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火炮明显提升之外,新的豹式坦克唯一的作用就是节约了一部分多余的重量。
这个结果明显不是李乐愿意面对的,这等于说是在削弱了防御的前提下节约了一部分材料,根本是在做无用功一般。
“我这不是在白忙么?原本的新式坦克设计,只是多了一些重量,根本没什么改变啊。”李乐揉了揉因为疲倦略微发涩的眼睛,开口抱怨道。
坐在火车上的克虏伯,也就是那个生产火炮的大王,听到了元首这么说,微微挑了挑眉毛。
他是被元首找来,认真听取新式坦克开发意见的。也就是他这个和希特勒私交不错的大资本家,才有机会乘坐元首的专用列车,并且和元首做在一起。
这个德国火炮大王,一直是元首的支持者。他的别墅甚至有为元首预留的房间,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好。
作为德国军火的大王,克虏伯可不是仅仅制造火炮的商人。他的公司几乎渗透到了整个德国军工体系,并且庞大到让旁人嫉妒。
这个个子并不高大的男人手下的公司,涵盖生产潜艇坦克到机枪大炮几乎无所不包。
“我的元首,您真是妄自菲薄了……”克虏伯斟酌了一下措辞,开口笑着说道:“您的意见,简直就和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们的研发方向。”
他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来,指了指面前的图纸,开口说道:“至少新的坦克,在生产的环节上,节约了至少40%的成本。”
克虏伯这么说,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统计来的。使用扭杆悬挂并且严格规定使用单排负重轮,都大幅度的减少了生产加工环节的消耗。
并且在日后的维护和修理上,还要再节约一部分时间,甚至因为结构简单,连出故障的概率都更低了一些。
同样的,因为取消了豹式坦克前后分配的动力系统,少了一根中间的传动轴,也节约了不少车内的空间。
更让生产部门欣慰的是,这是他们第一次被征询意见,在坦克设计环节上就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简化坦克的生产工艺。
可以这么说,这辆虽然还叫5号坦克,外号依旧叫豹式坦克的战车看上去变化不大,却可以说是一场德国工业历史上的革命。
这场革命让德国工业体系开始正确合理的使用自己的产能,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武器来这才是豹式坦克的意义。
“我们的零件将有20%与6号坦克,也就是虎式坦克通用。”克虏伯自豪的给出了数据,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成就。
5号坦克将会同样采用类似的底盘,两者之间甚至负重轮都是可以通用的,同时一样的还有车前面的驾驶员部分,以及车体内的弹药架和成员座椅!
这在现如今看来,不过是一个通用模块化的大胆尝试,可是在当年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成就了。
就在李乐提出了通用,并且指出了这样做的好处之后,德国设计师们就开始注意使用标准件的重要性了。
在这个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德国装甲车还有自行火炮上,都开始采用标准零件设计,所以在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样式的座椅,就可以安装在所有战斗车辆上!
仅仅只是通用的螺丝,通用的装甲外挂模块,通用的车长用自卫机枪模块……这就让德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装甲车辆生产速度了。
同样的方法已经被应用在了4号坦克上,因为模块化的设计标准,前线已经服役的4号坦克初期型,在东线经过简单的改装,就加上了自己的车长机枪。
另一个伟大的成就,就是李乐提出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它带给德国武器研发部门的冲击,不亚于5号坦克的开发。
几个月前,固执的德国武器设计师们,还认为一款武器的优秀与否,全在设计上的精益求精。
可是,当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出现之后,德国的武器设计师们突然发现,原来处处凑合在一起的一款武器,竟然可以达到他们设计要求的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
而这样一种武器在生产的时候,因为都是成熟生产线,产量快的惊人!
追猎者从7月开始设计,8初期就开始量产了……比起效率来,它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了。
从8月到9月之间,成熟技术成熟生产线,并且简化了生产工艺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竟然就服役了210辆!
上帝保佑!你没看错!真的是210辆!在不满一个月的时间里,这种其貌不扬,性能一般,被很多工程师看作是垃圾的坦克歼击车,竟然生产了超过200辆!
