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努尔哈赤的主力,黄石估计在二十四日会大举抵达宁远,长途跋涉了五、六百里后怎么也要休息一天。

觉华军户中的男女老幼都被动员起来了,那四个营的关宁军也跟着一起搬运物资。黄石在几位将军的陪同下视察着觉华的防御。为了鼓舞士气,那几位关宁军将军以最快的速度向觉华的守军宣告了这个消息。

看见黄石的官兵和军户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向这七个将军叩首,不少军户的家属也在门口焚香,向黄石高喊着:“黄军门长命百岁。”岛上的大批商人也都涌到他马前敬拜:“太子少保大人救命之恩,没齿不忘。”

……

“二十五日开始会有危险,最迟不会超过二十六日我军就会面对巨大压力。”黄石策马巡视道觉华西岸,知道自己还有三天左右的时间休整部队、构筑防御,他要做好面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后金全师而来。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50节 防线

在黄石巡视觉华鼓舞士气的同时,暂编工兵队的四十名教官也正在觉华岛上四处忙碌。队长欧阳欣手中拿着一份地图,他身边的助手正用炮兵测距器测量着几根竖杆的距离,然后根据简单的计算得出所在位置的高度。

今天早上一起床工兵队就研究了觉华地图,定下需要测量的关键点都用墨汁画了圈,然后交给各组分头取值。明代的风水工作者本来就要用到大量的三角函数知识,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知识叫三角函数,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公式。

但在长生岛接受过最简单的理论培训后,这些过去的风水大师和盗墓贼们就迅速地超过了他们的第一任导师——邓肯邓千总。双杆测距法他们一个个本来就都应用得滚瓜烂熟,现在有了三角函数这个理论体系更是如虎添翼。比如欧阳欣就时常叹息,要是几年前就学会这套理论的话,他早就可以出师授徒了。

最后一个数字也被标注在地图上了,欧阳欣最先完成了他们组的负责区域。他从随身的工兵布包里取出了纸和一支木炭笔,然后就蹲在地上画起了草图。

如果此时有任何一个上过地理课的小学生扫一眼欧阳欣手里的图,都会知道他正在画的是等高线。长生岛工兵地图课程首先就要教等高线这个概念。黄石不知道近代军用地图应该怎么画,但他认为等高线肯定是近代地图的基础,而且也肯定是立体沙盘的必要条件。

傍晚时分,张再弟、洪安通和胡青白被黄石召集到银库来开会了。第一份报告是胡青白做的,趁今天长生岛全军休息,军医们(这次带来的都是男性)就忙着消除航海影响。

胡青白军医认为军队的情况很乐观。虽然长生军多年来以这次航海时间最长,但今天已经有两千五百官兵恢复了战斗能力。而且觉华岛有着充足的物资补给和人力,所以胡青白估计除了一百多名重病号外,剩下的到明天傍晚就可以恢复作战能力。

长生岛内卫现在已经接管了觉华的粮库和银库。根据黄石的命令,他们取出了大批地存粮和冻肉。今天长生岛士兵都吃了三顿饭,晚上还会有一顿夜宵。从今天开始,每天长生岛战兵都会像今天这样吃到四顿干饭、大块的炖肉和热汤。当然,酒是绝对不允许喝的。

随军牧师团也没有闲着,在充足的补给下他们的激励工作变得事半功倍。张再弟反映全军上下都士气高涨,官兵们吃着大鱼大肉的同时,也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等这些内务工作结束后,黄石又把金求德、邓肯和欧阳欣招来。工兵已经完成了对觉华岛的大致勘探,所以大家能对着一个比较详细的沙盘分析岛上的形势。金求德认为明军原来掘壕的地点确实是后金可能的来路,但长生工兵缩小了危险区域的范围,他们认为大部分边缘区域只可能让小股人马踏冰,不太可能容纳大军通过,这样就已经砍掉了一半左右的长度。

而在剩下的冰面上,还有很长距离是和觉华岛上的复杂地形相连,面对的不是峭壁和陡坡,就是石滩和树林。这些地形金求德认为很难满足大军迅速通过的要求,在寒冬通过这种地形也很消耗体力。再说,在开阔的冰面上后金军无法隐瞒兵力和动向,只要岛上的关宁军扼守险要,不会因敌情不明而炸营的话,后金军很难从这些险恶地形突破。

所以参谋军官一致认为,真正危险的是大约长达三里的封冻区中央防线。这里冰层足够厚,地势平坦,而且突破后就可以突入觉华两山间的平原地区。这里不但居住着大部分军户,也是觉华的主要物资储备地,是万万不能有失地。

