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几个商量着来。
伊丽莎白还太年轻,她还没有统御国土主持战争的能力。所以她必然会放权,老老实实的坐在高处当图腾,才更符合她的能力范围。
“蒙哥马利和奥金莱克将军一定会很高兴您的到来”蒙巴顿笑着接了这么一句,显然是已经接受了王女的恰当安排。
这几天的时间里,实际蒙巴顿和蒙哥马利还有奥金莱克,已经分出了主次。
显然蒙巴顿是那个胜利者:他坐镇印度控制缅甸,无论是在后勤方面,还是在兵力方面,都要强于困守东的蒙哥马利和奥金莱克。
没有他的支持,蒙哥马利还有奥金莱克没有更多的兵员,也没有后续的弹药补充。
最终蒙哥马利还有奥金莱克妥协了,这才有了蒙巴顿独自来迎接王女伊丽莎白的现在。
“我也很高兴,能够遇到您和他们这样爱国的将军。没有你们,我和我的父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稍微的,伊丽莎白撒了一点点小娇。
这符合她的年纪,也让蒙巴顿更适应了谈话:“来到这里一切交给我吧,请您放心,王女阁下。”
“给缅甸还有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发电报,把我们依旧忠于皇室,下定决心为光复英国,效忠王女的事情,告诉他们”蒙巴顿陪在伊丽莎白身边,义正言辞的吩咐手下人道。
……
第一更奉
:
561进入印度洋()
“我的元首,印度的蒙巴顿在宣布成立了反抗军之后,刚刚又发表了一封通电……”鲍曼在李乐准备去参加海军会议开始之前,急匆匆的走进了元首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的窗户能够在满是高耸树木的狼**,享受到让人难忘的美丽阳光。
此时此刻李乐正站在阳光下,侧着头看着脸表情有些酸涩的鲍曼:“怎么了?”
“我的元首,失踪的王女伊丽莎白出现在了印度,和您之前估计的一样”鲍曼开口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傻子也知道英国人会玩两头买票的手段,像法国有戴高乐这样的人一样,英国也必然会出现一个战斗到底的死硬派。
如果丘吉尔不死,那这个人最好是丘吉尔。可惜的是丘吉尔被英国证实已经死了,让王女离家出走,也是个好办法。
“这种事情我们是阻止不了的……好运气不可能永远让我们像干掉丘吉尔那样轻松的干掉所有的敌人。”李乐带着调侃的语气,安慰了一句鲍曼。
在李乐看来,能够走狗屎运,糊里糊涂的干掉了丘吉尔,已经是运气爆棚的表现了。
要是丘吉尔还活着,一起跑到了印度去,那德国估计想要控制东,进入印度洋,想必还要有一番苦战。
“我们不都早预料到这些事情会发生么,那没有必要慌张。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走下去,可以了。”李乐迈开步子,走向了门口。
停在了那里,他回过头来,又补充了一句:“你去找戈培尔,让他准备个稿子,回应一下印度的那个小姑娘……用最恶毒的语言,最好骂哭她”
如今的德国海军,可以说是混乱和志得意满的矛盾集合体。英国海军投降,给德国海军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制造了无限的麻烦。
有些混乱的海军会议室内,大家正在压低了声音议论,毕竟一会儿元首到来,不能再这样自由的交谈了。
“海军学校是不能再抽调老师和学生了,再这样下去,我们会失去培训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状态。”一个海军学院派的将军,皱着眉头对身边的人说道。
可惜的是,他的同伴显然并不打算买账,对方冷笑了一声,反驳道:“开什么玩笑?你知道现在有多少艘战舰趴窝在港口内么?”
