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龙三国-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旁的法正也是站立到了城门楼的高阶之上,向四周大声疾呼着,不免让周围那些原本隶属于赵韪的益州兵卒都迟疑了起来……

733、益州的人事安排() 
    法正在口中大声呼喊着,也不敢拖延时间,直接命人打开城门,只要朱卫大军入了成都城,那么今日献城投降一事,也就成了定局。

    在法正呼喊之后,刘璋也是摆出了州牧的架子,同样向四周还有些迟疑的益州兵卒喊道,“今日刘璋为益州百姓而降,尔等都是益州子民出身,难道还要让尔等父母族人陷入兵祸之苦乎!打开城门,恭迎钱唐侯之军入城!”

    没有了赵韪的存在,现在以刘璋的身份出面,在这边城墙上守护的益州兵卒终于失去了战意,于是成都城门洞开,朱卫大军便纷纷进入了成都城内。

    如此益州的战事,随着成都城中刘璋主动的投降而落入了尾声。

    此后虽然还要收降益州各处州郡、县村,但既然连刘璋都降了,那么益州各地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反抗了,或许也就是一些依附赵韪的地方势力,可能还会不管刘璋的指令抵抗一二,但他们也是掀不起大风浪了。

    朱卫自然也在益州这边甘宁、祖郎、庞统送来捷报之前,知晓了益州这边发生的事情,于是朱卫很快便给了益州这边传去了各项人事的安排。

    首先朱卫继续安排祖郎的越山营进行益州收尾的战事,等着益州全境的臣服之后,让祖郎的越山营继续在益州南部蛮夷盘踞的山岭间,实行此前越山营在荆南的做法,一点点迁移山岭中的蛮夷外化为普通益州民户。

    反正这个事情将是很漫长的过程,不过祖郎、庞统此前也是有了不少经验,故而现在让他们这样做,倒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同时祖郎的越山营暂时也算是驻守在了益州,可以应对益州可能出现的反复变化。

    其次,甘宁的江蛟营接下来主要担负运送益州兵马出川的事宜,朱卫准备调益州兵马到洛阳去助战,甘宁的江蛟营也将北上参与到中原战事中。

    所以接下来就是朱卫对于益州这边新降服之人的人事调动安排了。

    作为益州旧主的刘璋,朱卫直接调他去长安担任关中刺史,这样对于刘璋而言也算是半升级的调任了,关中三辅之地本是汉室辅都帝陵之所,在名义上自然比益州这样的偏远之地拥有更高地位。

    所以将刘璋调到关中担任文职最高官员,也算是不委屈了他。

    不过关中之地如今百废待兴,光靠刘璋自然也是没足够能力可以复苏关中民生,故而朱卫也将原本刘璋手下的费诗、尚拳、刘璝、邓贤这些文臣一同调到了关中任职。

    如此安排也能让如今驻军长安的马腾放心,朱卫派刘璋他们去长安并不是出尔反尔的夺取马腾军权,只是让这些文臣负责治理地方事务罢了。

    日后朱卫也是准备迁徙益州一些百姓回补关中的人口,这其中主要自然也是当初从关中逃避战祸而入蜀的百姓,如此也算是让人口回流了。

    而让刘璋他们这些益州旧官治理关中,却也能让益州迁移回去的百姓更安心一些。

    这刘璋虽然能力一般般,性子也比较软弱,可他对于百姓倒还算是不错的,至少益州原本在他的治理下,也是相对有所繁荣发展的。

    其实原本历史上刘备入主益州反而是益州百姓的苦难,后续一直靠益州地盘支持诸葛亮的中原征伐战,这对益州百姓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可以说刘璋的无为之治,反而让益州百姓可以安然过日子。

    只是现在情况自然又不同了,朱卫也不需要靠益州区区之地来支持他的天下争霸后勤所需,故而益州也只会成为朱卫一处后方基地罢了。

    另外在益州这边,朱卫决定让法正、李严、张松分别担任文职政务的官职,他们三人都是有军师属性底子了,所以他们的能力治理益州也是足够了。

    可朱卫暂时也是不会在益州任命新的刺史,故而法正、李严、张松三人的官职差不多,倒也能让他们三人互相牵制。

    原本的投降联盟到现在自然已经解散了,接下来就是他们在朱卫内部的互相争宠争权了,故而暂时让他们平级,反而能让他们互相督促,更好的做事情。

    而在益州朱卫已经安排了祖郎的越山营为主要驻军,那么原本隶属刘璋的军将们,基本上也都被朱卫要调出益州另用了。

    随着刘璋的投降,原本属于刘璋帐下的吴懿、吴兰、张任、雷铜、黄权、庞毅、严颜这些拥有将军级军事底蕴的人才,以及其他如董和、马汉、冷苞、杨怀、高沛之类普通武将,自然也都算是隶属在了朱卫名下。

