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下溃败之后,关中骑兵往武关溃逃,结果被挡在内乡城西的淅水前,被追击而至的关东骑兵砍刀切菜,最终内乡一战,有三千多骑被斩首,另有五千多受伤,被俘虏投降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只有两千骑逃离战场,散于乡野以及山中。陈国公窦抗更是直接死在交战之始,两万骑兵全军尽没。最要命的还不是损失了两万骑兵,而是杨林来的这么迅速,骑兵提前赶到拦截了他们的两万轻骑并迅速的将之击败。然后守在内乡,把守淅水东岸。拦住了他们退回关中的道路。
  武关就在两百里外,可他们却再也过不去了。
  当杨秀接到窦抗身死兵败的消息时。才刚到菊潭,距离内乡还有五十里路。杨秀当时惊怒万分,要率军急行内行,打通回武关之路。可这个时候,杨林亲率的四万骑兵步兵已经赶到,最终杨秀在众臣劝谏之下,不得不退回到了菊潭城中。
  菊潭城,以菊潭而得名。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称不老泉。在菊花山此坡山坳之中,因菊潭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菊花山间,山菊青春,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之美。菊潭的菊花,更有长期服食即能长寿之名。
  菊潭城就在菊水的西岸。菊水汇入湍水,最后与淯水一起在新野合流。
  虽然菊潭的景致很漂亮,还有着不老泉和长寿菊,可此时菊潭城内。上至杨秀、长孙洪,下至那八万余退入城中的关中兵马,无不惴惴不安。因为就在菊潭城外。已经有二十余万兵马将之团团包围,杨林自洛阳亲率南下的十万大军。此外还有南阳、襄阳郭衍父子的五万淮南军,另外还有元衡在鲁阳关投降的数万兵马。以及在内乡投降的窦庆所率一万余骑兵。
  绝望。
  城里到处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情绪。
  如长孙洪这样的朝之重臣,现在也一样绝望之极。如果之前他劝说杨秀退入关中,那时他还以为虽然机会小,但也还有机会能割据关陇。可现在,什么机会也没有了。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已经“亡国”了。只是‘皇帝’还不肯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已。八万人困在菊潭,不说菊潭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池,就算菊潭是大兴,是太原这样的坚城重镇又能如何?菊潭城早就是一座空城,上次他们经过之时,已经如对内乡城一般的进行了一番洗劫,粮食全被搜刮出来运往南阳城下大营,青壮都从军,其余的老人妇女也被征入军中,现在他们回到菊潭城中,城池狭小,更无粮草。
  他们为了轻装前进,早日退回关中,直接把辎重粮草都扔在了南阳城下,随军只带了半月的粮草。现在,又过了五天,只剩下了十天的粮草了。
  出城与杨林决战,杀出重围,退回武关,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杨林二十万大军早将菊潭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之所以他们能在这里撑了五天,那只是因为杨林还没有对菊潭城发起进攻而已。而长孙洪估计,也许杨林根本不会发起攻城,没那个必要,他们有多少粮草估计杨林早就知道了。对付他们,只要围而不攻,足够了。十天之后他们粮尽,就算他们杀马也顶多再撑个几天,把城中老鼠都抓了吃,一共也撑不了一个月。到时,城中八万大军只能投降。甚至,杨林都不必等那么久,这样的绝望局势,估计到时肯定会有人愿意为杨林主动打开城门,甚至把杨秀和他们这些重臣的脑袋一起割下献上。
  长孙洪长叹短吁,眉头紧紧皱着,拧成了几道深深的沟。
  当初杨秀弑君篡位,他长孙家一个皇后,八个国公,五百多个子弟得官,何等的荣耀啊。如今呢,兄弟长孙宽已经战死在鲁阳关,长安朝廷也已经山穷水尽了。他有些疑惑的在想,他们到处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当初自己为何就上了杨秀的船,是无奈,是被逼,还是说自己当初也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蒙住了眼?
  “大哥。”一个急促的声音打断了长孙洪的思绪。
  睁眼,却是三弟长孙龕。
  “什么事?”长孙洪已经有些处事不惊了,局势已经坏到了这地步,还能有什么更坏的事情呢。
  长孙龕脸色十分难看,眉头拧在一起,低声对兄长道,“我刚在城上巡查,城外射进来一封信。”
  “又是招降信?”
