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这么“豪迈”的预言曾经令党中央和军委的同志觉得陈克过于托大。现在事实已经证明陈克没有判断错,所以会议一开始,华雄茂忍不住再次询问起陈克原因何在。

“湖北新军绝对不肯替别人火中取栗的。”陈克还是重复了上次的说法。战争对于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是一件很不便宜的行动。上次安庆战役几乎耗尽了根据地的存粮。但是与满清的战争开支相比,根据地的这点子消耗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的小钱。根据地的新制度是政府直接控制到村级单位,所有的税收和粮食根本没有消耗,直接运入粮库。而满清出兵的中间盘剥过多,他们需要一道道的官僚手续,经过层层经手人的盘剥,所以每次战争都耗费巨大。所以费了这么多的钱打仗,对于满清朝廷与地方政府都是沉重的负担。张之洞或许忠于满清朝廷,不过张之洞再忠君,他自己也不懂屙金尿银的法术。没钱打不起仗,这就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至理。

陈克解释完毕,军委的其他同志也看完了最新传递来的情报。

蒲观水问道:“陈主席,传递这个消息的人可靠么?”

听了这个问题,不少同志都用关切的目光看着陈克。拜陈克每次都没有落空的预测,大家已经习惯了在强敌伺服的环境下悠然的搞着生产。现在敌人突然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众人忍不住生出了一种不现实的感觉。

陈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问道:“咱们的军粮准备的怎么样。”

“比计划中高出了三成。军粮存量达到了一千万斤。”秦武安现在就任后勤部长,他连忙拿出笔记本说道。

根据地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效果已经展现出来,原本饲养业需要的粮食饲料,现在已经被蚯蚓和小鱼虾代替。安徽不缺乏水面,妇女们作为劳动力投入生产运动之后,饲养业几乎撑起了粮食的三成。鸭蛋鸭肉这些蛋白质虽然味道谈不上多好吃,好歹也能顶上甚至超过同等分量的粮食。

“三万人一天一斤半,这点子粮食能顶上一年了吧?”陈克问。

“军用罐头生产还是不足。适合长途运输的玻璃器皿制造的不是太好。”秦武安对这个还是有些疑问。

“我们内线作战,不用那么在乎这个。”陈克笑道。

“内线作战?难道要把黎元洪放进根据地来?”蒲观水有些诧异。

“为何不放进来?不把黎元洪放进来关门打狗,怎么打歼灭战?”陈克反问道。

何足道也忍不住问:“陈主席,若是放进来,万一黎元洪大肆破坏的话,我们怎么向百姓交代?”

“黎元洪这个人绝对不会下乡的。他肯定要占据合肥。我们就让他占据,等他占据了合肥,我们就在合肥把他歼灭了。”陈克仿佛说着该怎么吃饭一样说道。

没等大家继续问话,陈克说道:“但是,黎元洪一旦被解决,王士珍这个人就必须放进根据地来打。他不好打。”

1901年袁世凯继承李鸿章的衣钵,当上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根基,袁世凯益加重视军队的编练,他任命王士珍为北洋常备军左镇翼长,兼理全军操防营务处,专司训练。不久王士珍赴直隶南部招兵,会同地方官精选6000余人,集中保定编练为北洋常备军(即新军),在此期间,他为袁世凯推行新军,写了了《常备、后备,、续备军章程》。王士珍训练军队也很有一套,对士兵不打不骂,以恩德感人,如果军官犯了错误,他也从不当着士兵的面责问军官,以保持士兵对军官的尊重。他还极力培养士兵的绝对服从效忠意识,让他们相信袁世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有听命于他,才能升官发财。

王士珍这个人才是陈克所忌惮的,至于黎元洪远没有这么重要。

莫道前路无知己连锁反应(三十七)

王士珍之所以被称为北洋的“龙目”,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袁世凯的公文基本都由王士珍起草,最后发出去之前也会由王士珍做最后的审定。单单以对北洋军务政务的熟悉了解程度而言,袁志凯都在王士珍之下。

慈禧命袁世凯上折“自辩”,王士珍自然要对这篇关系到袁世凯未来命运的折子详加修改。王士珍已经在奏折上修改了十几处地方,这些小的细节修改完之后,王士珍就盯着奏折看了好久。袁世凯从来没有见到王士珍在一篇奏折上花过如此多的时间。但是袁世凯也绝对不去催促,既然王士珍认为要花这么久的时间修改奏折,袁世凯就坚信的确需要这么久的时间。

看到王士珍下定决心的提起笔,袁世凯心里面一阵轻松。两人一起这些修改奏折已经不知多少次了。这是王士珍下定决心时特有的神色。袁世凯静静端起了茶碗,无声的啜饮了一口茶碗里的白水,又悄无声息的把水咽进肚子里。他本以为王士珍会和往常一样奋笔疾书,却意外的看到,王士珍竟然把毛笔放回了笔架上。

