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倒把,一万两千多买个遥控器,学校领导知道了还不得疯了!”一个哥们接了一句。
“也许人家学校有钱呢。”
“别说了,看无人机!”
在学员们低声讨论的时候,周莉完成了投影仪的画面调整,从箱子里取出“雨燕”,放到了发射位置上,开始连接展开后有两米多高的外接天线。
发射位置算是一个小展台,方便学员和评委们看清参选无人机的外形。
“雨燕”一被放上去,学员们的注意力就全被吸引了,因为小型无人机的参选作品,大多只有学员们收工制作的简易外壳。有的甚至连外壳都没有,完全是螺旋桨带着内部结构,在天上“果奔”。
这会儿忽然出来一个外观,近乎于商业产品的家伙,自然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周莉启动笔记本打开操控界面后并没有急着起飞,而是等学员们和台上的几个评委的讨论劲头过去一些才启动“夜莺”。
短暂的爬升后,为了让大家对机身看的更清楚,绕着评委席和观众席低空蛇形飞行了一圈,才控制着无人机向远处飞去。
“雨燕”单从外观上看,像商业产品多过于像手工制品。学员们大多以为信息工程大学的三个人,是花钱买了个“玩具”,改装了一番后拿来参选。
所以,虽然大家讨论的挺热闹,但都没怎么往心里去。毕竟在商品基础上改装的东西,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无法跟那些看似粗糙的纯手工制作品相比较。
大家的讨论,始终在信息工程大学有钱这个焦点上。毕竟不管是无人机,还是那台ibm的笔记本,都不是便宜东西。
不过,随着李莹开始介绍“雨燕”的参数性能以及制作工艺时,场面就逐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先是惊讶“雨燕”的操控半径和续航时间,后来听说上面搭载的镜头参数、电池数据和使用了特种3d打印技术打印的桨叶和外壳后,讨论声再次热烈起来。
从投影画面中,眼瞅着“雨燕”飞出了营区的范围,到了外面的马路上。
尾随着一辆三轮摩托,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缀了将近三公里的距离,依然具有灵活的可操控性和保持着良好的画面传输。展示场中嗡嗡的讨论声,已经开始有点儿压不住了。
所有人眼睛看着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耳朵里听着李莹的介绍才知道,这台精致的无人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参选三人独立开发制作的。
至于评委席上的评委们,因为事先就看过“夜莺”的综合数据和使用到的相关技术。所以从最开始,就投以了非常高的关注。
周莉没有贪心的让“雨燕”飞到极限操控距离,见已经差不多征服了评委和观看学员们便开始返航。
当学员们看着只用了两分多钟,就飞回来的“雨燕”有掌声开始响起,接着展示会场内所有人都开始鼓起了双掌。
李莹在热烈的掌声中,帮助周莉收好天线和无人机,完成装箱后,两位俏生生的姑娘,冲评委席和观众敬礼后退场。
“大家看的过瘾吗?”主持人压着掌声的尾巴开声问了一句。
“过瘾~”台下观看的学员们热情的回应着。
“那么请评委们,为信息工程大学参选小组的一号作品‘雨燕’打分。”主持人等应和声落下后,对评委席示意。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四组评委便把已经商量好的分数展示出来,9。5、9。8、9。8、9。7。
“雨燕”毫无意外的以38。8的总分,顶掉了评分暂列第一的“胖子”。
台下的曲森三人看着评委们的分数满脸是笑,不过坐在中间位置的周莉,却边笑边小声嘀咕:“为什么不是40分满分,这帮评委想什么呢!”
“想什么呢,都撇了‘胖子’1。5分了,再说每个40分哪那么好得!”曲森脸上保持着笑容,嘴唇不动,从牙缝里小声挤出了一句。
“下面,请信息工程大学的参选小组,为大家展示他们的二号作品‘夜莺’,大家欢迎!”主持人报完“雨燕”的总分后,伸手示意曲森三人坐着的方向。
主持人的话音落下,李莹拎着装有“夜莺”的提箱起身走向投影仪,曲森跟在她后面起身,走到了投影布另一边的讲台上。
“雨燕”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这回李莹拿出笔记本连接投影仪和外接天线的时候,观众席的学员们,没有再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价格昂贵的笔记本上。而是抱着期待的心情,准备好好看看‘夜莺’的真面目。
曲森站到主讲台上,借着调整话筒和拿出文稿的动作,开始调整呼吸。
老实说,坐在人堆里给大家“讲故事”和一个人站在发言席上面当着一堆观众读稿子,那完全是两种感受。连曲森自己都没想到,只抬头往观众席看了一眼,他的心脏就不由自主的狂跳了起来。
这次不是激动,而是真的紧张了。
还好台下绝大多数的目光都在李莹那面,曲森一边调整呼吸,一边在脑子里不断的对自己说:“没事儿,台下那帮人,一会儿都看投影画面,没人看你!”
