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太子少保大人。”那个妇人见状用力一挣,就摆脱了衙役向着黄石扑过来。身后抓她地人一愣也没有追上来,妇人跪在了黄石脚边,扯着他的衣服哀求道:“大人,求求您救救我的儿子吧。”

不等黄石回答,那妇人就掉头冲着人群喊了起来。她喊了几声后,黄石看见又挤出来了几个汉子。他们畏畏缩缩地还拖着一个被绑住了的人。这几个人目光游移不定地在几个衙役身上转来转去,一个个腰弯得几乎要把脸垂到地上,和他们不同,那女人如同猛虎一样地跑了回去,拼命把他们向黄石这里拽了过来。

队伍已经完全停住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妇人又跑到了黄石身前,抱住了他的裤脚似乎是怕黄石飞走了一般,她背后的那几个汉子磨磨蹭蹭的把绑住的人抬了过来,那是一个看上去大约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两眼中的目光涣散无神,嘴里也被捆了一根绳索,人则和身下的门板紧紧绑在了一起。

等他们走到时,那个妇人已经絮絮叨叨地向黄石哀求了好半天,大概意思就是她年轻守寡,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但前些天不知怎么的就风魔了,请了好多和尚、道士都没能把鬼驱走:“……太子少保大人您是武曲星君,求您大发神威,把附在他身上的鬼赶走吧……”

黄石把妇人扶了起来,她的儿子已经被平放到了地上,黄石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群,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

——可能会落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给我扣上收买人心的罪名……最关键的是,这不可能有用的,一点儿用也没有。

身边地妇人一叠声地哀求着,黄石走到那个疯子身边蹲在。他在黄石面前扭动挣扎着……虽然这是一个疯子,但黄石能看出来他本是一个秀气的年轻人,头发被他母亲梳理得整整齐齐,全身上下的衣服也都干干净净,捆住他手脚的绳索下,也都小心的垫上了布。

——可怜天下父母心。

黄石把手轻轻放在了年轻人的额头上,试图让他能安静一些,然后回头看了看那感激得热泪盈眶的母亲。轻声问道:“需要我怎么做呢?”

……

没有奇迹发生,黄石骂也狠狠地骂过了,耳光也狠狠地打了两个,但鬼魅仍然不肯离去,才解开疯子口中的绳索,他就吐了黄石一脸口水。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黄石一脸歉疚地站了起来,对着那可怜地母亲说道:“对不起。我尽力了。”

“好多了,已经好多了。”出乎黄石的意料,那妇人满脸都是感激之色,她招呼同来的人把儿子又抬走了,临走时还对黄石千恩万谢道:“等过两天鬼樂走了,老身一定让犬子为太子少保大人立长生牌。”

“一定会好的,什么鬼崇能抵得过武曲星君的杀气呢?”

那个妇人的身影隐入了人群中,她的唠叨声也渐渐从黄石耳边消失了,黄石伸手抹去了那个疯子吐在自己脸上的口水,无奈地看了周围地人群一圈:一张张表情木然的脸。京师的围观百姓们,还有他黄石的卫兵、旗手、鼓手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中。

黄石咽了一口唾沫,一时也想不出能说些什么好,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中,黄石缓缓地走回了自己的位置。冲着鼓手们咳嗽了一声,就打算重新开始行军。看到黄石的眼神后,那些鼓手也都无精打采地做好了准备动作,他们脸上也挂着尴尬的表情,好似一群泄了气的皮球。

黄石背后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地一声孤零零的喊叫声:

“黄宫保治好了一个疯魔的人!”

这突如起来的喊叫声直上云霄。就如同湖面中的水纹涟漪,以快逾奔马地速度在人群中扩散开。

“是的,我也看见了。”

“没错,是治好了。”

“万家生佛黄宫保!”

……

因为军民彼此间的陌生、因为百战之师散发出来的杀气、而形成的隔阂本似万古寒冰,但随着这春雷般的欢呼声,它就如同旭日下地雪花那样地消融瓦解了。狂热的京师百姓根本无暇细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喊叫着向长生岛官兵涌了过来。

一转眼间,黄石身边就挤满了崇拜的人群,他们都以能一触黄石的衣甲为荣,都嚷嚷着要黄石借他们些贵气和正气走。黄石被京师的百姓挤得寸步难行,本该维持秩序地衙役几乎扑到了他的身上,揪着黄石的胳膊冲着身边的百姓大吼着:“我看见了,我亲眼看见了,黄宫保真是星君下凡啊!”

黄石一开始还尽力分辨着:“父老们,你们误会了。”

但他声音被无情地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呼喊声中。终于,黄石的声音也变成了:“是的,父老们,都来分享我的福气吧。”

此时黄石不觉已是泪流满面——这就是我立誓要保卫的国家,这都是我长生岛子弟用血汗换回来的,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这一切啊!

