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9年的战争前夕,在德国拥有的103个作战师当,只有16个装甲师、摩托化师实现了计划的摩托化。
其余部队均靠步行,和1914年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分别。虽然按照德国部队的编制,每个步兵师在编制有942辆汽车,可这个数量从来没有达到过。
和装甲师的坦克从来没有满编过一样,德国所有部队的汽车都没有达到过满编状态……
一个步兵师的补给,大部分仍由1200辆马车装运。这种情况下说机械化推进,未免有些过于自欺欺人了。
谁能想象,德国步兵师主要的运载工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使用着的马拉大车?
李乐甚至仿佛看到了开战之后,那一幅幅感人的历史老照片:德国士兵陷入泥泞之,推着一辆四轮马车蹒跚前行。
战争一旦开始,苏联那坑爹的公路,都要挤满越过边境,拥挤在一起的德国运输兵。是的,只能用坑爹来形容,苏联的大部分道路,和1940年的国道路,是半斤八两的差距。
德国士兵们赶着马车,与摩托还有卡车堵在道路。两旁的漫山遍野的德国步兵,为了赶路把行李丢得到处都是……
当然,如果运气再不好一些,坦克还有大炮,装甲车以及难民铁道兵也会出现在这幅画卷里,让拥堵的情况雪加霜。
这和历史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简直一模一样,失败的结局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下来了。
无论李乐愿意不愿意,现在,在这一次召开的,修改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的会议之,他要面对的是这样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也同样是陆军各个指挥官,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如何让这样的部队跑起来,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一个步兵师有300辆各式各样的卡车,大部分火炮都只能用马车来拖拽。战争开始之后,百分之九十的部队,前进要靠自己的双腿。
不要觉得300辆卡车或者700辆卡车只是牵引拖拽的工具,这些卡车还要在战区内负责区域运输,所以损耗和故障率相当的高。
至于在基地仓库和铁路终点站之间,全军只有3个汽车团,共约9000人,6600辆载重卡车,他们专门负责运输。
可这支部队的总载重量只有19500吨下,这样的运力,是无法支持德军的所有部队同时行动的。所以战斗,德国军队进攻的话,只能有部分军队先动,然后其他部队再跟。
1944年同盟国为保障在法国作战的47个师,虽拥有69400吨的汽车运载能力,仍然感到运力严重不足——而德军103个师,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运力……
当然,现在李乐做出了改进,可改进的时间尚短,短时间内也看不出什么本质的不同。
现在德国一个步兵师装备有500辆汽车,原本的数量要多出将近一倍。可能够达到这样数量的部队依旧很少。
此时此刻的德国拳头部队,还是二十几个装甲师、机械化师以及摩托化步兵师。
“我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是暂停所有民间汽车的生产,转而生产军用汽车”李乐看着施佩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民间想要购买汽车,只能买到和军队一样的汽车”李乐一板一眼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施佩尔茅塞顿开。
筹措汽车极为困难,因而很大一部分车辆不得不直接取自民间经济部门。结果,车辆的型号多得不堪设想。
改变这样的现状,李乐的办法,是生产汽车只生产军用型号,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征用汽车的型号繁杂问题。
“我们只生产桶车还有军用卡车简化生产线,尽可能的让汽车型号单一起来”李乐伸出手来,指着面前的件对后勤部门的官员开口说道。
原本的时空,繁杂的所有型号的车辆,都需要供应各自的维修备件,供应的速度因战争的消耗又必然要加快。在战争的最初几年,由于备件需要量太大,因而连已经实现了的低水平的摩托化也无法维持。
可是现在,李乐命令所有的汽车生产企业,只能生产规定的简化版汽车,其余型号一律只能作为技术储备,不能量产装备军队。
方头方脑的德国简化版汽车,也是连车门都没有,车顶都是帆布的乞丐版汽车,开始大量的装备部队。