在这款坦克歼击车诞生之前,德国的所有装甲车和坦克,都没有这样可怕的记录。
如果保持这个产量,德国在明年5月的时候,就能给前线补充超过2000辆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除了比历史上更消耗燃油之外,德国军队的实力无疑真的是被加强了,而且是不只一点点的加强!
要知道,开战的时候,德国能够用于在东线作战的坦克,总数也只有3000多辆而已。
多了整整2000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差不多就是让德国的坦克装甲部队多了三分之二。
这些多出来的部队,可以用作针对对方的步兵,和数量庞大的t…26等坦克。
至少可以让主力装甲部队从繁杂的防御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的以进攻者的姿态出现在苏联人面前。
“我的元首!您的很多思路,都是非常棒的想法!”克虏伯开口,继续安慰道:“这纠正了从前我们很多错误的想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克虏伯想起了有关…42机枪的传闻。虽然元首在命名武器方面实在没有什么传统可言,但是这些不按年代原则命名的新式武器,确实都是好东西!
新式的,已经被部队认可的…44突击步枪,现在已经被下令全力生产了。
而正在开发中的g…43半自动步枪,也被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证明,是部队需要的武器装备。
至于说大量采用冲压零件拼装起来的乞丐版…42机枪的武器,事实证明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一般的点子。
连克虏伯都不得不承认,格鲁诺博士在元首的启发下大量采用冲压零件生产武器,是一个划时代的革新。
他的改进让生产机枪的流程变得比生产冲锋枪还要简单,这如果说不是一个划时代的革新,那还有什么能叫做革新?
让人目不暇接的武器生产改进,经过了两个月时间的沉淀,已经开始积累出了变化。
感受最明显的,是德国军队基层士兵们。他们手里的武器虽然没有什么精良的变化,但是他们手里的武器数量,开始逐渐增多起来。
原来2个月的时间,一个新建的步兵连只能领到1支机枪的补充,可是现在,他们已经能领到两支甚至更多了。
同样的,原本对装甲战斗车辆,尤其是履带式战斗车辆,步兵师的指挥官们是想都不敢想要的装备。
可是随着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出现,这些精锐的步兵师拿到了他们的装备,至少可以从容的面对敌人的坦克部队了。
那种从前遇到敌人坦克,就要呼叫装甲部队,到处找独立装甲营的情况,现在多少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就是凭借这些细小的改进,德国工业产能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为前线的军队提供了更多的武器,并且促成了反坦克战术的改革……
把这事放在从前,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是现在,这种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了,而且就在他们的面前发生了。
“这些武器的改进,都有您的功劳!我的元首!”克虏伯停顿了两秒,从自己的思绪中挣脱出来,对李乐夸赞道。
李乐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真的很想挠着自己的后脑勺,然后谦虚两句:“谬赞了,谬赞了!这都是后世的武器书籍太专业了,也都是后世大能们分析的好,分析的好……”
可惜,他可不想被希姆莱切片解剖,所以他只能对此表示轻蔑,并且开口说道:“在这方面,我一直认为,我的灵感是正确的!直觉才是我致胜的法宝!”——
亲们又加更了,龙灵过完年之后就在拼命,为的就是大家看的过瘾……谢谢大家的支持了!龙灵在这里拜谢了!
156畅想未来()
“您说的真的是太好了,我的元首!”听到李乐这么说,克虏伯笑着点头应承道:“您的灵感,和伟大的直觉,都是德意志胜利的法宝!”
