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哥哥满嘴塞的都是食物,他闻言回头看了一眼。不过因为蹲着也没有看到什么东西,他费劲地吞咽了几下,不过失败了,被噎住后,哥哥一边拼命敲打着自己的胸膛,一边在地上满地寻找装水的葫芦。

找到了水壶之后。哥哥急不可待地打开塞子。狠狠地灌了两口,等他再回头打算和弟弟说话时,他看见弟弟已经嘴张得大大的,吃惊地看着前方,连声音都发不出了。

哥哥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人一个个也都呆若木鸡地看着东方的树林,接着又有一阵凌乱的响声从那个方向上传了过来,哥哥拿着葫芦站起身,斜着眼向林子那里撇了过去。

“佛爷啊。”

随着一声惊呼。水壶从松开的手指间滑落了下去,哥哥看着那片老林子。那据说是一片足有六十里宽的深山老林,树叶密得几乎能挡住日头,不是本地老猎户地话,进去后肯定会晕头转向,分不清南北。更不要说里面还有难以通行的沼泽,没有人喜欢通过这片山林从蔺州走来普世所,更不用说成百上千人了。

日光从树叶的间隙射入林中,把救火营甲队官兵身上的铁甲映得闪闪发光。刚才接到探子报告走到林边后,王启年就下令士兵最后一次休息,然后披上铁甲成纵队前进。虽然对面看起来仅仅是一队运量的辅兵,但救火营还是排出了战斗队形,长枪兵一个个都把白刃挺了起来。

走在救火营甲队后面的是工兵队地先遣队,这一路除了救火营自己的工兵队以外,黄石还把福宁镇直辖的本部工兵队也带上了。他们一路逢山开道、遇河搭桥,在山堑架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吊桥,还砍伐了许多木头,用它们在沼泽上搭出了一条通道,让辎重队把六磅炮也随队拖了上来。

随着王启年一声令下,甲队的重步兵就把头盔上的面具放下了,他们步履坚定地走了过来,把树枝和野草无情地踩进了泥土中。这群人无声地从树林中涌上大道。虽然救火营丙队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但他们对面的这群敌军看起来跟本没有武器,而且显然敌军都已经被吓傻了。

王启年一手握着手铳、一手拿着军刀走上官道,对面原本一百多个敌兵已经跑走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在地上缩成了一团。王启年低头看了看趴在他脚边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看起来似乎是一对年轻地兄弟,他们腿边有一个被打翻了的葫芦,还在汨汨往外涌着水,年龄稍大地那个还把年纪较小的那个紧紧抱在怀里,四只黑色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流露出悲愤和绝望的目光。

自以为在劫难逃地兄弟俩,看着那个全身钢铁的领头明军低头打量了他们几眼。跟着就把明晃晃的长刀插回到刀鞘中去,然后昂起头大步走开了。后面的明军也都是一身亮得耀眼的盔甲,这些拥有钢铁皮肤的人形怪物们从这对兄弟面前鱼贯而过,再没有人向他们瞧上一眼,仿佛都对他们失去了兴趣。

等兄弟俩眼睛又能转动之后,林子里又走出了更多的明军士兵,甚至还有人牵出了几匹马来。但一直没有人搭理这对兄弟,仿佛他们根本不存在一般,错了。是好像这些永宁宣抚司的男丁们统统不存在一般,这些明军士兵都把长枪靠在了肩上,默不作声跟着前人的脚步而行。

兄弟俩紧张地看着从他们身边越过地士兵们,他们走上了大路,然后按照奇怪的队形散开。突然,他们耳后传来一句问话声,把两心兄弟吓得都是一个哆嗦。他们回过头来的时候,看见面前时一张充满和蔼笑容的脸,还有熟悉的土话。

“打扰这两位兄弟一下,我们要到普世所去。能告诉我们怎么走么?多谢了。”满面笑容的问话人看起来是个本地人,这个本地人背后还站着一个头戴黄头盔的明军。那个明军的头盔不仅仅是颜色有些奇怪,而且上面插着的也不是白色的羽毛,而是一根高高地红缨,看上去足有快一尺长了。

这个带着奇怪的头盔的明军一身戎装,穿着酱紫色的皮甲,脖子上挂着一个黑黝黝的圆盒子,他手里没有拿任何武器。而是拿着一根铜黄色的金属棒,注意到这对兄弟的目光后,那个明军也笑着朝他们连连点头,

……

黄石从林中走出来的时候,欧阳欣正和几个福宁镇的工兵军官围拢在一块木墩周围,弯着腰正在讨论着什么。黄石走过去的时候欧阳欣他们纷纷立正向黄石行李。黄石看了那木墩一眼,上面铺开了一张纸,还有一个头盔压着纸脚。

