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大师-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牺牲,都当做浮尘一般,从未扰心。

    然而他何尝有过这样的资格?

    他没有资格!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为了这个国家,他们于黑暗中摸索,在歧路上头破血流,永不回头。他们坚守着似乎可笑的理想,将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尽数燃烧,虽死不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铸就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的,是他们。而非站在历史制高点的易之。

    看着岳激流,此时的易之只觉羞愧。

    作者有话要说:  所谓的羞愧,是态度。易之一直是居高临下,站在历史的制高点评判一切的,他衡量利益,追逐名利,缺少纯粹的梦想……因此羞愧,大家不要误会了他到底在羞愧什么囧。

    其实,在岳激流身上我其实用了很多心思,前面对他的想法,动摇,都有所描写。他不是易之,没有主角光环笼罩,大部分读者不会和他有天生的共同阵营感。他不是赵静章,没有那种让人喜欢的儒雅之风。他是个太过纯粹的年轻人。如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是迷茫的,迷茫于自我的理想和家庭的期望之间该如何选择;他是软弱的,在祖父的积威之下廿四岁也只能忍气吞声;他是理想的,不管别人如何看他的理想,他坚守着理想,为理想放弃了很多;他是坚韧的,即使被抛弃,依旧挺直了背脊。他是个悲剧的人物,因为历史会证明他的理想是错误。但是,我从不以为后人能够居高临下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对这样的人评点。就如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评价清末民初的立宪派一样。是,他们是维护皇权,换句话说是封建落后,但他们在坚守自己心中的忠诚,他们的立宪太过虚伪,但他们也在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努力。未曾生在我们时代的他们,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他们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并且为这神圣的道路付出。道路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我在岳激流身上想说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他。

    写完,去写作业……楚辞啊楚辞,幸好不大长……

    谢谢amber2348的地雷!说起来今天玩的游戏里面那个女的好像就叫做alwxs520 ……》

第35章 新时代的白话小说() 
那天,岳激流到最后也没有解释自己遇到了什么事情。

    易之也没有问。

    他明白岳激流的感觉,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最狼狈的时刻,宁可自己一个人在角落舔伤,也不希望这一幕被人看在眼中,被同情。而在易之看来,别人的人生,无论你有如何的想法,也无权干涉。两个人就如此心照不宣地当做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般。

    然而,假装没有发生,不是说事情就真的没有发生过。至少,易之又一次改变了。

    他的第一次改变,是有感于这个世界那些充满理想和奋发精神的学生们,开始从旁观者介入这个大时代。他的第二次改变,是终于发现自己居高临下的立场,终于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站到了同样的位置。

    “我觉得,和第一次见你的时候相比,现在的你让我觉得亲切多了。”和易之混熟之后,朱怀仁说话的方式也变得随意了很多。此时,他和易之正在学校里的凉亭中,易之拿着一本本朝人的话本集子读着,而他,看着凉亭外的植株,手里把玩着一支香烟。

    对于自己为何改变心知肚明,易之只是笑笑,反问:“是吗?我倒没有太大的感觉。”旁人很难感受到他的心理变化,自然不会明白易之是如何在短短时间里面产生这样微妙的改变的。现在的易之,也没有才认识朱怀仁那会儿的谨慎小心了。从高端茶楼到学校凉亭,这是很明显的改变。自从易之摸清了朱怀仁那种直爽简单的性格之后,两个人相处起来就没有了那么多拘谨的感觉。

    不欲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易之随便挑了个话题,“厚德,你可以抽烟,我不介意的。”那支烟被朱怀仁拿在手里半天了,凑在鼻端嗅了又嗅,却一直没有点燃。

    看了看看自己指间的烟,朱怀仁摇摇头,“我先这么品一会儿吧。要是其他香烟的话,抽了也就这么回事了。不过我手上的这是采镇出产的玉生烟,我最喜欢的烟,不充分品味它自然散发的气味就抽了的话,太暴殄天物了。”

    玉生烟?这个名字,还真是别有一种风雅韵味呢。虽然香烟这种抽烟的方式是穿越者前辈带过来的不算本土的文化,但到底还是沾染上了属于这片土地的气息。易之想着,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却明白这种在外面没有听过的烟自然是属于皇族特权之一,不予置评。