  “不是。”长孙龕一边说一面从怀里掏出信。
  长孙洪有些不满,“这东西你带回来做什么,看到了扔掉就是。”
  “你看看。”
  长孙洪接过。打开,越看眉头越拧。信的内容很简单。但很惊人,原来史万岁兵败杨素之后。已经率部投降杨素。而同时,萧关守将知道史万岁兵败降杨素之后,在杨林的细作策动下已经反叛归降洛阳,然后开关引杨素史万岁入关。杨素与史万岁在萧关合兵八万,入关之后,迅速沿着泾河通道向京中进军。杨素和史万岁的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关陇诸地纷纷望风而降,就在前天,杨素大军兵临长安城下。京中留守的官员已经正式开城投降。同时,一直坚守蒲津关挡住了贺若弼十二万大军不得入关的薛世雄听说京师陷落后,也终于向贺若弼投降。贺若弼十余万大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潼关守将也跟着投降,如今贺若弼正率兵向长安进发。
  完了,真正的完了。
  长孙洪长叹,可却也没有觉得什么意外。
  兵败如山倒啊,完全就不该出关的。夺回了益州之后。如果能够举兵出萧关,与史万岁联兵把杨素给灭了,解决了这后患,那么哪怕不能争夺关东。起码退守关中总可以的吧。不过如果杨秀是那种肯听劝的人,也就不会做出弑君那种激烈的事情来了。哪怕软禁皇帝也好啊,皇帝一杀。杨秀的结局也就看的到了。
  “大哥,你就没什么要说的?”长孙龕急道。
  “说什么。还有什么可说的,成王败寇。我们长孙家站错了队,又有什么可说的。”长孙洪叹气。
  “那也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啊。这样下去,咱们长孙家就真的完了。上党长孙氏这一支,真的完了。”
  “完不了,长孙晟不是在杨林朝中吗,有他在,上党长孙氏总能保存一支的。”
  长孙龕气的都要冒烟了,长孙晟也是长孙家族的,可保留一个分支难道就够了,上党长孙家族传到如今,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上下男丁就有好几百口。难道就要这样跟着杨秀陪葬?
  “大哥,如今城内军中上下,早已经是暗流潜动,好多人都在公开议论着投敌之事。若是我们再不行动起来,到时咱们的人头就是他们投归新朝的礼物了。”
  “别人投降,也许还能保存功名,可我们长孙家与陛下如此关系,你觉得就算我们投降杨林,他会放过我们吗?与其卑微投降,最后依然逃不过这劫,又何必自取其辱。
  “大哥,若如此,则我长孙氏真将死葬身之地了。”
  外面脚步声响起,长孙兄弟都闭上了嘴。
  “什么人?”侍卫喊道。
  “陛下急召几位国舅觐见。”
  长孙兄弟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时候杨秀召他们所为何事。不过两人还是整理了下衣服,随着内侍前往。
  菊潭城内的一座原来富户的宅子,此时成了杨秀的临时行在。长孙洪兄弟进来,看到统领禁卫的兄弟长孙操也在,而杨秀更是一身白衣。见到二人进来,杨秀居然还脸上带笑,“你们来了,坐。”
  “不知陛下召臣等来,所为何事?”
  杨秀叹了一声,“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了,事到如今,无力回天,朕不想自欺欺人,朕已经得知萧关、潼关、蒲津关皆已失守,京师也已经落入杨素之手。武关我们过不去了,大兴更回不去了。朕知道,若是落到杨林的手中,我会是什么结果,就算不凌迟,也绝不会给朕一杯毒酒或者一块白绫让朕留个全尸。朕不想落个尸首分离的下场,你们对朕忠心耿耿,朕心深知。眼下,朕也不想再连累你们,一会朕自饮毒酒,待朕死后,你们带朕的首级开城向杨林投降吧。“
  “陛下!”长孙洪忍不住失声落泪。
  “拿毒酒来!”杨秀大声道,脸上表情很平静。
  长孙操亲自取来了毒酒,西晋时经常使用的金屑酒。杨秀端起酒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一仰而尽。
  “陛下!”
  杨秀脸色苍白,豆大汗滴落下,手捧着绞痛不已的腹部,断断续续道,“朕。。。不。。。后。。悔!”
