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眼望向江北,任思齐长叹口气。他知道,虽然江北的明军时清兵的数倍,可战争从来就不是谁人数多谁就能赢,数十万的明军面对几万清兵竟无人敢抵挡,刘泽清刘良佐等人手握重兵,却在清兵到来时纷纷逃避。
刘泽清奔淮安,刘良佐手握十万大军却根本不理史可法的求援,仓皇难逃,任凭史可法被围在扬州孤城。而原高杰的手下徐州总兵李成栋已经投降了满清,充当了攻打扬州的急先锋。
当史可法带着少数军队被围在扬州时,四周的几十万明军竟然无人肯去救援,任凭扬州被清兵贡献,数十万扬州人死于清兵的屠杀,是为“扬州十日”。
等扬州被攻陷,史可法被杀之后,刘泽清、刘良佐等人便毅然降清。。。。。。
而如今,自己还能眼睁睁看着惨剧在眼前发生吗?这一刻,任思齐真的想下令全军北上,协助史可法守城。可很快他就控制住了自己。
对扬州来说,自己这两万军队不算太多,去扬州的话,也许能延缓扬州陷落的时间,可根本于大事无补。
而且自己没有朝廷的命令私自前往扬州,史可法是否会信任自己?这一刻,任思齐非常的犹豫。
“将军,属下以为,咱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立即下令收集长江上的船只,建立起长江防线。如此,即使清兵攻下扬州,咱们也可以据江而守。”李彦直看出了任思齐的犹豫,低声建议道。
李彦直也是野心勃勃之人,岂能允许岱山军白白消耗着江北。岱山军是水军,拥有很强的水战能力,只要能在长江之上打败清兵,任思齐必然会受到朝廷的重用,如此岱山军的势力将会从岛屿发展到陆上。
任思齐深深的吸了口冷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李彦直说得对,自己现在该做的事不是赶往扬州,而是迅速收集船只,布置长江防线。把所有的船只都收集到长江南岸,即使清兵攻下扬州,也无法越过长江。
而且现在清兵还未到扬州,增援的事情不用那么急,可以留到以后考虑。
在任思齐的命令下,岱山军士兵乘船出发,收集镇江附近所有船只。
明末的江南水运极为发达,南北运河又是在镇江与长江交汇,附近的船只不要太多。
对于普通的渡船客船,岱山军不去管它,凡是所有大船,所有速度快适合作战的船只,统统夺下,连同船上的船夫一起弄到了水营。
几日的功夫,收集到了五百余艘江船。
就在任思齐积极布置长江防线之时,从南京的命令到了镇江,朝廷的命令让任思齐大吃一惊!(。)
第三百一十八章 风雨飘摇的弘光朝廷()
南京,位于皇宫内的内阁值房。
首辅马士英和内阁大学士王铎、蔡奕琛相对无言,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
在他们面前的案几之上摆放着一份军报,可是三人谁也没有勇气拿起军报仔细阅读。
靠着拥立之功、靠着阴谋把史可法排挤出朝廷,马士英成了南明朝廷的首辅。可是他的才干根本不足以撑起这天下的乱局,他的能力就连朝堂都无法稳定。
自弘光登基,短短的一年内,南明朝廷先后发起了三次大的党争,大悲案、伪太子案,童妃案,朝廷之上一片混乱,大臣们整日争吵不休。东林党人在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带领下不断向马士英发起了攻击。
而弘光帝酗酒好色,逐欢追乐,其昏庸程度比大明历代君王都甚,根本不已国事为念。
军国大事都是马士英一言而决,可是朝堂政争马士英无比的熟稔,靠着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勾结,把东林党等一派反对势力牢牢压制住。
可是对于真正的军国大事,马士英却完全抓了瞎。
此刻看着面前的军报,马士英只觉得眼前发黑,就想一下子昏睡过去。
南宁侯、平贼将军左良玉率领二十万大军离开武昌,顺江而下,要清君侧!
清君侧,清的可不就是自己吗?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破船又遇打头风,满清大军已经自归德南下,即将兵临扬州,左良玉又率令部下二十万大军造反,难道大明要亡了不成?
