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以外,袁崇焕还公开上书为毛文龙请饷。因为东江镇这两年的军饷、军粮已经被袁崇焕贪污掉了,所以这次他要求皇帝再责令户部重新为东江镇凑十万两银子出来,这个条件被满足后,袁崇焕就向毛文龙发出邀请,约他到双岛讨论军饷问题。

在黄石原本的历史上,袁崇焕在杀了毛文龙后得意洋洋地吹嘘道,这番话、这批粮食以及其后的种种布置都是他迷惑毛文龙地计谋:“凡此,皆愚之也。”

……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日,辽阳。

莽古尔泰进来的时候,皇太极和阿敏正弯着腰细看地图,听到脚步后他抬起头看了一眼,跟着就直起腰来笑道:“五哥,今天不去打猎么?”

“这两天看你总也不出帐篷,就过来看看你。”莽古尔泰大步流星地走到皇太极身边,歪着脑袋也瞅了那地图几眼:“又在看这里,这叫什么地方来着?蓟门,对吧?”

“五哥好记性,正是明国的蓟镇。”

莽古尔泰留恋地看了一会儿地图,发出了一声深深的感慨声:“还是八弟你有办法,从今年正月到现在才几个月啊,我们大金的领土扩大了三倍。披甲兵也增加一倍还多。在战场上得不到地东西,竟然靠议和得到了!”

“东征朝鲜,西控蒙古,饮水不忘挖井人,大金之友袁崇焕。”在袁崇焕出任辽东巡抚前,后金被东江镇和蒙古各部压缩在辽中平原,而在袁崇焕当上蓟辽督师几个月后,后金军已经挫败朝鲜,和漠南蒙古会盟。把势力扩展到明朝的暨镇咽喉。阿敏阴阳怪气地说道:“三贝勒以后不要乱给袁崇焕起外号。唉,世上竟有这样的英雄豪杰,真让人悠然神往,恨不能与其把酒言欢。”

“你们确定要打蓟镇?”莽古尔泰仔细看了看地图。皇太极和阿敏在上面画了好几个圈圈点点,还重点标出了几条道路:“可是毛文龙虽然滚蛋了,但我们一走他说不定又会回来。”

“当然了,文龙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那点小爱好我们谁还不知道啊?”阿敏悲哀地摇了摇头,拍了拍身边皇太极的肩膀:“可惜四贝勒有一个叫袁崇焕的好朋友,文龙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皇太极轻笑了一声:“出兵蓟镇,本来有四个难处:第一,漠南蒙古与我是敌非友。这个袁崇焕帮我们解决了,我们面前的路打开了;第二,蓟镇总兵赵率教是个硬汉,绝不会投降更不会逃跑。袁崇焕已经把他和他的四千家丁都调去山海关了,还把蓟镇剩下的兵力裁撤了三成,喜峰口一带已经形同虚设;第三,宁远总兵满桂颇有胆色,如果我们深入蓟镇,他可能从旁杀出切断我们的粮道和归路。现在袁崇焕已经把他踢去大同了,我们的侧翼安全了。”

皇太极伸手向着东江岛一指:“毛文龙在辽东历时三十年,其中有十一年都在和我们大金为难。他有三百族人死难,收聚了逃民数十万。战功最大、苦劳最重……这样的人如果不得善终,那么全明的将领,包括那个黄石在内,难道还会有人自信能得善终吗?”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58节 勾结

崇祯二年九月,毛文龙做出了他在历史上最后一次警报。他直接向崇祯天子报告,说他已经探听到后金的行动计划,皇太极有意要从蓟门破口入关。毛文龙在奏章中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他认为这次空前的入侵计划大概是在十月中旬左右。

