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子今年十六岁,是家里的老大,别看年纪不大,但却已经是家里的支柱,狗子爹前年给王老爷家盖房子摔伤了腿,大夫说伤到了骨头,肯定治不好了,而且狗子家也没有钱治。幸好王老爷家是读书人,给了狗子爹一笔钱算是补偿,这笔线在去年时让狗子爹给狗子说了门亲事,也就是站在他旁边的婆娘草儿,今年年初才刚刚成亲。

狗子一家人多地少,全家九口人却才五亩地,而且还都是贫瘠的开荒田,光靠这点田地的话,全家早就饿死了,平时他们都是租种同村王老爷家的田地,虽然每年要交不少租子,但打下来的粮食再加上山里挖的野菜,倒也饿不死人。

可惜这一切都被今年的大水给毁了,整个村子里都被洪水冲毁了,上半年打下来的粮食也全没了,更加糟糕的是,田地也毁了,夏天种下来的粮食才刚长筷子长,被洪水一冲都成了白地,甚至不少人还死在洪水里,幸好他家的院子比较高,一家人爬到家里的那棵大榆树上才逃过一劫,至于房子全都被江口泡塌了,什么也没剩下。

一想到好好的一个家就这么没了,狗子也不禁一阵心酸,人总是要活下去,家没了人还在,比那些被洪水冲走的人家要强多了,所以狗子和老爹商量了一下后,立刻就带着全家来到洛阳,虽说这里只能喝粥,但总比呆在老家饿死强。

领粥的队伍走的很慢,因为灾民数量很多,粥棚里熬粥也需要花费时间,而且每天都有一定的量,若是当天用完了的话,那剩下的灾民就只能挨饿了,狗子看了一下队伍的长度,又看了看天色,估摸着今天他们一家应该可以领到粥。

狗子一家的运气不错,当轮到他们一家领粥时,刚好是这个粥棚的最后一锅粥,等到狗子时就剩下一个锅底了,不过狗子看到锅底却十分高兴,因为粥里的米都落到了汤下面,现在锅底里剩下的都是米粒。

分粥的是个黝黑的大胖子,拿着个大木勺子给狗子一家盛完粥,刚好把锅底盛完,当下立刻用勺子敲着大铁锅高声叫道:“都散了吧,今天的粥没了,想喝粥晚上再来!”

一听到粥没了,后面排队的灾民立刻叫嚷起来,毕竟他们辛辛苦苦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可还没轮到他们就没了,这让灾民们自然十分不愿意。可惜他们再怎么叫嚷也没用,分粥的胖子把铁锅一收,旁边还有衙门的人看着,这些灾民根本不敢闹事,叫嚷了几句就只能安静下来,不过这些人排队的人并没有散开,而是依然保持着排除的队形,因为他们本来就没住的地方,还不如呆在粥棚前面一直等到晚上施粥,到时他们就能第一时间领到粥了。

相比那些苦苦排队的灾民,好运的狗子一家领完粥后,立刻跑到粥棚旁边围成一个圈子,蹲在地上开始喝粥,他们周围全都是刚才领过粥的人,之所以全都在粥棚旁边吃,是因为这里有衙门的人守着,灾民里的一些泼皮无赖也不敢抢他们的粥。

狗子的两个弟弟都已经十一二岁了,穷人家的孩子都懂事,他们自己喝了半碗粥后,把剩下的稠米分成了三个妹妹,狗子爹娘和狗子夫妇两个也都是喝了半碗,剩下的稠米都被他们吸开了汤水,然后用布包起来做成饭团,留着晚上大家分着吃,毕竟看现在的情形,他们今天晚上很可能领不到粥了,现在吃完了晚上就只能饿肚子。

狗子娘小心的把饭团藏好,然后一家人回到领粥的队伍后面继续排队,没有灾民敢插队,因为衙门的人就在那看着,谁插队就会被拖出来一阵毒打,有时其它灾民也会动手,毕竟这时候插队简直就是抢别人的命。

第三百三十一章 迁移灾民

晚上的施粥狗子一家果然没有轮到,在他们距离前面的粥棚还有几十步时,里面的面汤就没了,这让狗子爹连叫可惜,米粥虽然好喝,但却不如面汤顶饿。眼看着夕阳西下,一家就打开从洪水里捡来的破衣服被子,席地躺下准备睡觉。

“哥,我饿!”狗子最小的妹妹三丫小声的说道,黑瘦的小手一直捂着肚子,肚子里时不时的发出一阵怪声。三丫今年才五岁,平时虽然懂事,但整整一天却只喝了一碗了粥,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受不了饿,所以三丫才会向哥哥求助。

