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承赶紧顺水推舟答应下来,爬下梯子就喝令禁卫们打开宫门。
众人也不理会郭汜,杨彪和朱儁等人带着护卫和随从一哄而入,其余人紧随其后,禁卫们不敢阻拦,纷纷让到一边。
郭汜在后面急得大叫:“别乱!别乱啊!惊动了天子谁都吃罪不起!继成,别让那些护卫和仆从进去!”其实他根本就不关心是否会惊动天子,而是害怕这些大臣们护着天子脱离了他的控制。
董承也和郭汜有着同样的担心,立即带着人上去拦住那些大臣的护卫和随从,杨彪等人不肯答应,双方推推搡搡吵闹不休。
郭汜急忙带着人上前,准备帮一下董承。
就在这时,几匹快马从街北面飞奔而来,马上骑士远远大叫道:“郭将军!郭将军!大事不好了!”
‘莫非李稚然(李傕字)那厮当真动手了?’郭汜心头大惊,哪还顾得上其他,转身就奔到宫门外,不等那几人奔到面前,就焦急地问道:“到底发生了何事?”
“启禀将军,樊将军死了!”
“什么!”郭汜震骇莫名,几个时辰前他还和樊稠见过面,怎么忽然就死了?他厉声喝道:“可知道是谁干的?”
“小的们不知!樊稠将军的部下正在搜捕凶手,可能稍后就有消息传来!”
郭汜怒哼一声,樊稠身处军营之中,身边肯定有大批护卫,在这种情况下都丢了性命,长安城内除了自己和李傕之外谁有这个能力?他稍稍思索了一下,大声命令护卫们集结,自己转身走向董承,准备逼迫对方同意把天子带到他的军营中,有天子这张护身符在手,就不必惧怕众臣会忽然联手对付自己。
杨彪等人也听到了那几名西凉军的禀报,也都猜测此事是李傕所为,无不悚然色变,难道李傕准备和郭汜撕破脸了?如此一来,长安城岂不是又要陷入战火之中!难道当年洛阳发生的惨事又要重现?
朱儁喟然叹道:“祸乱将至,吾等却束手无策,甚至无法确保天子的安危,实在是羞愧欲死啊!”
众臣闻听无不黯然神伤,看向郭汜的眼神中充满了痛恨,恨不得立刻天降神雷把李傕郭汜劈死。
梁甫这时匆匆赶了过来,也顾不得寒暄,躬身道:“诸位大人,陛下让老奴来问问,城中到底发生了何事?”
杨彪叹了口气,低声道:“樊稠死了!”
“什么!”梁甫瞠目结舌,瞬间明白了这件事的严重性,颤声问道:“太尉大人,老奴该如何向陛下禀报?”
杨彪看了一眼正向董承走去的郭汜,凑到梁甫耳边,悄声道:“且先看看郭汜作何打算,然后吾等再做决断!”
梁甫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一旦李傕郭汜正式开战,说服天子逃往弘农的最佳人选非杨彪莫属!说服天子应该不难,难的是如何逃过李傕郭汜的耳目出城,说不得到时候又要钜子出手相助了!
这时郭汜已经走到董承面前,后者低声问道:“将军有事要说?”
郭汜正要开口,宫门外的手下忽然惊慌的大叫起来:“将军,大事不好!军营失火了!”
郭汜大惊,急忙转头望去,果然见城东自己的军营内火焰滚滚,顿时气得暴跳如雷,跺脚怒骂道:“李稚然,你这不得好死的贼厮鸟,安敢如此欺我!走,速速回营!”说罢,也不理会杨彪等人,转身就向宫门外奔去。
董承心里松了口气,他一想就知道郭汜刚才准备和他说什么,答应的话势必得罪天子和众臣,不答应又害怕郭汜当场翻脸,现在这厮自己走了最好不过!
不料郭汜走出几步又返身回来,董承顿时又把心提了起来。
郭汜沉声道:“继成,务必要守护好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天子落到李稚然手中!”
董承急忙抱拳道:“末将谨遵将军之命!将军尽管放心前去对付李稚然,末将一定会替将军看守好皇宫,若是李傕敢来,末将誓要将他拒之门外!”
郭汜点点头道:“如此甚好!继成,事了之后,本将军绝对不会亏待你!记住你说的话,若是敢违背承诺,哼!”
董承心头大喜,毕恭毕敬道:“末将岂敢欺骗将军?末将在此预祝将军马到成功,一举击溃李傕!”
郭汜目光在杨彪等人身上扫了一圈,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放弃了把这些人掳掠到自己军营里的打算,此时实在不宜节外生枝!他肃然道:“还望诸位大人好好护卫天子。本将军平叛去了!”
