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克的应声虫。团结与唯命是从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每一位同志都依旧抱持着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这足以证明人民党本身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人民党,还是不可战胜的。

莫道前路无知己145巨变(四)

想打英国人主意的并非只有美国,小胡子的战略中其实也不存在消灭英国的首要选项。按照小胡子的想法,法国是要干掉的,但是小胡子是真心想与英国人媾和。他理想中的状态是组建北欧、中欧、东欧的一个庞大帝国,与英国联合起来,接下来干掉苏联。从而占据世界的中心。

至于中国与美国,此时还不在小胡子的战略设想之内。这倒不是小胡子怕了这两个国家,而是他的近期战略中实在没办法把这两个国家给计算在内。有过那么多年的合作,德国非常了解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中国的领导者陈克给小胡子的感受是,“那是个很可怕的人!”小胡子不过是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德国,陈克则是从中国险些被列强瓜分的时候,把中国从覆灭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至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最终导致了德国的覆灭。如果没有美国大兵堵住了德国倾尽一切的进攻,或许一战的结果会大大不同。小胡子也非常清楚美国的工业实力,或许美国的军队战斗力并不有什么威慑力,可小胡子根本不想与美国这帮人现在来一场战争。

小胡子也希望能够拿下中东,德国一直尝试拉拢伊朗,戈林还弄出一个“解放中东”的计划出来。英国人试图建立“大陆交通线”的事情小胡子同样很清楚。对于这么一个扯淡计划,小胡子是发自内心的欢迎。他巴不得英国所有的海军与陆军都进入印度洋地区作战,那对于德国只有巨大的好处。

然而小胡子却有另一种不安,无论小胡子如何游说中国与德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都“婉拒”了德国的请求。小胡子一直坚信苏联“包藏祸心”,苏联对中国战略利益明显要比与德国更有价值,既然中国不愿意和德国达成同盟,小胡子就不得不再次考虑与苏联未来的战争问题。

真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胡子上台时间还是颇短,德国的战争准备依旧不足。即便是与中国的合作中,德国陆军也有了更先进一部的维修理念,可实践论讲述的很清楚,这一切都得靠实践来不断完善。

波兰战役的时候,德国炮兵还经常炮击自己的装甲先头部队,这鲜血换来的代价让德军对自己的装甲部队进行了调整。同样,波兰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即便有了维修装甲部队的思路,可是真的面对大规模的装甲部队维修,德国还是手忙脚乱。本以为1940年初就能完成的全军装备维修,硬是拖到了1940年3月才完成。

另外,曼施坦因越级上报的进攻法国的军事计划,得到了小胡子的同意。即便小胡子强制命令陆军采用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可这些计划不是大家看了之后立刻就能实施。陆军要进行战术上的细化,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装甲部队在大规模训练中还会产生相当的损耗。想要把成千上万的坦克、飞机、大炮,都在战前维护完毕,调整好,这的确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到了1940年4月初,德军在装备与人员方面总算是做好了进攻法国的战争准备。让小胡子比较失望的是,在这个阶段中,英国嘴上不管怎么叫嚣,他在欧洲的部队并没有向印度洋调动。所谓“大陆交通线”计划,整个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只使用了在印度的少部分军队。

令小胡子感到非常不能理解的是,中国打到了缅甸与印度边境之后并没有继续进军印度,只是继续在印度洋打击英国的海上力量。整个亚洲战局仿佛稳定下来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德国对法国的战争终于在1940年4月10正式展开。

装备了更好的坦克与飞机后,德国的进攻比历史上还要犀利的多。和历史上一样的是,德国B集团军对面的荷兰与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得知德国人冲过阿登山脉,杀过马斯河,经过法国腹地冲向海岸之后,这帮联军跳上汽车卡车撒丫子就往英吉利海峡跑。

德国B集团军没有什么坦克卡车,而且B集团军也没想到英法联军的决断如此果敢。B集团军的司令官和前线指挥官还在怀疑英法联军是不是布下了某种陷阱,准备趁德军追击的时候杀个回马枪。就这一迟疑之间,英法联军已经跑的无影无踪。等到B集团军得到命令,要他们抓紧追击英法联军的时候,B集团军司令还犯了愁。

理论上与实践上,追击一方的追击兵力都不会比逃跑的一方更强大。可现在的问题是,B集团军下面总共不到十个师的兵力,要占领比利时与荷兰,还要要追击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加上一起败退的荷兰军队,总共有三十几万。这三十几万人的部队带着数百辆坦克,上万辆卡车,数千门大炮。司令官只要能够稍微恢复一下惊魂落魄的状态,就能随时组织起强大的步兵炮兵以及坦克部队的反击。英法联军撤到的敦刻尔克地区,这地方是个运河区,河渠纵横,易守难攻,极不适于装甲部队作战。

德国B集团军的步兵数量本来就少,两条腿怎么都跑不过四个轮子。让一群行军后累的要死要活的步兵们扛着步枪,进攻几十万人,数千门大炮防御的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区……,有比这更扯淡的事情么?

