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复微微摇了摇头,脸上都是遗憾的神色,“法律不容亵渎。”

莫道前路无知己193章蝴蝶的翅膀(十)

“冯主任,你果然要发这篇文章么?”沈曾植一进冯煦家的客厅,就冷着脸瞅着冯煦说道。天气不错,阳光从三楼阳台直射进客厅,把客厅里面照的亮堂堂的。加上屋里面的煤炉上接着的烟囱均匀的释放着的热量,尽管冷着脸,舒适的温暖仍旧让沈曾植的脸色看上去好了很多。

冯煦当然知道沈曾植这个“冯主任”的称呼里面颇具恶意,自打安徽教育学院从凤台县迁到了安庆之后,一度是“前清罪官收容所”的文史馆也迁到了安庆。随着人民党的解放区越来越大,对前清官员的高压态度也放松了。现在的文史馆也就是少数真的喜欢文史工作的人,以及实在不愿意出去找普通工作,或者找不到差事的家伙们混饭吃的地方。

沈曾植是安徽文史馆的副馆长,虽然冯煦几次建议沈曾植出任安徽省图书馆的馆长,而且沈曾植也“兼任”了图书馆副馆长一职。不过沈曾植偏偏还是要把自己的单位定在文史馆里面。沈曾植自己对此的解释是,“一个亡国老囚,还有什么资格挑挑捡捡的?”

人民党不愿和沈曾植一般见识,加上沈曾植倒也聪明,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说一句关于政治的话。也就是几个和沈曾植关系很好的人才听沈曾植自比过遗老,人民党在安徽搞过多次宪法普及工作,“言论自由”这一条大家都学习过。哪怕冯煦公开这么宣称,也不符合入罪的条件。既然人民党如此优容言论,大家当然不更愿意在背后嚼舌头了。

沈曾植在图书馆工作着实卖力,人民党攻克了北京之后,沈曾植还去参加了国家大图书馆索引编撰工作。回来之后还是真心赞扬了人民党对图书工作的重视,认为国家大图书馆以及各地图书馆的确是真正尊重文化。

冯煦知道人民党是坚决主张“物勒工名”的方法,所有图书索引上都有编撰者的姓名。沈曾植此时不认为这是代表了“不信任”,反倒因为自己名列其上而觉得有些洋洋自得呢。

“沈老弟,你先坐会儿,让我把这份住房调查表填完。”冯煦带着沈曾植回到书房,坐下后说道。冯煦没什么积蓄,被俘之后也就认命了。重获自由之后,他把自己的家产都给卖了,所得的钱大部分分给家人。只给自己留了点钱在安庆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有六十几平方。人民党正在解放区大兴土木搞基础建设,每个人都要申报自己的财产情况。冯煦正在填写的就是标准的房产登记表。

带着老花镜仔细研读了表格上的内容,冯煦用钢笔把表填完。这才转头问沈曾植,“沈老弟,你填完了么?”

沈曾植是个书法家,收入远较冯煦,他买了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公寓,价格足足是冯煦的两倍以上。听冯煦这么问,沈曾植冷笑一声,“我怎么敢不填,人民党杀自家人都毫不手软,对我又如何会放过。”

冯煦知道沈曾植说的是人民党近期的“三反工作”。仅仅反贪污这一项,就杀了好几个官员,入狱的官员更多,整个政府里面为之震动。

但这些明显不是沈曾植找冯煦要谈的东西,沈曾植指的是冯煦最近为了参加文化斗争而写的一篇名叫《上下小析》的文章。文章里面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惟上智下愚不移”这两句话展开陈述,认为先秦前血缘宗亲社会的刑礼观上看,远古时代,社会的所有成员,为了本血缘宗亲的兴旺发达,子孙繁衍,都要严守人所共循的礼制刑法,谁也不能特珠。尧舜时,舜让鲧治理水患,鲧没有治好,鲧就受到了死刑处分。舜让位于禹后,禹对于执法刑父的皋陶不但重用,而且友情胜旧。当时刑礼保持公正与威严,即便是首领也不例外。所以“上下”不是强调歧视与差别,而是强调上下一致。

沈曾植虽然在行政能力上远不如冯煦,但是做学问上,特别是在考证上的确有自己的优势。听冯煦这么一问,沈曾植答道:“梦华兄,所谓的那些原始社会,都是陈克一人臆想出来的。没有考证的证据,我们怎能作准?而且你的解释固然能说的通,又怎能确定的确是先人的本意?”