金求德建议黄石把长生军部署在中央阵地上,并构筑一个凸出的防御核心;而把两营关宁铁骑部署在两翼的防线上。如果后金军愚蠢到挤成一团去侧翼和悬崖峭壁拼命的话,防线上关宁军的火力应该可以把他们大量杀伤在冰面上。而且中央阵火力也可以形成侧射火力,并能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出击夹击敌军。

“另外的两营关宁军部署在我军后方,随时准备增援两翼或者填补到中央来。”金求德指着阵图对黄石讲解着他的构思。防线背后还会让军户修建一些草屋,挖上火塘,准备热水和绷带,以便让伤兵得到及时救援。他认为这样的部署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参谋军官们按照长官们的谈话,不断的在地图上摆放着象征各种建筑和设施的形状各异的小木块,以及在沙盘上摆放各种部队和工事。

黄石也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四营关宁铁骑基本形成一条平直的连绵防线,而两营长生军则大大前凸在在这条直线中间。即使是只能容纳小股兵力渗透的冰面边缘区域也都安排了守军,从这里到大陆可是长达十几里空旷的冰面,两翼明军也会在悬崖上据险而守,要是后金军这样还能对关宁铁骑形成奇袭那也太玄幻了。

只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而已……

“把我们身后这两营的大炮,都调去两翼。我们不需要关宁铁骑来建立第二道防线。如果我们长生军守不住中央阵地,那就什么都没有了。”黄石说着检查了一遍详细的中央防线配置图,他大笔一样就把金求德抽调来的几十门关宁军大炮都划掉了:“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八门大炮好了,剩下的火炮都给两翼送去。那些关宁军的肉搏能力完全不能信任,万一……我是说万一建奴就是要从那些边角地带挤过去,两翼的友军至少能乱炮把他们打回去。”

修改好了计划后,邓肯和欧阳欣就不停地从他们各自的兵种角度提出看法,金求德也飞快地提出各种方略,以供黄石参考。

觉华是关内供应辽西的补给中心和最大的转运、储备基地,所以这里除了粮食、银两和布匹外,火药、砖石和其他物资也应有尽有。洪安通递上了一份内卫队开列的清单,黄石认真看了一遍后就断然下令:

“马上传本将的军令,把库存地砖都搬出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大部分砖都要用来加固两翼的防线。拒马、木料则用在我长生岛的中央阵地上。嗯,还可以用火药爆破壕沟,再用这些土修筑护墙。至于我们身后就不用给建筑材料了。”

爆破壕沟的工作自然是工兵队去完成。欧阳欣信心十足地朗声答应下来了。黄石夸奖了他一句,拿起大家群策群力画出来的防线草图,对大伙儿作了总结性发言:“关于中央防御,本将计较已定。我东江军负责全部一千六百米长的中央防线,在这条防线上,我军将修筑四个锐角冰棱堡,每边长五十米,两道墙的中间各打开口子修筑一个炮垒。在每个棱堡的两边,再水平修筑一道条五十米长的矮墙。墙壁先用木料修筑好基础,再堆上土。棱堡用城砖加强。炮垒矮,修得厚一点。矮墙就用壕沟土好了。”

一边正在飞快纪录的欧阳欣突然插话道:“敢问大人,这几道墙修多厚为好?高度几何?”

黄石正要给他数字,却突然停住了。他掉头问桌子另一边的邓肯:“邓千总,你认为如何?”

邓肯得意地一挑眉毛。煞有介事地轻轻抚模了两下自己的小胡子,然后咳嗽了两声,表情严肃地环顾着大家说道:“以卑职从事炮兵多年的经验和职业素质来说,叛军缺乏火炮,所以我们的锐角堡墙厚一米,高两米就可以了,至于水平护墙,高一米五,厚半米就可以了。”

这个数据和大家心里想的也都差不多,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欧阳欣把它们记录了下来,已经开始计算起了工程土方。

“这两堵墙后面需要准备木梯,每五米准备两个好了。把军户家的桌子都收集起来,有时间让火铳手熟习一下据墙射击的配合。”黄石所谓的配合是指主射手站在桌子上,把火铳支在矮墙上射击;另几个人站在矮墙后面负责填充弹药。这是为了解决火铳手踏梯射击带来的装填困难问题。

金求德点头应道:“末将遵命。”

“还有油脂和鹿皮手套,多准备一些。别忘了反复检查。还有热菜、热饭、热汤都在后面准备好。”

“末将明白,大人放心。”

手指从沙盘上的护墙上反复滑动着,黄石头也不抬地又问了些关于拒马和木料的情况。各棱堡的护墙间会用木栅拦和拒马连起来,形成一米高左右的连绵野战工事。抽调四个火铳把总队部署在棱堡和棱堡水平护墙后,而三个队的长枪兵会在木栅拦后排列成战阵,其他几队则部署在防线后面随时机动。

讨论好了主防御阵地的部署后,黄石等人又把注意力投向了防御阵地前的野战工事。他们已经在草图上画出了三道波浪型地外墙,欧阳欣会一边爆破壕沟,一边把这些壕沟土垒成土墙,然后浇上水形成坚硬的冰冻外壁。

“壕沟不需要太深,但最好能有半米到一米宽。”黄石一边说,一边用手给几位军官比划着样子:“这三道外墙半米宽就够了,高度么……”黄石看了看刚刚在沙盘上成型的防御区划图,伸手在空中上比了比,大概离地面有一米高左右:“这么高就可以了。”

见大家都没有什么疑问了,黄石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整条野战工事要在两天内完成,不得有误!”

