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皇坐下之后,赵圆便跑过去,打开手里的一个盒子,问道:“父皇吃炸小鱼吗,我让御膳房刚做的,还热着呢。”
“父皇不饿,圆儿自己吃吧。”陈皇笑了笑,摸了摸他的脑袋说道。
赵圆脸上露出笑容,坐在一边自顾自的吃起来。
两位大学士见此,皆是在心中感叹,润王殿下虽然年幼,无缘皇位,但年幼无知也好,至少不用经历那一番勾心斗角,以陛下对他的宠爱,将来定然会为他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陈皇用宠溺的目光看了看润王,收回视线,才看着两名大学士,问道:“他们三个的答卷,两位爱卿都看过了吧,如何?”
一名老者躬身道:“回陛下,三位殿下都是一等一的人杰,答卷皆言之有理,有众多可取之处……”
“行了行了……”陈皇摆了摆手,说道:“每次都是这些话,你们没有说烦,朕听的也烦了,魏间,去把他们写的东西给朕拿上来。”
高公公应了一声,走下去,从两名老者手中取过答卷,又缓步走回来。
陈皇接过答卷,看了看之后,便冷笑一声,说道:“康王觉得科举需要改制,不能由礼部独自承办;端王以为,勋爵字弟,朝廷不应太过优待,应与寻常学子一样,通过科举入仕;怀王觉得他们两个说的都对……”
两名大学士低着头,并未插嘴。
端王的舅父乃是礼部尚书唐淮,礼部独揽科举大权,也因此笼络了朝中许多文官,这是端王争夺皇位的最大资本。
康王此举,自然是要削弱端王的力量。
而端王建议的对勋爵子弟一视同仁,针对的也是康王,康王的母妃,是京中某世家大族的嫡女,与京中勋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于怀王,论背景比不过康王端王,但无论他们哪一个实力被削弱,对怀王都有益无害。
虽说朝廷这些年,也逐渐认为礼部独揽科举有所不妥,对于勋贵的优待要适当降低,但端王和康王提起这两桩事情,可不仅仅是为了朝廷着想。
不过,自太子亡故之后,陛下将这三位皇子留在身边,定然是要从中选一个继位的,在陛下没有做最后的决定之前,他们任何一位都有希望,削弱对方的势力,就是增长自己的实力。
“文章倒是写的挺好,心思却是没有用在正途上。”陈皇将那几张答卷扔在一边,摇头道:“若是像他们这样,为了一己之私,便随意颁布修改法令,这一片江山迟早会被他们折腾没了。”
赵圆一边吃鱼,一边点头道:“父皇说的对,治理国家就像是炸小鱼,炸小鱼不能总是翻动,不然小鱼就碎了,碎了就不好吃了,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烦则……”
赵圆想了想,也没想起来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摇了摇头,说道:“反正就是父皇说的那个意思。”
听到这一番炸小鱼论,陈皇和两名大学士表情怔住,目光望向赵圆。
赵圆见自己父皇的目光望着他,低头看了看盒子里仅剩的一条小鱼,抬起头,有些不舍道:“只剩一条了,父皇要吃一口吗?”
第一百六十四章 国之贤才()
“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两位大学士重复了几句,看着将一条小鱼拿出来的润王,眼睛瞪的滚圆。
这句话的原句,应该出自老子巨著《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
此言如果由端王、康王或是怀王三人说出来,他们虽然也会惊讶,但也不至于如此震惊。
毕竟他们三人是陛下留在京师亲自调教的三位皇子之一,是所有皇子中的翘楚,接受的是皇家最好的教育。
可说出刚才这一番话的,是年仅十一岁的润王。
两位大学士平日里负责诸位皇子的课业,对他们的能力了解的一清二楚,润王殿下虽然称不上顽劣,但向来不用功读书,连字都没有认全,什么时候偷偷读了《道德经》?
作为润王的授业之师,他们两人甚至可以确定,润王殿下连“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几个字都认不全。
而能说出“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这样的话,可不仅仅是读了道德经这么简单,是要将其读到心里,还需有一定的才能,将其联系到治国之上。
陈皇目中更是不可思议,目光望向两名大学士,问道:“两位爱卿,润王刚才说的话,是你们教的?”