    这些人中,朱卫将庞毅、严颜、董和、马汉四人归入了祖郎的越山营,依旧让他们留在益州为将。

    至于其他人,基本都以调用他们到洛阳支援的名义,将他们调到了洛阳取用,同时也包括了益州原本属于刘璋名下的军队。

    这其中庞毅统领的三万“东州军”此前便已经投降了朱卫,如今朱卫将庞毅调到越山营后,这三万东州军却是改让张任、黄权、吴兰、雷铜四人统领。

    随后他们将由甘宁的江蛟营通过水路运送到荆州,再从荆州南阳而走广成关、大谷关,支援到洛阳这边。

    另外还有原本赵韪掌控的三、四万集结在成都的军队,将要经过整编淘汰之后,挑选其中的精锐和甘宁的江蛟营一起,走水路通过伊阙关的伊河到达洛阳,从而到洛阳重新编制他们的去处。

    至于淘汰下来的兵卒,倒也可让留守益州的李严负责安置他们屯田之类的事宜,也能作为地方守备军使用。

    可以说这次益州所得到的这些人才中,除了法正、李严、张松三个军师级人才外,其实也就张任、黄权、严颜是属性最好的军事人才。

    不过严颜现在已经五十岁了,故而朱卫不打算让他太过劳累的离开益州,参与到接下来的中原战事上,这才让他加入越山营,留在了益州发挥余热。

    而张任如今才三十一岁,黄权是三十八岁,都是正当壮年,朱卫自然不希望他们埋没在了益州,希望他们能在接下来的中原战事上发挥能力。

    所以朱卫才会第一时间让张任、黄权先带着那三万东州军到洛阳了。

    至于吴兰、雷铜两人也都是有将军属性底子的,只是和张任、黄权相比略差一些,可他们同样只有三十一、二十七、八岁,自然也是可以重用的人才。

    剩下就是吴懿了,这吴懿的属性底子算是中庸型,不过年龄也已是不年轻的五十四岁了,故而朱卫没有让他离开益州的打算。

    这吴懿原本带着杨怀、高沛有八千兵力驻守在梓潼郡迎战张鲁的张卫军所部入侵,如今既然益州归属了朱卫,那么张卫自然也不可能再行向益州用兵了,所以梓潼郡这边理论上是没什么战事了。

    可实际上朱卫还是需要吴懿暂时驻守梓潼郡,以防备张鲁这边的用兵

734、曹操、袁绍的应对() 
    现在益州既然已经完全在朱卫的直控下,那么依旧拥兵割据在汉中的张鲁,自然也就成了朱卫需要处理的对象。

    朱卫不可能让张鲁维持现在这种局势的,所以朱卫已经向张鲁这边送去了书信,要求张鲁所部张卫军自汉中走关中的路线,通过函谷关到洛阳来支援朱卫对战曹操、袁绍联军。

    如此等于是将张鲁手下的主力军队调走了,接下来也未必会再还给张鲁。

    当然,朱卫借助三国游戏系统也是不用担心什么诈降内应的,只要在三国游戏系统地图中显示淡绿色的光泽,那便是可以信任的自己人。

    反正张鲁若是愿意顺服朱卫,顺从交出张卫掌控军队到洛阳来,自然是大家都好,否则朱卫说不定还得对汉中的张鲁用兵,不会让张鲁安然在汉中拥兵割据。

    到时候完全可以调祖郎的越山营或关中的马腾军所部,又或留守襄阳这边的驻军,对汉中张鲁发动围剿,想来这张鲁也是抵挡不住的。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朱卫还是需要留下吴懿在梓潼郡暂时驻防,以免张鲁心生恶念,以为益州空虚了,弄出什么别的幺蛾子。

    当然了,关于益州、汉中这些的安排要具体落实,恐怕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了,除了第一时间将会被运送到洛阳张任、黄权、吴兰、雷铜以及三万东州军外,其他人事调动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落实。

    不过,朱卫也不担心他们会不听从命令什么的,借助三国游戏系统朱卫也察看了这些益州新归附文、武臣属的忠诚度,他们大多倒也有六十到七十几的忠诚度,算是对朱卫有些归服了。

    这样面对朱卫的人事安排,他们除非是想造反,否则肯定会顺从的接受安排。

    而朱卫最先调到洛阳的张任、黄权、吴兰、雷铜四人的忠诚度,也分别是67、73、78、74,显然除了张任内心可能还有些变扭之外,黄权、吴兰、雷铜都已经有在朱卫这边发展的意思了。

