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还阳道人的对比,龙虎山张氏显然有些太过无能。

    朱慈烺原本希望能有训导官传播“忠义”思想,随军道士传播“天子神权”,从两方面彻底巩固士兵的思想阵地,打造一支有“信仰”的军队。现在看来,训导官制度十分成功,而且“忠义”原本就烙印在世人血脉之中,不用多说。而天子信仰却迟迟未能建立起来,就算有那么一丁半点,也只是“迷信”,而非信仰。

    这倒不是正一道士偷懒,而是许多道士原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信仰。

    现在有了郭静中,朱慈烺的心又活泛起来。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一个“全真大真人”的封号无缘无故出现在他脑中,正是可以补救全真教散乱如沙的局面。(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还有四天就要双倍了!也求月票~~!

三七一 陇山高处愁西望(五)

    ps:  求推荐票~~~

    如果按照针对的信众不同分类,道教有宫廷道教与民俗道教之分。前者重威仪,后者近似巫。正一道在这两面都有涉猎,可以算是垄断了高低端市场。然而带来的后果却是教职人员良莠不齐,许多人出家当道士纯粹是混口饭吃,而观庙收徒收弟子,也是冲着充场面而去。

    故而明代以后,正一几乎没有出过高道,即便是嘉靖帝痴迷炼丹,也没捧出真正有修为有德行的大宗师。

    反观全真,注重个人修养和内炼,采取精英传承模式,在选择弟子的问题上十分慎重,同时也竭心尽力地进行培养,故而人数不多,却是高道迭出,影响极大。

    尤其是在五六代人之后,有了厚积薄发的基础,全真教彻底超越了正一,成为道教主流。昆阳子王常月在出山授戒、整顿教风之后,全真七派中只有龙门有戒律,所以受戒弟子必然皈依龙门,在某种角度而言统一了全真,造就了龙门、临济半天下的盛况。

    朱慈烺对于道教史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王常月其人,但是与郭静中交流之后,却觉得全真比正一更适合统治者调剂社会矛盾,安抚人心。

    现在大明的自然科学逐渐形成体系,质疑之风很快就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蔓延到各个角落。那时候符咒的灵验度、丹药的合理性,都会受到冲击。

    人人往往会因为一个可疑点而否定全部,所以正一的未来并不明朗。而全真重点在于哲学思辨和宗教体验,就算人类科学再高速发展五百年,也不可能对这方面进行冲击。实际上等量子力学诞生之后,道家的宇宙观反而得到了支持。

    从这点上来说,全真的普适性更强。

    朱慈烺在仔细分析了全真和正一的未来发展趋势之后。又想到了张应京的官僚模样,张洪任的年轻幼稚,哪里比得上郭静中?想郭静中在面对一国储君的时候,没有丝毫卑微惭愧;在与茶肆老丈说话时也没半分倨傲俯视。这才是真正不卑不亢、心定如山的修行人啊!

    不过正一教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迷信的人每个时代都有,与其被邪教蛊惑。不如让正一加以收编,满足那些人的心理需要。

    从现在军中情况来看,士兵们对于“为太微星君死战可为天兵天将”的宣传并不排斥。虽然还没见到狂信徒的出现,但好歹也是给自己鼓气的心理支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方面激励正一改良,另一方面培植全真扩大影响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对内起到抚慰民心的作用,对外也是文化扩张的主力军。

    朱慈烺在与郭静中分手之后,正好将宗教建设写成备忘录。与日记放在一起,并不打算让外人看到。正好袁宗第投降为收复太原节约了不少时间,让朱慈烺可以有闲心考虑这些上层建筑的问题。

    崇祯十八年二月初三,闵展炼与牛成虎率部西出太行山,进入平阳府,开始收编袁宗第的部队。朱慈烺在郭静中的陪同下见到了袁宗第本人,并没有让他自缚来见,在称呼上也是用的“将军”。让这个四十来岁的方脸大汉感念颇深。

    “殿下若是信得过末将,末将愿先取太原。再行收编!”袁宗第表态道。

    朱慈烺摇头道:“命令那些未经操练的士兵上阵,实在与杀人无异。他们虽然曾经是你的部下,但从来都是大明子民,不该如此用兵啊。先精选出骨干兵士,编入牛成虎部,以为策应便是了。其他人可以先编入辎重营。帮着转运粮草,等战事稍平,我必然履行承诺。”

    “是,末将领命。”袁宗第朗声道。

    最终牛成虎从这五万人中选了八千人余老兵,超过他麾下正兵的四倍。这些人的战斗力并不算很强。但配备了胸甲和长枪之后,列成方阵也足以唬人。牛成虎将他们放在自家正兵之前,以壮声势,同时也是防止他们临阵倒戈,背后捅刀子。

