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一切信息都表明,德国空军已经确实的获得了制空权,苏联空军已经被赶出了交战区域。

    尽管空军的加入让人欣喜,可是地面的战斗依旧要继续。过了那一片树林之后,卡尔尤斯他们手缴获的苏联地图显示,这一路都是空旷的开阔地。

    原本他们以为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可却偏偏被一个自己人造成的麻烦挡住了去路。

    这附近唯一一条公路,他们前进的这条道路,被斯图卡式轰炸机给摧毁了

    一个直径十米的巨大弹坑,让这段公路彻底失去了它应该拥有的作用。

    “见鬼空军……那群蠢货……他们的脑子是不是被狗给吃了?”耳机里传来了肯特那家伙气恼的声音。

    很快,整个坦克连都被迫停了下来,掩护坦克连的两门突击炮,还有装载着步兵的装甲车以及卡车也跟着都停了下来。

    连长的询问随后从无线电里面传了过来:“为什么停下来了?有什么问题么?”

    “当然,问题太大了……我们的道路被一个弹坑给堵住了空军干的好事”肯特无奈的说道。

    连长郁闷的开口问道:“想想办法能绕过去么?”

    于是悲剧这样开始了,苏联百名士兵和一辆Kv…2坦克都没有能够阻止德军的前进,可一个恰当位置的巨大弹坑,做到了这一点。

    后面的所有步兵不得不全部都跳下卡车,开始利用一切工具,填补这个巨大的弹坑。

    整整一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德军在给苏联修公路度过了。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卡尔尤斯他们才勉强路,继续向目标所在的方向前进。

    精心准备之后,德国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杀向了他们早已经定好的攻击目标,那个叫做斯米洛维的小镇。

    可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苏联人放弃了这里,他们退到了更远更安全的切尔一带。

    也是说,本来应该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斯米洛维,竟然被苏联军队拱手相让,白送给了德国进攻部队。

    想象的一场恶战没有爆发,准备好了的各种战术都成了笑话。小镇内的居民们不安的看着德国坦克驶过街头,不少人还摇晃着手臂,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解放者……

    是的,对于白俄罗斯来说,德国人和解放者差不多。当地的平民也受到俄罗斯族的压迫,早已经不愿意继续做苏联的一部分了。

    这些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一样,都没有受到俄罗斯人的平等对待。

    所以,当德国的坦克经过这里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反抗,连逃难离开的想法都没有。

    “他们当我们是友军……看到了么?”靠在坦克的炮塔,卡尔尤斯显然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

    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这里会受到欢迎,甚至有人愿意端着杯子递开水慰劳他们的辛苦。

    “也许这里的人都疯了吧……不过我喜欢这种感觉,它让我觉得我自己像个英雄。”行驶在卡尔尤斯坦克前面的,依旧是肯特的坦克,他通过无线电,对卡尔尤斯说道。

    “我也喜欢这个感觉,这让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连长也加入到了讨论之,夹道欢迎他们的白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了。

    “是啊如果他们不是手捧着鲜花和美酒,我都以为他们是来围攻我们的了。”卡尔尤斯笑了起来,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说道。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担心自己的兵力不足,不能够攻占这个叫做斯米洛维的小镇。

    可是转眼间,他们已经占领了这里,甚至没有开一枪打一发炮弹。没有抵抗,有的只是热情的挥手和低声的欢呼。

    街头巷尾站满了男女老少,有些人在二楼的窗子里腼腆的看着路过的德国军队,眼里只有好,没有半分敌意。

    有的时候怪事这样理所当然的发生了,斯米洛维没有任何的战斗,平静的成为了德国的占领区。

    只要他们再继续向东攻击,明斯克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到了那个时候,苏联在明斯克附近的部队,又会陷入到另一个绝望之。

    估计和布列斯特的包围圈一样,苏联人会一点点的投降,最终会有几十万人被俘虏。

    随便想一想,都会觉得这是又一场伟大的胜利。元首带领德国人民打败了妄图入侵德国的敌人,并且拓展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

