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德国党卫队那从哥萨克皮帽到土耳其包头布都存在的成员,也看不出他们到底在血统上有多坚持。在德国顺风顺水的日子里面,党卫队头子希姆莱还认为下一任党卫队最高指挥官很可能不是德国人,甚至可能不是雅利安人。

这就是德国的现状,方方面面的种种诉求集结起来,最终统一在弱肉强食对外扩张的旗帜下,展出一副光怪陆离的活剧出来。小胡子统领的这股子势力,核心要点就是强者为王,所以小胡子想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与英国媾和,同时十分畏惧美国介入战争。对他们视为劣等民族的斯拉夫人极度仇视。总的来讲也就是缺乏长期战略。

另外小胡子毕竟是平民出身,纳粹党代表的是民粹草根,与国防军这个与容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组织时刻处于斗争状态。在这个情况下,中国到底要站在哪一边,需要的是很微妙的手腕。中国绝对不会与小胡子结盟,同样也不会支持德国国防军那群笨蛋。

既然小胡子是个聪明人,派去德国的特使就是聪明程度绝对不在小胡子之下的伍翔宇。走之前陈克交代伍翔宇,千万千万不要灌小胡子酒。民国的时候国民党的SB外交人员与小胡子见面,小胡子当然看不起那种一身媚骨的混蛋,言语之间自然不够客气。

那个二货觉得丢了面子,知道小胡子酒量差,就一定要与小胡子碰杯。小胡子不可能故意露怯,只好把酒给一饮而尽。最后把小胡子给灌的不轻。这还被认为是民国外交的“成功”。陈克确定伍翔宇绝对不会干出这样的傻事,但是伍翔宇同志酒量太大,万一他要表示礼貌,随手一杯下肚,小胡子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事情反倒弄得不美。

伍翔宇当然能理解陈克的意思,人民党的纪律之一,就是绝对不许灌酒。一来是陈克特别讨厌这种恶习,二来这些年人民富裕了,是真的能喝起酒了。所以陈克早早的就把这条禁令给颁布出来。

与陈克预想的一样,小胡子很热情的招待了中国特使兼体育代表团团长伍翔宇。双方会谈中直入主题,中德之间未来的战略关系。

莫道前路无知己88南望(八)

纳粹德国是相当反共的,伍翔宇很清楚这点。德国始终在谩骂犹太人,谩骂苏联。希特勒把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归结于犹太人的阴谋,共产主义份子的破坏。人民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应该是希特勒极度敌视的一个势力。然而亲自见到希特勒的时候,伍翔宇才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希特勒在德国的位置大概相当于陈克在中国的地位,伍翔宇见到他的时候忍不住在心里面把这两个人做了个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两人不太像。

希特勒看上去充满活力,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只是表情未免有点苦大仇深的味道。相比较起来陈克更有东方人的冷静与含蓄。就伍翔宇的感觉,陈克随时都处于一种很自然的状态。至少到现在为止,伍翔宇只见到陈克有一次是举棋不定的。就是召开南下战略十二人会议的那次。

然而局面的发展看似超出了陈克的预想之外,这是因为敌人的愚蠢以及急功近利超出想象。如果英国与荷兰什么都不做的话,人民党反倒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两个国家自己先开始胡闹,结果就是自食其果。以当下的战略局面来看,陈克曾经设想的进军澳洲新西兰的战略未必不能实现。

希特勒会见伍翔宇自然不是单纯的打个招呼,他很认真的谈起了关于中德合作的问题。《中英友好条约》中规定中国不能与德国或者其他敌视英国的势力结盟。希特勒很想知道中国会不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走下去,会走多远。

“我们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和平条约不会针对任何第三方国家,这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伍翔宇答道,“我们中国原则上也不想与任何国家达成军事同盟。朝鲜的情况是特例,中国上千年来都有保护朝鲜的传统。”

听了伍翔宇的解释,希特勒看来是比较满意这个答复的,他继续问:“那么贵国对欧洲的局面有什么看法?”