两人连忙摇头,“回陛下,我等未曾教过润王殿下《道德经》。”
陈皇还是有些不太相信,陈国数位帝王都推崇改革,皇位到了他手上,也一直效仿先皇,大力推崇改制,在位初期,进行了不少改革,不知经过了多少磕磕绊绊。
他在位多年,历经不少波折,才终于悟出“民不可烦”的道理,如此的治国大道,居然被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借助几条小鱼一语道破……
若是他早年悟出这个道理,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扰民举措,今日之陈国,国力至少要再上一个台阶。
陈皇脸上浮现出一丝疑色,问道:“圆儿,刚才那句话,是谁教你的?”
若非两位大学士所教,他便要怀疑背后之人的用心了。
“没有谁教我啊……”赵圆已经吃完了最后一条小鱼,说道:“是我今天自己听来的。”
“从哪里听来的?”
“听救了母妃那个人说的。”赵圆一脸的委屈,说道:“父皇,他都不给我吃什锦锅子,那个漂亮姐姐还把我的碗都吓掉了,一会儿让御厨重新给我做好不好……”
陈皇这才想起来,上次唐宁救了淑妃,他昨天就同意了润王亲自登门道谢的请求,润王虽小,但顽劣之余,知道心怀感恩,这是好事,只是这其中,显然还发生了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陈皇目光望向门外,说道:“凌云,进来。”
凌云大步走进殿内,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陈皇看着他,说道:“今日你和圆儿出去,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朕一五一十的说来。”
凌云怔了怔之后,点了点头,将今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片刻后,陈皇脸色缓和下来,问道:“是他在和人论策之时,圆儿在一旁听到的?”
“回陛下,确是如此。”
“圆儿平日里最不喜读书,竟会对这些事情感兴趣?”陈皇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问道:“他让圆儿在外面吃了东西?”
凌云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说道:“回陛下,那位唐解元原本是不打算给润王吃的,可是润王殿下……”
赵圆抬头看着陈皇,一边比划,一边伤心的说道:“他就只给我吃半碗,那个碗这么小,我还没来得及喝汤,碗就掉了……”
陈皇没有听凌云说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有些无奈,其他的皇子公主虽然顽劣,但像他这么贪吃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赵姓宗室,似乎也没有人如他这般。
陈皇摸了摸他的脑袋,说道:“父皇一会儿让御膳房重新给你做。”
赵圆立刻喜笑颜开。
陈皇再次看向凌云,问道:“你可还记得当时他们说过的话?”
凌云想了想,说道:“臣只记得,唐解元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人劳,扰则鱼溃……”
“烦则人劳,扰则鱼溃……”殿内,一名老者细细思忖之后,点头道:“此观点虽然新奇,但细细想之,却极有道理,可惜古人烹鱼之法不可考,否则《道德经》中这一句,也不会被人争议如此之久。”
另一位老者沉吟的时间稍久,才开口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此句可以理解为诸事不可缺,万事需有度,但这位唐解元的解释,似乎才最符合老子的“无为而治”,若是将他的释义抛出,想必会引得无数赞同……”
身旁的老者对陈皇施了一礼,说道:“去年因几篇策论引发朝中争议的时候,老夫就注意到此人了,当时老夫只以为他注重实策,想不到他对于治国也有如此高言,如今看来,这才是真正胸有沟壑的国之贤才。”
“此子虽然年轻,但的确极有才能,一篇策论,便为国库节省纹银百万,想不到他对于治国方略,也极有见地。”陈皇帮赵圆擦了擦嘴,问道:“治国就像烹小鱼,圆儿觉得这句话对不对?”
润王猛地点头,说道:“对啊,我就说为什么御膳房以前炸的小鱼总是断头断尾的,原来他们都不懂这个道理,这次的就好吃多了……”
陈皇笑了笑,片刻后,目光望向下方,说道:“端王、康王、怀王三位成年皇子,身为皇子,竟只知争权夺利,还不如一个孩童,传朕旨意,让他们各自面壁三日,静思己过!”
他看向润王的时候,目光变的柔和,又有些遗憾,圆儿虽然年幼贪吃,但心性纯良,大可造就,只可惜,他的年纪,还是有些太小了。
片刻后,陈皇长舒了口气,笑问道:“圆儿说的什锦锅子是什么?”
