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庶扶着斗儿的双肩,哈哈笑道:“战国以来的侠士,无论是否墨者,都很好继承了墨家的传统。豫让在复仇的过程中严格恪守游戏规则的做法,侯赢遵守信诺的面北自戕,聂政在行刺成功后的自毁容貌,荆柯行刺虽败后依然果敢。”

    “他们或怀恩报主,或行刺暴君,或不辱使命,或为人排忧解难,或杀身成仁,真正是天下缟素,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所为,皆有‘赴火蹈刃、死不还踵’的墨家的大智大勇的献身精神,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最佳行为规范和最高道德规范。”

    刘禅心潮澎湃,频频点头,暗自感叹。

    由此观之,墨家文化和古代的侠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侠文化是墨家文化的传承和演绎,它是在墨家文化失去政治地位后的精神依托。

    正是有了侠文化才使得墨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生存,没有被历史摒弃,并在社会的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争得了发展的空间,保证了墨家文化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还可以浮出水面,为人类传统文化的繁荣继续做出贡献。

    刘禅想到这,又昂首问道:“师傅,侠与武有何渊源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武侠”一词,由此可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侠”与“武”之间可谓是“情深意切”之孪生姐妹,二者之间确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当火药还没有走进人们生活的时候,“武”很自然的就成为了强者的代名词,也就是“侠”的象征。

    徐庶凝视前方天空,目光深邃,拈须答道:“然而法家之韩非子非常反感这些文人和侠客,觉得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他强烈批判文人和侠客,在向秦王嬴政的献策书《五蠹篇》中指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是讲,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

    刘禅似有所悟道:“不过,韩非子倒是从负面点出了武侠的本义,那就是侠客以其强力仗义解救受苦受难的他人,但是从官府的视角看过去必然是违法犯禁之徒,舍此以外莫谈武侠。”

    “是的。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韩非出尔反尔,居然创建了著名的刺客组织——聚散流沙!”徐庶笑道。

    “难道,如今的易水寒、逆水寒的前身就是聚散流沙?!”赵云惊异道。

    “正是!”徐庶不容置疑,坚定道:“韩非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后来韩非为好友纵横家卫庄所救,便共同创建了聚散流沙,开展反秦活动。墨侠荆柯刺杀秦王后,后来为了纪念荆柯反抗暴秦之壮举,便改名为易逆水寒。”

357章 墨者论道(五)() 
“原来如此!”刘禅恍然大悟,话锋一转,不无嘲讽道:“然而,如今他们却变成了暴曹的帮凶,唯金是图的暗杀组织。”

    “侠之前身乃武士。夏商周‘国之大事,为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的重要任务一是祭祀先祖,二是培养可以保卫国家的武士。”徐庶继续道。

    刘禅十分认可徐庶的观点,他的思绪万千,联想翩翩。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就产生了祭祀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界的尊敬和崇拜,既然国家把“祀”与“戎”并重,可见国家把培养武士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真正武侠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国之疆土分崩离析,割据争战,自古英雄出乱世,正是这种争战纷乱的土壤造就了英雄的辈出,武侠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严格意义上说,武侠是武士的进化产物。

    为武士者,健勇而已。而为武侠,则除武艺高强之外,更具有豪迈无畏、扶危济困、惩恶扬善、重义守信、精忠报国等等品质与精神。”由此可见,武士与武侠虽有其尚武之共通点,但是二者不乏有差异之处。从其精神和思想来看,武侠更具有远大的思想抱负和卓识远见,思想的内涵也更为深邃,所以说武侠是武士历史进化的产物。

    徐庶继续道:“侠与武的结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以来,贵族传统是以‘士’行武的,当时的‘士’文武兼习。后来,由于朝廷职位的变革,‘士’也逐渐分野为文士、武士和谋士。”

    “由于战争频繁,纷争剧烈。文士、武士和谋士便被时之‘执国命者’所重,形成了普遍流行的养士之风。其中,偏重习武的武士逐渐分野成了墨侠、游侠、刺客。故而,侠乃贵族武士之孑遗。既然侠是武士的后裔,侠与武的渊源也就不言而喻,可以说所有侠都是以武著称的,他们就是武的寄托和象征。”

    刘禅恍然大悟道:“所以说,我们墨家就是以武立世,以侠救民之群体。”

