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卖的那一套,那为何朝廷不自己开银行,把这个赚钱的生意自己做呢。刚刚贷到的五百万贯贷款,三年后,朝廷就得还本后,还要付九十万贯的利息,九十万贯啊,这多大的一笔钱啊。没理由朝廷自己不去赚,反要让那些商人们赚去了,甚至最后朝廷还得给他们付利息啊。
  “朝廷办银行,那是与民争利。”杨坚其实昨晚也失眠了,想到自己当皇帝。居然得跟孙子借钱,他也一夜不好受。孙子昨天跟他把银行的经营模式讲的很明白。没什么太大的决窍,不过就是吸纳存款然后放贷。再经营些什么兑换通汇之类的业务,可收益却极高。头一回,杨坚也有自己来经营银行的想法。杨坚以前向来瞧不起商人,在他眼里,商人赚再多的钱又如何,在权利的面前,钱财苍白而无力。再有钱的商人,在官的面前,也不过是一群随时可以宰杀的猪罢了。
  可是当眼下朝廷用钱紧张。处处捉补襟见肘的时候,他突然又觉得,钱其实也很重要。权力固然重要,可再站在高处的上位统治者,也一样的离不开钱,甚至更加的需要钱。正因如此,他之前才把前途民部尚书给免了,甚至还把负责皇家内库的太府少府两寺的主官也换了一遍,但刚打完一场三十万人马全军覆没的东征。马上又要打一场动员兵马达五十万的全面战争,杨坚真的很需要钱。只不过想到之前的公廨钱放贷之事,他又不由的犹豫起来。
  最初公廨钱放贷,并不是从本朝开始。而是南北朝时来的惯例。朝廷只负责京官的薪俸,外地官员的薪俸都是由地方官府自己解决,朝廷只是最初向各地官府提供一笔本金。然后让他们放贷经商,收息取利。用以支付官员薪俸以及办公费用。一开始这个制度确实不错,解决了朝廷的很大财政负担。同时还给了许我百姓们方便,因此这种公廨钱放贷被百姓们亲切的称为便民贷。可谁能想到,最后这便民贷,成了害民贷,利息高的惊人不说,还被那些捉钱品子们借以牟利,甚至逼害百姓,有的地方,那些捉钱品子直接把钱强行借给并不需要贷款的商人和百姓,然后又定下高额的利息,等到期之后,便强索本息,百姓商人们交不出来,他们就夺田抢店。
  杨坚担心,如果朝廷来办银行,最后的结果会不会也跟公廨钱放贷一样。毕竟,商人办银行,就算逐利,可毕竟上面还有官府管着监督着,他们不敢乱来,一但乱来,朝廷就有无数种方法治他们。可如果官府来经营银行,谁能监管?
  另外还有一层顾虑一直压在他的心上,杨坚受禅以来,处处恢复汉家礼仪制度,也以儒家思想治国,因此也秉承着官府不与民争利的思想。而官办银行,明显是与民争利了。
  “可就这样算了?”韦师有些顾不得君前失仪了,这可是大把的钱啊,开银行又不比开商铺什么的,甚至如赵王所说的,其实开银行还能方便大家,是双赢的局面,百姓把闲钱存进银行能得利息,需要钱的商家百姓能从这里借到钱周转,解决需要,甚至可以提到资金进行扩张。甚至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也可以在银行借钱购买种子耕牛农具什么的,总之这是门好生意。如果朝廷来做,应当能做的更大,也能方便更多的百姓,自然民部也能收到更多的钱了。
  这个时候王海上前禀报:“禀陛下,赵王有奏折进呈。”
  “哦,呈上来。”
  杨坚从王海手中接过易风新送进来的奏折,只看了一眼就眼前一亮,然后细细阅读起来,良久之后,杨坚一手拍在奏折上,叹道:“不料赵王对于财计还有如此独特的见解。”
  韦师眼巴巴的望着杨坚,心里如猫抓似的想知道易风奏章上说了什么,可又不能直接问。
  杨坚望着韦师的样子笑了笑,“赵王的脑子确实了得,处处不按常理行事,但偏偏总能独到的找到解决方法。赵王向朕誓言,既然朝廷不愿意与民争利,开办官办银行。那朝廷可以通过自身管理者的地位来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怎么参与?”韦师不解。
  “收税!”杨坚说出了易风刚送上来的奏章中的提议,“朝廷对于所有储户在银行存款得到的利息进行征税,五税一。”
