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斜路里杀出的党卫军部队,在坦克的绝对数量上并没有超过当面的苏军,但赢得这场毫无悬念的胜利所依靠的绝不仅仅是侥幸。除了突然进攻所获得的额外气势,比拼实力,装备50毫米炮的三号坦克足以傲视苏军的任何一款轻型坦克,而使用75毫米炮的四号坦克可谓是攻击力、防御力和机动力三者高度平衡的产物,而操纵这些坦克的德军装甲兵们更是拥有令各交战国将领们羡慕的素质和经验!

作为伞兵军官,史蒂芬伯格同样拥有指挥装甲部队的经验,只不过作为暂编部队与第2伞兵团协同作战的空军装甲部队不但规模有限,在柯尼斯堡要塞区的反击中消耗殆尽之后,他们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面对这种情况,军官们难免会对昔日的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有所怀念,然而兵种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对整体利益的一种侵蚀,浅显的道理却在争权夺利中被身居高位者视而不见。

“长官!长官!收到师部发来的密电!”

一身灰尘的通讯官充满激情地扬着手中的电报纸,那神情就像是在地里挖到宝物的农民。

等着看电报的那几秒,史蒂芬伯格忽然察觉到自己的肚子真咕咕直叫,自从前夜临时享用的晚餐,已经足有十多个小时没有吃过东西,而持续的运动显然要比睡觉状态更消耗体力。

“乔斯,想办法搞点吃的来!”他向坐在一旁歇息的参谋官吩咐道,然后顺势从通讯官手中接过那张中奖彩票似的电报纸——短短两行字中,用来称赞的辞藻就有好几个,考虑到威廉。苏斯曼在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吝啬”,如此情形就更是难得了!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史蒂芬伯格高兴地对周围的伞兵军官们说,“我们为全师乃至这次反击部队打开了一个极其关键的突破口,一团和三团正全速赶来,装甲部队和步兵也将从这里通过!”

按照年龄段的不同,步入中年的军官们反应较为平稳,年少有为的军官个个喜形于色,若不是身处战场第一线,他们恨不得好好饮上几杯。各营连的伤亡有所不同,但在夜战中或多或少都建立了各自的功业,更重要的是,拿到通往胜利的钥匙对于这些中低层的军官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光荣!

不多会儿,戴着圆框眼镜的参谋军官就带着面包和另一个好消息回来了——在伞兵们不畏伤亡的进攻面前,苏军师部的残留人员终于放弃了抵抗。经过对战俘的讯问,确认该师即为苏联陆军第170步兵师,一支组建于1940年的新部队,实际编有8600余名官兵,第2伞兵团在溪畔攻击的即是该师的先头部队。除了尚在行进途中的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该师的主要兵力均在夜战中损耗殆尽,倒霉的师长和政委更是双双在交火中阵亡。

以一个满编伞兵团重创步兵师主力,史蒂芬伯格在确认这个战果后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临战指挥感到高兴,但暂时的胜利并没有冲昏这位年轻军官的大脑,匆匆嚼着面包,他审视着东面的战场。这时候,苏军溃退部队已经逐渐脱离了视野,按说穷寇莫追,一方面是避免敌人狗急跳墙,另一方面,持续攻击对于自身战力也是极大的消耗。依靠两条腿走路的伞兵经过大半夜的鏖战本就疲惫不堪,以装甲部队为突击力量、半机械化步兵为中坚的党卫军部队同样经过了夜间行军,“见好就收”本该是稳妥的选择。然而让史蒂芬伯格感到些许意外的是,眼前这些党卫军非但没有减缓追击速度,后续步兵和速度更慢的辎重部队还在拼命向前赶。

史蒂芬伯格正犹豫着是否要将派去追击苏军的那两营伞兵召回,党卫军派来联络人员就乘车抵达了镇口。

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位看起来也就三十出头的旗队长,按照党卫军与国防军的等级换算,也即是上校军衔,比史蒂芬伯格还高出一级。

致以举手礼之后,这位头戴军帽的旗队长以高傲的姿态说道:“在下是武装党卫队‘维京师’的第一参谋官瓦尔纳。贝克,受武装党卫队上将费列克斯。斯塔内尔的委托前来进行军事协调!”

史蒂芬伯格不慌不忙地整了整领口,好让对方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佩戴的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帝国空军,第2伞兵团,伦特。史蒂芬伯格!”

从对方眼神的变化来看,最高军事勋章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位旗队长用舒缓一些的口吻说:“我们计划继续向奥斯特罗文卡推进,预计中午的时候就能够发起攻城战!”

史蒂芬伯格看了看手表,“也许……你们会愿意等上一个小时,我们的两个伞兵团以及友邻步兵很快就会赶上来的!”