“我们已经从意大利借调了200人,在我们的军舰服役。可是这么少的补充,明显是杯水车薪。”另一个人乘机插话道。
海军现在还有几十艘驱逐舰瘫痪在港口内,利物浦的军港、朴茨茅斯的港口内,还有荷兰的港口,到处都可以看到英国人送来的驱逐舰。
所有的驱逐舰标注的还都是英,工匠们正在想方设法的把德的铭牌添加到这些战舰的机器去。
与此同时,德国也发现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很多军舰都是过时的美国货,它们只能被用来护航还有巡逻,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用处。
“计划在挪威成立的北方驱逐舰队,20艘驱逐舰已经到位了,可只留下了200人不到的海军部队。”一个负责挪威安全的海军军官不满的吐槽。
“这够干什么的?”他开口质问道:“20艘驱逐舰只能开出去2艘,巡逻都显不足”
驻扎在基尔的波罗的海舰队,情况也并不乐观。他们被抽调走了太多的指挥官还有水手,以至于他们的战舰大半都只能处于封存状态。
负责指挥波罗的海驱逐舰队的德国将领提起这个的时候,一样是一脸的无奈:“我们还要肩负重要的护航任务,压力也非常的大。”
拿到了百艘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德国,现在能够抽调出来的海军专业人士,实在是太少了。
“潜艇部队倒是突然一下子闲了下来,听说已经有30艘潜艇的水手,被抽调到水面部队了。”远处的一个军官提起这个,有一种想笑的冲动。
一艘潜艇只有二十几个官兵,这样海军都已经不放过了,他们在这些人里抽调两个较好补充的兵种,再把抽调出来的老兵升职,安排到水面舰艇去。
“损管缺失相当严重,如果战舰出现险情,这会直接造成战舰沉没的。”另一个技术型的将领,忧心忡忡的对自己的同僚们强调道。
这问题让几乎所有人都皱紧了眉头:自己的战舰如果损管不利,那可是要沉没的啊。
尤其是舰长级别的指挥官们,万一战舰沉没,自己最体面的死法,是和自己的战舰一起沉没到海里去。
损管失误导致的沉没,自己还要陪葬,那死的才叫一个冤呢听到损管不足的消息,沮丧的将军更多了一些。
海军可是一个讲求技术的兵种,任何一个岗位缺少熟练的士兵,都会对其作战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无线电操纵、雷达判断、声呐的监听、火炮的瞄准……甚至是号令旗以及摩斯代码,都需要专门的培训和学习。
“立正”邓尼茨走进了会议室内,站在门口昂着下巴,开口宣布道:“元首到”
李乐背着手走进了会议室,这里在刚才那句元首到之后,从嘈杂变成了鸦雀无声。
这个报名的工作本来不是邓尼茨要做的,他可是最近才晋升成德国海军元帅的人。
只不过他在门口撞见了元首,只能临时客串这个侍者的角色,提醒大家注意了。
屋子里所有的海军将领都站起身来,然后向着门口的方向抬起了自己的胳膊:“胜利希特勒”
人数虽然不多,可是喊的气势如虹。好像大臣见到皇帝的时候,山呼万岁一样。
李乐早喜欢了这种情况,他伸出了手来,对着这些将军虚按了两下,让大家礼毕,然后走到了自己的座位。
坐下去之后,他才用手按了两下,示意所有人可以找地方坐下了。
邓尼茨坐到了元首的身边,毕竟这一次会议,他是到场的最高军衔的将领了。
至于说海军的新锐还有宿将,很多现在都忙得昏天暗地,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这里主持会议。
情况刚好反了过来,在1939年的大多数时候里,邓尼茨忙得根本无法前来开会,所以李乐和这位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名将,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
现在好了,雷德尔等人开始忙碌起来,而邓尼茨现在却成了较清闲的那一个。
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现在正坐镇基尔,一边解决海军人员培训的问题,一边监督着战舰的建造和维修。
后起之秀,海军航空兵将海因斯将军,身在法国训练海军航空兵分不开身。
大西洋舰队刚刚组建,吕特晏斯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恨不得不眠不休。
年轻的小将军林德曼刚刚准备好,带着自己刚分配到的秘还有警卫,匆匆忙忙赶往直布罗陀。
每一个人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忙,以至于衬托的邓尼茨非常的清闲。
英国倒了,大西洋繁华的航线,在一夜之间萧条了下来。百艘德国潜艇失去了目标,只能如同游魂一样,在洋面游荡。
