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良到达朝鲜后,向当地的大明官员出示了总督府的文书,然后要求当地的官员配合,刚好当地的大明官员也在为朝鲜人闹事而烦心,现在有人愿意招募朝鲜人去做工,刚好与朝廷迁移朝鲜人到内地的事情不谋而合,更何况这还是四海总督府的命令,这个面子无论如何也要给,毕竟人家可是皇帝陛下面前的大红人,他们可得罪不起。

有了当地官员的配合,再加上李安良对朝鲜的了解,然后再动用一些或软或硬件的手段,很快就招募到不少朝鲜人,等到十一月时,周重要求的两万朝鲜劳工就已经招齐了。说起来自从朝鲜人内附大明,汉人迁到朝鲜后,原来的朝鲜人就成了二等公民,田地是最差的,需要缴纳的税收却是最高的,很多人都已经连饭都吃不上了,所以现在遇到人招工,不但管吃管喝,甚至每月还能领到一笔月钱,自然吸引了不少人报名。

招募劳工的事对于李安良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很快这些被招募来的劳工就被运往松江府,用于上海新城的建造,另外这仅仅是第一批,毕竟在台湾和马六甲等地,那里也需要大量的劳工,而且那里汉人数量不足,所以对劳力的需求比上海还要强烈。

不过李安良在组织完第一批的劳工后,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插手了,总督府的其它官员在熟悉了朝鲜的事务后,他们就可以独力完成招募劳工的事,至于李安良自己,他也并没有回到总督府,而是带着周重给他的命令,乘着一艘小船去了朝鲜东南的济州岛。

本来随着周重对海军的重新规划,原来各地的水师纷纷被调回双屿港,然后由新海军进行换防,不过却有一支舰队周重一直没有动,这支舰队就是驻扎在济州岛,负责守卫朝鲜半岛,同时监视倭国动向的那支舰队。

本来负责这支舰队的将领是常孝,后来因为周重要融合水师分成三大海军舰队,所以常孝就被调了回去,现在负责这支舰队的人名叫神周,也就是神瑛最重要的一个儿子,以前一直是在陆军中带兵,而且屡立战功,后来随神瑛来到周重手下做事,神周仗着自己年轻,重新开始学习海军,常孝就是他的老师,现在已经出师了,可以独力带领一支舰队,同时神周也是总督府中少壮派军官的代表人物,深受周重的喜爱,只要他立下战功,估计日后的南洋三支分舰队中,就有一支是由他带领。

李安良独自一人来到济州岛的海军驻地,见到神周之后,将周重给自己的委任文书拿出来,结果神周在看到之后,立刻是大喜过望,当下热情的招待了李安良,并带着他参观了一下海军驻地,因为周重已经委任李安良为海军之中的参赞,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却有另外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还关系到神周日后的战功,所以他自然对李安良十分的欢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安良就一直呆在济州岛,平时除了参加海军的一些活动外,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向军中的通译学习倭语,甚至他还亲自随着一支给倭国送兵器的舰队去了本州岛的足利义材与田山尚顺的军中,亲自观看了几次倭国军队的交战。

李安良之所以对倭国这么上心,自然是有重要的原因,就在正德九年的冬天就要过去,马上就要迎来正德十年的春天时,济州岛驻扎的海军忽然出动,这支舰队非但没有因为总督府的调整减少数量,反而还被周重增加了不少战舰,现在战舰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十艘,虽然大都是以前的老战舰,新型的瓦伦战舰并没有几艘,但是在朝鲜和倭国海域这一带,却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神周这次出动了二十艘军舰,只留下十艘老旧一些的军队看家,另外随军一起离开的还有一万人的朝鲜军队,这支军队本来是当初平安军中的精锐,朝鲜内附后,这支军队也就没有了用处,但若是解散的话,又有些可惜,后来正德就把这支军队送到济州岛,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周重有大运作,这支军队可能会有些用处,结果现在刚好被李安良暂时统领。

这支从济州岛出发的舰队先是进入对马海峡,然后穿过九州与四国之间的水道,最后终于来到本州岛的东侧海域,这条航线济州岛的大明海军早就走熟了,因为足利义材和田山尚顺的军队就在本州岛东南侧的纪伊国,以前大明军队经常与他们做交易,比如上次李安良就是穿过这条航线来到倭国,近距离观察了一下倭国军队之间的战斗,虽然倭国人的装备差劲之极,但是打起仗来那股不要命的劲头却让他十分满意。

