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二攻也要娶男后-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头行动,各发所长。
  正是因为如此,律国的冯将军在退兵的时候,才会在宋国的云溪河畔遇到的劲敌。而且、宋国早日被律国占领的地方竟然也有人组织着一支支的反抗军队。
  将忌骄纵,军讳近利!
  冯氏这次当真是结结实实在河东顾家吃了一个哑巴亏,也至此知道了,六国闻名高门士族,并非浪得虚名!
  凌衍和上音两个人一起赶到了宋国铭城的宋王宫中,眼下战乱,宋王闭门不出,宫人都各自四散逃命去了,而禁卫也已经去了顾家跟着打了律军。上音和凌衍走了很久,到了东明殿,推开了东明殿的大门,却看着殿内到处散落着画卷,烛火灰暗,却看不到人。
  “顾君依旧无情。”一个疲倦的声音响了起来,凌衍和上音回头,却看见了一个黄袍人、披头散发,一手拿着一卷画卷,一手提着一盏宫灯,淡淡的叹了一句。
  原来这就是宋王。
  六国第一痴情的君主,为了顾宁杭愿意和生父断绝关系、落得了如今的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大王是预备让宋国百姓,来承大王这份重情吗?”上音问。
  “顾君知道,“宋王萧子才笑,“本王不讲求什么天下大道。只愿我宋国偏安一隅,不论河山大计。风花雪月风流,在顾君眼里,都不比励精图治、文韬武略。顾君心里,只有无情江山。”
  上音答:“大王有心。”
  宋王却看着东明殿的一切,笑了:“东明殿一切如旧,可惜,人却不再是当年的人了。”
  送完萧子才手执了宫灯,逐渐将东明殿中的烛火一次点燃。大殿通明起来的瞬间,无论是凌衍还是上音,都不住低低地“啊”了一声,然后蹙眉看着站在他们前面的宋王。
  凌衍叹:“卧槽你也是个痴情种啊。”
  上音挑眉:“大王几日罢朝,只为了这个?”
  听着上音问,宋王笑了,他指着自己面前的那副画:“寡人在画尘湖、画青山,只是可惜了,这些美景寡人终归是看不到了——”
  凌衍和上音怎么能不惊讶:
  东明殿整个大殿之中,全部都是画、一幅又一副宋王画的画,画上没有旁人,只有一个白衣策马的少年,在尘湖结冰的冰面上踏冰而行,他前面则是晋国之内覆雪的青山。
  青山覆雪、尘湖踏冰。
  乃是六国之中难得一见的美景,而那个白衣的少年,是宋王此生唯一的美景。
  十日内,
  宋国河山沦陷、百姓流离失所。
  身为宋王,却罔顾子民,只是把自己关在东明殿之中,静静地作画,画的是他这一生最爱的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人。
  画的,是他最爱的人、最爱的风景、是萧子才希望的、那样的顾宁杭。
  上音看着宋王,再看着那一整个东明殿的画卷,良久无言。
  萧子才苦笑:“两年前,能与公子聊风花雪月美景,是寡人子最幸运的事,却也是寡人这辈子最不幸的事。”
  大殿之中一时间沉默,萧子才话已经说尽,只剩下满心的悲伤和心死。
  凌衍因为宋王萧子才的痴情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而,
  上音最终淡淡地开口了:“大王到底是君,君王无道、百姓刍狗!”
  萧子才这次当真是笑不出来了,只问:“顾君,你可知道,皇亲之中,寡人最看重谁?”
  “谁?”
