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没有基本的物理学知识,特别是没有物理学与数学的概念,下头的同学们根本不可能听明白的。陈克当年可是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来学习科学体系,而下头的这些同学党课时间不过是30天。而且陈克各个学习阶段,都有着知识水平远超陈克的老师们来讲述各种知识。这些党校同学更没有这样的环境。

从这时候开始,陈克就放弃了在这次党校教育中培训出一大批世界观与自己完全一样的革命同志的妄想。他已经把这次党课当成了一次科普加唯物主义强制***课程了。

“劳动创造人本身。我们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在于我们能创造性的劳动。”说完这话,陈克脑海里头忍不住想起了几个现代科学证明一些动物也有能够使用工具的案例,不过他再也没有把“全面的知识”教给同志们的冲动。陈克是应试教育中杀出重围的那批人里头的一个,老师们反复强调的就是“知识点”,从高二开始积累起来的垒起来几米高的考试题也在强化这些“知识点”教育。以前陈克对这种方法没有什么评价,现在陈克已经是“知识点”教学最坚定的拥护者。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他能够有效的把最关键的世界观要点灌输给学生。虽然看着不那么全面,也绝不温柔,不过却是最好的方式了。至少掌握了知识点之后,不会犯理论性错误。

下头的党校同学们自然不知道陈克校长脑子里在想什么,而且就算是他们真的知道了,也无法理解的。大家的思维都被引导到了“创造性劳动”这个新概念上。

“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最早的时候,结绳记事,祭祀们对于过往的大事口口相传。直到传说中仓颉造字,鬼神夜哭。因为创造出了文字,以及文字的使用与普及,能够记载下来更加丰富的知识。掌握知识的就从祭祀,变成了能够读懂文字,书写文字的这些人。而这书写工具,也从在鼎上头铸金文,变成了竹简,大家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后来有了毛笔,大家开始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再后来有了纸,文字书写就更加方便了。甚至在纸笔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书法这种艺术。”

听课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这些历史掌故大家都是知道的。看着同志们脸上浮现出能够理解这些知识带来的表情,陈克深深感谢中国深厚的文化的伟大。中国的史书把这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甚至细节都能够详细记述下来。

“当年刀耕火种,后来有了冶炼技术,各种生产工具随之发展起来。有了我们现在的农业技术。”

听着陈克侃侃而谈,引用了包括“刀耕火种”这样的成语。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些成语,不过在陈克的讲述中,这些成语竟然突然在众人脑海中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幅幅古代先人使用着简陋的工具,战天斗地,努力工作的影像出来。这些读书人当中不少人竟然心生出一种强烈的感动情绪。特别是参加过救灾的这些党员们,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面对滔天洪水,大家就是用着能够弄到的一切工具进行着自救。而战胜洪水之后,这些经历过考验,用尽了体力和智力的同志都感觉自己看待世界有着极大的不同,哪怕是一把草,一根不起眼的木头,大家都觉得不再是毫无用处的。他们能够清楚的想到,在很多危机关头时候,这些平日里微不足道的东西能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在劳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劳动创造出了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创造出中国的文字,典章,科技,艺术,乃至于创造出我们这个中华文明出来。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我们对待世界的看法,我们赖以为生的这个中国,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们几千年不断劳动的成果。”说道中国祖先们的辛劳,陈克也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就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中国如此,外国也是如此。普天之下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现在的中国为什么比不上外国,因为咱们的的确确生产力比不了外国。咱们必须实事求是的看到这个问题。你可以说,外国那些人都是白皮猪,这个我觉得只是个人喜好问题。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事实,他们为什么现在比咱们强,肯定是生产力水平比咱们高。”

来参加人民党的同志绝大多数都是反对外国人的。听到陈克说外国人是“白皮猪”的戏谑,不少人忍不住笑出声来。但是这还真的是善意的笑声,经过陈克的讲述,大家能够明白中外差距的真正所在,原本那一腔怨恨反倒减轻了很多很多。

“先到这里吧,暂时休息一会儿、先歇会儿。”陈克只觉的口干舌燥,他对同学们说道。大家也觉得到很是疲惫,听了这么多课,固然有很大收获,可精神上的消耗也是很大的。众人听到下课,便随着自己的喜好放松下来。

