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的逆袭-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缟鹈茄扒蟀镏盟桥沙黾叶〉杌Цㄖコ恰�

    “南京附近的乡绅我都派人一一拜访过了,很多人对咱们的攻城持中立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愿意捐献一些钱粮,不愿派人协助攻城。”陈子龙道,他很郁闷,当任思齐决定攻打南京时,陈子龙是所有人中最兴奋的,他一心想的就是打出崇明,赶走满人,恢复大明江山。所以他对任思齐让他联系南京乡绅的任务很积极,可是显示却让他很气馁,因为很多往日的朋友对他避而不见,或者虽然见了他,却对他要求协助崇明军攻城的事情模棱两可,根本不愿支持。

    “恐怕是害怕咱们打不下南京,事后连累到他们吧!”任思齐冷哼了一声,“现在没工夫搭理他们,暂且给他们记上一笔,等到打下南京之后再一一和他们清算!”

    “愿意派人的乡绅也有不少,他们派出的家丁佃户约有五千多人,另外还有很多贫困的百姓为了粮饷也都愿意从军,这批人数量很多,据统计有不下八千多人。”陈子龙高兴的道,和不愿派人参与攻城的乡绅不同,南京的贫困百姓却很积极,使得新招募的乡兵数量达到一万四千余人。

    “有了这批新兵,又可以多攻两天了!”李彦直喜道。

    “仅用云梯攻城伤亡太大,可以想些其他办法。另外现在城内的守军兵力都被吸引到了东侧,其他地方兵力薄弱,可采用声东击西之策,从其他地方攻城。”任思齐道。

    “是,属下已经下令召集工匠打造吕公车,我本想着让人挖地道,只是这地方的水位很浅,挖地道又必须得从护城河下面通过,很容易塌方,试了几次都不成。”李彦直道。

    “加快攻城进度吧,东面传来的消息,马得功汇合苏州的清军共两万人把阎应元围在了溧水,恐怕很快就会来南京了。另外据刘肇基所报,勒克德浑率领八旗兵主力已经从武昌返回了,恐怕再有数日就会到达芜湖。”

第四百七十七章 城破() 
知道形势不妙,李彦直第二天即加快了攻势,这一天他派出了所有的乡兵营,一队又一队的轮流向着南京城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任思齐又多派了五百火枪手给他,共两千火枪手对着城墙展开了压制性射击。

    洪承畴也把大部分绿营兵派上了城头防守,箭矢砖石如雨点般从城头落下。

    就在喊杀声中,“轰轰隆隆”的声音响起,三个庞然大物被数以百计的明军推着向护城河而来。

    “那是什么?”一个绿营兵指着震惊的叫道,庞然大物高度比城墙还要高,通体由巨木制成,外面蒙上厚厚的牛皮,顶部几乎有数丈见方,上面能站立百余名士兵。

    其他的绿营兵也都震惊的看着,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就在他们的目光中,庞然大物慢慢向着城墙逼近,缓缓的停靠在护城河边。好在有护城河相隔,若是它真的靠近城墙,明军从上面杀过来拿什么来抵挡?城墙上的绿营兵暗暗庆幸。

    然而还未等他们喘过气来,如雨一般的弹丸从庞然大物顶部袭来,打的城头啪啪作响,数以十计的绿营兵惨叫着摔倒在地,却是被庞然大物的顶部明军火枪射中。

    “快反击啊!”一个负责指挥的军官大喊着,清军弓箭手连忙调转方向,向着庞然大物射去,然而弓箭却纷纷被庞然大物的外层牛皮挡住,根本威胁不了里面的明军。

    吕公车,曾经的攻城利器,自从有了火炮之后,已经消失在战场上多年。这东西体积庞大,外蒙牛皮,不惧城上弓箭攒射,可就是怕火炮或投石机,只需几炮就能把它轰散了架,所以在大明的战场,这种攻城器械已经被淘汰。

    可是如今,东城城墙上已经被明军的红衣大炮犁了个遍,城上的火炮几乎全部被击毁,于是城头的绿营兵眼睁睁的看着吕公车上的明军火枪肆虐,却拿它没有一点办法。

    在三具吕公车的压制下,城墙上的绿营兵几乎抬不起头,纷纷躲在垛口之后不敢再往城下攻击。

    而没有了城上清军的压制,云梯上的乡兵终于轻松了起来,于是便有士兵从云梯越上城头,呐喊着和城上的清军厮杀在一起。

    “攻上城墙了!”城下乡兵们发出了阵阵欢呼,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能攻上城墙!

