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美国人可能会生产出大量的P…51野马战斗机,可德国已经在开始装备乌鸦喷气式战斗机了。

    尽管美国人正在大量的建造航空母舰还有护航舰艇,可德国也正在组建自己的强大海军。

    只要形成代差优势,那么数量优势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那么美国生产出来的蝗虫军团,就威胁不到德国生产的雄鹰了。

    比如说雷达技术,比如说电子技术,比如说喷气式引擎技术,比如说精密加工技术……

    二战德国一直希望可以通过工业精密加工上的优势,来在技术层面上碾压自己的对手。

    可惜的是虎式坦克还有虎王坦克虽然性能强劲,却无法在本质上对自己的敌人形成技术碾压。

    实际上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美国陆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能够做到在技术上碾压自己的对手。

    但是,在技术水平更高的领域里,在海军和空军的领域里,只要形成了技术代差,就能够形成可怕的压倒性优势。

    只要德国牢牢的抓住雷达还有喷气式引擎这两条线,在1970年之前,就可以保持住自己的优势。

    同样的,海军方面只要在导弹上舍得投入,早就有冥河导弹指路的德国元首李乐,率先实现海战的模式变更,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至于说陆军,李乐这个假元首想的非常明白,他压根就不打算和美国消耗陆军,他只要把大西洋打造成坚固的防线,美国就只能隔岸看着一切发生发展。

    施佩尔面露苦涩,开口回答道:“我的元首,海军的生产级别在最近几个月内都被降低到了最低……只有2艘潜艇下水,其他的船坞里的战舰,现在都是半开工状态。”

    因为陆军的推进过于顺利,德国方面已经延缓了自身5艘航空母舰的建造速度。

    最新的路德维德号航空母舰实际上已经完工了百分之七十,可距离下水服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多瑙河号航母下水进入现役之后,抢速度建造的改装型航空母舰,速度也跟着慢了下来。

    欧罗巴号航母的改装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可工人都被抽调走,去加快航母兴登堡号的建造速度去了。

    但是即便是德国海军的重点项目兴登堡级航空母舰,其实施工速度也并不快。

    第一艘兴登堡号航母的下水时间,已经被推到了1942年年底,这个速度显然并不算快。

    所以,其实未来半年之内,德国海军就要靠现有的武器装备来维持局面了。

    也幸好他们的头号敌人英国海军已经被干掉了,不然的话他们可能也会和历史上一样,依靠几艘潜艇秀自己的存在感了。

    这里施佩尔说的半开工状态,其实已经是很给面子的说法了。真实的情况是,海军最近几乎就没有开工建造任何东西,包括新的潜艇。

    那两艘下水的潜艇,还都是之前建造一半了的未完工潜艇。海军最近一艘新的潜艇都没有开工建造,甚至连鱼雷艇都没有一艘的新建计划。

    相比之下,德国陆军和空军这边就显得忙碌多了。毕竟陆军和空军,正在拼了命的与苏军作战。

    在1941年的6月,德国前线部队拿到了7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注意,这仅仅只是汽车,不包括坦克和装甲车在内。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真实的历史时空中,能生产百万辆汽车的国家,这个时候可不多见。非常谦虚的说——只有美国和德国还有苏联3个。

    至于日本这个后世的汽车生产大国,此时此刻的汽车生产还和小学生没有什么两样。

    真实的历史时空中,当德国一年生产24万辆汽车的时候,日本五年的汽车生产总量是12万辆……差不多是德国汽车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陆军把100毫米口径左右的榴弹炮,叫重炮的原因——他们没有多少汽车,无法实现炮兵的机械化,所以炮兵的重量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越是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李乐越发的觉得这条道路的艰辛。他用金手指绕开了许多弯路,却发现差距依旧大得让人痛不欲生。

    美国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可那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依旧还是让人忌惮三分。

    而正相反的是,日本虽然在太平洋上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可它的颓势似乎已经显现出来了……

