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双屿港,再加上望海园将整个悬崖装饰的环境优美,并且建造了一座名叫断崖阁的房间供客人饮酒,因此断剑阁一向被称为望海园第一,若是有机会的话,所有人都想到断剑阁坐一坐。

今天的断剑阁中坐着一老一少两个人,其中那个老的须发雪白,满脸都是老人斑,但是精神却十分健旺,眼睛也不像一般老人那么浑浊,反而还十分清明。而坐在老人对面的那个年轻人看去才不过二十岁左右,长相俊雅身穿华服,看起来像个富家公子,但是身上却散发着一种威严之气,让人不敢小视。

“总督大人,这座望海园建造的实在是别具一格,菜肴也是美味之极,老朽自问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但是在来过这里一次后,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上几次,唯一不好的就是这里的花费实在太贵了,哪怕是以老夫这样的四品官,却依然有些消费不起啊!”整个双屿港能被称为总督大人的,自然只有周重了,而这个说话的老者正是再次出仕的焦芳。

“哈哈,若是焦大人喜欢的话,过会我让人给你送张黄金贵宾卡,日后你用这张卡可以享受五折的优惠,而且还能优先订房间,这也算是我这个总督给焦大人送的一点小礼物吧!”周重大笑着说道,这座望海园本来就是他名下的产业,园子里的建筑和服务也出自他之手,而这里的菜肴之所以十分美味,除了厨子们的精湛手艺外,还有就是味精,也就是海肠粉的功劳。

“哈哈,既然是上官所赐,那下官也就笑纳了,说起来下官的年纪大了,嘴里的牙都快掉光了,但偏偏却还对美食十分喜欢,特别是望海园这里做的蜜汁鲍鱼,实在是下官的最爱啊!”焦芳毫不推辞就收下了周重送的贵客卡,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到了随心所欲的时候了,至于什么面子里子对他都不是问题,甚至不管是谁给他送礼,他都会收下来,至于办不办事,那就要看他的心情了。

周重也早已经习惯了焦芳这种老泼皮的性子,幸好焦芳在政务上的确有一手,短短几个月内,就已经让他对台湾、马六甲、旧港这三地的统治力度大大加强,甚至连通信都顺畅了许多,可让周重也不得不对焦芳这样的老臣刮目相看。其实想想也不奇怪,一个能够做到内阁首辅的家伙,自然不会是只靠厚脸皮就能混上去的,自身肯定有几分真本事。

“焦大人,今日你请我前来望海园,不会是只想从我这里要一个贵宾卡吧,有什么事情您就直说吧!”周重端起茶杯品了一口道,望海园虽然是他的,但今天却是焦芳主动请他来这里喝酒,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周重总感觉焦芳肯定找自己有事情要谈。当然了,周重估计今天这顿饭也是自己出钱,因为焦芳这样的老泼皮明知道望海园是周重开的,却还在这里请客,摆明了就是想要让周重出钱。

听到周重的话,只见焦芳终于收起了玩笑的心思,脸色有些郑重的道:“总督大人,我知道今年朝鲜内附的事,与你有着脱不开的干系,甚至倭国那边传来的一些情况,也隐约有我们总督府在挑拨,这让老夫十分的困惑,因此这才想请总督大人为老夫解惑,不知您为何会对朝鲜和倭国花费那么大的心思?”

焦芳身为总督府的参政,自然可以看到许多机密的文件,比如与朝鲜和倭国有关的情报,以及一些总督府之前的安排,这些东西被焦芳看到,自然很容易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甚至张彩也知道这些,但是张彩性格油滑,只要是周重高兴,他根本就不会去劝阻,甚至还会帮着出谋划策。而焦芳却是坐不住了,因为他觉得周重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在朝鲜和倭国,实在是浪费大明的资源,其中朝鲜也就罢了,但是倭国根本对大明来说根本没什么利益可言。

周重听到焦芳问起自己对朝鲜和倭国的安排,当下也是哈哈大笑,他其实早就等着焦芳或张彩来问自己这个问题了,毕竟对朝鲜和倭国的布局,关系到日后大明的历史走向,这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须要有人辅助,现在看来,还是焦芳这个做过内阁首辅的人更有担当。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望海园(下)