  这个利息收的有些狠,直接百分之二十。但对于许多存钱的储户们来说,原来根本就没有存钱得息这么一个好处,有点闲都都藏家里面,不安全不说还没有收益。如果放到金银铺里去存着,还得收保管费。交给那些专门放贷的人去放贷,却又有收不回的风险。现在直接存银行里。一年有百分之四的利息,看着不多。但放银行里安全,随时可取,而且能得个三瓜两枣利息也不错啊。现在朝廷如果要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税,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收利息税对于易风来说,基本没什么影响,收的是存款人的税,而朝廷从中得到好处,自然也会支持银行业了。要不然,银行大赚特赚。朝廷一边干看着,还真保不住会有眼红的鼓动皇帝开办官方银行或者对银行下什么套子之类的。
  当然,如此仅仅只是收利息税估计也满足不了皇帝和那些眼红的大臣,因此易风很主动的又向皇帝上奏,对银行征收营业税,税率为二十税一。这同样是笔不少的税收,原来朝廷收的商税很少,品种单一,如银行这种新兴的行业。也只是按一般的做法收门面税而已,按店不按营业值来的。但现在易风提出,朝廷可以对银行收营业税,征百分之五。好比贷给朝廷的这五百万。银行收到利息是九十万,那么九十万的百分之五就是四万五千贯的营业税了,如果有罚息之类的也还要一起算进去。当然。具体的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计算,银行得先支付掉当季的储户存款利息。基本上就是贷款收获利息减去支付存款利息,然后剩下的这部份算是银行的营业额。然后按百分之五计算,所得的就是当季营业税。
  总体来说,银行现在的主要业务就是存贷,而贷款利息一般相当于存款利息的三倍,因此银行收益很高,朝廷征收百分之五,也一样能赚不少。
  按易风所设计的,朝廷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银行,但却能从储户和银行两面收钱,百姓向银行存钱,朝廷收税。银行向百姓放贷,朝廷同样收税。
  “百分之五的营业税么,是不是少了点,利息税都有百分之二十呢。”韦师高兴之余,未免又有些贪心了。心里总是还觉得朝廷放弃直接经营银行有些可惜,收税虽然简单,不用经营的麻烦,但大头总还是让银行赚去了。
  杨坚一挥手:“半成的税不少了,毕竟经营也还是有成本有风险的。朕倒觉得赵王的这个计划不错,银行是个新兴的产业,利润不少,朝廷收取相当的税收,完全是应当的。”
  “陛下,既然银行交营业税,那是不是其它的行业也征这百分之五的营业税呢?”
  韦师现在虽然刚拿到了五百万贷款,但毕竟三年后就得还,还了本还得加九十万的利息,他也感觉负担极重。总想着开源节流,眼下见易风如此主动的提出了一个营业税,他高兴之余,也想着干脆向其它行业也征收这个税。若真能征到,那民部还会缺钱吗?
  “这事赵王倒也在奏章中提到,不过赵王说了,朝廷应当一步一步来,先在新兴的银行业征收这个新的营业税,等大家对这个营业税多些了解后,再向一些高利润的产业征收这个税,然后再慢慢的一点点向其它行业征收营业税。另外,赵王还提到,对不同的行业,应当设置不同的营业税税率,比如银行业百分之五,餐饮业百分之五,运输、建筑行业百分之三,而对于娱乐行业如青楼妓院赌场等则可征收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的重税。另外,营业税还应当设置一个起征点,比如每年营业额五十贯以下的免征。赵王考虑的很周到啊,事情徐徐而来,不能着急。走一步看一步,就先对银行业征收这个营业税吧,就按赵王的提议,征收百分之五,另外利息税百分之二十,对利息税不设起征点。”
  “遵旨。”韦师领命,心里却在暗暗计算着,一年到底能从银行征收到多少利息税和营业税。进宫之前,他心里一直还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银行的开办权拿到朝廷手中来,而现在,他已经在想着,这个新兴的产业应当发展的更快一些才好,如此一来,银行业务做大了,朝廷收的税也就越多了。(未完待续。。)


第349章 织一张大网