  话毕,人已经倒地,七窍流血而亡。
  长孙洪坐在地上,抱着杨秀的尸体落泪。长孙龛对兄弟长孙操道,“宣布陛下的遗诏,开城投降吧。”(未完待续。。)


第525章 禅位

  随着杨秀的服毒自尽,开皇十九年这场突然而起的大内乱,也随之结束了。
  菊潭城,长孙洪兄弟捧着杨秀的尸体开城投降,八万关中军也纷纷弃械,局势好的让人惊叹。在三个月前,杨秀弑君篡位,占据关中。而杨广自河东潜返扬州,起兵称帝自立,紧接着杨勇在太原称帝,皇太孙杨林率二十万大军兵临马邑,那个时候,无数的人都在哀叹,开皇盛世结束,乱世已经开启。也许刚一统中原没多久的华夏大地,又要陷入三国之乱或者南北之争。那个时候,谁都想不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叛乱,仅仅三个月就结束了。那时更没多少人会想到,结束这场叛乱的最后竟然会是杨林。
  八月初一,易风兵入长安。
  杨素在、贺若弼、史万岁三员大将亲自灞上迎接。
  易风骑着白色的雄骏五尺大马,身披金甲,腰挎玉具剑,外披蟒龙织金披风,连跨下的白马也披着一件绣着白虎的马甲。在他的前面,左秦琼右来整,两位北衙上将军亲自开道。易风的身边,则是由北次平叛战争中立下卓越战功的勇猛士官们,一共三百六十名勇敢的士官,他们获得了此次拱卫皇太子进入大兴城的荣耀。而在易风的后面,是杨俊、郭衍、段达、张衡、宇文述、冯盎、冯暄、长孙洪、长孙龛、窦抗、元衡、梁刚等一众归降将领。
  关中百姓万人空巷,纷纷出城前来迎接这位皇太子入城。虽然皇帝杨勇也在队伍之中,可大家似乎都选择性的把杨勇遗忘掉了。
  在大兴城外。易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让关中百姓亲眼见证了这支三月时间就平定杨秀、杨广叛乱的精锐之兵。锃亮的镜甲。彪悍的骑兵,战车、长弓。统一的红色战袍,整齐有序的队列,那沉稳有力的脚步,飞扬的旗帜,无不让关中百姓感叹,怪不得太子能三月平定叛乱,原来拥有如此之极的军队,甚至还有大量的突厥骑兵,居然也为太子效力。
  检阅仪式结束之后。易风带着北衙禁军进入大兴城,杨素、史万岁、贺若弼虽早到达京师,可却并没有驻军城中,只是分驻在京师郊外,只派了少数兵马入城维持秩序,如今易风一到,大兴城内及城外的防御自然交给了北衙禁军,杨素、贺若弼等人都交兵权上交朝廷。
  入城之后,易风直入大兴宫。宫里的杨秀妻小都已经被赶出宫外,安置到了少府寺。
  李丽仪与萧素美赶来迎接。
  两人都很好,杨秀虽弑君篡位,可并没有对她怎么样。也许是因为李丽仪是杨秀姐姐的女儿,也许是留着她们想做为一个对付易风的筹码。
  “先去见太后。”易风见到二人无事,也很高兴。不过他还是提出了先见太后。“太后还好吗?”
  “自高祖皇帝驾崩后,太后就一病不起。听说殿下已经平定叛乱,太后很高兴。本来说要亲自出宫去迎你的。结果早上起来身体又有些不适。”李丽仪说道。
  太后高兴才有鬼了,易风心道,这次的内乱,可以说是皇家的一场惨剧。伉俪几十年的丈夫这被儿子弑杀,这本就难以接受。何况,接下来,几个儿子又互相交战,如今皇孙杨林平定叛乱,可代价却是大儿子杨勇被孙子夺权,而二儿子被部下所杀,四子兵败服毒自尽。死了丈夫,五个亲儿子又死了两个,这接连的打击之下,本就已经老迈的独孤皇后更加是一病不起。哪怕杨林平定叛乱,独孤后也绝不会高兴的。
  立政殿中,易风与李丽仪一起拜见独孤氏。
  独孤氏躺在榻上,整个人瘦的不成样子,两眼无神,完全看不到一丝原来那种母仪天下,那种充满着智慧的模样。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几尽油尽灯枯的女人,会是那个与文帝并称二圣的传奇女性。在文帝时代,她是真正的能当文帝的半边天,甚至有时比宰相的话更能影响皇帝。在大隋的创立之中,她立下汗马功劳。她曾经极为骄傲,皇帝身为九五至尊,却只爱她一个女人,只娶她一人。她曾经更骄傲,皇帝只与她生了五个儿子,将来必然可心避免骨肉相争的惨剧。可世事无常,皇帝老了,却也背着她宠信尉迟氏,迫她最终不得不放弃当年两人的誓言,甚至为他亲自选择美貌嫔妃。然而更心痛的还是她亲生的五个儿子,最终居然酿成了一道如此惨烈的人伦惨剧。
  “是须弥啊,你回来了。”独孤氏被宫人扶着靠坐起来,缓缓睁开眼睛,打量着易风,目光中有些恍忽。她伸出手,在易风的脸上摸着。
  “皇祖母,孙儿来晚了。”
  “你父皇怎么没来?”独孤太后问。
  “陛下不耐舟车劳顿,暂时身体有些不适,不敢马上来看太后,免传染。”易风答道。
  “水。”太后道,易风坐宫女手里接过水,亲自扶着独孤氏给她喂水。喝过水后,独孤氏整个人稍显精神了一些,她凝望着杨林,长叹了一声,然后道:“过去的事情不想多说了,你平定叛乱有功,安定了大隋的社稷江山。当初陛下立你为太孙,也正是看到你的不凡之处。唉,我知道见地伐并不是一个睿智之人,我也知道你与他有些隔阂。甚至,那个传闻我也听说过了。”
  易风不知道如何回答。
  “其实你不必紧张,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关系了呢。不过我现在只剩下了三个儿子,我希望你能保全他们。”
  “孙儿会的。”
  “我也不跟你绕弯,老太婆今天就直说了吧,挑一个好日子,让见地伐禅位于你。你也保他下辈子平安富贵就好。见地伐没什么本事,你留他不会有事的。还有秦王。他是你叔父,不过这次出了这事。不管如何也不能再留在京中了,你给他也选一个封国,封藩让他之国吧。另外阿客,他曾经做过许多对不起你的事情,可现在他既然已经在南越了,那你就放过他一马吧。这些,你能答应老太婆吗?”
