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列维一世暂时只能考虑到这些,所以他安顿使者休息,召集了幕僚亲信开始讨论中国的建议。

讨论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特别的结果,既然伊朗本来就没有要给英国人垫背的打算,中国撵走英国之后伊朗自然也不会选择与中国开战。即便是这个协议被泄露出去,伊朗也不会有任何损失。这么做是任何正常国家都会做出的选择。所以这个协议本身实在是找不出任何问题。

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能否遵守这个协议。但是讨论再三,伊朗也没有看出中国不遵守协议的话,伊朗能把中国给怎么样。作为一名试图收回所有主权的国王,巴列维一世最终决定暂时与中国谈下去。

人民币现在还不是世界流通的货币,巴列维一世询问中国特使,中国想用什么支付。中国特使拿出了一份支付方案。从修建铁路,修建工厂,出售从军用品到民用品在内的交易模式。中国可以与伊朗进行最充分的合作。

这个清单让巴列维感受到中国的诚意,如果中国提出给伊朗货币的话,巴列维一世就会认为中国方面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尽管这种易物贸易本身有着很大的问题,想兑现有很大的困难。但这是中国能够确保的方式。在交易中,中国保证可以通过苏联领土上的铁路把货物运抵伊朗边境。如果伊朗愿意的话,中国甚至可以帮助伊朗修建从边境到伊朗各个地区的全方位的铁路网。

后面的谈判就更加现实了,中国甚至愿意牵头,让伊朗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当然,前提是伊朗能够保持中立。中国甚至不在乎伊朗维持与英国的石油贸易。当然,中国也不可能给英国前来伊朗运石油的油轮保驾护航。

有能力的人与没能力的人表现的特点在是否“遇大事而惜身”。巴列维一世很明显不是一个“见小利而忘命”的家伙。认真权衡了中国特使提出的请求之后,巴列维一世在中方“建议伊朗保持中立”这点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方是否反对伊朗加入其他军事同盟。

中国代表的态度很诚恳,“只要伊朗不加入与中国敌对的一方,,我们中国绝对不会与伊朗发生任何军事冲突。同样,伊如果伊朗加入了其他军事同盟组织之后,您相信中国会因为这种军事同盟的原因在伊朗遭到外来攻击的时候,来保护伊朗的主权以及领土完整么?”

这个解释是非常简单明快通俗易懂的。巴列维一世很清楚中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劝说伊朗保持中立。可这种程度的利己主义并没有让巴列维一世有任何不满。伊朗有着数千年历史,有着深厚政治智慧。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巴列维一世认为中国的态度可以称为非常友好。

中国能够撵走英国人,稳住苏联,伊朗的主权自然可以得到恢复。通过石油贸易,巴列维还能把早就希望收归国有的石油产业抓在自己的手中。至于石油贸易,巴列维是希望做大,而不是终结。只要出口石油赚到的钱进入巴列维一世手中,巴列维一世并不在乎和谁做贸易。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在中国把英国的海军力量撵出印度洋之后,中国的油轮可以到伊朗进行石油贸易。而伊朗会视情况来决定是否加入其他军事同盟组织。当然,事前伊朗会告知中国这方面的变化。至少在现阶段,伊朗会努力保证自己的独立与中立。

就在协议达成的当天,伊朗国王巴列维一世收到了报纸。他订了一些外国报纸,其中就有纽约时报。在第二版,一篇关于印度洋海战的报道让巴列维一世感到很震惊。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埃德加??斯诺于7月14日在科伦坡报道:7月14日凌晨,天气很晴朗,我就在中国印度洋舰队新旗舰0054号军舰上。这是一艘新下水的重型巡洋舰,伴随军舰一起向着印度洋方向开进的是中国印度洋舰队第一分舰队,舰队正以三十节的速度疾驰,本来我在0054号军舰上是为了采访中国海军在锡兰的军事行动,没想到却遇到了海战。

……

一个小时后,一个军官告诉我一个消息,近期一支在进行的战争中,中国舰队找到了英国印度洋舰队,第一分舰队赶往的目的是海战领域。

中午十二点半,我们看到凯旋归来的鱼雷攻击机群,他们再次从战舰上空掠过,接受大家的欢呼。

到了下午二点,我们终于赶到了交战地点,此时的战场上只有一些驱逐舰正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穿梭,看来是在拯救落水的人员。双方擦肩而过时,看来这些舰艇都是中国军舰,水兵们挤到甲板上向我们招手欢呼。很明显,他们在向旗舰欢呼致意。