“我等都是儒门子弟,儒家能存在两千年,就是因为两千年来儒家所说的皆为有用。曲解先圣言论的事情可不是只出过一次两次,至于那些腐儒们,全盘曲解的更是数不胜数。更何况我这可未必是曲解。”冯煦声音不大,但是态度却极为坚定。

这次沈曾植倒是没有与冯煦争执,他拉了把椅子坐下陷入了沉思。

冯煦像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若是那帮搞西学的人拿出的东西能与陈克拿出的一样,我们自然没什么可说,乖乖低头认输就好。沈老弟你也是当世大儒,难道蔡元培的学识就在你之上?他除了能够借了些洋人的言语,他自己倒是独创了什么?”

冯煦嘴里说话的时候手上也没有挺着,他剥了个蜜桔递给沈曾植。蜜桔在火炉边放了一阵,沈曾植拿在手中还是热乎乎的。掰下几瓣放进嘴里,实在是满嘴甘甜。

“却不知梦华兄到底是如何打算?”沈曾植缓缓说道。

“人民党现在的理论支柱乃是科学与民主,这自然科学咱们也不懂,所以就不要完全插嘴了。”冯煦自己又取了一个蜜桔慢慢的剥着皮说道。

“什么叫做不要完全插嘴?”沈曾植为人比较倔强,或者说是比较直,对于冯煦所说的东西很是不解。

“咱们不懂自然科学,但是咱们可是读过论语。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冯煦解释完之后,自己也吃了几瓣剥好的蜜桔。蜜桔是湖北产的,由江上的轮船运到了长江沿岸的几乎每一个城市,销量很是不错。

沈曾植这下有点明白冯煦的意思了,他整个人看着也激动起来,“人民党爱说实事求是,这词不也是儒家门徒先说出来的么?”

见沈曾植终于上了道,冯煦连连点头,“正是如此。其实陈克所说,又有多少不是我儒家早已说过的东西。既然遇此绝大的机会,我等何不为儒家正本清源?而且沈老弟,你也当过学政,难道你就喜欢腐儒不成?借陈克一句话,把他们开除出儒家队伍么!”

一提起陈克,沈曾植就来了气。自打被陈克“坑了一把”,参与到《慈禧的这一生》写作队伍之后,沈曾植对陈克就再也没有丝毫好感。他又是冷笑一声,“梦华兄,那陈克所说的是要平等,我儒家讲的可是三纲五常……”

“孔圣人说过三纲五常?”冯煦打断了沈曾植的话,“我倒是读过礼记里面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沈曾植知道这是《礼记》里面孔子讲“大同”的一段话,大意是,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即便沈曾植博闻强记,也是今天听了冯煦的话才想起孔子还有过这样的著述。但是仔细一品问道,竟然与人民党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些类似了。

再也没有了对抗的心思,沈曾植向冯煦问道:“梦华兄,你这是竟然是要弃了纲常,只谈诗书不成?”

冯煦坦然答道:“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只谈诗书有什么不好。既然陈克已经新立了纲常,我们对旧的纲常当避之不及,为何要把后世纲常套在孔子身上?”

这大胆的想法让沈曾植觉得极为兴奋,又觉得浑身不自在。以沈曾植的聪明,他已经完全明白冯煦的野心。冯煦这是想当人民党治下的“董仲舒”了。这样大胆的将儒家近两千年积累的种种外延与“诗书”完全割裂,重新依附到人民党提出的体系上。这样的行动光想想就已经剥夺了沈曾植全身的力气。做这等大事所要付出的坚信与努力,让沈曾植的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

用尽了几乎全身所有力气,沈曾植喉咙干渴的说道:“但是《论语》里面也是讲尊卑的。”

冯煦立刻答道:“借用人民党的一句话,那是先贤们的历史局限性。荀子还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陈克大赞其为朴素唯物主义。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年前的人和我们一样,这么做不实事求是。”

沈曾植这次再也没有心思对冯煦提出陈克的话感到不快,他沙哑着嗓子浑身颤抖的问冯煦,“梦华兄,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想复古!”冯煦坦然答道,“而且是一气复古到两千年前!”

