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三两两的牧童,骑牛吹箫,笛声悠扬。

    在江湖河溪,渔翁忙着捕鱼捞虾,有的悠然垂钓。

    远山如黛,绿树含翠,白云悠悠,炊烟袅袅。

    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清晨,在雄伟古朴、饱受战火的荆州城郭外,暂时得以休养生息的民众,呼朋唤友,携老扶幼,纷纷出来踏青,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煞是热闹。

    孙尚香和荆州城的其他官员的女眷,带着阿斗,关羽的女儿关凤、儿子关兴,张飞的儿子张苞、张昭、女儿张星彩,赵云的儿子赵统、赵广,黄忠的儿子黄叙,魏延的儿子魏容、魏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乔、诸葛瞻等,也来到长江边玩耍。一大群年龄相仿的小孩,嘻嘻哈哈,追逐打闹,抓虫子,斗蛐蛐,放风筝,玩得不亦乐乎。

    小伙伴们玩得高兴,刘禅却没有一点兴趣。歪着小小的脑袋,望着荆州城高大厚实的灰色城楼和绵绵不尽的长江,心情无比沉重,思绪万千。

    首先是战略的根本出路问题。

    荆州在汉末三国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既然命运把他与荆州紧紧地连在一起,他必须理清与荆州有关的思路。

    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据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益州,他还是比较赞同的。但对以分益州军为主力、荆州军为偏师,兵分两路北伐就不敢苟同了。

    纵观三国历史,荆州始终是魏蜀吴三方争夺的焦点,从天下分与合的角度来说,荆州之争是三国的命运之争。

    公元208年11月,在天下闻名的赤壁之战中,周瑜大败曹操,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公元208年12月,刘备趁机率部南下,抢占四郡(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公元209年12月,曹仁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同月,刘琦死,刘备为荆州牧。为了共同抵御北方强敌曹操的威胁,孙权将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江口建公安城。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公元210年12月,刘备冒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不久周瑜病死,更有政治眼光的鲁肃接职,为巩固孙刘联盟抗曹,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准允。公元210年同月,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县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后世的顾炎武在《湖广方舆纪要序》写到:“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把襄阳的重要性用“以天下言之”给概括了。襄阳、樊城地属荆州,是江陵的门户。

    对刘备而言,夺襄、樊控汉水,可保江陵,南下顺江可谋荆州全境,北上宛洛可击曹操。对曹操而言,据襄、樊可扼汉水,南可逼刘之江陵,东可望孙之武昌,乃魏南之屏障。对孙权而言,“以襄阳图江陵容易,以江陵图襄阳难”,唯有占据荆州全境,才能独占长江天险,消除魏、蜀顺江而下的威胁,对荆州是志在必得,等待时机而已。从上述分析来看,魏、蜀、吴之间的襄樊之战其实不可避免。

    刘备一生致力打击曹操,提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基本国策,与曹操不共戴天,而盟国孙权却时刻想着袭取荆州,故刘备战略上有先天缺陷,缺乏灵活。

    历史上的孙权十分灵活现实,面对曹操强大的攻势,借出荆州为巩固吴、蜀联盟,与刘备共同对付曹操。其后,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在成功实现消除北方的重大威胁目标,特别是在多次讨还荆州未果之后,逐步改变战略。从眼红妒忌刘备强大开始,到暗中撕毁孙刘联盟,转而结好曹操,与曹操共同对付刘备。趁关羽倾巢而出北伐曹操,导致荆州兵力薄弱防卫空虚之际,以表面示弱、吹捧麻痹、白衣渡江之奸计,阴谋袭取了荆州,与曹操无耻联合绞杀了关羽,获利最丰。

    荆州失守,使这一维持蜀汉与曹魏、东吴鼎立的支撑倾倒,从而打破了战略格局的平衡态势,并引发了刘备的夷陵之败,成为蜀汉政权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曹操、孙权狼狈为奸,极大地削弱了蜀汉的国力,肢解了诸葛亮精心制定的《隆中对》战略,消除了蜀汉对曹魏的重大威胁,成功把刘备从事业的巅峰拉了下来。

    如果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形势,那么关羽失荆州,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宣告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彻底失败,使三国势力范围从此基本定型。

    世人皆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实在谬矣!