屋子里的军官们也同时笔直地站起,齐声回答道:“遵命。”

送走了自己麾下的军官们,黄石就打算去赴几位关宁军将领的接风宴,顺便跟他们讨论一下军事部署。这觉华岛上的军户、士兵可都是那几位将军的私有财产。没有这帮人的支持,他黄石计划得再好,工事也还是修不起来的。幸好现在大伙都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想跑都跑不掉。关宁军众将也只有和他同舟共济。黄石准备尽可能地拿好处拉拢他们,不给他们制造人为扯后腿的理由。

走出门口的时候,一个内卫过来耳语了两句,黄石就看见远处一个蒙面女子正向自己望过来。今天早上赵引弓没有听清前因后果就怒气冲冲地跑出家门,他的两个妹妹就知道大事不好了,后来果然听说大哥被抓走了。现在面对黄石的时候,觉华岛上的文官们一个个吓得大气都不敢透一口,所以她们俩想托人帮忙说情也做不到。至于赵引弓的大妹夫本来就觉得赵家门风有问题,姐妹俩自然也不敢告诉他事情的经过,更不能让姐姐来求情……

“尊兄就在后面,上午余只是想要他冷静冷静,并无恶意。结果军务繁忙,就忘了把尊兄放出来了。”黄石说着叹了口气,就对一个内卫吩咐了几句,然后对赵二姑娘说道:“小娘子跟余的卫兵去看看他好了,余先给小娘子半个时辰地时间隔着栅拦跟尊兄解释。半个时辰后余的卫兵自然会去给尊兄开锁。”

不立刻把赵引弓放出来,主要是因为黄石怕他刚听了三言两语就热血上头,又跑过来找自己的麻烦。他不等赵二姑娘再谢,就匆匆一拱手带着卫兵离开了。

天启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逢集堡。

明军的红旗已经插满了堡垒的上空,东江镇右协的部队正从堡垒前滚滚而过,漫长的行军纵队一眼望不到尽头。

无数的探马围绕着两面丈六高地红旗打转,旗下一员武将全身披挂,骑着东江镇难得的五花大马,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他身后的骑兵们如群星拱月般的围绕着他。

“东江副总兵。”

“左都督同知。”

这两面和黄石将旗完全一样的旗帜,正是东江右协副将陈继盛的标志。他认真地听取了先锋部队的报告后,爆发出一阵得意的哈哈大笑声,马鞭向北凌空一挥:“毛永诗游击又破敌矣,我军强渡浑河成功。”

“速速禀告大帅,职部正急速向北进发,与毛永诗将军会师。”陈继盛一面急不可待地派人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毛文龙,一面准备加快行军,争取早日进抵沈阳城下:“通告全军,沈阳就在眼前,建奴也已经龟缩城中。哈哈,让儿郎们都喊起来吧!”

很快,阵阵的欢呼声就飘荡在东江军的上方,如潮地人声一浪高过一浪:

“打到沈阳好过年……打到沈阳好过年……”

……

此时,四十里外的沈阳城已经是四门紧闭,镶蓝旗固山额真济尔哈朗站在南门城头,望着城下卷地而来的明军,气得把拳头狠狠地砸在城垛上。他身边的后金士兵也都张弓搭箭,紧张地瞄着城下。

近千明军骑兵呼啸着直冲向沈阳城,其中有几十骑拖着俘虏一直跑到离城门一箭之地外才停住。他们马后拖着的俘虏就算还有一口气,也都已经是血肉模糊了。为首的明将右臂一挥,他身后的明军就纷纷跃下马,把马后半死不活的俘虏拖到沈阳城门前,当着城头守军的面把他们剥个精光,然后就用尖耳匕首,一个个地剜心挖肝、开膛破腹。

表演过大剖活人后,那明将一夹马腹,挥着手中的马槊就向沈阳南门冲来。城头的济尔哈朗看的真切,断喝一声:“放箭!”