“欧阳兄弟,根据条例,战场是不许脱头盔的。”

“是,大帅,”欧阳欣先应承了一句,然后指了指自己的脑后,他耳朵上夹着一根炭笔:“大帅。卑职也就是图个方便罢了。”

“笔可以拿在手里,头盔是不许脱下来的。”

“遵命。大帅。”欧阳欣从木墩上捡起了自己的头盔戴上,然后从脖子上解下了挂在胸前地指南针盒子,把它压在了那张纸地下面,然后随手又拾起靠在树根处的单筒望远镜,用它按住了那张纸的令一边。

做完这些工作后,欧阳欣就用炭笔指点着那张纸,也就是他们几个工兵军官刚画好的地图:“大帅,我们位于普世所和摩尼所之间,向北大约十五里就是普世所,向南四十五里是摩尼所。据俘虏们所说,贼兵的粮草大部分都在普世所,而主力则在摩尼所。”

“干得好,这次行军,欧阳兄弟当居首功。”

“大帅,虽然我们现在应该距离普世所更近,但我们还是没有直接走到它城下啊……”

黄石打断了欧阳欣的抱歉声。这次一路上全靠工兵作业来保持方向,和目标差出十几里的距离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这个时代所有的地图都有不小的误差。

最头里被牵出来地几匹马都分配给了工兵,他们正沿路向南北两方前进,以便绘画沿路的地形图。

救火营先头地两个队已经向北直奔普世所而去,黄石对身后的传令兵吩咐道:“让辎重队不要管粮食了,优先把药材和大炮运上来。”

“遵命,大帅。”

跟着黄石又吩咐道:“传令给后面的丙队、戌队和庚队,他们出来后向南搜索前进,以防敌军回师。”

“遵命。”

这几天来救火营在林中轮番前进、休息,所以一开始出发在前的张承业他们都落到了后面去。这片林子虽然能出奇兵,不过大量的粮草还是要靠坚实的路面才能运来,所以黄石如果不能夺下永宁宣抚司辎重的话,那通过这片林子能补给的部队也是有限的。

这次出兵黄石带足了粮食,所以部队行进的很慢,多亏了训练有素的辎重队,他们和工兵队一起。利用各种工具总算把数十万斤粮食及盔甲、大炮等物资都拖着跟上了大部队。现在就算黄石得不到永宁宣抚司地粮草,他也能在此地支持三天以上。而且从这片林子过来的时候,黄石沿途藏了不少储粮,就算不得不再走回去,那他的备用粮食也是足够的,只要普世所到赤水卫的道路不掌握在永宁宣抚司的手里,那奢崇明和他的大军就已经在事实上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了。现在黄石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快速攻下普世所,一旦普世所陷落,那么位与普世所和蔺州道路之间地永宁军就也立刻失去了补给。他们或者抛弃阵地逃走,或者等着被饿死在普世所和蔺州之间。

永宁宣抚司在普世所储备的粮食足够数万大军所需,拿下它可以大大减轻黄石的后勤压力,让他不需要急着打通到蔺州的道路来运输粮食。而且一旦拿下普世所的话,即使黄石遇到最糟糕的情况——赤水卫失守了,他也可以点一把火把奢崇明的粮食烧个干干净净,这样救火营无论如何都能安全退回蔺州去,因为没有了粮食,奢崇明和他的大军就得饿着肚子回家了。

马队这次又被抛在了最后面,因为树林里的草和树枝很多。不小心的话很容易伤到了马地眼睛,所以他们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前进,一时半会儿估计是没法从这深山老林里出来了。入夜前,两座六磅炮被从林子里拖了出来,黄石不再继续等待,他留下一个队向南防御,然后就把剩下的部队统统带走了。救火营会举火沿路向北夜行,争取明日拂晓能展开对普世所的攻击。

每次有一个整队的步队建制从林子里走出来以后。它就会从留守部队那里接替下防御岗位,而原先的留守部队就会立刻北上去追赶大部队。黄石把救火营工兵队带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人则和本部的工兵队一起交给欧阳欣指挥。

九月十日正午,最后的三个步队和马队先后走出树林。马队地官兵在过山林的时候被憋得不行,现在总算上了大路了,他们纷纷跃身上马。向北方急速赶去。丙队、戊队和庚队则稍作整顿后开始南下。黄石留下的命令是尽可能向南推移战线,越是把敌军向南压缩,他们就越难以靠啃树皮草根逃回永宁老巢去。

“前方七里外有一道山脊,前面和背后各有一道横着流过的小溪,所以这山脊前后是一块开阔地,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足以容纳上千兵力了。”