    “凡是攻上城墙者,每人赏银二十两,杀一个清兵者,再赏银五十两,官升一级!”指挥的李彦直趁机命令下去,便有崇明军骑兵策马在护城河边来回奔驰,把赏格高声传达给每一个乡兵听。

    听到如此厚赏,攻城的乡兵们嗷的一声,士气一下子升到了顶点,也不需要镇抚司的官兵拿刀催促,一个个手拿武器争先恐后的往云梯上爬去。

    越上城头的乡兵越来越多,城墙上的绿营兵渐渐觉得吃力了起来。洪承畴连忙派出援军上城,同时下令从其他城墙上调运火炮,必须把明军那三具吕公车击破,才能遏止住明军的攻城。

    就在此时,北面和南面有传来消息,有明军试图攻打南城和北城。洪承畴知道那两处必然是佯攻,因为以明军的实力,根本没有力气三路攻城。可是即使这样他也不敢怠慢,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去抵挡其他地方明军的攻城。

    南京城内的清兵只有万余,而经过了数日的激战之后,现在总人数不超过九千。而南京内城城墙足足有七十里长,垛口都有一万三千多个,以清军的兵力,一个士兵需要分守两个垛口,根本就守不过来。

    至于像外城的明军那样让内城的百姓上城协守?洪承畴可不敢生出这样的心思,谁知道内城百姓中有多少崇明军的奸细,又有多少人还心向大明?他不仅不敢让百姓上城协守,还不得不留出部分兵力镇压城内可能出现的暴乱。

    “传令下去,援兵就要来了,只要能打退明军的攻击,坚守到援兵的到来,人人都加官晋职,人人都有重赏!”没办法之下,洪承畴也只能画饼充饥,就连他都不知道到底援兵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因为已经有十多日他再也收不到外面的消息了。

    城上的绿营兵在拼力的厮杀着,这些人多是北方的士兵,自从投降满清以来作威作福,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南方百姓的鲜血。所以很多人知道,若是落到了明军手里得不到好,所以任思齐连日来命人射入城中的招降文书对他们没有多少吸引力。

    绿营兵的战力自然要比由百姓组成的乡兵强上很多倍,可是有吕公车上的明军火枪手的压制,再加上涌上城头的乡兵越来越多,他们竟然迟迟不能把乡兵赶下城去。

    见到乡兵竟然真的在城头立足阵脚,李彦直大喜,连忙把配备给他的两营崇明军精兵派遣上去。这个时候顾不得在保留实力,一切以打下南京为要。

    两营顺着云梯爬上了城墙,立刻接替了乡兵,占据了一段长达数百米的城墙,长枪并举,把绿营兵推的不住后退。

    “城破了!”无数的绿营兵哭丧着脸,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

    洪承畴已经非常的绝望了,为了把明军赶出去,他不得不派出手中最后的精锐,一支人数五百的八旗精兵,这是多尔衮配给他的亲兵,也是他用以压制诸军的保障。都是真正的满人组成,人人身披三重铠甲,战力无双!

    “八旗兵来了!”听着城墙上沉重的脚步声,被逼得步步后退的绿营兵们纷纷大喜,有无敌的八旗大爷在,多少明军都不够看!

    五百八旗在城墙上排成二十多队,刀枪齐举滚滚向明军占据的城墙杀来,一下子就扭转了战场的态势,崇明军的两营步兵被杀得步步后退。只训练了数月的他们,战斗力根本无法和八旗兵相比!

    就在城墙上的清军大喜,就连洪承畴都缓了口气时,突然间西城方向一声巨响惊天动地,洪承畴豁然转身,就见西城方向尘土飞扬,弥漫了天空,好像发生了地震一般。

第四百七十八章 城真的破了() 
就在李彦直指挥着东城乡兵强攻之时,任思齐悄悄上了战船,绕道来到了南京西城。

    数百艘平底江船载着万余崇明军士兵进入了秦淮河,在定淮门前上了岸。清军早就没有了水师,仅有的百余艘战船也在茅十八的打击下灰飞烟灭,根本就无法阻止明军进入秦淮河。

    而秦淮河就是南京西南两侧的护城河,万余名崇明军士兵就那么上了岸,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南京城墙。

    由于东城在遭受明军的强攻,大部分绿营兵都被抽调过去增援,把守西城的清兵只有千余,而定淮门上的清军只有三四百人。

    当看到大队的明军突然从秦淮河上了岸,城上的绿营兵如临大敌,慌忙去给洪承畴送信,并往城下丢砖石。可是这批明军明显是佯攻,因为他们并没有携带云梯,没有云梯再多人又有何用?难道他们能飞过几丈高的城墙吗?