958改装的豹式坦克() 
    “我们要尽快打败苏联,这样可以缓解一下我们的工业压力。”李乐坐在微微颠簸的汽车上,有些无奈的叹息了一声道。

    话题又回到了这个比较郁闷的原点上,不打败苏联,什么都无从说起。

    “我的元首,我已经竭尽全力正在提高坦克的生产数量了,豹式坦克现在的产量已经超过了3号还有4号,成为我军的主力装备了。”施佩尔开口说道。

    “仅仅有豹式坦克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敌人已经在进步了,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李乐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答道。

    他现在脑海中想着的,是美国在明年就要量产的谢尔曼M4坦克,这种坦克可要比美国现役的M3lee坦克强大太多了。

    即便是没有了英国的坦克炮,萤火虫坦克将成为不可能出现的历史,可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依旧还是很难缠的对手。

    毕竟这东西可是一口气被生产出了4万辆的可怕坦克,而德军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生产最多的坦克型号才1万多辆而已。

    “豹式坦克一定要多多生产,底盘的改装工作你抓的怎么样了?”李乐驱散了脑海中萦绕的谢尔曼坦克的影子,看着施佩尔问道。

    “改装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我的元首!”施佩尔提起这个来,脸上的表情就轻松了一些。

    有关豹式坦克的改装工作,可能是进行的最顺利的一个分项目了,这底盘实在是太好了,好到让改装都变得简单无比的程度。

    地面防空部队使用这种坦克改装出了一种两用战车,安装了一门88毫米口径防空大炮,变成了一种多用途战车。

    这种火炮如果平射,就可以充当临时的反坦克炮使用,前面有一块钢板,足以阻挡对方的轻武器射击。

    而如果这种火炮采取高仰角射击,就变成了一门防空火炮,很受士兵们的欢迎。

    另外,一辆类似T…59坦克的底盘,确实是魔改底盘的首选。未来魔改的各种坦克装甲车辆,只要是五对负重轮,就会让大家感到亲切。

    没错,虽然这种底盘现在在德国,被李乐改成了6对负重轮,可这种坦克底盘的通用性是一点儿都没有变化的。

    德国工程师们已经将这种坦克改装成了维修坦克,可以维修同类的豹式坦克,还有3号以及4号坦克。

    这种维修车的可靠性相当高,因为豹式坦克的可靠性就非常的高。它可以拉着另外一辆豹式坦克撤退,并不担心发动机过热等问题。

    有了这种装甲抢修车,前线的部队维修装备的速度更快了,也让豹式坦克的维修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实际上,武器系统的可靠性,与部队作战是优势还是劣势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如果是进攻作战,后勤保障就相对来说稳定一些,所以获得零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越及时,这个时候武器的可靠性略低也是可以容忍的。

    但是到了节节败退的时候,武器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让更多的武器出现故障。

    真实的二战之中,虎式还有虎王坦克的故障率,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零件还有油品不合格造成的。

    还有的虎式坦克,因为其他虎式坦克出现了故障,只能冒险拖拽故障坦克离开战区,导致两辆坦克一起故障。

    类似的情况现在的德军几乎不会出现,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牵引车,豹式坦克的可靠发动机也允许豹式坦克拖拽其他的豹式坦克。

    “我们给豹式坦克安装了一个防空炮塔,上面安装了两门40毫米口径博福斯高射炮,效果非常不错。”施佩尔提起了一种新式武器。

    这种安装了双管自动供弹的防空火炮的豹式坦克,被部队称为超级杀手。

    它可以宰杀低空飞过的敌军飞机,也可以横扫敌人的坦克部队还有步兵。

    面对苏军还大量装备的T…26坦克,在700米的距离上,一辆超级杀手战车,就可以轻松击毁几十辆T…26坦克。

    “豹式坦克的突击炮也已经开发完成了,两种型号部队使用后的反应都不错。”施佩尔侃侃而谈对李乐说道。

    3号突击炮还有4号突击炮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受到了德国陆军高层的重视。

    豹式坦克的底盘随着产能的加大,被改造成更廉价的突击炮或者是坦克歼击车的呼声也随之加大。

    应部队的要求,豹式坦克被改装成了豹式坦克歼击车,以及豹式坦克突击炮。

    这种豹式坦克歼击车采用一门105毫米口径火炮,这种火炮使用威力强大的穿甲弹,可以轻松击穿T…34还有KV…2坦克的装甲。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火炮口径实在太大,射速被严重拖累,而且因为产量无法跟上,只能少量装备。