    徐庶点头道:“故而,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对侠的精神作了高概念的诠释: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徐庶提高了声音,道:“春秋战国时代可算得上是侠士们行侠仗义的黄金时期。”

    “战国时,我墨家侠士朱亥武艺高强,袖中常携带四十斤大铁椎,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一椎打死晋鄙。”

    “燕太子丹利用墨侠荆柯刺杀秦王,虽因剑法不济未能行刺成功,悲壮就义,但也非绝非等闲之辈。”

    “相比荆柯而言,聂政可以称得上是侠中的高手,只用一剑就刺死了侠累,卫士会攻也奈何不了他。”

    “在春秋战国时诸如此类武艺高强之墨侠不胜枚举,这也再次印证了侠与武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韩非‘侠以武犯禁’之论断。”徐庶侃侃而谈。

    刘禅诗兴大发,情不自禁的吟诵起后世李白之大作《结客少年场行》: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壮哉!伟哉!”徐庶大赞,拔剑且唱且歌,十分兴奋。

    刘禅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他作为汉室皇族子弟,假如有朝一日扫灭孙权,覆亡曹操,天下一统,将如何对待安置师门墨家呢?这是一个必须勇于面对和严肃考虑的课题。

    果不其然,徐庶凝视刘禅,目光满是企盼和鼓励,问道:“如日后四海归一,海清河宴,斗儿将如何对待我墨家?”

    刘禅沉默了一会,郑重其事道:“太史公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故驰鹜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如我治国,对待诸子百家,我就十六个字方针,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徐庶神情凝重,背着手低头来回踱步,一字一顿地慢慢咀嚼,抬头注目远方。

    良久,徐庶转身看着刘禅,精光灼灼,满是欣喜之色,郎声长笑道:“斗儿此言实属真知灼见,乃安邦定国,长治久安之千古方略,万世良策。”

    赵云微笑点头,显然十分认可。

    “想那秦始皇祖龙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合,一匡天下。然狂妄自大,骄横无比,奢侈极欲,目空一切。禁固天下,焚书坑儒,暴力推毁六国多彩文明,无情推残天下多元化之思想,残杀法家之外诸子百家,意欲以秦国之一域而御天下。结果,倒行逆施十数年后,反被六国后人所灭。兴之也勃焉,灭之也忽焉。教训何其深刻!斗儿,此法可为万世师表!大汉必定长治久安,统御八方!”徐庶激动万分,一气呵成,慷慨激昂道。

    “叔父,实在是谬赞了!”刘禅揖手道。

    “我如当政,当总揽天下各门各派、各州郡精英人士,组成制宪会议。以墨、法、道、儒之精华思想为主,再集其他诸子百家之长,制定帝国至高无上之宪法,作为奠定大汉帝国万世之基。”刘禅严肃道。

    “对墨、法、道、儒、兵、名、纵横、书法等家,在剔除糟粕基础上,当兴办相关太学,在全国招收学子以教化,将本门精华思想发扬光大。”刘禅意气风发道。

    “那如何待我墨家!”徐庶目光耿耿有神,追问道,语气有些咄咄逼人。

    刘禅神色凝重道:“我墨家历代巨子及门徒皆出身底层,以力助底层人民与上层贵族同享权利为己任。应其众生而平等之精髓纳入宪法之中。巨子可为国家监察部部长,诸师兄弟可一分为三。”

    徐庶扬眉道:“愿闻其详!”

    刘禅道:“一、墨辨可为外交官;二、墨侠之精英者可为国家监察、警察部门人员;三,其余墨侠可为户部登记认可之登合法团体,负责协助监察、警察部门维护正义、治安、除暴安良之工作。”

358章 刘备之虑() 
徐庶面带惊奇,沉思了一下,笑道:“何谓宪法?何谓监察、警察?这些事物称谓可其新也。”

    刘禅答道:“宪者,法令也。如宪章,宪令,宪兵。又如布宪于国。《管子·立政》;宪,法也。《尔雅》;慎乃宪。《书·益稷》;万邦为宪。《诗·小雅·六月》;此君之宪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发虑宪。《礼记·学记》。秦汉没有法,只有律、令、答问、式、例。律例或律令。宪法,就是法上之法,即法之本源总纲。强调宪法的基础性,是一切法律的法律,是一切法律的基础。”