“我国在欧洲没有什么利益,所以我国也不想参与欧洲问题。当然,我国认为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下遭受了很大的痛苦。这点上我国在很多方面也有很类似的感受。”伍翔宇答道。

中国并不是凡尔赛体系的获利者,不仅仅是中国,苏联也好,美国也好,都被凡尔赛体系所压制。美国参加了一战,付出了一定的损失,却远没有得到他们所期待的主导权,所以美国干脆就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中国完全是靠着军事力量才逐步的夺回了中国丢失的利益。在这点上德国只怕也不可能有别的什么选择。

希特勒在意的不仅仅是中国对英国的态度,他又询问起中国对美国与苏联的态度,伍翔宇就向希特勒讲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我们既然与美国与苏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签订了友好条约,中国就会保证这份条约顺利执行。和平对中国本身就是利益。”

听了伍翔宇的话,希特勒只是笑了笑,和平对任何国家都是利益,只是要看到底是谁主导的和平。就如同凡尔赛体系对英国与法国就是利益。他们可以随意用凡尔赛体系来压制与掠夺德国。中国现在主导着远东的和平,中国自然就觉得和平是巨大的利益了。

双方又交谈了些更加具体的内容,例如中国向德国提潜艇的全部设计图纸以及技术参数,运送一部分关键零件。至于其它部件的生产以及全部组装可由德国自行完成。

伍翔宇则提出希望德国的运河工程人员能够在中国开凿克拉运河的时候给与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这下希特勒才知道中国正在开凿一条会让英国人感到浑身不自在的运河。这下希特勒觉得中国是不太可能站到英国那边去了。

双方的谈判完全围绕着中德两国之间短期或者长期的利益。关于共产主义的事情,希特勒一字未提,仿佛希特勒从来不知道中国也是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真的是实用主义典范!伍翔宇心中赞道。和这样的一个人打交道,伍翔宇觉得很是麻烦,翻脸比翻书都快,说的就是希特勒这样的家伙。一个实用主义者或许有强烈的意志与愿望,但是他们迟早都会吃这方面的亏,人毕竟还是需要有些精神。

莫道前路无知己89南望(九)

“中国认为现在世界上的殖民体系必须摧毁。”伍翔宇最后谈起了这个中国战略的核心问题。作为两个都在挑战英国的国家,中国不怕小胡子把这话传给英国人听。这种话英国人听了也不会相信。对于中国而言,推翻殖民体系的利益极大,全球化时代不仅仅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着重强调的,三十年来的革命实践证明,中国能从全球化中得到极大收益。人民党人都不会拒绝全球化。

希特勒对中国的态度有些意外,他的理想中的德国是独霸欧洲的大陆国家,摧毁殖民地体系那是海洋国家的思路,德国现在的手根本伸不了那么长。中国的表态证明他们与英国的关系绝对是要不死不休的。希特勒却没有这样的打算,他认为德国有必要与英国媾和。

既然伍翔宇谈及此事,希特勒也只能询问了中国未来的战略。

“开挖克拉运河是中国必须完成的战略手段。”伍翔宇向希特勒透露了中国最近的战略行动,“德国有开挖现代运河的经验,希望德国能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工程师。”

希特勒从来不摆谱,他是第一次听到克拉运河,于是请伍翔宇对着地图给他讲述一下。看了克拉运河的位置,希特勒就明白了中国心思。克拉运河的战略位置表明中国准备弱化马六甲海峡。任何稍微有战略眼光的人都会得出这个结论。这种程度的动作德国自然乐见其成,小胡子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基尔运河的工程人员参与中国的克拉运河的修建工程。

交谈经历了四个多小时,伍翔宇确定了两件事,第一、德国的战略与中国战略并无重叠之处。第二、德国近期的主要方向还是德国国内问题。现在试探德国的未来战略还不是时候。

最让伍翔宇在意的是,希特勒没有主动提起苏联。希特勒不提,中国也不问。陈克已经明确表态不与德国结盟,希特勒这么做反倒减少了伍翔宇不少麻烦。

访问完德国,伍翔宇就前往莫斯科。这倒是颇为礼貌性的访问,中国使者访问了德国却不去访问莫斯科,这在政治上根本说不过去。苏联一定会怀疑中国是不是与德国达成了什么密约。

铁人大叔很实在,他直截了当的对伍翔宇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是不是与德国有其他秘密合作。

“我们在开挖克拉运河,所以寻求德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支持。”伍翔宇也坦率的答道。

铁人大叔与小胡子一样,立刻要中国指出这条运河的位置,看完之后铁人大叔质疑道:“中国方面认为这样就能摆脱英国对航道的控制么?”