“首辅,你要快拿个主意啊!”大学士王铎在一边连声催促着。
听了王铎的话,马士英苦笑了起来。大明的重兵都在江北,南京城内的都是战斗力低下的杂牌部队,虽然还有好几万人,可是战斗力都差得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调靖南侯黄得功部赶赴芜湖,堵住左良玉大军。给史可法传旨,让他火速派遣军队奔赴芜湖,会同黄得功一起抵挡左良玉!”仔细沉思良久,马士英下令道。
“首辅啊,清兵即将到达扬州,史阁部恐怕没法分兵啊!再说,扬州到芜湖千里之远,恐怕到达芜湖就晚了。要不我亲自带兵去芜湖算了。”王铎毛遂自荐道。
王铎一介文官,哪里有勇气领兵去和强大的左军厮杀,他不过是想借机掌握兵权而已。乱世之中,只有掌握一支军队才能抱住自己的性命。
马士英没想到一向文弱的王铎竟然有如此勇气,心中不禁有些感动。可感到归感动,把南京城内不多的军队再交给王铎是马士英所不愿意的,城中有军队,马士英才能有安全感。
“就不劳觉之兄辛苦了,有靖南侯在,想必能挡住左良玉军。”
“可是靖南侯手里才四万多军队,怎可能挡住左军二十多万大军啊!”王铎急道。
“对了,新封的宁波总兵任思齐不是带来两万军队到了镇江吗,让他去芜湖吧,听说任思齐部都是水军,船队溯江而上,速度会比步兵快得多。”
“好吧。”见无法得到兵权,王铎悻悻道。
于是马士英下令拟旨,交由司礼监盖印之后,派人火速赶往镇江,调宁波总兵任思齐部往芜湖,抵挡左良玉大军。
用人之际,对于前不久任思齐请调的粮饷,马士英慷慨了许多。下令调集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纹银,犒赏宁波军。
天下的赋税九成出自江南,丢失了北方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许多的负担,现在的南京朝廷粮饷倒是非常的充足。
。。。。。。
接到圣旨之前,任思齐正在紧张训练新征的水兵。这几日在镇江收集了五百余条江船,顺便把船上的船员也接收了过来,足有一万多近两万人。
当然这种强行征集惹得船只的主人们极度不满,纷纷抗议,可是在岱山军士兵的刀兵面前,这种抗议是那么的软弱。
而对于船上的普通船员来说,就更不敢反抗了,不过任思齐也没亏待了他们,大批的银两发放下去,每个人都拿到两三两银子,这让船员们的心安稳了下来。
跟着船的原主人跑船,一年也就挣个几两银子,现在岱山军如此大方,给谁干不是干啊。
就这样,任思齐把近两万船员编入了军队,军队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一倍,达到近四万人。
对于任思齐这种近似明抢的做法,镇江知府李涛亲自前来抗议,抗议岱山军的暴行。可是嘴上的抗议管什么用,就连呆在岱山军中的沈廷扬都站在任思齐一边。
“南田兄,任总兵征集船只并非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抵抗清兵,为了大明啊。至此社稷为难之时,咱们当戮力同心,岂能只考虑一己之私?”沈廷扬劝解道。
“季明兄你说的道理我何尝不知,可那些船主天天在我耳边嚷叫,我不得不来啊。”李知府苦笑道。
部队扩充了一倍,并不意味着战斗力就上去了。新征募的这些船夫根本没有进行过训练,战斗力极差。
这几日任思齐便忙着整编他们,按照岱山军的编制对他们编组,派出岱山军老兵充当骨干,勉勉强强把他们糅合到一起。
好在有李彦直在,他带着参谋司众人全盘负责新兵编制之事,任思齐才轻松了许多。可他也并不是没事可敢,每天里带着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在长江江道上巡弋,考察着长江的水文,制订着将来海战的策略。
就在这时,朝廷的使者又来到了镇江。
带着众将从乘船匆匆回到水营,见到朝廷的使者仍是太监卢芳。
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顺江而下,要清君侧。卢芳宣了圣旨时候,众将一阵大哗,任思齐也目瞪口呆。
虽然他脑中有前世的记忆,可是前世那个企业高管并非历史学家,对明朝的历史也一知半解。脑中对南明的记忆只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大事,熟知的历史人物也就是史可法阎应元张煌言郑成功这寥寥数人。
左良玉虽然也有印象,可对他的事迹任思齐脑中根本就没有印象。
