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乐把一本记录推给了戈培尔:“这些地区对俄罗斯人种的矛盾由来已久,也苦于被斯大林压迫……你一定要发动宣传攻势,占领舆论阵地”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乐给戈培尔准备的招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说要建立新的人种考证,证明乌克兰人和雅利安人才是亲如一家的兄弟。
而考证之后,将这套理论拿出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同时进行舆论轰炸。
首先是要印刷无数小册子,分发到国防军和党卫军手,让所有德国军队都明白,他们是去解放兄弟,而不是去鱼肉敌国百姓。
只有让自己这边先收敛起来,然后才可以更好的策动乌克兰还有白俄罗斯的反俄罗斯情绪。
然后,一个强大的苏联会被分化瓦解成各种弱小的民族: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是车臣格鲁吉亚等等……
接着,是把这套理论灌输给乌克兰当地人——德军不来抢粮,也不强制大家劳动,可要想保卫这些胜利的果实,需要全体大德意志民族的共同努力了。
建立傀儡,进一步培养这些地区的反俄罗斯情绪。丑化斯大林,把他坐实成一个凶狠的暴君。
随着战线的不停推进,类似卡廷惨案还有无数大清洗的案件将会作为重点宣传反复的对民众进行洗脑。
最后——目的只有一个:不想回到暴君的独裁统治之下?那只有拿起钢枪来保卫自己的权利了
武装20万乌克兰士兵,从历史角度来看要20万意大利人更有战斗力一些。只要妥善利用好这些乌克兰人,可以轻松剿灭掉身后的俄罗斯游击队。
历史已经确确实实的告诉了李乐,在乌克兰平原以及周边地区,至少孕育着100万以可以一战的部队。
这些部队如果被德国利用起来,那么打垮苏联绝对不是什么难事了。等到苏联垮掉了,乌克兰何去何从,不是问题了。
“我明白了我的元首”戈培尔振奋的回答道。让他的宣传机器覆盖新的占领区,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来效忠第三帝国,这让戈培尔兴奋得无以复加。
他这一生是为宣传而活着的,他创造了元首,现在要创造更多的迹——入侵人的思想,把敌人的领土真正变成自己的故乡,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说完了花钱少见效快的思想舆论方面的工作,要开始说一说需要花钱的事情了——尽管第三帝国现在也穷的一无所有,可李乐还是决定不能在这方面节省。
有些钱是一定要花的,总是想要一本万利一毛不拔,最后的结果是要把自己之前吞进肚子里的财富,统统都吐出来。
:
441占领和管理()
441占领和管理
“要做到每一袋面粉,都要实实在在从乌克兰农民手买来”李乐敲着桌子,强调物资置换纪律的重要性。
“不能强制置换如果对方自愿,也要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一边说,李乐一边看向了副元首赫斯。
现在赫斯已经算是德国内部数一数二的重臣了,如果说戈林掌管着第三帝国绝大多数会飞的东西,那赫斯现在管理着这个帝国一切能吃的东西。
听到了元首的吩咐之后,赫斯赶紧开口汇报道:“我的元首,经过今年的粮食丰收,我们囤积储备的粮食,还是足够支撑到明年10月丰收的。”
赫斯手里有了权,对李乐这个假元首早死心塌地的忠心耿耿了。此时此刻的他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哪里还想得起要去英国找人谈判的事情来?