“焦老大人多心了,我之所以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图谋朝鲜和倭国,自然有着自己的理由,其中朝鲜想必您也看到了,自从合并到大明之后,大明上下都对此十分满意,士人要的是名,百姓要的是土地,商人要的是钱财,这些都可以从朝鲜得到,而且有了朝鲜做榜样后,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人从大明国内走出来,到时也能缓解一下国内的土地兼并。”

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缓缓的道:“至于倭国那里,我主要需要倭国的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倭国九州岛的石见地区,那里是倭国最大的银矿产地,倭国之所以盛产白银,就是因为有那座银矿,而我大明以白银做为货币,但本身的白银产量却不高,所以那种石见银矿对我们十分重要,至于另外一个地方,则是一个重要之极的港口,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到达遥远的美洲大陆……”

周重接着把美洲大陆丰富之极的物产介绍了一遍,另外还有欧洲的殖民者已经开始登陆美洲,若是大明放任欧洲人借助美洲的资源发展,日后肯定会对大明形成极大的威胁,这点可以从葡萄牙人进攻马六甲就能看出一些。而想要从大明到达美洲,就必须通过倭国那边的洋流,所以大明在倭国至少也需要拥有一座港口,当然能够完全占领倭国是最好不过。

就算是以焦芳的城府,在听完周重的讲述后,也是震惊的张大了嘴巴,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有着如此远大的抱负,甚至现在已经开始为大明规划未来的走向,难道他年纪轻轻的就能成为总督大人,以前他还觉得这是皇帝陛下的恩宠,可是现在看来,这个周重却已经拥有比他还要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这让焦芳自然是万分的震惊。

过了好一会儿,焦芳这才从震惊中醒悟过来,当下站起来向周重行了一礼道:“总督大人志向远大,实在是远超吾辈,焦某枉活了这么多年,在见识与胸襟上却远远无法与总督大人相比,实在让焦某惭愧无比!”

看到焦芳如此郑重的行礼,这让周重也是吓了一跳,当下急忙把对方搀扶起来道:“焦老大人实在是太过看的起周某了,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某以前家道中落时,一心想的只有重振家业,不过后来得到陛下的赏识,这让周某自然也生出报君恩的心思,所以周某现在做的这些,都只是为了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实在当不得老大人的如此夸奖!”

“总督大人就不必谦虚了,本来当初老夫见到大人如此年轻,心中还有几分轻视,甚至以为大人只是靠着陛下的宠信,所以才能从一介白身做到现在的高位,可是现在看来,实在是老夫太过无知了,以老夫观之,满朝文武之中,恐怕没有一人能与总督大人相比!”焦芳再次夸奖道。

他现在十分庆幸自己当初厚着脸皮向正德请求来周重这里,本来当初他还仅仅是想通过四海总督府混个官身,满足一下自己对功名的追求,可是现在看来,这简直是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若是能够辅助周重完成吞并倭国,进而到达那片传说中盛产金银,同时也是玉米和番薯故乡的新大陆,那他焦芳的名声肯定会到达另外一个顶点,至少绝对不比他原来的内阁首辅要低。

周重这时也看到焦芳满脸都是狂热之色,心中已经猜到焦芳在想些什么,不过对于焦芳想要借助自己恢复声望的事,他却是乐见其成,毕竟只有焦芳对自己有所求,他日后才会更加的卖力,虽然现在焦芳都已经八十岁了,但只要他能再坚持几年,为自己打下一个政务的基础,这就是给周重最大的帮助,更何况焦芳也有不少门人弟子,比如他的儿子焦黄中,同样也是一句干吏,只要能让焦芳真心相助,日后就不必担心会缺少人才。

接下来焦芳又仔细询问了一下周重对日后的打算,毕竟这关系他能否东山再起的希望,而周重在讲出自己的抱负之前,先将整个世界的大势讲了一遍,特别是欧洲各国现在的情况,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头饿狼,他们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殖民,若是大明再不抓紧时间的话,恐怕日后不但会落后欧洲各国,甚至还会反遭欧洲各国的欺辱。

虽然焦芳不相信大明会受到欧洲那些小国的欺辱,但是他却对欧洲各国的崛起抱有一定的警惕,特别是他在听到周重介绍欧洲的火器已经超越了大明的火器水平时,心中更是十分的警惕,因为当初太祖与成祖陛下之所以能把元蒙赶到草原上,火器的应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是现在连大明引以为傲的火器都被人超越了,这让焦芳如何不警惕?