我仔细观察了挤满人的甲板,七八艘驱逐舰以及巡洋舰上装满了水兵。从服饰上看,落水后被救上来的英国军人有数千之众。在海面上到处能看到油污与各种漂浮物。整个范围有几十公里之大,这里到底发生了多大程度的战斗,这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船上又进行广播讲话了,由于我在的地方很噪杂,所以还没听清楚,甲板上的船员们就爆发一阵欢呼,后来我才从陪同我的兴奋的无以复加的战士那里得知,一架侦察机在西南七十海里的地方,发现了英国舰队,它们正以十五节的速度向西南逃窜,飞行员确认英国舰队中的战列舰果然受了重伤。很明显,是受伤的战舰拖累了英国人的速度,英国人跑不掉了……”

在太阳下山以前,我们终于追上了受伤的英国战列舰,在一个军官的帮助下,我被允许上到高高的了望处。我在德国买的蔡斯望远镜发挥了作用,在了望兵的指点下,我终于看到前方四万米处这艘恐怖的战舰,庞大的身躯在越来越暗淡的暮色里仍然显得无比显眼。

观察兵告诉我,这是英国战列舰“君主”号。此前与他在一起的逃离战场的还有另外一艘战列舰与两艘重型巡洋舰,这是英国舰队所能剩下的最后的战斗力。现在,英国舰队不见踪迹,现在它只是孤身一人了,其他英国军舰已经抛下它逃之夭夭。

突然,我发现君主号爆出火光,烟火将它笼罩住了。我身边的了望兵赶紧用舰内通讯系统向舰桥报告:“注意!敌舰开火!”

中国舰队的舰队规模不大,只有一艘重型巡洋舰以及两艘轻型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很明显,他们并不是来进行海战,而是来追踪敌人。在印度洋上,中国赖以战斗的是空军。尽管科技水平进步很快,但是中国海军官兵依旧坦然承认,以中国现在的造船能力,他们还没有实力摘取战列舰这颗海军王冠上的珍珠。他们只能依靠空军来实施致命的打击。

发现了狼群般追上来的中国舰队,英国战列舰依旧暂时是安全的。没有任何一艘中国军舰的装甲能够抵抗英国君主号战列舰上的主炮。即便是排水量一万八千吨的0054号重型巡洋舰也不行。

对于君主号远距离的开炮,一名军官指着在远处炸开的水柱向我解释说,英国人只是在展示自己的射程,希望中国军舰不能靠的太近。

沉默的追击继续进行,中国舰队如同狼群般耐心的追逐着猎物,时间对中国更有利,速度远超军舰的飞机正在拼命赶来。对于孤零零的君主号战列舰,如果遭到大机群的攻击,覆灭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英国的君主号战列舰能否在天黑前躲过中国空军的袭击,趁着夜色返回到印度洋港口。至少是返回到英国空军的掩护圈内,这是一个关乎其命运的事情。我想此时英国军舰上的水兵们一定在努力祈祷。

但是英国军舰的运气并不太好,在太阳沉入海平面之下前,我在天空中终于看到了机群的影子。中国人占领了锡兰之后,在野战机场方面投入巨大,他们来不及使用水泥浇筑机场跑道,就干脆用速干水泥以及钢板来建筑跑道。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空军就有了可供鱼雷攻击机机群起降的机场。

而中国其他海军舰艇随即向着空中发射了信号弹以及照明弹。在美丽的落日余晖中,这些冉冉升起的明亮“星星”把战场照耀的异常艳丽。

而几分钟后,英国军舰突然降低了船速,在桅杆上升起了其他旗帜。中国的广播立刻播出了新的通告,很快整条船都沸腾了。英国军舰竟然投降了。

想想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英国军舰不选择投降的话,在这么孤立无援的局面下,根本不会有沉没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中国海军前去受降的时候,想来也是颇为紧张的。如果这是英国人的骗局,进入英国战列舰射程内的中国驱逐舰根本就是在送死。幸运的是,英国方面并没有在制造骗局。如果这么做,君主号战列舰一定会遭到疯狂的报复。船上的大部分船员只怕难以幸存。

受降工作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中国命令投降的英国水兵迅速转移到中国军舰上来。接着中国驱逐舰对英国君主号发射了鱼雷,将这艘巨大的战列舰送进了海底。很明显,中国方面并没有使用这艘战列舰的打算。

