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大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这片土地。不管他们的作品如何批驳对立的那一方,也不管他们是否做了一些看起来很傻的事情,无可否认的,他们对得起自己身为炎黄贵胄的身份,对得起这片土地生养的恩德。”

    “然而有一种人,他们当然也是有立场的。他们的立场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他们自己。是利益。对于他们来说,国家,民族,什么都无法抵过他们自己的利益。这种人,不管写了多么精彩的作品,不管有多少美妙的文字,都不配称为文人。文人是要有风骨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温良恭谦让,但是即使是草莽屠夫也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可以说,即使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双方如何因为我的作品而抨击我,我都会对他们抱有一定的敬意,然而如果遇到另外这种人,即使对方写一百篇文章把我夸成孔子在世,呵呵。”一边冷笑,易之一边摇头。

    “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成为保守派,为中华传统文化出一份力。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成为激进派,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如我一样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然而我不希望你们当中的某个人,将来的某一天遗忘了自己最根本的立场,变成了今天我说的那一种人。”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我想我会羞愧于曾经成为过这样一个人的老师的。”

    话音落下,教室里一片寂静。

    此时的教室比起刚上课的时候拥挤了很多。走道里也坐满了人,教室后面更是挤作一团,即使是大门口,也有着学生霸者门听易之讲的东西。然而在易之讲完这些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沉默了。

    然后,不知道从教室的哪一个角落,轻轻的拍掌声响起。继而在下一刻,其他学生也加入进来,所有人都拍着掌,似乎只有热切的鼓掌声才能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激动。

    易之深深地冲着学生们鞠了一躬。

    往日的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骨子里竟然还有这样的热情,在今天这节课上,他居然说了这么多的话,讲了这么多的事。然而一番话下来之后,竟然是酣畅淋漓。

    他仿佛知道了为什么在从前世界的自己总是那么的压抑。其实这一番话他早就想要给自己的学生说,然而那个浮躁的年代,那个被外来文化入侵的年代,那个痴迷韩国明星的蠢女孩竟然辱骂总理的年代,那个人人向往其他国家的年代,他无法将这些话说出口!

    他觉得眼眶有点湿。

    他确信这一刻,在教室里的人明白了他的想法。仿佛瞬间多出了无数个知己,酸楚又温暖的感觉在心底流动。

    他好像突然才反应过来,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叫做华夏,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国家,是他所爱的华夏。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最后哭了一会儿……我不介意一个人的作品里面包含有他的政治立场——包括我自己写作的时候,都会泄露出一些立场,我是个偏左的人,有部分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甚至因为一些小说影响偶尔会有点国社倾向。但是我很清楚自己最根本的立场是什么,在华夏这个立场之上,所有的其他立场都要靠边站。而如果一个作者,他在创作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他最根本的立场,转而为某些……摇旗呐喊的话,那这个人已经不配被视为一个文人了。真正的文人,是有风骨的。君不见钱谦益,一世清名到头来只留下“水太冷”的恶名?遗臭万年不过如此。

    你没看错,这里是双更。好开心。今天的时间都用在写文上面了所以没有写博客的说……

    求收藏求推荐求霸王票求评论求抚摸~

第14章 各方反应() 
这是一台才发明没有几年,只有社会上流阶层才能够有足够的金钱购买的录音机。

    此时此刻,这台金贵的机器正在播放着易之在课上说过的那些话,沙沙的声音中,却依旧感觉得到说出这些话的那个人的真诚。

    等到最后,掌声响起,一只手才探出,将按钮按下,停止了播放。

    “……不是激进派,也不是保守派吗?”赵静章坐在上首,低声说了一句,他的手边摆放着一个本子,上面写着根据学生的记忆写下的前半段易之说的话,毕竟这录音机录下的只有后面的一些话。

    赵静章的下方,刚才播放了易之演讲的学生有些忐忑地望着自己的老师。他身上所穿的衣服和赵静章一样是标准的明朝士子服饰,头发也留着,拢入头顶的冠内。这两师徒的衣着,怎么看和那台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录音机不太搭调。

    “这个易之,果然是个特别的人物。”沉默半晌之后,赵静章这么说。

    学生露出了奇怪的表情,“老师,您不生气?”已经有不少人因为易之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不属于现在两派中间的任何一派而表示对他看不过眼了。按理说,作为主张温和守成这一派大牛的赵静章,遇到这种事情不是应该和其他人有一样的立场才对吗?

