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已,李乐又走回到了讲台上,对着麦克风大声的喊了一句话,压倒了所有人的呼喊:“德意志万岁!”

    然后他走下讲台,赫斯才跟着走上去,开始宣读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同志们!经过伟大的元和工业部所有人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为了证明我们的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国家体制……”

    “现在!我宣布……从明天开始,德国将在部分地区实验每个月六天的休息制度!如果实验成功,这个制度将延续保持下去,战争结束也不会取消!”

    如果说利用妇女来解决工人农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是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做的事情的话,那给工人增加休息时间,就显得有些太过另类了。

    要知道,4o年的时候可不是工人运动的好时候,各个国家,无论资本主义还是**,都还在为了展疯狂的压榨本国工人呢。

    在这个时代,资本家也好,还是急着展本国工业的苏联也好,可都没有双休日这个概念。

    就算是工人急着要罢工,原因也不敢要多休息一天,而是要加班费用和涨工资!

    “曾经,因为我们取消了工会制度,因为我们强制取消了工人游行示威的权力,所以很多国家污蔑我们,说我们不尊重工人的基本权益。”

    “那些人错了!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会在特定的时候表现出来!我们从来没有威胁过我们工人的利益,相反……我们还要重点维护这些利益!”

    “我们要维护每一个德意志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德意志万岁!”赫斯说完之后,抬起了自己的胳膊,对着台阶下面,坐在第一位的元,立正敬礼。

    他的话引起了疯狂的掌声,毕竟这样的事情绝对足以震惊世界,德国人提前实现了两周休息三天这样的壮举,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

    “我们的敌人英国,不愿意解除对德国人的仇视和抵触!战争状态下,我们无法实施增加休息日的承诺!这让我们很不安……”赫斯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说出了随后的话来。

    这样说的核心就只有一个我们给了你们休息日,可是英国人还在和我们打仗,所以这多给的两天休息,要战争结束才能兑现!

    如此安排也在情理之中,工人们在感动之余,默认了这种吞掉他们两天休息时间的决定。

    毕竟自己的祖国还在战争之中,为了祖国多工作两天也是可以忍受的事情加班只是暂时的,战争过去之后,自己的好日子不就来了嘛?

    李乐抛出的重磅,在德国国内形成了一股旋风,这股旋风提高了德国工业的生产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德国工业系统,心甘情愿的进入到了培训接班人的工作当中去了。

    只要培训过程开始,德国就会积累下更多的工人,利用之前良好的教育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在工人素质和数量上,压倒美国和苏联。

    在工业体系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只要原材料供给不出问题,德国战车就将无人能敌!

    “终于,算是走上正轨了……”李乐听着身后无数人的掌声和欢呼声,他知道,自己背后的支持者们,更多也更加坚定了!

221大手笔() 
巨大的工厂厂房内,所有的窗子都有些近似于强迫症一样的,只开了三分之二。

    德国是一个守序的国家,而统治这个国家的政党,也是一个守序到有些执拗的偏执狂。

    墙壁上挂着巨大的红色万字大旗,整个厂房的高度距离竟然就是这面旗帜的长度,隔着窗子,这样的旗帜一面挨着一面,整整有5面之多。

    从这些旗帜的长度,还有间隔以及数量来看,这个厂房已经巨大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而在附近,这座新盖起来的巨大厂房,也确实是一个工业文明的奇迹之作。

    这里引进了从各地定做的新型机器,高大的厂房上还有巨型的龙门吊车,一切都表明,这里每天生产的东西,巨大而且数量众多。

    工厂的最里端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希特勒的画像,看大小至少有两平方米那么巨大。

    画像的下面是一条钢铁搭建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以直接通往这个车间的办公室。

    新建的这个车间,是克虏伯工厂为了量产新型坦克而准备的,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新的决战战车而存在的,包括里面的工人们。

    新的战车采用倾斜的正面装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且固执的德国人还在这辆坦克上坚持使用了火炮防盾设计。

    全新的德国陆军5号坦克项目,经过两个月的设计,终于通过并且得到了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开始建造10辆样车进行测试使用。