伍翔宇心里面感到一阵轻松,开挖克拉运河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表态,明面上中国是在毫不客气的挑战英国,但是这种挑战与一战前德国想建立的“2B铁路”比较类似。看似要摆脱英国对关键水道的控制,实际上也是一种示弱。至少从战略上看,中国如果真的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航道问题,那还不如出兵进攻新加坡,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就成本而言,进攻新加坡需要的费用比修建运河还要低。

中国耍着阴谋诡计,强行修建克拉运河,在战略上仅仅是让中国避开英国人完全控制的马六甲。中国船只驶入印度洋之后,正面就要面对英国控制的缅甸,英国人的印度洋舰队并不是没办法对中国航运动手脚。

既然铁人大叔看出了这里面的“真正”表态,伍翔宇就爽快的承认,“有这条运河在手中,我们才能与英国有博弈的可能。”

这种冠冕堂皇的瞎话就隐藏在阳谋里面,如果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国也未必不会挥军南下完成占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战略。正因为如此,中国恰恰要做出战略的表态,让其他各国认为,中国宁肯花费如此巨大的力量修建克拉运河,因为中国想避开英国的钳制。中国也没有完全“欺骗”暹罗。中国方面也的确在修一条横贯克拉地峡的铁路,用以运输装石油的油桶。

试图避开英国在新加坡的存在,本身就很容易被理解成不想南下。貌似先是小胡子,现在铁人大叔也做出了中国已经满足于最近在荷兰的利益,只想有限的改善中国的境况,并不想南下与英国死磕的判断。

伍翔宇很清楚,如果英国一定要想法设法阻拦开挖克拉运河,那中国也只能兵戎相见了。这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想打仗,就必须先避免打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有进行战争的能力,而且有获得战争胜利的能力。可现在全世界根本没有认识到中国的能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伍翔宇对小胡子与铁人大叔的对答,都是顺着对方对中国真正实力的猜测来说话,中国的真正实力是中国的底牌,现在远没有到掀起所有牌面的时候。

中苏双方互相交换了一下最近两国的情况,以及想法。又交换了一下对德国的看法,会谈就结束了。

斯大林同志没有请伍翔宇吃饭,伍翔宇刚离开克里姆林宫,负责与中国贸易的别尔科夫同志乘车接了伍翔宇去别尔科夫同志家吃饭。

菜品是西伯利亚鲑鱼,半生的冻鱼,象切奶酪那样分成小块,就著蒜吃,鲜嫩,非常可口。据说是苏共那些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同志从那里带回来的吃法。酒是俄国的正品伏特加。吃喝了片刻,别尔科夫同志带着遗憾的神色说道:“我们希望能够延期交付。”

不用特别说明,伍翔宇就知道苏联同志到底想延期交付什么。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时代开始的比沙俄晚,但是进展程度比沙俄要快的多。这直接导致中国在电气时代的技术水平高过苏联。

双方的科研方式也大大不同,中国人力充足,人民党从不吝惜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科技树计划”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把欧洲美国上百年做过的实验都给做了几遍乃至十几遍。这些基础实验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不足。中国在大萧条时期拼命进口的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技术与实验数据。

相比较起来,苏联同志就更直爽,他们直接进口大量的设备,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这些设备的进口需要海量的资金,苏联人口只有一亿多点,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工人可用。眼瞅着苏联用原材料偿债都做不到。不是苏联不想做,而是真的没有实力办到。

铁人大叔是个不讲人情的人,他不会觉得欠中国人情。理论上这没错,中国如果不逼着苏联立刻偿还,那么已经到期需要“立刻偿还的物资”这件事自然就算是结束了。卖人情可是一个大忌,那是要挟。

伍翔宇问道:“那什么时候能还呢?咱们重新签订合同。”

嘴上说的轻松,伍翔宇心里面却是不那么平静。陈克早就对与苏联的贸易在内部定了调子,指望苏联按时按晌保质保量的偿还不现实。中国工业部门不用指望苏联同志的信用问题。信苏联还债的信用,那是注定要伤心的。

事实证明陈克没看错苏联同志,即便伍翔宇拿出这样的诚意,别尔科夫同志依旧是一脸的遗憾,“这个我实在是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是指苏联的工作安排已经全满了么?”伍翔宇问道。

