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战争虽然停止了,但是大明对外的经济扩张却更加迅速,特别是对于那引起乌兹别克人,他们已经被大明的军队给打怕了,最后不得不与大明签订了通商条约,允许大明的商队经过他们的领地去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也意味着汉唐时的陆上丝绸之路再次被打通。

在大明向西方扩张的同时,周重也没有忽略东南方向的扩张,特别是东南半岛的越南等国,本来当年成祖之时,大明已经灭掉了越南,并且设立了效忠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可惜百年前越南人黎利发动了南山起义,再次把越南从大明独立了出去,而且与大明确立了臣属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并不稳固,大明也经常支持东南半岛的其它几国对越南进行打击。

以前大明国力受限,所以不能直接出兵东南半岛,不过后来随着大明国力的增强,对东南半岛的各个国家也开始强硬起来,特别是曾经反抗过大明的越南,更是直接受到大明的打击,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报复当年越南人的反抗,更是因为经济利益。

越南的领土是一个狭长的长条形,而且把东南半岛东部海岸几乎完全占据,本来越南南部是占城的领土,但是在几十年前,占城已经被越南攻陷,现在占城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已经成为越南的附属,而且占城同样是大明的属国,当年曾经向大明求救,可惜大明当时国力不足,虽然要求越南退出占城,但最后却被越南拒绝。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打着帮助占城独立的旗号,从水陆两边对越南的黎朝发起进攻,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越南的大部分军队给打垮了,并且占据了沿海的各个重要港口,这些港口在大明的手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大明与南洋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而且在十年的最后一年里,大明与奥斯曼旁边合作修建的苏伊士运河也终于成功通航,亚洲与欧洲的船队都可以通过这条运河互相来往,这不但增加两大洲的文明交流,同时更是极大的促进的两地的经济交流,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大明,霸占着南洋与印度洋的大明可以自己的船队通过这条运河直接送到地中海,与威尼斯等地的商人进行交易,这让大明的海贸交易量直接上升了一个台阶。

当然了,奥斯曼帝国做为苏伊士运河的直接控制者,他们每年都可以从运河中赚取巨额的税收,这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大财源,不过他们对运河过往船只的收税数目也不是随意制定的,而是必须经过大明的同意,一来大明是运河的承建方之一,二来大明的商船也是运河最大的使用者,最后则是大明在亚丁湾也保持着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着进出红海的船队数量,所以大明对苏伊士运河也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说起来大明与奥斯曼帝国自从签订了苏伊士运河条约后,双方的关系一向十分不错,哪怕是在赛利姆死后,苏莱曼成为新的苏丹,这位年轻的苏丹更是积极的与大明展开交往,双方在工商业方面有过很多的合作,其中不但有民间的合作,甚至大明还同意向奥斯曼帝国出口一些武器,比如大明的火炮、火枪和刀剑等,这些都是扩张中的奥斯曼帝国急需的。

不过猛兽终归是猛兽,他们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和平相处,但是等到时间一长,迟早会爆发出一些冲突,大明与奥斯曼帝国也是如此,随着大明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奥斯曼帝国同样也开始向东扩张,而且他们已经数次打败新兴的萨法维帝国,将自己的国土推进到阿塞拜疆地区,只要等到他们彻底的灭掉萨法维帝国,就可以进入到原来的帖木儿汗国境内,到时他们与大明恐怕很难和平相处。

另外苏伊士运河每年的巨额利润,使得奥斯曼帝国对其更加的重视,而且他们连年对外征战,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现在苏伊士运河就是他们的经济后盾之一,甚至他们想要把征税的额度提高一些,但这却无疑会损害大明的利益,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发生了分歧,只是现在时间还短,暂时还没有爆发出来。

除了上面之外,大明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了,十年前大明组织了第一支探索船队去了美洲,由于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这次探索十分顺利,船队很快到达了美洲,并且沿着北美洲的海岸线南下,最后终于来到中美洲,并且还遇到了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见到大明的船队后,也同样十分的惊讶,虽然欧洲有不少人相信大地是圆的,但是这个猜测并没有得到证实,所以他们一直认为大明在自己的东方,但是没想到大明却突然从自己的西方出现,这让西班牙人一时间无法相信。

西班牙人早已经将美洲看做是自己的私人领地,任何其它势力的入侵,都会被他们当成敌人,因此在西班牙人反应过来后,很快就对大明的这支探索船队进行了攻击,只是他们的海上力量都集中在美洲的东侧,对于从西边来的大明船队顶多是封锁海岸,不让大明的船队靠岸补给,但是美洲的海岸线很长,这种封锁对大明的船队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除了刚开始时大明损失了一些人手外,其它的并没有太大的伤亡。

不过大明船队的到来,也让西班牙人从独霸美洲的美梦中清醒过来,他们立刻组织人手探索到达美洲西海岸的航线,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后世的麦哲伦海峡,虽然这条海峡十分危险,但却让西班牙人调集了数支舰队到达西海岸,防备大明船队的再次入侵。