曲森这面不断的调整自己时,李莹那面已经完成了准备。当“夜莺”被拿出来的时候,台下好多学员下意识的屁股都离开了座位。
被办法,跟直径超过四十厘米的“雨燕”比起来,直径只有十三厘米的“夜莺”实在是太小了。再加上四个旋翼采用了卧入式设计,隐藏在机身预留的孔洞中,高度也仅有三点九厘米。
就算放在有展示作用的发射位置上,观众席上的学员们还是看不太清楚。
不过大家的着急有些多余,很快“夜莺”在李莹的操控下起飞,为了让评委和学员们充分感受到它的低工作噪音,“夜莺”几乎贴着所有人的头皮飞了一圈儿。
等大家充分感受到“夜莺”的低噪音后,曲森才开始介绍:“尊敬的评委和同学们,我们研发的这款名为‘夜莺’的小型无人机,主要应用思路,是配备给特战小队和侦查连队使用,相信大家刚才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静音性能……”
当曲森介绍到夜莺的工作音量只有四十五分贝,离人超过一米半的距离后,除非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不然基本无法从声音上察觉时,别说在场的学员,就连台上的评委都止不住的发出惊讶声。
不过让所有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当李莹操控着“夜莺”在曲森身后大约十三米的距离上,通过摄像头清晰的捕捉到放在讲台上文稿的内容时,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噤声了。
趁着大家暂时的失声,曲森按照之前的准备,轻轻的用笔敲打着讲台的台面,李莹那面的笔记本喇叭中马上反馈出几乎没有杂音的敲击声。
台下的学员们开始时还没明白过来,当反应过来这是在展示“夜莺”的拾音功能后,讨论声“嗡”的一下就响了起来。
第二百零三章:碾压优势()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曲森去做过多的介绍了,所以他干脆收起文稿,随着李莹的操作介绍起夜莺的其它参数,包括超轻薄的母版、扁平化工艺的燃料电池、重量、尺寸、续航时间、可操控范围……
一圈介绍下来,曲森离了稿子说的轻松,下面观众席上的学员们也听的极其认真,毕竟电子产品做小要比做大难度要高的多的多,更别说“夜莺”也还具有极其夸张的性能参数。等李莹完成回收和曲森一起装箱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
曲森和李莹下场后,主持人略微有些激动的说了几句垫场的话后,请评委们打分。
9。8、9。8、9。8、9。9,四组分组一亮出来,会场里就被嗡嗡的感叹声充满。
49。3分,这个分数已经跟满分比没什么区别了。
随后在主持人的介绍声中,曲森提着“秦弩”和周莉一起上台,曲森连接好笔记本和天线后,刚打开操作界面,投影仪上的画面就已经吸引了会场里所有人的注意。
因为“秦弩”独特的双摄像头设计,让操控界面显得很复杂。界面上半部分,分为两个主显示区,左侧是为远程操控镜头的图像传输画面,右侧则是高速摄像头的图像显示区域。
而操作界面整个下半部分,为一个细长的显示窗口,这片区域里将会显示,由系统自动拼接后的广角高清照片。
操作界面复杂,也同样意味着“秦弩”操作起来也难度极高。曲森需要左手完成各种快速机动操作的同时,右手控制高速摄像头捕捉连续的战场画面。
同时还要从下半部分的高清照片中,判断出可能存在的敌方狙击点。说起来“秦弩”更适合双人操作,可考虑到战场环境中双人操作有太多的局限性,便设计成了单人操控。
不过在李莹读的设计报告中也阐明,后续开发中可以着重开发图像自动分析插件,争取做到捕捉敌方狙击点位置的工作,完全由电脑完成。
尽管现在操控系统中,自动捕捉可疑目标的插件,识别率还不是很高。但捕捉图片中明显的人形态目标,还是比较轻松的。
曲森控制着“秦弩”飞出会场后,一边围绕着会场外圈飞行,同时高速摄像头,在不断的完成对周围环境的拍照,很快照片中拍到的行人,被插件直接标为高亮提醒。
几名评委和学员们看着如此智能的图像处理功能,感叹声完全超过了前面的“夜莺”。当周莉那面介绍到“秦弩”用到的,高精度陀螺仪和极其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时。