讲完了世界的大局以及欧洲各国的情况,周重就开始讲解自己对未来大明的计划,这也是他第二次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计划,第一个听到这个计划人就是正德,而且也得到对方的大加赞赏,正德之所以能够不遗余力的支持他,除了两人是亲兄弟外,另外他也对周重的计划十分重视,甚至为此不惜让周重继续隐瞒身份,为的就是能够更方便的完成这个计划。

在周重的计划里,他将大明未来的走向分为三大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攻占南洋,这个攻占并不仅仅是用武力攻占,而是以商业开路,然后辅助以武力,尽可能将整个南洋纳入大明的领土之中,彻底的将南洋变成大明的内海。

南洋不但有着丰富之极的物产,而且还拥有面积广阔的海岛,如此一来,大明不但可以从南洋获得大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将国内的一些百姓迁移到南洋,一方面加强对南洋的统治,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大明日益尖锐的土地兼并矛盾,可谓是一举两得,相信等到将南洋开发出来后,整个大明内部的矛盾应该也转移的差不多了。

南洋的物产和土地都是大明急需的,所以周重将南洋列为大明向外扩张的第一方向,同时他也将整个南洋视为大明的禁脔,任何其它势力都不得指染,所以之前葡萄牙人想要进入南洋,就被周重狠狠的打了回去,现在不得不派使者议和。

而在控制南洋的同时,周重也没有忘记与葡萄牙人的交易,这也就是他的第二个扩张方向,那就是印度洋区域,那里现在已经成为葡萄牙人的地盘,但是周重却知道,因为葡萄牙人的军队太少,所以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海域,再加上之前葡萄牙人被自己打败了,所以现在正是他入侵印度洋的大好时机,在那里他将指挥大明的商队与葡萄牙人展开竞争,应该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商业利润。

对于印度洋区域,周重的终极目标是在海上彻底的将葡萄牙排挤到印度以西的海域,然后再怂恿对方将已经堵塞的苏伊士运河重新挖通,只要能够重新开通这条连通亚洲与欧洲的黄金水道,葡萄牙人虽然可以从中牟取巨大的利益,但是这也使得大明的商人将有机会通过这里到达欧洲,甚至日后能将大明的影响直接扩展到欧洲。

前两个方向是向南和向西的,第三个方向则是向东,也就是之前周重说过的美洲大陆,这片富饶无比的新大陆上有着太多的利益,大明绝对不能落于人后,别的不说,光是那里巨大的金银矿就足够让大明付出足够多的精力打通航线,而且美洲那里还有着无穷的潜力,现在大明能够在那里占据一席之地,日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焦芳听完周重对大明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计划,心中也更加的震惊,一方面他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周重竟然会对世界大势如此了解,另外一方面他也没想到周重的计划竟然远不止倭国,竟然还有南洋和印度,如此庞大的计划,周重应该有着足够的时间完成,但是以焦芳的年纪,恐怕这辈子是没希望看到这个庞大的计划实施成功了。

一想到自己有幸参加这个庞大的计划,但却没时间看到这个计划实施成功,这让焦芳也不禁有些情结低落,不过他紧接着又想到,自己能够在最初时为整个计划打下基础,恐怕日后也会青史留名,而且他还有许多的门人弟子,他们都还年轻,应该可以帮助周重完成他的计划,而且只要计划成功,他的名字将借助这些门人弟子之助,也会在史册上大放异彩。

想到这里,焦芳也不由得激动起来,当下心中已经做好了决定,等到自己这次回去后,立刻就给门人弟子写信,让他们早点前来双屿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应该可以缩短周重三大方向的发展时间,他也能多看到一些大明的变化。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南北之争

望海园中与焦芳的一顿畅谈,使得焦芳彻底的对周重归心,开始竭尽全力的辅佐周重完成大明未来的布局,一时间焦芳的那些门人弟子全都开始从大明汇聚到双屿港,毕竟自从焦芳倒台后,他们这些人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不少人受到牵连被罢官,只能回老家种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这让他们如何不兴奋?