赵圆有些炫耀的说道:“就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煮,父皇没有吃过吧,很好吃的……”
陈皇笑了笑,说道:“那父皇一会儿可要好好尝尝了……”
……
唐妖精来京师之前,唐宁每天要做的,无非是和李天澜交流交流思想,偶尔和苏媚打打牌,放松心情。
唐妖精来京师之后,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这些事情了。
省试将近,按理说应当抓紧时间温习,但对于这次的省试,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准备的了。
第一场完全不用考虑,死记硬背的东西,他早就背完了所有的书籍,除非笔误,不然不会出什么问题。
第二场的诗词,就更不用准备了。
而第三场的策论,他已经看完了市面上能买得到的所有书籍,包括《三十年科举策论集》,《押题密卷一百篇》,《历届状元教你如何写策论》……,诸如此类。
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看过的东西,不会忘记,所以也不用温习。
再加上他还有一位真正的状元每日贴身调教,到如今,已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在这上面了。
唐妖精是第一次来京师,唐宁比她早来一些日子,闲着也是闲着,陪吃陪喝陪逛的三陪工作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两女相争()
端王,康王与怀王同时被陛下责罚闭门思过,这个消息在半天的时间之内便不胫而走。
仅一则消息,便引动了京师小范围内的震荡。
上到朝臣权贵,下到平民百姓,心中都十分清楚,那些远离京师,前往各自封地的皇子,从他们离开京师的那天起,就近乎失去了登上那个至高无上位置的机会,不会再回到京师这个权力中心。
除非陛下留在京师的皇子都死绝了。
但端王,康王和怀王不同。
他们被天子留在身边,并且经常让三人参与或是议论朝政大事,便是不用脑子也可以想到,这是对三人的磨练和考核,他们之中,终会有一人坐上储君的位置。
三人之中,又以端王和康王为尊,端王的后盾是唐家,背后是以唐家为首的文官集团,康王身后,站的是京中诸多权贵,以及几个世家大族,两位亲王的实力可谓是不分伯仲。
怀王的势力,相比于他们二人,要逊色许多,但一时的高下代表不了什么,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天子的决定,怀王能被留在京师,说明他在天子心中还是有很高的地位,同样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无论如何,一次惩罚三位皇子的场面,近些年还是第一次,在不知原因的情况下,让不少人心中起了猜疑。
唐宁并不关心这些事情,陪唐妖精逛街就耗光了他的所有精力。
逛街果然是女人的天性,唐妖精家里那么有钱,到了京师,也像是乡下傻妞进城一样,一路逛一路买,半个时辰之后,唐宁手上已经快要拎不下了。
“逛了这么久,你饿不饿,要不找个酒楼吃饭吧?”唐宁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不管怎么样,先找个地方休息休息。
说到吃饭,唐夭夭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听说京师的天然居很有名,还有个对联叫什么“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要不我们去那里吃饭吧,听说那里的饭菜很好吃。”
天然居的饭菜虽然好吃,但唐妖精和苏狐狸好像不怎么对付,想想还是算了,唐宁摇摇头道:“其实我还知道几家酒楼,味道也不错……”
唐夭夭挥了挥手,说道:“放心,这次我请你,我们去尝尝这天然居的饭菜和其他酒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刚才路过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就在前面一点……”
说完她便迈步向前方走去。
唐宁无奈,只能跟在她的后面。
他没有带那块牌子,就算带了也不打算拿出来,免得到时候还要和她解释一大堆。
“公子来了……”天然居门口的伙计显然是认识他的,急忙迎上来,说道:“要不要小的去叫苏……”
唐宁立刻说道:“不用,准备一件雅阁就好。”
那伙计立刻点头:“公子请随我来。”
唐夭夭有些疑惑的看着他,问道:“你以前来过这里?”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来过两次。”
唐妖精没有多问,占据了一整座园子当酒楼,她也是第一次见,好奇的四处张望打量,直到那伙计带着他们来到二楼的雅阁。
两个人,唐宁点了四道菜,天然居的每道菜菜量都不是很多,两个人四道菜应该够了。
菜还没上来,先上来的是苏媚。
唐夭夭看着推门而入的苏媚,怔了怔之后,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苏媚笑了笑,问道:“我为何不能在这里?”
唐宁对她解释道:“苏姑娘是天然居掌柜。”
唐夭夭很隐晦的看了他一眼,这才看着苏媚,问道:“苏掌柜有什么事情吗?”