看着三丫瘦弱的小脸上那双大眼睛,狗子也是一阵心疼,扭头看了看周围,发现这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围的灾民也一个个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这边,这让狗子松了口气,偷偷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塞给三丫,示意她偷偷的吃。

三丫把布包打开,发现里面是个鸡蛋大小的饭团,这是今天早上狗子省下来的,本来是狗子娘藏着等到晚上让狗子和狗子爹吃,毕竟他们两个是家里的男人,灾民中又不太平,若是没有男人护着的话,他们一家早就让人抢光了。

三丫虽然懂事,但毕竟是个四岁的孩子,肚子里又饿的厉害,看到饭团哪里还知道谦让,一下子就塞到了嘴里,三两下就吞下肚子,虽然这么一个小饭团根本吃不饱,但吃下去再喝上一碗水,也能把肚子里的饥火压下去。

看着三丫把饭团吞下去后,狗子爱怜的摸了摸妹子的小脑瓜,然后帮着婆娘草儿把烂被褥铺好,女人和孩子睡在中间,狗子和狗子爹睡在外面,而且他们两个也不敢真睡,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两人就像是机警的猎犬一样坐起来,直到发现没有危险后,这才会倒下去继续睡。

“啊~,抢劫啊!”半夜里一声凄厉的叫起传遍了整个灾民营地,不少人都吓的从地上跳起来,惊惶失措的四处张望。

狗子和狗子爹也同样十分惊慌,因为抢劫的人和被抢的人就离他们不远,在月光的照射下,只见一个男人穿着破烂的衣裳,脸上被一块破布遮住,正在从一个妇人手中抢一个包袱。这个被抢的妇人孤身一人,身边根本没有亲人,现在只能拼命的抱着自己的包袱哭喊,希望周围的人能帮自己一把。

可惜在这种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像狗子他们这些拖家带口的人,更不敢轻易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毕竟敢出来抢劫的人要么是凶恶之徒,要么就是饿疯了,这两种人都不是能够轻易得罪的,说不定会把自己的小命给搭上,所以周围的人虽然都醒了,但一个个都是麻木的看着眼前的犯罪,有点良心的也把自己的脑袋深深的埋在被窝里,看起来像极了鸵鸟。

妇人虽然拼命的抱着自己的包袱,但毕竟没有男人的力气大,最后被蒙着脸的男人照着肚子猛踹了几脚,这下让妇人终于松开了手,抢过包袱的男人转身就逃,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之中,只剩下那个被抢的妇人坐在地上大哭,那个包袱里是她仅剩的一点保命钱,现在全都没了。

看着那个嚎啕大哭的妇人,周围的人都是无奈的叹息一声,一个个回到自己睡的地方躺下,根本没有人上前问一句,毕竟这种事在灾民营地里实在太常见了,而且这次还算是好的,对方只抢了东西,前天听说最东边的一对母女不但东西被抢,人也被糟蹋了。

狗子和狗子爹也没胆子管这样的闲事,当下回去接着躺下,不过在见识了刚才的抢劫过程后,让他们也是更加的警觉,甚至狗子和狗子爹把当做武器的木棍和柴刀都放在手边,万一有人敢来抢劫他们的话,那就只能和他们拼了。

洛阳城下的灾民足有十几万,每个城门口都有数量不一的灾民聚集,有这么庞大的灾民数量,而且绝大部分人又都饿着肚子,所以这里发生一些抢劫、偷盗、强奸之类的事情实在太正常了,甚至杀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事,只要没有当场抓住犯罪的人,官府就不会追究,也根本没办法追究。

这一夜过的十分不平静,除了距离狗子他们不远的那个妇人外,其它地方也发生了不少抢劫,甚至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东西,还被抢劫的人打成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受伤的人也没钱医治,最后只能硬抗,天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好不容易把这晚熬过去,等到日上三竿之时,官府的人终于带着粮食接着施粥,狗子一家排在前面,很快就领到一份清如水的米汤,不过一家人却没有丝毫埋怨,高高兴兴的把一碗汤喝光,这才又跑到队伍后面接着排队,若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晚上也能喝到面汤。

不过就在狗子一家正在排队之时,忽然从洛阳城中走出一队官吏,这些官吏很快就在各个粥棚上张贴告示,并且大声向灾民宣读告示上的内容,每隔半个时辰就会重复宣读一遍,很快整个灾民营地都知道了告示上写的内容。

“狗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官府都说了些什么,是不是城中的粮食不够了?”狗子爹看到出去打听消息的狗子回来,立刻一脸焦急的问道,他们一家的性命全都靠朝廷的粥棚维系,若是官府停止放粥的话,那他们一家只能带着孩子当流民了。

