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希望家人回来的妻子母亲们来说,这个回答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俄国人什么时候屈服,可能连最高统帅部里面最乐观的分析师,也不会有太准确的推论。

    也许今年战争就会结束,也许明年,也许还要打三年或者更多,没有人知道。

    “至少,我回来了不是么?”年轻人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用自己的左手,或者说是仅剩下手腕的那条胳膊指了指行囊:“我的战争结束了,那里面有我带回来的好东西。”

909最珍贵的() 
    4o�fnq�â…��k:�〃g5������4IJf��c;#�7i��h�����bb����55�/s��伤的人,政府是有补助的,有粮食和食用油等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凭证,还有一些现金与相关的免除兵役证书。

    获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的负伤英雄,还会提供一张购买汽车的配给券。这东西现在可是难拿到的好东西,只给复员退役的负伤英雄,平民想要买到汽车就只能依靠这种配给券才行。

    这东西不记名,可以自己买车方便自己,也可以卖掉换来一大笔钱。毕竟在这个年代想要买车的人,可不是一般有钱人。

    民不举官不究,反正汽车销售是要拿着这种配给券才能购买的,如果有能耐就去自己找门路,如果只有钱的话,就要想办法买到这种配给券才行了。

    黑市上炒这种配给券已经是德国国内的一种公开的秘密了,也算是李乐穿越过来之后,给德国带来的现实变化之一。

    最开始是炒粮食还有油料的配给券,后来这些供应都比较充足了,就开始炒电视机还有汽车的配给券了。

    汽车的比较普遍,电视机的产量现在还少,所以接触到的人也不多。不过作为新兴的事物,也很受人追捧。

    戈培尔在柏林还有慕尼黑等地区建起了信号塔,开始播放电视节目。虽然只有两个频道,可很是受到贵族们的欢迎。

    毕竟,在家里看电视新闻,是一件绝对时髦并且享受的事情。贵族们怎么体现自己有钱?和别人说自己正在家里看电视机就行了!

    所以德国最近流行的炫富办法就是,打电话的时候故作低调的拒绝对方的宴会邀请:“哦,晚上我要在家看柏林新闻,不能去参加宴会了,不好意思”

    如果排除掉社会地位,穆拉科夫也算是一个有钱人了。他掌管了一个大约有2000多名犹太工人的大工厂,每天上班都穿体面的西装。

    虽然他手里的钱并不多,可是接触到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他甚至是国社党的预备党员,刚刚申请加入。

    经过他的手筹办的斯摩棱斯克第一车辆维修厂已经竣工了,规模相当的大,可以解决不少前线重型装备车辆的维修问题。

    可以说,他现在是犹太人里面排名靠前的叛徒,也是德国改善犹太人处理方式的一个标杆。

    成为这样的标杆让他获得了许多好处,比如说他现在是居住地很有名望的一个绅士,连镇长都经常找他喝酒。

    当地驻军的党卫军骷髅队的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和他相当的熟,两个人好到可以一起出去找乐子。

    而穆拉科夫原来的妻子还有孩子,也已经被从集中营中释放了出来,成为了第一批德意志族人。

    甚至,因为表现一直非常良好,穆拉科夫还获得了每个月休息四天的待遇,和上班的德国人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叮咚!”正在家里休息的穆拉科夫听到了门铃声,一般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来找他,聚会和应酬都要等到晚上。

    卫兵没有阻拦也没有异常响动,说明不是有什么危险。至少他现在居住的地方是治安良好的德国人居住区,大白天出事的可能性小的可怜。

    他放下了手里的报纸,走到了门口,就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跟自己的邻居笑着聊天。

    “哦,请他们进来坐,亲爱的!”穆拉科夫正急着融入德意志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有德国人主动上门来,对他来说当然是好事。

    他现在也是“德国人”,所以尽快的过上德国人正常的生活,是他保住性命的最好办法。

    “听说你们的儿子今天回来,我这里有一瓶不错的红酒,可以开了庆祝一下。”他把邻居让了进来之后,客气的笑着说道。

    “我们这一次来,是感谢夫人送给我们的面包还有黄油的。”邻居开口就说明了来意,很有一种忐忑的感觉:“另外,想要问一问您,需要不需要配给券”