估计现在算李乐问赫斯,究竟还和不和英国人继续打下去,赫斯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这不关我的事情”
“不要乐观”李乐这个假元首看向赫斯,开口对这个副元首说道:“明年打过去,最多到这个时候,至少有1000万难民要靠你和戈培尔来救济了。”
“……”听到元首这么说,赫斯突然觉得自己手里的权力更大了,竟然有1000万人等着吃自己的救济粮,这是多么巨大的任务啊
施佩尔听到了这个之后,侧过头去苦笑起来——乌克兰人手里的粮食还有其他物资,大部分都要靠他的工业产去置换。
再算生产军需物资的产能,他现在手里的工厂,可能还要再扩大三分之一的规模,才能勉强够用。
第三帝国的工业全力以赴开足马力生产着炮弹坦克飞机大炮还有潜艇战舰,可这并不能说明,它的人民不需要其他的东西了。
生活不能只依靠大炮还有战斗机,为了让人民分享到战争的红利,整个国家都在想尽办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更多的脸盆,更多的发卡和更多的鞋子更多的收音机。
元首许诺过,要让德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在未来还要拥有更先进的电视机,把电话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这样伟大的宏愿,最终都是要用科技还有工业生产水平来买单的,别的不说,为了提供民用市场需求的家用轿车,大众汽车公司又扩充了四条轿车生产线。
可是其有两条生产线被军用桶车的生产霸占了去,剩下的两条生产线每天加班加点的生产,可是产量连市场需求的零头都不到。
为了提高产量,家用的大众汽车,已经简化得和四轮摩托差不多了。这些汽车优先供应大城市,因为减震实在不适应德国乡下。
与此同时,德国还在拼了命的进口法国家用汽车。这些汽车被法国用来冲抵战争赔款,等于说是白送德国的战争红利。
这些汽车大部分直接被陆军截流了,少量流入民用市场,立刻成了抢手货。同时畅销的还有意大利汽车,毕竟质量大众四轮摩托好很多。
意大利的汽车说起来也算是免费的,因为根据德意之间的条约,亚历山大港算是德国产业,租用一半给了意大利——这一半可是要付费的。
谁能想到,墨索里尼口口声声宣称要恢复罗马帝国荣光,结果他的恢复方法不是靠军队和钢枪,而是靠租用购买呢……
当然了,起工业问题来,粮食问题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再如何努力,施佩尔做的事情只不过是锦添花,赫斯负责的才是根本。
“我的元首……如果可以的话,从西班牙和俄罗斯,再抢购一批粮食?”被逼得没有办法,赫斯咬着牙打起了外购的主意。
找西班牙购买粮食的事情早在做了,实际有一部分粮食还是西班牙弗朗哥报恩,从美国进口来的。
不过找苏联方面买粮食的事情,两个月之前不再被人提起了。除了急需的橡胶之外,德国已经有意识的在缩减粮食的购入了。
相反,增多的物资包括苏联的实木,以及石油还有橡胶等工业原材料。而德国拿出来的是黄金,是从占领区还有犹太人手里搜刮来的为数不多的黄金。
“也是一个办法让商人们自己去谈价钱高一些无所谓,能多储备一些,总是好的。”李乐最后吩咐道。
“是我的元首”赫斯得到了元首的支持,喜眉梢赶紧拍马屁:“感谢您对帝国农业工作的支持”
说完了粮食和物资调配方面的事情,李乐看向了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希姆莱。因为后面的事情和这个党卫队的头子有关,所以李乐点名说道:“希姆莱”
“我的元首”希姆莱听到了元首的喊声,从自己的思绪之挣脱出来,眼镜后面的一双略微下垂的眼睛,看向了一旁的李乐。
“你负责抽调精锐的党卫队充当警察和维持治安的骨干分子,填充到占领区内”李乐给出了希望希姆莱执行的任务。
他可不想1944年那种溃败在东线继续演,被人从斯大林格勒一口气赶出乌克兰平原的事情,仅仅是听一听够丢人的了。
为什么不能在乌克兰有效的阻击苏军的进攻,主要原因是德军精锐损失殆尽,而这些地方早被德军自己祸害成了游击区。
原本支持德国的乌克兰地区,经过国防军的摧毁、党卫军的洗劫、德国经济部门的掠夺——最终成了苏联游击队的温床。
要知道如果利用好了这一片地区,本来可以为德军提供100万以的兵员,还可以为德军提供大量的农作物。
一增一减之下,德军对占领区利用效率之低下,已经暴露无遗了。能把一块天赐的好地方变成敌人的根据地,历史也真是少有了。
“禁止迫害骚扰……我要你选的精锐,是那些最奉公守法,并且愿意为帝国执行任何任务的精英”李乐盯着希姆莱,又开口嘱咐道。
不等希姆莱应声,元首又自顾自的说道:“骷髅队的那些人才,一个都不要抽调了……找根底清白的党员,现在开始培训”
“培训?培训什么?”希姆莱还没从骷髅队集体落选的事情回过神来,听到了培训这个单词,于是只能疑惑的跟着问道。
“如何军民一家亲,如何把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区分开来对待如何融入德意志大家庭之事情太多了,这些你要亲自过问”李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希姆莱郁闷的点了点头,这等于说剥夺了党卫队很多在占领区的特权,如说杀人还有逮捕,敲诈勒索把人关进集营……