  “不,我却最敬萧长彬。”萧子才道。
  “亡国之君,有何可赞?”上音挑眉。
  萧子才却忽然笑着看着凌衍和上音、说了一句:“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说完此句,话尽、缘散。
  宋王将上音和凌衍推出了东明殿,还没有等上音和凌衍阻拦,宋王打翻烛台、任凭烛火在大殿之中焚烧起来!没有顾宁杭的宋国,要来何用?宋王心死、自然不再想着什么励精图治。上音用内劲扫开了东明殿的大门,然而宋王早就准备了桐油,在打翻的烛台的时候,宋王就没有想着要活下去——
  大火燃烧起来,上音和凌衍进不去,找水来救火也已然来不及。
  上音看着宋王那样*而死,心里不知如何滋味,只是讷讷地对着凌衍说了一句:“宋国……救不成了……”
  凌衍一愣,下意识就将上音搂在了怀里,救宋国需要宋王和梁国的援助。就算梁国能够派兵来,又能如何——宋王已死,宋国,救下来也是白救。
  宋王*而亡,
  可是宋*队却没有像是冯将军所预想的那样溃败到不堪一击,那些宋国士兵个个像是不要命了一般,纷纷冲上来誓死要与律*队决一死战。
  而,
  顾家剩下的顾三、顾四和几个将军,在宋王死了之后,更是像是疯了一样,刀枪棍棒砍在身上像是没有砍一般。
  律国的军队自从与宋国开战以来,
  从来没有遇见这样的顽强的反抗,就算是将宋国的军队慢慢蚕食殆尽、进入了铭城内部的时候,更是没有想到宋国的百姓也是一个个拿起武器反抗,冯将军不得不下令除了律国的军人,凡是宋人,一缕斩杀、一个活口也不留。
  最后,
  倒也坐实了律*队,一定要在宋国铭城屠戮的扬言。

  ☆、第一章 坑团

  陈国灭亡之后,宋国成为了继陈国灭亡之后第二个为律国所灭的国家。
  六国之中,
  晋国和燕国乃是律王的属国,本不作数。如今六分的天下,现在已经变成了律、梁对立。
  梁国能在六国之中和律国抗衡的原因,不外乎梁王拥有实力雄厚的军队,梁王拥有郗将军和萧顺之,能文能武。
  宋灭,
  律军在宋国都城铭城屠城,铭城之中的公卿大家,自然是被律*队从家中拖出来,纷纷送到城头斩首。铭城的城楼之上都为鲜血染红,就算是初春下着的大雨,也冲洗不散那浓浓的血腥。
  许是因为做下这等暴行,
  冯将军命手下的亲信,将公卿富贵之家、高门士族之家的宅院尽数焚毁,大火点燃起来,在铭城上空烧得黑烟滚滚,城中百姓惨叫不断,真是人间炼狱再临。
  直到宋国灭亡的时候,
  六国之人才知道,宋国的河东顾家是何等的傲骨铮铮。顾家三位公子战死铭城城头,长子为冯将军活剐致死,也没有透露一个字家中父老的藏身之处。
  直到宋国灭亡的时候,
  宋人才知道,那日城下,不仅仅有冯将军,更有律王亲征。萧鸾放心地将朝政丢给御史中丞沈懿,亲征宋国,自然是非要取下宋国不可!
  国灭,
  家、自然也会亡。
  河东顾家的宅院被点燃的当日,宋国百姓哭声恸天:
  送的是顾家一门忠烈、哀的是宋王一念之差,却要河东顾家——好好的百年高门为他陪葬。
  宋灭后,律王发了帖给了剩下的三国主君——其实不过就是为了给梁王示威,道明了律宋之间的事端之后,便也只留下了一座火光死起的死城。
  至此,
  永嘉之乱之后建立的六国,变成了四国。律国的疆域扩展至西北地,直接与梁国接壤。
  宋国旧地与梁国之间只隔着一座祭龙山,
  翻过了祭龙山,就可以从宋国故地直接取道梁国,而梁国最近的一座城池就是建邺。
  三月的建邺,飘飞着一个城池的柳絮,绿鹅尚未浮出水面,却已然有雏燕在房檐下叽喳。城郊那一片桃花已经盛放,红得艳丽,迎着春…色,竟然是远山眉黛,城池如胭,碧波潭上,几率烟波,脆声清桨,兰舟已发。
  建邺的官道上:
  那是一匹雪白色的骏马,分不出是产于南地还是北地,毛色纯正,断不是南方一般富贵人家能骑得起的,自从那司马家得了天下,拓跋氏侵了中原,时逢乱世。
  那骑马的青年,已经过了及冠的年纪,宽袍缓袖,腰间带子嵌的紫玉金绣,一身铠甲、披着大红的袍子,他身后跟着的黑色骏马上则是一个蓝袍长发的少年公子,那公子长得十分出众,加之怀中抱着个周岁左右的孩子,颇为惹眼。
  在他们身侧有一老一少两人随行,年长者已届不惑之年,年幼者倘十一二岁上下,二人一前一后,骑着两匹棕色马匹,在这狭窄的官道上,他们是那几个稀少的行者。
  四人脸上,皆是匆匆神色,此去建邺还有十里多路。
  这四个人,正是凌衍、上音,范云和陈庆之。
  对,
  在上音怀里还抱着顾留音。
  宋国国灭,河东顾家一门高门陨落。顾宰相的八个子女,六个惨死在了铭城之中。唯有早年离家出走的六女顾雪岚和因为逃婚下落不明的七子顾宁杭,是顾家剩下来的唯一的血脉。
  看着河东顾家的惨状,凌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上音胡闹。待在上音身边的时候,也非常安静,不说混账话,也不对上音动手动脚。只是每到了深夜里面,凌衍就会紧紧地搂着上音,无论上音是不是拒绝。
  上音明白,凌衍是在用行动安慰自己,让他看开想通。
  然而,
  当第二日,上音给全部沉浸在了悲痛气氛之中的山寨诸人说出了那句“我没事”的时候,寨中就算是平日里神经最大条的萧琛都苦了一张脸劝他:“顾公子,你若是难过,还是发泄出来的好,你这样憋着也不是个办法。”
  寨中所有人更是一场赞同地点头。
  上音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人,一时间也不好解释,只能默认。不过,上音却想着的是另外的事情,愁眉不展地想了几日之后。
  上音就去找凌衍和范云了,当时凌衍、范云正在和郗微、萧琛讨论着日后要预备如何的打算。正好上音进去,上音直接就对凌衍说:“凌衍,你既然想着要统一六国天下,现在只剩下了梁国和律国。两个国家之间,你必须得选一个。”
  “我自然是选梁国!”凌衍很快就回答,律国灭了你全家,我怎么能选。
  “如此,眼下还有一件事情你要预备好去办。”
  “什么事?”凌衍问。
  “招兵买马。”上音面无表情地回答,以前师傅逼着上音读了很多兵家兵书,在鸾凤阁,上音记得有一处较高的塔楼,楼中尽数是师傅收藏的书籍,那会儿师傅逼着他读了不少,眼下,正好就是好时机。
  “顾公子,你……”范云担忧的看着上音,“你没事吗?这些事情,以后再计算也不迟啊?你还是不要太难过了,节哀顺变。况且,令姊不是尚在人世吗?”