返回的工兵汇报过地形后,欧阳欣就把地图画了出来。张承业现在是资深队官,所以也是临时的三步队指挥官。他看了地图后立刻下令加速前进:“此地一定要掌握在我军手中。

欧阳欣长久以来一直负责工兵,所以对打仗不是很了解。他见张承业急急忙忙地就要出发。就指挥工兵队跟上,同时还问道:“张兄,这个地点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啊,”虽然张承业追随黄石的时间远远早于欧阳欣,但职务上他可要比欧阳欣低了一级,欧阳欣现在已经是福宁军地准高级军官了,而张承业也就是一个中层而已:“这山脊两边都是比较狭窄的道路,只有这里可以展开兵力,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是步兵条例上反复强调要尽快拿下的。”

“哦。”欧阳欣简单地应了一声,虽然他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既然条例上有,那就没有什么可考虑的了,因为他们的工兵条例也是行动的基础。黄石一直想建设一支职业化的军队,所以他对福宁军官兵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专业化,而这个目地主要是通过熟悉本职工作条例来实现的。

……

“前方发现贼兵!就在山背后。”

在距离目标地点不到两里时候,探马报告说有一支敌军已经赶到了。

“有多少贼兵?还有多远?”张承业紧张地问道。如果被对方占据了这个开阔地带,那福宁军就只能以纵队从道路上攻击呈横队的敌军,这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恐怕会增大攻击难度。

“数百,正从对面的道路上向我们开来,看不清具体人数,离山地还有三里多一点。”

“全军跑步前进。”张承业大吼了一声。就当先跑了起来,救火营的士兵们带着头盔和武器,全军一路小跑向前。欧阳欣则连忙让工兵队让路,然后统统回转去帮辎重队拖铠甲。

等欧阳欣背着一套铠甲气喘吁吁地跑到目的地的时候,救火营地三队士兵已经在山背后展开,形成了横队,一部分火铳手已经登上了山脊,开始部署火铳阵地。

辎重队和工兵队拼命地搬运着盔甲,而步队的军官们则命令战斗兵席地而坐。做最后的战前休息。

“后退的混杂贼兵,应该是紧急向后方开过来的。”张承业走下山脊,悠闲地套上了铁甲,看得出他心情很轻松,所以还好整以暇地跟欧阳欣介绍道:“他们的行军速度太慢了,不过人数不清楚有多少,我军不用靠近对面的林子,只要守住这条山脊就可以了。”

张承业披挂好以后又喝了一碗溪水,才缓缓地向着山脊走了上去。工兵队和辎重队的官兵们站在后面,又是紧张又是好奇地议论着前面的情况。同时那几个辎重队地军官也急得直跳脚,为大炮迟迟不能拖上来而着急。

一会儿山脊上似乎传来了命令,只见留在这侧山坡的长枪兵纷纷起立,在军官的带领下缓缓走上了高地,然后跨过锋线,渐渐消失在欧阳欣的视野里,最后他只能见到无数闪着寒光的枪杆和枪刃纷纷从地平线上探出头,密密麻麻地指向天空。

过了一会儿,那些枪刃整齐地向下沉了几沉。一批一批地降到了地平线以下,接着剩下的也都向前倒了下去,转眼间欧阳欣就连一支枪也看不见了。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开始了,贼兵上来了。”

其实这个资深工兵军官又说错了,张承业只是让前排的长枪兵再向前齐步走一段,然后让士兵们把长枪放平。以免影响到后面火铳手的射界。

对面的永宁军似乎对于在这里和明军遭遇感到很震惊。他们似乎也意识到这里地型的价值,不过既然明军已经展开了,那他们就没法出来列阵了。张承业冷冷地看着对手在道路上披甲授兵,乱哄哄地作着打仗地准备。

等永宁军披甲结束后,他们就直接散到了道路两旁的树林里,张承业知道他们打算在树林里列成横队,然后跨越出来作战。这个企图让张承业只是冷笑了一下,在树林里列阵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非常浪费体力。救火营全体都保持着可怕的沉默,看着对手的身影渐渐从斜下方的树林中浮现出来。和走下半个山坡的明军战线还间隔着五十米左右的距离。

弓弩这种武器对天气要求很高,即使是在辽东,阴天的时候弓弩也会受到很大地影响,西南这里由于气候潮湿,所以弓弩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这里使用的都是吹箭和投石。看到对方显示出远程攻击的企图后,张承业下令全体跪倒。对面抛过来一些石头,还吹出了不少毒箭,这些武器大多都达不到救火营的阵地,个别击中救火营长枪兵的吹箭和投石也无力贯穿明军身上的铁铠,只是无奈地发出了一些叮当地响声罢了。

“火铳手,射击!”

