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才不是大文豪-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钱浩的支持者是欣喜,那么吴学光这些就是惶恐。

    早在几年前,他们就有些忧虑,因为钱浩鼓捣出一系列经典作品。可那时,国内封禁钱浩,所以他们勉强还能淡然处之。

    但现在……

    不提国内大肆报道钱浩,就说钱浩在国外的成就,就足够他们惶恐不安。

    华夏第三位圣人!

    钱浩这样的名声,那可是足以青史留名。而这么一来,他们不就也留名了?可惜,留的是反面人物的名。

    一想到这点,他们心里就闷的慌。

    当初,谁想到这一点?

    他们故意将钱浩与孔子对比,很成功,钱浩上当了,口出狂言。结果也不错,大家都嘲笑钱浩。

    然后呢?

    这才几年,准确的说,只不过区区五年,钱浩就真的做到了!

    尽管他们,或者说很多人,觉得钱浩还比不上孔子。可是,西方承认钱浩是圣人那便足够了。

    实际上,基于文化差异,双方弄错了一件事。

    那就是,西方觉得钱浩是华夏第三位圣人,意思是钱浩名声排在第三。而在东方,这所谓第三位圣人,便是实实在在的圣人。

    不管圣人与否,总而言之,钱浩已然成为当世第一人。没错,当世第一,而不是东方或者西方。

    这场哲学之辩,搅动了整个西方,颠覆了以往的哲学体系。与此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东方。不提其他国家,单说华夏,共党开始逐渐占据上风。

    相信不久之后……

    钱浩得知这一点,心里并没有多大波动。便是张好古告诉他,他可以风光的回国了,他也只是微微一笑。

    是的,他还不打算回国。

    他打算趁着这个时机,抛出一系列经典著作,彻底奠定自己的名声。然后,他再风风光光的回国。

    这个决定一下,他便开始沉下心,一边考察美帝,一边码出那些经典作品。

    别人不知道,仍然在讨论哲学,愈演愈烈。一大批教授都叛变,成为钱氏哲学拥护者,而且还蔚然成风,俨然一副大派模样。

    至此,钱氏哲学站住了跟脚。

    当别人为这事高兴时,钱浩突然抛出一部小说,惹得很多人都哭笑不得。

    可看到那部小说,他们又不得不承认,确实写的好啊。(未完待续。)

第385章 接二连三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十一月,这句话如同寒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北美大地。

    在学校,四处可见学生们高喊这句话;在街头,失业的工人也借此鼓励自己。便是渔夫们,即使不是墨西哥湾流的渔夫,每天早起打鱼也会笑着互说这句话。

    很难想象,一句话居然如飓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北美大地。不止是学生喜爱,不止阳春白雪们喜欢,下里巴人同样也喜欢。

    或许,这就是《老人与海》的魅力所在。

    对,这句话出自《老人与海》,确切的说,出自书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之口。可是,就是这个老人,令这本书超越了许多经典名著。

    这个老人,也就是圣地亚哥,是人类某种精神的外显。人们很难想象,一个枯朽的躯体,居然饱含着那样伟大的精神。

    或许正是因此,这部小说一出来,立即便风靡了北美大地。不独美帝,其他几个国家也是。

    尤其是墨西哥,生活艰难,人们读到这部小说,竟然多数为之热泪盈眶。更有趣的是,这部小说的发行,居然很是挽救了一批想自杀的人。

    此事一经报道,顿时轰动北美。

    当然,《老人与海》的畅销,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噱头。实际上,这本书的畅销,一点意外也没有。

    姑且不说它的质量,单凭钱浩的名声,以及用英文写作此书,便足够这本书火爆。更何况,有《百年孤独》在前,人们对这本书的期待自不必说。

    该书发行不过几日,已然打破畅销榜,一举超过其他畅销书。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其他书是通俗读物,而这本却是经典名著。以经典名著的身份,畅销超过通俗读物,顿时又惊呆了一大批人。

    可是,整个北美都没想到,这也不过开始罢了。是的,在接下来的几周,这本书开始卖到欧洲,澳洲……

    许多地方,无一例外,全部都畅销了。

    这畅销,居然超过《百年孤独》。关于这一点,钱浩也有些愕然。两本书质量,因为都是名著,不太好比较。

    可是,销量差距怎么那么大?