毛文龙在奏章中把后金匪夷所思的计划再次归咎于袁崇焕对他的经济封锁、以及随之而来的东江镇瓦解。

无论是这个历史还是黄石原本的世界,在崇祯元年下半年,明廷都在议论是不是该把东江镇移镇盖州,是不是应该支援东江军直攻辽阳,这个时候后金正龟缩在辽中平原,大概绝对不会有人想到他们竟有一天能突袭关内。

可是袁崇焕开始议和仅仅数月后,东江镇就放弃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陆地领土,几乎彻底丧失了牵制能力。而后金不出一兵、不发一矢,就夺回了东江镇无数烈士用鲜血换回来的土地,从东到西领土扩大了近三倍,披甲兵也翻了一番。

在历次给辽西的预警中,毛文龙对宁远之战的预测和后金实际出兵时间仅差了一天,宁锦之战则仅差了两天,这次毛文龙对蓟门有险的警报比真正遇险提早了五个月,是算命先生毛文龙一生中最超前的一次预言,不过也是他误差最大的一次。毛文龙预测的时间是十月中旬,而皇太极出兵破口的时间是十一月初二,前后差了有十几天之久。

毛文龙在他发出的最后一次警告中,竭尽全力地向崇祯天子呼吁,请求明廷停止对东江镇的经济封锁,让辽东子弟能够免于饥寒。毛文龙情辞恳切地向皇帝保证说,只要东江军能吃上饭,他们一定会为保卫国家出力的。和黄石原本的历史一样,文臣对毛文龙地这次警报嗤之以鼻,声称这不过是毛文龙讨饷的“故伎”罢了。

幸运、抑或者是大不幸?后金的战车正沿着毛文龙预言的轨道疾驰,五个月后皇太极在毛文龙预言的时间段里、在毛文龙预言的地点进行了第一次对大明腹地的入侵,毛帅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明廷原本还是有机会作出针对性安排的。

幸运、抑或者是大不幸?正是毛文龙用毕生精力与之斗争的敌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毛文龙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要警告他的祖国,还在想着要为国出力。当毛帅最痛恨的敌寇用蹂躏他祖国腹地的行为来证明他的忠诚时,一直被诬蔑、践踏、讽刺、侮辱的毛帅若是九泉之下有知,他是会痛哭还是会愤怒呢?

……

五月初五,东江岛。

毛文龙收到袁崇焕的信件后,立刻就准备动身离开东江镇本部,前往双岛为自己的部下们讨粮食。

毛承禄、孔有德等人闻讯急忙入大营。最近蒙古各部的谣言传得满天飞,从四月底、四月初开始,蒙古各部就不时有人在传说,皇太极给袁崇焕提出地议和条件中包括一条“以文龙首来,方可议和”。

见毛文龙仍要动身去双岛,孔有德焦急地说道:“义父,现在蒙古各部哄传,说袁大人要对您不利,以证明朝廷和建奴议和的决心。”

毛文龙一脸不以为然的神色。满不在乎地说道:“永诗你过虑了,议和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不点头,袁大人如何能做主?”

“伯父,”毛承禄是毛文龙身边最后一个活着的侄子了,他也发急道:“黄帅前不久还来了好几封密信,要伯父见袁崇焕的时候定要布置刀斧手,以备不测。”

“黄石还是那么荒唐。他一向敌视袁大人,这次估计又听到了什么风声,就担心起我来了。”毛文龙摇头大笑了几声。黄石不惮以最阴暗的想法揣摩袁崇焕的用心,这让毛文龙觉得有些过分了。所以黄石来的那几封信他和几个心腹看完后便都烧掉了,免得给黄石招惹是非。

“吾乃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挂先锋将军印东江总兵官,赐尚方宝剑、大明太保。”毛文龙说完后傲然抿一抿嘴,对孔有德和毛承禄说道:“我是钦差大臣、总兵官、平辽将军、太保,还有尚方宝剑,没有皇上首肯,谁敢动我一根毫毛?”