    刘禅又道:“监察,就是察看并督促及做监督工作的人。警察乃警戒监察、警惕省察之意,亦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以后,为促使各级官吏履行好职责,必须设立监察部。同时,为更好维持社会秩序,设置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也就是警察准军事力量,设立警政部统领之,各设分设警局、警署。夫警察为统治之要具,昔无今有。”

    徐庶喜形于色,扬眉展颜,拍手笑道:“斗儿,智睿忠义,开明虚怀,深明大义,深谋远虑,统筹周全,实乃亿万百姓及诸子百家之福。”

    天幕碧空如洗,月光皎洁,点辍着点点繁星。

    大汉皇叔、荆州牧、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独立城头,仰望星空,心事重重,思绪万千。

    他的心无比惆怅,思念着远在荆州的百姓、兄弟、将士、阿斗、

    心情无比愤懑之际,刘备仿佛看到曹操、孙权在天空中嘲笑自己,不由自主的拔出龙泉宝剑,刺向天空,大喊:“杀,杀,杀。。。。。。,杀尽你们这些国之大贼,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刀光剑影在月色下犹如一团白光在跳跃,透出层层杀气,煞是惊人。历经血雨腥风、战火洗礼的父亲,绝对是一个武林高手和出色的战将,后世却误以为他是个废物。

    试想历史上的刘备,起事时一无所有,如果没有两下子,何能三分天下,号称“万人敌”的关羽张飞赵云,会死心塌地至死追随,曹操孙权会千方百计地要除掉他。

    “好剑法!主公威武不减当年!”副军师中郎将庞统抚掌大笑,从城楼下走了上来。

    同来的行中护军、白毦军统领陈到也朗声赞叹:“主公好俊的剑法!只怕叔至也非主公之敌手。”

    “凤雏先生谬赞。叔至过谦。”已经大汗淋漓的刘备,收剑躬身。

    “主公折杀士元了。”庞统赶紧鞠躬还礼,“以后请主公直接称呼士元即可。”

    “好吧,士元,就依你。叔至,一起进堂叙话。”刘备高兴地拉着庞统走进了府衙大堂。

    “士元,幸得先生和张松、法正相助,我们顺利入川。往后如何筹谋,备愿闻高见。”淡淡的灯光下,刘备一边喝茶,一边微笑地看着相貌普通、敦厚老实的庞统,陈到在旁侍立。

    “有何妙计,速速道来。”刘备急忙道。

    带庞统,是出于他的名气和才智得到刘备信任,每个君主都喜欢搞平衡。赤壁胜利,夺取荆州,诸葛亮立了首功。入川如带上诸葛亮,再立功新,会功高盖主,尾大不掉。何况荆州重地新得,更须提防。另一方面,凤雏没有机会立功,会有不满。

    其他入川的人员安排,是刘备与庞统商议的方案。首先,荆州为唯一的根据地,断不可失,必须留谋臣猛将重兵主力把守。其次,带资历老的武将,庞统不好指挥。第三,刘备向有仁义之名,入川名为帮助刘璋,但是如果主力尽出,强兵压境,会授人以柄,引起怀疑。

    历史上,由于庞统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以为有张松、法正作内应,便会轻松夺川。没想到张松不慎泄密身死,庞统只好选择奇袭,结果在落凤坡丢了性命。阿斗做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出手,救下凤雏的性命。

    “主公,前日刘璋派孟达率五千军马前来迎接,送来钱粮,并言刘璋亲来设宴为主公接风洗尘。主公可借机在宴席上除之,则西川唾手可得也。”庞统心里自喜,窃以为得计,胸有成竹道。

    刘备心里暗暗感叹,不愧是凤雏,果然妙计。但他却面如沉水,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此计断断不可!”

    “士元,备志在匡扶汉室,拯救百姓。君子爱地,取之有道。”

    “统深知主公之志!主公一腔热血,心怀天下,顾念苍生。微末起事,纵横环宇,横扫凶顽,奋斗半生,始占荆州,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吾志便是匡扶明主,拯救天下。鉴于此,吾才弃曹孙如敝履,投奔主公。共谋大业,兴复汉室!”庞统激动道。

