心腹大臣纷纷告退,皇帝则将妤卉单独留下。

“妤爱卿,听说你的小侍阿黎武功高强,屡次救你性命。他今日是否随你一同进宫?朕倒想见见他。赏赐一些物品权当感谢他能如此忠义替朕保护着你这样地人才。”

皇帝早就说过要见阿黎,妤卉并不觉得诧异,她奇怪的是那名面貌普通的侍人并没有被皇帝遣退,仍然留在房内。当他听闻皇帝要见阿黎的时候,身体不由自主微微颤抖,面上虽然没有动容,可眼神里仿佛燃着某种期盼的光芒。

妤卉心念一动,猜测这名侍人或许与程家有关。甚至这人就是程渊假扮的。一念至此,妤卉紧接着就想到另外一个更大胆的推测,如果这名侍人真的就是程氏,他又对军务如此熟悉,并且看样子长期在白虎暖阁服侍,深得皇帝信任,这就说明皇帝一直与程氏关系密切。而程氏之所以当初那样受宠也未必仅仅因为姿色,或许他地天赋才华已经深深打动了皇帝,与皇帝的交流以身心情爱为基础并上升到了精神共鸣的层面。才会让皇帝无法割舍不离不弃吧?

阿黎被传唤进入暖阁之内,他身穿影卫的黑衣服饰,戴着黑色面纱,头发用布条简单束成马尾。除了那对金耳饰再无半点装饰。他颀长的身材略显消瘦,举止谦恭,一进入房间当即在门边跪下叩首。

皇帝和蔼道:“你就是阿黎?走近一些,摘了面纱抬起头,让朕仔细看看。”

阿黎不敢起身。跪行几步停在妤卉边上。摘下面纱。微微抬头。

妤卉站在一旁屏气凝神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表情。

只见皇帝看到了阿黎的容貌依然神色如常,波澜不兴地说了几句褒奖的话,就吩咐道:“朕听妤将军提起。你曾数厉生死,救她于危难,那么朕就赏赐你一件金丝软甲护身吧。”

皇帝说完这句话,一使眼色,她身旁的侍人立刻捧出盛着金丝软甲地托盘,显然是礼物早已备好。

皇帝继续说道:“王侍人,你带阿黎去内堂换上软甲,倘若有不合适的地方,当即修改。”

等那位侍人领着阿黎退入内堂,前面就只剩下了皇帝和妤卉两人之时,皇帝突然开口说道:“妤卉,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那位王侍人的真实身份?”

妤卉装傻充愣道:“臣不敢妄测。”

皇帝笑道:“妤卉你不必如此小心。朕将两个儿子的终身都托付给你,难道还会害你不成?”

妤卉心想,皇帝想杀自己地亲生儿女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她就算娶了两个皇子,一旦触到皇帝的逆鳞,那也是难逃死罪的。现在皇帝宠着她,是因为正需要利用她,她的存在顺应了皇帝期待地大局而已。

所以妤卉小心谨慎道:“陛下如此厚爱,臣受之有愧,定当赴汤蹈火鞠躬尽瘁。”

“人心隔肚皮,好听地话朕早就听厌了。”皇帝收敛了笑容沉声说道,“朕对宣国用兵布局已久,希望你不要辜负朕地苦心,尽你最大的努力争取在北伐一战扬名。别的你不必想得复杂,实在是朕欠程氏父子太多情分,朕还指望着将来你能替朕好好照顾他们呢。”

妤卉疑惑道:“陛下地意思是……”

皇帝带着几分忧郁又有几分期待地问道:“刚才那位王侍人一直是随侍在朕身边的,尤其在军事方面才华出众。可惜他身为男子,不能公然抛头露面。这次出征,朕暂时让他跟在你身边,名义上帮忙照料你起居饮食,实则可以起到参谋的作用。不知爱情是否愿意接受呢?”

妤卉恍然大悟,深知皇帝一番苦心,是怕自己对军务生疏关键时刻又没有心腹参谋判断,才将才华出众的程氏派过来帮忙吧?妤卉现在已经肯定这位王侍人应该就是程氏易容改扮,她对男子本来就没有偏见歧视,更何况程氏是阿黎的亲生父亲,带着程氏一起去北疆,即能让阿黎父子团员,又可以增加一位优秀的参谋,何乐而不为呢?