说到这里,冯煦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已经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这两千年间积累的东西中有好有坏,大部分已经不合时宜。那么我们就统统给他扔了。断不能让后人的附会污了先圣的名声。若是如此还不能救了儒家……”

“若不能救了儒家,那该如何?”沈曾植追问道。

“那我就去死好了!”冯煦大声答道。

看着冯煦坚定的眼神,听着冯煦斩钉截铁的语气,沈曾植大大的打了个寒颤。

在冯煦这儒家信徒正在策划如何能够在新时代中通过抛弃纲常等玩意保住儒家的时候,同在安庆的大学者陈独秀心里面觉得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或许是很不错的事情。

人民党构架的政治体制内有政协这块招牌,只是人民党组建政协的热情甚至比历史上的党还低。陈克难得的用非常消极的态度组建了这么一个政治组织。之所以组建政协,一来是政协这玩意毕竟贯穿了整个新中国的历史,陈克即便是不知道政协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没有政协存在的话,陈克也觉得很不自在。二来陈克原本还想着或许会有一些所谓“民主党派”存在,把他们塞进政协去,好歹是个安抚。

所以很多省份,政协就是一块根本没人想得起来的招牌。即便是政协搞的最好的安徽,陈独秀从安徽政协副主席变成了主席,手下一群腐儒酸丁加起来也不过六百多人。每次全体会议还不如安庆那几个大型工厂里面妇女联合会集会的规模大。

陈独秀作为政协主席当然知道政协的现状,就事实来说,陈独秀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只是听着堵在政协外面的一群女性劳动者们抗议的声音,陈独秀真不觉得“妇女解放”对男性是一种福音。

几年前因为《桐城夜话》的编辑发表反对妇女解放的文章,结果成了妇女的眼中钉。在政协努力拉人的时候,把《桐城夜话》的一些人拉进了政协。这些人与政协的那些守旧派们都持反对妇女解放的立场,于是安徽政协成了安庆妇女联合会的眼中钉。几年来双方小冲突几十次,大冲突好几次。曾经爆发过数千女性工人拎着各式战斗工具围堵政协,差点把政协给砸了的事情。面对那激烈的局面,警察同志们满头大汗,硬是不敢轻易介入。还是安庆市委的同志出面,好不容易才把事情给平息了。

女性工人们高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工人歌曲,各省与气焰直冲天际。阵列最前面的女性代表用电喇叭要躲在政协里面的代表“出来受死”!政协的会场里面一群中年老年为主的代表们一个个黑中带白的胡子、花白胡子、白胡子都因为气愤与恐惧而微微颤抖。

陈独秀本来想请妇女代表们进来召开公开的辩论,结果露头一看外头的阵势,他也害怕了。不是害怕对方人多,而是担心妇女们冲进来把这些政协代表给揍死。那时候陈独秀甚至庆幸秋瑾不在安庆,若是秋瑾在安庆,保不定她会拎一把出鞘的日本刀强攻政协。

而这次的冲突还是原先冲突的延续。妇女联合会记仇,政协这帮人比女性们还记仇。政协发起的援救蔡元培的行动,那些负责在报纸上宣传的家伙竟然还是夹枪带棒的对女性解放发起了攻击。

妇女联合会数次斗争都占了上风,这次当然不肯示弱,于是堵门抗议的事情再次爆发了。陈独秀这次却没有单纯的认为妇女联合会有理。这不是因为文章中牵扯拯救蔡元培,而陈独秀是真心让让蔡元培活下去。

政协的人也不是“狗改不了吃屎”的脾性发作,这次斗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安庆城市改造后引发的房子问题。在这件事上,陈独秀认为人民党这次实在是太过于偏袒劳动者,偏袒到了几乎不讲道理的地步。所以政协的反击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

莫道前路无知己194章蝴蝶的翅膀(十一)

安庆与同时代的其他中国城市一样,都缺乏楼房。人民党在长江沿岸的几大城市都修建了新式住宅区,不仅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容量,兴建的城市上下水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如果不牵扯土地所有权问题的话,这可真的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这些娘们真的是翻天了!若不是人民党在这里一味纵容,哪里会有这等事情!”士绅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情绪。

“这些女人在外面抛头露面,这还有羞耻么?”

“一群女人自己居住,这算什么事情?这是什么风气?!”

更多针对具体问题的抱怨指责在政协会场里面越来越多的出现,从女性工作到女性放脚,从女性上学到女性住房。再后来就是女性干部、女性武警、女性警察,所有火力集中在女性解放这件事上。

陈独秀不想掺这趟浑水,这群“老爷”的德行他也清楚,真的面对一群举着扫把冲杀过来的女人,他们第一反应绝对不是迎头而上,而是扭头就跑。

不过陈独秀的思路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就听见有人大声说道:“要我说,蔡先生在浙西也没有太大错。规矩就是规矩。就看咱们安庆,浙西那边大约和咱们安庆是差不多的,不管管行么?”

