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他的军事独裁,独断专行的蛮霸作风。如9月3日晚,蒋介石乘车抵达武昌附近的
涂家湾指挥攻城。在次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他毫不考虑当时的敌我态势,直接下
达攻击令,并“限于四十八小时攻下。”结果,攻城部队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虽
然个个奋勇,却终未能攻破城池。在北伐将士伤亡惨重,破城无望的情况下,蒋介
石才无奈地下令停止攻击。
    北伐中,蒋介石已明显暴露其培植党羽,排斥异己,偏袒“嫡系”的作风。如
对王柏龄,蒋屡次轻怒其咎,姑息纵容。蒋介石办黄埔军校时就任命王柏龄为教授
部主任,主管学生训育。北伐时,又任命王为代理第一军军长(辖第一、第二师),
但这支被蒋介石视为嫡系中的嫡系的第一军进入江西后“即已堕落”。8月初,蒋介
石曾“严电三通申斥其主帅”王柏龄。据说第一军官兵还有吸鸦片的,官长“冒名
顶替吃空额”,“空闲时候就去嫖去赌”。为此,蒋曾痛诫一、二师官兵:“如果
不能照我的话做到,我不再讲什么话,只有多预备几颗子弹,来枪毙我自己的学生。”
蒋介石虽然讲得“声情激越,喉为之情’,但第一师进南昌后,王柏龄竟夜宿妓馆,
致使孙传芳军反攻南昌时第一师军无主帅,全师覆没。王柏龄犯下如此大罪,事后
蒋介石不但未予惩罚,反而继续重用。这就是蒋介石的治军之方案。
    当北伐军逼进武汉时,孙传芳虑及唇亡齿寒之虞,遂乘北伐军与吴佩革相持之
机挥兵援赣。北伐军立即兵指南昌,中央军除以一部巩固武汉及封锁武胜关,并协
力左翼军肃清鄂西之敌外,主力即由鄂南转向赣北,进攻南河路之敌,以利南昌之
攻略。1926年9月23日蒋介石的总司令行营移到宜春,策定了收复江西的作战计划,
其要点以第三军全力及第一军之第一师协力攻南昌;以第六军主力攻永修,一部策
应南昌之攻击;以第二军之一部向峡江方面警戒,该军主力与第一军之第二师攻取
樟树;以第七军一部沿长江南岸警戒,该军主力攻占九江;第十四军及第二军之第
五师,攻击吉安。至9月底,基本上将赣江上游及赣西,鄂南东部地区内之敌荡清。
10月2日又将万寿宫之敌击破。当时蒋介石由清江移节高安,亲自到前线督战,向南
昌进攻,与此同时又派白崇禧前往樟树方面督战。4日,蒋介石在奉新行营下达了攻
击令,命令大意说:综合南行路方面的敌情,估计在南昌车站的敌军约有二千余人,
乐化附近约有一个团,涂家埠附近大约有两个团,德安附近新到达的敌部队约有一
个旅。南昌城的防守仍为邓如琢残部担任。我第七军于9月30日早晨,在筹溪附近将
谢鸿勋的一个师全部歼灭,谢鸿勋和他的旅长庞广荫阵亡,于是我军10月1日又开始
向德安前进。
    第三军于10月2日在击溃万寿宫地区的敌人之后,又向嘉塘附近推进,并严密监
视南昌之敌。第六军及第一军中的一个师,正在奉新及其以东的大路洪、长埠街、
石宁街地区集结,要对乐化、涂家埠、安义、清安等地区进行严密地搜索和警戒。
二我军为了将南洛铁路一带的敌军消灭掉,随决定于10月6日发起向南得路之敌总攻
击。三,第三军抽调一部分部队在赣江西岸,对南昌的之敌人严密监视,主力部队
于10月15日由驻地开始行动,攻击南昌车站(牛行)至禾化(含车站)之敌人,右
翼在包抄之时须注意南昌方面之敌,左翼部队须与第六军取得联系,相互配合协同
作战。四,第六军及第一军中的第一师,要于10月5日由现驻地开始行动,向禾化以
北亘涂家埠之间的敌人展开攻击,右翼与第二军、左翼勺第七军要密切取得联络。
五,第七军要继续向德安及九江方面的敌人发动攻击,左翼与第六军取得联络。六,
其余部队在奉新,于当晚急赴高安。5日和6日进攻樟树、丰城。10月10日肃清四郊
地区溃散之敌人,并将南昌包围起来。由于据守南昌之敌顽强抵抗,所以激战数日,
都未能攻克,敌我两方均有重大伤亡。因此,不得不在门日下令撤出对南昌的包围,
对部队进行整肃,之后又重新进行部署,随后又拟定了新的作战方针,就是:“我
军在肃清江西,完成本阶段之作战任务,以主力集中于南行路以西地区纵行整顿,
并抽调一部份军队先肃清抚州方面之敌,然后再集中力量再将南行路敌人之主力攻
击而歼灭之。”27日.蒋介石在高安行营又下达了对南行路总攻的命令,要求各军
种部队,要奋勇前进,“计划于本月29日开始运动,务于10月31日以前驱逐当面之
敌,向前推进,到达准备位置。”到了引日各军都如期完成了任务。右翼军右纵队
之第二军已到达谢埠市、邓家铺之钱,并开始向南昌逼近;第十四军的主力部队抢
先占领进贤,并扫荡残敌;其左翼纵队亦推进至赤塘南北之线,准备肃清牛行车站
外围之敌。同时中央军也已进抵店前街,正准备向禾化进攻。左翼军之第七军已到
达抱桐树;第四军到达曹村;独立第二师也到达了宏家铺一带,并随时准备向德安、
马回岭攻击。当时,蒋介石为了激励和鼓舞士气,激发军政部属等,以期一鼓气荡
平孙传芳残部,达到本阶段作战之目的,就在高安又颁布了一道给各军将士的训令。
