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议已定,大家就兴高采烈地吃饭去了。虽然对屋子里的大多数人来说还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毕竟大伙儿也算是有个盼头了,不用成天向黄石要求去山东出差了。

过了这么多天,黄石终于又带着午饭去看海了。坦率地说,一开始他对牡蛎姑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黄石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赔给一个可怜人一顿饭,再往后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寂寞的人在哄他的宠物。牡蛎姑娘很活泼可爱,黄石也很喜欢和她交谈,自己也像是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不过这个时代的女性显然对“纯友谊”的关系不感冒。前几天黄石回忆了一下以前遇到过的赵家姑娘。那个赵姑娘也似乎也认为黄石和她说过几句话,就应该是他的女朋友而不是女的朋友了。最后还闹得灰头土脸,总算是多亏了赵家没有把自己往死里整。

经过前些天和王家丫头的谈话后,黄石就决心从此收起自己未来人地那种不负责任心态。他轻轻地走下海岸。此时他心中的感觉似曾相识,就好像是小学时代被老师宣布请家长后,黄石在门洞的楼梯上下徘徊,最终不得不站回到自己家门外一样。

虽然黄石已经是蹑手蹑脚了,但他衣甲摩擦的声音还是惊动了正在看海的王小娘子。那丫头回头匆匆看了一眼,一面慵懒地站起身来。她走过来迎接时,用波澜不惊地语调说:“太子少大人最近很忙吧?”

从王家姑娘的脸上,似乎看不出一丝惊奇或者喜悦,这让黄石微微感到有些失落。他吭哧了一下回答说:“是的,最近公务缠身,一直抽不出空来。”

说着黄石就傻傻地把手里的食物(也就是烧饼)递给了王姑娘,那女孩子和以前一样笑嘻嘻地接了过去。看不出来更兴奋,也不显得比以往更冷淡。一种巨大地挫折感涌上了黄石的心头,在前世他就屡屡被女性玩弄于股掌之上,想不到到了明末在女人面前还是犹如白痴一般。

黄石想不露痕迹、不丢面子地找个话头提起今天的条例变动,但左思右想也没有找到委婉巧妙的说法。以黄石的盘算,这个时代女性的面皮应该比较薄,再说直截了当地提起来恐怕也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黄将军想什么呢?”王家丫头好奇地看了他一眼,手脚利索地把饼分成了两半。她这个样子看起来,真的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本来黄石以为会遇到一个哀怨地女人,而他就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终于可以为一年后许诺了。但眼下事情的进展实在是出乎预料,他终于下定决心,唐突就唐突了吧,他下意识地挥了下手:“王小娘子你定亲了么?”无论这丫头回答什么,黄石也都早有了心理准备。

不料那丫头反倒一惊。一双大眼睛里满是诧异之色:“定亲?定什么亲?”

黄石顿时就如同被闪电劈中的蛤蟆一样地呆掉了,他张口结舌了半天,正想帮助王丫头回忆一下上次的谈话,却突然若有所悟地一顿,终究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王姑娘用一根手指支着嘴,眼珠子转了两个圈后斜看着天边的浮去,她认真思索了半天后又轻轻地“啊”了一声,然后摸着自己头上的丫角说道:“太子少保大人说得是十几天前的事儿吗?那个时候是有个人去向我哥哥提亲,哎呀,大人您看我都忘了。”

不动声色的黄石轻轻把手臂背到背后。眼前的小女孩把目光从蓝天白云上收回来,乌黑地眼睛无辜地眨动着,长长的睫毛也诚实地忽闪着。她双手在胸前合十,上半身微微前后晃动,像是在保证自己一个字的谎言都没有:“家兄对那户人家不太满意,立刻就回绝了。小女子那天刚和大人说完前半句,正要问大人这么做是不是合适,结果大人就有急事先走了……”

王姑娘说话的时候一直在盯着黄石的脸色看,她看到黄石嘴角浮起地笑意越来越明显后,终于再也扯不下去了。小姑娘脸色一红,吐了吐舌头就垂首捏起自己的衣角,哼哼唧唧地说道:“就是这样,难为太子少保大人还惦记着这事儿。”

黄石摇了摇头,笑着叹了口气:“真是个孩子!”

“谁是孩子?我马上就十九了。”烧饼妹愤愤然抬头反驳,但她猛地发现这话里似乎有种暧昧的含义,于是满脸通红地又把头低了下去,用细不可闻的声音说:“大人今天有什么话要和小女子说吗?”

——如果你急着要我给你一个保证,那我是会请求你等一年的。不过你这么个小东西没事儿还玩我,其是欠收拾啊。

黄石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和王姑娘随便扯起了闲天。他偷眼看到小丫头渐渐变得坐立不安,心里又是好笑又是不忍。

就在黄石张嘴说话以前,王姑娘突然柔声问道:“大人生气了?”