杨彪等人亦是心头大喜,这逆贼一走,天子总算能恢复自由了!当下纷纷拱手道:“预祝将军马到成功!”
郭汜又警告的看了一眼董承,转身大步而去。
“快关宫门!”郭汜一行刚刚远去,杨彪就迫不及待的大喝一声。
董承亲自上前,和禁卫们迅速关上了宫门。
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傕起兵攻郭汜()
“樊稠死了?!”李傕刚刚在帅帐中坐下,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跳了起来,毫无疑问,其他人肯定以为这件事是他做的!可是他这次是真的冤枉啊!问题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名声素来很差,就算站出去信誓旦旦的解释,估计也没多少人相信。
坐在李傕下首左首第一人拱手道:“侯爷(前年春,李傕逼迫天子晋封他为池阳侯),此时应该立即派人去向郭将军解释,不管他信不信,务必要先稳住他!”
此人身材不高,圆脸,长须浓密,细小的双眼炯炯有神,正是李傕账下第一谋士贾诩。此人是凉州人,此前在董卓麾下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后来董卓败亡,李傕惶惶不安,担心自己成为第二个董卓,于是准备解散军队潜逃。贾诩适时站了出来,以性命担保说服李傕攻取长安,李傕依计而行,果然击败了吕布,击杀了司徒王允等人,一举掌控了朝堂大权。自那之后,李傕就对贾诩言听计从,认为此人就是自己的张子房。
“文和(贾诩字)所言极是!”李傕立刻点头答应,环顾左右问道:“谁愿去见郭阿多?”
大帐中除了李傕和贾诩,还有另外三人。
其中俩人都是身材粗壮的武将,分别是偏将军李蒙和建节校尉王方。这二人也是董卓的旧部,董卓死后就带着部下投到了李傕麾下,正是因为他们的投靠,才使得李傕的势力强于郭汜。
另一人身材瘦长,相貌俊秀,正是董卓的女婿李儒。此人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董卓的崛起几乎离不开他的谋划,更是亲手毒死了少帝刘辨,为世人所痛恨。董卓死后,李儒成了丧家之犬,只好投到之前自己看不起的李傕手下效力,李傕曾经让天子给李儒封官,却被天子断然拒绝——少帝刘辨乃是当今天子的亲兄长,天子再是软弱,也不可能答应让弑兄仇人高居朝堂之上。李傕也不敢太过逼迫天子,此事只好就此作罢,李儒也只好继续忍气吞声在李傕手下做谋士。
面对着李傕的目光,李蒙和王方都赶紧扭过去头,正是因为他们的全力支持,李傕才一直压制着郭汜,后者对他们恨之入骨,在这个节骨眼上去见郭汜,简直是让他们去送死!
李傕不满地哼了一声,不过却并未逼迫李蒙和王方,这二人对他还算忠心,作战时也很勇猛,没必要冒险让他们去见郭汜。他目光一转,盯着坐在贾诩下方的李儒,他不可能让贾诩陷入危险之中,那么最好的人选就是李儒了,就算看在董卓的面子上,郭汜也应该不会杀了李儒才对。
李儒心头叹了口气,站起身拱手道:“侯爷,某愿意去见郭阿多,不过还请侯爷多给某一些得力的护卫!”
“文优(李儒字)勇于任事,本侯十分欣慰!”李傕笑着夸赞了一句,稍稍犹豫了一下,沉声道:“文优只管去,本侯让五百精锐护卫随你前往。”
“多谢侯爷!”李儒心头稍安,转身就向账外走去。不料刚走到门边上,一人迎头冲了进来,差点和他撞到一起。
来人是个身高八尺的壮汉,相貌十分凶恶,冲进来后也不管李儒,对着李傕抱拳叫道:“叔父大人,大事不好了!郭阿多的军营起火了!”
此人是李傕的侄子李利,亦是一员悍将。
“啊?!”除了贾诩之外,其他几人纷纷惊讶地看着李傕。
“都看着本侯做什么?”李傕一瞪眼,怒喝道:“本侯对天发誓,此事和某无关!”
贾诩摸着胡须沉思起来,李傕不可能背着他去做这件事,如此看来此事大有蹊跷啊……莫非是郭阿多的苦肉计?亦或者是另有一方势力从中挑拨?只是樊稠已死,那些朝廷大臣肯定没这个胆量和能力,看来最大的可能就是郭阿多在演苦肉计!
李儒心里却松了口气,躬身问道:“侯爷,某还去不去见郭阿多?”
李傕没好气的摆了摆手:“还去见那厮作甚!现在就算天王老子去劝说,他也不可能相信的!文和,该如何是好?”