很多人禁不住在怀疑:“这几个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员,是不是也牛的太过分了一些。”
直到周莉在介绍中专门感谢了五一一软件工程研究所时,这种怀疑才释然。
果然,如此复杂的软件设计,就不是几个学生可以独立做出来的。
尽管知道“秦弩”的制作中,信息工程大学的参选小组找了外援,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曲森几个人的钦佩。毕竟,整机的构思和制作,还有绝大多数的软件部分,都是三人独立完成的。
特别是在功能拓展介绍中,提到的携带烟雾弹和安装战斗部,通过遥控引爆的方式,直接攻击敌方狙击点的想法,更是引起了会场中激烈的讨论。
几乎所有参选选手,在最初的设计思路中都考虑过给无人机加装武器部件,所以对这个想法实现起来的难度都非常明白。
相比之下,曲森三人提出的,直接加装可爆战斗部和投掷烟雾弹的思路,实现起来再简单不过了,而且完全可以推断出,这个思路的有效性。
把成本不高的小型无人机当成一种消耗品,去达到战术目的。这种损耗和可能减少的战损比起来,绝对是微不足道的。
最终四组评委中,负责完整性和技术参数的两组评委都给出了9。9分,功能性和应用前景两组同时亮出了10分的满分。
当主持人高声宣布“秦弩”获得了39。8分的高分时,全场掌声雷动!
曲森、周莉和李莹三人的“大秀”表演完后,下午后面的几组参选作品,基本无法引起大家太高的兴趣。
赛前被所有人十分看好的,那架被命名为“候鸟”的参选作品,因为在设计思路上跟“雨燕”雷同,可参数上实在相差太远,连参选小组的讲解员在介绍时,自己都觉得有些无味,整个过程显得有些兴意懒散。
等所有参选小组演示完毕后,主持人宣布下午的赛程结束。晚上七点半,各小组开始夜航展示。
与前两天不同,学员们没有在展示结束后就散开,而是不约而同的把曲森三人给围了。
之前的几天里,因为作为理科男、工科男的学员们都有些腼腆,男生们聊天大多选择曲森,没几个好意思跟周莉和李莹搭茬,可这回谁也顾不上那些了。
因为演示时就看明白了三人分别拎着的是哪架无人机,一散场就奔着各自感兴趣的机型而去。
惊艳全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曲森三人也愿意让大家近距离的感受一下,三架无人机的各方面性能。面对大家的热情,毫不犹豫的打开提箱。
没过一会儿,三架无人机相继再次升空。弄得主办方的领导和评为们也手痒不已,纷纷上前试着“玩”了一会儿。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就算性能再优秀,也禁不住这么消耗,一个来小时之后除了“夜莺”,其它两架相继都没电了。
还好学校大方,给每架机器都配了三块备用电池,让所有想上手的学员,都有机会能亲自体验一下操控的乐趣。至于晚上的夜航展示,还有燃料电池可以顶上。
一直到邻近晚饭开始的时候,大家才意犹未尽的收手,感叹了一番三架无人机的性能后,开始异口同声的感慨信息工程大学实在是太有钱了。
他们开始时,还把目光放在三台充当控制器的笔记本上,后来打听了一下三架无人机的组件价格后,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大花费。
就这还是曲森三个嘴严,没说他们光打印费用就花了五万来块钱。不然那组得到学校五万块经费支持就得瑟不已的几个学员,恐怕当场就得泪奔。
在资金方面热闹了一阵,晚饭的时候学员们开始感叹,搞科研,技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确实离不开钱的支撑。特别是研发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花费。
像“秦弩”上用到的高速摄像头,就是非常金贵的东西一枚就要几千块,而且有钱都不好买。
曲森他们做各种测试,特别是驱动实验时运气好,没有损坏,要是一不小心弄坏两枚,估计都得心疼死。
晚饭后各校的学员们凑到一起,又讨论了一番无人机相关的各种技术问题,夜航展示的时间到了。
白天时被“夜莺”和“秦弩”抢去不少关注的“雨燕”,终于凭借着高敏感的热成像性能,好好的出了一把风头。