    这让他们回想起了刚才在路浪费的时间,这一路走来,空军给他们制造的麻烦,似乎要苏联人的抵抗更起作用。

    “俄国人欠我们的空军一封感谢信”卡尔尤斯看着天空,米粒大小的两架巡逻的德军战斗机感慨道。

    “是啊俄国人欠德国空军一封感谢信。”肯特听到了这个笑话,跟着哈哈的大笑起来。

    ……

    龙灵在这里凑个10更,大家不要吐槽好~嗯,嗯~

    :

585盯紧他们() 
“我们应该恢复与英国之间的自由贸易,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个议员看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口劝说道。

    “是啊整个英国的重建计划……如果我们不能分一杯羹,那我们的损失谁来弥补?”另一个议员焦急的开口。

    马歇尔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开口反驳道:“整个英国?现在英国还能用‘整个’这个词来形容么?”

    他的话太过犀利,让这两个劝说罗斯福提供英国重建计划所需资金的议员,都不由自主的闭了自己的嘴巴。

    西班牙有钱,瑞士也有钱,英国现在也有钱——傻子都看的出来,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只要把物资运往这几个地方去,那么多半会被转手交给德国,这是美国方面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是英国确实已经战败了,百废待兴手握钞票。这样的一个国家是美国最喜欢的,也是美国的资本家们最喜欢的。

    如果可以让他们把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资卖出去,他们会支持任何国策。

    要不是一些生产了大量物资的美国企业在后面收买,也不会有议员蹿下跳的,为美国打开出口英国的通道而游说。

    “现在向我们购买石油还有橡胶以及钢铁的,不是战败的英国,而是他们身后的美国……先生们。”罗斯福不得不开口接过了话题,缓缓的说道。

    “而且。”他最近正在和非洲还有印度以及东等地区联系,确认那位王女殿下,确实愿意继续与德国作战:“英国究竟在哪里,我们还不能确认呢”

    对于美国来说,只有符合他们战略利益的那一个,才是他们愿意承认的英国。

    无论是二战,还是二战之后的时间里,美国都只承认他愿意承认的那个政权——无论这个政权是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

    在这个态度下,多少个地区陷入到了分裂的状态,又有多少场战争,糊里糊涂的开始?

    那个标榜民主还有自由的国度,实际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它甚至可以出卖帝。

    英国王女伊丽莎白已经在积极的和美国沟通,愿意以东的石油份额,换取美国的继续支持。

    她需求的物资也非常的庞大,要想在印度和东地区持续与德国和意大利作战,物资的需求当然非常庞大。

    现在维持印度等地区不败的唯一原因,是德国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越过沙漠的资源给东的德意联军。

    隆美尔因为这个事情,已经飞了两次意大利了。可是他依旧还是无法获得支持,墨索里尼也对他攻入沙特的计划兴趣缺缺。

    要知道那可是一片沙漠想要占领那里,绝对不是军队打过去可以的事情。

    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抽出力量来染指印度洋之前,没有海支援的隆美尔,提占领东地区的计划是一个笑话。

    这给了美国相当充裕的反应时间,也让罗斯福稳住了自己的阵脚,开始暗支持这位远在印度的王女殿下。

    不过王女殿下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多到让罗斯福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印度是没有战列舰维修能力的,所以蒙巴顿和菲利普斯希望可以在印度建造一个船坞,让这里具备维修战列舰的能力。

    这显然超出了当地的工业水平——即便是七十年后,印度能不能维修一艘3万吨的战舰,还是一个疑问句呢。

    仅仅是有了船坞还不行,美国还要提供英国战列舰需要的炮弹,以及继续支持一些战舰,让英国的舰队充实起来。

    这些都是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要求,所以双方的谈判僵持了下来。

    反正美国人心里清楚,德国人短时间内都不会越过沙漠,他们有很多的时间与英国流亡政府扯皮。

    把数百万吨的生产设备运输到印度去,只换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这对于美国政客们来说,是一个并不划算的决定。

    如果德国在与苏联的决战胜出,那么印度这块地方能不能永保和平,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旦德国准备绪,将自己的部队调往东,那么美国在英国流亡政府那边的投资,会全部打了水漂。