“没有啊。”黄石狡猾地笑了一下:“我为什么要生你的气?你做了什么让我生气的事么?”

“啊。”王姑娘犹豫了一下,又温柔地说道:“上次大人说不会写诗,捉弄了小女子一番。小女子气量狭小,就一直想报复一下。小女子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坏念头,太子少保大人一定不会生气吧?”

黄石嗤笑了一声:“王小娘子绕来绕去,还是在讽刺我气量狭小啊。”

“小女子可不敢。”王姑娘抬眼看了看黄石的笑容,就连忙用手捂住嘴。也吃吃地笑了起来。

黄石也就不再卖关子,把早上的条例笼统地介绍了一遍,一边的王姑娘静静地听着,她虽然脸色基本如常,但眉目间已经隐隐有喜色。经过上次刻意安排的事件,这姓王地丫头已经把黄石的底牌摸得比较清楚了。今天看见黄石又来找她的时候,女孩也估计到会有些好消息听。

“……基本就是这样。不过一年内千总以上不能下聘,这也是为了军心。”黄石并没有对王姑娘保证什么,但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就和保证差不多了。他说完后又扫了一眼身旁的女孩子。她还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黄石不禁在心里暗道——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这么一个小姑娘,就把我耍得团团转了,最后还一切顺利地拿到了她想要的东西。上帝啊,要是我能猜透女人在想什么,您老人家就一个雷把我劈死吧。

听黄石讲完新地条例。王姑娘还是看着地面没有什么大反应,只是人畜无害地轻声“嗯”了一声。

“这个给你。”黄石说着就递过去一个沉甸甸的布口袋,王姑娘双手接过后捏了一下,然后就蹲下把它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十枚长生岛银币。她不解地用指尖翻动了一下,就抬起头来迷惑地看着黄石。

“我的口俸。”黄石习惯性地耸了耸肩:“朝廷不给东江军军官发口俸禄,但我不能不发。”

东江镇开镇以来,因为毛文龙报兵数目和朝廷批准数目差距极大,所以东江镇的数千军官也一律不给口俸,不然这帐就没法算了。长生岛朝廷备案的士兵数本是两千人,后来毛文龙把损失掉的钢锋营的两千兵额给了长生岛,现在在兵部报备的士兵就有了四千人。

可长生岛战兵、辅兵数万,所有地难民也都被黄石编入了军户,这样各级军官也有八百多人,再加上整个东江镇左协的其他各部就更多了。自从推行军用票以来,这些军官的口俸就得黄石出了。

几年来黄石得到的银赏已经快有千两了,这次朝廷又下令为了复州之战赏赐他两百两白银。黄石本来一直吃食堂也就没有动过,这次他特别为了烧饼妹妹从杨致远那里支了十五两出来:“朝廷的命令已经下来了,让我立刻入京面圣。我估计来回怎么也要半个月,万一耽搁了可能要一个月。这十几两军票你先拿去用。”

“是。”王姑娘连声谢谢也不说,就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神气把布口袋系到了腰间,她和她哥哥一个月的俸禄加起来也没有一两。

少女盈盈站起身以后,就抬头盯着黄石看。脸上的神情温柔得能捏出水来一样,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也放仿仿佛能说话一般。黄石在心里又是一声叹息——我这么一个大好的有为青年,就这样轻易地被人钓上钩了。

脑子里虽然这么想,黄石脚下还是不由自主地向前走了两步。王小娘子毫无畏惧地仰头看着靠近地男人面孔。

“大人。”

就在这紧要关头,洪安通的声音又好死不死地响了起来。黄石微微一歪头:“我先走了,王小娘子保重。”

“大人保重。”

黄石掉头快步向远处的洪安通走去,后者冲着王丫头挤出了一个职业性的笑容,然后跟在黄石背后一起离开:“大人,金游击一定要见您,属下怎么拦也拦不住。”

见到黄石之后,金求德第一句话就是:“末将敢请大人屏退众人。”

此时黄石身边只剩下洪安通一人靠得比较近,剩下的内卫都站得远远地听不见他们之间的对话。黄石看金求德的眼睛里满是坚毅,就一挥手把洪安通也打发到一边去了。

“大人。属下听说朝廷要大人去京师,可是真的?”等洪安通走开后。金求德急不可待地发问起来,他刚刚从内卫那里听说这个消息。

“是地,我打算下午安排老营的工作,有什么问题吗?”黄石也是今天上午会议后才接到圣旨地。他一边让内卫去通知各个部门的军官下午继续开会,一边就拿了午饭到海边来了。

“大人万万不可前去京师。”金求德一听就急了。他狠狠地一拍手道:“大人,属下以为我们可以制造一起兵变,就说大人才说要去京师,长生岛就乱了。正好让吴公公也看看。”

黄石一惊之下就愣住了,接着哑然失笑道:“金兄弟你是怎么的了?”