    赵静章微微闭目,平淡地反问:“我为什么要生气?”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就在这个时候,赵静章又似乎不经意地冒出了另外一句话,“况且,其实你心里对易之还是有些佩服的吧?”

    “呃!?”学生的动作一僵。

    “以为我看不出来?这一节课之后,学校里面的学生哪能还对易之不服气?”赵静章抚摸着自己指节上因为书写而磨出的茧子,一边说着:“我也是从你们这个年纪过来的。你们在想什么我能不知道?而且,易之说的这一番话,的确很有道理。”他曾经觉得这易之多少是个有点恃才傲物的人,如他在被人针对之后大量发表触动人神经的诗词,怎么都让人觉得是锋芒毕露。然而,这一节课上易之的演讲,却让人触摸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到底还是一个一腔热血的少年人……

    听到自己老师说易之的话很有道理,学生瞬间松了一口气。

    “你啊,咋咋呼呼的,怎么就不知道镇定一些呢?我也不要求你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至少平时遇到什么事情也要冷静一点才对。”瞥着自己学生的一系列动作,赵静章有些无奈,“就像易之对他的学生说的话。我对你的期望也是类似的。不论你是和我一样的立场,或者如对立的那边的立场,还是易之新弄出来的那什么中立派,但基本的东西你不能忘。身为我赵静章的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大惊小怪。”

    学生坐直了身体,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然而赵静章哪能不知道自己的学生,这家伙又没有听进去。

    叹了一口气,他摆摆手,“得了得了,你先回去吧,我再听听易之说的东西。”文学不应该被其他因素干涉吗?易之的话,让他觉得自己或许是什么地方做错了,然而他多年来的坚持,怎么能被这么一两句话就改变呢?

    只是拐弯抹角得到了一些信息的赵静章在思考,直接听了一整节课的岳激流怎么能镇定?他毕竟还年轻,比起见惯了世事的赵静章,他不够成熟,所以他的斗争太过激烈。易之的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易之没有说错,而学生们同样认为易之没有错。然而,如果承认易之没有错的话,那就是说他一直以来的坚持是错的吗?明明,如何写作诗歌这件事根本没有那么简单,但是政治介入文学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对的,所以这种不简单是别人赋予它的。想着这些混乱的话题,岳激流连续几天把自己丢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书册,想要看到一些能够让自己醒悟的文字。

    直到几天后,平日里总是将自己打理得每根头发都在规定位置的岳激流,终于走出了图书馆。他显得蓬头垢面,眼神却已经没有了几天之前的茫然,反而透露出坚定认真的光芒。

    他似乎想通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然而没人知道他到底思索了一些什么东西。

    对于易之来说,这一节课之后,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刚穿越过来的这段时间,他多少是有些游戏人间的心态的。想一想,你要是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面对落后的生产力,面对乱七八糟的历史,任是谁恐怕都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对这陌生的世界产生归属感。没有归属感,那就当做是一场游戏吧。穿越者们大多都抱有这样的心理。然而,就在那一场演讲中,易之说出了自己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话语,进而,他终于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归属感。

    那是每一个华夏人都会有的执念,他们爱着名为华夏的土地,总希望这篇土地越变越好。但是那一腔热血总是种种现实埋没,于是他们沉默。然而,当他们有机会站出来,改变那些让人难过的现实的时候,那些激烈的情感就会在他们胸中涌动!