一开始的时候,领到了这样汽车的前线部队很不满意,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发现这类汽车的好处来。
最直观的好处,是从1940年的8月到1940年的11月,汽车产能原来翻了一番还多。
前线大量出现的乞丐版卡车,从根本缓解了德国前线部队用车困难的问题。德国也从70人拥有一辆汽车的过去,过度到了60人拥有一辆汽车的现在。
要知道,这才仅仅过去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能够让德国汽车保有量提升如此巨大,元首的乞丐版汽车功不可没。
“只有两个型号的汽车?”听到了元首的命令,施佩尔觉得自己被吓到了……元首竟然这么意简化生产,甚至连一块钢板都不愿意浪费掉。
“不是只生产两种,而是尽量压缩种类四轮轿车只生产桶车,军官用的奔驰车……卡车也只生产有限的几种”李乐给出的自己的建议,施佩尔开始记录起来。
“尽可能的减少前线的武器装备种类,如果有必要的话,用尽可能通用零件的产”看到施佩尔记录,李乐继续吩咐道。
“还有,法国那边,也要物尽其用雷诺等卡车,装备二线部队丑是丑了点儿,但只要能用,是好东西。”李乐想了想,又开口对军方的人补充道。
德国可远没有到浪费缴获装备的奢侈程度,至少在1940年,勃劳希契等人是舍不得放弃哪怕一辆汽车的。
东线的德国部队,还有西线的守备部队,加起来有超过4万辆汽车,是从法国手里缴获的战利。
现在,李乐还有陆军的将领们,为了简化后勤保障配给,打算将这些法国、英国以及利时的汽车,统统从前线作战部队内淘汰出去。
“法国的汽车,集送给铁道部队,还有驻扎在法国的部队使用至于利时和英国的破烂,丢给集营之类的地方,自生自灭去吧。”李乐可不打算维修这些破烂了,造新车还要昂贵。
那种生产几百两虎王坦克,还搞出一个“保时捷”限量版的愚蠢事情,李乐是绝对不会允许了。
如果再有混蛋敢这么做,把本来已经够复杂的军队武器装备弄得更加复杂,李乐把这个混蛋所属的公司收归国有
“新式的坦克那边,生产的如何了?”想起了坦克,李乐想起了自己监督设计生产的德国全新坦克。
“新的坦克生产已经大规模开始,因为采用了更符合生产的设计,所以预期的效果还要好。”施佩尔对李乐回答道。
他说完之后,另一个军方的代表,也点头确认了生产情况:“军方对这种坦克非常满意,起原来的3号和4号来,绝对更胜一筹”
“很好3号突击炮可不能停下来毕竟炮兵也是需要这样的武器的。”李乐给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建议。
实际,最近德国坦克生产的主要压力,被堆积在了有关火炮的方面——底盘生产速度倒是不慢,可奈何火炮生产进度出了问题。
也不能说出了问题,而是因为过于追求型号统一,德国坦克炮把所有的需求,都压在了75毫米和88毫米两种口径。
原本,德国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口径,是从37毫米一直延伸到88毫米的。现在小口径的火炮统统停产了,压力自然也转嫁了。
不管是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还是3号突击炮,还有4号坦克改进型,以及牵引式75毫米反坦克炮……他们都使用75毫米口径炮管,都要同一种生产线来生产。
虽然已经扩建了好几条生产线,可相对应的火炮身管产量依旧无法满足需求,很多部队都在等待着自己的新式装备。
最新的5号坦克使用的是88毫米口径火炮,这是一条和原本88毫米高射炮完全不同的生产线——当然扩大产能也需要时间。
“我的元首,我们的火炮产能跟不,这严重制约了坦克数量的提升。”施佩尔郁闷的为自己解释了一句。
他最近正在拼命的扩大火炮产能,也让坦克还有其他装甲车辆的产量大副提升。可陆军像一只吃不饱的老虎,几乎永不满足。
10个机械化步兵师刚刚装备完成,配套的武器装备还没有满编,勃劳希契已经想着,要再建设20个类似的作战师了。
第几更了?各位看官,站页面有一个打分系统,可以给龙灵的这本打个分数,如果有条件并且喜欢龙灵的,请给五星好评……如果不喜欢,……还是给5星吧……
:
419不同的道路()
419不同的道路
要知道,原本在李乐的计划里,可不是装备了45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可以叫机械化步兵师的……
掷弹兵部队之所以要叫掷弹兵,是要装备装甲车,还有其他各式各样配套武器装备的。 w w w 。 。 c o m
同样的道理,机械化步兵师在李乐的构想,也是要装备大量卡车,作为装甲部队和掷弹兵的有力补充存在的应急兵种的。
实际这些机械化步兵师,是简化了的装甲掷弹兵,只是没有那么多的装甲车,才勉强用卡车来替代的。
至少炮兵要有一部分使用自行火炮吧?不是用改装的105或者150毫米口径火炮,是装备一些3号突击炮吧?