    赤壁之战后,荆州已经分属三家。曹操占据了最大的南阳郡,以及刘琮献出的南郡襄阳地区,还有江夏郡的部分地区;东吴占据了南郡的江陵和江夏郡部分地区;刘备则趁乱占据了荆南四郡,即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

    所谓的刘备借荆州,也不过是从孙权手上拿走了江陵一部,而代价是划出长沙一部分地区给孙权,孙权在当地设立了一个新的汉昌郡。

    当初,孙权借给刘备江陵地区,也是迫于无奈,周瑜的去世使孙权与曹操平分天下的梦想彻底破灭,既然靠东吴一方很难守住江陵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不如做个人情让给刘备,何况自己也可以得到汉昌郡这个替代品。

    公元215年,孙刘两家因为荆州一段公案兵戎相见。刘备由于汉中面临曹操的巨大军事压力,只好与孙权谈判妥协,最后以孙权胜出,刘备落败结束。

    双方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孙权拿走长沙、江夏、桂阳郡,刘备保留南郡、零陵、武陵(就是那个桃花源的所在地)。

    也就是说,刘备依旧保有对战争前线江陵的控制权,但是却放弃了荆州腹地长沙和桂阳的控制权。

    可是,当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并没有按照当初的承诺交还江陵,而是宣称要等到自己取得凉州之后再还“荆州(江陵)”,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孙权。于是,孙权就开始阴谋攻占荆州(江陵),最终如愿以偿。

    刘备得不偿失,失地又丢人,还因荆州连续失去关羽张飞两根刘汉政权的擎天柱,最后夷陵大败而归,兵败身亡。孙权却是既得地又得理,名利双收,大获全胜。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刘备并没有不还荆州。在这个寸地必争的乱世,谁的野心和欲望不都是靠座座城池、累累白骨堆积出来的。

    从刘表割据荆州开始,到刘备投奔刘表、曹操南征、赤壁之战,再到曹、刘、孙三家反复争夺荆州,最后以晋军攻占荆州,灭亡东吴而终。

    可以说,一部汉末三国史,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一部荆州史。

    阿斗清醒地认识到,与孙权打交道要万分小心。特别是要认清孙权的真实面目。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构想,是建立在孙权始终是刘备的盟友基础上的。这无疑就象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漠之上一样,非常不牢靠。

    事实上,孙权也非常不给卧龙先生的面子,其本质就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式的君主,一个最现实的乱世机会主义者。

    孙权的人生观,为了利益连亲人都随时都可以出卖的政治动物。世人皆言,其兄孙策就是他设计害死的。亲妹妹也可以作为他谋利的筹码。何况是他的天生宿敌—陌生人刘备!就算他是自己的亲妹夫!

    (亲爱的看官读者,此书是吾之处女作。由于缺乏经验,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第4章 荆州幽思(二)() 
在这一点上,孙权与公开放出“宁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狂言的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犹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区别在于,孙权城府极深,阴森狠辣,虚伪诡异,善于隐藏;曹操慷慨豪迈,光明正大,我行我素,奸诈狡猾,不怕世人评说。

    一个猛如虎,此虎乃狐中之虎奸雄曹操;一个狡如狐,此狐是虎中之狐…诡雄孙权。

    刘备介于两人之间,他百折不挠,屡败屡战,骁悍雄杰,强横雄长,是难以被制服的英雄。既勇猛又有谋略,可称为枭雄。

    孙权的本质人品和思维行事风格,使诸葛亮这个想当然的两翼齐飞的战略设想,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缺陷。

    因此,荆州对刘备来说是个沉重的战略包袱,拥有荆州就天然受到曹操、孙权两大强敌的夹击,打曹操时孙权在背后动刀,打孙权时曹操在后面袭击。

    基于以上认识,刘禅决定在今后的争霸中,采取最有利的策略,利用荆州大做文章,设计使魏吴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利用荆州让刘汉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主动放弃荆州这个是非之地。