    朱慈烺对于这种配比极度缺乏安全感,而牛成虎却觉得理所当然。按照牛成虎的逻辑,这些人在成为闯贼之前大部分也吃过明军的粮饷,并不在意为谁征战,更在乎自己是否能活下去。所以只要在他们身后放上督战队,他们一样会拼命杀敌。

    不过袁宗第的骨干将领都已经被彻底分散,或是在河南给块地当地主,或是去了工兵营监理工程,也有的还想留在军中,便和袁宗第一起跟着行辕行动,同时在总参谋部接受军官教育,有一对一的训导官进行思想改造。

    没有了这些骨干,士兵的工作就方便多了。虽然他们还缺乏纪律和勇气,但比之吃不饱、穿不暖,拿着木杖作战的时候要强了许多。

    再者说,太原之战的主攻部队并非牛成虎部,而是左光先部。

    左光先在年后迅速占领了西烟镇,将之定为自己的粮台重地,同时也在西烟安抚百姓,帮助春耕。在得到了两个司的新兵补充之后,左光先十分大胆地用火炮轰开了峪儿口,直逼李虎坪。现在只等皇太子一声令下,他就敢冲到三十里外的太原城下。

    朱慈烺带着行辕刚刚赶到盂县,尚未来得及赶到左光先大营,潼关守将刘芳亮就带着五千人马献关,希望能够得到起义的待遇。朱慈烺自然不会将他往外推。刘芳亮有过被俘的经历,心理负担上比袁宗第轻了许多,利索地向潼关外的罗玉昆部投降,全军转为辎重营,运粮运炮,抵御南下的吴三桂部。

    崇祯十八年二月十三日,朱慈烺亲临峪儿口大营,发布进攻令。

    左光先以十门一七改火炮开路,两千战兵紧随其后,只是一天功夫就击溃了孟乔芳布置在范庄…道巴咀一线的清军大营。

    多铎其时已经赶到了大同,因为山西局势变化而驻马传讯,等待多尔衮决定是继续西进,还是南下支援孟乔芳。

    从大同往来京师快马只需要两日功夫,而正是这两日功夫,山西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左光先以清军五分之一的兵力击溃了留守的清军防线,太原府阳曲县彻底失去了屏障。

    牛成虎按照约定,大军从南到北横扫而来,沿途甚至没有发生战斗,和平光复汾州府,直到兵临太谷县才遇到驻守的绿营兵。

    那些绿营兵看到了大明红旗,在短暂的观望之后,阵前起义,被牛成虎编入辎重部队。

    由此,太原府已经被牛成虎和左光先围住了两面,而西面是吕梁山,只有北面可以逃往大同。

    孟乔芳在逃亡和固守之间选择了固守待援。得到驰援命令的多铎带着一万多满洲大兵,疾驰南下。

    “王爷已经传令孔有德、耿仲明五万人返回山西,太原还是可以守一守的。”孟乔芳心中盘算着兵力,望着一脸颓唐之色的姜瓖。

    姜瓖的操守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他手中的绿营兵是山西最大的一股力量。无论孟乔芳怎么挖墙脚,忠于姜瓖的人马还有三万之众。如果姜瓖倒戈,那么山西局势就再没有悬念可言。

    姜瓖看了一眼孟乔芳,却没有说军事,只是温言问道:“孟公近日来身子如何了?”

    “些许水土不服,好多了,好多了。”孟乔芳努力想提起精神,却发现中气空乏,整个躯体都像是被掏空了一般。他已经年过半百,在女色上十分谨慎,然而从年前的一场小病开始,身体便不可抑制地恶化。如今已经是面色黄蜡,双目失神,就是不懂医术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未完待续。。)

三七二 陇山高处愁西望(六)

    孟乔芳已经找了不少声名显赫的名医,可惜这些名医都“缺乏”职业道德,不愿意为鞑虏高官医治。有些人闭门不出,有些人装死不在,还有些人胆子小,奉命而来,但来了之后却装傻充愣,表现得比满洲的萨满巫医还让人觉得靠不住。

    如果不是关外的医生实在比关内医生差得太远,孟乔芳也不至于出此下策。一方面暴露了山西主帅身体不好的军事机密,影响军心士气;另一方面也要冒着被“皇明分子”暗杀的危险。

    其实孟乔芳是真的多虑了。

    因为他的身形早就瘦得脱了人样,任何一个视力正常的人都知道他病情极重。而山西各衙门从军民事务的反馈速度上,也能很轻易地知道这位总督几乎无法处理公务了。所谓的“机密”,其实已经众所周知。