“爹,不是粮食的事,而是朝廷给咱们灾民一条活路,让咱们迁移到海外去,说是朝廷在那里新打下一块地方,到处都是肥沃的田地,就是没有足够的人手耕种,若是咱们愿意去的话,不但每人可以分到五亩田地,而且这一路上的食宿都由朝廷安排,再也不必呆在这里挨饿了!”狗子一脸兴奋的说道,看的出来,他已经对官府这个迁移灾民到海外的事动心了。

“呸!官府的话能信吗?”狗子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对狗子骂道,“别看他们现在施粥给我们,那可不是官府发善心,而是怕我们这些灾民饿急了造反,至于什么迁移到海外分田地,而且还包食宿,天下间哪有这样的好事?说不定是把我们卖给黑心的人牙子,到时简直是生不如死,你们谁也不许动那个心思,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领粥喝,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开春咱们就回家继续种粮食!”

狗子爹虽然腿瘸了,但却毕竟年纪大了见识也多,对官府的话也一向不怎么相信,所以他才不会像狗子那样轻易的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听到老爹的话,狗子也一下子蔫了,别看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但是只要老爹在的一天,那这个家就得由老爹做主,他这个做儿子的根本不敢多说一句。不过他心里依然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就算官府不能全部兑现诺言,只要能够兑现一半,也比现在他们在城下挨饿等死强,毕竟天知道官府里的存粮能支撑到什么时候?

狗子坐下来和自己的婆娘草儿,以及几个弟弟妹妹嘀嘀咕咕说着官府让他们迁移到南洋的事。其实不单单是他们家,整个灾民营地都在讨论着这件事,其中像狗子这样的年轻人性格冲动,又是最受不了饥饿的折磨,所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都对迁移的事十分动心,一个个都是满脸兴奋的讨论个不停。

相比这个年轻人,像狗子爹这样年纪大一些的人却都对这件事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他们经历的事情多了,而且以前也吃过官府的亏,这也让他们很难相信一般都习惯盘剥百姓的官府,竟然会提供那么优厚的条件让他们迁移,甚至在不少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陷阱,天知道那些官府的人会把自己运到哪里?

也正是对官府的怀疑,再加上故土难离的乡土观念,这使得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都不太相信这件事,同时他们也要求自己的子侄不许去报名,这也导致了在迁移百姓的告示贴出来后,竟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敢报名。

不过官府对这件事好像并不着急,因为上头早就料到了灾民的这种反应,也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食物诱惑,比如城外的粥棚在原来的基础上,忽然又多出了几个移民粥棚,只要是愿意迁移到南洋的百姓报过名后,就可以领到官府的凭证,有了凭证就能到移民粥棚里领饭,每人可以分到一碗插筷子不倒的稠粥,甚到还有一块咸菜疙瘩。

这个措施一出,立刻引得不少灾民纷纷报名,毕竟看着自己碗里能当镜子的稀汤,再看看那些报名的人手里的稠粥,两相对比之下,更让喝着稀汤的人感觉饥饿,很多人就是因为受不了饥饿的折磨,脑子一热就去报了句,可是只要一报名,那他们可就身不由已了,再想反悔可就晚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东卫

河南府的灾民招收进行的十分顺利,毕竟一边是饥饿的折磨,一边是食物的诱惑,很快就让绝大部分灾民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在官府的组织下,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甲内的百姓互相监督,若是有逃跑者,全甲都会受到严惩。

编好保甲,这些灾民就在军队的护送,或者说是押送下沿着黄河一路向东,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双脚走路,运气好的时候也能坐上一段筏子沿河而下,十几万人的迁移队伍绵延了数十里,路过的州府虽然接到命令配合移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给移民提供的食物几乎都是打了折扣,不过好歹也能让这些移民吃上口饭,不至于饿死。

不过有饭吃并不意味着不会死人,洛阳府十几万的灾民向东迁移,而且大都是要靠自己的双脚走路,几乎每天都要走上数十上百里,这就使得一批老弱病残最先被淘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去世,孩子们受到大人的严密保护,或坐在独轮车上或被背在背上,但依然不时有孩子生了重病,挨下来就能活,挨不下来就只能为道路两侧增加一个小坟包,至于老人和病弱者,死在迁移路上的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迁移路上的死亡,所有人都表现的十分淡然,哪怕是那些亲人去世的灾民,在大哭着埋藏了自己的亲人人,依然会搀扶着继续上路,因为他们在选择做移民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毕竟大明建立之初也有数次大迁移,山西大槐树下更是载满了离别。距离明初的大移民才过去还不到百年,民间的百姓对于迁移之苦也并没有忘记,这也是当初狗子爹那些人为什么不愿意迁移的原因之一。