    有一句话说的好:祖国,就是那个你可以说她千不好万不好,却不允许别人贬低她一句的国度。

    易之曾经觉得这个大明不是他所爱的华夏。然而,同样的三皇五帝,同样的秦汉唐宋,同样的多灾多难,同样的坚韧奋斗。那么多熟悉的事物,那么多似曾相识的历史。这里,就是华夏。

    仿佛一腔热情从胸口中奔涌而出,易之感觉到了真实。

    与此同时,随着易之那天的演讲在学校内甚至学校外不断传播,他的名气也渐渐扩展开来。从一开始的轻狂小子和不会写诗的人,到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认可他,不为别的,就为了他真诚的那些话。

    “这个易之……还有些意思。”放下手中那一叠关于易之的情报,男人给了这样一句评语,“继续关注吧,我倒是觉得,他或许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作者有话要说:  赵静章,是个传统文人。真正的传统文人,那种温润如玉的文人。岳激流吗,是个还不够成熟的爱国青年,因为人生经验的不足,岳激流是没有办法如赵静章一样对易之所说的东西平静接受的。这两个角色的设定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我很喜欢他们o(*////▽////*)q 你们呢?喜欢哪一个?

    看书评发现一件事,关于易之的那首诗,我在修了文之后没有标注。易之那首诗之所以说是佳作,是传世之作,因为它直接改编自毛润之的七律·到韶山。下面是原文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个人价值观,主角不会在文内抄袭别人的作品,而我只会写打油诗,所以选择主角的作品的时候,就只好改编前人佳作了。

    谢谢herosly11的地雷,哟hero几天不见!

    谢谢逝如云烟和炎雀儿的手榴弹!阿炎摸摸。

    谢谢马甲娘的地雷!轮子蹭你。

第15章 茶楼采访() 
易之和《新文学报》派来的人约在下午时分,在学校的茶楼中见面。

    虽说东道主是易之,但当易之提前到了茶楼中的时候,对方已经等在包厢里了。

    这是一个年纪不大的青年,戴着眼镜,看上去挺斯文的。他身上所穿的衣服也是易之在这个世界最常看见的简化改良式汉服,莫名其妙和原来世界的长衫重名的衣衫。

    见易之出现,这人立刻站起来以示敬意,“易先生,您好!我是《新文学报》的编辑鲁一苹。”正是那位曾经第一次接到易之投稿的编辑。主编之所以让他过来,也正因为两次易之的投稿都接到了他手上,想来这人和易之应该会比较好交流。

    “鲁编辑好。”易之显得有些拘束,对着鲁一苹点点头,然后顺着对方的引导在椅子上坐下。

    茶倌进来,为两个人跑上茶水,易之饶有兴致地看着茶倌用手中那把长嘴茶壶从距离桌面一米有余的地方将滚烫的茶水倒入茶碗中,然后接过自己那一杯,嗅了嗅茶水的清香。

    沉默了一会儿,鲁一苹首先挑开了话题:“易先生,有一个巧合我很想告诉您。其实您两次投稿到我们《新文学报》,都是我拿到了您的稿件。”

    易之笑了笑,“这样说起来,倒也算是缘分。”说是这么说,不过是客套话,拉近距离而已。

    “我来学校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您最近在自己的课上做了一次演讲?”话题总算打开了,鲁一苹稍微放松了些,挪动了一下身体,然后问易之。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纸和笔,要往上写的样子。

    这就算进入了采访程序。易之不是没接触过这种事,所以他很是适应地顺着鲁一苹给的话题往下说。

    “嗯,是的。因为最近在文学圈子里出现了一场风波。追其根源就在于我所发表的那一系列以往人们从没有接触过的形式的诗歌。既然事情是因我而起,我当然需要解释清楚,给出我自己的看法。”

    鲁一苹飞快地将易之说过的话在本子上记下来,一边还不忘问易之:“唔,您觉得自己给出自己的看法之后会是什么结果?”

    易之耸耸肩回答:“还能有什么结果?能理解我的人自然会明白我的想法,不能理解我的做法的人还是会按照他们固定的印象来看我。”

    这个回答,给人的感觉倒是有些洒脱的味道。鲁一苹看了看易之平和的表情,似乎有一点明白易之到底是怎么想的了,然而他还是按照既定的方案继续问了下去:“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理解您的人和误解您的人本身并没有变化,做这个演讲的实际意义在哪儿呢?”

    易之笑了起来,“就好像我是独立于激进派和保守派之外的中立派一样,这个世界上也不仅仅是有理解我的人和不理解我的人啊。我的演讲,可以说是说给他们听的。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毫不避讳地说,我是希望能够以我的思想感染更多人的。想要强行扭转无法理解我的人不大可能,那为什么不告诉那些并不了解这些的人我的想法呢?”