不过这次大明军队的目的地却不是纪伊,而是越过纪伊后,再次一路向南,一直到武藏国与下总国,也就是后世的东京湾一带,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舰队突袭武藏国的江户城,结果只用了短短半天的时间,就把江户城打了下来。

武藏国本来是扇谷上彬家的领地,江户城也是上彬家最重要的据点,这段时间上彬氏一直与南方控制着伊豆和相模两国的北条早云苦苦争斗,上彬家现在处于弱势,在占据上损失了不少家族的精锐,本来还有一息反击的机会,可没想到祸从天降,半路竟然忽然杀出大明的舰队,并且还占据了他们的大本营,这让他们是万分震惊,想要找大明理论却没这个胆子,最后只好带着残余的人手逃到河越城,将整个武藏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让给了大明的舰队。

神周占据了江户以及武藏国的东部之后,并没有停止进兵,而是带着军队在整个江户湾之中横行,下总、上总、安房、相模这四个地区全都迎来了大明舰队的光临,凡是位于海岸的城市,全都被神周带兵扫荡了一番,期间还有千叶氏的战船想要偷袭,结果被神周带着舰队把对方打成碎片,一个战俘也没留,并且还对千叶氏的沿海城市进行了炮击,结果导致千叶氏元气大伤,最不得不向大明舰队表示屈服,并且赔偿了大量的钱财与女子,这才让大明舰队的怒火暂时平息下来。

经过神周的耀武扬威后,再加上把千叶氏打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这让整个江户湾周围的几个势力全都老实了,他们也认清了自己与大明舰队之间的差距,知道哪怕是他们联起手来,也不会是在大明舰队的对手,所以他们立刻收起凶恶的嘴脸,改为一种谄媚的姿态向大明舰队示好,争相给神周那里送来女子和财物,希望能够换来在大明的友谊,只不过这些愚蠢的倭人却不知道,神周这次从大明带来了大量的武器与士兵,却唯独没有带来任何友谊。

第四百二十五章 倭人仆从军

神周带着舰队进入江户湾,然后以雷霆之势扫荡了江户湾周边的海岸城市,然后又把偷袭自己的千叶氏打的大败,最后不得不选择了臣服,附近的其它势力看到大明军队的强盛,一个个也都吓的不敢动弹,甚至还送上女子钱财以求平安。

对于这些向自己示好的倭国氏族,神周也是来者不拒,凡是送礼的全都收了下来,然后交给舰队中的监军,再由监军以朝廷的名义把这些东西分配下去,虽然同样都是收卖手下的人心,但却只能由代表朝廷的监军去做,若是神周擅自给手下将士赏赐的话,那可就有心怀不轨的嫌疑了。

收下这些礼物后,神周手下的舰队的确安静了一段时间,不过等到神周和李安良把江户城安定下来后,立刻就开始了扩张,先是距离江户最近的太田氏遭受了灭顶之灾,据说原因是神周想要纳太田氏的女儿为妾,结果人家不愿意,于是神周就借口说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于是一怒兴兵灭了太田氏,至于太田氏的女儿也被做收到身边做了丫鬟。

灭掉了太田氏后,大明的军队就开始与新兴的北条氏接壤,这时的北条氏刚刚由家主北条早云创立,占据着伊豆和相模两国,而且家族势力正处于上升期,若是没有大明军队的到来,十几年后,北条氏就会吞并武藏、下总等国,成为关东地区一方霸主。现在北条氏虽然还没有日后的威势,但在江户附近的几个氏族中,却也是一等一的势力。

然而很可惜的是,北条氏虽然有着远大的前景,却无奈被大明军队的到来打断了发展的进程,神周灭掉了太田氏后,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相模,短短几天之内就打败了北条氏,相模国也落入到大明军队的手中。

不过在控制了相模和武藏的大部分地区后,神周就没有再大规模出兵,而是以蚕食的方式,慢慢的侵占与江户接壤的下总国地区,这里是之前被神周打败的千叶氏的地盘,对于大明军队的侵占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一直的退让。

也正是趁着这段时间,李安良终于出面了,他开始以大明朝廷的名义招募倭人组建仆从军,毕竟随着他们在倭国占据地盘的扩张,带来的军队很快就有些捉襟见肘,甚至加上那一万朝鲜军队也一样,所以招募当地的倭人也是势在必行。