何颖从教室最后一排的位置上站起身来。每个学员的都带了自己的碗,何颖开始一个个给大家倒上水。让何颖来听课,是陈克唯一利用了自己地位特权办到的事情。大家对此毫无异议。众人都知道何颖是陈克的妻子,这年头即便是革命党这些开明的人,支持男女平等这个口号的也不过是一半一半,能让自己老婆与自己一同上课的,绝非多数。

党校采用了21世纪的学校方式,也就是说,有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组织结构十分完整。何颖是生活委员,分发各种用品,照顾大家的学习生活,包括倒水这个工作。这种新式的组织模式下,所有人都各司其职。

更何况大家都承认了陈克的领导地位,人民党领袖陈克的夫人亲自给大家倒水,这种事情在旧时代想都不用想。众人要么肃然起敬,要么觉得浑身不自在。一开始的时候,何颖做倒水工作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不习惯,要么行礼,要么谦恭,总之弄得鸡飞狗跳的。陈克于是当众表态,“何颖同学身为生活委员就是管这个的,大家的工作就是好好学习。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革命上。我们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不同。”在这样的明确表态下,众人才算是勉强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即便如此,当何颖倒水的时候,每个人都按照党校礼貌教育,认真的说了“谢谢。”包括陈克,在妻子给自己倒水之后,他也以身作则,认真的说了“谢谢”。

休息了一阵之后,陈克继续开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人民党在凤台县救灾的同时,已经发展起了新的生产力方式。这点大家有意见么?”

同志们有些表示赞同,有些同志觉得有些心虚,“校长,咱们不过是组织起更多的人一起劳动,按你前头所说,工具没有发展,生产技术没有发展,这新的生产力只怕有些名不副实吧?”

“如果名不副实,那这水灾之后,凤台县应该什么模样?应该和周边的那些灾区一样才对。为何我们凤台县就能不同?”陈克反问道。

“这?”提问的人是路辉天,他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可陈克的话怎听都觉得不对头,路辉天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组织生产的方式,也是生产力的一种。生产关系是说人和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关系。谁服从谁,谁领导谁。在这点上,我认为凤台县现在生产力有了变化,生产关系也要变化。”陈克解释道。

路辉天觉得陈克这未免就有些强词夺理了,不过他一点都不反对建立“新生产关系”,所以他干脆也就不再反对了。

“从现在开始,人民到底是要跟着咱们人民党走,去开创一个全新的制度。还是重新回到老路上,继续过去的日子。这点我想咱们人民党的同志,肯定有共同的想法吧?”陈克问。

下面的同学们发出了一阵心照不宣的笑声。大家出生入死这么久,到底要不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这根本不用讨论。如果不是为了建立新制度,大家这么玩命干什么。

“我们现在给人民讲革命是没用的,人民不想听这些虚套。我要强调的还是一件事,人民不是不懂革命,人民也不是不要革命。如果人民不要革命,他们就根本不会在水灾时候跟着咱们走。如果人民真的不要革命,他们就应该在水灾时候和往常一样,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但是大家看到的完全不是这样,咱们人民党一呼百应,人民跟着咱们干了多少从没有干过的事情?人民反对了么?人民没有反对!人民是在支持咱们的。”

陈克对这个问题很是在意,自打他提出继续革命的口号之后,同志们当中立刻就有了各种说法。其中的主流之一就是质疑人民是否要革命,人民是否真的懂革命。而到现在为止,大多数同志并不认为人民懂得革命。对人民的革命要求基本是无视的。陈克必须解决这种思想。

“我们的革命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的,甚至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的。这很好。但是,人民革命不是这样的,人民革命要的是让人民知道新的制度是更好的。对人民利益更佳有利的,这就需要我们给人民算一笔账。把新制度的好处给人民算清楚,说清楚。不然的话,光喊着什么革命。人民凭啥给咱们卖命?天下没这个道理的。”

“校长,你这么说,还不是说人民不懂革命么?”路辉天忍不住再次发言了。

听了这话,陈克心中忍不住生出一股不满,连眉头都微微皱了皱。但是陈克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革命工作绝不能搞什么个人意气之争。因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发雷霆绝对不能说服别人,只会引起各种毫无意义的争执。“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谁来说说。”

听到陈克的话,何足道毫不迟疑的答道。“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建立一个让人民能够更好生活的新制度新世界。”

路辉天本来想说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没想到被何足道抢了话头。何足道这是堂堂正正的用大帽子顶头里,路辉天虽然想反驳,可是他也很清楚,不好反驳。看了何足道一眼,路辉天不再说话了。