看到越来越多的焦芳一系的人进入到总督府供职,这让张彩也是十分心急,毕竟官场上本来就讲究拉帮结派,无论他个人的能力再怎么强,可若是没有别人帮衬的话,那也根本成不了什么事,所以他也开始召集自己以前的一些故旧,并且开始与焦芳一系的人开始竞争。

严格来说,张彩也算是焦芳的学生后进,当初张彩之所以能够与刘谨相识,还多亏了焦芳的提携与介绍,不过张彩这个人的野心很大,以前焦芳做首辅时,他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所以张彩也早就自立门户,以前门人弟子并不比焦芳少。

但是很可惜的是张彩以前的故旧大多都与刘谨有关,现在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能够赶到双屿港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暂时无法与焦芳一系的人竞争,这也让张彩憋着一口气,开始拼命的在周重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能够靠着自己压倒焦芳一头,这样自己一方人少的缺点也就能够得到弥补。

对于张彩的举动和心思,周重都看在眼里,甚至平心而论,张彩的确做的要比焦芳出色,毕竟焦芳的年纪实在太大了,许多事情都是力不从心,不过周重却丝毫没有提拔张彩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像张彩这种人,只可以用其才,但却绝对不能让他得势,否则他这个总督搞不好会被张彩架空,所以他对张彩的表现虽然给予了不少奖励,但每次焦芳也都会得到同样的奖励,这使得张彩一心想要压倒焦芳的打算屡次落空。

焦芳与张彩的到来使得周重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大半,同时总督府的运转也终于走上了正轨,他终于不用在政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有时间多陪一下家人,顺便更考虑一下自己在三个方向上对大明的布局。

不过焦芳和张彩的到来也并不完全是好事,比如他们将自己的门人故吏也安排到总督府中,这就使得总督府里的官吏被焦芳和张彩把持了近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焦芳和张彩都是北方人,他们对南方的官吏十分排斥,结果这也造成了总督府中南北官吏之间的对立,甚至已经发生了数次的小冲突。

说起南北之争,这并不仅仅只在后世出现,其实在明朝时,南北之间的纷争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先出现在官场上,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收复了前宋失去的北方故地,这里的汉人几百年间受到无数的战争摧残,特别是文明的传承,更是元气大伤,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北方读书人的才学要比南方读书人差一些,甚至有一次会试之时,录取上榜的竟然全都是南方的举子。

对于这种情况,明初的皇帝也是大为苦恼,毕竟无论南人还是北人,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若是朝堂上都是南方人做官,那对北方人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后来干脆就设了南北两榜,每次会试南北分开录取,录取的比例也经常变化,但一般来说总能保证南北双方都能有人出仕为官,后世高考的各个高校按比例在各省招生,也是向大明的这种科举制度学习。

也正是有了这个南北分开考试,结果就使得官场上也就分为南北两派,南方官员与北方官员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出现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南方人,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北方人的情况。而且总的来说,南方读书人在学问上的确高出一畴,因此官场上总体来说还是南方人占优。

比如当初的焦芳,就是饱受这种南北歧视之苦,本来以他年轻时的政绩,早就可以进入京城为官,可就是因为几位上官都是南方人,结果对他大加压制,使得他是气愤难平,这也使得焦芳在得势后,对南方的官吏大加打压,这也给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后来南方的读书人对焦芳大加污蔑,使得焦芳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焦芳之所以与刘谨勾结在一起,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谨也是北方人,两人在官场上同样要面对庞大的南方官吏群体,比如李东阳和谢迁等人,都是南方官员的代表,所以他们两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后来在焦芳倒台之前,还特意提高了自己家乡的士子录取比例,结果这也成为了后来南方官员攻击他的一个借口。

可以说官场上的南北之争由来以久,大到朝堂上的高官,小到州府之下的官吏,都存在这种南北官吏之争,周重的总督府自然也不例外,以前他手下的官吏大都是从宁波及附近调集而来,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北方来的官吏几乎寥寥无几,因此自然也形不成争斗。

不过随着焦芳与张彩的到来,使得北方官吏声势大振,一点点的开始控制总督府的大部分权力,这自然使得南方官吏大为不满,比如像身为布政使的杨统,他就是南方官员的代表,不过他的官职虽然比焦芳和张彩要高,但是在能力和声望上却远远无法与焦芳和张彩相比,结果总督府内的南方官吏很快就被北方官吏压在下风,一时间动弹不得。

对于总督府内的这种南北之争,周重也十分纠结,他上一世是北方人,但后来却在南方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至于这一世,他从小生活在南方,但却是正德的亲弟弟,所以也算是北方人,这让他根本不知道要帮谁,另外他对于这种地域之争,一向都是十分的反对,毕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官员,根本没必要为这种小事争执。

可惜周重虽然觉得南北之争是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