    这个疑问,他想的时候不明白,事后却突然明了。诚然,两本都是名著,但《百年孤独》讲的是南美洲,自然不如《老人与海》。毕竟《老人与海》,讲的乃是一种精神,何况更贴近西方文化。

    在钱浩想通这一点之前,《老人与海》已经风靡全球。

    在中华也不例外,人们得知钱浩一本书卖疯外国,顿时也开始疯狂购买。他们自豪,他们想知道什么书,居然有这样的魅力。

    这本书的意外畅销,当然,这意外是相对《百年孤独》。

    当时,这本书发行之前,一批人是不看好的。他们说,钱浩才发行《百年孤独》,又忙着搞哲学,小说肯定没有打磨好。

    这观点刚出来,那可是不少人都认同。就是钱浩的拥戴者,也有不少信服,并且劝说钱浩的。

    可是,在《老人与海》发布之后,他们全都闭嘴了。

    然而,这些庸人哪里想到,《老人与海》恐怖的不止销量。在销量渐渐回落之后,它的名声顿时爆发出来。

    美帝著名新闻人,著名作家凯蒂,激动的说:

    “老人与海,这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以新闻体写小说,简练明了,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净化西方文坛。”

    新闻体,简练朴实,这就是海明威作品的特色。

    仿佛为了回应凯蒂,在他发表看来之后,钱浩又一连发了几部海明威的大作。

    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

    这一次,其他作家、评论家也坐不住了,纷纷跑出来发表看法。

    “很难想象,一个华人居然将引领西方文坛。没错,我说的是西方。”

    “迷惘一代这个作家群体,从钱浩之后,无疑将被发扬光大。”

    ……

    这本书评价的爆发,引发其销量的反向,居然挽回跌落的势头。这一点,再次惊呆了民众。

    这就结束了?

    嗯,结束了。

    民众们这么想,那些精英们也这么想,觉得这本书也该歇歇了。毕竟都搅和两三个月,也是时候消停了。

    但是,它没有消停。

    就在势头再次回落之际,这本书以及《百年孤独》,一同获得许多奖项。

    美帝的,南美的,以及欧洲的……

    两本书,可谓包揽了这一年的各大奖项。人们无言可说了,如此之壮举,试问古今几个人做到?

    而如此壮举之后,钱浩的名声已经彻底稳固,没人能够动摇了。

    是的,他成了世界级作家。

    人们不再怀疑,人们开始相信,他不是一时的灵感,而是拥有着天才的大脑。

    这些奖项的颁布,尤其是诺贝尔奖,把钱浩的名声送到了每一个现代国家。自然而然,他的书也是的,在各个国家的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堆着一垛,全都是他的书――

    不仅有英文写就的,还有中文写就的。

    人们不管懂与不懂,喜爱与不喜爱,全都打包似的购买回家。这,就是诺贝尔的影响力。

    影响力与之媲美的,也就中华的最高文学奖项了。

    诺贝尔引发的销售狂潮,直到第二年五月份才冷却下来。而这个时候,钱浩的作品销量总数,已然成为全球第三。

    第一是中华字典,第二是圣经。

    这个时候,中西作家都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总能发布作品了吧。没错,这几个月,他们都不敢发表小说。

    实在没办法,钱浩压在上面,他们害怕自己扑了。尤其是畅销作家,越是畅销越是不敢发布。

    直到五月末,他们眼看钱氏风暴消停,终于如出土春笋陆续发表作品。钱氏风暴的影响,对于文学还是不错,至少增加了不少读者。

    因此,六月初发布的小说,几乎都卖的不错。

    可就在此时,那些作者还没来得及高兴,忽然听到一个令人发指的消息。

    这消息,又和那个可恶的钱浩相关。(未完待续。)

第386章 第一人

    这消息传来的时候,钱浩正在和弟子们编撰新书。

    作为师父,带着一帮弟子,他也很有压力的。你说吧,他自己万古流芳了,弟子们却个个普通,那不是大煞风景?

    于是乎,他一番深思,想出一个绝妙的点子――

    集诸多弟子,一起编撰一部著作。

    点子好想,真正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三十二个人,编撰一部书,这书得多大啊。小的怎么行,太小还不被人嘲笑?

    不过,这也拦不到他。

    他再次深思熟虑,就想到了解决的法子。当天,也就是五月一日,他召集弟子们,眯眼笑道:

    “你们跟在我身边也有一段日子,我这里有个任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胆子接?”