“既然是要发展生产力,我们就必须给人民算账。新制度到底有什么好处。不少同志都是参加过1905年社会调查的,我们就要在凤台县深入调查,土地状况,种植作物,土地所有成分,主要副业,宗族情况,宗教情况,雇工情况,工资情况,佃租,借田,永佃田,商业,手工业,全部调查清楚才能算账。”

陈克说完,就在黑板上把要调查的内容写了一遍。同志们看到这么庞大的调查范围,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百姓们不是不懂道理,咱们把这些调查清楚了,能给百姓说清楚了。老百姓们没有不跟着咱们走的道理。”陈克斩钉截铁的说道。

“但是……,但是肯定有人要说些不同的道理。”路辉天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既然开了头,他也觉得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咱们这么干,那些地主士绅们不会等着。他们现在就开始四处串联,准备弄些事情出来。他们毕竟是当地人,百姓们只怕信他们更多吧。”

听了这话,陈克笑了笑,“路辉天同志,我们革命是为了百姓。这首先意味着我们要相信百姓。我们要推行新制度,完全是为了百姓,如果有人要破坏新制度,那就是百姓的敌人。对待敌人我们要怎么做?”

接话的还是何足道,“对待敌人要想冬天一样寒冷。”

这杀气腾腾的话一出,教室里头立刻一片静寂。

“我们不是土匪,我们绝对不会乱杀人。既然要除掉人民的敌人,要除掉革命的敌人,我们要把理由向大家说清楚。而且这个理由是绝对不能咱们自己胡说八道,瞎编乱造出来的。大家担心百姓不跟咱们走,为什么?因为百姓能够说通道理的,不然的话,一边是那些地主士绅,一边是救命恩人,为什么百姓一定要站到地主士绅那里去呢?肯定是百姓觉得地主士绅说的更有道理。我们既然坚信我们没错,那我们的道理怎么可能比不过地主士绅呢?”

路辉天脸色阴沉,陈克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路辉天绝对不愿意轻易认同。因为他觉得陈克的态度未免过于乐观了。这个世界上不讲道理的事情多了去了,凭什么在凤台县就事事都需要道理?

不过路辉天没有继续说话,他忍不住又看了看何足道。只见何足道正襟危坐,身体笔直,说话的时候看着陈克,脑袋纹丝不动。根本没有看路辉天一眼。

第三卷莫道前路无知己第184章各式各样的波线(一)

第184章各式各样的波线(一)

秋末的凤台县平原上,植物的顶端无一例外的开始枯黄,只是根茎部分有些还保持着绿色。秋风扫过这片斑驳的小平原,发出沙沙的声音。几个垦荒旅的营地在这片萧瑟的秋风中显得稳定又坚实。

老天爷总算是开了些眼,尽管今天上半年洪水肆虐,但是下半年总算是没有继续闹出什么灾情,总算是得到了抢种的收获。因为有了足够的食物,百姓们的话也明显多起来,愁苦的神色也不知不觉消散很多。食物供应终于稳定之后,加上农活已经基本结束,百姓们原本七日休息一次,现在额外的放了三天假。大伙提心吊胆的担心了这么久,终于能够放松下来之后,垦荒营的营地立刻就显得热闹起来。

不过营地西南角是不允许喧哗的,垦荒营的学校就设在这里。营地里头要求孩子们都得上学,只要孩子上学,早饭午饭都是保险团供应。在这个水灾的念头,家里头根本没有什么家务可以干。人民党和保险团管规矩大,包括衣服的换洗都是定时的,男子营地按照规矩定时换洗衣服,包括补衣服也是定时有人来负责。男子们对于照顾孩子都没啥兴趣,有人肯替他们照顾,特别是让娃娃们去读书。亲自参观了学校之后,看到娃娃们真的在读书,而且吃的还行,至少没有挨饿。男子们实在是巴不得把这些重负交给学校的先生来管。

不过这种感受在假期的时候就显得十分不协调了,好不容易能歇口气,想让娃在自己身边,和娃说说话。学校的服装是统一的,都是和保险团一样的蓝色衣服。学校的先生们管得严,这些小子们一个个整天洗的干干净净的,穿着整洁的蓝色衣服,举止都很有规矩的样子,怎么看都让大人心里头高兴。