……

长生岛的官兵此时也都陷入了混乱中,救火营火铳把总李根怀里被塞了好几串钱,刚才还有一个人说什么也挤不到军队近前,就把一锭银子朝着李根遥遥丢了过来,直把他砸得鼻血长流,他身边的士兵们也被塞上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如就在李根身后的独孤求,刚才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挤过来,不由分说地就把一口袋果子推到了他的怀里,还用带着哭腔的口吻朝他喊道:“可怜的孩子,在军营里想是没吃过几顿饱饭吧。”

“大兄弟,你在辽东肯定没尝过这个!”昏头涨脑的独孤求感觉又有人把什么东西兜头套到了他的脖子上,等他挣扎着跟上队伍后,才发现胸前又多了一个沉甸甸、圆滚滚的粗布口袋,里面还装着一个翡翠碧绿的大冬瓜。

……

自古没有天子等臣子的道理,大明当然也不例外,天启皇帝此时正坐在大殿里喝茶,不时有太监跑进来报告御街上的状况。

“万岁爷,打听清楚了,原来是有个疯魔的人借助黄将军身上的杀气,赶走了附体的鬼祟,结果外面的人就都跟疯了一样……”

太监打探来的消息让年轻的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在他哈哈大笑过后,今天来陪天子说话的顾首辅突然若有所思地说道:“百姓们争相往将士手里塞钱么?原来黄将军如此得民心啊,真是没看出来啊。”

这话似乎把天启刺了一下,让他爽朗的笑声嘎然而止,看到皇帝冷冷地扫视过来,顾首辅正要离座谢罪,却听见旁边传来一声愤愤的声音:“顾阁老此言差亦。”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20节 信任

说话的是一个年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身着五爪龙袍的男孩从自己的黄锦凳子上跳了起来,稚气未脱的脸上已是怒形于色。那男孩子抬在胸前的右手紧握成拳,嘴唇也激动得有些颤抖起来,只听他朗声说道:“那是黄将军的民心么?明明是皇上得民心才是。”

说完后那男孩子再也不看顾秉谦一眼,而是急速地转身向着天启,大声说道:“皇上,东江镇左协官兵都是黄将军的部下,但黄将军却是皇上的臣子,所以臣以为,京师的百姓对黄将军的士兵好,确实是让黄将军受到了尊敬,但归根结底,他们爱戴的还是皇上,还是大明。”

“信王说得好。”朱由检的话如春风拂面,一下子就把天启脸上的些许不快扫荡得干干净净。这时又有一个太监跑进来报告,黄石的军队总算是赶到了大明门前。天启微笑着长身而起,也不搭理跪在那里谢罪的顾首辅,自顾自地走下了御座前的几节台阶。

天启突然仰天叹了口气:“又要去太庙祝捷了,最近吾去太庙献捷的次数好像也太多了一点。”

愉快的笑声从天启兄弟的口中同时传出。

青年人低头整理了一下龙袍,昂首挺胸吸了口长气,迈动着轻快的脚步向大殿门口走去,同时还不忘对身后的弟弟说道:“由检,你不是想再见见黄将军吗?到后面兰台去等着吧,吾会把他带回来的。”

皇帝出来的时候,长生军已经把他们收获的礼物都郑重地收了起来,头上地白羽也都扶正了。根据皇帝的事先安排。禁军早就把首级和旗帜都准备好了,长生军先从禁军那里领到这些战利品,然后当着天子面前,一队接着一队把这些斩获堆在一起,最后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

在士兵扔下首级的时候,旁边监督的一名锦衣卫军官大声地报着数。他每一次报出数目以后,站在他后面的几名禁军军官就高声重复一遍,又有远一些的官兵再重复。最后直到皇宫外边的官兵成百上千倍地放大,街道上围拢的百姓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数字听得清清楚楚。

随着最后一个东江军士兵抛下首级,锦衣卫军官喊出了两千七百二十六这个数字。这个军官喘了两口气,就一挺胸又开始把缴获地旗帜数目汇报给天子和万民。

献礼完成后,大明门外的官兵山呼万岁。天启挥了一下衣袖,下令把这批首级堆积到京城的南门外,铸成京观以震慑海内不臣、四方敌寇。

……

从整队、开始入城直至一整套礼仪运行完毕。共有好几个时辰了,就是黄石这样的宿将也感觉有些累了。京师为长生岛官兵腾出了一座城内的军营,将士们领了皇赏后就被带去休息了。辽东边军被允许在京师呆两天,这期间他们可以在城内游玩,禁军还为他们派出上百名向导,