克虏伯作为一个工厂,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姓氏。在当年大清帝国引进国外先进火炮的时候,把这个工厂的火炮翻译成了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
克虏伯这个翻译就此诞生,寄托了落寞古老的东方封建王朝,对这种现代化新式武器的美好期望。
可惜的是,在东方的克虏伯大炮,同质量齐名的,就是那坎坷的经历了大部分要塞炮都被敌人俘虏,或者因为使用者的腐朽,变成了一堆堆废铁。
但是在遥远的欧洲,克虏伯是一个让英国和法国谈之色变的可怕工厂,那里生产的火炮曾经差一点儿就让德国称霸了整个欧洲。
这个巨大的兵工集团,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残忍的肢解和压缩。
克虏伯这个姓氏也一度成为了没落的代名词,一直到这个男人被法国人关起来,变成新的民族英雄为止。
当李乐看着被打死的那个真正的元首带领着德国重新崛起的时候,这个民族英雄立刻和希特勒站在了一起。
一个人需要大量的武器重新武装自己的德国,另一个人需要大量的订单来重新振兴自己的工厂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
“我要的那个新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生产线,你建设的如何了?”李乐一边看着桌子上那些精美的武器设计图纸,一边开口问道。
这些武器的设计图纸,其实都是草图而已。虽然大部分零件还有钢材的强度要求,以及焊接方式等都不在这些图纸之中,可也是非常养眼的东西。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这些图纸上的东西,即便是在60年代的中国,都绝对代表着高精尖的标准。
而这些坦克上采用的高级瞄准镜,加工的精密程度,甚至在几十年后都堪称世界一流。
也正是依靠这些精密到极致的“德国工艺”,德国坦克车组才能够在千米的距离上,开火击毁敌人的坦克。
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术上的奇迹,击溃了数十倍的敌人,赢得了一场场战斗的胜利……
“真是一些精美的艺术品!它们虽然不是用自然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却透着一股工业规范的美妙!”不等克虏伯回答,李乐就又赞叹了一句。
克虏伯当然知道,后一句是不用他去附和的,于是直接开口回答道:“我的元首,生产线已经开始建造了,您说的征召一些退休工人,高薪聘请,我也照办了。”
他一边说,一边搓着手,显得有些犹豫:“可是,这样一条生产线,人工成本上很高,如果按照采购的价钱,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利润。”
“克虏伯!亲爱的克虏伯先生!”李乐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图纸丢在了桌子上,开口循循善诱道:“目光要向前看!要想想未来!”
“你为这个国家做的一切牺牲,我,我们,德意志人民!都记在心里。”元首在那里给自己戴高帽子,克虏伯只能闭着嘴听着,听着李乐把话说完。
果然,李乐说完之后,没有让克虏伯继续为祖国奉献自己的财富:“你知道,利比亚油田……是我的人发现的。”
在鼓励人“奉献”之后,李乐开出了自己的支票虽然是空头支票:“那你知道不知道,可能还会有一个这样的油田?”
“石油?”克虏伯挑了挑眉毛,心中却已经非常满意元首给出的这个价码了。
要知道,军火商是一个利润非常巨大的职业,战争之中,任何一个军火生产商都会赚个盆满钵满。
可是,战争终究要有结束的一天,人类不可能永远的处于战争状态。
到了和平时期,军火工业就要面临减产这样窘迫的局面。而克虏伯本人,是经历过这样的灾难的!
在1919年战争结束之后,克虏伯公司就被迫停产。他的损失不计其数,他的财富缩水到了连自己的庄园都不得不停止运转的程度。
要让他再经历那样一场灾难,那他宁愿带着战争狂人的帽子把战争打到世界末日去。
但是即便现在的他,也不得不承认,战争终究不能打到世界末日去谁也无法推着所有人去死。
所以,对于克虏伯来说,在战争中转型,并且建立一个足以支撑他工业帝国的民用分支来,才是保证克虏伯集团昌盛繁荣的正确做法。
听到李乐提起了油田的事情,克虏伯显然非常感兴趣:“您是说……在未来可以给我一个油田的经营权?”
“一个?不,不是一个油田。”李乐听到克虏伯这样说,笑着摆了摆手。
李乐要给对方画一个大饼,一个巨大到让克虏伯不敢不相信的大饼:“至少,现在的法国和意大利全国上下消耗的石油,都是你的生意了!”