  上音摇摇头,也不接范云的话题:“眼下,律军行此暴行,已经犯了众怒。正如陈胜吴广起义,律国在陈国的监国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而律军又在宋国铭城屠城十日、焚烧宋国都城。如此做法,只会让宋国和陈国的亡民心存怨恨,而凌衍,此时,也正好是你的机会。”
  凌衍听着,看着上音,想了一会儿,凌衍点点头:“我明白了。”
  “凌衍?”萧琛也奇怪地看着凌衍,“你难道不担心顾公子么,怎么还和他讨论这些?!”
  凌衍却示意萧琛闭嘴,他严肃地点点头,回想着以前语文课上学来的各种知识,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还需要一个假托,《水浒传》里面的入云龙公孙胜和智多星吴用两个人想着要成事,也需要埋一块碑。
  古人迷…信,凌衍也觉得应该假托点什么,可是他到底是说自己是谁的转世比较好呢?还是说自己是什么真命天子比较好?
  想了一会儿也想不出来,凌衍还是开口说道:“如此,老二你也留意着。见到了陈宋梁国的流民也就招揽来,我们山寨里面也留得下这么多人来。”
  萧琛点点头,还是有点担心上音。
  上音见凌衍听了自己的话,然后继续说道:“暗中招兵买马,而且凌衍,你也不能永远在山寨之中做土匪,你要成事,需要兵马,自然也需要人手。”
  “对,我要搞个招聘多找几个人来!和我一起干!”凌衍想着的是让人去发传单。
  可是,
  上音却打断了凌衍的意淫:“六国之中,有一个人你一定要去结交。这个人招揽天下名士,在六国之中都有名。不仅仅是六国,在江湖上他也是有美名的。你直接认识他,通过他再找到你想要的人,要比你自己直接去找来得容易多了。”
  “卧槽是谁、这么牛逼?”凌衍问。
  “竟陵王,”上音说着,看了范云一眼——谁不知道范云是竟陵王座首上宾,“竟陵王美名在外,你若是找他,必然要容易得多。”
  凌衍听了,更是大为赞好!
  上音想得比他想的要周到多了,直接借了他人的人脉,这比直接自己去扩展要容易多了。看来若是换在了现代,让顾宁杭来高管理,一定也是一个人才。
  所以,
  凌衍转头看着范云说:“范先生,你看这个办法怎么样?”
  范云思虑了一会儿,点点头,没有异议:“范云愿意为凌衍你引荐,王爷他仰慕天下名士。凌衍你有才有本事,王爷应该很欢迎。而且,顾公子盛名在外,王爷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只是眼下……”
  “那么,就这么说定了!”凌衍打断了范云的话,然后就将上音推出去,“宁杭,你先回去休息,明天我要带着你、范先生一起去我义父家一趟,义父说有事要找我们来着。”
  上音点点头去了。
  等,
  上音走远了,范云和萧琛才异口同声的问:“你方才为何不担心顾公子,反而陪他计算这些?”
  “宁杭这是报仇心切,”凌衍高深莫测地解释,“帮我,就可以早点向律王报仇。恩,没错,就是这样!这叫化悲愤为动力,所以,我当然要顺着他的话说下去!我可不能让宁杭丢脸!”