“聘卿,不急,慢慢来。”在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上的大事,袁世凯不仅没有催促,反而劝慰道。

王士珍却说道:“袁公,就用现在这封折子递上去吧。”

“哦?”袁世凯有些惊讶。他拿过改好的折子看了起来,这篇折子与其说是一篇诚惶诚恐谢罪自辩的折子,还不如说是一篇温情脉脉的叙事家信。在这里头,先叙述了袁世凯与严复的交往历史,又以袁世凯与陈克的认识过程为主线,将陈克在北京的所作所为陈述了一番。但袁世凯是何等人物,这篇奏折里头极为诚恳的提及了庚子事变是袁世凯对慈禧的效忠与效劳,北洋集团对朝廷尽忠的过程。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夹杂在袁世凯与严复交往的历史中,但寥寥数语却写的情深意切。整篇折子竟然毫无虚言,只是说袁世凯作为一位忠厚长辈,对一位晚辈的关心。对陈克的描写也没有刻意丑化,也写出了一位晚辈对长辈该有的模样。

看完了折子,袁世凯忍不住叹道,“聘卿写得好。”

这两人都是一等的豪杰,他们都知道如果此时上了什么“最该万死”,“罪不可恕”之类的话,不过是给人平添借口。在这等危机关头,对方摆明了不怀好意的时刻,袁世凯恰恰不能诚惶诚恐,反而要有理有据的据理力争。

“聘卿,既然你已经写好这奏折,方才为何想要大改?”袁世凯好奇的问道。

王士珍叹道:“袁公,陈克此人才具甚佳,我方才却是有些想多了。”

袁世凯也是心有戚戚焉,“这等人竟然被我轻易放过,我现在也有些追悔莫及。”

听了袁世凯爱才的话,王士珍立刻正色劝道:“袁公,陈克绝无投奔北洋的心思。即便第一次见袁公的时候,他或许有这么一丝念头。现在时机已经错过,袁公万万不可对陈克心软。此人已经与大清势不两立,与我北洋也成水火之势。对此人决不可有丝毫轻视之心。袁公,我觉得如今之上策,莫过于调集北洋北洋六镇,加上湖北新军,江北新军与江南新军一同剿灭。万万不可轻敌。”

听到这话,袁世凯忍不住苦笑了一下。他不是觉得王士珍的建议没有可取之处,之所以苦笑,是因为现在的朝局根本没有实现多路并剿的可能。

于此同时,在安徽凤台县根据地,人民党军委针对即将来到的反围剿会议也进行的更加激烈起来。每次军事会议中,章瑜都不喜欢最先发言,而每次军事回忆中,章瑜都是要比较靠前发言。他又把最新的北京情报拿起来看了看,这才问道:“陈主席,北洋新军会南下么?”

“如果我们消灭了黎元洪和王士珍所部,北洋新军一定会南下。”陈克明确的回答道。

听这话之后,章瑜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陈克身为人民党的领袖,人民党的每次决策最终都是按照陈克的意见执行的。但这不等于同志们会俯首帖耳的对陈克惟命是从。章瑜并非不能理解陈克的计划,在初期的时候,章瑜一直非常赞同陈克对敌人的判断。不过他在军队中干了一年多,军事能力日渐增长的现在,章瑜反倒是越来越培养出谨慎的个性来。人民党的对手满清虽然烂,不过陈克的态度未免过于托大,万一满清偶尔发次神经病,稍微改变一下以往的作风,那人民党立刻就会面临危险的境地。陈克从不给自己这边留下余地的做法让章瑜很是担心。

“万一北洋新军领头打来呢?”章瑜最终还是提醒道。

“北洋新军领头?”陈克觉得章瑜实在是在说一个最大的笑话。若是北洋新军能成全国新军的头领,那满清是绝对不会覆灭的。

袁世凯知道王士珍既忠于自己,也忠于朝廷。所以他也不愿意对王士珍大泼冷水。但是现在的这个局面,袁世凯就算是能从陈克这档子事情里头脱身出来,也不可能再被无条件的信任。北洋六镇新军都是袁世凯一手操练出来的。若是没有袁世凯亲自指挥,这些人也未必会乖乖的给满人卖命。北洋新军对袁世凯的忠诚这方面,王士珍可谓功不可没。

既然不能名言此事,袁世凯只好讨论起剿匪的战略问题了,“聘卿,你觉得黎元洪不是陈克的对手么?”