对于这些战功彪炳的德国潜艇来说,失去了目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昨天潜艇部队成立了印度洋分指挥部,以及北冰洋分指挥部,许多官兵都在申请,调往这两个方向,继续作战。”会议开始之后不久,邓尼茨为潜艇部队转换攻击目标,开始了自己的游说。
现在的大西洋,除非元首下令攻击美国船队,不然的话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可言。
这个时候还横穿大西洋的船只,不是在给德国或者其盟友运输物资,是立国或者友军的渔船。
在这种情况下,调到没有向德国投降的东和印度地区去,或者调到北冰洋附近去攻击苏联船队,才是建功立业的更好选择。
“去印度洋的事情我是支持的,只不过要想办法在北非建立起合适的补给基地。”李乐同意了邓尼茨的求战,他也必须要为数百艘德国潜艇,找一个新的敌人。
更何况,最近这个新的敌人正嚣张着,如果可以通过潜艇部队,狠狠的打击一下这股嚣张的气焰,对德国在国际的舆论风向,也是有利的。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英国皇室的王女伊丽莎白,是乔治六世说失踪了的那个,出现在印度了。”李乐仿佛是提起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会议室内气氛低沉起来。
“她刚刚发表了声明,开始和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眉来眼去了。”看了一眼有些惊讶的邓尼茨,李乐开口说道。
“隆美尔缺少物资,只能在东的边缘稳固自己的防线。”李乐伸出手来,拍了拍邓尼茨的肩膀:“派出你的狼群,到印度洋去,撕开敌人的喉咙,把胜利带回祖国”
“遵命我的元首”邓尼茨起立,昂着下巴回答道。
…
第二更奉
:
562合作者()
一名英国妇女,正在努力的将一根铁棍,从一片废墟之拔出来。 那画面好像是著名的传说石剑一样,只不过看着有些让人心酸。
她的身边还有更多的人在劳动,战争过去之后,总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
伦敦的市民们现在在恢复,无论是依旧作为英国首都的北伦敦,还是作为德国占领区的南伦敦,都在想尽办法的走出战争的阴影。
战争无论失败还是胜利,日子总还是要过的。所以这里的人忘记了伤痛,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南伦敦德占区内的英国人,不得不习惯新来的,穿着黑色党卫军军服的士兵,还有那些看去很体面的德国军官。
起想象的温尔雅,这些德国军官并不如政府当时宣传的那样凶神恶煞。
大部分驻军都在郊区,只有少量的党卫军部队开入了城区,在泰晤士河的所有桥梁的桥头堡,设置关卡检查。
最初的时间已经过去,德国和英国的新边境已经不允许随意的穿梭了。这里有路障有铁丝,还有看去很纤细的mG…42机枪。
不过那些新来的占领者还算客气,只要不挑战他们的底线,往往都较克制。
举个例子,这些刚刚到来的“有钱人”实际非常的好骗,喜欢用香烟之类的畅销,来更换当地人的一些小纪念。
一些看去很威严的军官,还喜欢让自己的卫兵给街头的一些小孩子们糖果。
和当初德国人进入法国巴黎的时候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觉得对方还算不错。
古板的英国人恪守着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每天按时起来恢复自己的生活和生产,开始逐渐走出战争的阴影。
虽然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人类的摧毁速度要建设的速度快几倍了,可是这并不代表恢复的进度很慢。
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南伦敦已经将被摧毁的大部分房屋都清理了出来,一些德国的工程车,正在想办法帮当地人重建自己的家园。
看去威风凛凛的4号维修坦克,也是拆掉了坦克炮塔,改装成了一个巨大的吊臂的装甲维修车,成了当地人欢迎的抢手货。
德国的工程兵以及一些特种车辆,甚至是军车都广受欢迎,和亲善大使一样,执行着各种各样的亲民任务。
会有很多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孩子,追逐着跟在卡车后面,讨要一些糖果还有巧克力糖。
尽管物资依旧短缺,可是却要战争状态下好太多了。很多英国船只开始加入到海峡运输来,因为获得的利润实在让人心动。
有了足够的船只,英国算是恢复了一些底气。尤其是德国占领区,总会获得更多一些的物资。
“德国人的面粉,之前我们分发的还要差。”一个穿着没有领章和番号标志的意大利军服的男人,一边搬运碎砖头,一边开口抱怨着。
德国没有时间赶制太多的衣服,给当地的合作者提供身份证明了。