训令说:“国内军阀,冀图苟延残喘,遂合力以谋我,复勾结帝国主义者阴谋援助,
狡焉思逞,日甚一日。孙传芳尤为军阀现时重心,党国前途之障碍。故我军此次总
攻击,务将孙贼势力迅速扑灭,使军阀余孽不至蔓延,即帝国主义者亦必震慑而不
敢发,则时局方可报转,革命方可成功。凡我革命军人,须知我不杀贼,贼必杀我,
宁为玉碎,毋为瓦全。能抱最后之牺牲,方博最后之胜利,若纵寇长乱,功败垂成,
不独贻羞天下,死且无葬身之地矣。”
    11月1日,部队向南昌及南行路一带发起总攻,右翼我军将敌围于南昌,中央军
在牛行、乐化与敌厚战,左翼与敌血战于德安、马回岭。只数日,就将南行主力之
敌击溃,7日即攻克南昌。孙传芳援赣之师到此丧失殆尽,其残余部队逃窜到皖南、
鄂东,已不堪再战。北伐军遂底定江西,蒋介石于11月9日移驻南昌,又策划进军东
南,以肃清孙传芳残部,以利渡江北上,直捣南京。
    就在这时,蒋介石拥兵自重,与汉口方面发生了争执。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由于当时全国革命的重心,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为了适
应形势的需要,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于1927年1月正式在武汉办公。
然而,蒋介石却坚决反对迁都武汉,竭立主张迁都南昌。他的理由是政治应与军事
配合,党政中央应与总司令部在一起,而总司令应设在前线南昌。实际上蒋介石是
企图把党政军控制在他一个人手里。当时,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
众对蒋介石的这种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使蒋介石未能得逞。蒋介石在《苏俄
在中国》一书中回顾这段历史说:
        十一月,本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及国民政府委员,到南昌
    集会,决定中央机关暂驻南昌,主持激定东南的军政大计。
    但是十二月十三日,鲍罗廷竟在武汉集合一部分中央委员和
    国府委员会开会,决定组织所谓‘联席会议’,推徐谦为主席,
    执行其所谓‘党的最高职权’。这显然是莫斯科指使下对党
    的分裂行动,我为了保持本党的团结和军事的统一,不能不
    极力容忍。十二月十九日及二十日,我两电武汉,对于武汉
    联席会议的决议案,皆表同意,并且敦劝当时留驻南昌的中
    央委员和国府委员,迂移武汉,使三中全会得以举行。
    而事实上,蒋介石的行为只是一种被迫的举动。当1926年11月北伐军攻克南昌
后,11月初,宋庆龄、徐谦、陈友仁、吴玉章。王法勤、鲍罗廷等十多人到了南昌,
蒋介石亲自接待。11月7日在庐山开会,没有议出任何具体方案,大家就下山回武汉
去了。这些人一走,对蒋介石企图迁都南昌是一个打击。12月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
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在武昌开会决议组织“联席会议”,在政府未正式迁来武汉之
前,执行最高职权。1927年1月1日,武汉宣布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已在武汉执行
职务,而蒋介石却在1926年12月31日在南昌宣称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已迁至
南昌。1927年1月3日,武汉政府举行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的庆祝大会,同日,
蒋介石致电武汉称,根据南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以及北伐军发展情况,主
张国民政府暂设南昌。武汉复电不表赞同,于是蒋介石亲自到武汉,想说服武汉的
国民党人。对此,李宗仁在回忆中说:“民国十六年一月中旬,蒋总司令曾亲赴武
汉视察,渠见武汉风色不对,恐发生意外,稍留即去。”
    当时的“风色”确实不利于蒋介石。蒋介石后来说:“1927年1月n日,他到武
汉时,鲍罗廷当面对他说:“蒋介石同志,我们三年以来,共事在患难之中,所做
的事情,你应该晓得,如果有压迫农工、反对C·P·的这种事情,我们无论如何要
想法子来打倒的。”由于迁都武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蒋介石也只得表示拥护。
1927年2月20日和3月5日,他在南昌先后两次在欢送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迁鄂的大会上