妤卉喜道:“臣谢陛下恩典。只是这位王侍人,臣该如何相待?”

“你出征在外,按律不能带夫侍,不过小侍、房里人都可以随行伺候。康仁被你打发回来了,那么朕派王侍人以教习公公身份跟着,算做代表皇家随行服侍督促约束你带在身边的那些个男眷,维护皇家颜面也说的过去。”

妤卉暗暗赞叹皇帝的安排高明。如果皇帝不派人,说不定姚贵君那里不放心还要硬塞什么人到她身边,既然都是打着照料的名义为皇家耳目,还不如选择皇帝钦点信任的程氏。

妤卉忙不迭应了下来,又恳求道:“陛下,臣的长女一直不曾起名,臣家中这一辈女儿名字里要有一个火字旁,臣斗胆恳请陛下为小女赐名。”

在这种皇权至上的社会,如果能得皇帝钦赐名姓,那是无比的荣耀,就算将来家族遭难,皇帝赐过名留过印象的,多少会格外开恩。妤卉此番出征北上,是不能带着女儿一起的,她怕女儿没了名义上的父母在身边守护,放在妤家那种大环境下,因是庶女会受人算计欺负。妤卉想倘若能求下皇帝赐名,记入家谱,女儿从小就会受到重视保护。

皇帝心情正好,又念及那是阿黎与妤卉生的女儿,算是她的亲孙女,她怎能拒绝?于是沉思片刻,朗声说道:“朕就赐的长女单名一个燃字,如果将来鸣儿没有嫡女,你就立长女妤燃为嫡嗣吧。”

妤卉放下心来,郑重叩谢圣恩。

……………………作者的话…………………

昨天刚刚50票加更过,今天发现粉红票已经70多了,按照这种速度明晚还要加更,努力填坑中,谢谢大家的热情支持!

第七卷 铁衣冷 04各有所思(100票加更)

感谢大家对本书的厚爱和支持,这么快就满100票了,我好激动好兴奋啊,加更一次。今晚7点半还有一次固定更新。下次加更在粉红票满150之后。

………………………………以下是正文…

妤卉带着阿黎和影柳离开皇宫的时候,随行多了一乘软轿,轿子里就是伪称王氏遮掩了身份的程氏。宫里派出来的一位教习公公送到皇子妻身边代为约束男眷,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情,没人好奇多问。

妤卉来时是乘坐马车,回去的时候让影柳护卫在车外,她则拉了阿黎依偎在车内说话。

“阿黎,金丝软甲合身么?那位王侍人可曾与你说了什么特别的话?圣上将他派到我身边,以后还要随军北上。”

“嗯,那软甲据说还是刀枪不入呢。”不过最令阿黎惊喜的是妤卉后半句话,但此时他为了掩饰自己已经恢复记忆的实情,表面上故意波澜不兴地说道,“那位王侍人亲切和善,下奴换穿衣物的时候,蒙他照顾指点,想来他是很好相处的人。”

妤卉笑道:“不仅如此,刚才我与圣上及一众心腹大臣商讨军机的时候,这位王侍人一直在场,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华连圣上都很尊重,有他跟随我出征,必能帮上大忙。我一直发愁没有好师傅教导,这位王侍人虽然是男子。不过见识广博又了解圣意,可以为你我良师。。。”

阿黎禁不住喜道:“真地么?他也懂得军政之事?他会随主人一起出征?”

妤卉点头道:“当然,圣上特别吩咐的,我怎能不遵从。就算圣上不提,我也想将他请过来指导军务呢。阿黎,你怎么如此高兴?是否记起了什么?这位王侍人或许与你是亲戚呢。”

阿黎慌忙解释道:“下奴是高兴居然男子也能有如此才华,圣上还给他机会施展。没想到圣上是如此开明的人。”

“我也没想到呢。”妤卉猜不出阿黎究竟有否恢复记忆,不过阿黎现在的话充满了信心。如果一直能保持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