    “说吧,今天找我又有什么事情?”朱怀仁究竟是个位高权重的主,虽然平时相处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他并不是那么有闲的。通常,朱怀仁找到自己,都是要问问这说说那的。不用问都知道,一定是那位顾斯指示的。毕竟到现在为止,顾斯对易之所说出的很多理论都抱有很高的兴趣,自己不知道出于怎样的缘故不来询问,通过朱怀仁也是一样的。

    对于某些事,其实两个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只是朱怀仁这种藏不住事的性格,在易之提到这些的时候,脸上还是露出了些微尴尬的神色。假咳了两声之后,他说:“前几天你刊登在《新文学报》上面的那篇文章说,关于中立派路线的理论要暂时告一段落是吧?”

    易之点点头。这个决定是他深思熟虑过的,一方面是自己已经将短时间内能够本土化后写出来的理论类的东西都发表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在岳激流的那件事之后,他陡然发现自己在发表这些作品的时候,实质上的心态是在显示自己的本事,这样的心态不好。继续下去也不对。综合多方面考虑,他最后发表了那篇文章,最后表明一下自己暂停这种理论创作的想法。实质上,现在他写下来的这些理论,已经差不多能够指明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思想发展的方向了。

    “不写理论的话,你之后写什么呢?”朱怀仁终于问到了重点,“以前那种形式的诗?”

    易之眨眨眼,反问朱怀仁:“难道说我一定要写什么才行吗?我记得我自己的职业应该是哈弗大学的老师,而不是专职写作的吧?”

    朱怀仁噎了噎,瞪眼了。他没有想太多,单纯地认为反正易之就应该是不断写出新的作品的。毕竟,在这之前易之就没有停止过创作,几乎每份杂志或者报纸上都曾经出现过他的作品。就因为这样,文化圈子里已经有人说易之是高产作者了。作者,不是作家。写作要成家,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看着朱怀仁这幅样子,易之颇觉有趣。平时朱怀仁总是总是显得精明干练,整日穿着军服也让人有种敬畏的感觉,但每当你逗弄他成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个人的性格非常有意思。

    “咳,好吧,你猜对了。我当然不会停止创作。”毕竟,比起老师这份职业的报酬,投稿能够得到的钱财能让易之过得舒服得多。此外易之还想要通过自己写出的东西,慢慢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他敬佩岳激流牺牲的精神,然而他并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如岳激流一样为了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做出太大的牺牲。

    “我这段时间在写白话小说。”易之终于揭露了谜底,他扬了扬手里拿着的话本集,示意朱怀仁看,“先研究了一下文言的偏向小说文体的作品,看看我到底应该写点什么才合适。毕竟,到底是我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还是要郑重的。”其实,只是在这个世界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但易之早就打定主意要为自己的作品赋予更多的内涵,从而影响更多人,自然不能太随意。

    朱怀仁轻轻皱起眉,“小说?”小说这种东西,就是故事,对顾帅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用处吧?他很清楚顾斯对易之提出的独特思想的重视,自然更希望易之能够拿出更多有建树的内容来。而小说,似乎太过浅薄了一些。

    “别小看小说。”仅仅是看朱怀仁的表情,易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也不解释,强调似的说:“小说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如鲁迅先生的那几部短篇小说,在原来的历史上掀起了多大的风浪?被称为执笔的战士,足可见其力量。

    易之早没有了前段时间的傲气,自然不会以为自己能和鲁迅先生相比,但,怀抱同样的目标,至少也能达成类似的效果吧。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灵,谢谢奈何,谢谢裴公子,谢谢很多其他的姑娘。其实我早就知道岳激流不算是个讨喜的角色,他的见识不算广博,想要报国,却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他的性格固执却又软弱,在做下坚持自己理想的选择的时候,是有想要独立,挣脱祖父给的道路的想法在的。他不纯粹,他有着太多的想法。他很纯粹,既然选择了理想,就咬定不放。我们这群人,看待这样一个人物,总会觉得他很傻,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又恨铁不成钢,为什么非要坚持错误的道路?可我一开始就想写这样一个人物。他的原型其实就是历史上那些认为外国制度可以救中国的人们。天真,爱国,想要报国,选错了道路,头破血流,不愿回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写这几章,最想说的那句话。