因为我所乘坐的0054号战舰接收了一部分英国俘虏之后,就立刻返回克拉地区。所以没能看到君主号的最后一刻。”

“据中国海军方面透露,此次海战击沉了三艘战列舰,一艘航母,两艘重型巡洋舰,加上之前英国海军的损失,英国皇家海军的印度洋舰队现在只剩下了三成的战斗力。英国方面到底会采取继续增兵的战略,还是使用剩余的军舰来维持在印度洋中的存在,这实在是令人不得不竭力猜测。”

莫道前路无知己129乱战(九)

英国首相丘胖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英法对德国宣战之后,吞下波兰的德国为了保住挪威的铁矿来源,开始在北欧实施军事行动。抽调了相当一部分战列舰进入印度洋后,英国只能靠削弱地中海舰队的方法加强北大西洋的力量。现在地中海舰队基本上名存实亡,英国甚至拼凑不出像样的舰队去压制意大利人。

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之后,换取的是一个接一个来自印度洋的坏消息。

“中国人进攻孟买!”

“中国人登陆印度!”

“中国人轰炸德里!”

每一个消息都让英国如坐针毡,经过英国内询问印度殖民当局之后又发现这都是假消息。在这么一众消息之中,还混杂着中国进攻悉尼,中国登陆新西兰这样的消息。大英帝国曾经费尽心思所建立的世界霸权,正如同沙滩上的沙砾城堡一样,在海浪的冲击下快速崩塌。与此同时,在英国开始流传起一些奇妙的传言。

“丘吉尔是美国的间谍!”

“丘吉尔将用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换取美国的支持!”

“丘吉尔试图毁灭大英帝国!”

“丘吉尔故意采取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就是想要发动战争。发动战争之后,他就可以利用局面顺理成章的出卖英国的利益。这个人必然要向美国出售英国的土地。”

……

在伦敦,在利物浦,在伯明翰,在考文垂,种种谣传以及传单发疯一样的散发以及传播着。既然是战事内阁,自然有包括新闻检查在内的全面监管权。英国的情报机构经过一番调查,很轻松的就发现,这些消息都是爱尔兰的反英组织传播散布的。经过一番猛烈抓捕,直接责任人都被关进了监狱。在严刑拷打之下,一部分爱尔兰人交代出了幕后的主使。英国方面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幕后主使都是德国人。

案子破了,丘吉尔却没有感到开心。令他感到不安并非是德国人的敌对行动,而是这些谣言点破了丘吉尔试图依靠美国的心思。丘胖胖不是傻瓜,在这等墙倒众人的局面下,英国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对抗。

中国有将近8亿人口,苏联有1。6亿人口,德国合并奥地利等地之后,人口有8000万。这三国人口加起来是10亿。英国本土人口4500万。这三个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是英国人口20倍。

既然是殖民主义帝国,英国的殖民地工业实力都不强。殖民地内部也分为三六九等。眼下最糟糕的是,中国全力打击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是英国直系子孙,至少是英国罪犯们的直系子孙。这是仅次于加拿大的英国的铁杆。英国殖民地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本来就有诸多地方上的人在闹独立。中国舰队猛烈打击英国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眼瞅着英国就将失去对印度的联络。

在这样的局面下,英国只能找到外援。法国人死守着自己的马其诺防线,放眼世界,能够有强大工业能力以及众多人口的,只有美国一家。

丘胖胖当然知道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态度。更清楚美国在一战后没有获得预期的利益,想说动美国难度极大。所以丘胖胖只能拿出巨大的代价。在他正在做准备的时候,这么一番谣言出现,英国国内坚持大英帝国利益的强硬派们到底会是什么态度,这甚至不用想。

而且这个时机抓的实在是太好,“造谣”的切入点更是辛辣。本来丘胖胖是想等到一些比较危机的时期,利用危机来与美国进行交易。如此处置的话,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英国国内的反抗。

可这谣言在此时出现,又事先污蔑丘胖胖本人所有行动都是故意的,所有行动都是深谋远虑蓄谋已久的行动。丘胖胖如果日后真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等于坐实了这样的传言。无论英国战争结束之后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丘胖胖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彻底完蛋了。

怀着极大的愤懑,丘胖胖还是派遣了两路特使出发。一路自然是去美国,另一路则是前往中国。英国既然不能三线开战,甚至连两线开战都无法维持,理智的选择自然是与最麻烦的那个暂时媾和。中国独霸西太平洋动摇不了英国的根本,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统一的霸主,那就是英国覆灭的开始。