    至于怕被暗杀,也是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这原本就是有人给他下了毒。

    徐惇将“一枝梅”插在孟乔芳身边的同时,先后又安插了三个钉子。这四人原本都是单线与徐惇联系,谁都不知道别人的存在。直到春节之前,冬季攻势取得了胜利,朱慈烺提醒徐惇下一阶段就是山西工作,让徐惇做好准备。

    徐惇颇为吃惊,本以为皇太子会在北直战线打开局面,直接进攻京师,没想到竟然从山西入手。不过他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不是提督大都督府参谋总部的都督,战略问题上是容不得他说话的。

    于是徐惇把心一横,决定干一票大的:暗杀孟乔芳。

    要让孟乔芳死于非命,这对于一枝梅等情报员而言十分简单。一枝梅几乎每天都要伺候孟乔芳穿衣带帽,偶尔还要客串剃头匠为他刮头皮。然而死了一个孟乔芳。清廷还会派来其他总督、巡抚,那时候所有安插的钉子眼线都作废了,属于得不偿失之举。

    最好就是让孟乔芳既不能全身心投入公务,又要让他继续留在山西秉事,同时又要随时能让他死亡。

    所以一枝梅想了个最直接的办法:下毒。

    下毒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稍稍有些地位的人家。用厨子就十分谨慎。如果到了朝中大佬、封疆大吏这样的级别,所有入口的饭菜都要由厨子先行尝过,然后由近侍拿银针银筷试毒,最后才能上桌入口。

    年前山西暴雪,孟乔芳受了风寒,找了医生给开的发汗药。一枝梅抓住这机会,衣不解带通宵伺候不说,还主动要求为“主子”尝药。这样的忠仆可不好找啊!孟乔芳由此大为感动,对一枝梅格外信任。

    一枝梅在尝药之后。还要亲自端了汤药伺候孟乔芳服下,而这就是最好的机会。他将调配过的砒霜藏在指甲盖里,每次都不经意地落入一点。砒霜水溶性高,分量少的情况下无色无味,实在是宫廷谋杀的圣药,用来对付孟乔芳自然更是小菜一碟。

    随着一日三顿摄入这种毒药,毒性在身体中累积,很快就摧毁了孟乔芳的肝、肾系统。就算是壮年也禁不住这样的损害。更何况孟乔芳已经是年过半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步入老年人行列了。

    “我担心我家老爷熬不住了。”

    东虏总督府设在晋王府中。在后院的厨房里。坐着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剃着光头,身穿打着补丁的灰色粗布僧袍,正捧着一个裂口瓷碗稀溜溜喝着粟米粥。在他身前坐着的就是孟乔芳的贴身仆人,代号为一枝梅的锦衣卫缇骑。

    这和尚用筷子拨着碗里的粟米,一边道:“吉人自有天相,佛菩萨会保佑贵府老爷的。”

    两人都没有故意压低声音说话。无论谁无意中听见,也只会以为“忠仆”在为“主子”担心。而那和尚是吃了人家的施舍,说些宽慰的话。

    而一枝梅却很明白地听出了言下之意:现在还不是杀孟乔芳的时候。

    孟乔芳如果现在死了,清军主帅就是正从大同赶来的多铎,其麾下养精蓄锐的一万满洲兵将给明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只要孟乔芳不死。他仍旧是清廷在山西的第一把手,就算是豫亲王多铎要调动其他军力,也得经过孟乔芳这道手续。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权力被人卡一道,所以就算孟乔芳再顺从,也会让多铎觉得不舒服。

    更何况孟乔芳与多铎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多铎承袭了老酋奴儿哈赤的暴力基因,坚信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已经得到了原历史剧本的确认:扬州十日就是他的杰作。

    孟乔芳虽然也是旗人,但他仍旧保留着大明军将的思维方式,重视将领的才能和培养,重视地方统治,先立足不败之地而后求胜。

    在原历史剧本中,孟乔芳担任陕西三边总督,任期长达十年,战胜了贺珍、武大定、米喇印、丁国栋各路人马,斩获十七万众,又提拔了“河西四将”中的赵良栋、张勇、王进宝三大名将。由此可见其人也是一介能臣。

    “和尚吃完了就从后门走吧,这几枚大钱算是我的供养。”一枝梅站起身,从钱袋里抹了几枚铜板出来,上面的字都已经分辨不出了。

    和尚一抹嘴,合什道:“多谢施主。小僧此处有药师佛圣像,若是选在房中日日诵经祈愿,贵府老爷定能逢凶化吉,长命百岁。”