北有清兵攻打扬州,西有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东下,原来南明的局势如此之危!怪不得弘光朝廷轻而易举的就覆灭了。
面对如此复杂危险的局势,任思齐顿觉一阵阵无力。就凭自己这几万人能力挽狂澜,挽救汉家河山吗?(。)
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至芜湖()
接到圣旨的第二天,任思齐即带领全军启程,乘船逆江而上,向着芜湖进发。
岱山军走后,镇江的官府士绅总算松了一口气。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庆祝,又一支更加庞大的船队来到镇江,却是福建郑家的船队。
五百余艘大小船只在郑鸿逵的率领下来到了镇江,他们和岱山军一样是得到了朝廷勤王的命令。当然由于福建路途较远,他们来的要比岱山军晚了一些。
郑鸿逵军的军纪要比岱山军差了好多,刚到镇江,郑家的士兵纷纷上了岸,在四下里开始抢掠。若非镇江城门紧闭,他们敢到城里去抢劫。
走了一只猛虎,结果来了一群更加凶狠的恶狼,这一刻镇江知府欲哭无泪。
走后的事情任思齐就不知道了,此刻他督率着船队沿江而上。江岸两边郁郁葱葱,宽阔的江面上却船只寥寥,除了行驶的岱山舰队很少见到其他船只。
不过这点也能理解,上游左良玉军数十万大军正沿江而下,下游岱山军刚在镇江附近拦截过往船只,也难怪江面上船少了。
船队行进到南京附近时,见到的船只多了起来,不过多是隶属于南京军队的战船。
三桅帆船“公主号”排量足有一千吨,用这个时代的说法是一艘五千料的大船。放在海船中已经无比巨大,更别说是在长江之中了。
“公主号”和其他九艘三桅帆船带头,庞大的舰队行驶在长江之上,江南岸的明军战船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南京明军水军的战船倒是不少,可是都是些较小的江船,见了公主号自然害怕。
站在船头,能看到南岸那巍峨的南京城墙。
南京城,这座大明开国定都的都城,从开建到建成足足用了二十多年。周长近百里,共有外郭、府城、皇城、宫城,内外四道城墙。西南有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西北更有长江天堑。
钟山水之灵秀,虎踞龙盘于江南。太祖定都之时,号称要建造一座永不陷落的雄城。
事实上南京城也当得起这个称呼,若是有十万士兵守城,任你百万大军进攻,也攻不进城去。
可是城墙总是会从内部打破,再坚固雄伟的城墙都有陷落的一天。终明一朝,南京城并没有表现出它的坚固。前有成祖朱棣靖难,后有清兵下江南,两次南京都被攻陷,而且都是城池从内部被攻破。
直到两百年后,一支起义军以南京为都城,和清朝对峙了十多年,南京城才真正表现出它坚固雄城的面貌!
看着南京城墙,任思齐感慨良多,这么雄伟的城池,若南明朝廷稍有战心的话,又怎么会被清兵轻易占据?若是南明朝廷稍争点气的话,又怎么会让十多万满人轻易夺取了江山?
岱山军舰队在南京稍作停留,主要是接收朝廷拨付下来的粮草补给,然后便继续沿江而上。
由于是逆流行驶,船速不是很快。像“公主号”等海船,唯一的动力就是风帆,不管是顺风逆风,只要有风就能行驶,可是没风的话就抓了瞎,只能停在江中。
好在三四月的天气,风力倒是很足,逆流船速虽慢,用了两天时间也就到了芜湖,与已经到达这里的靖南侯黄得功部汇合。
黄得功的驻地就在庐州,滁州、和州、全椒、来安、含山、江浦、六合、合肥、巢县、无为州十一州县都是在他的治下,辖地和位于长江南岸的芜湖相邻。
可是他的兵马分布在各州,召集起来需要一段时间,而芜湖长江两岸就是他军队的集结地。
船队到达芜湖江面,就见江上舟楫往来不断,长江两岸兵营连绵、旗帜招展。
见到岱山军船队到来,黄得功部一队水军乘船迎了过来。
“可是宁波总兵任将军?”一名黄得功部下的军官,被引到“公主号”甲板上,强忍着对庞大的公主号心中产生的震慑,向任思齐抱拳行礼。
见过礼后,任思齐得知他是黄得功部下水军总兵李顺。
黄得功辖下共有十一州,部下士兵四万余人,共有八名总兵,李顺是负责黄部水军的将领。他能亲自前来迎接,可见黄得功对任思齐部的看重。
在李顺的引领下,任思齐部舰队驻扎在南岸江边,任思齐则乘坐下船来到黄得功大营,亲自拜会靖南侯黄得功。
黄得功四十余岁年纪,身材高大魁梧,满脸的胡须。出身行伍的他十多年来久经沙场,活跃在剿灭农民军的战场之上。剿灭了马光玉、格里眼、闯世王、三鹞子多部农民军,就连大西皇帝张献忠也多次被黄得功打的落荒而逃,可谓是战功赫赫。
崇祯十七年,黄得功又讨伐平定叛将刘超,被封为靖南伯。然后又以拥立之功,被加封为靖南侯。成为了弘光朝江北四镇军阀之一。