    “吾素知士元与我同志,拜谢先生。勿须多礼。”刘备拍着庞统的双肩微笑道。

    “然,自桓灵以来,皇帝昏庸,竖阉横行,奸佞当道,民不聊生,汉室大乱,天下汹涌,海内震荡。士族追名,将臣逐利,人心不古,民心思变。天下人俱怀私心,志虑忠纯之士茫然。号称汉之死忠者荀彧,也为曹操所惑。又如所谓荆襄名士,高雅之人诸如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之流,为谋取功名,见曹贼势大,见利忘义,弃天下大义不顾,尽成曹贼党羽。江东趋炎附势碌碌之辈,更如恒河之沙,不足道哉!曹操孙权拥兵数十万,窥探天下,皆主公大敌,不可不防。”庞统侃侃而谈。

    “士元之语,正合我意。然,孔明在隆中对日:孙权可为外援,不可图也。”

    “孔明心性善良,易为外人蒙蔽。孙权狼子野心,实乃心腹大患,吾早晚必为主公除之。”

    “然也,曹贼新败,必来报仇。如此荆州危矣!如之奈何。”

    “主公勿忧,以孔明之智,关张赵之勇,荆州定能固若金汤。如今当务之急,乃速取西川,迟则有变。曹操占北方日久,一改杀掠屠城做法,招募流民屯田,民心思定。孙权据江东以历三世,国富民强,世家大族已不知天下有汉。如主公不速取西川,孙权定逼还荆州,或来取川,行假道灭虢之计,先占荆州,再取两川。刘璋守户之豕,早晚失地。彼意在利用主公抵抗张鲁,事成后必变。”

    庞统顿了顿道:“天下土地,有德者据之。主公乃大汉皇叔,取西川名正言顺,代帝守土,有何不可?曹操孙权之流,据州霸郡已久,天下人均已为然,望主公三思。”

    “士元之言,吾深以为然。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刘备叹道。

    “主公,我军远道而来,人生地疏,刘璋暗弱,久之必生祸端。吾等不取,外人必取。”庞统急道。

    “刘璋乃吾之宗亲,取之天下必弃我,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刘备再三推辞。其实,他何尝不想速取西川,但是如果因取一地而失天下之心,他不会因小失大的。

    因为,他是刘备,心里装的是整个天下老百姓。

    “主公,吾附凤雏先生之议,时不我待啊。”陈到急切道。

    “昔日,西楚霸王亡秦后,以霸道分封天下,被高祖王道灭之。鸿门宴之计断不可行。今吾誓效祖宗之法,以王道慢慢图之!”

359章 葭萌惊雷() 
霸府制度的形成除将军幕府制度的发展外,还导源於两汉以来州制的演化变迁。汉武帝设刺史,本意在监察,因其以小制大。秩卑任重。对於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有一定作用的。汉末王莽擅权篡政,州制於此发生重大变化。州不仅成为郡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且具有了相当的军事职能。州牧不仅成为一级行政首脑而且也大多加将军号,有领兵打仗的指挥权,为军政长官。州之职能逐渐趋於军政合一。地皇元年,“莽见四方盗贼多,复欲压之……於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此后州牧加将军号领兵的例证很多.地皇二年,“莽以王况谶言荆楚当兴,李氏为辅,欲压之,乃拜侍中章牧大夫李棼为大将军、扬州牧;赐名圣,使将兵奋击”。如此诸例皆是明证,学界研究证明:在西汉时期,加将军号即意味着拥有幕府。鉴於此,我们可以说地方政权军事化的典型形态——幕府与州府联营实际上在西汉末的王莽统治时期就已出现了。

    自从赤壁之战大败而归后,曹操统治的北方无论财力、物力、军力、士气都元气大伤。

    一代雄主曹操自起兵镇压黄巾以来,逢战必胜,所向披縻,荡平群雄,但是却在赤壁折戈沉沙,曹操眼看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无望,壮志难酬,顿感心力交瘁,雄心急速衰退。

    加上年近六旬,体力急剧下降,精力大不如前,曾经好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始转变作派,除了亲自处理重大要务外,把繁杂的军政琐碎事务悉数交由曹丕处理历练,自己每天沉浸锦衣玉食之中,流连于娇妻美妾之间,立志宠完天下春色,尝尽人间美味,偶尔偷腥猎艳。

    心情大好诗兴大发之际,与一班建安文人呼朋唤友,吟诗作对,风花雪月,不亦乐乎,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由于昨晚与杜氏颠龙倒凤,精力大损,曹操不争气的眼皮慢慢合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