金求德和黄石对视了一会儿,终于一头拜倒在地,还用力地开始磕头,把头盔在地面上碰得噗噗作响。

“金兄弟请起。”黄石这次真的是大吃一惊了,这种礼节在长生岛的老弟兄们中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黄石蹲下在托住金求德的肩膀:“金兄弟,有话尽管直说。”

……

下午的会议上,杨致远和贺定远一干人等都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他们还嘻嘻哈哈地要黄石从京师带些特产回来,其中尤其以贺定远为甚。那贺定远一听说黄石要进京面圣,脸上的羡慕浓得都快化作水珠流下来了。他一个劲地嚷嚷要和黄石一起去。

吴穆早已经接到了宫里来的密信,所以他倒是对今天的情景有所预料。吴穆虽然觉得魏忠贤说得很有道理,但他还是隐隐觉得黄石实在太显眼了——不过魏公公肯定懂得比咱家多,不然怎么魏公公是东厂提督,而我只是一个长生岛监军呢。

黄石神态自若地把各项任务交待了下去,长生岛各军官也都纷纷领命。吴穆连着偷看了黄石几眼,心里不禁也有些愧疚。但他再细想想自己的本心,一下子也就释然了——功盖天下者不赏,威震其主者获罪。黄军门你现在还不明显,但不把你的功劳给辽西、辽东他们分分就迟早会到这一步。咱家和你也算是风雨同舟这么久了,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你往死路上走……于公于私,你都最好去京师歇歇。

此时正打着这样算盘的不光吴穆一个,孙承宗此时正把马世龙找来说话。经过复州之战后,孙承宗和马世龙也都变得更有信心了。他们认为后金军已是强弩之末,到了行将崩溃的边缘了。

“孙大人放心,我关宁铁骑兵仗胜长生军十倍,胜建奴百倍。此去河东必有胜算。”马世龙一副信心十足地样子,他身上的这股子精神让孙承宗也感到很欣慰。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孙承宗几年来尽力提供给关宁军足够的盔甲、武器,并发下足额的军饷,还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从不在军事问题上胡乱指手画脚。现在孙承宗希望关宁军能够回报他多年的辛苦和信任了。老孙头也毫不怀疑马世龙一定不会辜负他的。

想到黄石为了辽西的攻势而冒险出击,孙承宗内心也有些隐隐不安。但他认为把黄石调去直隶也是保护他的好方法,孙承宗越琢磨黄石的行为就越觉得这个人不简单,他认为让黄石独得平辽大功,既是对大明王朝不负责,也是对黄石不负责。

……

京师,大内。

今日天启刨好了一个新地木管,这是他设计的御花园喷泉的一部分。出了一身大汗后皇帝心情变得非常好,洗澡的时候还轻松地哼起了小调。魏忠贤瞧准机会凑了上来……

“把王叔的郡主赐婚给黄将军?好玩。”天启觉得这个想法蛮有趣地,哈哈笑着问:“不过为什么要这么干?不只是为了好玩吧?”

“万岁爷英明。”魏忠贤立刻絮絮叨叨地讲起了好处:“祖制,军户尚宗室者,子孙可以科举。老奴以为,黄军门立了这么大功,万岁爷赏他子孙总是说得过去的。”

天启略一沉思,就笑道:“应该,应该,还有么?”

魏忠贤赔笑道:“还有就是赐爵的问题。老奴以为,如果只论平辽之功的话,如果赐黄将军伯,那就一定要赐毛帅侯;如果赐黄将军万户侯,那毛帅就不能只赐万户了,所以……”

少年皇帝笑着接口道:“所以就要把王叔的女儿赏给黄将军,这样平辽后就算只赐爵给黄将军一人,也可以说是看在朕的郡主妹妹的面子上,其他人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对吧?”

魏忠贤立刻大呼道:“万岁爷英明。”

“哈哈,魏卿家还真是狡猾。好了,朕许了你了,就用朕的名义给王叔去信吧。”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28节 出兵

九州下梢,天子渡口。

天启五年八月初二,天津。

此次入京,黄石除了带上一小队内卫当作亲兵外,还带上了金求德。金求德坚决反对黄石入京未果,就坚持要陪同黄石一起前来。黄石虽然不认为朝廷现在会搞什么鸟尽弓藏,但也不忍心冷了金求德的这满腔忠诚,于是就真的把他一起带来了。洪安通则留在了长生岛,毕竟他的内卫工作还是很繁重的。