    转而全力去抢占南中、西域、雍凉、漠北等帝国边疆的土地。

    二、人口问题。

    兵民是胜利之本。古代的战争胜利与否取决于人口的多寡,还有军队的斗志、素质和数量。人口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强弱。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蜀汉政权地小人少,国力空虚,军队弱小。

    魏蜀实力相差悬殊。人口方面,魏方景元四年时有537万,灭亡时1386万(包括益州);吴方赤乌五年时有240万,灭亡时230万;蜀方章武元年时有90万,灭亡时94万。魏的人口是蜀的6-8倍,蜀方与魏、吴相比,少得可怜。

    辖区(东汉共14州,一个西域督护府)方面,魏方拥有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凉州、并州、幽州、冀州、荆州北部、西域。吴方拥有扬州、交州、荆州大部。蜀方只有一个益州,只有魏三分之一面积,相差太悬殊了。

    生产力方面,中原地大物博,西蜀经济规模太小。

    粮草方面,魏国无后顾之忧,蜀国粮草运输难以为继。

    兵力方面,魏方上将如云,兵力大约有50万至70万,西线兵力25万以上。蜀方兵微将寡,兵力只有15万,汉中最多不超过7万实力十分薄弱。吴方兵力也有23万。

    刘禅决定以后把增长人口、增加土地、增强实力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谁的人多,谁的拳头就大,谁的势力就大。曹操因为人多势众,就成为东汉帝国的老大。孙权就因为人口这个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屈居老二。刘备地小人少,只好据末。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二法则。

    一句话,就是疯狂的到处抢人,鼓励生育,少生者罚多生重奖。

    三、改良军政,发展经济。改进用人制度官僚系统,唯才是举,逐步削弱豪强地主,实现科举考试,大量起用寒门子弟;改革土地制度,把无主的土地无偿分给流民或者农民,减租减息,轻赋薄瑶,休养生息;开发盐铁,兴修水利,遍屯田,大种田,广积粮;发展畜牧业,大养猪、牛、羊、鸡、鸭、鱼,提倡大碗吃奶、大口吃肉,全面提升军民身体素质;改良兵器制作工艺,大造神兵利器、诸葛连弩,提高军队装备水平,发明马镫、马掌,大规模养马,建立一支纵横天下的大汉铁骑;统一发行货币,大力发展边疆、海内外贸易,广建酒肆、茶楼、书院,大发战争财、正义财、不义财。

    四、人才问题。

    刘禅详细分析了人才的流动方向,发现三国之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三国鼎立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才分流到曹魏、刘汉、孙吴三方,形成了三个相互制衡、相对稳定的政治军事人才集团。他仔细盘点了曹操、孙吴、刘汉三方的人才情况。

    曹操的强大,不仅仅因为起步早,家族势力强大。更重要的是他有着杰出的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首先是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求贤令》广颁天下。用人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表面的形象展示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他用人不拘一格,非常实在,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予录用,有才华的重用,不看出身,不看地位,不看功绩,甚至人品也不太看重,有才华就行。《求贤令》一出,天下人才纷纷响应,都云集在曹操哪里,为自己包揽了大批人才。在三国那个动荡年代,魏曹那边才是才人最多的,最强的。

    其次是海纳百川,五湖四海。曹操手下的人才,有很大比例都是从敌对势力那边拉过来的。曹操对这些“叛臣”、“叛将”,都予以重用。如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中,贾诩来自张绣,郭嘉来自袁绍。其中贾诩和张绣曾设计害死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虽然曹操内心里痛切心扉,但表面上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虽然最后曹操授意曹丕逼死了张绣,贾诩装傻躲过了一劫。

    还有替袁绍主笔《讨曹檄文》的大才子陈琳,陈琳在文中极尽痛骂曹操祖宗三代之能事,骂得可谓狗血喷头,天下闻名。但曹操还是没有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陈琳。曹操表面展现出的胸怀之广阔,在中外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手下著名将领中,张辽来自吕布,张颌来自袁绍,庞德来自马超,还有杀子仇人张绣等等。至于后来曹操慢满收拾他们又另当别论了。再看刘备孙权,他们手下也有降将,比如刘备的黄孟达,孙权的甘宁等,但数量不多,和曹操没法比,重用程度也和曹操差远了。

