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受尽磨难,民不聊生,水深火热,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国势衰落。
在朝政腐败和天灾的双重压迫之下,叛乱有了广大的市场,张角煽动百姓,发动志在改朝换代的“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在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面前,帝国军队闻风丧胆,不堪一击,从此天下大乱。
各地豪强地主武装乘机扩大势力,强占地盘,争相割据,“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公孙度占据辽东;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曹操占据兖州;孙策占据江东;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张鲁占据汉中;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张绣占据宛。
而后董卓入朝乱政,废少帝,立献帝,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唯恐天下不乱,招致群雄联合讨伐。
袁绍、曹操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
汉末三国历史的长河至此拉开了序幕。。。。。。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奋武将军曹操十八路诸侯,开始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此城头变幻大王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刀兵四起,诸侯混战,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堂堂大汉帝国变成了人间地狱。
帝国边陲的鲜卑、乌桓、南匈奴、高句丽,内部的羌氐、南蛮、百越等少数民族纷起叛乱,侵凌边界,抢夺财物,劫掠人口,边患甚烈,内乱频繁。
桓、灵时,鲜卑称兵十万,成为帝国心腹大患。后来由于内部争斗,对帝国的侵犯有所减弱。曹操时代,鲜卑分裂成三个军事力量。步度根拥数万之众,据云中、雁门一带;轲比能拥十万余骑,据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素利、弥加等小集团分布在辽西、渔阳一带。
匈奴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指南匈奴,势力雄厚时,曾经控制鲜卑、乌桓,严重威胁着汉帝国的安全。灵帝时,南匈奴大乱,单于羌渠被杀,所立须卜骨单于不久也死。
乌桓雄据北方,不断参与汉末的军阀争斗,曹操、公孙康、袁绍都曾利用乌桓、鲜卑攻击对方,控制东北。
羌氐,西南部的羌人部落众多,分布很广,并往往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自东汉末年以来,羌、氐主要居于凉、益二州,在汉末也参与了军阀混战。
当今天下第一大势力为北方雄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
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迎回汉献帝,把持朝政。对不服从帝国命令的地方诸侯,以皇帝的名义奉旨出征,铲除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马腾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名义上的帝国丞相曹操,继续挟天子以令不臣,打着皇帝的名号继续征讨其他割据势力,横扫群雄,一统北方,成为东汉帝国北方政权事实上的实际统治者。
依靠曹操的雄起,帝国一度再次闪耀着最后的光荣,虽然已是回光返照的落日余晖!
在这个层面来讲,虽然最后他的儿子曹丕篡汉为帝,但曹操始终名义上还是汉臣,帝国政府的首脑—丞相!
虽然此时的东汉帝国已成为一个空有其表的壳,面子和名字还是大汉,里面早被曹魏所取代。但曹操一直到死都在坚持自己一生的执着,尽力延续着帝国“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无上尊严和荣光。
在这一点上,曹操绝对是有大功于国的!