救火营甲队队官王启年,放下包袱后就带着十几个弟兄们走出了营门,禁军的向导肯定是要带的,这些向导既是为了方便东江军逛北京城,也是为了防备他们闹出什么乱子来。这里可是天子脚下,如果真出了什么纰漏,那谁也担待不起。

王启年一行昂首阔步走在大街上,装饰着虎皮、熊皮的头盔,鲜艳地红缨。还有耸立的白羽,无论走到哪里,这群人就像未来的电影明星一样引人注目。昨天进城前黄石就交代过,这两天在京师只要不动手打架、不闹出乱子来就行,还有就是每天都要及时回营睡觉,除此之外随便他们折腾。

走马观花地转游了一会儿。王队官身后的弟兄们就开始嚷嚷口渴了,王启年豪迈地一挥手:“走,喝酒去,这可不是在长生岛了,今天我们要喝个痛快!”

现在长生岛上虽然发军饷了。但黄石为了控制军需情报,全岛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所以各种物资仅靠军票是购买不到的。除了食堂可以白吃的饭菜外,长生岛老营还会发下酒票、肉票、粮票、布票等各种票据,官兵如果想买包括酒水在内的各种零食都需要附上这些票单。

王启年作为队官当然有较丰厚的俸禄了,但发给他的酒票一直让好酒的王队官感觉不足,他平时没事就往长生岛老营的地下黑市跑。其他的很多种票据对没有成亲的王启年来说是多余的,可尽管他把那些票据都换成了酒票,仍有喝不够的感觉。

在一家酒楼门外王启年停住了脚步,他鼻孔大张、用力地嗅了嗅飘出来地酒肉香气,他头也不回地用力向这酒楼的大门指了指,然后就一马当先跨进了门槛,他身后的十几个救火营甲队官兵,还有那个禁军的向导也跟着鱼贯而入。

一进门王启年就满心欢喜地去拉凳子坐,同时大大咧咧地嚷了起来:“店老板,好酒好肉地上啊。”

这声充满辽东腔的大喝引来了店里所有人的注意,王启年还没有坐稳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大叫:“是王兄弟啊,来这边坐。”

王启年抬头望去,说话地人原来是救火营乙队的队官张承业,他在紧靠墙壁的一张大桌子旁,正和他带来的一拨人围坐着吃酒呢。

既然赶到一起了,王启年就和张承业把两张大桌子拼了起来。王启年才坐下就是连几杯烧酒下肚,跟着就大嚼起热菜来,没有多久他就吃得大汗淋漓,高呼痛快。王启年把头盔摘下搁到一边,甩了甩满头的大汗,一抬眼突然发现那张承业虽然也顺脸流汗,但仍一本正经地把头盔戴在头上。

再定睛仔细一看,王启年发现张承业地头盔打扮得很花哨。张承业很仔细地把虎皮剪成了几条。沿着盔沿做成了精致的盔檐和盔耳,另外,眉际处也有两条又宽又长地对称皮,乍一看就好似两条挺拔得要飞起来似地浓眉。

张承业的白羽也经过了仔细的修饰,翎尾的花眼处似乎还被他描过了,显得分外耀目。别看现在正围着桌子喝酒,但张承业仍然舍不得把头盔取下。

而王启年只不过把自己的那块虎皮往头盔上随便一套,军官的白羽也只是插直了而已。王启年暗暗把张承业的头盔式样记在心中。一边默不作声地把自己的头盔也戴到了头上。

受两位队官地影响,这一群长生岛官兵最后都把头盔戴上了,只要有人踏进这个酒楼,就能看见那片白羽林在眼前晃动……不断有北京人给他们敬酒,更有好几桌人抢着要给他们结帐。张承业喝到高兴处,对着王启年和另外几个老兄弟快活地叫道:“当年我们弟兄在关宁投奔大人帐下,所图不过一日两顿饱饭而已,岂知竟有今日之乐。快哉,快哉!”

……

陪着皇帝走入御花园后,黄石立刻就看见了他上次见过的信王。黄石前世十四岁时正在上初中二年级,如同那时的黄石一样,信王现在也充满了好奇心。天启和黄石走过来,信王急得在板凳上坐立不宁,天启看见他弟弟的样子便露出微笑,眼光里充满了喜悦和疼爱。

可算是等到天子允许黄石坐下了,又好不容易等太监搬来了板凳,信王迫不及待地吐出了一连串问题。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以致他哥哥都没有机会说话了。天启正像其他宽容的哥哥一样退到二线,在旁边慢慢地剥水果吃,不时还让太监把剥好的水果给信王递两个过去。

可是信王现在没有功夫吃水果了,在黄石叙述的时候。那小男孩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得入神。随着战事的跌宕起伏,男孩还不断拍打着自己的双手,发出一声声惊叹,或是离开凳子雀跃欢呼。

“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吧。”天启实在是忍不住了。他瞅空子打断了信王,再由着男孩问下去,恐怕到太阳落山也说不完。信王露出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黄石看得出来:男孩肚子里还憋了一堆话没有说呢。

“好吧。”男孩脸上还带着委屈,艰难地点了点头。很勉强地表示了同意。他搓了搓手感叹道:“黄将军说得挺有意思,就是可惜没亲眼见过宁远之战。袁大人也不在这里。袁大人说守城的时候,把火药裹在棉被里扔下去,遇者皆燃,一烧就绵延数里,能烧死敌兵数千哩!”