“不,我们等不了那么久!”贝克昂着头说,“实际上,我们一秒钟都等不了!”

史蒂芬伯格年轻的胸膛里同样跳动着一颗桀骜不驯的心,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既经受了残酷战场的锤炼,又在将星璀璨的参谋部进进出出,受到的熏陶自非常人可比。因而英俊的面孔之下,沉稳干练的行事风格已经深入骨骼,举手投足之间,大将之风隐约可见。

“贵师的及时出现解了我团之困,对此我代表整个第2伞兵团表示十二分的感谢!可是请恕我直言,旗队长阁下,奥斯特罗文卡是敌人穿透我军战线的唯一突破口,必会以重兵把守,仅以一个师的兵力突进实在有些冒然!”

“冒然?”肤色黝黑的旗队长高高挺起他那结实的胸膛,轻蔑地望向东方,“我想苏联人的想法也和中校你一样,觉得我们不会在这种形势下冒然突进,而我们偏偏不让他们如愿!”

这话说得在理,可是史蒂芬伯格依然担心维京师会陷入苏军的反包围,一旦形成那般不利局面,整个反击计划恐怕就很被动了。

贝克将视线转会到史蒂芬伯格身上,嘴角露出了狡黠的微笑:“将军说……如果伞兵部队能够随同进攻,取胜的希望自然会增大不少,但如果你们出于谨慎的考虑不跟着我们一同奔袭奥斯特罗文卡,我们也不会认为你们是懦夫!”

对于这种赤lu0裸的“挑衅”,周围的伞兵军官们大都愤愤然地看着贝克,而史蒂芬伯格冷静地将这位旗队长打量了一番,反问道:“敢于在敌军重重包围中降落的人,怎么可能是懦夫?”

“嗯哼,将军也是这么说的!”旗队长忽的翘起大拇指,“在怀特岛战役中,伞兵的表现和党卫军一样出色!”

史蒂芬伯格冷冷一笑,没有伞兵冒着巨大风险在怀特岛上夺取机场和港口,哪轮得到迪特里希的元首警卫旗队登岸。不过话说回来,在艰险万分的怀特岛战役中,元首警卫旗队的表现确实一改人们对党卫军的观念,他们的勇敢、顽强和耐力完全配得上元首的信任和褒奖。

迅速做出抉择并不难,难的是迅速做出正确的抉择。史蒂芬伯格想了想,说道:“我们刚刚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我们在后续部队赶到之前务必守住这个镇子,而我认为一个营的兵力就足以确保它短时间内不被敌人夺回去!可是,另一件事情让我感到为难——我们的士兵从午夜开始连续跋涉,又经过了后半夜的激战,体力消耗很大,而从这里前去奥斯特罗文卡还有十几公里,所以……”

年轻的党卫军参谋官盯着史蒂芬伯格考虑了片刻,“我们的车辆和油料虽然不多,但换取两个精锐伞兵营的支持还是非常划算的!这,应该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友军之间的合作岂是买卖?”史蒂芬伯格说这话的时候毫无生气的意思,他背着手望向东方,“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国防军和党卫军本来就应当协力合作,不是么?”

淬炼,大浪滔天我独航第24章“维京”风暴下

“嘿,我还以为他们是不需要休息的呢!”

坐在橄榄绿色涂装的苏军嘎斯卡车上,戴着圆框眼镜的德国伞兵军官乔斯。罗德里希上尉以戏谑的口吻调侃着路旁暂时休整的党卫军步兵。

初夏时节,空气中还觉察不到几分炎热,但经过了长途跋涉,这些士兵摘了钢盔,敞着领口、挽着袖子坐在路边,每个人都在抓紧这难得的闲暇恢复体力,一些马匹和它们牵引的大炮也停在路旁,人、畜的疲倦与仍在前行中的车辆形成了鲜明对比。

摘下了军帽的史蒂芬伯格,任凭阳光和风打理自己的满头金发,这位年轻的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满不在乎地说:“就外在而言,我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在1938年以前,制服是区分党卫队和国防军的最佳标识。对于党卫队士兵而言,传统的黑色制服固然酷劲十足,却不利于他们在战场上隐蔽自己。出于对局势发展的深远考虑,党卫队高层选择了在战争爆发前一年全面换装。等到真正踏上战场时,武装党卫队和国防军的士兵已经很难从较远距离上明确辨别!

“可我总觉得他们是非常狂暴和嗜血的一群人!”乔斯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国防军军官的观点,在这些接受了正规军事教育的职业军人看来,战争可不是靠蛮力就能够取胜的。

目光越过仅有半米高的车厢板,史蒂芬伯格看着渐渐远去的景物,发自内心地感慨道:“你是没有参加过怀特岛之战,在四面环海的角斗场上,战斗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我们往往在很近的距离向敌人射击,到了晚上,敌人有时候就在你身后那堵墙休息……在那种环境和氛围,狂暴和嗜血的同伴反而会让你感到心安!这听起来很难理解,可事实确实如此!”