说起来倭国经过多年的战乱后,国内的百姓也是民不聊生,江户这里虽然不是倭国的政治中心,但是也时常受到战乱的威胁,比如北条氏和上彬氏这些氏族,彼此之间也是征战不休,无数倭人因此而流离失所,田野与道路两侧经常可以见到因饥饿而死亡的倭人。

也正是倭国的这种情况,所以当李安良放出要招兵的消息,而且军中不但可以吃的饱,甚至还有军饷可拿,虽然仆从军的军饷无法与大明的正规军相比,甚至也无法与朝鲜军队相比,但却也养活一家人,这点倭国的其它氏族根本无法与大明的军队相比,因为他们的军队只负责给士兵提供食物,根本没有什么军饷可言。

丰厚报酬再加上每日三餐,这点比倭国士兵每天只吃两餐可要强多了,再加上这时代的倭国人也没有什么家国的概念,所以当李安良放出招募仆从的消息后,无数倭人蜂拥而来,争先恐后的进入江户城中,希望早点加入到大明的仆从军中,这样不但自己不用挨饿,家里也能吃一顿饱饭。

不过报名的人虽多,但是李安良招募时的条件却也是十分苛刻,首先倭人仆从军只招募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人,当然有武艺或上过战场的人优先,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报名之人必须有家室,而且在进入仆从军后,必须将家室迁到江户附近统一居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倭人的忠诚性,毕竟神周他们远离大明作战,他们可不想招募的倭人军队反戈一击,所以那些倭人在外作战时,他们的家人就是人质。

对于要以家人为质的苛刻条件,那些倭人却都觉得很正常,毕竟大明军队提供了那么优厚的条件,当然不可能什么人都收,而且为了保证士兵的忠心,将家眷迁到江户附近也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哪怕条件苛刻,也挡不住倭人吃饱饭的热情,这使得李安良的招兵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短短三个月的功夫,就已经招到了五万倭人士兵。

不过相比那些进入仆从军的倭人,被淘汰下来的倭人数量更多,对于这些淘汰的倭人,李安良本着不能浪费的原则,与神周商议了一下后,就在仆从军之外又成立了一支治安军,这些治安军没有数量规定,对人员的要求也不多,只不过待遇上却与仆从军有着极大的差别。

比如仆从军一日三餐,使用的是大明提供的制式装备,而且每月还有军饷可拿,但是治安军却只能一日两餐,也没有什么军饷,至于武器装备,则只能使用大明军队淘汰下来的一些即将报废的武器,连军服都没有,站在一起花花绿绿的,看起来都让人可怜。

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些能够进入治安军的倭人依然是十分兴奋,毕竟再怎么说治安军也是个能吃饭的地方,而且相比其它的氏族军队,治安军中的伙食也要强的多,每次也能吃饱,不像其它的氏族军队,说不定哪天就会断上几顿伙食。

另外更让治安军感到高兴的是,他们名为治安军,一般来说是用不着他们上战场的,平时只负责各地的治安情况,最多是遇到抢劫之类的强盗,他们就会出动数倍的军队去剿灭一下,可以说十分安全,不像其它的氏族军队那样,天知道会在哪天把命丢在战场上?

李安良一下子招募了这么多的倭人军队,花费的粮食和钱财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后勤的压力也很大,不过神周他们是海军,有专门的运粮船队,只要粮食不够,船队就会从大明运来粮食,其中大明的正规军吃的是大米和面粉,至于倭人军队,吃的则是番薯干和玉米粉。

随着大明推广番薯和玉米,现在这两种粮食都已经泛滥成灾了,不过越是这样,大明对这两种作物的管制就越严,凡是运往大明之外的番薯和玉米,全都要经过加工,保证不能让一粒种子流落到国外的土地上。

当然了,大明想要完全杜绝玉米和番薯的外流,根本就不太可能,毕竟这东西已经在全国推广了,大明对边疆的管制又不是那么严格,所以传播出去也是迟早的事,不过大明已经对周边各国发出警告,凡是不经大明同意种植这两种作物者,必然会引发大明的怒火,到时就等着大明的军队讨伐吧。

神周他们运来的番薯干和玉米粉,就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那里出产的,这两地土地肥沃,番薯和玉米的产量很大,想要加工做成粉丝之类的衍生产品,可是这类产品的市场早已经被台湾等先种植番薯和玉米的地方抢占了,所以后来的一些地方都在为这么多的番薯和玉米发愁,幸好周重在海外移民需要大量的粮食,这才给山东和辽东等地找到一个好销路。

