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的逆袭-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沙福一声令下,所有军民手持镰刀,齐齐冲入了稻田。

    镰刀飞舞,成片成片的稻子倒下。

    前方男人们在收割,后面妇人儿童则把割掉的稻子打成捆,然后送到田头装上大车。装满一车后,会运送到打谷场,在那里进行脱粒,杆粒分离。谷粒去壳就是大米,脱粒后的稻草也很有用,太多的山东移民来到岱山,他们迫切需要建造自己的房屋,搬出太过简陋的窝棚。而稻草可以铺在屋顶上,是建造房子重要的材料。

    在沙福的组织下,稻子的收割分工合作,井井有条,不需要任思齐多操心。不过任思齐还是亲力亲为,带头进田割稻,其他的岱山军将领茅十八晋玉飞等人也跟着任思齐身后,加入了收割的浪潮。

    稻田里,一个从山东来的老农,手捧着沉甸甸的谷穗,激动的热泪盈眶,虽然这批稻子并非他们所种,收获下来后也不归他们所有,可是看到丰收的情景,就看到了以后的希望。因为任思齐对他们有过承诺,秋粮就由从山东来的移民租种。

    收割了一亩稻子后,把稻子送到打谷场脱粒,然后称重,以判断今年粮食的大概产量。

    “这一亩稻子产量是两担,脱粒晒干后应该能有大米一石半!”沙福喜气洋洋的向任思齐汇报道。

    一亩一石半,整个岱山岛种了足有一万八千亩的水稻,那么总产量岂不是达到近三万石!这还只是一季的产量,两季下来,整个岱山岛岂不是可以收获大米五万多石!

    听到沙福的回报,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任思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有了粮食,不再依赖与采购,整个岱山军系统才算稳定下来。

    说实话,这半年多来,岱山军的局面也只是勉强维持。虽然说通过海外贸易赚取了大量的银子,去年日本贸易后,巡检司赚了近三十万两,可是和荷兰人打的一仗,募人买船,银子哗哗的流了出去,当然俘虏荷兰船也赚了一笔。回到岱山后,结余下来大概二十五万两。

    过年后剿匪从泗礁山匪巢里缴获了七八万两银子,然后前不久从吕宋回来的商队,又带回了十五万两银子。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也有近五十万两。

    可是岱山军的支持也大,现在整个岱山岛军民近万人,都靠这点银子养活,每月光购买粮食就得五六千两银子。两千多军队,士兵每人每月一两五千饷银,军官更多,这一项支出就是五千多两,其他的如采购武器,巡检司吏员的薪酬,制作军服,柴米油盐等等,支出种类繁多。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找任思齐要银子。

    还有就是岱山控制的各岛,几乎把所有青壮渔民都纳入了弓兵范畴。需要给弓兵们发响,虽然是半饷,可上万人每月也得五六千银子,训练时需要给他们发补贴,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这样算下来每月没有三万两银子根本过不去。

    还有其他重大支出,如采购战船。现在岱山要是把控制下的所有弓兵都招入队伍,能得到水军万人,可是得有足够的战船。现在整个岱山系统所有船只加起来也才不到百艘,根本不够水兵们使用。

    任思齐已经向江浙沿海各船坊下了大量的单子,准备采购一百艘大小福船,三桅福船需要银子三千两,二桅福船也得银子一千,最小的单桅海沧船船也许银子二百两。

    这样算下来,光采购战船就得银子二十万多两。

    可以说如今岱山岛的经济不说入不敷出,也已相去不远。

    所以这春稻成熟的正是时候,有了这批粮食,最起码每个月剩了近万两买粮的钱。而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那些从山东来的流民才看到了希望,才会安心在岱山呆下去。(。)

第二百三十五章 罐头风波() 
岱山除了海贸以外,另一项收入就是罐头厂。罐头厂现在铺的摊子很大,雇佣了妇女一千多人,烧制陶罐的工匠就有百人,每日收购海鱼数万斤,每日生产罐头一万多罐。

    按说这么大的规模,收入应该非常可观才是。可实际情况吗,就呵呵了。除了给岱山岛的妇女找到了活计,给各岛的渔民找了一条卖鱼之路,而对岱山巡检司来说,罐头厂赚的钱实在太少。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罐头订的价格太低。因为从渔民手中收购海鱼的价格很低,基本上是一文钱一斤,所以一开始任思齐制定的罐头销售价格也低,批出去的价格是十文钱一罐。

    可是抛去收购海鱼的钱,跑去罐子制作成本,以及罐头厂工人的收入,一罐罐头也只赚不到五文钱。这样下来每日就算销售一万罐头也就挣五万钱,折合银两五十两而已,一月也就一千多两。