    曾经的中华的历史上,太多的人这样做了。想起《宽容》序言了吗?他们是先行者,不是所有的先行者都能找到正确的道路的,然而,走错道路的那些人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崇敬了吗?前途茫茫,一片黑暗,无数的先行者执炬而行,只有运气最好的那些人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更多的,抱有牺牲理想的人们,就这样籍籍无名的死去,知道正确道路的后人无法理解他们为何会坚持走错误的路,甚至为此觉得可笑。但我们这些后人,真的有资格这样看先行者们吗?我不赞同他选择的道路,但,我从来都敬佩这样执着的精神。如果世界上没有岳激流这样的傻子,没有人选择飞蛾扑火一般去为理想而奋斗。如今的中华,会是如何的样子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的深意,我是在写这几章的时候才真的体会到的。你们呢?

    谢谢阿酒九,奈何,gyjhn0311的地雷!

    最迟最迟下周三,这文就要v了……担心订阅啊我。没有银子订阅的姑娘快看过来!刺儿的百度贴吧,本月活动的奖品是**点,方便大家阅读v文的哦……活动内容是涂鸦,包括火柴棍简笔画只要有趣就可以!【点这里来乱涂乱画】

第36章 写一部红楼梦?() 
在易之所在的被改变了的时空,同样存在着所谓的四大名著。元末明初成书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说,剩下两本书和原本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发生了好些改变。

    在明英宗改革之后才出现的《西游记》一书中,虽还是讲唐时玄奘西行之事,却添了许多更加遥远的风貌,谈到了欧洲、美洲、非洲等等,西天的位置也没有定在印度地区,而改换到了虚构的某一片陆地上。易之在读到这样改变的故事的时候,不得不赞同,社会发达程度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南亚次大陆的见闻到整个世界的见闻,足可见当时的人们眼界是如何开阔的。而没有清朝,曹家崛起的契机消失,《红楼梦》一书根本就没有出现,如同原本历史上未曾有红楼时那样,人们公认的四大名著的最后一本是《□□》。受制于《水浒传》的许多影响,这一本书虽然还是体现了很多当时社会的世情,却是更加本土化一些,关于改革带来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没有提及。饶是如此,那些侧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依旧让人觉得,不愧是一本奇书。

    做文学的,就必须读,就必须写。这是基本功。在准备开始自己写白话小说之前,易之花了不少时间将市面上比较著名的自己没看过的作品通读了一遍,虽说还是囫囵吞枣,但到底有了点底气,之后方才开始准备自己的创作。

    他当然不指望自己能立刻就写出多么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多的是文学巨匠,一生就写一部作品,反复修改才成书的。《资治通鉴》够牛吧?被宋神宗赞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才命名为“资治通鉴”,这一本书三百多万字,足足写了十九年!写到青丝染霜,健齿摇摇,英姿少年成了耄耋老朽,这才是真正的心血之作。

    后世曾经有人感慨,说为何网络小说无法诞生文学经典,分析了无数原因,但究其根本,无非是用心不够罢了。即使不是网络小说,是其他的文人们的作品,谁能如古时文人一样,为了著一部书,辞官回乡,闭门谢客,花费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雕琢每一个字呢?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会遭遇太多磨难。穷困潦倒无钱吃饭,却要用钱买纸笔。一时疏忽书稿被烧毁,又或者是散佚。得到了新的资料,方才发现自己的作品有问题,于是彻底重来。被无数人嗤笑说心血之作是荒诞无稽,没人读懂,没人理解……在未来那个浮躁的时代,谁还能如这些文人一样坚韧执着,将一生心血凝结于一本书呢?无法写出巨著,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易之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但他并不能如那些文人一般,用一生时间和全部心血去成就一本书。是的,那样的确可以写出不朽巨著,但易之在这个世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写出不朽巨作。他需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解传递出去。

    他曾经妄想过自己成为中立派立派者,流芳百世被人敬仰。然而现在他终于想清楚了,出于想要流芳百世的想法去做事,是不能流芳百世的。正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不过如此。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东西,既然是为了指引这个世界正确的前进方向,又何必在意自己是否写出了传世巨作,在文学圈子里的名气如何呢?