李乐实际正在把一部分党卫队改装成一个富有历史创意的神武装——敌后武工队。
只不过这支武装工作队活动的区域不是敌占区,而是在自己的占领区内。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好,所以偏政治的成分也越多。
由党卫队带领的乌克兰当地人,会拿着戈培尔制作好的宣传手册,走街串巷在乌克兰等地区展开舆论控制攻势。
实际,因为大清洗和斯大林独断专行等问题确实存在,在乌克兰找到茫茫多的受害者,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早先年间,为了保证主要城市粮食供给,斯大林下令抽调乌克兰的储备粮食运往俄罗斯腹地。最终这个决定挽救了苏联的大型城市,却让乌克兰饿死了无数人。
加大清洗之,很多乌克兰军官被扭送到西伯利亚——双方之间的仇恨不说血海之深,也差不多少了。
赶真实历史,乌克兰确实仇恨俄罗斯人,仇恨斯大林的这股东风,想要拉拢乌克兰,黑死斯大林,并不是难事。
学习敌后武工队的那一套,让受害人台控诉斯大林的残暴统治,哭诉俄罗斯人对乌克兰人的压迫,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
找苦主并不是难事,真人真事童叟无欺,如果能够挖出卡廷惨案这样的大新闻,那在国际还能打一打共产资本立场对峙的感情牌。
利用舆论还有物资实际拉拢一番,把乌克兰变成反斯大林的前进基地,似乎一点儿难度都没有。
如果这样还不能把斯大林的形象在乌克兰搞成人人痛恨的魔鬼,不能让乌克兰人支持德国军队,那李乐绝对是因为手下人笨得猪还过分,才输掉的这场战争。
“希姆莱党卫队不是只会杀人的工具他们是我们手里最锋利的刀,当然也能成为我们胸前最坚固的盾能守能战,才是我对党卫队的要求”会议的最后,李乐单独留下了希姆莱,又嘱咐了对方一句。
“你已经用长刀之夜还有对犹太人的镇压,证明了党卫队能为我而战……那么现在,请为我,守住乌克兰的人心民意吧”伸出手来,李乐拍了拍希姆莱的肩膀。
“愿为您效劳我的元首”希姆莱低着头,缓缓的回答道。
:
442野兽的直觉()
442野兽的直觉
走出了会议室,希姆莱坐进汽车里之后,才开始对自己的副官诉苦起来。
汽车里都是他的亲信,包括司机在内都是希姆莱的忠实追随者。所以在这里说话,希姆莱没有了那么多顾忌。
关车门,希姆莱看了看坐在副驾驶的副官开口说道:“他怎么可能是元首,元首如果有他一半干练,我们在1938年打赢战争了。”
作为一个每天跟在希特勒身边,帮助他策划了许多事情的心腹,希姆莱总是能够感觉到元首身发生的微妙变化。
“对一下元首在那一次事件之后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元首已经被替换掉了。”副官一直都在暗调查元首遇刺事件,这个时候附和希姆莱说道。
有了希姆莱之前心腹的前车之鉴,这一次的调查非常的小心翼翼,所有人都很谨慎,也没有拿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经过一次调查事件的波澜,有关元首身份的证明越来越少。加调查人员又有意保护自己,所以没有进展也顺理成章起来。
希姆莱看向了自己的副官,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仅仅从对待犹太人的态度,6月那一次事件之后的元首变得有些怪了。”
现在,大家都对在法国城堡的那一次元首遇袭事件讳莫如深,所以提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也都只说“那一次事件”模糊代称。
“而且,首脑……元首那个几乎无孔不入的‘影子’部队,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的。”副官提起影子,感觉到自己后背发凉。
那个无所不在的影子,甚至能够拿到丘吉尔办公室里的保密件,把英军的海航线还有航运时刻表这类逆天的情报弄到手……
艾德里安此时此刻统领着原本属于卡纳里斯的情报力量,最高统帅部的情报部仿佛是悬在希姆莱头顶的一柄利剑,让他坐立难安。
提起那个看不见的影子部队,希姆莱又是一阵头疼。这是他另一个无法解释的事情了。
毕竟希姆莱也搞过一些情报工作,他深深知道埋藏一个可靠而且有用的高级间谍,是多么的不容易。
元首竟然能够悄无声息的在英国安插好多这样级别的高级间谍,甚至有些间谍至少也是首相秘之类的高级官员。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拥有这样多的高级情报人员,元首却丝毫没有保护他们的意思。
情报拿过来说用用,根本不考虑隐藏情报来源。几次三番英国国内无论如何也会找到这些德国情报人员留下的破绽——可是很让人忌讳的事情。
令人怪的是,这些元首的情报人员竟然到现在一个都没有暴露,时不时的还能有重要的情报传回到最高统帅部……
这种事情说出来可能带有一些玄幻色彩了,可如果没有隐身人没有幽灵之类的东西,元首怎么可能拿到那么详细的情报呢?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详细的情报,才让希姆莱调查元首身份的行动,不得不小心翼翼起来——都已经丢了一个心腹了,难道要再丢一个才甘心?