  易风有些惊讶的望着她,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她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不过想想也觉得正常,杨坚、杨广、杨秀三个都死了。杨谅在南越,剩下杨勇、杨俊两个,不管怎么说,如今杨林都是大权在握。而且杨林又是杨广的儿子,如果她不说句话,搞不好杨勇这个儿子到时也得暴毙而亡。反正杨林也是她的孙子,不管是杨广的儿子还是杨勇的儿子,让他来继承这个王朝,是最好的选择。也别无选择。
  “你的那些兄弟们,也都分封到西南,不需要封国多大,有个落身之地就足够了。”独孤氏又道。
  易风点头答应了。杨广、杨秀、杨勇的儿子,也都是他的兄弟,都姓杨。他不可能把他们都杀掉。何况易风也不觉得有那个需要,一个封建诏书一下。他们就都得到西南建藩就国,根本没有可能再卷土重来或者给朝廷制造什么麻烦。留下他们。还能全一个仁名,多收一些天下人心。
  “孙儿都依皇祖母的。”
  “好了,老太婆要说的就是这些,其它的就没什么可说了。希望你能早点继承皇位,让老太婆也能看到那一天。那样,等我去见了高祖皇帝,也好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让他知道,大隋并没有因此而没落,反而将在你的手里更加强盛。你回吧,跟无丑儿回去,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就不要继续在这里烦我老太婆了。”
  易风又坚持多坐了会,等独孤太后精神不济昏昏睡去之后,才起身离开立政殿。
  出了立政殿,易风去了甘露殿。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但杨勇并没有安排在这里,易风也没有客气,直接入住甘露殿。这时,易风才有机会与李丽仪好好聊聊。李丽仪已经有了七个多月的身孕,萧素美则身孕更久,两人都挺着一个大肚子。
  “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我也曾派人想来接你们离开,可惜杨秀直接把你们安置在了宫中,根本没有机会。”
  “除了经常为殿下担忧,妾身们倒是很好。”
  萧素美也在一边道,“这段时间妾身和姐姐一直为殿下担忧,总算上天保佑,一切无事,殿下三月已经平定叛乱,太好了。”
  “是啊,当初发兵南下之时,我也不曾想过,会这么快的平定这场动乱。”易风坐在两人中间,一会低头俯身在李丽仪的肚子上听听,一会在萧素美的肚子上听听,两人怀孕七个多月,已经能明显的感受到胎动了,甚至偶尔能感受到胎儿在肚子里伸腿踢他。
  “殿下,如今叛乱平定,是不是也该接怀荒的诸位姐妹们入京了?”
  易风想了想,道,“我打算过段时间就回洛阳。”
  “回洛阳?不是已经平定叛乱了吗,如今殿下就在京师,为何还要去洛阳?”
  “洛阳为天下中心,大隋一统南北,将来还会开疆拓土,只会疆土更广阔,长安做为京师会有许多不便之处,难以统筹全局,会有许多限制。现在迁都洛阳,长远发展会有许多好处。”易风简单的解释了几句,定都洛阳并不只是当初他在关外之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仔细考虑过的。
  第二天一早起来,易风神清气爽,好久没有睡的这么榻实了。
  刘文静、李密二人入宫随侍。
  “殿下似乎有心事?”刘文静见易风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忙问道。
  易风看了看他,又望着远处,道:“昨天我去立政殿看望太后,你知道太后对我说了什么?”
  “臣猜测,莫非太后欲让皇上禅位给殿下?”刘文静道。
  易风一笑,“你还真是什么都猜的到。”
  刘文静一喜:“若真是如此,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殿下为何不高兴?”
  “我哪有不高兴,你知道我,不是那种惺惺做态之人。我在考虑的是其它的事情,眼下叛乱算是平定了,可并不表示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啊。如此大的一个帝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