    很直观的说,它的出现完全是德国装甲部队对未来的一种探索,105毫米口径火炮也完全是应对未来威胁的一种预备方案。

    实际上,豹式坦克的88毫米口径大炮的威力,完全可以一直使用到1943年之后,没有任何必要更换。

    只不过,李乐觉得,自己的豹式坦克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种豹式坦克了,虎式坦克也因此流产,苏联的斯大林2号坦克会不会提前出世,他也说不准了。

    为了应对斯大林2号坦克的威胁,提前做好准备,李乐才命令克虏伯的工程师们,去开发一种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的。

    毕竟,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有了105毫米口径的火炮,德军装甲部队在1960年之前,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另一种豹式突击炮的改装就简单多了,它使用了一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作为自己的武器,摧城拔寨简直无往不利。

    它可以抵近对方坚固的要塞旁边,利用自己厚实的装甲接近目标,然后开火攻击对方最脆弱的地方。

    150毫米口径的火炮也足以压制绝大多数的防御工事,可以帮助德军快速攻克敌人的坚固堡垒,减少伤亡……

959另一种新武器() 
    听完了施佩尔的讲解,李乐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需要更多的坦克,即便苏德战争结束了,他也依旧需要更多的坦克。

    当然了,坦克只是他攀登科技树的其中一个分支,其实重要的还是飞机以及海军装备。

    毕竟,论起陆军装备来,美国人也好,潜在的亚洲敌人日本也好,其实都还和德国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服役的M4谢尔曼坦克多则多矣,可性能上只能算是“一般”。这种情况下,凭借豹式坦克还有后续的新式坦克,德国陆军完全有能力与美军抗衡。

    如果加上精锐的坦克车组,算上作战经验的话,美国的陆军不如德军,可能是一个很可观的判断。

    至于说日本,那个依靠豆战车在亚洲地区欺负没有工业的国家的天皇军队,在武器装备性能上,真的和德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李乐又问起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武器装备来:“那么,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制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无线电近炸引信在二战之中被美国开发了出来,然后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敌方手中的情况下使用,一直要到1944年,这限制才被撤销。

    这种武器究竟对防空作战有多么重要,李乐当然是非常清楚的。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有效度大为增加。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mm炮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

    如此巨大的差距,绝对算得上是改变战争模式的一种伟大发明了。它的出现,甚至可以说完善了现代战争。

    而李乐知道,二次大战中使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主要结构是使用弹壳为天线。

    他早就开始引导德国无线电专家,将目光投向了这种引信之上。德国的无线电引信,也在一个月之前被开发了出来。

    德国的无线电引信和美国人的引信原理是一样的,引信内藏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通电后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

    当弹体接近反射物体时,部份电波被反射。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

    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当讯号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进行起爆。

    唯一的难点是,整个装置非常精密,而且需要抵受火炮射击时超过20,000倍地球重力的加速,与及每秒500转的自旋,同时还必须小得可以安放在炮弹的弹头之内。

    论起精密加工还有技术实力来,德国工人是不比美国工人差的。双方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甚至有很多方面德国工人处于绝对的领先。

    所以,当美国人试着开发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时候,德国人也试着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并且,在有了足够多的理论支持之后,德国率先开发出了这种无线电近炸引信。

    “我的元首,这种引信已经被开发出来了,工程师们正在想办法缩小这种引信的体积。”施佩尔开口回答道。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了一个大概的体积:“现在它可以被安装在舰艇装备的128毫米口径防空火炮使用的炮弹上……”

    实话实说,这已经是德国工程师尽力缩小的结果了。要知道美国在二战之中,也只有127毫米口径的防空炮能够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双方的技术水平差不多。