曹操内战内行,外战不外行。镇压群雄安内以后,就着手对外用兵攘外。他以雷霆万钧的军事实力镇压,和安抚、离间和控制的怀柔政策,对危害较大的诸胡进行有效的统治。
对鲜卑采取安抚、离间怀柔政策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设鲜卑校尉以管理之。曹操定幽州后,离间鲜卑三部相互攻伐,以夷制夷。
对军事实力较强的南匈奴、羌氐、高句丽,以军事打击为主,安抚、离间怀柔政策为辅。
在黄巾起义时,曹操率军在陈留给予与白波军、黑山军联合的于扶罗匈奴军以致命打击。
建安七年,曹操攻匈奴于扶罗弟呼厨泉单于,使之归附。从此扭转了“胡骑在界,张雄跋扈”的被动局面。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每部以其贵族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便监督。单于呼厨泉被曹操留于邺为质。
建安十八年,曹操因杨千万、阿贵与马超联合反抗,派夏侯渊灭阿贵。遣徐晃征讨陇县诸羌氐人。
对东北的夫余国、辽东安抚为主。
辽东太守公孙康,主动斩杀势穷来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被曹操封为襄平侯、左将军。夫余国也主动朝贡。
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丽屡犯辽东,曹操命令公孙康出军击之,攻破都城,焚烧邑落,高句丽王伯固子拔奇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降康。后置乐浪、带方郡(今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
公孙康开疆拓土,据境自守,自成一国,称雄辽东,威震东北亚。
对与袁绍关系十分密切的乌桓,则以闪电战军事手段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消除“三郡乌桓”对帝国北部的威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阴历五月,以乌桓接纳袁尚、袁熙为直接诱因,经过精心准备,曹操亲率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骁勇的骑兵猛将,以及郭嘉、牵招等谋士,共十余万部骑主力,虎豹骑精锐尽出,虚国远征,闪击乌桓。八月,帝国大军突然出现在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袁氏兄弟与乌桓首领蹋顿万万没想到曹军会从这里杀出,集结数万骑仓皇迎战。
白狼山之战是场遭遇战,也是场生死决战。乌桓以逸待劳,自恃兵马众多,气势汹汹地进攻曹军。面对数倍于己铺天盖地的乌桓骑兵,一些曹军面露惧色,猛将张辽主动请缨,“劝太祖战,气甚奋”。曹操纵马登上白狼山,看到乌桓军布阵无法,阵形松散,漏洞百出,心中大喜:“都是乌合之众!”当即命令张辽、张郃二人为前锋,率部冲阵。狭路相逢,勇者胜!张辽拍马直取蹋顿,斩蹋顿于马下。仓皇迎战的乌桓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
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一举平定了乌桓,占据柳城。彻底解除了乌桓的威胁,扫清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彻底统一河北。并且收编乌桓精骑,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亲爱的看官读者,此书是吾之处女作。由于缺乏经验,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第6章 盘点江山(二)()
北方烟尘既靖,曹操开始收拾西凉的马腾。赤壁之战前,曹操为了解决南征的后顾之忧,以皇帝的名义封马腾为前将军,改屯槐里,假节,封槐里侯。派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一度犹豫,但迫于压力,最终答应,来到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又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曹操对内消灭张绣、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等割据势力,收服盘踞辽东的公孙康,对外降服西北羌胡、南匈奴、漠北乌桓、三部鲜卑等,统一了帝国的北方。
扫清外在和背后的威胁后,得意忘形的曹操又带领大军征讨刘备、孙权,结果惨遭失败。
由于帝国中原和北部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国力强大,加上他在曹统区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大举屯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曹操很快恢复了元气,仍然是雄踞北方的霸主,虎视天下。
第二大势力为南方雄主孙权,盘踞江东,占尽地利。
孙权17岁从其兄孙策手中继承江东六郡基业,此后近二十年中,他利用其父、兄所收罗的以淮泗人士为核心的文士和武装,不仅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而且据有荆州及交州,全据江南,与北方的曹魏和西边的蜀汉鼎足对峙。
初期,孙权曾严厉惩罚不合作的江东大族人士,后来为了实现保据江东的政治目的,又竭力加以拉拢、利用,随着淮、泗人士的自然减少,江东大族人士逐渐在孙氏政权中取得主导地位,孙氏政权也最终稳定下来。
孙吴虽据有长江以南广阔地区,但当时只有浙东平原及长江中游平原经济相对繁荣,广大江南腹地还有待开发。为了增强与魏、蜀对抗的势力,孙权集中兵力镇压山越人的反抗,以补充兵员及劳力,在长江沿线大兴屯田,鼓励农耕。
孙权又收复盘踞交趾岭南的士燮,统治逐渐稳固,虎踞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时时觊觎荆州。
刘璋虽然暗弱,但占据着偌大的益州,为了抵抗汉中五斗米道张鲁的入侵,热情地邀请宗亲刘备入川御敌。不过迟早为父亲刘备取而代之。
最可怜的是父亲刘备,既无天时,也无地利。虽然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但是一辈子奔波流浪,艰难困苦。涿郡起兵,大破黄巾;鞭打邮督,投奔公孙;数有战功,治事平原竭;解难陶谦,三让徐州;抗拒袁术,青梅煮酒;受诏衣带,斩杀车胄;往依袁绍,鏖战官渡;投奔刘表,屯军新野;大施恩德,广布仁义;联合孙权,赤壁败曹。
他一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终于打赢了强大的曹操,获得了喘息之机。几经曲折,才得到荆州栖身,还要时时提防小舅子。年近半百,还要亲自出马西川,寻找机会。仁义满天下,地盘却最小。
蜀汉在历史上理想最好道德最高,却衰落最早灭亡最快,最为悲壮。
每每想到这,阿斗的心中就充满了悲愤和不甘。现在自己就是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蝴蝶,如何帮助父亲刘备,去实现拯救万民、中兴汉室,也是自己的美好理想呢?