“黎元洪绝对不是陈克的对手。袁公,若是让我带3000人,千里奔袭,一夜破安庆,我是绝对做不到的。更别说陈克手中的兵马还是他不到半年时间仓促聚集的。咱们北洋老底子里头有多少淮北人?袁公也知道,淮北这地方民风彪悍,帮派会党众多。陈克一个外乡人按理是在当地无法立足的。但是陈克现在既然能立足,那当地的百姓跟了陈克,黎元洪带了湖北新军,安徽人不待见湖北人。我不认为黎元洪能赢陈克。”

袁世凯对这个观点很是赞同,“张之洞现在明显倾向于清流,我就算是去劝告他,他也只会当作耳旁风。我现在若是提出谨慎用兵,朝廷里头多少人立刻就要以此为把柄。黎元洪我是说不动的。”

王士珍知道朝廷的内斗远没有结束,对于那些争权夺利的家伙会干出什么来,王士珍能想的明白,他正色说道:“袁公,若是黎元洪大败,安徽南边肯定就会大乱。江南新军只怕就要去皖南一带。我只有带着江北新军作战了。若是局面变成这等模样,我只请袁公派段祺瑞南下吧。”

“聘卿放心,我决不会让你孤掌难鸣。”

陈克绝不相信以满清现在的内部情况,他们能够在短期内达成统一作战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满清没钱。章瑜听了陈克的分析之后,虽然也赞同,但是他对北洋新军很是忌惮。“陈主席,按你以前所说,我们打了安庆之后,大概有一年的战略主动权。现在一年还不到,满清就开始围攻根据地,那这仗会打到什么地步?现在北洋军想进攻我们,有三条线路可以走,第一就是走河南,从阜阳打过来。第二走运河,从江苏打过来。第三就是走武汉,从安庆打过来。咱们就算是有了情报,但是会不会防不胜防?”

陈克信心满满的说道:“所以我们要打内线作战的模式,北洋军无论怎么打,首要目标都是城市。其实不止北洋军,包括黎元洪也是如此。我不知道王士珍这个人会怎么打,他可能会追着我们的主力打吧。但是也没什么可怕的,我们把主力驻扎在城市,王士珍总不可能先下乡。等他们过来了之后,我们再撤入农村作战就好了。”

“但是这真的行么?万一北洋军直接进攻凤台根据地怎么办?”章瑜还是有些担心。不仅仅是章瑜,其他军委的同志们都有如此的担心。人民党的主要工业都在凤台县,别的城市可以抛弃不要,而凤台县的工业中心是无论如何都要保住的。

章瑜素来追求稳妥,他接着说道:“我们的部队现在就只有一万五千人。黎元洪就不说了,王士珍如果掌管了江北的新军,他手下可就有一万多人了。江南新军同样有一万多人,北洋六镇哪一镇都有上万人。我们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更何况,夏收刚结束,我们的部队集中训练也不过一个月而已。这些现实的困难都不能置之不理啊。”

陈克笑道:“所以我现在要把部队扩大到三万人的规模。除了现在的部队要集中训练之外,根据地各县都要开始征兵。”

听了陈克的话,何足道忍不住说道:“新建的部队只怕不是新军的对手。”

陈克耐着性子解释道:“我又不准备让这些人和新军打仗,这些部队只是配合一下主力部队的工作。”

章瑜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他还是纠缠起北洋的事情来。“现在的关键还是北洋新军……”

陈克再也不愿意和章瑜在这个事情上扯下去,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章瑜同志,你是不是怕了?北洋有什么可怕的?一群过渡时期的部队,让他们打打城市作战,他们或许还行。和咱们打运动战,他们就是群废物。我这次亲自领着你们打这几仗,你若是觉得没信心,你现在直说,我们不缺有信心的同志。”

所有军委的同志都是第一次见陈克发这么大的火,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顾虑,不过每一个人想被扣上“临阵畏缩”这样的帽子。

陈克腾的站起身来,“大家怕什么?不就是怕打烂了家里头的瓶瓶罐罐么?大家觉得好不容易攒起了这点子家底,不忍心让自己受丝毫的损失。我给你们说清楚,这种心思我觉得很好,但是你们把这心思给我花到替老百姓考虑上。敌人若是杀进根据地来,大家要有效的帮助群众们转移财产和粮食,让满清的部队祸害不到老百姓。咱们内线作战,要人有人,要消息有消息。满清外线作战,在根据地里头根本看到不到一个百姓,他们就是两眼一抹黑。只要有了百姓的支持,咱们打一群瞎子还用害怕?天下有这道理么?”