西班牙人实在太贪心了,他们明明知道两大美洲广阔无比,但却依然想要阻止其它势力的入侵,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的确凭借着强盛的国力把欧洲其它国家挡在美洲外面,但是后来随着他们的衰弱,欧洲各国纷纷进入美洲,很快把西班牙的势力瓜分一空,除了美洲那些西班牙与当地人的混血儿外,西班牙几乎没有在美洲留下什么东西。

周重知道美洲的重要性,也对那里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十分垂涎,所以他对美洲也是势在必得,当探索船队回来后,并且得知了与西班牙人的冲突,这让他十分恼火,又加紧派出几支探索船队,彻底的将航线搞清楚后,这时的大明海军也已经改编完毕,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第一次出征,目标就是打败西班牙人在西海岸的所有势力,并且在那里建立一座属于大明的港口。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与西班牙人的战争终于爆发,当大明舰队与西班牙人的舰队在美洲西海岸相遇时,两支舰队爆发了第一次冲突,这也揭开大明与西班牙之间延续了上百年的战争帷幕。

第五百四十章 大结局

说起来西班牙人的舰队实力还不如葡萄牙人,大明可以打败强大的葡萄牙舰队,自然也可以打败西班牙舰队,更何况这次出征的太平洋舰队还是大明海军中的精锐,虽然劳师远征有些吃亏,但是打败西班牙人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不过首次交战的西班牙人并没有气馁,国内正在组织第二支舰队出征,看样子是无论如何也要把大明赶回去,但是这时大明已经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各占据了一个港口做为自己的据点,开始真正的美洲殖民,期间西班牙人虽然也想过从陆地上与大明交战,但是几次接触战后,西班牙人发现自己并不占任何优势,大明的军队不是那些连铁器都没有美洲人,而是拥有火枪和火炮的强大军队,所以在吃了几亏后,他们只能选择默默忍耐,等待着国内舰队的到达。

接下来的数年里,大明与西班牙就在美洲展开了无数次的战争,双方投入了大量的海陆军队,整个美洲西海岸战火连天,甚至陆地上的战争还把当地的美洲人牵扯进来,这主要是西班牙人对美洲人实行的屠杀激起了这些人不满,现在看到大明的到来,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开始与大明展开合作,而大明也愿意给西班牙人找一些麻烦,于是就给了这些美洲人许多帮助,比如武器方面,这使得美洲人战斗力大增,开始组建起小股的部队骚扰西班牙人后方。

不过西班牙人也不傻,他们感觉到大明与美洲人联合在一起后,也立刻转变策略,开始扶持一些美洲人做为自己的帮手,结果整个中南美洲是乱成一团,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上,到处都是战争。

大明的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工商业十分发达,这使得大明的国力强盛之极,可以支持海外的军队长年累月作战,但是西班牙却没有这个优势,所以他们在与大明激战了几年后,国力大幅度衰退,再加上欧洲也不太平,他们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力量自卫,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这场西班牙与大明的殖民地争夺战,最后以西班牙主动求和做为结束。

大明与西班牙双方签订了条约,在美洲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其中大明占据美洲的西海岸,而西班牙则占据美洲的东海岸,想要进入对方的势力区域,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至于陆地上的划分,就没有太明确的条约,只是笼统的制定了“谁先发现就属于谁”的条文,而且双方都要保持克制,不能擅自发生冲突等等,这主要是美洲的区域太大了,短时间内两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当然这种和平其实是十分短暂的,因为大明与西班牙的战争并没有决出胜负,确切的说,是双方都没有认输,西班牙只是因为国力不继,所以才暂停了战争,而大明则需要时间抢占美洲的地盘,所以才达成了这么一份条约。

但是在短短几年后,大明与西班牙再次发生冲突,然后就是一场打打合合,似乎没有止境的战争,这场被后世称之为“美洲争夺战”的战争足足打了上百年,最后以西班牙的衰落而结束,而大明则趁机接管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地盘,成功的占据了大半个中南美洲。

对于这些海外的扩张,周重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不太重视了,一来大明的国土已经足够庞大了,人口的增长已经有些跟不上了,二来太大的领土在管理方面也有些问题,比如南洋那里,就有人想要划地为王,只可惜还没等他们发动,就被锦衣卫察觉到了,然后就是大军的清剿,而且对于这样的分裂势力,周重一向是心狠手辣,每次都是血流成河,这也极大的威慑了那些野心家。

随着儿子朱载垣的成长,周重也在慢慢的放权,毕竟相比之下,他的长子才是大明合法的继承人,他可不想因为皇位而让儿子对自己产生怨恨,甚至发生父子相残的惨剧。不过周重虽然在放权,但他最后却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限制皇权。

皇权是个很危险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大明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整个国家的安危都系在皇帝一人身上,若是遇到一个英明或平庸的皇帝,对于帝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甚至一个发皇帝会让帝国更加兴盛,但若是遇到一个胡作非为或昏庸无道的皇帝,那对整个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历史上无数次的教训告诉我们,皇帝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想要改变皇帝对帝国的影响,就必须削弱皇权,只有皇帝手中的权力变小了,那么他对帝国的影响也就变小了许多,哪怕是遇到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对大明所造成的伤害也是有限的,而想要限制皇帝的权力,周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内阁。