此时的天津城和辽东的金州堡一样,也是一个彻底军事化的卫所城堡。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建设,这座城堡远比辽东的城堡更为坚固,四面的城墙都修筑了错落有致的马面堡。拱卫城门的也是恢宏的半圆堡。

可是在黄石和金求德这两个军人的眼里,这座城市的建筑设计虽然讲究,却显得有些华而不实。比如天津卫的城门半圆堡门是开在正面的,这样虽然显得更体面,也更方便来往的行人、客商进出。但从军事角度讲,这也削弱了城池的防御力。比如辽东的军事条例中就规定,所有的瓮城和半圆堡门都要侧开在城墙的水平线上——这样敌军攻城的时候就必须紧贴着城墙才能进攻城门,而且即使攻破外堡门,敌方必须将攻城武器费力掉头九十度才能攻击内堡门。

护城河上正冲着城门的地方,修筑了一条宽阔的石扳桥梁。城门的吊桥已经成了一个摆设,无论是绳索还是木板都早已腐朽不堪用了。黄石一行走过大桥时,桥上的客商、旅人熙熙攘攘,没有谁关注他们这群远来的外方人。

跟着向导走入天津卫的城门,黄石看到护城的卫兵躲在两侧的阴凉地里聊天,任凭行人川流不息进进出出,并没有一个人受到检查。人们的脸上也多挂着笑容,经过岗哨前地时候仍大声议论交谈,其间还夹杂着儿童的嘈杂和妇女地嬉笑,和辽东各堡门前的肃穆、寂静恰成鲜明对比。欢快场面取代了辽东那里如临大敌的气氛。

走入城内后,黄石看着周围繁荣热闹的街道长叹一声:“这就是和平的景象啊。我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了。”

来的路上一直绷着脸地金求德此时也似有所感。他也和黄石一样始终没有去过山东,这些年来一直在长生岛努力工作。金求德左顾右盼了一会儿,也动容道:“属下十六岁发配辽东,到现在也有快十年了。真不知苏州那里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了。”

进城后,首先一件事是到天津县衙去换路引。在大明朝,根据太祖朱元璋的定制,有功名在身的人才可以不需要路引。读书人只要能通过院试考上一个秀才,那就可以配剑游学天下,不再受到关卡的阻碍。但只要没有功名在身,哪怕是黄石这样的世袭二品武官,每到一省一府都必须更换当地路引,并呈报自己的随身卫队和携带的全部武器。

明太祖朱洪武虽然出身贫苦,但却认为士人——也就是读书人、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精华。所以朱洪武采取了种种手段来勉励士人,提高士人位。比如他鼓励儒生见皇帝时不行跪拜之礼,并鼓励儒生直言天子之过。

轻过二百多年的磨砺,明朝的士人已经以敢言皇帝的过失为荣。到了万历朝的时候,文人数落皇帝一个人已经不过瘾了,经常连皇帝的老婆、儿子甚至老娘一起数落,而且已经发展到出言不逊、口无遮拦的地步。甚至常常不怀好意地去揣测并公开讨论皇帝的私生话。

比如说海禁就是文臣攻击的目标之一。

长生岛的官兵在换过路引后,就走上街道闲逛。此时地天津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堡垒了。城市内住有大批的商人,也有很多手工业者定居。就是城外也出现了不少交易市场,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万历朝彻底放开海禁带来的效果。

其实早在嘉靖年间,大明天子就开始变相开放海禁了。少年时代的嘉靖皇帝曾经与文臣苦斗不休,但后来在二十年里,他不曾修改过内阁票拟一个字。到了嘉靖后期,曾经年少轻狂地天子已经垂垂老矣。嘉靖皇帝简单地增加了些船引的数量后,就把进一步开放海禁这个重任留给了他的儿子——隆庆皇帝。

黄石一直认为隆庆皇帝这人说好听了是“老好人”,说难听了就是窝囊。他登基时,内阁的那群老头子都是和嘉靖摸爬滚打过大半辈子的人精,随便哪一个都能把隆庆修理得一点儿脾气也没有。每次御前会议的时候,基本就是那群阁臣自己商量事情。刚登基的隆庆每次想发表点意见,就被内阁老实不客气地顶回来——陛下,现在皇室人口不旺,您有功夫还是回后宫生俩孩子,别没事儿就和我们起腻。

隆庆皇帝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上朝后就在听臣子们讨论,等他们讨论好了计划递到皇帝鼻子底下,天子说一声“可”后,臣子们就山呼万岁,然后一哄而散地下班回家去也。史载隆庆皇帝曾经几年天天只有机会说“可”字。因为嘉靖去世前开放了几个港口搞出口贸易,所以隆庆的胆量也就是能干到这一步。

隆庆死后,临到下一位皇帝万历就不想上朝了。结果臣子们就给皇帝取了个外号叫“小蜜蜂”。“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