    不对!明军好像在挖掘城墙!城头负责守城的把总把着垛口往下观望,就见几百明军手举着盾牌,护卫着其他明军在挖城。

    真是愚蠢啊,南京城城墙这么厚,想靠挖掘挖塌城墙要到猴年马月?那时各处的援兵早就赶来了,只要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率军赶回,城外的这支明军自然会被打的落花流水。

    自以为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把总便派人向洪承畴报告,报告敌人乃是佯攻,东城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就不要给洪经略他老人家添堵了。

    不过也不能就这样看着明军挖城啊,于是把总便让手下往城下丢掷砖石。

    “啪啪啪”清脆的枪声接连响起,几个露头的绿营兵一声不吭的栽倒在地,脑袋上都出现了一个大洞。

    明军的火枪这么犀利啊!把总大吃一惊,连忙命令手下丢一个砖石换一个地方,轻易不给城下明军瞄准的机会。

    时间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个手下惊喜的喊着明军撤退了,把总连忙抬起头来从垛口望去,就见明军惊慌着果然退了去,一个个慌张的上了停在秦淮河里的战船。

    “果然是佯攻,幸亏老子脑子转得快,告诉了洪经略他老人家,否则若是让他知道我谎报军情,恐怕会吃不了兜着走。”把总得意洋洋地自吹自擂道。

    “把总英明!”一众手下连忙围了过来,纷纷献上自己的马屁,于是把总更加的飘飘然然了。

    然而还未等他得意太久,就觉得脚下的城墙剧烈的震动了起来,然后随着一声巨响好似雷鸣,把总震惊的发现脚下坚固的城墙突然裂开了无数的口子,好像有地龙翻身把城墙拱起,而自己和手下的身体也随着地龙的大力飞腾了起来。

    任思齐昨夜做了个梦,在梦中一个自称叫淡淡的雾的书友说可以埋火药棺材炸城墙,梦醒之后任思齐忘记了淡淡的雾的模样,可是炸城墙的计策却没有忘记。

    于是一大早他便率军来到了秦淮河,决定从这里炸开城墙,攻进南京,因为清军的主力都被牵制在了东城,这里是最薄弱的地方。

    满满一棺材的火药,足足有上千斤,而这样的棺材准备了十二口,挖开了城墙,就埋在城墙下。封住挖开的口子,小心引出引线,点燃之后过了一会儿,便出现这这种情形,连续的爆炸之后,尘土散去,南京城墙出现了一段宽达十丈的缺口,透过缺口能看到城内林立的建筑宽阔的街道。

    “杀啊!”随着任思齐的长剑一指,万余名崇明军呐喊着杀入城内,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城墙上的几百绿营兵早在爆炸中死伤殆尽。

    任思齐命令两营军队沿着城墙攻击,占据各处城门。另外派两营军队去攻占各处仓库,他自己则亲自带领剩下的军队冲入城中,直接向皇城杀去。

    崇明军攻破了城墙,杀入了城中,立刻引得内城满城大惊,众多的百姓爬在院墙上,战战兢兢的看着崇明军入城。

    和外城居住的大都是普通百姓不同,能避免被清军驱赶留在内城的都是士绅名流富商巨贾以及投降满清的明朝官员,还有他们的家属。

    这些人对明军的入城态度暧昧不定,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满清的治下生活质量当然远不比不上大明,他们的财富也大幅缩水,他们曾经的待遇地位随着满清的入城而烟消云散,出于统治的目的,满清才对他们加以笼络。对众多的官员士绅来说,在大明时他们是统治者,可以傲笑群生指点江山,可是换了主子后发现,往日的特权统统没有了,现在面对着一个普通的绿营兵他们都得点头哈腰。

    所以很多人是支持明军的入城的,可是他们同时也担心明军根本在南京立不足脚,当满清大军杀回来时会造成更大的杀戮。而对于很多投降的官员来说,他们担心的则是明军会不会对他们清算。

    在街道边宅院里无数复杂的目光的注视下,任思齐督率着大军向着皇城进发,那里已经被改成了满城,里面住着满人军队以及他们的家属,那里也是汉奸洪承畴行辕。

    城墙之上,当得知西城陷落之后,洪承畴立刻知道大事不妙,南京受不住了。他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八旗兵统领护送着他撤退,往满城撤退。

    东城附近还有着五六千绿营兵,见到洪承畴逃走了,很多人无所适从,但不一而同的是,他们不愿再进行抵抗,很多人扔下武器逃走,也有很多人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八旗兵撤退了,被打的节节败退的两营崇明军步兵才算缓过劲来,开始清洗城墙上的敌军,占据城楼,打开城门。

    随着太平门被打开,越来越多的明军士兵涌入了城中。

    南京城终于破了!