“我的上帝!”饶是克虏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元首给出的这个答案吓了一跳。
要知道,现在德国国内还有巨大的化工企业,元首要开采多少石油来,才能划给他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
“不要这么小的胃口!克虏伯先生!”李乐见自己画出来的大饼已经彻底征服了克虏伯,轻松的开口说道。
他随意的递给了克虏伯一杯冰水,示意对方喝一点儿。然后继续说道:“你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假元首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对克虏伯描述道:“无论谁赢了这场战争,世界总归是要发展的,对么?”
“而世界的发展,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他问了克虏伯一个问题。
没等对方回答,他就自己回答了出来:“现有的耕地,要依靠化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满足更多的人口!”
“现在的公路,会连接更多的城市,大城市会越来越多,收音机等电器都要普及,昂贵的照相机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
“然后呢?现在军队使用的高技术兵器,是不是要转化为民用的设备?比如说无线电,到时候每个人都要用上电话,甚至无线电话!对么?”
李乐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规划着他真的是亲眼看见过的未来世界,可是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已经把克虏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想像一下,一个乔布斯那样的人,在70年代和你描述互联网和个人电脑,描述个人飞机还有100tb容量的存储器……
“我们建设更多的铁路,更多的公路,而那个时代更多的有钱人,会不会购买更便捷的交通工具?”
李乐把话题扯回到眼前克虏伯的利益上,开口继续说道:“到时候,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和我承诺过的一样!”
“整个柏林要有300万辆汽车!甚至更多!法国和意大利全国上下会拥有3000万辆汽车……我说的万辆!”
元首大人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掌,在克虏伯的面前比划了一个数字三:“每天有1000万辆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你知道需要多少石油提炼汽油么?”
“咕嘟。”克虏伯吞了一口口水,他被李乐的说法彻底的征服了!
他不是没有想过未来,可是却真的没有畅想过那样遥远的未来!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偃旗息鼓刀兵入库……那真的可能出现元首描绘的那个未来。
在那个未来里,德国是不是欧洲的霸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是这个世界上的经济能源霸主!
世界发展是需要动力的!而石油明显就是未来发展的原动力!欧洲无论哪个国家称霸,都离不开石油、橡胶这些工业原材料的制约。
控制了这些原材料,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世界最富有,最有权力的寡头!
哪怕自己只有站在这些人身边的一张门票,就足够了!站在这些人的中间,就代表着自己是世界权力游戏的参与者,是规则的制定者!
“元首,一千?一千万辆?”克虏伯感觉,哪怕只有元首勾勒出来的美好前景十分之一的规模,也足够他欣慰了。
“在遥远的亚洲,中国,印度!那里有至少5亿的人口!想想,我们不仅仅要把生意扩展到整个欧洲,而是整个世界!”李乐对克虏伯的小心嗤之以鼻。
他挥舞起自己的双手,大声的为自己的手下塑造野心:“难道我们只是要报仇?只是要打破凡尔赛的禁锢?”
“我们要的是重铸这个世界的秩序!让日耳曼民族可以无拘无束的发展自己的长处!”
“你觉得我们的长处是什么?是工业!是对工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世界都要用我们的机床,都要用我们的产品!”
“现在,我们发动战争,不代表我们是一个热爱战争的野蛮民族!我们要做的,是为帝国的犁争取生存的空间!”
他说道最后,拍了拍克虏伯的肩膀:“我们不是穷兵黩武!我们是在铸犁为剑,最后还要铸剑为犁!”
157庞大的工业遗产()
听到这里,克虏伯觉得自己几年前,站在面前这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的身边,是一生之中做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一个资本家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支持并且辅佐一个理解资本主义的领袖登上权力的巅峰!
而面前这个元首大人用最简单最直白,而且最有感染力的说法,阐述了有关资本主义扩张的最精髓的纲领!
发展并且强化自身为了什么?为了扩张!扩张又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了!
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打开市场,用市场收益来反哺自己,然后用更强大的姿态去开拓市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终极形态,这就是所谓的发展啊!
克虏伯此时此刻真的很想抱着面前元首的袖子大哭,感动的说一句:“你懂我!”
“看不懂我的人,都认为我在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向灭亡。”李乐说到了这里,感叹了一句道:“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奋斗,我努力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