最终宣布比分的时候“雨燕”和“夜莺”得到了三十分的技术加分,“秦弩”则因为独特的双摄像设计和极其强大的软件性能得到了四十分的加分。
曲森三人的三架参战作品,毫无争议的包揽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三个名额。“观测者”、“候鸟”和“胖子”瓜分了三等奖。
这个结果早在大家的预料之中,毕竟这次的参选作品中,信息工程大学的三个作品实在是太突出了,跟其它作品完全拉开了档次。
原本“观测者”、“候鸟”和“胖子”三款作品哪个更优秀,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这回好,都拿了个第三,大家也不用争了。
不过“候鸟”的设计小组在宣布完名次后,开始大声嚷着,让信息工程大学的三个人请吃饭。
理由是,“夜莺”实在是太折他们的面子了。
大家都知道几个人说的是玩笑话,一番哄笑中场面倒是更加热闹了。
第二百零四章:编外研究员()
正式选拔虽然结束了,但举办方还专门从两所专门从事无人机研究的设计院,请来了三位工程师为大家讲了三天的课。
三位工程师在三天里,每天上午分别从无人机的硬件、软件和无线传输技术三个方面,给所有参选的学员们讲了现下最先进的各种技术,下午则是讨论和提问时间。
这个活动算是主办方,给此次参选选手们的一次福利进修。第二天进行软件设计方面的讨论开始前,因为信息工程大学的三款作品,在控制软件方面表现的极为出色。周莉作为代表为,大家讲解了三款无人机在软件控制方面用到的技术,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解决一些难点问题的。
正式讨论开始之后,一帮学员们女生比较腼腆,不太好意思开口。男学员们看着周莉和李莹俩漂亮姑娘,生怕话说多了,被其他人认为别有用心,所以曲森便成为了大家主要的探讨对象。
也幸亏在控制软件设计中,曲森为了磨练自己的编程技术,参与度非常高。才能在一堆问题砸到脸上之后,解答的有板有眼,弄得大家都以为他是学软件工程专业的。
很快有为女学员安耐不住好奇心,找上曲森请教起了抗干扰相关的软纠错问题,而后更多的女学员加入了提问的行列。
看着曲森被一帮莺莺燕燕围在当间侃侃而谈,恨得周大小姐一脸的便秘表情,把李莹给笑的招来了一堆暗中窥探的目光。
三天的福利课程结束后,曲森三人得到通知,他们设计的无人机,因为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同时被几家研究所看中。江城的无线载具研究院下属的109所,跟总装沟通了一番后,承接了三款无人机的后续开发。
而且研究院表示,愿意聘请三位原始研发人,为这个项目的编外研究员,欢迎他们继续加入三款无人机的后续完善工作。
对于自己设计的作品,有机会变成真正的产品服务于部队,三人是非常高兴的,根本不用商量就点头同意了。
这次被总装邀请来讲课的三位研究员中,有两名来自于无线载具研究院,主讲无线传输技术的赵泽江工程师正是109所的一员。
在主办方与曲森三人沟通过后,赵工受109所领导的委托,亲自和三人谈了一次。
在了解了三款无人机用到的电池技术,静音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方面的软件技术的归属方后。赵工表示所里随后就会跟这三家沟通,争取合作共同推进无人机项目的进一步开发。
谈话进行的非常愉快,周莉和李莹原本就在研究单位任职,对于马上就要成为109所的编外研究员,除了荣幸并没有多少特别的感觉。
可曲森就不同了,他现在连本科学历都还没拿到手,对于自己马上就要挂上一个“研究员”的头衔,还是有些心虚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激动。
虽然“研究员”的头衔前面,还要加上“编外”两个字。
当参选的学员们开始陆续踏上返程,曲森三人连同其它八组获奖的参选小组,却被主办方给留下了。
原因是,后面还有一堆的采访任务。
采访任务,当然指的是被采访。开始时只有总装自己的军报和科技报,打算采访一下获奖的学员,做一下小的专栏。
后来央视七套获知,原本一次目的在于无人机研发的促进评选活动,却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