  范云和萧琛互相看了一眼,深以为然——果然最了解顾公子的人还是少爷。
  虽然,
  明显凌衍是不知道上音是重生过来的状况,这就是个误会。
  不过,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凌衍会带着范云和上音往建邺赶去了——建邺这个地方在梁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建邺是梁宋之间重要的关隘。
  还是因为,
  建邺,乃是梁国贤相萧顺之的家乡,萧顺之被封为临湘县侯的侯府,就是建在了建邺。平日里,萧顺之虽然在梁国都城羽都待的日子更多些,但是,却也会在建邺常住。
  所以,
  这次凌衍带着上音回到的是梁国的建邺。

  ☆、第二章 疑窦

  临湘侯府在建邺城中偏南的位置,琴川水道分在梁国的分支被叫做烟波江。在建邺正好可以看见烟波江绕城而过,建邺城不大,临湘侯府青黑色屋瓦,浅白泛黄围墙。凌衍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是摔在了临湘侯府,而那个时候凌衍运气好,萧顺之正好在临湘侯府之中。
  所以,凌衍才会认了萧顺之为义父。
  凌衍看了上音一眼,上音没有任何表情——过了这么几日来,凌衍不知道上音是当真不伤心,还是已经伤心过了,哀莫大于心死。
  凌衍选择不问,上音愿意和他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他说。
  “到了,”凌衍说着,翻身跳下马来,将双手伸向了上音,“来,我接着你。”
  “不用。”上音自己抱着顾留音,迅速地翻身下马,动作利落。
  “嘤——”凌衍小小地郁闷了一下,他的意中人一点都不萌。
  “三少爷。”门口的家人纷纷施礼。
  “三少爷,范先生——”一个老人走出来,对着凌衍和范云拜,然后看见了上音,老人疑惑地看着上音,问:“这位是——”
  “他是顾宁杭,我的朋友,”凌衍解释,“宁杭,这是侯府的老管家。”
  “原来是顾七公子,久仰久仰,今日一见,公子果然名不虚传!”老管家拱手,对着上音施了大礼。
  上音也还礼。
  管家也就引着凌衍、上音一同去见萧顺之,范云并没有同去,陈庆之要留下来整理他们带来的东西,所以一路上也就只有凌衍和上音两个人,对,还要加上顾留音这个还不太会说话的小鬼。
  临湘侯府不算很大,
  萧顺之为人谦和恭敬,更是讲究节俭,为官清廉在萧顺之看来最是重要,所以临湘侯府虽然是侯府——算是梁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可是却还是简朴的不过像是一个较大的宅子。比起河东顾家来说,简直是不算什么。
  所以一路上,凌衍和管家两个人交替着,也给上音说了不多不少的关于萧顺之的事情:
  早些年,
  萧顺之为梁王军中的军师,与郗将军一起,助梁王在出了北地,打下了梁国江山,更是将北狄给拦在了漠北之外。
  六国有传言,梁王曾经多次对人说:“非此翁,吾徒无以致今日。”
  然则,
  萧顺之外显清和,内实英气,连律国创立了先天大阵的沈胤都忌惮他的才华,拜位丞相,更得临湘县侯的封号。
  萧顺之有两妻一妾,正妻沈氏出自律国南阳沈家。在六国尚未分立之前,南阳沈家乃是厉朝大姓,且不说那个想出了律军先天大阵的沈胤,就说在竟陵王西邸之中那个名扬天下的文豪沈约,就足够可以证明了沈家一门的豪奢。
  若说河东顾家乃是宋国第一高门望族,
  那么,
  在南阳沈家面前,顾家也左不过只是一个小门小户而已。能娶到沈家的夫人,可见当时萧顺之少年得意、才华横溢,萧顺之的长子就是沈氏所出。
  然而,那个孩子姓沈不姓萧。
  “我大哥,本该是义父的嫡长子,”凌衍挠了挠头给上音继续说,“厉顺宗元康年间,义父追随那时不过只是厉朝梁王爷的萧赜,随梁王入了羽都。家中亲眷却都留在了镜都、也就是律国境内。”
  战乱之中本来也不能带着家眷上战场,上音明白。
  “于是义父写下休书,寄与发妻沈氏。想着天下尚未统一,何来心思去谋什么小家、却没有料到沈氏当时已经怀孕,见信之后受刺激早产。而这个早产的孩子,就是我大哥沈懿。”
  “沈懿?”上音忍不住回问,“律国现在的御史中丞沈懿?”
  凌衍点点头。
  乱世之中,本来这种家破人亡、破镜难以重圆的故事很多。
  夫妻分离、骨肉四散的例子比比皆是。
  然而,
  一切太凑巧,正好沈氏难产过世的时候,却是萧顺之在梁国拜相、迎娶了现在的相爷夫人的时候。
  那时,
  六国战乱,律国和梁国交恶,沈家将休书退回、并希望萧顺之到沈家带走这个孩子的时候,相爷夫人也就已经诞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