想到了这里,希姆莱把手套狠狠的丢在了汽车的后排座椅:“该死的海德里希,他倒是沉得住气”
莱因哈特稳坐钓鱼台,对元首最近的怪异变化视而不见,这件事情让希姆莱觉得非常的恼火。原本两个人可都是对元首身份持怀疑态度的,可最近莱因哈特却没了声响。
希姆莱觉得这是自己手下对自己的一种严重的背叛——而他现在偏偏还没有了针对莱因哈特的机会。
毕竟,莱茵哈特在党卫队内,只是希姆莱的威胁之一此时此刻让希姆莱感觉到压力山大的,还有好多好多个“莱因哈特”呢。
首先,是元首最近正在抬举施瓦茨,这才是真正在希姆莱背后捅刀的致命威胁。至于台面的莱因哈特,显得没有那么可怕了。
历史莱因哈特被刺杀的时候,不过是党卫队的全国副总指挥。他的顶头司,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施瓦茨。
他不显山不露水的和希姆莱一样带着圆圆的眼镜,长得和肯德基老爷爷差不多的圣诞老人,只看职务还要莱因哈特高一级。
这位肯德基老爷爷掌管着第三帝国的财政大权,平时很少抛头露面——所以他并不为人说熟知,并没有莱因哈特名头那么响亮。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老爷子,他在历史也是“首要战犯”了榜的人物,戈培尔说他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官员。
按照历史规律而言,凡是敌人觉得他应该被绞死,而自己人也有正面评价的人物,一般都值得留意一下。
儿这个施瓦茨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仅仅是施瓦茨这个老爷子被元首抬出来也算了,实际在下面盯着希姆莱的位置的,还有一个库尔特?达吕格……
实际莱因哈特?海德里希掌管着秘密警察还有刑事警察,而达吕格负责元首的安全还有风纪警察。
即便不算最近在武装党卫军内混的风生水起的迪特里希还有豪塞尔与艾克等人,党卫队内的烂摊子也足够让希姆莱郁闷半晌的了。
坦白点儿说,希姆莱之所以害怕元首,主要是因为在他领导的党卫队内,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而党卫队管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前线陆军作战,到国家财政,似乎都能找到党卫队的影子。而在党卫队的阴影下面,是许许多多被历史牢记或者遗忘的狠人们。
“唉……”想到了这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希姆莱在汽车叹息了一声——他真的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愿意抓着元首的身份之谜不放。
“为什么?会有人找来一个和元首一模一样的替身,试图替换元首呢?”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每一个细节希姆莱都还能记忆的清清楚楚。
他似乎在问自己,也似乎在问自己的副官:“费尽力气找来一个和元首一模一样的人,这绝对是一个烂主意。”
谁会想到用一个假元首来替代真元首呢?法国人和英国人绝对没有那么愚蠢,或者说事情升到国家层面,没有人会这么愚蠢。
那些临时准备的替身,根本不可能与元首长得一模一样,即便是有这么一个人,说话的口音,动作习惯……眼神还有记忆,都会出现破绽。
一个会说流利德语,身高脚长甚至是发际线都和元首一模一样,并且连断句习惯都和元首半斤八两的替身?想想都让人觉得可笑。
好吧,即便是美国英国之类的国家倾尽全力找来了这么一个家伙,可这个家伙现在坐在了元首的位置,怎么会帮德国赢取胜利呢?
试想一下,如果敌人用一个假元首替代了真的那个,之后会发生什么问题?德国高层会出现一系列的决策失误,整个国家都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之。
希姆莱最担心的,也是这个——他害怕假的希特勒会输掉一切,连累着他也跟着一起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