    几番思索,易之最终选择填补空白。

    他决定写一部《红楼梦》。

    自然,这个所谓的《红楼梦》不会是那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易之只是打算如《红楼梦》一般,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来表现时代的变化发展,再稍微展望一下未来,指明一下方向。不过,就如穿越者前辈会把学校取名叫做哈弗一样,易之也打算将自己的这部白话小说命名为《红楼梦》。恶趣味这种东西,谁都是有的。

    就不知道,未来要是又同仁穿越过来,一看,哇哦历史上居然这么多穿越者?哈弗大学变成了华夏的了?《红楼梦》里的故事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他会是个什么感觉了。

    为了写这部小说,易之从图书馆借了大量民俗礼仪社会风俗方面的书籍,随时作为参考。想要反应这个世界在穿越者改革之下的变化,最好的切入点自然是被改革影响最大的大家族。

    不同于原红楼中的贾家和皇室的牵连和衰落的方式,易之既然要将重点落在改革变化上,最好就不要让笔下出现过分的特权,而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变化。出于这个原因,在思索多时之后,易之将作品的主体设定为一个属于勋贵阶层,典型的传统贵族家族。和原本的红楼梦一样,家族最终都会没落,但没落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

    为了反映主题,易之的这本《红楼梦》中,整个家族没落的根本原因是跟不上时代。毕竟,穿越者前辈的改革,本身和当时的大众的观点差距很大,在明英宗的改革中,得到大量利益的是之前地位低下的商人们,受到损伤的是本来高高在上的贵族们。勋贵们的权利被削弱,金钱大量流失,而新兴的商人们得到了钱财却得不到利益。易之现在所选择展现的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慢慢就被时代的浪潮淹没的传统勋贵家族的历程。

    为了对比这个家族的穷困却拥有地位的情况,还需要设立另外一个家族,很明显这个家族就是得到利益的新兴商业家族了。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但却有实际的利益。

    基础的想法有了,在动手细化自己想写的东西的大纲之前,易之还需要做一件事。在这两个家族的设定上,尽量搜索到有用的资料,使得它们如真实的一样。毕竟易之不是曹雪芹,不能如写回忆录一样写出一个恍如真实的家族,这一点上,资料就很重要了。

    这种家族的习惯之类的,是不会有什么资料的,这样的情况下,易之非常庆幸自己正好认识那么两个人可以帮助自己。

    勋贵家族的问题,找朱怀仁问问就知道了。而大商人之类的,不是还有之前收留了自己的恩人陆建明在吗?他们家就是典型的商人世家呢。

    作者有话要说: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最近正在读,对先贤叹服了。写得真好,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标准啊……真要是全都做到了,那就是圣人了吧。

    说真的,用心和付出的确决定了书的好坏。一本足够用心的书,阅读的时候你能发现作者的灵魂。他在思索什么,他想传递什么,他的欣喜和痛苦,他的执着和追求。如狂人能在字里行间里瞧出“吃人”来,用心的作品,即使作者什么都没说,你也能触摸到他的心。柔软的,炽热的心。我在读《正气歌》的时候,即使不懂太多的典故或者文公的处境,却感觉得到那种处于困境却不改本心的正气,那些为国家而悲愤的情绪,苦痛,和坚韧。这样强烈的情感,甚至会让我当场失声痛哭读不下去,透过文字,我感触到了文公高尚的灵魂。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品,都那么让人动容,我不知大家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我时常生出这样的想法——怕是我三生有幸,竟能与如此人物同为华夏子孙。纵未能见面,透过文字神交,也令人向往。

    昨天睡觉的时候着凉了,喉咙好痛……怀疑明天早上会说不出话来,作为一个话唠这多么痛苦呀!

    谢谢windlin,herosly11的地雷……糟糕我每次都想读出id的强迫症……林风?hero亲亲!

    下周就要v文了哦……没有银子订阅的姑娘快看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