    配给券?听到了这个之后,穆拉科夫心底活络了起来。他有不少需要行贿的目标,钱对方显然是不稀罕的,可是一张汽车的配给券就不一样了。

    工厂有的时候需要汽车,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私下里去搞一些配给券,多配一些汽车绝对是好事。

    用汽车的配给券来行贿,比拿很多东西买都买不到的钞票来行贿好的多,而且也隐蔽的多。

    “当然,我很需要!”想到了这里,穆拉科夫笑着点头说道:“你看,我才搬来不久,能和你们成为邻居我很开心。”

    说到了这里,他转头看向了自己的妻子:“亲爱的,拿2万金马克来。”

    黑市上,一张配给券大概能买到1万8千金马克。只不过流通的并不广,价格也有波动。

    2万是一个比较公平的价格,穆拉科夫没打算吃亏,也没打算让自己的邻居吃亏。

    “这怎么好意思,太多了,我们是邻居,不应该拿这么多。”邻居夫妇是来交好穆拉科夫的,可不是想做一次生意,赶忙摆手说道。

    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人情的社会,大家都懂得人情世故,德国人和犹太人也是如此。

    两家人聊得很开心,最后穆拉科夫坚持给了2万金马克,所有人都对这一次“联谊”很满意。

    送走了邻居,穆拉科夫看着桌子上那张盖着公章的配给券,心思活络了许多。

    给太位高权重的人没有必要,人家拿这种配给券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说自己认识的几个高官,他们都有自己的汽车。

    但是,把这个东西给一些地头蛇,用处就相当的大了。而有了地头蛇的好感,他的工作也会变得顺利许多。

    顺利许多的概念,就是把工作的事情办得漂亮,得到高层的赞许——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我要出差去一趟斯摩棱斯克了,那里的工厂筹备的差不多了,我去看一看,帮着解决一些问题。”他想到了这里,抬头对妻子说道:“在家里,看好我们的孩子,你们是我一生里,最珍贵的了。”

910斯摩棱斯克的工厂() 
    “对!吊装起来!对!没错!吊装起来!小心一些!这可是昂贵的发动机!”一名德国技术工程师带着眼镜,对一边毛手毛脚的实习工人大声的喊道。

    “这里要拧上螺丝!对!用力!小伙子不错!”一名技工拍打着从国内调派来的学徒,大声的夸赞道。

    “听声音!气缸的问题!声音很重要!”另一边,嘈杂的工厂里,一个师傅正在调校自己的徒弟。

    车间里面有大型的机械设备,所以说话的声音都要大一些。这里才刚刚建成没有多长时间,可工人和设备,都已经磨合的相当不错了。

    一辆一辆的小型龙门吊车,吊起一个接着一个的3号坦克炮塔,工人们立刻进入到只剩下底盘的3号坦克车体内,更换起里面的发动机联动轴来。

    更换这个东西相当的困难,首先要吊走3号坦克的炮塔,然后掀开3号坦克的地板,拆卸下这个联动轴,更换上新的零件。

    加上这些送来的3号坦克很多都没有发动机,或者发动机严重损坏,所以吧这些坦克全部拆开,才是更好的维修手段。

    “这些坦克上的机枪都磨损的差不多了,几乎所有的都需要更换新的。”一个工程师看了一眼记录本,有些不满的说道。

    “送到这里来的东西,差不多就是废铁了。”另一个工厂的主管冷笑着说道。

    这里是斯摩棱斯克刚刚建设起来的坦克维修工厂,作用是维修德军从前线上运回来的需要大修的坦克。

    一般情况下,坦克是不需要大修的。出现的故障很多都可以在野战环境下维修,不需要运输回后方的坦克维修工厂。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一辆坦克如果损坏的是履带负重轮或者是发动机变速箱等问题,都是需要更换零件的。

    一旦前线的零件供给出现了问题,指挥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情况更不好的故障坦克拆掉,然后把其零件安装在其他等待零件的待维修坦克上。

    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利用手里的资源,让更多的坦克更快的可以恢复到投入战斗的状态中去。

