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6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1世纪的中国与美国是不会互相误判的,两国之间部级的各种会议几十个,双方是真正充分理解了对方的想法,冲突仅仅是立场上有没有共同点,这就是本质上的利益冲突,与误判导致的对抗毫无关系。

20世纪限于通讯条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也显得更加神经质一些。电影也是一种表态,中国方面的恶毒嘲讽自然令美国上层怒不可遏。罗斯福本人是真的没想到中国直接嘲讽了罗斯福家族,作为白毛老狐狸,罗斯福心胸够大,自然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豁达。另一个原因是罗斯福手下的工作人员也曾经向动员美国的电影业拍出一部能够压倒中国的经典出来。可惜美国电影业者看完这片子之后,满心想的都是怎么从这电影里面吸取经验。他们明确表示想在短期内派出这片子来不现实。

除了在自己的心里面给人民党狠狠记了一笔之外,罗斯福就把这件事给放下了。他在乎的是中国的战略表态。日本在中国的扶植下恢复的很快,中日朝三国已经开始建设起一个更紧密的联盟。

英国人对德国的绥靖政策越来越强烈,1938年9月,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更早之前,德国顺利吞并了奥地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去不过20年,针对《凡尔赛和约》,一战时协约国军队的统帅,法国元帅福煦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在这点上罗斯福的感受有些不同,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彻底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而且一战后欧洲局势的变化,让德国脱离了与苏联的接壤,奥匈帝国崩溃之后,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中国的表现就令罗斯福感到非常不安,这个国家的复兴速度远超任何国家的想象之外。如果说一战让德国获得对周边新老国家的优势,中国实际上已经重新恢复了远东的霸权。德国需要的是一个人能带领他们从屈辱中走出来,而中国无疑已经更早的拥有了这样的一位领导者。

罗斯福倒是能够理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就是祸水东引。试图通过绥靖让德国与俄国接壤,两个大国接壤之后的结果不论可知。特别是充满进攻姿态并且极度反共的德国,面对苏联的时候会有什么选择呢?

与之相比较的话,统合了日朝的中国有北上与南下的选择。这十几年来中苏之间的那条尚可称为“边境”的地区,拿着身份证就可以自由通行。唯一一次的问题是斯大林要求中国禁止苏联公民在中国长期定居。这是中苏边界一个大问题,苏联一边的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加上山高皇帝远,很多苏联公民合伙与中国一起工作,只要有机会就跑中国居住去了。反观中国,除了去苏联那边做买卖赚钱,或者工作赚钱之外,中国公民没人愿意留在苏联一边。指望拥有这么一个边界的中苏冲突起来明显不现实。斯大林明显没有与中国闹僵的打算,有些事情他知道了之后就当没看见。甚至连西伯利亚地区苏联人民内务委员会的那帮人都不想住在苏联这边。

既然中国不想北上,选择就只有南下,罗斯福做出了很容易得出的判断。

在中国这边,新的限制海军条约完全没有签署的迹象,中国也就按照原先的计划开始大造军舰。得到了慕尼黑协议的消息之后,陈克召开人民党会议,“德国被折腾的惨不忍睹,是因为大萧条。如果没有大萧条,魏玛政府就能彻底站住脚。希特勒想要的是欧洲的生存空间,凡尔赛合约仅仅是借口而已。我们与纳粹德国的政治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双方没有共存的理由。只是因为距离远,我们鞭长莫及而已。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在道义上,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不能与这么一个国家达成同盟关系。”

“那么陈主席的意思是要现在南下么?”李寿显问道。政治局常委必然需要知道陈克的南下设想。李寿显明白陈克如果想南下,又不想与德国牵扯上关系,那么就只有先于德国发动战争,李寿显建议道:“为什么不利用一下英国的绥靖政策?”