孔有德和毛承禄对视了一下,最后还是由孔有德喃喃地说道:“黄帅一次又一次地来信,还是小心一点吧。让袁大人来东江岛好了。”

“不行,这样说不定袁大人就又找到贪污我东江军饷的借口了。”毛文龙叹了口气。

黄石虽然有心帮助东江镇。但他还是没有胆子敢于明目张胆地从福宁镇拨给东江镇军粮。何况就算黄石肯拨,毛文龙还不敢要呢,两个军镇私下进行沟通,这世上决不会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容忍的:“看看我们东江镇吧,每天都有人饿死,我一定要去双岛,我不能给袁大人贪污我们东江军饷的任何借口。”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袁崇焕从宁远出发,浮海去双岛同毛文龙讨论有关军饷事宜。

在几天的会谈中,袁崇焕反复让毛文龙交出军权,但毛文龙却拒绝私下交出军权。毛文龙认为东江镇乃朝廷所有,他无权把军权私下交给某个人。

六月五日,袁崇焕进行突然袭击,痛斥毛文龙有十二项大罪:

第一、不肯让文官来管理东江镇的钱粮;

第二、八年来从来没有立过任何战功;

第三、奏章上的语气不够恭敬严谨等;

第四、八年来从来没有发给过士兵军饷和粮食;

第五、不经文官同意,擅自向天启皇帝请求开马市,和蒙古人卖马也从来不让文官插手;

第六、认了大批干儿子、干孙子。总数超过千人;

第七、欺骗商人钱货,欠账不还;

第八、生性好色;

第九、不给辽民吃饱饭,导致无数人饿死;

第十、瞒过天下人的耳目,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岛屿上偷偷给魏忠贤立生祠;

第十一、曾经在战报上吹过牛,掩败为胜;

第十二、八年来从来没有收复过一寸土地,浪费国家粮食还观望养敌。

说完十二项大罪后袁崇焕就向北京方向叩拜,表示他要遵从圣旨把毛文龙立刻斩首。毛文龙听闻是皇帝地旨意后,面冲北京方向而跪,束手就戮而没有进行任何反抗。

杀完毛文龙以后,东江众将抚尸痛哭,岛上兵丁汹汹。袁崇焕觉得这样可能不利于自己的形象,就在第二天主持了对毛文龙的祭奠仪式。在祭奠仪式上袁崇焕声泪俱下地大哭了一场。难过得瘫在地上半天都站不起来。袁崇焕把一切罪责都推给了崇祯天子——那个无限信任他的少年,他声称自己昨天杀毛文龙乃是“奉旨行事”,是“国家大法”,而今天自己大哭一场,乃是“同僚私情”。

不得不承认袁崇焕的演戏功夫还是一流的。从此以后东江镇普遍认为是崇祯下密旨令袁崇焕杀人。在黄石原本的历史上,后来孔有德跑去做汉奸后,就打出“南朝君昏臣奸,陷害忠良,毛帅既忠且勇,尚遭屠戮。”的旗号,当孔有德等几大汉奸打着这个旗号进攻旅顺等地的时候,大批东江军官兵都望风而降,竟然都跑去参加了汉奸军。

……

崇祯二年六月十二日,毛文龙死后七天。辽阳。

“毛文龙死了,已经确认了。”

皇太极说完双岛之变地过程后。四大贝勒的议事帐中竟然出现了片刻地沉默。过了一会儿阿敏开腔道:“文龙虽然多年与我们为难,狡计百出,但他毕竟是一个豪杰,竟然就这样死在一个小人的手里,真是……真是……”

阿敏说了两个“真是”后就打住不说了,似乎他也找不到特别合适的形容词。莽古尔泰楞了一会儿才轻声说到:“你不是老说大金之友袁崇焕么?怎么今天你也叫他小人了。”