    与其帮伊丽莎白还有蒙巴顿等人打造一个并没有能力阻止德军的流亡政府,不如把宝压在还没败的苏联人身。

    所以罗斯福最近正在忙的,是针对苏联的白令海峡补给航线的确定,以及想办法弥补苏联的各种战略物资等问题。

    可是,在德国大使还有意大利大使,以及英国本土特使等人的推波助澜之下,美国有不少政客也动了两头卖好的心思。

    他们觉得,与其铁了心的支持伊丽莎白的流亡政府,不如也分出一些民用物资,来帮英国本土度过危机。

    在他们看来,民用物资不会帮助德国壮大起来,可却能帮助美国赚到钞票。

    这种思潮已经扩散,连日本人也在趁机推波助澜——在他们看来,能让美国浪费哪怕一公斤的物资,对日本都是有利的。

    送走了这两个来游说自己的议员,罗斯福有些困顿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群人什么时候能学会不要自作聪明?”

    “如果所有人都和您一样睿智,总统先生……那美国不会到现在还不是世界霸主了。”马歇尔一边拍了马屁,一边发泄了心的不满。

    那群蠢货连基本的判断力都没有,真是让习惯运筹帷幄的马歇尔感到反胃。

    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要反对,这种选择还需要思考么?马歇尔在心吐槽了一下,开口对罗斯福说道:“即便是国会讨论的时候我们扛不住压力,也要把清单限制在粮食范围内”

    “是啊钢铁还有最重要的橡胶,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松口的”罗斯福带了自己刚才揉太阳穴的时候摘下来的眼镜,坚定的对马歇尔说道。

    然后他顿了顿,开口吩咐了一句:“最近日本人的状态很反常,盯紧他们”

    ………

    是更奉,龙灵今天尽力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586太平洋() 
美国人担心日本人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其实是有道理的。 如果他们是李乐这样的穿越者,他们会充分的了解到日本究竟会多么干脆的发动太平洋战争。

    日本大本营会用最不光彩的偷袭手段,抢先发动战争。他们会扩大战争到整个太平洋,任何人都不会幸免。

    因为李乐这个变数的出现,日本最终没有加入到轴心国之,却获得了轴心国的技术支持与帮助。这给了日本很大的勇气,让它敢于在关键的时候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

    在国地区的胜利,让日本尝到了扩张的甜头。可同样是在国地区的侵略,让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泥淖之。

    前已经强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拼三大基础工业原材料的一个过程。

    日本在占领了国东北和朝鲜等地区之后,却无奈的发现,他们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刺激本国工业经济的资源。

    东北三省那个时候只有煤矿和钢铁,日本急需的重要战略物资,也只有钢铁一种罢了。

    剩下的橡胶还有石油资源,实际日本依旧是不足的,这也是日本被美国扼住了喉咙的主要原因。

    根据披露出来的相关件,真实的历史之,美国和日本有关太平洋战争之前的谈判,内容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都认为美国开出来的条件,一定是刺激日本,让日本无法忍受,才最终导致了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可是事实却根本不是如此,美国和日本谈判之,甚至开出了让日本人都觉得有些宽松的条件。

    在美国给出的底线,日本只要撤退到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控制线,交还国部分被占领领土之后,美国愿意与日本维持和平。

    听一听这是美国这个世界警察所谓的公平:在1940年的时候,它甚至愿意和日本妥协,瓜分国拖延战争的到来

    相反,是日本最后不愿意接受这个条件,才悍然发动了珍珠港袭击,拉开了美国和日本太平洋之战的序幕。

    作为一个国人,如果这个时候不为两条疯狗咬起来而鼓掌,都对不起这么精彩的一段历史。

    日本这么贪心不足,宁愿堵国运,都不愿意白捡一个东三省和朝鲜么?事实也不是这样。

    实际日本当时是愿意与美国签订这份和平条约的,可是军方却有另外一份顾虑。

    身为大日本帝国的军人,他们是有义务要保证自己的国家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的——至于威胁不威胁别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在日本军方看来,美国人给的条件虽好,可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资源

    日本当时的石油储备,大概足够日本军队使用1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极限,也是日本一直如鲠在喉的弱点。

    如果与美国签订了和平条约,日本从大部分国国土撤军,耗费的石油当然八成也要日本自己承担。

    一来一去,这间估计要耗费半年的时间。等到日本结束了撤军,美国人突然翻脸了,那谁来保证大日本帝国的安全?