正是有了番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作物的支撑,所以李安良才敢在倭国肆无忌惮的招兵,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如何养活这些倭人,这就是大明国内粮食太多带来的好处,不过粮食太多有时也不见得全是好事,比如大明现在就遇到一些粮食太多遇到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周重想要将大明百姓从国内迁移出来就变得有些困难了。

粮食多了,大明国内各地都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这样一来,就算是遇到什么灾荒,也根本不用发愁粮食的问题,只要当地的官员有点良心,在灾荒时打开粮仓,灾民们就能安然的度过灾荒,而对于那些传统的大明百姓来说,只要在家能有口粮食吃,他们就会安心的在家里呆着,哪怕是在家受穷,也不愿意冒险去海外那种荒蛮之地。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每年从大明迁移出动的灾民日益减少,甚至按照总督府官员的估计,最多三年之内,大明国内就不会再有灾民迁出。

对于这个结果,周重也是十分的无奈,甚至有时候他也会想,若是早知道因为玉米和番薯的作用,导致大明国内的百姓不再向外迁移的话,他是否还会把番薯和玉米献给正德?不过周重最后得出的结论却依然没变,就算是早知道如此,他也会把玉米和番薯献出来,毕竟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每年有那么多的大明百姓因饥饿而死。

海外还有大量的土地等着大明百姓开发,可是现在周重的移民工作却遇到上面这个大问题,这也使得周重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移民策略,转而使用另外一种办法进行移民。

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利诱人

松江府的上海新城依然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随着李安良把数万朝鲜劳工送过来后,整个上海新城的建设就加快了几个档次,现在新中的一条中心大街已经完工,街道中段是一座高大的府邸,这个府邸就是周重日后的总督府,府邸周围是个广场,车马和人流经过这里时,都需要从广场两侧通过。

周重与王守仁、焦芳三人再次来到上海新城,今天负责新城建造的官员告诉他,总督府大体上已经建造完成,现在就等着晾干了,所以想请周重参观一下,若是有什么不合意的地方,也可以尽快修改,结果周重高兴之下,找来焦芳和王守仁一起来参观一下。

其实总督府也没什么可参观的,因为大明对各级衙门的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像周重在上海新城的总督府,几乎就和他在双屿港的总督府一模一样,甚至连房屋的高度都丝毫不差,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座总督府用了大量的水泥,这使得整个总督府里充满了一股湿水泥味,估计得好长时间才能散尽。

新盖好的房子墙壁还没有干透,房子里的湿气很大,这时候肯定是不能用人的,只有等到墙壁干了之后,里面的湿气散尽,才能搬进来住。不过为了能让周重早点住上新的总督府,现在整个房间里都点上了碳盆,估计再过几天就能烘干了。

总督府没什么好看的,周重之所以把王守仁和焦芳都拉过来,自然有其它的事情商议,说起来他们这段时间都很忙,成天呆在自己的衙门办公,于是周重就借这个机会把人叫出来,一方面是出来透透气,二来也顺便商议一下大明国内灾民减少的情况。

“现在台湾那边已经不需要再移民了,但是南洋想要开发出来,却需要大量的移民支持,现在南洋的移民才刚刚开始,到现在一共才迁移了不到百万的移民,这点人根本就不够开发南洋的,可是现在大明国内的情况好转,愿意移民的百姓越来越少,不知两位有何办法?”周重带着两人来到总督府的后花园,这里现在还是一片荒凉,除了几个建造好的亭子外,就只有一个用来做池塘的大水坑了。

王守仁和焦芳随着周重进到亭子里坐下,然后只见焦芳首先开口道:“南洋的马六甲和旧港分别位于马来半岛和金洲,按照大人之前的想法,要先在南洋的各个大岛上建立汉人的居住点,现在马六甲和旧港那里已经不再需要移民了,吕宋北方大岛的移民也已经进行了大半,剩下的今年就能完成,日后这三个地方只需要努力发展经济,鼓励当地的百姓生产,剩下的就不用我们再操心了。”

说到这里时,焦芳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如此一来,南洋剩下的大岛之中,只剩下吕宋南方大岛、爪哇岛,以及婆罗洲以东的几个大岛,在这些大岛中,爪哇岛一向都是南洋土人的文明中心,那里的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不过那里的土人国家也有一定的实力,我们想要完全占据爪哇的话,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剩下的几个大岛,却都是穷山恶水,连居住的土人都不多,所以我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移民迁到那里!”

将南洋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中,这个想法是周重提出来的,不过当初他对这个时代的南洋了解并不多,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