“我养了很多条狗,我很喜欢它们,就像是我的老朋友一样,不过它们还是狗。”阿敏脸上竟有一丝的忧伤。不过微微咧开的嘴上还浮着那抹玩世不恭的微笑:“文龙是我的敌人,几年来文龙给我不知道添了多少麻烦、不知道杀了我们多少妇孺族人。我只恨不能亲手把他千刀万剐,但这不影响我说他是一个豪杰。”

代善发出了低声的一句感慨:“可惜父汗没有看到这一天。”

帐篷里的气氛变得更沉重了。皇太极突然朗声说道:“我们这就去祭奠老汗王,告诉他毛文龙已经死了,而且死得很耻辱,父汗一定会很欣慰的。”

剩下三个人都点了点头,皇太极突然轻松地吐出了一口大气:“好了,我们整旅西征吧。”

……

六月十五日,毛文龙死后十天,后金方面已经确定了这次出兵的计划,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出兵入关,阿敏和代善留守。

这次的进攻方向是大明富饶的京畿地区,各旗都希望能分一杯羹,所以皇太极也就从谏如流,下令所有地牛录都参与出兵,以保证大家都能尝到甜头。

“每牛录出披甲兵或十人、或十五人,先到喀喇沁蒙古的地盘上,然后破明国边墙,长驱直入。”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两人正在商议出兵的问题,前者正向后者叙述着这次出兵的总兵力。

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后金有二百余牛录,每牛录理论上会有三百个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丁,根据每三丁抽一甲的原则,后金大约有两万披甲。等皇太极继位后,他把每牛录的理论编制降低到了二百男丁,全后金共有三百牛录,而每个牛录则提供八十披甲。

这一时期,后金政权除去蒙古军和汉军,满洲八旗披甲兵约有两万四千人。这次进攻北京。皇太极从每个牛录中都抽出十到十五个白甲兵,组成了共计四千人的精锐突击部队,剩下的甲兵则继续分散在后金各地负责治安和防御。

除了四千人的战斗部队外,皇太极还动员了大约一万人左右的无甲旗丁和包衣,他们仍像宁远、宁锦两战一样负责去推手推车,以便把抢劫到的物资搬运回后金的地盘,这样后金自己出动的嫡系部队大约为一万三千人到一万五千人。

“等到了喀喇沁蒙古那里,我们还有会一些盟军。”想让蒙古人相信大明是彻底地欺软怕硬,这次袁崇焕不惜靠杀死主战派将领来乞求议和。正是皇太极用来说服蒙古人和他结盟的最好武器:“我们大概要先后和三十六部蒙古会盟,他们也会出动五千披甲和数千男丁来搬运东西。”

莽古尔泰显得有些不满,这样后金军总兵力不过在两万五千人左右:“这么少,才一万多蒙古人啊。”

“没办法,这是第一次嘛,他们对大明还有所忌惮,认为是一个不好惹的庞然大物。不过等这些狼尝到了血味,他们就不会松口了,只要我们能保证蒙古各部都抢到足够多的东西。下次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参加我们了。”皇太极显得信心十足。

林丹汗现在对大明已经彻底丧失了信心,也开始进行无视大明的兼并工作,并试图像后金一样以武力胁迫大明来给岁币。

“只要我们赢了这一仗,这三十六部蒙古就都和我们绑在一起了。”

蒙古地区也承受着天灾地影响,所以蒙古人同样渴望掠夺。不过在第一次破口前他们还是打算为自己留下些退路。除了铁了心跟后金混得喀喇沁蒙古外,大部分蒙古部落还在观望,或者是把部落的旗子隐藏起来,偷偷摸摸地派一些人来和后金会师。

但皇太极相信只要这次能成功地掳掠大明最富庶地京畿地区,那么其他蒙古部落、甚至包括林丹汗在内,也就都会加入或者仿效后金。只要能得到足够的财物,皇太极也就有办法从几家晋商那里购买急需的粮食和其它各种物资。大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皇太极相信他总是能找到一些黑心商人的。