    “威廉!威廉!”一个穿着体面西装的工厂车间负责人,一边走下铁楼梯,一边大声的喊道。

    嘈杂的工厂内,一群工人正在生产焊接到坦克正面的装甲甲板,厚度超过85毫米的装甲钢板,一个接着一个被从机器里生产出来。

    在一块冷却下来,并且品相完好的坦克装甲前面,给产品合格证明上签字的男人抬起头来,对着喊自己的领导挥了挥手。

    叫威廉的男人头顶上带着安全帽,身上穿着满是油渍的工作服,不过他负责这条生产线的生产工作,专门制造合格的坦克钢板。

    他是一个操作机械的能手,已经带着两个学徒了,机器上负责操作的就是他的大徒弟,而另一个小徒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所以小徒弟今天休息,晚上才能来上夜班。

    “威廉工程师,辛苦了。”走下铁楼梯的车间主任满脸的笑容,这个车间里,他唯一惹不起的,就是这个技术骨干,钢板生产的大行家了。

    有些人社会地位可能并不高,可他同样是值得尊敬的高人。尤其是在技术含量高的生产企业,老板惹不起的工人,比比皆是。

    就好比开饭店的老板,一般都会对自己的掌勺大厨礼遇有加这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是这样的,上面今天下来文件了,我们这边也开始试用大礼拜制度了。”车间经理很礼貌的拉着威廉的胳膊,向车间外面走去。

    规定就是规定,制度严禁在车间里抽烟,德国人就不会在车间里抽烟,这样的古板和自律,已经深植在德国人的血液里了。

    尤其是克虏伯这样的大型公司,里面的要求和规定就更加严格了。古斯塔夫·克虏伯本身就是一个很古板的男人,他的企业自然也就和他一样精确到极致,容不下一丝错乱。

    “我看了一眼工作时刻表,形式上您是今天休息。”值班的车间经理笑着,抽出了自己的烟盒。

    因为克虏伯公司最近四年赚了不少钱,所以很多工厂负责人还有车间经理,都拿到了不菲的工资。

    德国物资并不丰富,而作为克虏伯,因为和德国军队高层有密切的合作,所以能够在非常时刻拿到不少配给物资。

    这就让克虏伯工厂里的工人还有管理者,都能拿到不少好东西,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甚至还能拿到不少奢侈品。

    比如说,这个掏出烟盒的车间经理,烟盒就是一个制造工艺非常精美的铁烟盒,上面甚至还雕刻了一些花纹装饰。

    走到了车间外面,威廉也没有客气,直接抽出了一根香烟,冷笑了一句:“不是说,根据战时法令,战后才能真正休息吗?”

    他的问题很尖锐,因为在元布了增加休息日的演讲之后,实际上德国还没有执行的企业工厂。

    因为随后战时生产法令取消了增加的两天假期,声称所有德国工人,都只能在战争结束之后,才能享受到相关法令规定的休息日。

    这完全就是在忽悠人啊!给大家许诺让大家多了两天休息日,可回身你就给占用了,这不是玩人呢么?

    一些别的国家,也都在等着看德国人的笑话,毕竟德国推出这种增加休息时间的举措,是在拆其他国家工人的台。

    “文件下来了,规定占用的两天时间,不是用来加强生产的,是用来培训的。”车间经理说起这个事情,就打心底佩服想出这个办法的人。

    虽然是占用了休息日,不过却在这两天占用的时间里,不安排复杂劳累的工作,改成了监工还有教学!

    “培训?”威廉捏着香烟,看着自己的车间经理,开口问道:“培训是什么意思?”