陈克答道:“因为英国可以向德国绥靖,却不可能向中国绥靖。英国人是没办法继续退下去的,他退一步咱们就会进一步。上次我们与英国商讨在澳大利亚投资,进行矿产开发的事情,英国人并没有同意。”

这话已经属于赤裸裸的帝国主义作风了,澳洲畏惧中国的心态同志们都知道。中国向澳洲与英国请求在澳洲西北部的探矿以及采矿权。并且同意如果发现矿藏,就帮助澳洲修建铁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澳大利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中国的请求。因为这就有可能让数以万记的中国人踏上人烟稀少的澳洲西北部。如果中国人赖在那里不走了,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澳洲是没办法驱逐中国人的。

很显然,陈克又对澳洲的矿藏垂涎三尺,一股志在必得的模样。这局面倒像是英国要求与清政府贸易,清政府拒绝之后,英国就以“保护贸易自由”为理由用军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李寿显听着陈克杀气腾腾的话,他鼓了鼓勇气说道:“我认为让英国在这方面进行绥靖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法吧。”

政治局中不乏帝国主义者,常委中却没有帝国主义者,陈克想说服这些他认同的同志反倒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人是要维持自己的殖民体系,这个体系我们一定要摧毁。我并没有把英国的其他殖民地据为中国国土的计划,在这场已经无法避免的战争之后,我是希望各个殖民地都能够独立。所以,澳洲必须干掉。有些时候这些事情是很难分辨的,我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澳洲是英国的死硬追随者之一。解决澳洲与解决英国没什么区别。非洲那些被英国压迫的黑人国家,我们当然要支持他们获取独立。澳洲的主流已经是英国人,不用指望他们有什么幡然悔悟的想法。我们进攻澳洲,就是在进攻英国的本土。”

“认同现在的英国制度,也就是在认同帝国主义,特别是落后的殖民帝国主义。”陈天华接了一句,“澳大利亚的存在本身就要维持英国的殖民主义,这点大家有意见么?”

这位人民党的老元勋前两年病倒了,病好之后他还是强行继续工作。此时陈天华表示了对陈克的支持。

“只有英国倒掉,才能出现各地殖民地独立的可能。如果英国维持现在的力量,力量没有遭到致命的削弱,英国就还能够靠暴力维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统制。”李润石也表示了对陈克的支持。

陈克看徐电还是有些犹豫,他说道:“我们不会谋求在东南亚其他地区的领土,但是澳洲是英国死硬的一部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必须干掉。”

徐电本人其实不在乎对外战争,只是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懂战争,对于战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多听少说。既然陈克已经明确表态,徐电也表示了赞同。

“德国会对英国动手么?”齐会深问。如果德国对英国动手,中国只要在战争中撑到德国动手为止。如果德国不对英国动手的话,中国就只能够以一国之力面对很可能出现的各种围攻。如果是德国先动手,中国的压力就能大大降低。不过这又牵扯一个德国与很可能会被视为一条船上的人。这又与陈克提出的绝不能和德国牵扯上关系的事情冲突了。

“不知道苏联同志是怎么想的?”李润石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苏联的肃反基本结束,这次运动来的突然,终止的也挺迅猛。契卡的最早负责人捷尔任斯基离任后一直在负责经济工作,尽管他一直与铁人大叔的意见有些不同,却并不是路线斗争。铁人大叔很信任并且尊重捷尔任斯基同志的意见。大肃反闹到1937年,捷尔任斯基同志这位契卡的第一代领导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向斯大林正式提出对叶若夫的指责与反对。

人民党的同志不是铁人大叔肚子里面的蛔虫,大家只能根据具体发生的事情以及中国的历史来判断铁人大叔的想法。

人民党是有绝对领导者的,陈克的作用很微妙,他能够得到无法撼动的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陈克自己就有能力主抓经济与科教文化工作。这些无疑是铁人大叔这位领袖的弱项。换句话说,中国搞经济工作的同志根本骗不了陈克,而苏联搞经济工作的同志能骗得了铁人大叔。

俄国的封建制度发展的并不顺利,革命前农奴制都没有完全消灭。这与中国高度发达的封建制度完全不同。工业化直接让封建制度与官僚体系结合起来,给苏联弄出了很多问题。大肃反本身看着够残酷,对于铁人大叔这种能够指出正确道路的领袖来说,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服从斯大林同志的地位,与能够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政策,这是两码事。铁人大叔又不是神仙,下面的人打着铁人大叔的旗号胡作非为,把罪责都推到铁人大叔头上,这才是很常见的事情。