    “那么,能系统性地阐述一下您的想法吗?”

    易之喝了一口茶润润喉,然后才继续回答:“关于文学的想法,我在上课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文学创作虽然会因为创作者的立场而显现出立场,但是刻意地以其他因素去干涉纯文学,是我所不能认同的。关于激进派和保守派的想法,我也说过。我对两派都抱有一定的敬意,但是我自己并不是两派中任意一派的人,我是第三派,中立派。请明确这一点,不要随便将我当做激进派的新秀之类的,这会让我很苦恼,也让激进派的先生们很苦恼的。”

    鲁一苹点着头,将易之说的这些话都记了下来。从易之做了一次演讲之后,学校中的人大部分都已经知道了他的立场,然而演讲的影响范围终究有限,全国范围内,其实还是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易之其实是个激进派的,借助这次采访,易之终于阐明了自己的立场。

    将这个问题解决了,鲁一苹扫了一眼本子上记下来的东西,然后脸上露出了一点为难的神色。

    “那个,呃,除去这两个点,我还想问,请问您的政治立场是什么?您是赞同激进派的深化改革,学习西方的观点,还是赞同保守派的回归旧制,适应本土?”

    这个话题,敏感了。

    也难怪鲁一苹脸上会露出这么为难的神色。因为这样的话题只要稍微回答得不好,就会让易之惹上大麻烦。明明说自己是中立派,但是在强国这件事上,要么学习西方,要么回归本土,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好像是找到了易之的死穴一样。鲁一苹已经做好了听到问题之后易之和自己翻脸的准备。

    然而易之什么都没做。他看起来并不意外会听见这样的问题,甚至于他显得非常平静,胸有成竹。

    “就像我说的,我不是激进派也不是保守派一样。我并不赞同激进派中一些极端的认为只有西学才能使得华夏富强的想法,也不赞同保守派认为只有恢复旧制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的看法。”他这段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真正了解了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事情。说到底,两派之间的根本矛盾就在于那位穿越者前辈进行改革之后留下的问题如何解决。穿越者前辈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却引入了一些和本土不服的文化。于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冲突,社会矛盾产生。激进派说到底是外来文化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应该进行改革,极端的要求彻底推翻现在的制度,完全学习西方。保守派则是本土文化的支持者,他们要求去改革化,抛弃穿越者前辈的改革影响,将制度回溯到改革之前,解决社会矛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后来者的易之,很明白这两派的主张都有问题。只有作为中间派结合两派的主张,才是对这个国家正确的选择。

    “两边都不赞同?”难道真有第三条路?鲁一苹露出惊讶的神色。

    作者有话要说:  鲁一苹的名字倒是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鲁迅和邵飘萍= =

    我差点因为**把我的文锁了而不想双更。但是马上就要周五要换榜了我要有三万五才行……

    累觉不爱_(:3 」∠)_ 就算上一章末尾顾斯出现了我也觉得不会爱了。对了,顾斯就是本文的cp。

    谢谢佑星的地雷!希望星星保佑我别再遇到这么抽的情况了。

第16章 所谓中国特色() 
易之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记者觉得呢?激进和保守的路都是有人走出来的,新的路也不是不可能走出来。”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一苹将易之说的这句话在嘴里咀嚼了半晌,半晌,才深深呼出一口气,“说得太好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是,您恐怕是这条路上的先驱吧?须知地上原本是荒野,您恐怕需要面对很多困难。荆棘、巨石、河流、野兽……”

    “然而总有人要去走这条路的。”易之斩钉截铁地说,“总要有人去承担的。”比起那些一无所知,在探索的路上跌跌撞撞,化为累累白骨为后人铺起道路的先驱者,他至少拥有另一个世界前人的经验,不会走上弯路。而那些纷杂的言语,事实上并不能让他如何,那么为什么他要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呢?总有人埋怨自己为什么无法成为一个伟人,他们却从来不知道,所谓的伟人,在获得无上的光辉之前,先要承担无数的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