    “就是,今天下午,有100个女学徒,还有100个男学徒,要到我们工厂里来,进行培训学习。”车间经理觉得,这些来的学徒还真是一个大麻烦。

    如果是之前,他还真没有办法安排这么多学徒,到工厂里来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多余的人带着这些学徒啊!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串休出来的休息日,每天都有十几个工人串休出来休息。

    这些人按照法令,就是带这些学徒的人。他们不用干活,可以指挥这些学徒干活,一样是不错的一大群劳动力。

    “200个学徒?一个人要带几个啊?”听到学徒的数量,威廉就知道,这个破事儿绝对是不懂工业的人想出来的。

    他原来做学徒的时候,那是什么个工作模式?先要从最基础的学起,一点点干到车床上,半辈子才打磨出这么一身本领来。

    安排学徒工人靠短时间培训成材,这不是开玩笑么?所以虽然没有说出口,可心底里,威廉是对这种培训嗤之以鼻的。

    “这些学徒工每个月只来我们这20天,剩下的10天是学基本功的,听说学校那边是军事化管理,每天都要加工出多少个零件,才能休息。”经理说出了自己打听到的事情。

    听到经理这么说,工程师威廉先是一愣,然后点了点头看来国家制定这个东西,还是有自己的考虑和打算的。

    “经理,虽然多了两天休息,可这两天,我一个人可带不了200个学徒。”威廉又找到了一个问题,开口说道。

    “看您说的,我哪敢安排200个学徒给你啊……你就带10个!而且是在外面上课,具体带队有党卫队呢……”经理看见威廉手上的烟烧掉了一大半,有递给他一根,开口说道。

    威廉一听党卫队这个名号,在心里吓了一跳。他可不想和党卫队的人有什么关系,那可是一群狂热的人,干了很多不法的事情。

    “放心吧,带队的人都是干净底子的,而且都是青年,也要跟着学的。”知道自己的工人怕什么,车间经理笑着解释了一句。

    他这么一解释,威廉安心了不少。他点了点头,算是体会到了这一次工作安排的良苦用心。

    一个车间就要接待200个学徒,那整个鲁尔工业区要介绍多少学徒?这些学徒最后只要有一半人成为合格的工人,那未来德国就可以把工业规模再扩大一倍了。

    如此多的学徒,即便是最开始无法立刻成为技术工业骨干,可是跟在师傅左右,用流水线生产出简单的产品来,那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有这样的学徒工人,三千人就能成立一个大厂,源源不断的生产合格的齿轮螺丝。

    而原本生产这些零件的更优秀的工人,就可以挪到更高端的领域,去生产更复杂的零件。

    这样层层推动,层层递增,最后推动的复杂工业产品,或者直说一些就是坦克飞机大炮,那会多到什么程度?

    德国不缺钢铁,甚至在44年年末,穷途末路的时候,德国依旧能够每个月生产数百辆坦克,依旧可以生产数百架的喷气式战斗机。

    只要石油等资源跟得上,只要工人的数量跟得上,德国就能无限的扩大自己的产能,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装备,武装更多的军队。

    德国军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他们也可以自豪的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了。

    把这支本来就强大到让对手忌惮的军队,打造成武装到牙齿的怪兽,德国实现国防最强的誓言,似乎近在眼前了。

    “大手笔啊……还真是……大手笔啊……”威廉点了点头,用震惊的语言,这样嘀咕道。

222德国没按剧本走戏() 
“真是大手笔啊!”同一时间,美国白宫之内,罗斯福总统坐在自己的轮椅上,看着一份来自瑞士的回报。

    瑞士作为已经在形式上被德国包围的中立国,相对来说从这里获取情报,还是比较容易的。

    另一方面,美国实际上也是中立国,所以他们的商人理论上来讲,在德国也是受到法律保护与承认的。

    罗斯福看的这份电报,实际上就是从德国那边被送过来的。里面的内容就是这一次德意志经济改革相关的内容。

    在国家层面上,开放女权,甚至要发动妇女为国家奋斗,坦白一些说,罗斯福是没想过的。

    虽然在二战过程中,美国的女权也苏醒过来,可是那毕竟是一个过程,对于罗斯福来说,只能引导疏通,却不能发起。

    和1940年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一样,美国现在也是一个男权社会,同样的也是一个被资本主义控制的社会。

    说美国被大型财团控制了也好,说美国被犹太人阴谋霸占了也好,从根本上来讲,美国是一个资本控制的国家这个说法是正确无误的。

    所以,财团也好,商人资本家也罢,他们不会在利益不明的情况下,就这么放松对工人阶级压迫的。

    压迫工人,让工人用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办法,所以当时的资本家们,是不会轻易为工人降低劳动强度的。

    甚至可以说,不要看今天国外最先施行的双休制度,紧接着又在最近开始实验起更多的三休制度来。

    可在生产力并不充足的1940年,剥削依旧是主旋律,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远没有今天看起来这么友善美好。

    此时此刻的罗斯福,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我们美国能学这一套办法吗?