    故而朱卫相信他们到了洛阳之后,一定能够提升相应的忠诚度,只要张任的忠诚度提升,朱卫也有让张任、黄权、吴兰、雷铜他们以那三万东州军为基础独立成营的想法,便是再成立一个东州营了。

    到时候张任可以为主将,黄权可以担任将兵长史,吴兰、雷铜自然是附属部将了。

    可以说朱卫对于益州的这些兵马也算是有期待的,其实除了张任、黄权他们这些文武将领、军师外,朱卫对这三万东州军也算是比较看好的。

    这三万东州军本就是南阳、关中流亡到益州的流民精选青壮组成,也可算是益州刘璋名下最精锐的军队了,原本历史上也是帮刘璋平抚了多次叛乱,比如之前甘宁等人的叛乱,以及未来赵韪发动的叛乱,可见战斗力还是有些的。

    如今将他们调出关中来到洛阳,也算是到了他们的家乡之地,不会有什么水土不服的问题。

    朱卫只要对他们稍加训练,基本也可以变成朱卫帐下一营精锐主力军。

    好吧,总的来说,如今朱卫的整体形式也是大好,随着益州、关中战事的结束,朱卫已经不需要同时在各处开战了。

    这样按照朱卫的军事调动,朱卫手下大部分军队已经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中原大战了。

    如今朱卫虽然还不能如原本历史上一统北方中原的曹操般,摆出携百、八十万大军席卷江南的气势,可朱卫确实也没了后顾之患,可以集中手下的各处主力战军,开始他的中原争霸战了。

    若是从眼下的军力来计算,朱卫在洛阳这边已经集中了中军营、熊魃营约十万兵力,然后关中魏延、张绣、张辽的近三万兵力,虽然现在是去了并州上党郡,可实际上也已经算是朱卫的北伐军序列了。

    再加上徐州太史慈的神箭营、寿春黄忠的淮南营加起来也有七、八万的军力,自然也是日后中原大战必然要调用的军队。

    现在若是算上益州这边已经送来的三万东州军,以及日后甘宁的江蛟营和成都选拔出来的青壮兵卒也能有近三万,那么又是六万兵力可以加入朱卫的北伐军的总兵力中。

    这样朱卫北伐中原的军队中,光光是正规主力战兵至少达到了二十六万以上,如此再加上各部军队所配备的后勤辅兵,总兵力达到四十万到五十万绝不是问题。

    所以真要是开始了北伐中原之战,朱卫对外也可以号称是八十万大军或者百万大军出战了。

    只是这一切还是需要时间来慢慢集结,然而就在这段时间中,曹操、袁绍也不可能真的完全没什么反应。

    虽然在虎牢关这边的正面战场上,曹操不愿意单独和朱卫军硬碰硬的消耗实力,让袁绍白白成了渔翁占好处,至今还没有真正对虎牢关外朱卫军的营寨发动强势进攻,从而让这边的战事似乎拖延了下来。

    可曹操还是关注着天下的形势变化,也做出了一些应对朱卫的手段。

    虽然曹操没办法在第一时间知晓朱卫军在关中、益州的战事发展,可他和手下的军师、谋士也能推算出一些和事实相当的推论。

    如此曹操自然明白时间拖得越久,朱卫这边的形式就会越好,他这边也不可能继续这样耗费时间了。

    另外朱卫军黄忠、太史慈所部对于曹操后方的威胁,曹操也没有忽略掉,故而在考虑到天下大势的发展后,曹操竟是真将汉献帝从许都迁移了出来,开始往鄄城方向移送过去。

    虽然现在曹操没有直接将汉献帝如同当初答应袁绍般送去邺城,可这鄄城同样是袁绍曾经要求的一处迁都目标,距离袁绍如今所在的老巢邺城,也不是很远了。

    这就等于是曹操对袁绍妥协了,至少他放弃了独自掌控天子的好处,让袁绍也能对天子产生影响了。

    虽然汉献帝从许都前往鄄城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一路上行走的非常缓慢,可曹操这种举动自然算是对袁绍表达了诚意。

    当然了,曹操这是真的无奈之举啊。

    曹操所占据的豫州、衮州之地实在是有些尴尬,原本便是没多少防御优势的中原四战之地,而现在几乎面临着朱卫军来自东、南、西三方的威胁,仅仅靠他自己真的没办法分兵几处迎战朱卫军的入侵。