章瑜被一顿猛批,若是别人只怕脸上就挂不住了。但是章瑜完全没有进退失据,他站起身来说道:“我只是担心让我独挡一面,我是做不来。既然是陈主席亲自指挥,那我就没有一点可怕的。陈主席你下令让我怎么打,我绝对完成任务。”

华雄茂听到这话,心里头别提多别扭了。章瑜想独当一面?那华雄茂该干什么去呢?不过在这个时候,华雄茂也不能再说多什么了。他心里头给章瑜狠狠的记了一笔账。等这仗打完之后,华雄茂准备和章瑜好好算算帐。

严复作为军校校长,有资格参加军委会议。他能记得自己的学生黎元洪,两人虽然多年未见,不过好歹也曾经都是是北洋水师的。他说道:“陈主席,黎元洪此人做事比较小心,我觉得他不会轻易冒险进攻合肥吧?”

陈克刚发过火,此时余怒未消。他的声音硬梆梆的,“就是因为黎元洪小心,他才会只进攻合肥。现在满清朝廷里头党争复杂。张之洞若是想有所作为,他就必须在军事上有所建树才行。所以黎元洪必须尽快攻下合肥,这才能让张之洞有资本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黎元洪能打的目标恰恰是合肥。”

看着同志们不少人一脸茫然的表情,陈克觉得自己的军事教育实在是很失败,但是转念一想,同志们没有打过这等大仗。对手也不是新军,仓促间不知道怎么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力量倒也不是稀奇事情。

陈克问道:“同志们,我早就说过,满清的战争模式是依托交通线,他们选择的目标很少。大家都是从农村干起来的,大家熟悉农村,了解农村。而且有足够的行军作战的经验和能力。但是满清的军队没有这种能力。你们不能凭空给满清想象出这种能力。”

看众人听了自己的话之后,还是将信将疑。陈克大声说道:“这次我亲自指挥。大家若是觉得不敢打的,现在说,我可以立刻让他脱离军队。但是,若是现在不肯走的,我怎么指挥,大家就怎么给我执行命令。我不论胜败,我只看谁畏敌如虎,谁不能坚持完成任务。若是到了关键时刻还有人不敢打的,那就只有军法从事了。”

军委里头的委员根本没有胆小鬼,他们之所以诸多疑惑,主要是是因为没经验。而且事情来的有些仓促,看陈克如此信心百倍,同志们自然不肯当了胆小鬼。所有人一起站起来,几乎是异口同声的答道:“坚决完成任务。”

无论是北洋集团还是人民党根据地,双方的高层都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认清了现在的局势,确立了近期的军事斗争方向。而慈禧却没有这样的准备。她本来就不懂军事,加上现在党争激烈,七十二岁的慈禧根本没有精力关注此事。

政潮翻动,波谲云诡,溢出常态。慈禧原想藉助清廉派来裁抑北洋派,结果反中北洋之计,搞了个颠倒。表面看来,北洋派是丁未政潮的胜利者,但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清廉派失势,北洋派亦未得势,结局是两败俱伤。政潮后,慈禧对北洋的疑虑非但没有打消,反而加深,她开始扶植别的亲贵和老臣势力来与北洋对抗。

因为陈克的事情,袁世凯递上自辩奏折前,按理是不能主持朝廷差事的。慈禧立刻就连续几天召见张之洞。她急切想找一个超然于这两派之外的第三者来商议,张之洞无疑是很合适的人选。

开缺瞿鸿禨时,慈禧本想把奕劻也一并开去,慈禧召孙家鼐、世续、鹿传霖等人密议奕劻的进退问题,孙等提出,骤去奕劻“无人接手,于事无益”。19日,慈禧命醇亲王载沣入军机处学习行走,意图扶植载沣来抗衡以至取代奕劻。见此情势,奕劻只好以退为进,提出辞职,进行试探要挟。慈禧考虑到载沣初入军机,年青缺乏经验,一下子还不能把军机处的全盘工作拿起,瞿鸿禨已去,如奕劻再遵行引退,中枢机构很可能出现混乱乃至瘫痪的局面,当即降旨加以慰留,这实在是慈禧不得已的权宜之计。除载沣外,慈禧还重用世续、载泽、善耆等亲贵。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分别就任民政部和度支部尚书。一般史书将晚清重用亲贵掌国的局面形成归诸载沣,不太公平。其实,丁未后期,慈禧业已开始实行这一转变。

瞿鸿禨罢职后,军机处更形空缺,北洋想乘机把杨士琦塞进,奕劻为此特向慈禧推荐。而慈禧想援引孙家鼐入枢,孙却自感“老病不胜重任”。不过,孙直言不讳地告诉慈禧,“士琦小有才,性实巧诈,与臣同乡,臣知之最捻。盖古所谓饥则依人,饱则远飏者也”。反对用杨,推荐了老臣势力中的另一重要人物鹿传霖。鹿传霖由此再入枢廷。不仅如此,慈禧还实行扬张抑袁并分袁势的策略,授张之洞为协办大学士,又授为体仁阁大学士,袁世凯的自辩奏折递上之后没多久,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