当年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位,将大小政务都一下子揽到自己身上,可惜皇帝不是超人,他也需要一些人来分担自己的政务,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就出现在,而且慢慢的形成完备的内阁制度,可以说内阁已经完全的替代了原来宰相的位置。

皇权与相权向来都是相辅相成却又相互牵制的,朱元璋的无心之举,把相权分担内阁的几个大臣身上,这样就不用担心朝中会有权臣出现,而且内阁可以承担更多的政务,这也从皇帝手中分去了更多的权力,当年正德不理朝政,大明依然运转如故,这些都是内阁的功劳,而想要限制皇权,内阁就是最合适的工具。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开始制定一部最高法,将皇权与相权做了明确的划分,其实这就是一部宪法,而且在督察院的地位提升之后,大明的司法已经从行政中独立出去,所以这部宪法的出现,不但限制了皇权,同时也让督察院有了限制内阁权力的正式工具,但是督察院同时又受到皇权与内阁的双重制约,三方制衡之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固关系。

有了这部宪法,就可以将皇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当皇帝想要违反宪法之时,内阁有权驳回命令,这点也是内阁对付皇权的老手段了,只是现在被正式写进宪法,使得内阁可以有法可依,至于都察院,则可以监督皇帝对自己权力的使用,若是违反宪法,同样会被都察院所告诫,甚至对皇权做出限制。

为了使宪法具有权威性,特别是对皇权进行限制,仅仅只靠内阁和都察院还是不够,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军队的支持,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大明的所有军队都受到大明皇帝的指挥,但这一切是在皇帝没有违反宪法的前提下,若是皇帝违反宪法指挥军队,特别是用武力威胁内阁和都察院时,军队将暂时脱离皇帝的指挥,这点也被周重写进军校的校训中,每个军官都要学习宪法中关于军队的条例,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

另外皇帝虽然拥有对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但平时军队却依然受到兵部的管理,只有在发生对外战争或内部叛乱时,皇帝才有权调动军队。

相比军事方面受到的限制,皇帝对行政与司法方面反而拥有更大的权力,因为皇帝都有权对行政与司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拥有相当的决议权,这是来自皇位本身的权利,内阁与都察院也无法对其进行限制。

周重对于皇权的限制,一开始受到不少人的指责,特别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周重之所以限制皇权,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儿子登基后,会削弱他这个监国的权力,所以才会对皇权进行限制,这种说法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具有极强的鼓动性,甚至连周重的儿子朱载垣都因此有些疑惑,后来还是周重将他叫到书房,将自己对大明的打算完全交待出来,这才让朱载垣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正德三十年时,已经四十五岁的正德不甘寂寞,再次发军攻打乌兹别克人,希望可以抢在奥斯曼帝国之前,把整个帖木儿汗国原来的领土抢占过来,本来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当战争快要结束时,正德忽然在战场上马失前蹄,身体受到重伤,本来是可以治好的,但再加上水土不服的原因,结果导致正德高烧不退,最后终于死在了中亚的战场上。

正德的去世,标志着大明旧时代的落幕,同时也标志着大明在中亚扩张的结束,当正德驾崩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周重把自己关在书房中痛哭了一场,等到他走出书房时,立刻让人准备儿子朱载垣的登基大典,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朱载垣登基后,周重就彻底的把朝政放手了,正德的遗体并没有运回北京旁边的皇陵安葬,而是被安葬在中亚南部,也就是后世的阿富汗与巴勒斯坦的交界地区,那里也是正德战死的地方,而且这也是正德的遗命,因为只要他的陵墓在这里一天,大明就一天不会放弃对中亚的统治。

周重万里迢迢来到中亚参加了正德的葬礼,这场葬礼并不是以皇帝的国葬之礼,而是按照正德的遗命举行的军葬,在正德的陵墓周围,是所有在中亚战死将士的陵墓,他们将用自己的身躯继续守护着大明的皇帝陛下。

周重在正德墓前再次痛哭了一场,然后忽然从大明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他的妻妾儿女们,整个大明只剩下朱载垣这个长子做皇帝,而每当别人问起周重的下落时,朱载垣却只是苦笑不止,因为他不能告诉别人,自己的父母着兄弟姐妹去游玩了,唯独把自己扔下来做皇帝。

多年之后,大明忽然出现了一样新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名叫火车,可以在铁轨上日行千里,而且只消耗煤和水,奔跑起来吞吐着黑烟,十分的有趣,而且更加有趣的是,火车这件新发明并不是大明本土的人发明的,而是从南洋之南的澳洲传来的,那里已经有不少汉人定居,而且发展十分的迅速,特别是澳洲的东南沿海,更是汉人的聚居地,据说那里的龙虾比人都大,另外还有海参等美食,是一处休闲的好去处。

……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