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任者叶秀峰还不如徐恩曾。
蒋介石后曾与陈立夫发生矛盾,因选票问题导致蒋的大怒。
蒋介石到台湾后,为蒋经国出山,开始排挤元老派人物。对陈氏兄弟的态度也
发生变化。而国民党内三青团派系(为蒋经国掌握)、陈诚派系和毛人凤军统局派
等对陈立夫群起攻之。就连“C·C”系派内部,也对陈立夫表示不满。
1949年5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举行校庆,有人当着陈立夫的面指责:
“由于C·C集团上层顽固腐败,把国事党务弄得一败涂地,臭名昭彰,遭到人民的
唾弃”。弄得陈立夫下不了台。蒋介石赴台后,暗示失败由陈氏兄弟承担责任,陈
立夫被迫赴美闲居。临行前,宋美龄送他一本《圣经》说:“你在政治上负这么大
责任,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送你一本《圣经》,你带到美
国念念,会在心灵上得到不少慰藉”。陈感到无限凄凉,望着墙上的蒋介石像回答
说:“夫人,那活着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还想得到耶稣的信任吗!?”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于7月26日宣布改造国民党,成立“中央改
造委员会”。原来的中执会、中监会被撤销,改以25人组成的中央评议会所替代。
原来在国民党中常委和党务上握有大权的陈氏兄弟被彻底抛弃,评议委员、中央改
造委员均无陈立夫。虽然有陈果夫,但陈果夫实已卧床不起,所以只是虚名而已。
蒋经国的三青团派系和陈诚的派系双面夹攻,也在彻底扫清C·C势力。蒋介石
的意图很明显了:就是要赶陈立夫下台,为“太子”上台扫清阻力。
蒋经国对于陈立夫原领导的中统特工机构,也一再加以改造。大陆解放后,中
统在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都潜伏组织,尤其港、澳、台地区更为强大。蒋介石、
蒋经国觉得应限制中统活动。中统在抗战结束后改为“内政部”调查局,后又改为
“司法行政部”调查局。蒋介石以划清界限、提高效率为名,主张限制中统的权限。
毛人凤也多次建议对中统实行削权。
蒋经国便采纳毛人风的建议,并按蒋介石的指示,命令中统原来所有反共业务、
组织、人员一律移交军统的“国防部”情报局。而中统的“司法行政部”调查局负
责台湾地区的“保安防谍”业务,专门对内。
这一方面体现了多年来中统与军统的斗争划上了个句号,以毛人凤为代表的军
统局派系取得胜利,并大大加强实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蒋介石、蒋经国对陈立
夫派系包括属于他领导过的中统组织的排挤。
中统原来专以镇压、破坏共产党为业务专长,这项业务全部移交给军统系,表
明中统也从此彻底走向了末路,彻底结束它作为一个特工组织的从发达走向衰亡的
过程。
中统、军统均是蒋介石赖以发家的重要支柱。但为了使“太子”从容登基,蒋
介石也不惜另起炉灶,大加改造、排斥,这一点证明蒋介石对特工机构的控制简直
到了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地步。
总的来看,军统、中统的历史到此成了一曲“海岛余音”。蒋氏父子所领导的
特工活动,对外在屡次受到中国共产党挫败之后,“配合反攻大陆”的高调越来越
弱,基本上偏安一隅,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蒋介石一手培植的特务王国从聚到散,随着蒋氏父
子的相继死去,终于成为历史上翻过去的一页。
第十四章 王朝末路
1.难得的和平橄榄枝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与他的情妇一起自杀,当天下午,苏联红军占领
了德国国会大厦。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欧洲的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雪峰山展开会战,相继收复了福州、南宁、桂林,
在中国国民党军队防守的正面战场上,日寇已经开始呈现大溃败的迹象。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广大区域内,
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当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美英苏三国秘密签订了《雅尔
塔协定》。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私下里与斯大林签署了
有损中国主权的秘密协定。罗斯福去世后,继任的杜鲁门总统仍坚持此协定有效。
蒋介石是事后才了解到这一切的,当时,为了继续得到美国的援助,他只好忍
气吞声予以承认,并于此后不久派他的儿子蒋经国赴苏联进行谈判。
有人形容蒋经国在大陆时期,不过是他父亲蒋介石身边的一根“手杖”,但这
不仅是支撑走路的一根“手杖”,而且是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作用的一根指挥
棒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是一位秉承“父皇”意旨办事的“钦差大臣”。蒋介石
首次使用这根指挥棒,是在蒋太子任赣南行政督察专员的后期,把他派到西北的
“国防前哨”去作所谓的“西北之旅”。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蒋经国又一次充当
他“父皇”的“钦差大臣”外交部东北特派员去苏联完成一项外交使命。
蒋经国、宋子文等人多次出关,往返苏联与中国间,与斯大林谈判。
蒋介石之所以让儿子蒋经国随首席代表宋子文赴苏谈判自有他的考虑:其一,
对斯大林作出一种亲善的姿态;其二,蒋经国有过10余年的留苏经历,了解俄情,
通晓俄文,并与斯大林有过数面之缘,加之蒋经国返国以后的抗战8年间,从地方到
中央,从三青团到青年军,经过多方锻炼,业已开始羽翼丰满且锋芒毕露,这样可
借蒋经国之长补团长宋子文之不足。另外,中国东北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地理位置
重要,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在这块中外瞩目的政治舞台上,在政坛上不甘寂寞的
蒋经国当然想经营自己的地盘,以为日后进入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再捞一份丰厚的政
治资本。然而,由于蒋氏父子坚持的反苏反共立场与斯大林在中国东北的企图发生
矛盾。同时,抗战一结束,中共中央就审时度势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
战略决策,先行控制了东北要地。所以,蒋经国的这次东北之行无论是与苏联
交涉,抑或是同中共争锋都像肥皂泡样地破灭了。无怪江南用“忍辱负重”这
四个字为蒋经国所负的这次使命作了一个总结。
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签字,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两
国在对日战争中彼此给予援助和支持;战后共同防止日本重新侵略;双方友好合作,