陈克的另一个长项则是制度化管理,人民党有能力通过制度来解决问题。但是苏联同志明显缺乏这种完善制度的能力。与其如此,那还不如铁人大叔大清洗一番,真的弄成一声令下无人不从的局面。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并不是只出现过一次两次。很明显,铁人大叔领导的苏联正在“补课”呢。

从叶若夫的下场也能看出来这个趋势。叶若夫因无条件效忠斯大林而闻名,这从他1935年撰写的一片演讲稿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那篇被认为“是大清洗的导火索“中,他阐述了将异己的思想划归为“极其危险的暴力恐怖主义”的观点。

斯大林同志要的是清洗掉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官员与党员,人民党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有点武则天的意思了。叶若夫同志则是类似周兴来俊臣的角色。

而叶若夫同志很明显没有读过中国的历史,他根本不懂自己的定位。如日中天的叶若夫终于在1937年10月27日达到了他的高峰。当日在bolshoi大剧院,为了庆祝NKVD(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他的肖像画和斯大林的巨幅肖像并行排列挂在无数红色帷幕之上,被无数鲜花包围着,主持人米高扬身着黑色高加索衬衫,高度赞扬了“叶若夫同志不知疲倦的工作”:〃我们应该学习叶若夫同志不断向斯大林同志看齐的精神,所有的苏联公民都应成为秘密警察的代理。”发言后,叶若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热烈欢迎。“他站在那里“一名旁观者说道‘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好像他不确定这是否是他应得的东西’”,当天的情况斯大林的助手也向斯大林本人进行了汇报。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齐会深只说了一句话,“这人死定了。”人民党政治局里面传出不屑或者嘲讽的笑声。这笑声当然不是针对齐会深,而是针对叶若夫。稍微读过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作派意味着什么。不少人甚至觉得米高扬这厮够阴险,是个需要注意的对象。

即便是没有读过历史,只要多听听评书,关于月满则亏的故事实在是太多。这么嚣张的结果从来伴随着快速降临的死亡。

果然,1938年4月8日,当他又被任命为人民水运委员会主席时,叶若夫终于开始走下坡路。1938年6月22日,拉夫连季。贝利亚成为了他的助手并在短时间内取代了他;当斯大林在1938年8月10日抨击NKVD(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记录档案和工作方式后,在1938年8月15日,他被迫辞职,贝利亚旋即接替了他。1938年12月3日,叶若夫被解除了一切在苏共中央的职位,随后在1938年12月24日,他被逮捕并被关押在位于苏汉诺夫卡的监狱中。

中国历史上关于这种事情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人民党高层甚至懒得去评价这种事情。甚至连斯大林同志大家也不想再去评价,大肃反的正确与否,如果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正确的。消除山头,干掉一些不方便干掉的家伙,特别是干掉那些吆喝着与斯大林同志站在一起的家伙,这种手段实再合适不过。等这阵风过去之后,叶若夫就有必要“勇敢的承担起责任来”了。他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有了这次的对比,人民党的同志们对陈克的信赖又加深了一步。陈克远比铁人大叔更有能力发动这等行动,但是陈克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人民党中央宁肯以百倍的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徐电在里面的作用不可小视。有这位司法部门的同志负责很多制度的讨论与阐述,真的能够将法理、法意、法度解释清楚。人民党又抓住“反封建”不放松的政治斗争路线。

解决掉那帮咬着屎厥打滴流的顽固封建份子,开除了那帮怠工份子。人民党的营运好歹还能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效率水平上。

贝利亚同志上台之后,人民内务委员会算是上了正规,至少开始大规模平反。这点中国历史上也是多次出现过的事情。经过残酷的淘汰与选择,由一个不出名的,但是最高权力者信赖的人通过平反来解决以前积累的一批“冤假错案”,重新恢复平静的态度,这同样是中国玩剩下来的。