这番话令年轻而文弱的伞兵参谋官陷入了思索,作为不列颠战役的敲门砖,怀特岛战役不仅成就了德军空降部队的英名,也让党卫军跳出了“战役预备队”的角色,坚韧意志和犀利战力迅速为他们的金字招牌。

初夏少雨的天气利于行军作战,只是这波兰东部的道路却在双方车辆的碾压下显得坑洼不平,传统结构的卡车在这样的地形上不仅速度加不上去,车厢里也摇晃得十分厉害。好在这些伞兵们都是经过了飞行磨砺的主,晕车这个词早已从他们的字典上消失了。

先前溃退而去的苏军甚至来不及破坏沿路的交通设施,跨越溪流的几座小桥虽然不能承载德军三号、四号坦克,却大大方便了轮式车辆。天空中,一队队Bf…109以常见的四机编队呼啸而过,它们的出现总能够让德军地面战斗部队军心振奋——1941年是这场战争无可争议的关键之年,经过了两年的酝酿,这一年的战场上涌现出了一批新锐的作战飞机,德军的Fw190、苏军的拉格…3和雅克…1等都是在这一年服役并且参战的。值得一提的是,日后威名远扬的P…51“野马”也在这年悄然服役,只不过第一个使用者不是美国陆航或者海航,而是处境窘迫的英国流亡政府。在国王乔治六世和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他们正在加拿大重新整备军队,并努力突破德军的海上封锁向仍在坚持战斗的苏格兰高地运送物资。

为了避免己方飞机的误炸,伞兵们在缴获的苏军卡车上铺了醒目的德军战旗。这些样式老旧的嘎斯军卡用起来并不比德国自产的奔驰卡车、征用的法国雷诺卡车差,加满一箱燃料,它们照样能够拖着数吨重货跑上百多公里。当然了,前提是不被战场上种类繁多的武器盯上!

一路颠簸,一路前行,来自战场的枪炮声、爆炸声远远听着还有些韵律,愈是靠近,这些声音愈是显得杂乱无章。当奥斯特罗文卡郊外的工厂水塔已经遥遥在望时,前方的道路终于再也无法安全通行了。伞兵军官们飞快地跳下了不具备任何防护能力的卡车,跑进旁边那条浅浅的战壕——挖掘者显然还没有完成预定工程量就匆匆离开了,简单的掩体根本无法抵御密集炮火的侵袭,但暂时用来充当攻击出发阵地还是能够胜任的。除了先期抵达的党卫军官兵,这里还能够看到不少戴着短沿头盔的伞兵战斗人员,他们各自将身体隐藏在战壕之中,只从战壕边缘的灰黑色土垛上冒出半个头,满怀期待地眺望着前方。

视线中,灰色的坦克和装甲车正碾过略显松软的田野向城区推进,千余名德国步兵低着头、躬着腰,以散兵进攻队形跟随装甲部队前行。由于师属炮兵大多数的火炮辎重还在后头,眼下为这些德军战斗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是数量有限的突击炮和一些利用车辆拖曳的榴弹炮,以至于战场上更多的炮火来自于苏军一方。

“敌人看样子已经部署好了防御,这样的进攻……”看着前方的战场,史蒂芬伯格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虽说德军自从5月中下旬以来已经处于战略反击的有利局面,但那支曾经在西线战场光芒万丈的装甲雄师,在苏军面前不论规模还是战力都还落于相对下风,纵然是装备上颇受重视的党卫军部队,若是在一场战斗中损失大量战车,想要恢复实力恐怕也要很长一段时间!

周围的党卫军官兵全然没有理会这位空军同僚的忧虑,他们全神贯注于前方的战场——尽管身处敌人枪炮射程之外,但他们的命运和率先出击的伙伴们却是紧紧相连的。

在这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苏军依托城区所构筑的防线毫无隐蔽性可言,灰色涂装的德军坦克一面推进、一面开火,步兵们亦在交替掩护着攻击前进,战斗所产生的硝烟尘埃团绕在战场上空,虽达不到遮天蔽日之势,可灰蒙蒙一片也让人心头笼罩着一种无形的压抑。

在派下属去与党卫军指挥人员联络之后,史蒂芬伯格密切关注着苏军防御火力的配置以及它们对德军进攻部队的杀伤状况,脑中快速演算夺取这处阵地所要付出的代价。等到乔斯提醒自己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周围的党卫军官兵们正起身离开战壕,只见传令官在人群中往来奔跑,传递着来自上级的进攻号令。不远处,原本正向苏军阵地实施炮击的三号突击炮转向朝这边驶来,它们带起了飞扬的尘土,像是要为这些步兵提供烟幕掩护似的。