    上千人辛苦一个月,算下来赚了一千多两银子,也不能说少,但问题是利润的大头却被那些销售商赚去。

    据任思齐了解,在杭州罐头一罐卖价足足五十文,商人们从岱山以十文一罐的价格拿罐头,转手就卖五十文。绝大部分利润被这些商人赚取,他们才是罐头生意的最大赢家。

    “罐头批发的价格必须要提上去!”任思齐对负责罐头生意陈忠道。任思齐被任命为海防游击后,他属下也个个升官,本来任思齐打算许给陈忠一个百户之职,可陈忠是读书人出身,并不愿做军户,没办法任思齐只得任命他为岱山巡检司书吏,掌管罐头厂生意。

    “是得涨涨了。”陈忠点头道,他其实对罐头的利润还算满意,每月赚一千多两银子,在他看来已经很不错,可没想到任思齐还不满意。

    “大人您说涨多少为好?”陈忠问道。

    “就涨到三十文一罐吧。”现在市价是五十文一罐,自己把批发价格涨到三十文,留给销售商的利润还有二十文。

    “可那些售卖罐头的商人不会同意的,他们不会接受这个价格。”陈忠为难道。

    “不接受他们可以不做这生意,咱们有罐头在手,还怕找不到买家吗?”任思齐不以为然道。

    “唉!”陈忠叹着气去了,商人出身的他知道那些商人的秉性。若是罐头一开始定价三十文那没得说,可是现在一下子由十文变成三十文,他们赚的钱一下子少了一半,他们如何会赞同?

    虽然任思齐说的轻松,他们不愿意做自然有其他人做,可是这些商人都是地头蛇,罐头他们不能卖也断然不会允许其他人插手!

    果然当罐头涨价的消息传出,那些来岱山岛批发罐头的商人一下子就疯了,从十文涨到三十文,哪有这么干的?他们纷纷抗议,不愿接受这个价格,要求降回十文。就连投靠岱山巡检司的商人刘德福也派人找到任思齐,委婉表示了对价格的不满,却被任思齐顶了回去。

    “咱们都不买,看他把罐头卖给谁?”高亭港码头罐头货场外,一个宁波的林姓商人非常嚣张的喊叫道。

    “就怕咱们不买,有其他人想抢着做这罐头生意,毕竟一罐赚二十文也不算少。”另一个绍兴的商人则有些担忧。

    “只要咱们这些结成联盟,抵制罐头,谁敢和咱们做对!”林姓商人不以为然道。

    “对,就是这样,咱们都不买,不到一个月,他们罐头就会堆积如山,资金链一断,他们就得停工!”其他商人纷纷响应。

    。。。。。。

    “连你们也不愿接受这个价格吗?”巡检司官厅内,任思齐冷冷的对刘德福派来负责罐头采买的人道。

    “巡检大人,不是我们不接受,是不敢接受啊。”刘德福派来的人委屈道。虽然双方一直合作关系良好,可他也不愿为罐头这点小生意得罪其他商人。所谓官商一体,每个商人背后都有一家士绅撑腰,刘德福虽然是秀才出身,鄞县名流,可也不敢把其他人都得罪光。

    “好,我知道了,你去吧!”任思齐冷冷的把他赶了出去,心中的怒火越来越盛。

    这些贪婪的奸商,这些可恶的大明士绅们,他们都是吸附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虫!在明朝,士绅可以说是最大的毒瘤。都说数十万的宗室是大明的寄生虫,可是与士绅们相比,宗室造成的危害算不了什么。

    江南一带明朝的宗室很少,可是士绅却多得很。拿浙江来说,士绅们占据了几乎九成以上的田地,却从不向朝廷缴纳税赋。除了田地外,店铺,绸缎庄,几乎所有的生意都在士绅们的把持之下。

    普通商人做生意根本应付不了士绅们的巧取豪夺,拿陈忠来说,他们家是商人出身,可他父亲时正是因为士绅的豪夺才破的产。

    士绅们占据了九成的田地,却不用交税,商税更是少的可怜。而庞大的明朝官府的负荷完全由占据了一成田地的百姓承担。这就造成了明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负责钟鸣鼎食,贫者无立锥之地。

    后果是北方流民起义,推翻了大明的统治。南方还好,因为商贸发达,百姓们失去了田地,还可以在工厂作坊做工,没有出现百姓起义处处烽火的情形。

    可是江南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很悲惨的,在工厂做工的,辛苦了一整天,赚得钱仅仅够糊口的,十多岁的孩子都进了作坊做工,被累死折磨死的现象多有发生。

    江南的情形就是上层人士极度富裕,底层百姓生活非常悲惨,这也是岱山罐头能畅销的原因。士绅们肯定不愿意吃罐头,罐头中鱼肉的味道虽好,却不能和他们家中的大厨做出来的美味佳肴相比。

    真正喜欢吃罐头的正是底层百姓。两斤鱼肉的罐头才卖五十文,要知道今年宁波的米价卖到五两一石,一斤大米就需要五十文,而一斤鱼肉罐头的价格仅仅是大米的一半!