    当然,剩下的零件不齐全的坦克,就需要送回到后方的坦克大修工厂去维修了。

    另外,被炮弹命中但是没有彻底报废的坦克;变速箱和发动机都有严重故障的坦克;承重机构出现不可修复损伤的坦克……都是需要运输回后方去修理的。

    原本,这些严重故障坦克,都是要运输回波兰还有东普鲁士才能维修的。

    现在不一样了,德军在前线建了一个可以维修发动机还有变速箱的工厂,在斯摩棱斯克就可以处理大多数的坦克维修问题了。

    对于德军来说,只剩下一个问题了:这间在斯摩棱斯克的工厂,什么时候可以扩建到足够维修前线所有需要大修的坦克那样的规模。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有了施佩尔的统筹和配合,还有穆拉科夫这么一个合作的犹太人精打细算,这里很快就会进入状态。

    如果说起来,这里已经进入状态了——每天这里都能维修大概7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相当让人满意了。

    再过上一个月,这里每天还能维修100辆汽车,整个城市都将成为东线的零件加工中心!

    是的,加工中心!包括履带还有齿轮等零件,都会在这里生产一部分,以缓解后方的运输压力。

    等到了那一天,德军的补给线就要从斯摩棱斯克还有圣彼得堡这些城市开始算起了。

    穆拉科夫负责筹建这么一个工厂,一口气装备了10条生产线。其中有4条是捷克那边的工厂淘汰下来的旧货,剩下的6条两条是捷克方面新生产出来的,四条是来自德国国内的。

    从技术上来讲,4条旧的生产线属于比较过时的那类。不过好消息是这些生产线,正好可以维修德军使用的许多坦克车辆。

    其中包括使用38坦克底盘的10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150毫米口径的自行火炮,还有越来越多的追猎者反坦克歼击车。

    虽然这些维修吊装设备功率有限,起重装置也有限额,可胜在便宜,而且立刻就可以投入使用。

    当然了,让当地人加入到学习这些技术设备的序列中来,缓解用工压力,也是这些落后设备存在的另一个价值:毕竟这些设备和苏联工厂里的设备先进程度差不多,当地工人也更容易理解和贯通。

    有了这十条维修生产线,几个小时就能维修出1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来——显然这对前线的部队来说,是一个福音。

    这个工厂甚至可以替代一部分部队换装的职能:只要把故障的装备囤积到这里,直接从后方把新的装备送到缺额的部队手中就可以了。

    至于这些维修好的装备,就可以直接统计出来,发到二线部队手中,组成新的坦克装甲师了。

    “这里会变成一个好地方的!让人留恋的好地方。”看着眼前不断转动的机器,一名工人笑着对自己的同伴说道。

    “你说的对,这里已经让人开始喜欢它了。”另一个工人笑着开口说道。

    斯摩棱斯克已经开了好几个酒吧,这里有当地的美酒,还有白俄罗斯族的女人。

    元首说过了,是不是优良的血统,主要是看接受不接受德意志民族进步的思想。所以那些不允许接触异族异性的该死禁令早就形同虚设了。

    从前线回来的士兵们在这里花天酒地,忘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伤痛。而这里的姑娘们依靠这些大兵们生存,带来地区经济的繁荣。

    露天的电影院开始每天播放不同的战争题材电影,家园的重建工作已经展开。

    这里有水泥的烧制工坊,也有已经修好可以运作的电厂。城市开始恢复从前的面貌,大街小巷上满是德军的士兵,还有白俄罗斯的平民。

    白俄罗斯现在正在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

    明天龙灵加更爆发,5更打底!求大家的月票和订阅打赏支持!谢谢各位了!

911脱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听我说!如果我能弄到这种东西,肯定是要卖的我是一个生意人,当然会卖任何我能弄到的东西可是,没有了!真的已经没有了。”一个德国商人笑着说道。

    “我知道美国正在和日本进行战争,我也知道你们需求我手里的货物,可是我真的已经买光了。400箱,你不是已经收到货了么?”他捏着电话,信誓旦旦的保证:“放心吧,有货了第一个就通知你!再见!”