    纳兰轩诺这些人正当年少,哪有什么不敢。钱浩这么一说,他们立即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应。

    听到弟子们的话,钱浩笑道:“现在应的轻快,后面可不要叫累。我这任务其实也不难,便是你们各自分组,把全球每个国家的历史整合出来。”

    这就是钱浩的办法,让弟子们合著一部全球通史。

    这本书,他前世就有,并不是简单整合历史那么简单。在前世,它是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是影响世界历史的十本书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部通史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如果让他的弟子们编撰,自然编撰不出来,因为他们不具有世界史观。但是,他可以按造前世那本书,把框架提炼,然后让弟子们填充史料。

    如此一来,他的弟子们不就可以编撰了?

    当钱浩把框架一说,纳兰轩诺、楚瑶等人全都精神一震。他们虽然没有全球史观,但见识还是有的,按造钱浩的框架编撰肯定是一部巨著。

    可是,这样的巨著,钱浩居然愿意让他们署名其上。要知道框架有了,填充史料可是很简单的。

    想到这里,他们全都感动而兴奋,同时下定决心不让钱浩失望。

    譬如纳兰轩诺,就紧握拳头,暗道:“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编好这本书。”

    其他弟子也是,一个个摩拳擦掌,做好编撰书籍的准备。他们不傻,钱浩给他们留名青史的机会,他们还能不好好把握?

    只是,他们才编撰一个月,就又听到震撼的消息,从而不得不暂停一天。

    《时代》杂志,要采访钱浩。

    这样一个消息,他们哪里还能不震惊?更何况,这次采访不同其他,乃是将钱浩列为影响全球第一的人物。

    楚客乍一听到,手上的酒壶都歪了,酒水哗啦倒在地上。

    “全球第一人,钱浩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

    其他弟子的表现,并不比楚客好,一个个都傻了眼。采访很正常,可影响力全球第一,这是不是有点夸张?

    钱浩的弟子都这么想,其他人的震惊可想而知。

    先说钱浩的旧友,看到时代杂志的采访,全都睁大了眼睛。他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始终不敢相信,钱浩居然走到这一步。

    他们忽而想起以前,比如网文大神们,想起钱浩写网文的时候。

    那时候,他们也不过觉得钱浩是大神,顶多也就赚的多点,名声大点,他们也不一定超越不了。可现在,他们难以置信,钱浩居然走到这一步。

    秦朝铁骑,也就是钱浩最早的粉丝,听到这个消息也都震惊了。但很快,他们就狂喜,就疯狂的讨论起来。

    他们与有荣焉。

    事实上,不独和钱浩相关的人,整个中华大地都陷入疯狂讨论之中。原因无他,只因事情太惊人。

    影响全球的人物,时代列举的,哪一年不是各个国家的政客,或者什么商业大鳄。总而言之,从来没有一个文人,达到过这样的高度。

    是以,民众们才会这般兴奋。

    前面说到作者们脸色变了,这不是夸张,而是有原因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钱浩的两句话――

    嗯,七月有部小说出版,和弟子合著的史书可能也会出一册。

    就这么一句话,让发布作品的,准备发布作品的作者,全都变了脸色。他们在心里骂娘,妈的,你才消停,怎么又出来兴风作浪。

    然而,读者们却很期待。

    他们发现,钱浩出道以来,除了开始,后面发布的作品无一不是经典,而且发书的速度还奇快。别人一部十年,他一部顶多也就十月。

    当然,合著的那本,人们也很期待。虽然不是钱浩一个人所写,可好歹也是钱浩指导。

    就这样,人们开始不买其他书籍,攒钱等待钱浩的书。这样的人可不少,比如大部分学生,又比如收入一般的青年。

    而这么一来,那些发布作品的作者,其销量顿减。这让他们再次骂娘,可是却也没办法。准备发布作品的作者看到这一幕,当即推迟发布日期。

    也有不信邪的,最终尝到了苦头。

    作品将要发布,人们以为钱浩会安静的打磨一下。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得知钱浩又要西行。

    周游列国。

    这时,他们忽然想到这个词,也就是开始人们嘲笑钱浩的词。他们发现,钱浩还真是周游列国,而且影响力似乎还真不简单。

    这个时候,没人敢嘲笑了,相反都很期待钱浩周游列国。

    钱浩游东瀛,留下许多著作;钱浩游美帝,留下许多著作。那么,钱浩游一个国家,是不是都会留下著作?