苏德战争已经开始,大量的军服都被运到了东线战场,更多的被服厂都已经转型,在生产冬季用的厚实衣物。
在这种大环境下,德国人也没有办法顾忌到已经投降了的英国,所以很多物质都是想办法凑合应对。
如说对于英国的良民,或者说是合作者,德国会提供服装证明他们的身份。
而这些服装,是来自意大利军方的储备物资……有了这些衣服,南部伦敦占领区内的景色,变得和北部伦敦不太一样了。
大街小巷总是能见到一些穿着意大利军服的英国平民,他们没有佩戴武器,却佩戴武器更让人羡慕和厌恶。
作为逆来顺受的屈服者,这些人当然会受到在心底反德的平民们的厌恶。
因为德国占领者有很多政策和情报,都需要这些合作者们的支持。他们负责执行一些命令,维护一小块区域内的治安。
不过,作为合作者们,他们往往可以获得别人多一些的生活物资,所以他们也确实让人羡慕。
遗憾的是,发这些意大利军装的时候,并没有帽子——好像是工作服一样,看去寒酸而且难看的要命。
可惜这是一份工作,一份可以带来食物的工作。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份工作成了需要竞争岗的选择了。
征召这样的合作者的时候,德国人往往要求会说德语,如果有德国血统,那更好了。
现实,获得更多的黑面包还有掺了杂质的面粉,并不能让这些穿着难看意大利军服的人,闭自己不满的嘴巴。
“好了你家好歹还有黑面包呢我们家只能按时去领分发的燕麦粥,那东西叫燕麦粥,可是哪里有燕麦?”一个穿着旧西装的男人,一边用铁锹铲废墟,一边跟着闲聊。
站在他们不远处的两个德国士兵背着步枪,靠在路灯下面同样在闲聊。他们用德语交谈,聊的好像是昨天傍晚的艳遇。
同样和法国巴黎一样,有可以买到物资的金马克,有巧克力还有香烟,无论是德国士兵还是德国军官,在某些街区是非常受欢迎的存在。
那里的夜色白天更美,那里的女人也白天的时候更加妖娆。有的时候甚至会有汽车停在那里,跳下整车整车欢笑的德国士兵。
和德国人占领巴黎之后,法国人说的一样:很快这里会有成群结队的德国孩子……
这些英国人这么卖力气,不过是恢复自己的家园而已,只有清理出这些废墟,他们才能在这里重新盖起自己的房子。
并不是所有的楼房都倒塌掉了,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房子依旧坚挺的毅力在那里。
甚至有些倒塌了一半的房子还可以住人,战争过后的人要求往往都并不算高。
一辆汽车摇摇晃晃的开过街道,面的一个一个汽油桶,提醒人们又要到吃饭的时间了。
掺杂着汽油味道的燕麦粥,里面泡着黑面包和发霉的黑面包。偶然会有一些菜叶子,绝对是让吃到的人惊喜一番的东西。
要多养活数百万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尽管德国取消了封锁,可本身德国自己的物资并不算充裕。
加法国和西班牙,甚至是意大利,物资也一直都是让人头痛的,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像美国那样财大气粗。
实在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大家的眼睛并不瞎。他们看到很多德国士兵也吃这种东西,区别是对方可能会偶尔有罐头还有干香肠改善生活罢了。
土豆还有豆汤,在真实的二战之,差不多一直都是德国士兵食物的主旋律。
能够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绝对是提升士气的好办法。随着战争的逐渐不利,丰盛的晚餐也越来越难得一见。
现在,德国还在升期,打败了英国之后,法国和荷兰利时还有大片的农田可以利用起来。
可是这些依旧还是要等一段时间,谷子麦子才刚刚播种下去,要等丰收要到7月之后了。
这一次似乎有一点点不同,跟在卡车后面的,还有一辆德国经典的桶车。
南部伦敦的市民们每天都能够见到这样的小汽车,单薄的车门还有多少带点锈迹的外表,看着带着乡土气息。
起伦敦原来大街小巷跑着的汽车来说,德国人的东西傻乎乎的,好像是淘汰的农用车一样寒酸。
没办法,李斯特元帅的那辆身宽体扩光鲜十足的奔驰,是无法在数千辆德国桶车面前秀自己的存在感的。
当然,这也和元首的命令下,德国桶车的生产工艺越来越简化有关系。
从前的德国装备并不是这样的,那更像是一件一件的艺术。可惜的是那些精现在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价钱便宜的终极简化版本。
那辆桶车一摇三晃的停在了这条街道的路边,木头的车门看去好像是农场的大门一样歪歪扭扭。
德国军官推开了歪扭的木头车门,跳下了汽车背着手昂着头,看着正在工作的英国市民。
原本站在废墟旁边的两名德国士兵,已经立正站在汽车的旁边了。他们对着军官抬起胳膊,行的是德意志抬手礼。
“今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