“近两年的安排都已经满了!”别尔科夫同志答道。

“那总得有个时间吧?三年?五年?”伍翔宇问,话刚出口,伍翔宇就明白了一件事,他心中就有些真正不满了。

“我们想进口一批中国的机械设备。”别尔科夫同志苦着脸说道。

旧债偿还无期,就开始借新债。伍翔宇看着别尔科夫同志那一脸苦涩,大概也能想到他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得有多郁闷。伍翔宇只能很认真的回答:“别尔科夫同志,我觉得这件事咱们还是到郑州再谈吧。”

大萧条并没有过去,世界各大国都在玩命的积攒实力,苏联同志在铁人大叔的带领下格外的卖力。即便知道这事情极为难缠,伍翔宇也能理解苏联同志需求有多急迫。

等伍翔宇回到郑州,都已经是36年9月中旬。陈克听完伍翔宇的汇报后问道:“苏联同志没有提起关于西班牙的事情。”

“是西班牙内战么?”伍翔宇是在回国路上从收音机的国际新闻中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答道:“苏联同志没有提起。”

陈克点点头,“现在有一个新的任务交给你,我们现在与日本达成了协议,向他们出售一批旧机械设备,包括运输交接在内的事情由李润石同志和你来负责。这件事情办完之后,你们两个就要去兰芳省上任。组织部会和你们详细谈这方面的工作。”

这话里面信息量比较大,伍翔宇暂时没完全弄明白。李润石是代理宣传部长,也是能参加政治局常委会议的一位,伍翔宇则是副总理。现在这两人要去中国的海外省搭班子工作。组织上这个安排实在是比较值得寻味。

正在考虑组织上的安排,齐会深与李润石就到了,陈克请大家坐下,然后说道:“日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要么就是文官政府压倒军部,要么就是军部压倒文官政府。这次高桥是清把筹码赌在进口中国旧设备上,也算是图穷匕见。”

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钳工用设备是机械生产部门最主要的几类机床。优质的机床什么时候都有市场。因为这些设备制造起来技术含量高,周期长。这不是从炼钢炉子里面倒出钢水,凝固成钢锭之后就开始制造设备。

钢锭以及用到的金属首先要放置几年来消除内部应力,然后这些机床制造出来之后,还要再放几年来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陈克自幼就见到父母单位的机械加工单位把很多机床撂在外面任由风吹雨打,小时候他觉得为何不把这些“废旧”的铁家伙给卖废品。后来上了大学之后他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

为什么要制造大型水压机,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巨大压力揉面团一样的处理重达几吨乃至十几吨的金属材料,通过外力解决金属内部应力问题。精密的机床厂需要的材料很多都是几年前就准备好的。别看很普通的机床,生产周期往往能够达到快十年的时间。如果不消除应力,在生产过程中受热、降温,金属部件自己就会有变形,机床正常使用中就要反复维护调试,这些都是高技术工作。破家值万贯,在机械行业绝非是一个比喻。

人民党也是用了二十几年才积攒起现在的家当,因为机床设备没有这么久的时间根本不行。现在人民党终于突破了晶体管与激光在内的很多新技术,精确度更高的新式机床开始能用,这些老式机床也需要处理。处理对象就是日本。

日本这几年在模仿中国的科技树计划在搞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在纸面上很容易做到,理论与数学一结合,什么样恢弘大气的方案都能办到。日本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小企业,让他们花费巨资购买设备根本不现实。日本的很多家庭工厂,标尺都是以毫米来计算。控制精度完全靠工人的经验与手工。

人民党一大批精度过低的机床直接回炉去了,剩下一批精度好歹也在0。2毫米以上的机床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就准备卖给日本。

之所以卖给日本而不“送给”苏联,并不是陈克心疼那点子钱。大工业国都有这股气魄,例如英国现在的财政大臣张伯伦就搞了一个“理性化政策”。由英国政府出资购买陈旧的工厂以及矿山,然后由政府把这些工厂与矿山直接给报废掉。这样采用新设备的工厂与矿山才有出路。靠这个政策,英国工业开始摆脱陈旧落后的面貌,开始大量出现更新换代。

陈克觉得有必要在日本身上动动脑筋,生产力发展绝对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玩意,新中国当年闹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说白了还是内部存在激烈的政治路线斗争。如果只是进口些设备,购买一些新技术,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动静。

在日本内部激烈对抗的时候,能够促进日本生产力进步的举措带来的很可能不是日本经济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而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

陈克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人生的暮年,既然中国已经有了变化,那么陈克就希望让国内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