    各个国家的人都在期待,许多人都在网上发声,说希望钱浩来自己的国家。至于中华的民众,则希望钱浩回国。

    他们,生怕钱浩再也不回来。

    然而,他们很快都失望了。准确的说,除了俄国,其他国家的民众都失望了。

    因为钱浩宣布,下一个周游的国家是――俄国!

    消息一发布,钱浩还没动身,整个俄国就轰动了。其国的民众,自发的组织起来,准备迎接钱浩的到来。(未完待续。)

第387章 井喷

    莫斯科最大的机场,马克西姆靠在栏杆上,确切的说是被人群挤到这里。

    他的心情之糟糕,从那红红的酒槽鼻就能看出一二。

    “哦,该死的,人怎么这么多。”

    他微敞大衣,灌一口伏尔加,感觉嘴里像烧起火炉,这才稍微平复心情。靠近身旁大胖子,他尽量平静的问:

    “嘿,伙计,这他妈是怎么了?”

    大胖子奇怪的看他一眼,继续兴奋的摇着手里的旗帜,脸颊的汗不舍的滚落。

    “兄弟,你不知道吗,今天钱浩来莫斯科。”

    马克西姆听到这句急促的话,悻悻然回到自己的位置。他知道自己再问,恐怕也问不出什么。

    “钱浩,有那么夸张?”他咕咙一句,颇为不爽的离开。

    他的离开,丝毫不影响机场的热闹。整个机场全都是人,人们在欢呼,人们在尖叫。

    而这尖叫,在钱浩的身影出现的刹那,一下子爆发出来,连天上的行云都遏住了。离开的马克西姆听到,忍不住回头一看,震惊的圆睁双眼。

    “太夸张了,沙皇出游也没这么……”他终于说不出话,嘴张的可以吞下鸡蛋。

    人群之中,钱浩露出公式般的笑容,矜持的摇着自己的左臂。这几年,他到哪都这副场景,动作表情早已经练的娴熟。

    然而,他这例行公事的动作表情,却让人群更加汹涌。每个人都涌过来,好似闻腥的鲨鱼。

    钱浩吓了一跳,没想到沙俄粉丝这么热情,赶紧缩到保镖身后。可是没有用,沙俄的奔放少女突围而来,竟然一把抱住他。

    凶器可怕,令他有种窒息的错觉。亏得这个时候,接待他的国际共党出现,将之带出了人群。

    钱浩来俄,火爆的绝不止机场,媒体、新闻等等都在报道。

    这让马克西姆很不爽,在路上听得是钱浩,回家看电视看的是钱浩,就连上网也是钱浩……

    他看的眼睛都红了。

    国际共党接待钱浩,这是华夏共党下的命令。因为在这边,沙俄十月革命没有彻底成功,所以华夏共党成为执牛耳者。

    钱浩来沙俄不是简单的周游,而是为了布道――布**的道。

    简单的说,就是配合华夏共党,策划沙俄共党……

    实际上,相比其他人,他的任务已经很简单。发表一些作品,鼓励一下工人,洗脑一下,咳咳。

    来到莫斯科之后,他便开始着手自己的计划。起先,自然不撕破脸皮,而是发表一些较温和的作品。譬如高尔基的三部曲,又或者《海燕》这样的。

    这些作品较含蓄,意蕴深刻,虽然没有直写,却也能够激励工人们。就说《海燕》,直看的人热血沸腾。

    如果说这些作品,他是用来激励工人;那么契科夫的作品,如《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则被他用来泼资产阶级的脏水。

    不,不是泼脏水。

    那些讽刺的小说,即使换个世界,在沙俄也同样有原型。

    就这样,一正一反两种手段,顿时激化了这个国家的内部阶级矛盾。这个时候,钱浩就不管那么多了,直接乘飞机离开。

    他可没有那个觉悟,留在革命最前线。

    回到美帝,他并没有消停,反倒发表起之前承诺的书籍。这一次,他选择了马克吐温的作品。

    第一本,便延续了之前的辉煌。

    然而,这也只是开始。人们才说他又开创一种风格,他便马不停蹄的发布马克吐温的其他巨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

    一种风格,就这样在他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