原本因为假期是临时制定的,娃娃的学校没有接到通知,今天的课程虽然缩减成上午课程,但是娃娃们中午还是要在学校吃完统一的午饭才会放学。大人们也趁着这个机会在一起晒着太阳聊天。

“三大爷,我怎么听说你让你家小子回来了?”大家都是乡里相亲的,这些话题是最容易引发大家兴趣的。

“嗯,我是让那小子回来了,不过那混帐小子却想给我变主意。等我见着他,不打断他的狗腿。”被称为三爷的这位姓张,今年五十多岁,是岳张集本地人。水灾前是个殷实户,但是水灾一来,为了护住家当,全家硬是在大水里头坚持了几天都不肯跟着保险团救灾的船走。好歹是保险团没有把他们给忘记了,等又最后一趟过去,张家的房子彻底被泡塌了,家当根本就找不到。如果不是儿子们死活拉住张三爷上船,张三爷肯定要给自己的家当殉葬了。

张三爷貌似记性非常好,水灾之后一片白地,张三爷每次经过一片地的时候,都要指着那片地说,“那是我家的七亩三分地。”这些日子以来,这话他说了不下上千遍,大伙耳朵都要磨出茧子来。可是大伙怎么都看不出来那片地原本是谁家的,张三爷这么说虽然执着,却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而且张三爷为了证明自己没记错,把各家的土地在哪里说的居然***不离十。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让众人对张三爷有什么佩服,反倒觉得心里头怪怪的。

把村里头的事情记得这么清楚,并不是什么让众人喜欢的。不过水灾之后,大伙都意气消沉,张三爷的另类活跃也算是能让大伙觉得有个解闷的。所以众人也没有说那么多。

看着众人根本不接茬,张三爷沉默了片刻就忍不住了。“这保险团现在有粮食,为啥不分给大家,为啥要霸着地,为啥赖着不走?”张三爷闷声闷气的说道,“说什么分地?一群外乡人到咱们这里,肯定不安什么好心。迟早要闹出事情来,咱们别和他们瞎掺和。他们呆不长的,水一退官府就来了,到时候他们走了,我们还是要纳税完粮。”

众人依旧不吭声,自从深秋的第一次收获开始之后,这样的言论就仿佛逆了时节的小草,突然从各处冒出来。大家虽然有着自己的种种想法与渴望,但是众人都不愿意说话。

张三爷看着没人吭声,继续絮絮叨叨的说道:“说什么为百姓,我们落到一根毛没有?粮食都让保险团给囤起来,一点都不发给我们。这明年的地怎么种,也没有说一个字。我们劳心劳力开田,是不是都是给保险团的大官们干的啊。这渠道开的方向,不是要把我家土地占了么,这以后可怎么办啊。那片地不能动啊,那是我们张姓的族田啊,动了就麻烦了。”

有这么一位牢骚满腹的聊天人,气氛登时就变差了很多。不少人已经不耐烦起来,就在此时,突然听到午饭的钟声响起。大家几乎是条件反射的站起身来,“吃饭了,吃饭了。快点去。”在互相的催促下,众人抛下张三爷,向着食堂方向奔去。

“你们这是赶丧呢?早去又不会给你多吃一口。这帮保险团的人,黑着呢!”一面在嘴里头骂道,张三爷也站起身来,跟在众人后头往食堂去了。

在供应匮乏的时期,大家饿得早,端起饭碗恨不得连碗都给吃下去。吃完了饭,谁也不肯多说话。保险团管的严,干活很难偷懒。大伙干得多,吃得多,谁也不肯浪费力气在瞎扯淡上头,留口气暖暖肚子是正经。可是这饱饭一吃,又遇到连着休息三天,大伙就不着急了。

张三爷刚进了食堂,就看到大伙纷纷开始排队。一个个急急忙忙的样子,跟要过大年一样。上次看到这么着急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前分猪肉的那次,那时候规矩还没有这么严,大伙真的是一拥而上,发生了踩踏事件,硬是死了几个人,伤了不少。从那次之后,食堂纪律就被强化了,每次只要队伍稍微一拥挤,立刻就停止发饭,插队的人立刻被拉出来,放到最后领饭。因为伙食供应是一致的,先拿后拿都是一样的份量。经过这么一番整顿,排队倒也成了风气。

不过这次情况看着就很特别,只见发饭的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