  尚书省易风的参知政事官厅里,刘文静和李密两人正陪着易风一起斗地主。
  采购招标公文已经发下去了,现在易风就等着那些商人前来报名投标了,因此他反而空闲了起来。闲来无事,就干脆把刘文静和李密两人拉着一起斗会地主,自从易风在怀荒无聊的时候把纸牌给拿出来,这种纸牌游戏很快就风靡起来,简单好玩,而且有各种玩法,纸牌识别简单,不认识字的人跟着看几次也能认全了,而且携带还简单,在家在外都能带着,两人三人四人五人,也都能玩的起来。
  李密虽然刚投入易风门下没多久,但也很快的学会了玩纸牌,不管是三人的斗地主还是四人的升级或者是双扣,他都已经玩的很六了。
  易风娶了李丽仪,因此李丽仪的堂兄李密也便成了易风的亲戚,李长雅向易风推荐李密,易风便向皇帝举荐李密任职自己的亲王府属官。朝廷制度,许多高官豪爵者,都有一个自己的幕府。在隋以前,这些开府的大臣是可以自己招募幕僚的,而且这些招募的幕僚不与清时的师爷相同,清朝官员招募的师爷那是私人幕僚,没有官职品级。但这时代的幕僚,那都是有品有阶的朝廷官员。不过杨坚受禅之后,马上进行了中央集权,剥夺了刺史等地方官员征辟幕僚的权利,所有九品以上的正式官员都得由吏部考核任命。相应的,三师的开府权利也没有了,而亲王大总管等开府的权利依旧在。但却也不能自行征辟官员,他们保留着幕僚属官。但这些官员却得由朝廷任命。
  易风如今的官职,有好几套属官。幽州大总管府有一套相应的府官,赵王也有一套赵王府府官,还有一套赵王国的国官,另外还有司空府的府官,雍州牧的府官,北伐东路军帅府的幕僚属官,甚至连上柱国都有一套属官。不过朝廷现在对这方面加以控制,易风的国官、司空的府官,上柱国府官、雍州牧的府官。基本上编制还在,但都空缺着。只有赵王府府官、大总管府府官和东路元帅府府官这三个幕府的属官基本上配齐了。大总管府的属官,基本上都是易风在怀荒的原总管府人马,而东路元帅府的府官,则多是由朝廷新任命的一批官员,这些人多是有本职,暂时兼任,如太子府那边的李纲刘行本等数位品级很高的官员,另外就是幽州府的诸总管刺史们兼任。易风的亲王府也有一整套的属官。这些官职,易风正好把在京中招揽到的一批人举荐上去。朝廷对于易风的举荐,倒是没有驳回过,反正他举荐的也都是些原本就没什么名气之人。再加上王府属官虽然不少。但品级都不高,因此没人为难。
  李密被易风举荐为赵王府典签,典签品级不高。在南北朝时,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权力不大。刘宋中叶以后;多以幼小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人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替诸王批阅公事;甚至照管诸王的饮食起居;职位虽低;权力渐重。这个职位与主簿很相似。都是执掌机要,相当于主官的心腹。不过主簿六品,典签只有八品。李密本来在亲卫里就是六品侍卫,而且身上还有一个郡公的爵位。不过易风虽然对历史上的李密很有些钦叹,但那毕竟是历史上十余年后的李密,而此时的李密只是个初出茅庐的世家公子而已。易风也不想一来就给他个主簿这样的要职,便先给了他一个从八品的典签,说重要也重要。
  他本来以为李密是个孤傲的人,说不定会不能接受这样的小官,没想到李密居然没有挑剔,还很高兴的接下了这个职务,到任以后,事情办的相当不错。眼下情形,李密这个典签倒成了易风的秘书,很得他喜欢了。刘文静则已经算是过了考察期,被易风举荐任了赵王府主簿之职,虽然和李密的职责相似,但李密是秘书,刘文静却算的上是秘书长了。
  “火箭升空!”易风甩出两张王,然后把最后的一张小三扔出,笑的十分高兴。
  李密和刘文静虽然没有放水,可无奈不敌易风抓了两个王三个二,这把输的很难看,偏偏李密刚刚还送了一炸,让刘文静直叹气,抠抠索索的好半天才掏出钱袋子来。
  “三分两炸,一人十二个银币,快掏钱。”
  “哎呀,今天手气不好啊,这跟着赵王做事,薪水还没拿过呢,倒先送了一月薪水了。”刘文静叹道。
  李密倒是很痛快的把钱掏了,“刘主簿你也太抠了吧,区区十二个银币还能穷了你?”