    所以曹操必须要得到袁绍军的真正支援了,否则曹操就算是能在正面战场上抵挡住朱卫军的攻势,可后方终究还是可能被朱卫军突破到腹地的。

    就像是当初曹操出征徐州,被吕布抄了衮州老巢,就不得不从徐州撤兵,回去迎战吕布。

    曹操在正面战场的局面,毕竟是需要后方老巢持续提供粮草、物资来支持的,所以老巢一旦失守,那么没有了后续粮草、物资的补充,前方的军队很快也就没办法维续了。

    曹操很清楚光靠自己,只怕是很难挡住朱卫军,所以他没有耍滑偷奸的底子了,只能靠妥协来换取袁绍的出兵支持。

    而袁绍这边其实也有手下的军师、谋士盘点着天下的局势变化,他同样认识到了朱卫的威胁,再加上现在曹操这样的妥协,袁绍终于决定真正的出兵了

735、东汉末的阴谋(可跳过)() 
    袁绍虽然对于曹操之前的忽悠很是不满,派出了颜良、文丑过来打酱油,可他毕竟也是有志天下的枭雄啊。

    一些历史学家对于东汉末的局势有过研究猜测,按照他们的说法,东汉的覆灭很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推动而成的,可以说充满了阴谋诡计。

    比如最初的黄巾起义就是有人故意支持而成的,所以黄巾太平道最初表现出来的很多造反迹象,都被人掩盖了下来。

    很难说这是汉灵帝刘宏用以消减世家大族势力的阴谋,还是世家大族势力借以分割地方实权的谋划。

    反正在汉灵帝早期,就曾一次次以“党锢之祸”为借口,竭力打压世家大族势力,那些被冠上结党名头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名人。

    另外那以皇帝身份卖官鬻爵的荒诞事情,扶持十常侍来对付外臣,根源也是汉灵帝对于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体制的反击。

    种种的一切,都可以看出汉灵帝对于世家大族的忌惮,想消弱世家大族对于朝政的影响力。

    否则以黄巾太平道能发展出全国三十六方渠帅的声势,要说一开始完全没有任何造反的迹象,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世家大族势力自然也不会甘心被皇帝欺压,随着早先陈蕃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被代表皇帝利益的宦官势力撕破脸皮的弄死之后,新一代的世家大族势力只怕暗中早已和刘汉皇室离心了。

    所以就黄巾起义之后最终的状况来看,世家大族才是借机捞到了实际好处,在地方上趁机拥有了兵权和割据对抗中央的实权。

    虽然汉灵帝刘宏也派出了刘虞、刘焉、刘表、刘繇等等宗室出去担任州牧,希望能在黄巾之乱后,让刘氏子弟掌控地方实权,只可惜这些刘姓宗族子弟还是需要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支持,才能在地方上立稳脚跟,总的来说是违背了汉灵帝刘宏真正意愿的,并没能借助乱民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根基,只是弄掉了一些中、小型家族而已。

    可见汉灵帝刘宏虽然有心用阴谋手段消弱世家大族势力,但此时代表世家大族势力的南阳袁氏、弘农杨氏,显然有比汉灵帝刘宏更聪明的人物,暗中将计就计增加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而随着汉灵帝刘宏的死去,便又闹出了十常侍之乱,进而又是引董卓入洛阳,种种的一切再次体现着阴谋的味道。

    很多事情都是不应该发生的,可偏偏却又发生了。

    如果说最初的黄巾起义,或许有汉灵帝刘宏消弱世家势力的阴谋,据说当时十常侍中的张让便和太平道之首张角有着联系的,也是十常侍势力掩饰了黄巾太平道最初的造反痕迹。

    可到后期的局面来说,应该是以袁氏为首的世家大族势力有心在消弱刘汉皇室的影响力了。

    比如说当时袁绍、袁术作为袁氏的年轻一辈,便是大将军何进身边混成了重要的心腹近臣,然而就是他们推动了何进对十常侍的清剿,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了,袁绍、袁术等人却趁乱攻入了皇宫剿灭了十常侍。

    十常侍差不多就代表了刘汉皇室的势力,所以十常侍为代表的近两千宦官居然在这一场变乱中,几乎被屠杀了一空,而作为外戚的何进同样也在这个阴谋中被弄死。

    这样就算是新的刘氏天子继位,身边失去了宦官这批近身心腹势力为爪牙,外面也失去了何进这样的外戚势力支持,就只能任由袁氏所代表的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了。

    可以说刘氏天子逐渐成为权臣把控傀儡的起源,便是这一场变乱。

    如果不是后来董卓带兵进入洛阳,蛮横的无视了袁氏这些世家大族在朝廷上的影响力,只怕这场动乱的最终结果就是皇帝少弱,以袁氏为首的世家势力掌控大汉朝堂,进而掌控天下局势。

    那么最终袁氏会不会弄出禅让的手段,让袁氏替代刘氏成为天下之主呢?

    毕竟当时拥有四世三公底蕴的袁氏,可算是最有资格代替刘汉皇室成为天下新主的家族。

    可以说就是董卓强行挟持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