山顶上地一百五十名明军火铳手发动了一次齐射,硝烟汹涌地喷出枪膛以后,百米外的树林边缘就发出了一串惨叫声,不少永宁军扑倒在地,发出沉重的肉体撞击地面的声音。

“火铳手,射击!”

又是一百五十名火铳手发动了齐射,树林和溪流的交界处再次响起了撕心扯肺的惨叫声,更多的永宁军摔倒在地上,被明军火铳击中躯干的人几乎都迅速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那些被四肢中弹的人,他们的手脚也几乎立刻就被二十四毫米口径的铅弹打折,这些伤者满地翻滚着,无助地发出垂死地痛苦声。

两次射击以后,张承业注意到对手似乎犹豫了一下,就在此时,明军的火铳手进行了第三次齐射。视野里的敌人似乎仓皇向后退去。就在张承业的对面,一个永宁士兵似乎像是喝醉了酒一般,步履蹒跚地在明军注视下晃悠了几下,然后回头抱住了一颗大树,缓缓、缓缓地坐倒在了地面上,他抱着树的手向下移动时,在树干上留下了一道宽阔的红色长痕。

永宁军阵地上响起了乱七八糟的喊声,过了一会儿对面树林里又是人影晃动,明军耐心地等待着,这次永宁军似乎不打算再和明军对射了,他们在树林边缘处略一停顿,就从整条分界线上冒了出来。

无数双脚踏过那条溪流,永宁军把藤牌举在身前,黑压压地向着明军压了上来,看上去他们也有一千多人的样子。

张承业已经把手铳举到了耳边,这次他手里的这支可是福宁镇的新式武器,专门发给军官的燧发手铳。

嘭!

随着张承业的一声枪响,四百五十具明军火铳发出了一次威力巨大的齐射;同时,明军的长枪兵也在这次齐射后站起身来,准备在火铳手的支援下开始肉搏。

不过,他们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他们面前的敌军抛下了近百具的尸体和几乎同样多的伤员,剩下的七、八百永宁军丢弃了他们的盔甲武器,一窝蜂地逃进了树林里面去。明军又用火铳进行了一次追击,把跑在后面的永宁军放倒了一批。

碧绿的山坡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尸体,从半山腰一直蔓延到溪流前,那条小溪里现在也倒着十几个永宁军士兵,把原本清澈的河水染上了几偻淡红色。

山腰上的七百多名明军长枪手排着整齐的横队,手中的长枪密如丛林,他们背后的明军火铳手也都恢复了立正的姿态,一个个都竖着火铳目视前方。

张承业估计对面原本有一千五到两千名永宁士兵,整个交战过程不超过半个时辰,对方丢下了近四百具的尸体,却根本没有给明军造成丝毫的伤亡。两次溃败都是火铙齐射造成的,根本不需要采用白刃战。

“真的很差啊,这打的叫什么仗啊?看来是后卫的杂兵没错了。”

就在张承业大发感慨时,他背后的山坡上传来了轱辘、轱辘的碾压声,很快,两门六磅铸铁炮就从张承业的两侧探出了它们黑洞洞的炮口。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53节 赤水

天启七年九月十日,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工兵已经在周围的树林里设置了警戒的绳索和铜铃,还在敌军来的到道路上点起了一堆堆形成纵列的篝火。

张承业认为敌军也需要休息,所以趁夜来袭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他还是严格遵照条例,制定了多个警戒哨,三队福宁军官兵今夜也会轮番执勤,每时每刻都会有一整队士兵准备迎战敌军的夜袭。

在张承业的脚下,从南坡到山脚的西路,短短几十米的山坡上布满了七百余具尸体,这些人或躺或卧,个个身体都呈现出奇特的扭曲,他们都双目圆睁,脸上的表情狰狞不已,显然都在临死前经历了一番痛苦的剧烈挣扎。

再往远处的溪水已经被尸体堵塞得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潭,溪流把其中的尸体泡得发白,并把水道两侧的青草和泥土都染成了粉色和深黑色。

一边倒的战斗下午又进行了两、三次,仅从明军对面的树林就可见证其激烈程度。那里的树木不少都是生长多年的老树,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但它们也和年轻的树一样,被六磅炮的炮弹打得筋断骨折,七零八落地折断在地,炮弹擦过时的高温,还在它们身上染出黑色的烧灼烙印。

在这些树木的上下前后,还有不少永宁军士兵的遗体,从树林深处一直到明军战线前,永宁军士兵的武器和藤牌散落得到处都是。其中有一些盾牌和藤甲已经被打成粉末,碎片洒了一地,这多是六磅炮霰弹的效果,它在几十米距离上的射击,足以让当者立毙。

辎重队仍在把物资源源不断地搬运过来,而工兵队已经搭建好了临时营帐,张承业对着欧阳欣笑道:“这次多亏了你们工兵队了,不然我们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