苏媚脸上一直保持着礼貌性的笑容:“唐姑娘第一次来我们天然居,我担心他们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就过来看看。”
苏媚这么有礼有节,要是再针对她,倒是显得自己无理取闹,唐夭夭脸色缓和下来,客气道:“苏姑娘吃过饭了没有,若是没有,不如坐下来一起吃点?”
这种问询,在陈国,并不是请人留下吃饭的意思,而是有些送客的意味。
苏媚看了看她,微微一笑,点头道:“好啊。”
唐夭夭怔在位置上,嘴唇动了动,显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唐宁在心中暗叹口气,唐妖精最多只是一直十六岁的小妖精,怎么能斗得过苏媚这只千年狐狸精,这一顿饭,怕是吃的不会安生了。
三个人四个菜有些不够,唐宁又让伙计加了两个菜。
菜上齐了之后,苏媚给他夹了一块鱼,说道:“你每天读书辛苦,多吃点鱼,补补。”
唐妖精瞥了她一眼,又夹了两块豆腐在他面前的盘子里,说道:“多吃点豆腐,对身体有好处。”
唐宁看了看苏媚,又看了看唐妖精。
真当他没看过大房二房争风吃醋的狗血小说啊,只吃唐夭夭的会得罪苏狐狸,得罪了苏狐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栽在她手里,只吃苏狐狸的会得罪唐夭夭,得罪了唐夭夭,现在就得栽在她手里,两个都吃的话她们只会变本加厉……他今天一定会被撑死。
他没有吃唐夭夭的豆腐,也没有吃苏媚的鱼,拿起筷子,扒了几口米饭,说道:“对不起,我喜欢吃白饭。”
……
这一顿饭吃的没滋没味的,早知道就坚持在别的地方吃了,出了天然居,唐妖精就没有了逛街的心思,唐宁拎着东西,和她回了红袖阁。
唐夭夭回了自己的房间,换了一身衣服之后,又走过来,说道:“从明天开始,你就在房里好好温书吧,小意还等着你考状元呢。”
京师不比灵州,唐宁好歹还能和李天澜聊天,和苏媚打牌,唐妖精一个朋友都没有,人生地不熟,只能在待在房间里。
唐宁本来想教她麻将的,可她说不能打扰他温习,唐宁提了几次,她拒绝了几次之后,他也就没在提了。
他记得在街上买过几本小说,闲着无聊的时候翻看,便都丢给了她,让她先看着打发时间,等到过段时间小意来京师之后,她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不过,当唐宁去她房间串门的时候,发现那几本书还原模原样的放在她的桌上,明显没什么翻动的样子。
唐宁看着她,问道:“你不喜欢看?”
这几本可都是市面上的畅销小说,据说卖的还挺火,唐宁翻了翻,矛盾明显,冲突激烈,剧情还挺吸引人的。
唐夭夭摇了摇头,有些意兴阑珊,说道:“千篇一律,不是狐仙就是什么鬼怪,为什么遇到狐仙和艳鬼的都是落魄书生?”
唐宁想了想,说道:“可能因为这些故事都是落魄书生写的。”
他拿起了另外两本,问道:“这两本呢?”
“没意思。”唐夭夭看了一眼,连解释都懒得解释。
唐宁这才想起来,这两本书讲的是都是大家小姐安分守己、谨守妇德、相夫教子的事迹,非常符合封建礼教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
这恰恰是唐妖精讨厌的,经历过逼婚的她,对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并不喜欢,甚至还有些厌恶,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代入感。
不过这不是问题,不喜欢封建礼教,想要看点新鲜刺激前卫的……这有何难?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个作者的自我修养()
唐宁不能让唐夭夭无聊下去。
历史经验告诉他,唐妖精无聊没什么玩的时候就会来玩他。
回到房间,关上房门,他取出几张纸,磨好墨,开始书写。
他打算写点东西给唐妖精解解闷。
唐妖精不喜欢看书,但却对小说情有独钟,她房间里的志怪小说很多,市面上流行小说的套路她大都看过,也难怪对唐宁给她的那几本不感兴趣。
当然,志怪小说唐宁也能写,但唐妖精这种小说已经看多了,有可能还是提不起兴趣。
而且,除了给唐妖精解闷之外,唐宁还有一些别的想法。
等到小如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