在这个时候,中国当然不会对英国有什么客气。英国特使向陈克提出就此停火的建议,陈克表示可以考虑。“停火之后怎么办?”陈克问道。

“中国有什么要求?”英国使者反问。

“我们要求中国公民能够自由在澳洲与新西兰的无签证进入,无审查定居权,开矿,购买土地,经营商业等在内的一切权力。而海峡殖民地必须解散,锡兰与缅甸也必须获得独立。英国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交给中国。哦,对了,当年英国与沙俄达成的协议中,从中国西北割去的包括阿克塞钦等土地,也需要交还给中国。”

听着陈克如此狮子大开口,英国特使心里面叫一个恼怒。如果不是差点连内裤都被检查了,特使真心后悔应该私藏一把小刀之类的武器,在这个时候掏出来一刀把陈克给戳死。

陈克仿佛根本没有看到英国使者那弱者特有的悲愤眼神,他用一种非常实事求是的语气继续说道,“如果英国现在与中国达成和平协定,英国就可以专心把注意力放到欧洲去。如果英国不肯这么做,你们就完全没有机会使用在印度的资源。不仅无法使用,还要额外的花费力量维持在印度洋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英国这样有着巨大政治智慧的国家,能够分辨清楚此时要怎么选择。”

既然是陈克提出的条件,也就等于是中国的最终要求。英国使者暂时告退,他准备向英国国内发电报,把中国的要求向英国本土说明白。

“对了!”陈克仿佛想起什么一样补充了一句,“在欧洲战争彻底结束之前,我们要求暂时接管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既然我们是真心希望和平,那么我们自然也担心等英国获得欧洲的胜利之后挑起对中国的战争。”

强忍住愤怒,英国使者确定陈克没有别的要说,就气呼呼的离开了。

丘胖胖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和平条件,他宁肯把这一切都让给美国,诱使美国火中取栗,也不会把这一切作为战败者祈求和平的代价献给中国。

英国使者把英国要战斗到底的决定告诉陈克之后,陈克没有任何意外的表示。除非英国人疯了,或者出了不世的天才,否则英国绝对不可能做出同意的表示。

“我对英国的勇敢与坚定表示赞赏,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骨气。”仿佛中国根本没有和英国开战一样,陈克用诚恳的语气说道,如同他正在和英国使者商谈人生哲理一样。

英国使者最初被这毫无敌意的语气弄得有些迷糊,稍稍混乱了片刻,英国使者才想起来,此时英国正在和中国进行着战争,英国方面付出了惨重的牺牲。陈克如果用尖酸刻薄的语气来说这等话,或许还算是应景。陈克用一种仿佛上帝一样的角度赞同英国人应该更加“有骨气”,仿佛人类看待野兽一样的垂死挣扎,这是真正的侮辱。

作为使者,这位英国绅士很少失态,但是在陈克面前,他脸上的肌肉痉挛般跳动起来。陈克也不管这位大英帝国的绅士有什么表现,他继续说道:“既然贵国已经做了决断,咱们就说在这种决断下的后续问题。我们在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抓了不少抵抗的人,他们都是你们的英国的直系后裔,我们正在用船把他们运出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英国方面准备在缅甸还是在在印度接收他们?如果你们不答复的话,我们就把他们给送去印度了。”

这话里面信息量过大,英国使者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开始强制迁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当地居民。那可是几百万的人口,把他们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强行运到印度,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送走了心急火燎的英国使者,陈克终于松了口气。强行迁移这么多人口对中国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但这也是必须的做法。

无论如何,工农革命军都不能搞屠杀,更不能搞种族灭绝。把这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白人留在当地,或者关进集中营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陈克受到的教育中,在注定摆脱不了麻烦的时候,那就不妨走那条不是自找麻烦的“最麻烦”的道路。放到这次行动里面,就是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白种人都给送回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去。

当然,陈克也绝对没有按什么好心。这么几百万白人到了与英国几乎断绝了联络的印度,在印度的英国当局一方面可以利用这帮人来镇压印度当地的独立倾向,同样这些人也会激化印度内部的矛盾。而这些都是英国自己的问题。

强制遣返固然是某种程度的“人道主义危机”,可是这些人回到“英国土地”上的时候好歹还活着。这就足够了。

莫道前路无知己130乱战(十)

很多年后,一位在澳大利亚出生,却在船上渡过自己三周岁生日,最终经历了种种波折到了英国的女作家在她著名的小说《荆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