“这就派第二攻击梯队上去了?”史蒂芬伯格一脸茫然地环视四周,这些党卫军士兵一面前行,一面与同伴们拉开距离,从而形成避弹效果较好的散兵队列。不多会儿,战壕中就只剩下头戴短沿头盔的伞兵。粗略数去,人数约有400,虽不及党卫军第二梯队的四分之一,却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面对下属们投来的纠结目光,史蒂芬伯格只能在口中抱怨前去联络党卫军指挥部的几名军官。犹豫之间,党卫军士兵们已经迈开步子进入战场,他们前方是潇洒转向的三号突击炮,在行进途中,又有十多辆刚刚抵达的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加入了这支攻击部队。远远看去,灰色的浪潮正义无反顾地拍向那看似坚硬的堤坝!

从后方上来的第三批党卫军士兵都已经进入战壕,前去联络的两名伞兵军官终于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名约莫在三十五、六岁的党卫军少校。

“长官!”党卫军少校敬礼道,“我奉斯塔内尔将军之命向您传话:殷切期望伞兵部队与我们并肩作战,全力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

“就这样?”史蒂芬伯格一脸愕然地看着这位比自己还高出半个头的少校。

“是的!”少校一脸坚毅地回答说,“没有其他的了!”

嘶……

史蒂芬伯格倒吸了一口冷气,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搭乘党卫军运输车辆以及利用缴获的苏军汽车赶来的伞兵至少有一个连的规模,这意味着一个营的兵力可以随时投入进攻。等他重新将目光投向正前方的战场,作为第二梯队发起冲锋的党卫军部队已经越过了战场中央,苏军发射的炮弹时不时落在队列之中,不断有人倒下,但周围的人丝毫没有放缓速度。至于率先投入共计的那些党卫军战车和士兵,此时已然推进到城区当中。

前来进行联络的党卫军少校既不催促、也不离开,还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党卫军的传令官们又开始在战壕附近来回奔跑,眼看着周围的党卫军步兵陆续爬出战壕,史蒂芬伯格咬了咬牙,喊道:“第2伞兵团……进攻!”

热血沸腾的伞兵们无不从命,尤其是那些先前抵达的,更是迫不及待地拎着武器爬出战壕。这一次,最后几辆装甲车也加入到了进攻队列当中,而当史蒂芬伯格和同伴们一起向前快步小跑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汹涌的浪潮,分明是一场气势磅礴的风暴……

淬炼,大浪滔天我独航第25章外定内乱

有人说,战争是科技进步的强力催化剂,是各种实用发明诞生的温床。因为交战各方都希望掌握凌驾于对手之上的技术,而大量人力和资源的投入,亦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天才们提供了和平时期难以寻觅的优厚条件。

坐在库麦斯道夫试验场的贵宾席上,罗根双手合拢,两支大拇指清不经意地轮转着。他上一次来到这里还得追溯到三个月前,当时克虏伯、戴姆勒…奔驰、亨舍尔进行了空军“35吨空降坦克”第一次样车展示,虽说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可毕竟为这个当时争议颇多的项目铺上了一块坚硬的基石。三个月过去了,苏军装甲洪流的冲击,尤其是T…34和KV…1、KV…2的惊人表现,让那些一直沉浸在旧荣誉中的德军将领、专家们如梦初醒,仓促之间开发一款全新的坦克,怎么比得过一个已经进入样车试验阶段的项目?

冷僻的“35吨空降坦克”变成了香馍馍,这点完全在罗根的预料当中。在东线全体将士的努力下,苏军的新一轮攻势短短两天就被完全遏制住,在奥斯特罗文卡和卢布林,德军卓有成效的反击也沉重打击了苏军官兵的士气。带着初战告捷的好心情,德国军事决策委员会主席、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和陆空军的一干高级将领亲临试验场,就连海军方面也派了参谋长赫尔莫斯。海耶前来。这可让三家老牌军火公司的管理者们喜出望外,他们尽情谄媚、巴结着,反而将这整个项目的发起者和决策者遗忘在一旁。

商人的本性,罗根无意计较,他与空降兵总监斯图登特坐在一起,两人默默地注视着正在进行试验准备的样车。按照往常的规律,一款坦克从设计到服役需要经过至少两年的试验和改进,但苏军的突然入侵令一度放缓了运行速度的德国战争机器重新全速运转起来,即便在苏军空袭不断、元首遇刺身亡的情况下,军工生产和研发也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作为一个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奇迹的奇迹,三家军火公司的改进样车都超前完成了!

阳光下,三辆全新的样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