  “我可是穷人呢,昨天刚把那点家当存进了大兴银行还等着吃利息呢,结果今天几把牌倒是输了多的去了。”刘文静叹气,“我可不像你李大公子,不但有雄厚的家业继承,而且就是每月的这爵位上的收益就能当我几年的薪水了。我手头百把贯闲钱都赶紧存银行生利,你却直接就扔了十万贯到银行当了个股东,咱们能比嘛。”
  李密将十二块银币推到易风面前,转头对刘文静道:“哎哎,刘主簿别说了,我这前脚刚把全部身家送到银行弄了点股份,结果这边赵王就向陛下上奏献策,以后朝廷对银行加征百分之五的营业税,哎哟,现在还肉痛的很呢。”
  刘文静也叹气,“哎,你是银行股东,交百分之五营业税你也还是赚大头的。我这刚存进银行的一百贯,存一年才能有四贯利息呢,结果赵王不也向朝廷进言,让朝廷征收银行储户的利息税嘛。你营业税才百分之五,我这利息税却是百分之二十。还没有起征点,有多少就得交多少。一年得利四贯。结果到头来还得交八百文利息呢。刚刚这把牌又输十二银币,一千二百文又没了。转眼两贯就不见了。”
  易风见这两家伙一唱一和的,没好气的笑道:“你两家伙哪个不是家财万贯的主,喊的倒是响亮。法主你说你,十万贯投到银行,这还只是你手上的一部份现钱吧,你蒲山郡公府上的田庄商铺可不老少,而且就算现在银行要交营业税,你这十万贯投进银行,一年照样能有大把收益啊。你不是不知道。现在想入股银行,你就是有钱也没机会,提着猪头你都找不到山神庙。至于肇仁你,你好意思说你在银行存的是一百贯?是一万贯吧?这一万贯一年光是收息就是四百贯了,交个八十贯利息税还有三百二十贯呢,这可是三十二万铜钱呢,放以前你扔家里还得占地,现在扔银行里却能钱生钱,你就知足吧。我还没有给陛下献策。让陛下开征个人所得税呢。”
  易风一边洗着牌一边笑着道,这个时代就是如此,普通的百姓为了一天两顿而奔走,一天三顿都是奢望。而那些豪门世家,却个个家财巨万。平时不停的买地买地,置办产业。金银都挖穿窖藏在地下。这次大兴银行在京开办,前后三次募集资本。那些个大家族过来入股,最少的都是十万贯。十万贯以下的都拿不出手。前两次募集资本,轻松的就募集到了五百万的本金。而在这次民部刚与大兴银行签定了贷款合同后,京师中就有更多的豪门贵戚争着要来入股,拉着一车一车的真金白银前来,易风不得不临时召集股东大会,最后同意第三次扩股,短短三天,前来入股的人是络绎不绝,三天时间,最终易风只选择了三十名新股东入伙,但他们却带来了五百万雄厚的资本,使得大兴银行如今的投入总资本达到了一千万。这么大的一笔资本进入,大兴银行支付给民部的那五百万贷款,甚至都不用从总行和其它分行借调,直接就全额拔付给了民部。李密也正是前几天那三十个新入伙的股东之一,投入十万贯,但却是这批新股东中出资最少的一个而已。
  京师有钱人之多,也确实让易风大开眼界,朝廷打仗没钱,可那些大家族却个个家财万贯甚至是百万贯。
  “参政为何要主动向朝廷提出征收这个利息税和营业税呢?”李密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易风是银行最大的股东,这么做,明显与自身利益不符啊。
  “有舍才有得,银行这个新兴产业,利益这么大,你真当没有人觊觎眼红?我们若是不主动拿出一部份收益来上交给朝廷,你真以为我们能做的长久?”
  李密连连点头:“我明白了!”
  刘文静在一边羡慕的道,“我也好想能参一股呢,可惜本钱不足啊。”
  易风一边端牌,一边道:“你若真有这想法其实也不是没机会啊,眼下银行正向各州扩张,按银行的发展计划,是要做到在各州都要设立一个分行,甚至将来在各县都能设立一个分行,把银行的网络做遍全天下。你完全可以把钱投到其它准备新开办的分行去,在京畿之外的新分行,就算是一万贯,那也足以占到不少的股份了。就算收益不如京师洛阳扬州等这样的大城相比,但也是个很不错的投资了。”
  刘文静一听,当下就坐不住了,“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回头我就去看看。”
  李密这时也问道:“参政,我刚在大兴银行里入了股,我还能到其它新开的分行入股吗?”
  “当然能,只要你有钱,我想这不是问题。”易风的银行模式搞的是加盟联锁形式,总行与各分行之间虽然业务往来,但又独立核算成本利润,总行占据分行的一定股份,但并不追求股份占多数。易风是不介意更多股东投资分行的,加盟入股的人越多,那银行就能更快的把业务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最终的目的还是抢占先机,织制一张庞大的银行网络。易风要的只是这张大网的控制就行了,至于股东们投资和分享利益,他完全不反对。当然,想入股也还是有些条件的,除了有钱,还得是当地有声望的人,这样的股东吸收进来,才是对整个网络最有帮助的。李密么,累世公卿豪门,有钱有地位,这样的关陇集团核心家族愿意加盟,他自然是欢迎的,这样的人多多益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