    自己原先设定的批发价格是十五文一罐,零售价则为三十文,就是为了能够快速打开市场,让利于百姓。可这些奸商看到罐头卖得好,生生把价格提高到每罐五十文。在普通百姓身上吸血,蚕食本该属于自己的利润。现在自己想抬高罐头的批发价格,他们又联合起来阻挠,进行抵制!

    可恶的奸商,可恶的士绅,任思齐重重的拍打着座椅的副手,他宁愿不做罐头生意,也决不允许这些人在自己身上吸血!

    对这些士绅,必须要采取措施了!任思齐暗暗道。(。)

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军成立() 
在任思齐看来,既然现在这批销售商不愿接受罐头的价格,那自己就换其他销售商。一罐鱼肉罐头,进价三十文,售价五十文,足足二十文的利润空间,他不相信没人做。

    于是任思齐便派出销售人员,去杭州、去宁波,去苏州,寻找新的销售商。

    鱼肉罐头在民间卖的非常好,当然有商人愿意做这生意。很多小商人便兴高采烈的来岱山进货。那些滞留岱山岛的原销售商冷眼旁观的看着新的销售商前来,一个个的发出了冷笑声。

    一船船的罐头又被运走,罐头厂重新开始运作。至于那些没趣只能黯然离开的原销售商,谁乐意再去搭理他们。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的功夫,码头货场的罐头又越堆越多,来岱山进货的销售商越来越少。

    肯定是原来那些销售商干得好事!没等任思齐派人出去打听,消息便不断的从各地传了回来。

    原来的销售商不甘生意被抢,开始了他们的行动。新的销售商背景浅的店铺纷纷被砸,一群群无赖冲入了他们的店铺,报官根本没用,官府站在原来的销售商背后。

    若是新的销售商背景比较深,原销售商做的便不会太过分,不过也会上门交涉,或威逼或利诱,再加上一系列的利益交换。总之,江浙一带再也没商人敢销售岱山的鱼肉罐头。

    “很好,很好!”官厅之中,任思齐坐在堂上不住冷笑。陈忠则默然站在他的身侧。他早就提醒过任思齐,不可得罪这些商人。这些商人都是有着士绅背景,家里都有进士翰林,都有人在朝中做官,任思齐这岱山巡检司巡检、海防游击的身份并没有放在他们眼里。

    “想逼我低头吗?想都别想。”任思齐冷冷道:“既然江浙这边的生意做不了,咱们就跳出这边,去福建,去南京。咱们罐头厂每日才产一万余罐罐头,大明这么大,我就不信卖不出去!”

    “大人,不可意气用事啊!”陈忠终于忍不住了,提醒道:“生意场上向来如此,咱们低头也没啥丢人的。福建南京距岱山距离太远,就运输起来成本就不小。”

    听了陈忠的话,任思齐闭上了眼睛,深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岱山现在诸事繁杂,实在没必要和这些商人斗气。把罐头运往福建南京因距离因素不太可行,而罐头厂关系着上千职工、周围几十个岛屿的数万渔民的生计,也不能停下。

    “你去联系那些原销售商吧,告诉他们价格可以重新商谈。”任思齐吩咐陈忠道:“不过批发价格必须得涨,原来十五文的价格肯定不行。至于涨到多少,你和他们交涉吧。”

    陈忠答应一声,转身去了。留任思齐一人在官厅里郁闷的转来转去。

    陈忠的动作很快,几日的功夫,就和原销售商谈判好了,罐头批发的价格又十五文涨到了二十文。

    很快就有帆船从大陆来到岱山,码头货场堆积的罐头急剧减少。

    虽然在陈忠等人看来,这个结果已经算不错,可是任思齐却感受到了深深的屈辱。

    在大陆上士绅们盘根错节,势力实在庞大,以岱山巡检司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当然人家也根本没把小小的岱山巡检司看在眼里。把罐头进价提高了一点纯属给任思齐这个海防游击一点颜面。