    说完之后,他就挂掉了手上的电话,脸上挂着得意的表情来。这是一个好时代,一个做生意的好时代。

    他手里捏着的,是这个时代最畅销的物品之一。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除了军火之外,就是他手里的各种物资了。

    兜售药材的商人,绝对是战争年代最幸福的商人。无论他们手里捏着什么样的药材,都会在顷刻之间销售一空。

    作为一个商人,被人上门求着卖东西的感觉可不是经常有的。就好像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竟然有很长时间卖东西的人更嚣张一些。

    德国在最近研制出了一种特效药,一种可以灭杀掉细菌的特效药!这种叫做盘尼西林的神物,已经挽救了无数德国士兵的生命。

    可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德国在进行战争。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大量的药物,尤其是盘尼西林这样的神药。

    美国人也在研制同类的药物,甚至进度也不算慢。可这德国最先量产出了这种药物,并且大规模的投放到了市场上。

    供应民用之余,德国还对这种药物进行了少量的出口。就结果来看,形势非常喜人。

    英国那边拿到了这种药物之后,回头就向德国订了整整1000箱盘尼西林,而且预定上不封顶,多多益善。

    法国同样急缺此类药物,他们疯狂的要求德国扩大此类药物的出口配额,甚至愿意用很多政治倾斜作为交换。

    美国倒是只进口了一部分,可是随后美国政府希望可以拿到德国的生产授权,毕竟两个国家之间并没有开战,所以专利法还是要维护的。

    元首的药物外交简直无往不利,当100箱盘尼西林运输到了白俄罗斯,并且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之后,白俄罗斯的街头巷尾,都挂满了德国的万字国旗。

    苏联在统治白俄罗斯的时候,带给白俄罗斯的是死亡还有压迫。而德国人来了之后,带给白俄罗斯人的是生机还有希望!

    两相对比之下,认同德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不少白俄罗斯士兵,希望加入到德国国防军“为国而战”。

    整个欧洲似乎都获益于德国生产的新药物盘尼西林,也就是传说中的青霉素。感染细菌的病例一下子减少,很多疾病都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小毛病。

    因为有了盘尼西林,德国有了一种全新的置换物资。比如说罗马尼亚,比如说意大利,都可以用这种药物来交换以前需要其他代价来交换的物资。

    拿罗马尼亚举例子来说,从前是要用物资钢铁食物来交换罗马尼亚的石油,可现在,只要一火车皮的盘尼西林,就能交换无数的原油。

    无论是什么时代,能够让人活命的药物都是昂贵而且奇缺无比的。有了盘尼西林,德国人的损失直线下降,其他的国家的战损比就显得刺眼了。

    现在,找他来拿药品的人多到可以踏破门槛。不仅仅是正在作战的日本和美国,也不仅仅是德国的盟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想办法搞到这种神药。

    比如说,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就提出了购买的意向,外交部门也很快做出了批示,元首命令向中国出口500箱盘尼西林,用于人道救助。

    这一大批盘尼西林走的是海运,挂着的是德国的国旗,所以进入到日本占领海域的时候可以大张旗鼓。

    虽然日本很希望查一下这艘德国货轮,或者找理由没收上面的货物,可德国的红十字会直接给日本天皇发了一封电报,说明了这批人道主义物资是受到德国保护的。

    在这封电报里面,德国红十字会很委婉的对日本天皇陈述了一个事实:如果这艘船出了什么问题,日本再想拿到盘尼西林就很难了。

    结果就是,虽然日本高层咬牙切齿的摔了杯子,但是这批货物还是抵达了中国控制区,护航的还是日本海军的驱逐舰

    甚至为了这批货物,日本海军高层每天祈祷,希望德国运输船途径印度洋的时候,被英国流亡政府的战舰击沉在那里。

    可惜的是,他们的祈祷显然不起作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英国流亡政府海军差不多都已经取消巡逻了。

    毕竟比起遥远的德国海军来说,菲利普斯将军麾下的两艘战列舰,最大的敌人是越来越近的日本海军。

    他不想在自己迎战日本海军的时候,还要面对从地中海进入印度洋的德国海军战舰。

    结果就是,这艘差点绕到南极去了的德国人道主义物资运输船,几经波折到达了马六甲海峡。

    然后,他们发送了一封电报,证明了自己已经进入了日本占领区而且,这封电报是明码发报的

    骑虎难下的日本海军就只能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无奈的保证这艘船绝对安全,一路护送到了中国沿海。

    有的时候强权就是如此的不讲道理,向交战国双方同时销售物资,却可以拿到畅行无阻的通行证。

    毕竟,日本和美国一样,也不想在自己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