    到了那个时候,日本的石油只够日本抵抗半年的时间,半年的时间一过,整个日本会崩溃,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把国家的命运摆在别人的案板,这是日本军方无法容忍的。所以在最后的关头,日本军方提出了一个让日本高层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现在开战,我尚且可保帝国三年无虞;若一年后美帝毁约,帝国将如何自处?”

    如此尖锐的问题,让官员还有将领都无法回答,大家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赌一波国运才符合自己一贯的风格。

    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提出的优厚条件,依旧没有能够打动日本政府,人家早在想着开战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所谓的和平。

    当然了,按照今时今日美国的表现推断,如果日本真的在1941年半年撤军,美国也会在1942年左右开战,打日本个措手不及的。

    至于说打败了日本之后,会不会把日本占领国的领土都归还给国,那只有天知晓了。

    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暂且不去分析,先来说一说日本准备对美国作战的这个决策。

    日本在北诺门坎的时候受挫,陆军方面不再坚持进攻苏联的最初计划。

    打苏俄时候的各种阴影,让陆军心里没底。所以当海军提出要去找美国人晦气的时候,陆军反对的声音很微弱。

    另一个促使日本南下的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和至关重要的资源有关系。

    即便是苏联软柿子一个,日本进攻苏联却没有多少好处可捞取:西伯利亚如此广袤的寒带地区,同样是没有多少资源的。

    没有石油以及橡胶资源,强大的海军无处施展,苏军战斗力估计的要强悍,这些都让日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南部地区。

    至少,在菲律宾缅甸等地区,那个时候是有石油资源可以开采的。而橡胶资源同样丰富,这恰好弥补了日本的短板。

    所以,在拟定作战攻击目标的时候,南下的声音压倒了北的声音,日本最终决定要和美国这个强大的对手过过招。

    按照日本的推算,欧洲纷乱的战局,已经扰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德国在苏联横冲直撞,让美国不得不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只要在太平洋取得优势,他们有相当大的可能,拖到美国议和,体面的结束战争。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日本打美国之前,没有清楚的意识到美国的强大。

    事实正好相反,日本在战前非常正视美国的强大,并且为对付美国的强大,精心的设计了一整套的海军战术体系。

    都认为日本在太平洋的战略很幼稚,可日本确实是精心的在战前,准备了一整套应对美国的办法的。

    从一开始日本没打算登陆美国本土,它拟定的战术,是一套进攻转防御的战略防御体系。

    日本高层早意识到了美国的强大,所以他们的计划非常简单:偷袭然后闪击,在美国人反应过来之前转入全面防御。

    偷袭珍珠港,干掉美国的主力舰队,然后迅速南下,攻占原材料产地,最终在太平洋,依托联合舰队实施机动防御,拖垮美国——这才是日本的完整战略体系。

    在这套战术体系下,核心的新式战术,是长矛鱼雷以及零式战斗机部队

    开战之前,日本围绕长矛鱼雷拟定的舰队战术,用来对抗美国的战列舰部队。

    如果一旦日德兰模式的舰队决战出现,日本会用巡洋舰来一波长矛鱼雷的突击,搞定美国的决战舰队。

    而依靠零式战斗机的大航程与轻巧灵活,日本可以在太平洋的岛屿之间实现战斗机的转场的快速支援,形成局部优势防御。

    一旦让日本完成自己的战略计划,那么美国无论进攻哪里,都会遇到日本陆军的顽强防御,遭受优势的日本战斗机的消耗,并且在夺岛战斗胶着的时候被联合舰队夹击。

    夜里美国舰队会被拥有长矛鱼雷的日本巡洋舰部队偷袭,白天他们将面对大航程的日本飞机的贴身照顾……

    只是随便想一想,日本高层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了而唯一让他们担心的,是开局能不能取得优势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精心的策划珍珠港;所以,他们才会笃定自己在取得了优势之后,立于不败之地。

    真实的历史,日本失败在了三个环节之:第一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