发表演讲,说:“武汉是全国的中心,也是政治变迁的策源地。我们党部和政府到
了武汉,一定比在南昌发展得更快。我们今天可以代表在南昌的同志,明白的告诉
谭主席和各位委员:我们的政府虽然迁都武汉去了,我们在南昌的同志,对于拥护
政府、拥护本党的热忱,比现在还要增加几倍。”
    蒋介石的两面派手法,在这一时期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早在1月u日,他在武
汉参加群众大会时,就有人当众质问蒋介石为什么违抗国民党中央迁都武汉的决定。
其后,鲍罗廷的讲话又更深地刺激了他,以致他恼羞成怒,跑回南昌,于1月19日给
武汉联席会议主席徐谦发了一份电报,说鲍罗廷当众侮辱了他,要求撤销鲍罗廷的
顾问职务,并再一次重申了迁都南昌的要求。
    徐谦见到这个电报,深恐大敌当前先起内江,于是又在2月初举行会议。会上,
中共人士及国民党左派对蒋介石“迁都逐鲍”的主张给予坚决回绝,蒋介石迫于压
力,又不敢在这时公然叛变革命,所以,才不得不于2月8日在南昌作出了“中央党
部及国民政府迁到武汉”的决定。
    蒋介石表面上服从了会议决定,放弃了迁都南昌的主张,这只不过是他的缓兵
之计。‘他一方面做了一副服从党中央的老实相,发表“拥护政府,拥护党”的演
讲,一方面却加紧向国民政府占领的省份委派自己的亲信去做党的特派员,掌握基
层的党权。同时,他制造各种借口,压迫农会,解散农民自卫军,排斥共产党人和
国民党左派。在军事上,他调集部队,摆出向南京、上海进攻的态势,准备攻下东
南沿海一带民丰物阜的地方,以期获得江浙财团的支持。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公开表示要求得到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1927年
初,各帝国主义买办、北洋军阀的政客云集南昌,进行所谓的“政治南伐”。蒋介
石的把兄弟张群、黄郭等也混迹其中,张群还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总参议。英、
美在上海的买办代表人物虞洽卿也亲赴南昌游说,以同意增加关税、从财政上支持
蒋介石为诱饵,条件是取消“打倒帝国主义”这一北伐口号。在帝国主义和买办阶
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叛心陡生,胆子也大了。
    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发表了长篇演讲。他
说:“现在武汉的本党一部分同志,有一种运动,有一种宣传,所谓要提高党权。
集中党权。……今日提出这集中党权、提高党权的口号,不过拿一个口号来排除异
己的同志,做他们真正要想把持党权的武器就是了。”进而他更露骨地说:“现在
共产党党员,事实上有许多对国民党党员加一种压迫,表示一种强横的态度,并且
有排挤国民党员的趋向,使得国民党党员难堪。这样,我更不能照从前一样的对待
共产党员了。”他还说:“我亦曾附带的有一句话,就是说:‘将来共产党强大起
来了,如共产党员有跋扈强横的事实发生,那我一定要训正他们,并且一定要制裁
他们,也要以今日对待本党同志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向导》当时发表文章评
论了蒋介石的这次讲话是:“特别是看重共产派,差不多演说中十分之六七是对共
产派说话的,说共产党员如何强横,他要如何制裁共产党。”蒋介石的这次演讲发
表以后,南京、上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通讯社和报纸如东方社。通电社、路透
社、匝天时报、宇林西报等,都大吹特吹,语句之间都表现一种极兴奋的样子,差
不多异口同声地说:“蒋介石已起来反对左派,抑制共产派了。”孙传芳、张宗昌
在上海办的《新申报》和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办的《江南晚报》,也先后发表社论,
登出蒋介石的演讲,并大加赞扬说:“到底蒋介石不错,还能起来抑制共产分子。”
3月7日,蒋介石又借南昌总部第十六次总理纪念周之机,再次发表长篇演讲,痛骂
武汉政府对他反共反人民的行为的制裁是:拿一种压迫的手段对待本党的领袖,或
有侮辱我们本党的行动”,是反对革命领袖,破坏国民革命,”而且说:“如果有
反宣传,阻碍我们的革命,那我们就要当作他是反动派,当作他是我们的敌人看待。”
蒋介石还说:“若苏俄一旦不以平等待我,像别的帝国主义一样压迫我们的时候,
我们也是像反对帝国主义一样的反对他们。”不言而喻,这里的客观标准就是对蒋
介石的态度,拥蒋者即为“平等待我”,反蒋者即为“不以平等待我”。这种言论
同西山会议派当时反对联俄和论调一模一样。西山会议派的上海大会宣言就是这样
说的:“吾人尝以‘平等待我’为民族间之量尺矣,凡言行一致,合乎此量尺者皆
吾友,否则不惟非友,甚至为仇”。