即便如此,B集团军也撒开脚丫追了上去。勇敢的德国步兵们不惜彻夜行军,力求能更早一天与英法联军作战。

德国装甲部队此时60%以上的坦克以及装甲车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小胡子与德国参谋本部都认为不能让装甲部队拿脑袋去撞墙。德国装甲部队也做了进攻的尝试,五万法国人部下的防御阵地让德国装甲部队在很传统的阵地战上损伤不小。

德国坦克的装甲无法抗衡敦刻尔克上那些75以上口径的火炮密集射击。德国坦克上不到50口径的火炮对敦刻尔克的防御阵地也毫无办法。想吃掉英法联军,只能等着德军的步兵拖着大炮赶来参与围攻。

这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到底是德国的大口径攻城炮先赶到呢?还是英国能从海上把这些人员撤出敦刻尔克呢?此时的命运很明显没有倾向于任何一方。

空军司令戈林指挥着德国空军猛烈袭击敦刻尔克的海滩,可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炸弹落到沙滩上炸起一蓬沙子之后,杀伤力大大降低。英法联军还能用各种火炮组成密集的防空火力网,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冲进去就是个死。戈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此时制定军事计划的曼施坦因正因为他越级上报的事情遭到惩罚,蹲在波兰当个步兵军长。其实参谋本部并非没有认真研究过曼施坦因提交的作战计划,参谋本部前后三次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那时候大家都不相信德国装甲部队能够穿越阿登山脉打到英吉利海峡去。这个计划太冒险了,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导致德国装甲部队全军覆没。

在惩罚曼施坦因这件事上,参谋本部已经很厚道了。他们只是把曼施坦因撵去波兰当了个步兵军长,可没有把曼施坦因打入另册。如果让曼施坦因参加了法国战役,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之后,曼施坦因肯定功成名就。但下面的年轻将校们有样学样,以后谁有了自己的计划都越级上报,这军纪还要不要遵守?如果作战计划失败了,曼施坦因除了自杀还有别的出路么?

曼施坦因的是冯﹒李文斯基是炮兵上将的第十个孩子。冯﹒李文斯基是炮兵上将连襟冯﹒曼施坦因步兵上将没有孩子,就把曼施坦因过继给他亲姨夫了。曼施坦因的两位爷爷都是德国将军,曼施坦因的另外一位亲姨夫则是兴登堡元帅。不管曼施坦因干出什么事情来,德国参谋本部对非常有能力有前途的自家人还是很爱护的。

得知了敦刻尔克的情况,曼施坦因心急如焚。他就干了另外一件事情,私自命人联络中国的驻德大使馆的武官,这位武官和曼施坦因在中国装甲部队进修的时候是同学。曼施坦因已经知道中国在南下战役中使用了一种强大威力的炸弹,如果能够得到这种炸弹的话,很轻松就能扫平敦刻尔克的守军。曼施坦因做这种努力也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尽尽自己的能力。他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也曾经希望能够从中国弄来这种可怕的武器,可中国方面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回应。

曼施坦因在中国的同学很快就给了曼施坦因回应,中国武官不谈及云爆弹的事情,而是建议德国白天的时候以空军为引导,利用在法国缴获的大口径火炮对敦刻尔克的航道上的船只进行射击。晚上则实施值班火力射击。

这法子立刻被曼施坦因上报给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哪怕再恼火曼施坦因直接向希特勒呈递军事计划,却不会对这样的有效意见置之不理。这次没有任何迟疑,参谋本部就把这个建议发给了围困敦刻尔克的德国陆军。

德国陆军也是急昏了头,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通过正面作战解决英法联军。得到提醒之后马上就组织起缴获的大口径火炮。这些火炮或许打不破在敦刻尔克的联军防御阵地,却能够有效的对英国用来撤离的船只造成巨大威胁。