若论军队数量,四镇中数黄得功的少,可是战斗力却首屈一指。
面对这样的沙场悍将,任思齐不由得恭恭敬敬,姿态放的很低。
“末将任思齐拜见侯爷。”任思齐双手抱拳,深深的躬下身子。虽然任思齐现在也是总兵,也算爬到了武将的巅峰,可是黄得功可是拥有侯爵之位。
在大明,对爵位控制很严,非军功不得封爵。所以哪怕到了南明乱世,弘光朝新封的爵位也就是江北四镇军阀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几个人而已。
在大明,爵位分公侯伯三级,可是哪怕最低级的伯爵也是非常难得,所有爵位都是超品,地位比一品大学士还要高。所以在黄得功面前,任思齐这个总兵根本不够看。
“哈哈哈,任将军果然是少年英雄。快快免礼。”看到任思齐年轻的不像话的脸庞,黄得功一愣之后哈哈大笑。
大帐之内,其他的黄部将领也都议论纷纷,面带鄙视的看着任思齐。主要是任思齐也太年轻了。二十岁的年纪,就爬上了总兵的高位,肯定不是靠战场厮杀而来的。这让黄得功部下这些沙场老将们如何服气?(。)
第三百二十章 争执()
任思齐置身黄得功大帐之中,能感觉到两侧从黄得功部下传来的蔑视的眼神。
“你一个小小的总兵,见了侯爷为何不跪?”
还未等任思齐直起腰来,黄得功身侧一员将领厉声呵斥道。
想让我下跪!任思齐心中一哑,直起来腰,就见说话之人位于大帐左侧首位,应该是黄得功帐下一员重将。
“敢为阁下是?”任思齐微笑着问道。
“靖南侯帐下总兵田雄!”这名脸上有一道刀疤的将领哼了一声,答道。
“原来是田总兵,”任思齐对他拱了拱手,笑道:“我之所以不跪,是有缘由的。因为我是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啊。”
“嗯?”听闻任思齐竟然是秀才身份,田雄就是一愣,帐中其他将领也都脸上露出愕然之色,就连黄得功都吃了一惊。
秀才虽然是最低级的功名,可也是士大夫的一员。黄得功属下都是大老粗,都是农户或者是普通军户出身,自然知道秀才的尊贵之处。
在乡下,秀才可是被普通农民尊称为秀才老爷的啊,并且拥有见官不跪的特权。要是一个普通的秀才也还罢了,可任思齐可是以秀才的身份高举总兵之职啊,其地位自然远在普通的武将之上。
要知道在大明以文御武已是传统,就是再高的军职在普通的文官面前也要低声下气。而任思齐允文允武,前途将不可限量!
听闻任思齐的秀才身份,田雄不敢再要求他下跪,但又抹不开面子,便在那里低声咕哝着。
“秀才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么年轻就当上了总兵,不知走了谁的门路,真他娘的没天理。”想想自己从军厮杀了几十年才当上了总兵,而任思齐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不知走了什么****运竟然也是总兵,和自己平起平坐,田雄心中就觉得格外不爽。
见到田雄如此无礼,跟着任思齐身后的李行久勃然大怒,身子往旁边挪了一步,指着田雄厉声怒斥。
“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对我家将军无礼,快向我家将军道歉!”
任思齐曾经挽救过平岛百姓,又允许平岛父老搬到岱山来,对李行久可是有着大恩。况且这一年多来,跟随着任思齐身边,李行久见证了岱山军在任思齐带领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李行久的心里,任思齐简直就像神一样高达,如何允许田雄对咱家将军的蔑视。
“王八蛋,你又是什么东西?”听闻李行久竟敢喝骂自己,田雄勃然大怒。任思齐有着秀才功名那还罢了,他的下属竟然敢骂自己,这让田雄如何能忍。
“飕”的一下拔出了腰刀,快步向李行久逼来。李行久也不示弱,拔出身后背的倭刀迎了上去。
任思齐皱了下眉头,抬眼望向黄得功,就见黄得功抱着双臂,津津有味的看着场中情形。
想给自己来个下马威吗?任思齐在心中哼了一声。
田雄抢前两步,挥刀向李行久劈砍过来。刀势雄浑,大开大合,钢刀带动的风声直有千军辟易之势,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大将。
面对如此势大力沉的劈砍,李行久并为慌忙,等刀势劈下之际,身形微微一转,倭刀竖起刀面压着田雄钢刀刀面,身子借势一转,转到了田雄身侧。
田雄刀势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