贾诩肃然道:“侯爷,某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立即挥师猛攻皇宫,把天子掌控在手中,如此就可稳立不败之地,然后再以天子的名义宣布郭汜为叛逆,号召天下共讨之,如此则郭阿多必定败亡;中策是趁着郭汜尚未反应过来,立即挥师猛攻他的军营,有极大可能一战而定;下策是派兵困住皇宫,派人去和郭汜接洽,谈判解决此事。这三策各有优劣,还请侯爷斟酌选择!”
李傕略一沉思,沉声询问李儒:“文优,你有何见解?”
“文和的上策太过激进,就算能成功,也会彻底和天子以及众臣撕破脸,侯爷很可能会被迫走上家岳当年的老路!下策又太过保守,把是战是和的主动权交到了郭阿多手中,不确定之处太多!因此某建议侯爷采用中策,以雷霆之势一举击溃郭阿多!”
“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做吧!”李傕当机立断答应下来,对贾诩笑道:“文和,还请你坐镇后方!”
“侯爷尽管放心,某确保军营不会有失!”
“文和做事,本侯肯定放心!”李傕笑着点点头,沉声喝道:“李利!”
李利抱拳道:“末将在!”
“本侯会亲自率军前去攻打郭阿多,留给你一万精兵,务必尽心辅佐文和,确保军营不失,还要时刻监视宫中的动静,若是天子和群臣试图趁乱离城,务必死死拦住!若是有人不听阻拦,立斩之!”
“喏!属下一定惟文和先生之命是从!”
“李儒,李蒙,王方,你三人跟随本侯前去征讨郭阿多!”
三人同时起身领命:“遵命!”
为了麻痹郭汜,李傕并未擂鼓聚将,而是采取口口相传的方式,命令全军在大校场上集结。如此一来,花费的时间就多了一些,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八万余人才集结完毕。
李傕再次拜托贾诩看好大营,带着七万人就出了军营,向着城东奔去。他并未向部下们解释自己要做什么,不过当大队伍向东而去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是要和郭汜开战了,由于双方都是西凉军,很多人都沾亲带故,未免有人萌生退意,悄悄脱离了队伍。队伍人太多,又是黑夜之中,李傕并未察觉此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马在逐渐减少。
城东那边,郭汜早已经回到了军营之中,起火的地方也被扑灭,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是李傕所为,然而也正因为如此,郭汜更加确信樊稠的死和自己营中的大火都是李傕所为,否则别人哪有这个能耐!他立即悄悄地召集队伍,准备应对李傕接下来的手段,不料六万余人尚未集结完毕,之前派去监视李傕的斥候就回来禀报,说李傕大军直奔这边来了。他大吃一惊,急忙命令擂鼓聚众,期待着在李傕的大军攻过来之前就让队伍完成集结。
之前樊稠军营中起骚乱的时候,城中的百姓们就紧闭门窗,惊恐地等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临街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李傕大军的行踪,更是惊骇莫名,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引来西凉军的注意。好在李傕的大军一路向东,并未侵犯百姓,让百姓们暂时松了口气。
李傕策马踏上城东地盘的时候,前方斥候飞奔来报:“启禀侯爷,郭汜正在擂鼓聚将!”
李傕哈哈笑道:“文和果然料事如神!李蒙,王方,你二人率领一万精骑在前冲锋,务必打开郭阿多军营的大门!”
“遵命!”李蒙和王方抱拳领命,带着一万骑兵加速向前冲去。
“儿郎们,击溃郭阿多之后,本侯会把他们的女人和钱财都赏给尔等!走!”李傕振臂高呼,带着剩下的六万余人紧随其后向前冲去。
郭汜刚刚集结好队伍,斥候就再次来报:“启禀将军,李傕的先锋大军已经冲过来了!”
郭汜大怒,高声喝道:“速速调集弓箭手,随本将军去拦住敌军的冲击,绝对不能让他们冲进来!
李蒙和王方很快就率军赶到了郭汜军营外面,只见军营中灯火十分稀少,大门附近一片黑暗,看上去十分平静。
王方低声问道:“郭阿多肯定已有准备,现在如何是好?”
“先冲一下试试!”李蒙一挥手,命令一千人马上去试探一下。
这支千人队刚接近到大门四十步开外的地方,营中忽然一声锣响,随即弓弦声大作,大片羽箭激射而来,刹那间就射死射伤了四五百人。整整一千人马,连对面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损失了一半。
李蒙怒不可遏,亲自带着队伍冲上前去,结果也被密集的箭雨挡了回来,身上还中了好几箭。
王方劝道:“李兄,郭阿多准备充分,不可硬冲啊!”
李蒙气哼哼道:“侯爷很快就到,若是吾等无所作为,只怕下场堪忧!你有何良策?”