    在罐头生意上,任思齐输了一场,他并不甘心,决定在其他方面捞回来。

    眼下已经到了夏季,东南季风将起,又到了去日本贸易的时间。江浙一带的大族,士绅人家,只要有势力的都会派船去日本海贸。

    一海船生丝,运到日本就是数万两银子的利润。与海贸相比,鱼罐头的生意实在小的不能再小。

    既然你们敢动我的奶酪,就别怪我在你们海贸生意上下手!任思齐恶狠狠的想着。

    岱山位于杭州湾外,江浙一带去日本的海船大部分都要经过附近海域。只要任思齐想,他完全可以封锁整个江浙沿海,不让任何一条海船出海。

    当然此举会把士绅们得罪到死,可任思齐根本就不在乎。只要自己掌握着强大的舰队,众多的士兵,这些士绅们根本拿自己没有办法。

    郑芝龙海盗出身,现在却高据总兵之职,凡是出海的海船都得向他掏三千两银子的买路钱,也没见有那个士绅敢不缴掏这笔银子!

    只要实力到了,那就无可畏惧。而现在,任思齐决定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

    随着任思齐的命令,一条条小船向各岛驶去,召回驻扎在各岛的水军。

    泗礁山、大屿山、秀山、金塘岛,驻各岛的水军将领,茅十八、薛雨来、任秋里、司马南、奥利尔等人得到命令后,开始召集新训练的弓兵,所有人上了大小帆船,回师岱山。

    岱山水军除了原有的十条三桅帆船,七八条二桅帆船,二十多条单桅帆船以外,在泗礁山之役、在舟山之战中又缴获了许多海盗船,加上这段时间大肆购买帆船。现在岱山水军虽然三桅大船不是太多,也就十六艘,可二桅帆船、单桅帆船可不要太多。算下来能用来作战的船只已经过了百艘。

    高亭港中,百船云集,桅杆耸立,道道白帆如天上云朵一般。

    茅十八、司马南、奥利尔等水军将领上了码头,静立在任思齐的身侧。

    一捆捆的军服从被服厂货舱运到码头,由小船送到各个战船之上。原先还是渔民的弓兵们纷纷褪下破烂的衣服,穿上崭新的军服,从此他们就是正式的军人,海防游击部下的官兵。

    大红的鸳鸯战袄,青色的裤子,头戴攒着红缨的笠帽。换装过后,这些弓兵们精神抖擞,整个面貌焕然一新。摸着崭新的军服,一个个激动不已,平日里破衣烂衫的他们何尝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崇祯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岱山巡检司新的水军正式成立,战船百艘,士兵万人。在江浙沿海,这是一支最强大的舰队!(。)

第二百三十七章 江浙沿海是谁家的天下?() 
“任命茅十八为千户,领金塘岛守备,为‘飞鱼号’统领。”

    “任命司马南为千户,领秀山岛守备,为‘福春号’统领。”

    “任命奥利尔为千户,领衢山岛守备,为‘甲一’号三桅帆船统领。”

    “任命任秋里为百户,‘乙二号’三桅帆船统领。”

    。。。。。。

    码头上,任思齐一脸严肃的宣布着对水军将领的任命。

    茅十八、司马南和奥利尔等三人被任命为千户,各领一岛守备,并为水军统领。其他的跟随任思齐的老人,如吕宋那批人、原福春号的老人以及任家湾追随任思齐出来的人,都被任命为百户总旗的军职,实领主管副主管的职位。

    整个水军确立了以茅十八司马南和奥利尔为统领的三支分舰队。每支舰队拥有五艘三桅帆船,十五艘二桅帆船,二十艘单桅帆船。各有水兵一千多人。

    每艘帆船还采取了以往的编制,采用统领和船监的双首领制,统领负责行船作战,船监负责船上生活。

    任思齐在三支舰队中都任命了镇抚官,负责舰队的军纪,直接向任思齐负责。

    以原来的五百水军为骨干,整合了几十个岛屿的弓兵,建立了一万余人的岱山水师。

    不过现在岱山的战船数量还是不足,一百余战船只能容纳五千来人,另一半的水军只能用打渔的渔船。

    随着一项项任命宣布出去,码头上顿时传出阵阵欢呼。

    前不久步兵成立时,像晋玉飞陈生等人都得到了千户百户的职位,让水军的人颇为眼红。

    要知道现在岱山军和任思齐做官前“齐云商行”时期已不一样,现在众人的待遇,现在是完全和职位挂钩。

    上个月茅十八带着几只船赴吕宋贸易,船上的众人除了出海的补贴外,并没有在得到额外的奖赏。要知道以前每次出海,每个船员都会得到上百两银子的分红,可是现在这一项收入已经没有了。

    尽管心中不满,可大家也都理解,因为现在大家都是岱山军系统的一员,都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