正在喝茶的天启噗嗤笑了一下,他常把辽东捷报的奏章给弟弟当故事讲,不过天启只是含笑看了身边的孩子一眼,没有多说话。黄石闻言后又打量了男孩一下,孩子有一双乌黑、清澈的眼睛,黄石看着这充满纯真的眼睛,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真是衣食无忧、长于深宫的孩子啊,不过你不要担心,我马上就可以替你把袁大忽悠去掉了。”

天启站起身走到旁边,从另一张石桌上捧过来一套马鞍:“黄将军,这套马鞍是朕为将军打造的,希望将军在沙场上能用得上。”

黄石连忙单膝跪下,双手接过马鞍:“皇上隆恩深重,微臣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啊。”

天启示意太监帮黄石拿着马鞍,接着他又取出一物,微笑着交到了黄石手里:“这也是朕为黄将军做地,黄将军看看可好。”

黄石谢过以后把东西拿着看了一下,这竟然是一张折叠桌。他前世见过的折叠桌基本都是金属支架,而这张桌子完全是木制的。他双手一扳把桌子打开,桌面下有个铁环,黄石把桌子在地上放平,轻轻晃一下桌面,四平八稳的显然又轻巧质量又好。

“谢皇上。”一时间,虽然黄石还没有想清楚自己一个武将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不过他还是谨慎地又谢了一遍。

等黄石抬起头来以后,他从天启皇帝脸上看到了惊奇之色。天启先是轻声“咦”了一下,跟着又问道:“黄将军以前见过这样的东西么?”

“微臣没有见过。”

“真地没有?”

“确实没有。”

“哈哈。那就好,黄将军真是聪明,第一次见到这桌子就会用。”天启如释重负。

天启煞费苦心才琢磨了一个折叠桌出来,心里感到很是骄傲。没想到黄石一下子就打开了它,天启立刻就担心自己是否没有发明权。听黄石说他从没有见过此物,天启自然愿意相信他的话。去掉心里的那份紧张后,天启用手在桌面上抚摸了几下,然后又把它折叠了起来。

天启把桌子翻了过来。指着上面的一个环,道:“黄将军请看这个环,朕送给将军的那个马鞍后边有一个柄,这个环刚好可以套在上面,将军就可以把这个桌子带在马上了。”

天启把桌子打开放回地上,双手扶着桌沿用力地晃了两晃,看到桌子纹丝不动后,年轻的皇帝满足地叹息了一下:“很好。黄将军以后上战场地时候,等走累了下来休息的时候,可以坐在桌边喝杯茶,哦,对了……”

“你看朕都忘了。”天启又搬出了一个能折叠的板凳,高矮和他的桌子正好配套:“黄将军把这个也一并拿去吧。”

后来天启又提到了送给黄石的剑,听说黄石拿着它上战场后天启又是一阵大笑,还让人去把黄石的尚方宝剑取来。天启仔细观赏了一阵剑身后,啧啧赞叹着把剑递给了一边的信王,那男孩早就伸长了脖子一直往这边看。他忙不迭地把尚方宝剑接过去摩挲起来。

“黄将军如此忠勇,朕心甚慰。”天启清了清喉咙,把无关地人赶开了一段距离,他回头看了看身边的弟弟,后者正低着头仔仔细细地看着剑身上的纹理。天启微微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就又把头转了回来,双手放在了膝盖上,姿态也变得庄重了起来。

天启盯着黄石的眼睛说道:“黄将军,朕把外人都赶开,乃是因为有一些事要问你,黄将军你一定要如实回话。”

——大概是为了我荒唐的弹劾吧?。长生岛地锦衣卫肯定询问过我的部下了,吴公公也肯定已经上秘奏了

黄石心中早有准备,他不假思索地说道:“微臣不敢欺君。”

“嗯,此番建虏入寇,宁远、觉华大捷。袁大人、黄将军都居功甚伟……”

黄石静静地听着皇帝的说辞,文武不和自古就是国家大害。他知道皇帝一定会调解的,而皇帝调解的对象一定会是自己。

——那天我拂袖而去以后,袁崇焕肯定会上表自参,因为袁崇焕绝不愚蠢,他一定会设法先发制人,抢在我之前给皇帝和内阁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