一波波的羽箭瞬时就向那明将泼了过去,只见他满不在乎地继续前进,大部分射偏的弓箭他连躲都懒得躲,只是懒散地偶尔挥动几下马槊,把有威胁的那几只拍掉。

又策马前行了几步,那明将突然在马背上踏镫而起,满满的一个后仰,跟着就猛然一个前倾,大喝声中马槊脱手而出,如流星一般的向着沈阳南门直飞而来,重重地插入了坚硬如铁的冻土中。

“某乃大明东江镇练兵游击毛永诗。”此时孔有德已经抽出了腰刀,一边遮挡着向他射过来的羽箭,一边中气十足地朝着城头大喊:“尔等鼠辈,可敢一战?”

孔有德背后的东江官兵先是同声大喝了一声彩,跟着就齐齐地高声喊道:“无胆鼠辈,可敢一战?可敢一战?”

城头的济尔哈朗也不答话,只是一迭声地叫着:“放箭,放箭,放箭……”

孔有德又遮挡了几下,游刀有余地退出了后金军的弓箭射程。此时那笔直朝天的槊尾犹自在空中微微颤抖。孔有德跃马扬刀,在他忠诚的卫队面前驰骋高呼:“我东江军……”

“威武,威武!”

孔有德在欢呼声中耍了几个刀花,猛地勒定了马,厉声叫道:“扎营,大搜四郊,凡有建奴,无论男女老幼尽斩之!”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51节 虎威

在黄石原本的历史上,努尔哈赤攻打辽西时在身后留下了两蓝旗做向东防御,也就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野战兵力负责监视辽东毛文龙(全八旗有二百三十一个牛录,两蓝旗共八十二个)。而在这个时空东江军面对的仅有一个镶蓝旗而已,因此辽东的战斗比黄石原来的历史更没有悬念。后金从凤凰城到连山,从连山再到抚顺的整条防线都被东江难民武装摧破。

陈继盛、孔有德等人出宽甸,悬师千里攻向辽中平原,毛文龙则率东江大队难民为后劲,在明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面前,地方八旗军和汉军完全无力抵抗。镶蓝旗作为唯一的后金野战集团,和历史上一样被如洪水般涌来的东江难民武装冲击得节节败退……如果不是更糟的话。

没有了正蓝旗的协助,镶蓝旗只能靠自已的力量进行抵抗。济尔哈朗刮干净箱子底才拼凑出来的防御部队先败于盛宁堡,被孔有德突破太子河;后败于逢集堡,全军溃散退回沈阳,让明军强渡浑河后毫无阻碍的直趋沈阳城下,途中所费时间比原本还要少了一天。

站在城头的济尔哈朗可以望见浑河上的渡口。大队的明军正从浮桥上蜂拥而过,这洪水一直流到沈阳城下才被城池分开,沿着两翼把城市包裹起来。济尔哈朗极目远眺,河对岸的滩涂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明军的人头,他们似乎还在砍伐树木,试图准备更多的渡河工具。

天启五年来,济尔哈朗不止一次听到努尔哈赤透露出想迁都沈阳的意思。大批的旗丁、工匠也不断从辽阳向沈阳转移,似乎正式迁都就在眼前。但今年辽南的局面急转直下,长生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已经让后金军队泥足深陷了。所以迁都问题也就一拖再拖。

除了提前一个月以外,整个辽东的战略形势和兵力优劣仍和原本的历史相仿佛。所以后续发展也仍然行进在必然地轨道上。三天前,济尔哈朗已经发出了紧急撒退警报,沈阳以东所有的烽火台都被点燃,上万旗丁抛弃了牲畜、房屋和农庄逃向沈阳。不过还是有些人没能及时逃入沈阳这座大要塞,这些旗民自然也遭到了同样地下场。孔有德把他们搜杀一空后,还将尸体堆在沈阳门前向济尔哈朗示威。

入夜后,沈阳城周围的火光密如繁星。后金守军也全城动员,城墙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无数火把将城上、城下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城内也戒严起来,街道各处都点上火把,连那些十二三岁的小孩,六十几岁的老人,也配发武器,在全城各处巡逻着,提防城内汉民的不满。各家里也紧急的把包衣和阿哈的武器和铁器收缴,天知道这些奴才会不会反噬主子。全身披挂的济尔哈朗扶着城垛,看着下面的篝火汪洋,打着哆嗦气恨恨地说道:“东江军真比老鼠繁殖的还快,怎么打都打不完。一次更比一次多。”

城下突然传来了大炮的轰鸣声,这是陈继盛的大队刚刚赶到了。本次出兵东江右协把他们的几门小铜炮也拉上了。虽然对付一般的小堡垒效果还可以,但却根本轰不开沈阳这样地大城城门。所以陈继盛就把它们拉到城旁的山头上架好,向城内胡乱开起火来。

内城也偶尔传出几声房子屋顶被击穿或轰塌的凑趣声。东江难民武装的火力强度当然不强,也不会构成什么重大伤害,只是沈阳五年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