    作为带着美国扩大内需,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一位很有经济头脑的总统,罗斯福第一想到的,就是德国正在施行的这一套,能不能在美国施行起来。

    不过很快,他就绝望的发现,这一套东西似乎在美国并没有什么市场。

    因为一方面是,在还沐浴和平阳光的美国内部推行大礼拜,增加休息日,会引起广大的资本家的不满。

    另一个方面,德国正在战争状态之中,希特勒宣布暂缓多给的两天休息日,是符合情理的,可美国要拿什么来拖延这给出去的休息日呢?

    最后一点,是德国施行的是“国家社会主义”,这东西至少体现了国家在动员能力上的优越性。

    它有着真正共产主义在群体动员能力上的强大,将煽动和其他东西加入进来,已经发展成了更可怕的一套自我运转体制。

    美国在这方面是比不过的,尤其是在先动摇一部分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国家动员能力就更加低下。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无法保证这种集中培训出来的工人学徒,最后学成了会不会留在原来的单位。

    他们可不像德国人那样,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他们会跳槽,会转变。

    因为没有相应的国家约束力,也不推崇约束工人去向的政策,这会让美国陷入到国内的纷争之中去。

    不能学的话,美国上上下下就要想好,如何要面对这样正在开始紧急动员的德国了。

    “这至少能给德国提供20万几个月之后就能投入使用的女工人,还有更多的男工人。”罗斯福头疼的说道。

    1939年之前,虽然衰败,可欧洲依旧是世界的中心,欧洲的工业还是要比美国更加完善和强大一些的。

    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把自己的科学底子还有海外殖民地,都变成了筹码,交换成了物资消耗在了战争之中。

    拿到了技术,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美国,这个时候才开始在欧洲的废墟上登台亮相,成为世界第一强大的国家。

    前文就已经交代过,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国,主要过程就是助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策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既然威尔逊总统在位的时候,就在开始着手布局,策划新一轮针对英国和德国的世界大战,谋求“欧洲自己把战争打透”这个目的,那美国自然是有所准备的。

    它准备的东西,第一是资源,第二就是已经写好了的,英国和德国必须照着演下去的剧本。

    不过,美国自然也有害怕的事情,他害怕的事情是,在美国自己准备好之前,欧洲人自己就把战争打完了!

    美国害怕的是:欧洲战争之中,一个新的霸主在灰烬中诞生,整合起欧洲的全部力量,抗衡崛起的美国。

    关键在于整合!这个才是美国真正害怕的东西!

    如果欧洲不成为一片废墟,美国战后强大的产能如何倾销?如果欧洲不成为一片废墟,美国人如何堂而皇之的插手欧亚大陆的事务?

    说直白一些,美国确实在地理上有天选之国的优势,可这也是美国自己本身的劣势啊!

    美国原本的算计,实际上是笃定了德国在战争没有结束之前,是无法真正开足了马力,整合欧洲工业体系的。

    现实之中,德国人也确实没有办法在战败的法国领土上,在死不投降的英国展开欧洲工业整合。

    可是,奈何德国在整合欧洲无望的前提条件下,走上了自我挖掘这条让美国想不到的道路呢?

    虽然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可如果依托法国还有一片占领区,德国人尽力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美国依旧要头疼万分。

    德国的工业在这个时候并不比美国落后太多,甚至在底蕴积累上,一些方面还有优势。

    两个国家在工业方面,可不是如今世界霸主美国与弱小德国之间的差距,那个时候德国即便赶不上美国,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还是绰绰有余的。

    为什么在真实的二战之中,两国之间表现出来的差距那么大呢?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制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自己作茧自缚的结果。

    要知道,德国一方面杀戮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给自己的工业生产发展埋下了隐患,一方面也没有能够整合欧洲整体工业能力。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是,德国动员较晚,自我潜力挖掘又没有运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