    第三是功过分明,奖赏丰厚。打了败仗检讨自己,打了胜仗重奖属下,封侯拜将,赏赐宝马美女金钱豪宅良田,应有尽有,从不吝啬。比如对关羽,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是送美女,又是给赤兔,极尽笼络诱惑之能事。于是手下人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献计献策,争相拼命,全力卖命。和他反差最大的是袁绍,打胜了夸自己,打败了怪谋士。

    武将方面,有宗室主要战将夏侯渊、夏侯惇、夏侯尚、曹仁、曹彰、曹洪、曹纯、曹真、曹休;五子良将张辽、张颌、徐晃、于禁、乐进;其他将领:典韦、许褚、庞德、李典、文聘、臧霸、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郭淮、陈泰、郝昭等。文臣方面,有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次要谋士及政才陈群、钟繇、梁习、刘晔、董昭、满宠、毛玠、吕虔、司马朗、崔琰、田楷;全才司马懿、邓艾、钟会。

    群星灿烂,不可胜数,形成了“猛将如云,谋士似雨”人才济济的鼎盛局面,也奠定了三国归晋、一统天下雄厚的人才基础。

    东吴方面略强于蜀汉,早期由周瑜为代表的“淮泗将领”、张昭为代表的“流亡北士”组成。由于孙权的努力,后期孙权继承父兄基业,虎踞江东,极善用人,人才来源比较丰富。吸收了一部分“江东世家大族”,代表人物是虞翻和陆逊。他礼贤下士,纳周瑜“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所谏,对待周瑜有如兄长;他广揽人才,“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他用人不疑,坚信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不会背叛自己;他选人不论资格,对资历尚浅、没有知名度的陆逊委以重任。但是人数也不及占据天下大半的曹魏。

    反观刘备用人求全责备,重在德行,人品有缺陷或者出身不好就不予重用,而且任人唯亲。比如,刘备因为庞统长像难看就不重用,直到后面发现旁统厉害才重新起用。这和曹操比真是巨大差距。因此蜀汉方面的人才是最少的。早期是“荆州派”,可堪大用的,廖廖数人,文不过诸葛、庞统,武不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其中赵云长期不得重用,以致人才凋零,国力虚弱。后期以“荆州派”为主,兼容“益州派”和“东州派”,但是地处偏僻,人才远不及中原多,而且内部十分不团结。前期刘、关、张亲如兄弟,诸葛亮、庞统、法正也都真心辅佐;但到后期,“窝里斗”频频发生,李严被废,彭羕被杀,就连养子刘封都被赐死,魏延和杨仪更是往死里打。实际上蜀汉之亡,重要原因就是内讧和人才凋零,出现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现象。如果不是诸葛亮独立支撑,蜀汉早已败亡。

    人性都是贪婪现实的,尤其是在乱世大争之时,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钱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更不用说良田大宅、美味佳肴、美酒美女、高官厚禄的诱惑了。

    刘禅下决心向曹操、孙权学习,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予以录用。仿照秦朝建立军功授爵制,以及激励机制,建立一支强大的职业军队和文官队伍。对有功之人厚加奖赏,或良田大宅或钱财美女或封官许愿。

    想到这些自家分明的拿手好戏,刘禅又不由奸笑起来。

    哈哈,还要挖遍天下诸侯的墙角,如张辽、于禁、赵偐、田楷、臧霸、满宠、徐商、张绣、张任、邓艾、夏侯霸、毌丘俭、王淩、诸葛诞、文钦、文鸯、羊祜、杜预、王濬、陆绩、陆抗、贺齐、诸葛瑾、诸葛恪等等。

    嘿嘿,奸绝曹操、阴绝孙权、诡绝司马、隐绝陆逊,尔等可要小心了,绝中之王刘禅来也!

    (亲爱的看官读者,此书是吾之处女作。由于缺乏经验,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第5章 盘点江山(一)() 
接着,刘禅开始指点江山,盘点天下的形势。

    东汉帝国末年政治腐败,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汉灵帝荒废朝政,日夜笙歌,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大权。

    皇族地主豪强霸占土地,苛捐杂税,残酷剥削,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加上旱灾、蝗灾等天灾不断,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老百姓受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