“只要我们这次能够成功,以后大明边墙以外尽数皆是敌国。大明上万里长的边墙。他们如何防备得过来啊。”皇太极感慨地看着地图,打量着明帝国这么大地一个庞然大物。后金政权苦苦挣扎多年,但土地旋得旋失、人口不断减少。他们几位贝勒看上去还算风光,但实际却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终于,我们就要出头了,以后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黄石呢,黄石还是会回来的啊。”虽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莽古尔泰还是无法抑制自己心中那份恐惧,明明知道八弟眼下兴奋,但莽古尔泰还是忍不住泼冷水道:“如果形势太坏,黄石还是会被调回来的。”

“这次破口以后,就是黄石回来也没有用了。”皇太极轻笑起来。他随手指了指地图上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他一个都督总兵,手下撑死能有一万战兵吧。以前我们地不过数千里,被困在辽中平原这么一个小笼子里,暂时容他猖狂一番。等这次破口大掠之后,漠南蒙古尽入我大金掌握,他一万步兵能做得了什么大事?这关山万里,我们随处都能直入大明腹地,他靠着一万步兵就能都堵住不成?”

“嗯,八弟你说地是,等我们拉拢了蒙古各部,隐隐就有了和明国分庭抗礼之势了。”莽古尔泰看着地图憧憬着未来,心中也被巨大的喜悦所充满,这苦日子终于就要到头了。

“不过这是我们第一次拉上蒙古人,所以还是不要打什么硬仗为好,人也是死得越少越好。”皇太极担心损失太大会让蒙古人心寒,这次入关一定要起到一次模范作用,以便让盟友更加死心塌地跟随自己干下去,也能让另一些保持观望态度的蒙古人加速投入后金的怀抱:“两万到三万兵力,一万的披甲,说多也不多,但说少也不少了。只要能应用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

莽古尔泰赞同地点了点头,跟着又问道:“喀喇沁那里的粮草准备得怎么样了?”

过去后金根本无力占领辽河以西地土地,攻破广宁之后也就是把东西搬运回辽阳,因为他们的粮食已经快不够吃了,所以更加无法维持大军在外。以往宁远、宁锦两战他们都是从右屯吃起,而大凌河、而杏山,一路靠的都是关宁军的军粮。后金的战术和毛文龙相同,只带上最开头的一部分粮草。然后就是把敌人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搬了。

所以等到阎鸣泰执掌辽事后,阎鸣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锦州等地的东西都搬运回宁远,阎鸣泰地理论就是要让后金“野无所掠”,结果后金立刻就丧失了去抢劫关宁军的能力。而天启七年和崇祯元年这段时间内,后金军对东江军和蒙古的进攻也非常无力,因为这哥俩都是穷鬼,后金不可能靠抢他们两地发财致富。

在黄石原本的时空里,这也是东江镇地盘最大的一段时期,毛文龙背后好歹有个大明。后金军也对进逼到海州的东江军也没有什么反应,实在是因为和东江军死磕什么好处都没有,白白消耗粮食和人命。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朝臣们在崇祯元年时纷纷主张把毛文龙移镇盖州。

现在毛文龙死了,东江镇也放弃了海州、盖州、复州、金州,一路退回到旅顺去。但这并不意味后金军不需要考虑粮食问题。第一、辽阳也没有余粮;第二、以现在后金政权的经济能力,把粮食转运两千里送去喀喇沁蒙古那里也不是它能做到的大工程。

从漠南蒙古征集粮食更不可能,因为崇祯二年漠南草原又遇到了大旱,蒙古各部把小羊羔都吃了,还是有大批的人饿死。所以皇太极只好另想办法筹备军粮,他的计划就是向袁崇焕购买明军的储粮。这个计划非常具有可行性。因为崇祯为了保证袁崇焕能实现“五年平辽”,所以就把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大批粮食运到宁远。现在袁崇焕手里拿着明帝国一半以上的国库存粮。

喀喇沁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