阿斗想,父亲刘备要成为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一方雄主,继而统一天下,今后的方略,天时方面要待机而动,也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的“待天下有变”,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夺回天时。在此之前,必须忍辱负重,切不可急功近利,行逆天之举。
地利方面,则是伺机占领益州,夺取汉中,平定南中,经略西凉,攻占西域,进行重点经营。固守各地与曹魏交界的关隘,逐步把荆州的人力财力资源集中到益州。
人和方面,就是广树恩德,大招英才,招降纳叛,休养生息,发展人口,富国强兵,积蓄力量,建设一支以战养战的十万铁骑和数十万铁血步兵,建起强大的抗曹统一战线。
对雄才大略的曹操,阿斗准备利用其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存在弊端和漏洞,以及曹操与匈奴、乌桓、鲜卑、羌氐、公孙渊、孙权等的矛盾,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分化、瓦解、打击,威逼、利诱、拉拢、联合、团结一切反曹势力,建立反曹统一战线。结好羌氐,征服匈奴、鲜卑、乌桓、南蛮,把帝国边陲的鱼耕、游牧民族统统纳入刘汉的势力范围。从北方、西方、南方三面共击曹魏,施加强大持续的军事压力,而后与孙吴逐鹿天下。
对虚伪诡异的孙权,阿斗准备利用孙权的蓬勃野心,抛出诱饵,与东吴约定平分天下,激起其与曹魏的利益之争。采取威逼、利诱、分化、瓦解等手段,挑起孙权与江东世家大族、山越、武陵蛮等的矛盾,以及交州的矛盾。把孙权绑在反曹的战车上,逐步消耗削弱东吴的力量。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几件事。
第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忍常人之不能忍,做常人之不能做,拜尽名师,修文偃武,通过虫子储能、蛰伏、蛹转、蝶变各个环节,完成质变飞升,化幼小身躯为强大体魄,担当起天下重任。
第二,利用自己后世穿越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出手,力挽狂澜,保住蜀汉政权支柱的生命,富民强军,扫平魏吴。
第三,未雨绸缪,组建未来军队骨干、政权基础,积聚力量,为自己登上历史舞台做好充分准备。
看着年纪相当的小伙伴们,阿斗笑了。这些就是未来依仗的班底和本钱了,宜早不宜迟,马上行动,从小开始。
这时,阿斗看到母亲在江边发呆,就跑过来摇着面江流泪孙尚香的手道:“娘,娘,你在想什么呢?”
“是不是想外婆和舅舅啊?”他用手帮娘拭去泪水。
“斗儿好聪明,是的,我想外婆了。”孙尚香抱着阿斗伤心道。
能不想吗?长江江面不大,却如天堑般,无情地隔开了亲情。当初哥哥把自己当成政权的筹码嫁给了夫君,就是为了羁绊分离夫君的政治军事集团,进而吞并荆州。自己不顾一切力助刘备逃出生天,破坏了哥哥的好事,孙权深以为恨。
回去之日,只能是遥遥无期。地盘权势面前,亲情是多么的廉价!