这话立刻得到了一众人的支持。当然,没人敢说杀人是对的。没人爱杀人,地主士绅和人民党在这点上都是一样的。地主士绅喜欢用杀人来恐吓别人,但是真的让他们动手杀人,他们一定会假手于别人。人民党这次以刑法来判决蔡元培,就是堵住了这条道路。

安庆政协的这些人都看过与浙西审判有关的新闻和戏曲,人民党不以是否亲自动手为标准,而是区分主犯从犯,主犯量刑从重,从犯揭发同伙的犯罪行为后可以获得减刑。这可是坏了满清时代的规矩。满清时代虽然也讲“杀人偿命”,可偿命的往往不是主谋,那些实际动手杀人的家伙往往是替罪羊。如果主谋背景强硬,弄几个倒霉鬼来充数,给个交代就行了。

然而浙西大审判则明确告诉百姓,谁策划杀人谁就得以死赎罪。安庆士绅当然知道人民党说到做到,他们才不肯以身试法。不用多讲什么,这些政协的家伙态度是空前的一致,“我看那新闻里面也说的清楚,好多坏事都是下头的人借着蔡先生的名头干的。这怎么能把罪责给推倒蔡先生头上去?人民党也知道蔡先生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就靠这来判处蔡先生死刑,这的确是大大的不公。我们应当联名上书,为蔡先生求情!”

一个花白胡子的政协委员激愤的说道:“蔡先生对陈克有过大恩,当年若不是蔡先生鼎力相助,陈克到了上海怎么可能有人相助。我听说还是蔡先生尽力游说,严复才收了陈克做弟子。现在陈克得势后,就对蔡先生痛下毒手,这……这还是人么?”

这话立刻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陈克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欺师灭祖么!这在文人士绅眼中,这才是真的必须明正典刑实施死刑的大罪。

在群情激愤中,也有人不安起来,“这么说是不是稍微有些过了?”

立刻有人怒气冲冲的反驳道:“怕什么?言论自由了!我等一不反政府,二不发布仇恨性煽动言论。就事论事的说几句话就犯法了?人民党做得,咱们就说不得?”

激动的士绅中立刻有人用更大的声音喊道:“正是如此!他们人民党不是要讲法制么!天天吆喝的宪法里头不也要保护言论自由么?他们若是要因为咱们说了什么就抓人,就来抓我好了!我倒要看看人民党到底在法庭上怎么判我!”

“正是!”“正是!”

一片赞同声中,安徽政协里面洋溢着保卫人民党宪法赋予给解放区人民的言论自由的气氛。每个人挺胸抬头,表情或坚定,或悲壮,真真有宪法卫士的风骨。

陈独秀当然不知道“歪楼”这个网络名词,不过他的感受和那些试图认真讨论帖子,但是发现整个讨论早已经离题万里的回帖人一样。而且最神奇的是,这个帖子经过一番讨论后,总会看似莫名其妙的又跳回主贴讨论的内容。

不管怎么抨击人民党,对人民党的政策有何种不满,最后士绅们都以“蔡元培不该死”为收尾。对人民党的每一种不满,最后都转化成蔡元培不该死的理由。

这讨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除了不敢否认蔡元培亲自下达杀人命令这个事实之外,在士绅们看来,蔡元培所作所为都是有理由的,甚至是有非常正确的理由。蔡元培以“整顿秩序,肃清乱象”的出发点很好,把事情搞糟的则是下面那些执行者。若事情能如蔡元培所预期的执行下去,就绝对不会弄成后来的惨状。

除了给蔡元培已经干过的事情进行分析辩护之外。还有一些士绅又对往事提出了种种假设。

“若是浙西那边没有那么激进,做事多余地方上协商,怎么会把蔡元培先生给逼到不得不动用肃反的法子?”

“这不是讲民主了么?浙西那些人嘴里吆喝着民主,做事的时候怎么就不民主了?仗着人多势众,强行土改,不出事反倒是奇怪!”

这帮政协成员里面也有读书比较多的,立刻有人喊道:“那叫多数人的暴政!我看严复先生的书里面写过!”政协里面的人平时说起严复,都是直呼其名。有人从严复的书中挖到了可以利用的内容后,严复立刻又被冠以先生之名了。

政协里面思路比较清楚的立刻就将这些总结起来,“蔡先生也是被逼的,浙西的事情,浙西那些人也不是没有责任。他们一意孤行,反对民主,反对协商。实施多数人的暴政。人都是有脾气的,蔡先生不是没说过反激进主义!这些人就是激进主义。”

“不错!此事双方都有责任!”这个观点立刻得到了几乎所有政协成员的明确赞同。

有了基本的共识,这帮政协成员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始从道德上“审判”此案。最后集思广益整理出了一个思路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