并互相提供可能的经济援助。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日,100余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
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使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遭到了毁灭性的
打击,至此,日本的崩溃已成定局。8月10日晚7时50分,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收听
到日本东京发出的英语国际广播: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
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就此向全国发表广播讲
话:
我们的抗战,在今天获得了胜利。正义战胜强权,在这里得到了最后的证明……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和我国的同胞,相信这个战争是世界上文明国家所参加
的最后一次战争。我们所受到的凌辱和耻辱,非笔墨和语言能述。但是,如果这个
战争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后战争,那么对于凌辱和耻辱的代价的大小和收获的
迟早,是无须加以计较的……
我相信今后地无分东西,人不论肤色,所有的人们都一定像一家人一样亲密地
携手合作。这个战争的结束,必然会使人类发扬互谅互敬的精神,树立相互信赖的
关系……
中国同胞们须知,‘不念旧恶’和‘与人为善’是我们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
性。我们到今天一贯地认识的日本军阀为敌,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
我们更不可以对敌国的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的被纳粹军阀所愚
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拔干错误和罪恶。我们必须切记,如果以暴行
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将成为冤冤相报,
永无终止。决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蒋介石平时文章、讲稿等,都是由陈布雷代笔。这一次的广播稿却是亲自执笔
的,可见对于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抗战胜利,蒋介石也是兴奋难抑的。这一天深夜,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惟有虔诚感谢上帝赐给我的伟大恩典和智慧。”
就在全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刻,蒋介石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独吞抗日
的胜利果实,并准备打内战了。
早在8月11日,蒋介石得知日本政府已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即
下达命令:一,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
二,要他的嫡亲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要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
抵抗人民军队受降。12日,美国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政府和中国战区的
日军发布命令,要他们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及其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的武装力
量缴械。由此,蒋介石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阴谋消灭人民武装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了。正如朱德和彭德怀联名致电蒋介石所说,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
华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国的汉奸们。”其实,在抗战胜利前
夕,蒋介石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说:“我们胜利愈接近,今后的险阻
必愈纷至沓来,我们必须要有极大的信心和耐心,发挥我们总理垂训的大无畏精神,
在任何危疑震撼的环境之中,坚忍奋斗,不撼不摇,遵循我们主义与政纲所指示的
坦途而迈进。”而且叫嚷:“三民主义战胜一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日记中
说:“呜呼!抗战胜利,而革命并未成功;第三国际政策未败,共匪未清,则革命
不能日成也。勉乎哉!”9月29日,蒋介石写了一篇《自记“中共”历年之罪行》,
捏造了所谓中共十条“罪恶”,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仇恨之心和盘托出。
1945年11月11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名义上是整军会议,实际上是
积极备战,准备全面进犯解放区的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先后两次讲话,含沙射
影地大骂中国共产党是“反动派”,甚至说:“我们今天要惩办汉奸,就不应该放
过破坏抗战最大的汉奸,要惩办在抗战期间勾通敌人、袭击国军、出卖民族、叛国
内乱的汉奸。对于这些汉奸们的惩办,应该不亚于伪组织下的汉奸。”16日,蒋介
石在军事委员会会议上,作了题为《剿匪战术之研究与高级将领应有之认识》的报
告。在这个报告里,蒋介石把他要打内战的方针和盘托出。他以东北战场在漳河以
北马头镇的失败为例,重弹他的《剿匪手本》,叫嚷要“建立必胜信心,完成革命
使命”,“我们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12月底,蒋介石电令王耀武到济南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赴任前,蒋介石对
王说:“我主张军队国家化,使国家彻底统一。但共产党不肯将他的部队变成国家
的军队,他们也就不会放弃消灭国民党及颠覆国家的企图。和平解决国事,没有希
望。”又对王说:“山东在地理上很重要,况共军在该省已有基础,我们必须加强
力量占领山东。控制山东可以支授华北及东北,而非李延年所能担任。我想将第十
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调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将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及直属部