    蒋介石在南昌发表上述反共反人民言论的同时,也在暗中加紧与帝国主义进行
联络。早在1926年底,日本国即已派佐分利贞男(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前往汉
口、南昌分别会晤了陈友仁和蒋介石。
    1927年1月8日,佐分利贞男向日本外相报告:在南昌的蒋介石派与武汉的共产
派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l月底,日本驻九江领事江户在庐山会晤蒋介石,电
告外相说:蒋介石谈话明确表示,他非但不废除不平等条约而且将尽可能尊重它们;
保证承认外国借款,并如期偿还;外国投资的企业将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蒋介
石又秘密地派戴季陶赴日本,向日本当局要求援助,其交换条件是答应镇压上海工
人罢工。
    蒋介石说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的两面派手法引起了国民党左派和中
共的高度警惕。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防止他叛变革命,国民党左派于2月9
日举行高级干部会议,推举吴玉章、邓演达、徐谦、孙科。顾孟余5人组成“行动委
员会”作为  专门同蒋介石的军事专制独裁做斗争的领导机关。会议针对蒋  介石
的独裁,发表了宣言,指出:“巩固党的权威一切权力属  于党是目前党的第
一标准”,主张“军队在党的指挥下统一起来,并准备与某系武装决斗!”
      在“行动委员会”领导下,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在全国范围  内发动了实
行民主、反对独裁、提高党权、扶助工农的运动,同时发动了“欢迎汪精卫回国复
职”运动。对此,蒋介石深感恐慌,曾先后两次派人到上海与中共中央谈判,并以
最后通碟式的态度要求停止迎接汪精卫回国复职的运动。但谈判和恐吓都没起作用,
汪精卫终于回国了。
      汪回国后,国民党中央决定1927年3月7日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各地中央委员陆续抵汉,只有蒋介石和留在南昌的中央委员们迟迟不来。会期临近,
国民党中央主席张人杰拒绝参加大会,到上海去了。而蒋介石则主张要把会期改为
3月12日他才能到会。这是明目张胆地蔑视中央的一种挑衅,遭到了大多数中央委员
的激烈反对。但因为少数人有顾虑,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争取团结蒋介石,决定把3月
7日如期召开的会议算作预备会,3月10日再正式开会,以便等待蒋介石赴会。但蒋
介石却始终未来出席会议。
    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会议通过了“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
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大会闭幕期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最
高权力。常委会不设主席,由9人组成常委会主席团,对党务、政务、军事行使最终
议决权。这个新规定,实际上等于撤销了蒋介石在党内的领导权。
    会议还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军事委员会也不设
主席,而由7人组成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之议决及发布命令,须有主席团委
员四人签字方生效力”,“总司令是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军官任免和出征动员,
须经军委会议决议,提交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方可交总司令部执行。这些规定,
大大缩小了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的权力,实际上等于把这位总司令降职为一个“传
令兵”。
    会议还通过了“对全体党员的训冲案”,针对蒋介石的独裁行径着重指出:
“自北伐军兴,军事政治党务集中个人,愈使政治之设施,不能受党的领导,而只
受军事机关之支配。此种制度,为害甚多”。所以“决定将一切政治、军事、外交、
财政等大权均集中于党”。
    这实际上等于把蒋介石自北伐开始后所取得的党政军大权悉数剥夺了,只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