    这种武器非常适合海上作战,因为海军防空火炮打出去的炮弹,即便出现故障,也会落在海水中,无法被敌人打捞起来仿制。

    而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战争末期防御日本神风敢死队攻击的防空作战,大部份都因为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成果斐然。

    美国海军部长佛瑞斯塔,也曾称赞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量减少人员及装备的伤亡。

    同样的,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欧洲战场上无线电近炸引信也帮助英国在1944年成功阻挡德国V…1火箭攻势。

    击落V…1火箭防空火炮大部份都配备火控雷达及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新发明。按战后统计,以无线电近炸引信击落一枚V…1平均需要150发炮弹,但使用常规炮弹则需要约2800发。

    “这只是一种尝试,我们要将这种引信大规模的使用在战争中,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士兵用更少的伤亡赢得更大的胜利。”李乐对施佩尔说道。

    施佩尔点了点头,开口对李乐说道:“我的元首,工程师已经发现了这种引信的特质——它可以用在炸弹上,也可以用在对地攻击的榴弹炮炮弹上……它简直是万能的,堪称不可思议。”

    无线电近炸引信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性,那就是让炮弹在距离某些目标有一定距离的地方爆炸——它比依靠气压来判断高度的引信敏感了无数倍。

    所以,让炮弹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爆炸,就成了一种能够被实现的可能。

    现实之中,无线电近炸引信亦有被用在对地火炮,以及装置在炸燀及火箭之上。当对地炮火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就自动会在地面上十至七十呎的高度爆炸。

    炸出的碎片及强大压力能杀伤地上无装甲保护的人员,士兵就算是在散兵坑等临时掩体内亦不能幸免。

    在真实的二战历史中,1944年底,德军在突出部战役中突袭盟军。美军火炮在12月8日的恶劣天气中首次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结果没有防备的德军损失惨重。

    德军还有另外一种新式武器,可以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凝固汽油弹!这种武器如果在一定高度爆炸,燃烧效果会更好,覆盖面积会更大……

    燃烧物会散落到附近所有的目标上,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扑灭。爆炸区域内的空气会被瞬间消耗殆尽,整个地区都将变成地狱!

960开花结果() 
    现在的德国有太多太多的新式武器正在研发,也有太多太多的武器正在等着装备了。

    后世的任何一个历史学家,翻开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德国在1941年前后在科技研究上投入和催生的一切,简直就好像是井喷一样。

    这一年德国在技术方面诞生的成果之多,方向之正确,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比如说,德国陆军早就在谋求一种新的坦克,用来代替豹式坦克,形成自己更高形势的坦克质量优势了。

    这种新的坦克被命名为虎式坦克,也就是当年希特勒搞得虎式坦克的升级版。

    升级版并不意味着是在之前的虎式坦克的基础上增强,而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新式坦克。

    新的坦克将装备有全新的火炮稳定陀螺仪,具备在某些情况下的行进间射击的能力。

    陆军这边还算是好的,许多武器都是在现有的武器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包括3号坦克底盘制造的突击炮以及防空自行火炮,还包括4号坦克底盘制造的自行榴弹炮。

    豹式坦克的底盘改装也在顺利的进行,虎式坦克虽然前线并不急需,但是设计工作依旧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空军方面,德国投产了最新的乌鸦喷气式战斗机,这种飞机因为通体被喷涂成了灰色,所以也有人给这种飞机起外号叫铁乌鸦。

    乌鸦喷气式战斗机的可靠性一直都在提高,更多的生产线也已经正在建设之中了。

    德国空军正在装备这种新式武器,一个中队的飞行员已经驾驶过了这种划时代的战斗机,并且非常喜欢这种战斗机的飞行表现。

    它在横滚还有爬升方面都有非常出众的性能,俯冲速度更是无与伦比。这种飞机可以飞出每小时800公里以上的速度,是其他活塞发动机飞机无法做到的。

    许多德国飞行员赖以成名的俯冲攻击战术,可以在更换这种战斗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