    这也是市井中常见的交易景象。施主布施钱财,和尚布施福田。虽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却没有丝毫铜臭。在一枝梅手中,这副药师佛的画像隐藏着锦衣卫都指挥使给他的任务,而他交付出去的铜板,若是细心剖开也能看到里面刻的小字和图案。

    整个接头过程不过一顿小米粥的功夫,并不需要避人耳目,清军在太原的城防图已经传了出去。

    ……

    “这太原的城池也太厚了!火炮都推到七十步了竟然还打不垮!”左光先骑在马上,举着千里镜,无奈地看着在冲车保护下的火炮不得不缓缓退回来。

    太原作为晋藩的封国,从洪武时代就是北边重镇,城墙的核心是夯土,外面包砖,又用糯米汁混合了石灰勾浆填缝,比之南京的城墙都不逊色。而南京城墙在二战中被倭寇迫击炮轮番轰击,也只是留下些许白点而已。

    朱慈烺看着这高大的城墙,心中感慨不已,道:“十七年正月的时候,我手下若是有三万兵,我就未必会将太原让给李自成。”左光先点头同意,他知道当时皇太子手下不过三五千人,死一个少一个,根本禁不住李闯拿人命来耗。

    “若是去年九月有现在这么多火炮,我也不会让陈永福放弃太原。”朱慈烺摇头道。

    “是啊,那时候末将就能入驻此城,不过没有火炮怕是也守不住。”左光先道。

    “唉,实力不足,总要付出点代价的。”朱慈烺说着,只见闵子若拿了个红盒过来。

    红盒里是一张丹青素描的城池图纸。在城池的东南角,有个被特意圈出来的位置,一旁用小字写着:十月间坍塌,新修。

    朱慈烺将图纸放回红盒,收入袖中,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他又与左光先回忆了一番当日兵力匮乏,被李闯大军撵着跑的困顿,方才道:“今日恐怕也没什么进展了,早点收兵休息吧。”

    “殿下,还能再攻一轮。”左光先道:“末将想让工兵队试试陶缸爆破法,说不定能打开一道口子。”

    “回头再试吧。”朱慈烺面露倦色,道:“或者再用火炮打一次。这次换个地方打。哎,我看那儿不错,让他们试试轰几炮。”朱慈烺遥遥指向东南角,对左光先道。(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抱歉晚了!

三七三 陇山高处愁西望(七)

    ps:  求推荐票~~!

    黄土夯实的城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坚固,三个月前刚刚修补的地方正是这座城池最薄弱的地方。左光先将火炮集中起来,在冲车保护下冲进了五十步内。墙头清军纷纷射箭,却无法射透冲车顶上的蒙皮,纷纷嚷着放炮。

    太原的城防炮还是孔有德留下的,只有一门五千斤红衣大炮,布置在南门。左光先避开了南面,几乎等于将这门火炮废了。现在东宫军的火炮冒着弓箭的打击冲入五十步,也是希望能够进入那门大炮的射击死角。

    新修过的砖面不会像以前嘉靖、万历时候那样用糯米汁黏合。土水泥在近距离的火炮轰击之下,很快便被敲开了一个口子,露出里面的夯土墙体。

    清军很快意识到了明军的战术意图,从城门里冲了出来,嘶喊着冲向火炮。

    明军当然不能放任自己的火炮被清军攻击,阵列在弓箭射程之外的明军火铳线阵,随着哨声瞄准、射击。在火药的爆炸声中,跑动中的清军如同撞上了一道铁板,纷纷倒地。那些经验丰富的巴牙喇和甲兵躲在包衣和绿营兵身后,躲过了火铳袭击,继续朝火炮冲去。

    “虎!虎!虎!”鸳鸯阵杀手队越过火铳阵列,迎着清军冲杀过去。

    两支人马迅速碰撞在了一起,使得城头的箭雨也暂停了下来。

    炮兵在前线继续按照操典动作有条不紊地清理炮膛,填充炮药,轰击城墙。

    朱慈烺放下千里镜,道:“冲车掩护火炮攻城,这个想法不错。”

    左光先笑道:“冲车攻城也不算什么新法子。”

    冲车历史悠久,款式各样。有的冲车胜在高。可以越过城墙居高临下进行攻击;有些冲车用铁板覆盖车顶,能顶住城上的落石、滚木、金汤。

    “我在想,若是冲车变成一个铸铁盒子,留出炮口和铳口,就算敌军冲杀到跟前也不怕了。”朱慈烺显然是想到了一种新的兵器:坦克。

    左光先想了想,道:“殿下这想法倒也不是没人想过。但小炮也有三五百斤,一个人算是一百斤,五面铁板少说也要千斤。如此之重的冲车如何驱动呢?”

    冲车都是里面的军士推动,所以主要用木材、皮革,而坦克的最大问题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