至少要装备卡车摩托车代步吧?连这些都不给,发1000辆马车充数算是怎么回事儿?
可按照勃劳希契的想法,德军在未来,要尽可能多的把追猎者普及到步兵师内,给每一个步兵师提供反坦克保障。
元首最近给他提供的武器装备,已经让这位陆军元帅喜出望外了。他雄心勃勃的扩充着自己的陆军机械化部队,成果还很“喜人”。
古德里安还有曼斯泰因等将领,则在盯着坦克部队的建设——作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最关心的事情,是尽可能的提升德国装甲部队的数量。
在他看来,东线必须要有30个装甲师,才能勉强达到够用的状态。所以,新到位的坦克,成了他组建更多个装甲师的物质基础。
当然了,他的这30个装甲师,明显是有水分在内的。实际德国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一直都很不稳定,一般来说有100辆坦克敢拉出来叫XX装甲师。
所以,李乐给东线的规定很明确:一个装甲师至少要下辖240辆以的坦克,才可以继续扩编下一个装甲师。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是真的害怕了德国国防军的滥竽充数伎俩。这已经到了影响决策的地步,所以李乐不得不防。
44年的时候,一个装甲师百十辆坦克,守住阵地都很困难,结果元首下令反击——这可不怪希特勒啊,地图清清楚楚写着“XX装甲师”……
如果这样还能打赢战争,那德国的坦克部队必然要以一当百,至少也是以一敌个七八十才行了。
和历史几乎一模一样,在元首的催促还有陆军方面自我膨胀的影响下,在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德国装甲部队一口气扩充到了26个师,是原来的一倍。
同时获得装备的,还有党卫军的5个装甲师,这让德国陆军的坦克部队一口气增加到了31个。
“火炮的产能跟不了?不仅仅是反坦克火炮的产能跟不了吧?”李乐看了一眼已经面露羞愧的施佩尔,皱着眉头问道。
根据数据统计来看,随着德国陆军的不断增加和扩编,传统意义的大炮,也已经开始不足起来。
说起来,德国陆军自己的大炮,性能并不如何惊艳。因为有整整20年的《凡尔赛和约》压制,德国很多武器设计都缺乏经验。
为了尽快武装自己的部队,报销掉库存的炮弹,德国军方甚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75毫米野战炮都拉出来了,其武器自身性能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勃劳希契还有大多数的德国高级将领,对这些凑数用的火炮只有一个要求——能响行。
大量充数的75毫米口径野战炮,在使用范围和德军大口径迫击炮严重重叠,所以也说不性能优异。
这东西存在的价值,简而言之用一句话也可以概括出来了——有总没有强
至于说能不能和敌人的火炮一争高下,那要依靠更大口径的新式火炮了。
105毫米口径的火炮设计的时候为了追求性能的优势,重量又实在让人诟病,无奈之下又只能发展短管的自行火炮来提高机动性。
至于剩下的150大炮,威力不如盟军的155火炮,实际性能也勉强和苏联的152火炮半斤八两——可还是那个老问题,这些货色统统超重
再往去,也是210毫米的臼炮了,还有型号繁杂数量有限的铁道炮,当然还有大炮的祖宗,那门可以当信仰供起来的关二爷一昂的古斯塔夫……
关于火炮方面,李乐其实也做出了自己的指示。一方面研制更轻量级的新型火炮,满足德国装甲部队推进速度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小口径火炮的装备,李乐更热衷于用迫击炮替代德国现有的各种各样的75毫米口径野战炮。
“迫击炮方面,生产数量相当的多。这方面供给速度是最接近军方需求的,明年我们至少能生产出2万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施佩尔艰难的回答道。
真正困扰这位德国工业部门的实际负责人的,是更复杂的汽车、坦克还有潜艇等装备的生产协调。
至于说相对简单的迫击炮,德国工业可以很快大量生产,这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反正是用来替代德国现有的落后步兵炮的,只要在炮弹威力差不多,重量减轻是必然的事情。
为了解决大口径迫击炮运输同样麻烦的难题,德国甚至给这些迫击炮安装了车轮,可以用战马或者摩托车汽车拖着行军。
“用80甚至是105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替代现有的75毫米口径野战炮,提升营级和团级的压制火力,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李乐提起这些琐碎的事情,忍不住感到麻烦。