德国人明白过来之后,英国人就遭殃了。撤退的航路上隔一段时间就飞来一通大口径炮弹,数量与密度虽然不高,可挨上一炮,小船立刻就连人带船一起被击沉,挤满了撤退人员的大船上则是血肉横飞。白天有德国空军实施火力指引,准头非常不错。晚上的时候,英国船队只能沿着相对固定的航道航行,炮击的威力并不算差。撤退船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丘胖胖费尽心思的撤退计划只撤出了18万人,在撤退过程中损失了600多艘各型船只。所有英法联军的轻重装备都给扔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任由德国缴获。

让英国感到更加凄凉的是,最初针对中国的同盟国中,德国与苏联联手瓜分了波兰,这个国家彻底灭亡了,波兰流亡政府在伦敦。荷兰现在也被德国占领,荷兰女王带着全家跑去了加拿大流亡。后来拉拢的对德国的盟国法国,现在也灭亡了。敦刻尔克撤退刚结束,修正完毕的德国装甲部队就挥师南下,法国很快就被干掉了。

贝当元帅带着法国投降,维希政府在法国南部成立。因为英国人立刻派遣舰队袭击了法国的舰队,这彻底让法国人开始敌视英国人。和英国人站在一起的法国人眼下只剩了在伦敦的“自由法国”,领导者是位名叫戴高乐的师长。

英国曾经的盟友都落到灭国的地步,这不能不让英国感到胆战心惊。

不仅仅是英国充满了恐慌,美国方面也被德国给吓住了。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在欧洲战争期间,世界地图以及能够插在地图上的带各色小旗的图钉在美国大卖。大部分美国人不怎么懂地理,这次算是看欧洲战争,学欧洲地理。

中国与英国的战争,或许还能被美国认为是在蛮荒落后的西太平洋展开的一场战争。那么在西欧的战争,则让美国深刻的认识到,世界变了。现在美国只有10万陆军,300辆坦克。加上海军与空军,正规军总数也不超过30万。

面对隔着太平洋的中国,美国还能笑着认为中国不可能越过浩瀚的太平洋进攻美国。可大西洋在现代军事中不存在难以克服的“距离的暴虐”。面对法西斯德国拥有的数百万军队,数千辆坦克,上万架飞机,当美国到现实中出现了有可能灭国的可能性的时候,美国上下真的感到害怕了。以美国当下的军事力量,他们是抵挡不住德国军队的。

从1940年5月,美国开始了大扩军。

莫道前路无知己146巨变(五)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民党内都知道陈克中意的接班人是李润石。已经没有任何人民党内同志有把陈克掀翻自己上位的打算,既然陈克中意李润石,想着等李润石栽个跟头,然后取而代之的同志不能说没有。但是全力行动准备摧毁李润石的政治前途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大家都知道陈克眼里面是不揉沙子的。最大的变动是很多人试图与李润石搞好关系,搭上李润石这条线。

经过试探之后,这些同志们就发现李润石为什么能被陈克选为接班人。李润石除了眼里不揉沙子之外,在严守党的制度与纪律方面不亚于陈克。这让很多同志并不喜欢李润石。

作为另一名接班人候选伍翔宇,除了能够坚持原则之外,却有着圆润的手腕,非常得体的接人待物。大家其实知道伍翔宇在维护党的制度上并不亚于李润石,可二选一的情况下,同志们都宁肯选择伍翔宇。

当然支持李润石的同志并不是没有,凡是被党内看重的年轻同志,包括伍翔宇在内的大多数都选择了支持李润石。这让不少同志感到很是不解。

自打美国开始大扩军之后,陈克也做出了选择。他只保留了党主席与军委主席的职务,除此之外的其他职务都正式辞去。李寿显成为了国家主席,李润石以党的总书记兼任国家副主席,还兼任着军委副主席。伍翔宇则是正式成为国务院总理。习碧梧则是总检察长,任培国则是接任了齐会深的组织部部长的职务。

国际上对此的反应是“不知所措”。中国的领导干部突然间就年轻化起来,这完全不符合常规。中国这是准备干什么呢?