无情的哥哥,心里想的都是利益和天下。在他的碧眼里,妹妹就是实现庞大野心的工具。
自己虽然一身豪气、敢于追求自己爱情,被世人称为巾帼英雄,却最终沦为哥哥与夫君斗争的政治牺牲品。想到这,孙尚香不由幽幽叹息。
“不要伤心了,斗儿以后陪娘去江东,好吗?”阿斗安慰道。
“斗儿真的懂事了。”孙尚香破涕为笑。
“娘,我想拜二叔、三叔、四叔、孔明叔,还有士元叔、文长叔、汉升伯伯他们为师,还有您和父亲,一切能者皆为吾师。”阿斗貌似憨厚的脸上,一对大眼睛乌溜溜地转来转去,天真无邪的朗声笑道。
“昨晚姜太公又在梦里告诉我,要我多多拜师,把他们的本事都学过来,帮我父亲打天下,让老百姓还有您,亲爱的娘过上好日子,报答爹和娘的养育之恩!”阿斗无比坚定大声道。
孙夫人抿嘴笑了:“人家都是拜一个师傅,你为何要拜这么多师傅?”她心里嘀咕着,以前傻乎乎的的儿子是不是变得更傻了。
“斗哥哥,斗哥哥,我们也要跟你一起拜师。”关凤闻讯,带着小朋友叽叽喳喳围了过来,其他夫人们也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对阿斗的怪异举动都感到纳闷。
看到孩子们的兴奋劲,深明大义的孙尚香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疑惑,看来不是大汉复兴有望,就是孩子得了什么毛病。
她爽朗地笑道:“好吧,好吧,等下我就找军师商量。”
见到娘答应了,阿斗十分高兴。
如果能把“得一可得天下”的智绝卧龙、谋绝凤雏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安邦治国的本事,以及天下名将们文韬武略、武功兵法、行军布阵的本领,都统统拿过来,岂不天下无敌了,三国还有更大的天下不都落在我阿斗手心!想到这,阿斗不禁嘿嘿地奸笑起来。
阿斗的计划步骤如下:拜师学艺、组建军校、结拜兄弟、成立组织、大做生意、千里救人、考察形胜、布点魏吴、兴修水利、屯兵积粮、革新体制、寓富于民、改革兵制、广招英杰、铁血强军、布武天下、一统三国、开疆拓土。
阿斗盯着翱翔在蓝天上鹰击长空的雄鸢,想到未来可以统帅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杀将夺旗,攻城掠地,平寇灭国,一统天下,一展雄才,心中瞬间涌起了无限豪情!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第7章 偶像诸葛亮()
踏青归来,换上戎装,显得英姿飒爽的孙尚香与关羽夫人胡金定、赵云夫人樊娟、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等女眷,带着一大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嘻嘻哈哈的来到了荆州府衙门口。
即将见到心目中的偶像——千古贤相、智绝诸葛亮先生,刘禅这个后世粉丝激动莫名。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理政盖世良才。诸葛亮奉行法制,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
作为一位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和一代名相,历史上号称卧龙的诸葛亮才华洋溢,能力突出。在后三国时代,在开国元勋丧失殆尽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独自撑起弱小的蜀汉政权,联吴抗魏,居功至伟。
一是战略能力突出。诸葛亮宏观视野开阔,博弈分析能力强,在《隆中对》比较准确地定位了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格局。
二是政治能力突出。诸葛亮从担任署左将军府事职务开始,对蜀汉政权的创建发展巩固、上层建筑的构建、民族问题的处理、治理系统的运转等等,都功不可没,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了“和抚”的方针。
三是内政能力突出。儒家与法家治国兼而有之,做到“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诚信公道,赏罚分明”。制定《蜀科》,依法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四是经济能力突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务农殖谷,主张“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同时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盐铁专营,发展织锦。
五是军事才能突出。擅长阵法,排兵布阵有独到之处。撰写有著名的军事著作《将苑》,善于整顿军队纪律和训练部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六是外交才能突出。在魏、蜀、吴三国之间纵横捭阖,长袖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