“李兄,不如拆掉民居,用房梁撞开大门如何?”
“此计甚妙!”李蒙大喜,立即命令部下就地拆房。
西凉军士卒如狼似虎版冲进附近的民居,拆房之余多有不法之事发生,一时间大哭声响彻城东。
第五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入上党()
“紧急军情,闲人退散!”
午后,十几匹快马从北门冲进了清河城,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刺史府门前。
签押房内,袁绍正在和麾下众人处理公务,神色颇为轻松。
去年的冀州之战可谓是跌宕起伏,因为公孙续自己犯下的巨大错误,公孙瓒和张燕接连战死,袁绍得以绝境逢生,还顺利‘收复’除了博陵之外所有被幽州军夺走的地盘。之后更是和曹操、刘备缔结了攻守同盟,俘虏交换完毕之后,三方还集结了十几万兵力,北上博陵‘武装游行’了一番,严正警告镇守博陵的郭嘉,若是幽州军胆敢再次南下,势必会遭到三家最猛烈的反击云云。
郭嘉忙着处理黑山军家眷迁移的事情,再则手头的兵力又不足以发起攻击,面对着逼近城下的十几万敌军,毫无疑问选择了据城固守。袁曹刘三人主要是为了宣示武力,而且他们也担心强攻博陵可能会彻底激怒公孙续,因此只是试探性的发起了几波攻城就草草撤退。
自那之后,袁绍每天都派出多支斥候队伍前去博陵周边巡逻,时刻监视着幽州军的动向,不过数月来一直相安无事。派往幽州的暗探也传回消息,说公孙续一直在忙着稳固内部,没有半点南下的动静。
袁绍取代韩馥之后,始终未曾真正掌控冀州,北部的大片地盘都在公孙瓒手中,如今除了如鲠在喉的博陵,其他的地方都被他掌握在手中,真正成了一方封疆大吏,手中的钱粮和兵力都迅速倍增,心情自然十分不错。
“启禀主公,北面来的紧急军情!”
门外突如其来的禀报,猛然惊动了袁绍和审配等人,难道公孙续又来了?
袁绍大声喝道:“赶紧把信使带进来!”
一名斥候头领风尘仆仆走进来,单膝跪地行礼,“启禀主公,幽州大军南下了!”
袁绍和其他几人互相看看,眼中都是果然如此的神色。
袁绍稳定了一下心神,沉声问道:“有多少人马?到了何处?公孙续是否亲来?”
“启禀主公,敌军队伍延绵十几里,估计不下十五万人,已经抵达了博陵,从旗号上看主帅正是公孙续!”
十五万人!袁绍心头一惊,公孙续当初可是损兵折将而归,这才过了短短数月时间,竟然又召集起了这么多兵力,幽州的财力人力实在让人震惊!须知他靠着缴获的巨额钱粮和金钱不停地在招兵买马,几个月来也才征集了四万余人,而且很多还是强行征召入伍。
“再探!”袁绍挥手斥退来人,环顾左右问道:“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
辛评率先道:“主公,公孙续来势汹汹,不可小觑啊!应该立即通报曹使君和刘使君,请他二人速速率军前来相助!”
袁绍点点头道:“此乃应有之理!按照之前的约定,孟德兄和刘玄德肯定会前来支援!仲治,还有其他见解吗?”
“有!还请主公抽调各处兵力回援清河,同时也避免再次被公孙续各个击破!除此之外,还需尽快把居住在城外的百姓迁入城中,以免被公孙续掳走。”
袁绍皱眉道:“春耕刚过,若是迁移百姓,田地无人打理,今年的收成只怕……”
辛评叹道:“主公啊,一季的收成和生死存亡相比,孰轻孰重?若是无法击败公孙续……”
袁绍悚然而惊:“仲治所言甚是,你这就书写公文,命令各地官员收拢百姓……”
辛评答应一声,提笔准备书写。
“仲治,且慢!”审配忽然阻止了辛评,对袁绍拱手道:“主公,属下觉得公孙续这次来得太过突然,实在有些不合常理,不可贸然应对啊!通知曹、刘二位使君倒是可行,迁移百姓就显得仓促了,还是先探明敌军的确切情况再做决定比较好!”
审配陪着袁尚和郭嘉谈判,成功‘取回’了被幽州军攻占的地盘,回来后就顺理成章取代了咣当入狱的沮授,成为了袁绍麾下第一谋士,他的建议袁绍一般都会采纳,因此此时他开口反对迁移百姓,辛评尽管心头不快,还是悻然放下了手中的笔。
袁绍摸着胡须,讶然问道:“正南的意思是说,公孙续可能另有诡计?”
“不错!属下有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