到了这个地步,想来苏联已经拥有了解决对外问题的空暇。如果想确定德国的问题,那就只能找苏联同志谈判。宣传部长李润石同志就坐了前往苏联的飞机。

莫道前路无知己110青萍之末(十一)

李润石很尊重斯大林同志,不管苏联或者中国人民党中到底有多少反对斯大林同志的人,李润石始终认为斯大林同志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是一名伟大的领导者。唯物历史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存在的现实基础上努力。这点上李润石甚至很同情斯大林同志,人民党最大的服务者就是陈克,陈克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同样,这种奉献也得到了回报,人民党的同志真的相信陈克的权威。斯大林同志无疑缺乏这样的权威。某种意义上,斯大林同志缺乏人民党拥有的安全感。

但是不管李润石怎么看待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本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例如面对李润石的时候,斯大林同志就表现出了足够的认同,他直言不讳的询问中国是否近期要与英国开战。

“是的,我们的确有这个准备。而且我们并不想与德国法西斯有任何瓜葛。”李润石回到的同样直率。斯大林同志的精神如钢铁般强硬,任何“圆滑”的举动都只会引发斯大林同志的蔑视。

“那么中国同志希望我们来做些什么呢?”斯大林同志答道。

“陈克主席希望苏联同志能够与英法谈判,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李润石一面说着干涉苏联内政的话,一面给自己点上一根烟。

铁人大叔抽着自己的烟斗,静静的反思着李润石提出的要求。苏联方面的翻译绞尽脑汁的希望自己的翻译没有任何错误,同时感到震惊与意外。中国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于大胆,而斯大林同志竟然没有过激的反应,这可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沉思了好一阵,铁人大叔才说道:“中国同志相信英法坚决不会同意这个要求吧?”

李润石明确的答道:“如果他们同意的话,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任何问题。明确了战争的条件,对战争的胜利有重大帮助。”

从铁人大叔的话里面可以听得出,苏联方面在李润石明确提出要求之前就有这样的打算。中国提出这样的请求,让铁人大叔感到了极大的意外。

人民党方面其实并不相信这样的努力能够成功,绥靖政策是明确同意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一战后苏联因为不列斯特合约失去了大量俄国土地,这些从俄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成了德国与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如果德国在东南欧自由行动,只能导致德国与苏联之间关系的紧张。毕竟一个控制了东南欧广大面积的德国,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苏联下手。

斯大林同志看来思索的很认真,他连着换了几锅烟,才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中国同志相信这种谈判失败之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如果谈判失败,德国还下定决心要对法国开战的话,那么德国就会向苏联提出互不侵犯条约。”李润石答道。这个答案令铁人大叔的神色紧张了一下。李润石甚至不用看就很清楚,当陈克以阴谋家的姿态提出德国有可能先利用绥靖政策向东南欧扩张势力,在扩张遇到英法阻力之后,就会转而与苏联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的,人民党内部也意见很大。很多同志并不相信陈克的判断,这不是不相信希特勒不会这么做,大家不相信英法的政治家有如此愚蠢。

李润石也是花了好大劲才能理解陈克的想法,中国近代丧权辱国,但是遭遇打击的主要是满清的力量。就如陈克对凡尔赛合约的评价一样,德国最终法西斯上台并非凡尔赛合约,而是大萧条这个冲击了整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的痼疾让德国武力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而已。中国清末人口暴增与生产力的水平毫无进步,外国的入侵引发了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问题。

很明显,中国普通人民与人民党内部的大部分同志无法理解英法这两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上百万条人命的国家的感受。那样一场旷日持久,吞噬了无数生命的战争,消耗了英法两国的元气。这样的战争根本没有利益,交战双方面临着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简单选择。谁肯投入这样的一场战争中去呢?

英国的绥靖政策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免战争,甚至还有控制战争的打算。对中国来说,这样的战争却是“令人兴奋的”,是“激昂澎湃的”。甚至是可以“雪耻”的。陈克这个拥有发动战争能力的领导者并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看到胜利后的危险。如果认为战争是可控的,那么胜利甚至比失败更加危险。

“中国同志是想在德国对英法开战之前对英国开战,所以他希望开战后德国会对英法动手。中国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