他是一个元首,却要在这些细枝末节浪费宝贵的时间,说出去也确实够葩的了。
可让李乐无奈的是,德国在武器系统需求,还有装备的设计经验,欠的债太多太多了,有些事情他不过问,要走到历史的老路去了。
而这个历史的老路,已经被证实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了。每一次想到了这些,李乐坚定了自己过问的想法。
“想办法,把那些笨重的武器,尽快淘汰给罗马尼亚,用来支付部分石油采购欠款。”李乐对陆军的与会人员吩咐道。
对于那些拖慢了德国军队前进速度的武器装备,李乐是非常不喜欢的。他宁愿让挺进速度飞快的德军装甲部队只有105毫米口径的火炮支援,也不想每天推进几十公里,带着笨重的150毫米口径火炮浪费时间。
“即便是这样,巴巴罗萨计划,我军沿着敌人的公路推进,300公里之后只能依靠汽车部队提供的补给继续前行了。”陆军后勤部门的军官,开口提出了计划里存在的问题。
尽管李乐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部队的辎重,又在想尽办法的为部队提供更多的运输工具。
可问题依旧存在,而且还非常的严重:巴巴罗萨的进攻计划,德军装甲部队依赖的公路铁路运输线,几乎是不能使用的。
“道路状况差,根据元首您的情报部门提供的相关情报,修正之后的苏联道路运输现状调查结果,让人非常的绝望。”这名主管运输的德国高级将领苦着连对李乐介绍起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500公里左右的纵深,我们的先头部队要被迫停下来,等待后面的物资补给到达。”他指了指桌子的地图,郁闷的口气会议室里每一个人都听得出来。
李乐也不是傻子,尽管他强化了德军的机械化,可这支部队进攻的时候需要的铁路还有公路,他却无法帮苏联强化……
那些土地在苏联境内,包括波兰的东部地区,还有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等地区。
“原本的进攻计划,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行。”李乐不得不承认,之前拟定的巴巴罗萨进攻计划,那真是一个坑爹到极致的模糊意向。
这本意向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好像往许愿池里丢硬币一样:陆军希望进攻莫斯科,那安排一个集团军去打莫斯科;希特勒希望抹杀掉列宁格勒,那分出一支部队去打列宁格勒……
首先,这些计划很少考虑到真正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包括苏联北方很少有公路,无法维持大兵团的持续作战。
当年苏联进攻芬兰,后继乏力以至于最终苦涩的议和,也是吃了该地区不适合展开部队进行大规模会战的原因。
其次,巴巴罗萨计划对进攻苏联的判断估计太过天真,李乐必须要纠正这种想法,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将军们意识到会发生的困难。
如果事先德国高层知道,苏联会在损失掉500万一线作战部队之后,继续坚持战争并且动员出1000万军队来,德军将领不会乐观到盲目自大的程度了。
最后,也是李乐心所想的——这场战争,事关第三帝国生死。他要操控一切,并且集能团结的一切力量,带德国走向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这条路和希特勒走过的完全不同,虽然不知道结局如何,可至少是一条终结了前人经验的不同道路。
李乐希望,那是一条……胜利的道路。
:
420儿戏一样的战斗()
420儿戏一样的战斗
在李乐与官员们探讨德国的军工制造,还有有关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的时候,克里特岛的战斗依旧还在进行。
作为德国的元首,李乐准备设计不一样的道路,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德国陆军借用了大量希腊还有意大利的渔船,展开了地海的登陆演练。
“见鬼你特么的吐到我身了”抱着手里的武器,一名德军士兵满脸不爽的看着身旁脸色苍白的战友。
“对……对不起……呕”那个可怜的战友从离开了希腊的港口,开始晕船,到现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快要把自己的胃都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