队改为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及直属部队,以你任司令官,司令部驻济南。”王耀武见
了蒋介石之后,又去见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想摸摸蒋介石的整个方针。俞对王
耀武直言不讳地说:“委员长一向视共产党为心腹之患,是劲敌,不消灭他们,他
是不甘心的。现在我们不断地向华东、东北调动部队,还发了《剿匪手本》,把对
日作战的军事指挥机构名称,改为对内作战的军事指挥名称,这些措施都是准备与
共产党打的。我看国共两党的问题,最后还是以武力来解决,和谈不会有好的结果。”
最后俞又对王说:“你准备作战吧!”“ 1946年1月下旬,王耀武再一次见蒋介石
时,向蒋介石提议,因军风太坏要整顿,老百姓非常厌战加上共产党不肯放弃根据
地,“如能争取到二年以上的和平环境,积极整理内部,使我们内部健全一些,到
那时一旦发生战事,就能战胜共产党”。蒋介石听了王耀武的话当即就对王说:
“为了国家的统一,不容许再有割据。你要知道,共产党不会给我们整顿的时间,
你不打他,他要打你。他不容许我们休息。老百姓不得过太平日子,官兵不得休息,
这都是共产党给予的。要随时对各界及你们所带部队的官兵说明,使他们有所认识。”
蒋又说:“你们不要因和谈放弃了准备,共产党是残酷的,我们如被他们打败了,
就死无葬身之地。”又对王说了一番抢占山东的战略意义。26日,王耀武离重庆到
南京见了何应钦,何对王说:“委员长已下了决心要消灭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
委员长积极调动军队办理受降及接收,伺时也就占领各大城市。现在大城市除东北
还有一部分没有占领外,其余的都被我们占领了。”当王问何,国共两党会不会就
要大打起来时,何对王说:“委员长决心要打,白健生、陈辞修都积极地主张打,
尤其陈辞修对打共军看的太容易,将来会吃亏的。白、陈二人主张打,正适合委员
长的心理,大打是不可避免的。我也认为国共两党的问题非武力不能解决,但打共
产党不是容易的事,战事也绝非短期间可以结束的,要作长期打算”。
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之后,立即发动内战,吞并解放区,
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但是,日本投降之初,蒋介石急
于下山摘桃子,其所作所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感。遭受了8年战乱的中国各阶
层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一致强烈要求民主与和平,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为了避免遭
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也为了免遭国际国内舆论的谴责,于是勉强举起了“和平
的橄榄枝”,一再致电延安,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商国是。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一
是因为当时他的军队还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有些嫡系部队还远在缅甸、印度。
把这些部队运到打内战的前线,是需要假以时日的。二是蒋介石主观上认为毛泽东
不敢到重庆来与他谈判,这样,他就可以把日后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因此,他摆出了一副“和平协商”的架式,大造舆论;同时,却利用美国的运输工
具抓紧调兵遣将,为将来的内战作积极的准备。
为了争取时间,稳住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武装部队不动,蒋介石于8月14日、
20和23日连续三次致电给毛泽东,请他“赴渝共商国事”。第一份电报说:‘“倭
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
之至。”过了两天毛泽东回电说:“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
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第二份电报在解释一番关于“此次
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之外,又说“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
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爱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
务恳惠诺为感。”又过了两天,毛泽东回电说:“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
志前来进谒。”第三封电报说:“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
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
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特再驰电速驾!”
第二天,毛泽东即回电说:“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
到,周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蒋介石三催四请,非要毛泽
东到重庆去同他谈判,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呢?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说:“此次洽谈,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
求予以极度的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对于具体方针有三条:
“一,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
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
心也。”蒋介石的三份电报邀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谈判,他是想通过谈判来争取时
间,同时也向全国人民散布了国民党要和平解决国事的空气;而内心他则过高地估
计了自己,错误地看待了形势,妄想一口气把中国共产党解决掉。
在蒋介石连连发电邀请的情况下,毛泽东于1945年8月24日给蒋介石复电表示赴
渝。毛泽东虽通知蒋介石说他“准备随即赴渝”,但仍决定派周恩来与蒋介石先行
接触,待了解蒋介石对和谈的诚意如何之后再赴重庆。当时,延安的广大军民对毛
泽东赴渝之事非常担心,因为蒋介石软禁张学良、扣押李济深和胡汉民的卑劣行径
是人所共知的,这次他如此急迫地电邀毛泽东赴渝,谁能保证不是一场新的“鸿门
宴”?举国皆知,蒋介石视中国共产党为洪水猛兽,做梦都想着消灭共产党呢。
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