移民并不仅仅是洛阳一地,黄河的水灾也涉及到周围的其它几个州府,只是这些州府的受灾人数比洛阳要少一些,不过这些州府的灾民也同样被食物引诱着走了移民之路,而且慢慢的与洛阳移民汇合成一股,最后形成数十万人的大移民,为了防止这些灾民发生变乱,正德亲自下令派出上万的军队监视,同时也维持灾民队伍的秩序。

等到这些灾民到达卫辉府时,灾民的前进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沿着黄河前进,而是开始向正东方向笔直前行,一直快到了年底之时,这些移民才终于到达了海边的目的地,也就是大明安东卫地区。

安东卫地属青州,是山东二十四卫所之一,随着明初倭乱的平息,整个卫所已经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城镇,只是安东卫的指挥使没有威海卫的指挥使的胆子大,所以整个安东卫依然处于海禁的状态,顶多只有一些渔民偷偷下海捕渔,卫所的军港也荒废的差不多了。

不过就在洛阳开始大规模招收移民时,安东卫就被周重的四海提督衙门暂时接管了,然后提督衙门的人组织人手重新清理了港口,这里的港口带着先天的优势,不但水深宽阔,而且就冬天也不会上冻,是北方优良的天然不冻港之一。

除了修缮港口外,提督后门还运来大批的粮食,然后开始在港口建造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开始安东卫的居民还不【‘文,】清楚提【‘人,】督衙门【‘书,】这么做【‘屋,】的原因直到那些灾民忽然涌入。

经历了无数磨难的灾民分批到达安东卫,每一批灾民到达这里后,立刻就会被提督衙门的人重新登记编制,以家庭为单位,在港口上的房子里洗澡换衣之后,立刻就会被安排上船,船上有住的地方也有吃食,而且一航行就是月余,足够他们慢慢的恢复体力。

狗子一家来到安东卫时,刚好是腊月三十这天,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不过即便是这样,港口的移民工作依然没有停止,无数提督衙门的官吏在港口上大声吆喝,指挥着灾民进到港口上的两座大房子里,房子里有数个大池子,池子里装满了水,正是给灾民洗澡用的。

狗子一家本来九口人,但来到安东卫时却只剩下八口,他的一个妹妹二丫在上个月得了重病,一家人虽然把所有保暖的东西都裹在二丫身上,但最后二丫还是死了,一家人痛哭一场,花费了两个时辰在冻土上挖了洞,把二丫的身子放进去填上土,擦干眼泪继续上路,最后总算是来到了安东卫,听押送的官吏说,到了这里就不必再走了,而是坐上高大的海船南下,只要到了南方,天气就会变得十分暖和,再也不用担心冻死人的情况了。

一家人在甲长的带领下来到港口前的两个大房子前,这时男女分开,右边那个进女人,左边那个进男人,听说是要洗澡。狗子虽然不明白,但是在这种大冷天能洗个热水澡,简直是个天大的享受。

当下狗子搀扶着腿脚不便的狗子爹,领着两个弟弟进到左边的大房间里,里面几个看守的兵丁立刻让他们把衣服脱了扔到门口的一个大池子里,里面是白花花的石灰水,狗子他们的衣服扔进去后,立刻有一层虱子飘在水面上,看起来十分恶心。

光溜溜的狗子一家跟着人群继续向前,穿过一道门终于来到真正的浴室,不过奇怪的是,这个巨大的浴室却有前后两个大池子,每个池子都有士兵看守。

“全都给我跳进第一个池子里泡着,什么时候老子让你们出来了,你们才能出来!”一个长相凶恶的将官冲着狗子他们高声吼道,吓的狗子他们全都是一哆嗦,然后全都老老实实的跳进池子里。

狗子一进池子里,立刻闻到一股的石灰味,不用问就知道这是石灰水,手上被冻出来的口子被石灰水一泡,立刻又痛又痒,想挠又不敢挠,这种感觉让狗子恨不得把手给剁下来。

不过再难受也得忍着,池子周围有拿着刀枪的士兵守着,而且这些士兵还指着他们呵斥,让他们把头发解开好好的清洗,特别是头上的虱子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到了船上很可能会引起瘟疫。

对于那些军爷的吩咐,狗子他们不敢不听,毕竟这些士兵可是把刀子都拔了出来,谁若是敢敷衍的话,一刀背就砸了上去,虽然不会流血,但至少也是一条青印子,所以狗子他们全都老老实实的在石灰水里把自己上上下下都洗了几遍,等到他们出来时,整个池子的石灰水都已经变成黑水了。

第一个池子的石灰水洗完后,他们刚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