至于国内,不少同志又开始动心了。以东方的政治斗争来看这个变化的话,陈克试图利用战争的强大外部压力来维持李润石的地位。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太子”已经正式登基,谁也没有能力来改变既成事实。在这个关键时刻,谁能成为“太子”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支持伍翔宇的呼声倒是越来越多。

伍翔宇一贯被认为是非常有上进心的同志,但是他从来没有被人扣上“有野心”的帽子。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伍翔宇属于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地步。别说李润石,即便是陈克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了伍翔宇。

听了很多完全不负责任的发言之后,李寿显发现作为谣言中心的陈克、李润石、伍翔宇都对此毫无反应。但是这等事又不能拿到党委会上来讲,李寿显最后找到了伍翔宇想谈谈心。

伍翔宇的爱人很热情很得体的招待了李寿显,李寿显不得不赞叹有没有一位好伴侣的重要性。伍翔宇的爱人与伍翔宇站在一起,大家往往生出女才郎貌的感觉。以待人的水平,看待问题的高度,伍翔宇还真的未必能超过他爱人。很多选择支持伍翔宇的同志,也未必就真的反对李润石同志,而是因为很信任伍翔宇的夫人。爱屋及乌,大家也就忍不住更倾向伍翔宇多些。

陈克的夫人何颖就没有能在这方面帮助陈克,何颖给人的感觉是总走在陈克的身影下,由陈克来呵护保护的传统大家闺秀。李润石的爱人给人的感觉是个有主见,对人友好的漂亮知识女性。能让人感觉到那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大姐姐一样的女性,党内还真的以伍翔宇的夫人为第一。

这种感觉在饭桌上也能看出来。陈克在食品行业上与他在其他工业行业上一样,颇有建树。例如饺子、汤圆等在内的大规模的速冻食品行业建设过程中,陈克贡献极大。甚至包括肉夹馍、凉皮店、快餐店之类的大众连锁食品,陈克也算是有莫大功劳的。

可是陈克本人对饮食给人一种很离谱的感受,哪怕是吃山珍海味,陈克给人的感觉顶多是吃个新鲜,吃完了他也就忘完了。没人见过陈克喜欢吃什么,也没人见过陈克不喜欢吃什么。当陈克开始关心食物的时候,不用说,肯定是把食物当作工业化社会中的一个产业来看待。这种完全没办法把生活享受与陈克本人的真正感受联系到一起的可怕态度,有时候让大家觉得只怕给陈克盛两瓢猪食,他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虽然没有陈克给人留下的印象那么夸张,李润石家的饭菜也绝对谈不上什么精美。而伍翔宇家的饭菜就不一样,很简单的饭菜,很合适很得体。正如同伍翔宇的爱人那种总是恰到好处的作风。

吃饭的时候自然是气氛融洽,伍翔宇比较好酒,等到开始喝酒谈事情的时候,他的爱人就很自然的离开了。和伍翔宇这样的聪明人谈事情,越是隐晦反倒越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李寿显直截了当的提起了党内的一些事情。

伍翔宇脸色都没有任何变化,他答道:“李主席,前几天我和李润石同志讨论起为什么最近我们大有放松军备,大力加强南方基础建设的迹象。李润石同志解释道,美国大力扩张军备,反倒是他们尽力避免直接冲突的时机。现在加快南方基础建设,反倒是最安全的时机。李润石同志在战略以及执行方面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中央对李润石同志的任命非常正确。既然如此,我只有坚定的执行党中央的决议。”

这话让李寿显非常赞赏,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毕竟现在牵扯的人未免太多,而且不少同志的话未必谈得上是友好。有些时候外部条件变了,不少同志不由自主的也会跟着变化。

伍翔宇看出了李寿显的担忧,他喝了一口酒后笑道:“李主席,有些同志公开说了一些对决议有不同观点的话。他们能够公开说,其实心里面未必是真的这么支持,某种意义上也只是一种抱怨。人民党已经开始进行新老交替,大家习惯了陈主席的这种模式,对于新的领导班子有怀疑,有担心,有不习惯,这太正常了。党内没有谁能像陈主席这样,靠一人之力开拓道路,指出未来。以后只怕也不会有,再上来任何新一届的同志只怕都办不到这件事。同志们既不习惯陈主席到现在为止开拓出来的新时代,也不习惯没有陈主席这种领袖的时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当下,我这种类似传统中优秀官僚的形象,大家就觉得很顺眼而已。这种顺眼可不等于是同志们真心支持我成为党主席。往好了讲,我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宰相。大家也未必不接受李润石同志,而是暂时不能接受李润石同志作为新一届的党的旗手。”

李寿显听完这话,心里面一阵翻腾。即便李寿显绝对不会反对陈克的安排,但是他也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陈克做决定的时候有点草率了。哪怕是这段话,也足以证明伍翔宇有领袖的心胸。

然而片刻之后,伍翔宇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