    ps:本来想写的更虐一些,攻城更艰难一些。既然淡淡的雾书友献策可以炸城,作者军就从善如流吧。估计很多读者也都看腻了打仗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困兽与破城之策() 
当内城西侧城墙被攻破时,洪承畴完全有机会逃出南京城去,因为此刻他手下能控制的除了五百八旗以外还有数千绿营,如此兵力选择任意城门都可以轻松突围。

    可是对于洪承畴来说,他除了坚守满城之外已无退路!他是个降臣,却受到满酋的重用,为的就是凭借他的威望凭借他对明朝官场的熟悉安抚江南。来到南京之后,洪承畴先后招抚了数路明朝残余,又剿灭了声势浩大的金声义军,眼看着江南就将安定了下来,谁知道崇明军的千里奔袭让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洪承畴不敢想象,若是真的就丢了南京他会得到什么下场。南京若是落到明军之手,整个局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南一带的百姓必然纷起响应,如此整个江南将顷刻间不复为大清所有。而自己,作为镇抚东南五省的总督,所有的责任都会落在自己头上!丢官罢职杀头都是轻的,恐怕全家人都会因为自己受到牵连。投降?自己已经叛明降清,再投降了的话,谁还会相信自己?那任思齐会接受自己投降吗?自己投降了,远在北京的家人怎么办?恐怕全家男的会被满人斩杀,女的会发配给披甲人为奴。想想那种情景,洪承畴就心里发寒。

    罢了,自己已经是个腻臣了,就不再反复了。就让我做大清的忠臣,死在这满城之中,如此看在自己为国尽忠的份上,希望睿亲王多尔衮能够宽恕自己的家人!

    下定决心坚守之后,洪承畴立刻开始布置满城的防御。满城就是原来的南京宫城和皇城,占地约有内城的五分之一,城墙垛口瓮城箭楼马面护城河一应俱全,防御设置比内城墙还要强大。跟随洪承畴入城的只有不到四千人,可是满城内部还有上万八旗兵家属,其中的仆役包衣武装起来也有三四千,也可以上城协助防守。

    手中掌握着六七千兵力,又有坚固的城墙可以据守,使得洪承畴心神稍定。满城内各种物质一应俱全,又储存着大批量的粮食,城墙的长度比内城小得多使得布置兵力更加充足,洪承畴完全有信心坚守一两个月。只是,那声巨大的雷霆是怎么回事?明军是如何攻入内城的?洪承畴心里充满了疑惑。

    攻入内城之后,除了不到四千人跟着洪承畴进入满城,其他的绿营兵都缴械投降了,据统计投降的绿营兵大概有四千余人。对这些降兵,依着任思齐的内心最好全部斩杀,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因为江南各地还有着数以万计的绿营兵,斩杀降俘的名声一旦传扬出去,会激发其他绿营兵的拼死反抗,如此将成倍增加占据江南的难度。而且对于大多数普通的绿营兵来说,他们当兵就是为了吃粮,根本没有什么家国概念,所以才一次次的跟着上面的将领投降。但是这批绿营兵经过清廷的整编之后,留下来的都是当惯了兵厮杀惯了的,都是战技高超的人,若是能够为己所用,必然会大大增强崇明军的战斗力。

    于是任思齐便命令把这批降兵先收押起来,为了防止生变,军官和士兵隔离了开来。

    三万多崇明军主力已经陆续开入了内城,占领了各处城门城墙,堵住了满城的四道城门,把最后的清兵死死的围在满城之中。

    魏国公府,既是原来的吴王府,朱元璋称帝前居住的府邸,后来赐给了功臣徐达,成为了魏国公府,也是洪承畴入南京后的总督行辕所在。如今这里成为了任思齐的驻地。

    正堂之中,众将云集,商议着最后的攻城之策。虽然已经连续攻破了两道城墙,可是面对着几千人据守的皇城,看着那高大巍峨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任思齐也不禁暗自头疼。

    会场的气氛很轻松,众将七嘴八舌的说着话语,毕竟现在南京城已经算掌握在了手中,仅剩一小撮敌人被包围在小小的皇宫之中。

    “还有什么说的,西城是怎么破的,如法炮制不久行了。”茅十八大大咧咧的说道。立刻引得很多人附和,面对如此坚城,炸开城墙当然最好的办法。可是也有很多人比较迷糊,其中就包括被特许参加会议的降将卜从善,刘泽泳二人。因为这二人知道满城内部清兵的底细,任思齐特令他们参加会议。这二人刚投降清朝不久,对满清并无什么忠心,当内城被突破,洪承畴下令撤退满城时,他二人见势不妙,果断下令手下投降。

    “打破城墙并不难,难得是若是皇城内的清军做鱼死之斗,或者突出来试图逃亡,必然会给咱们带来巨大的损失。”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